CN205831258U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 Google Patents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31258U CN205831258U CN201620611280.4U CN201620611280U CN205831258U CN 205831258 U CN205831258 U CN 205831258U CN 201620611280 U CN201620611280 U CN 201620611280U CN 205831258 U CN205831258 U CN 2058312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block
- block portion
- latch hook
- hook member
- bas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滑动组件以及拉动件。滑动组件具有基底部、基座部、遮盖片、弹簧件以及锁钩件。基座部设置在基底部上,且基座部具有一贯穿式定位开口。锁钩件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且拉动件可活动地与锁钩件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遮盖片设置在基座部上”以及“弹簧件设置在基座部内且位于遮盖片与锁钩件之间”的设计,以使得锁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簧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活动的锁钩件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背景技术
常见服装的基本拉合组件不外乎使用钮扣或拉链结构。相较于钮扣,使用拉链结构拥有更好的使用性以及较为坚固的结构特性,一般拉链结构具有一拉链头以及一拉链带,拉链头主要配合拉链带做为拉链结构进行往复拉动的链接组件,使得拉链结构应用在服饰以及配件将更为普及。然而,现有技术的拉链结构采用单边固定式的弹片件来提供给锁钩件一复位用的弹力,但是现有技术单边固定式的弹片件在设计上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组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组件具有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一遮盖片、一弹簧件以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遮盖片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弹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且位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簧件,所述锁钩件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所述拉动件能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更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件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锁钩件的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的第二接触端,且所述遮盖片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且与所述锁钩件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并具有一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嵌部之间且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一接触端的内凹状顶抵部,且所述遮盖片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限位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符合下列关系式:S=(H2-H1)/2,其中S为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所述第一厚度,H2为所述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外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其中,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使得所述定位部偏离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而靠近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且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区分成一面向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的第二主要内表面及一面向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的第二次要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滑动组件,其包括: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一遮盖片、一弹簧件以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遮盖片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弹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且位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簧件,所述锁钩件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其中,所述弹簧件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锁钩件的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的第二接触端,且所述遮盖片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且与所述锁钩件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及并具有一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嵌部之间且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一接触端的内凹状顶抵部,且所述遮盖片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限位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符合下列关系式:S=(H2-H1)/2,其中S为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所述第一厚度,H2为所述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外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其中,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使得所述定位部偏离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而靠近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且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区分成一面向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的第二主要内表面及一面向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的第二次要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滑动组件以及一拉动件。所述滑动组件具有一基底部、一基座部、一遮盖片、一弹簧件以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所述基座部具有一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遮盖片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弹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且位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簧件,所述锁钩件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所述拉动件能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其中,所述弹簧件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锁钩件的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的第二接触端,且所述遮盖片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且与所述锁钩件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并具有一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嵌部之间且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一接触端的内凹状顶抵部,且所述遮盖片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限位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使得所述定位部偏离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而靠近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设置于一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拉链齿条以及一第二拉链齿条的拉链齿结构上,所述第一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一拉链齿承载件以及多个固定在所述第一拉链齿承载件上的第一拉链齿,所述第二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二拉链齿承载件以及多个固定在所述第二拉链齿承载件上的第二拉链齿,且其中一所述第一拉链齿卡固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拉链齿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拉链齿与两个所述第二拉链齿之间形成一供所述定位部插入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其可通过“所述遮盖片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以及“所述弹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且位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的设计,以使得所述锁钩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可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簧件。
还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其可通过“所述弹簧件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锁钩件的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的第二接触端”以及“所述遮盖片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且与所述锁钩件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的设计,以使得所述弹簧件能够稳固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且位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而不容易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脱离。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组件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III-III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IV-IV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组件的前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钩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钩件被向上拉动前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锁钩件被向上拉动后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在拉链齿结构上进行滑动时的上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插入于间隙内时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组件1(或称拉头组件、拉链头组件),其包括:一基底部10、一第一侧挡部11、一第二侧挡部12、一基座部13、一锁钩件14、一弹簧件15以及一遮盖片16。
首先,配合图1至图3所示,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遮盖片16固定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并且弹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内且位于遮盖片16与锁钩件14之间。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簧件15,并且锁钩件14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至图3所示,弹簧件15具有一直接接触锁钩件14的第一接触端151以及一相对于第一接触端151的第二接触端152,且遮盖片16具有一直接接触弹簧件15的第二接触端152的第一末端部161以及一相对于第一末端部161且与锁钩件14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162。也就是说,遮盖片16不会直接接触到锁钩件14的任何部位。另外,锁钩件14具有一相反于定位部140且设置在基座部13的一容置凹槽131内的内嵌部141及一位于定位部140及内嵌部141之间且直接接触弹簧件15的第一接触端151的内凹状顶抵部142,并且遮盖片16的第一末端部161具有一用于收容弹簧件15的第二接触端152的限位槽1610。值得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锁钩件14的内嵌部141会受到弹簧件15的向下施压以持续容置在容置凹槽131内,所以锁钩件14就可以内嵌部141为一转轴来进行向上移动(如图9所示)或者向下移动(如图8所示)。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4及图5所示,第一侧挡部11具有一第一内表面111及一与第一内表面111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112,并且第二侧挡部12具有一与第一内表面111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121及一与第二内表面121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122。另外,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厚度H1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厚度H2。举例来说,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并且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区分成一面向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及一面向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另外,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H11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H21,并且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与第一外表面112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H12会小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与第二外表面122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H22。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4及图5所示,基底部10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L1,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L2。第一对称中心线L1会经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一几何中心点P(如图4所示),并且基座部13的第二对称中心线L2以相对于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方式,沿着一从第二侧挡部12朝向第一侧挡部11的水平方向,以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S。举例来说,基座部13的第二对称中心线L2相对于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预定水平偏移量S可以符合下列关系式:S=(H2-H1)/2,其中S为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第一厚度,H2为第二厚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4或图5所示,以第一对称中心线L1做为对称基线的话,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外表面112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外表面122会对称设置在第一对称中心线L1的两相对端。另外,以第二对称中心线L2做为对称基线的话,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的第一主要内表面1111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的第二主要内表面1211会对称设置在第二对称中心线L2的两相对端,或者是第一侧挡部11的第一内表面111的第一次要内表面1112与第二侧挡部12的第二内表面121的第二次要内表面1212会对称设置在第二对称中心线L2的两相对端。还有,配合图4、图5及图6所示,锁钩件14的定位部140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1400,使得定位部140会偏离第二对称中心线L2而靠近第一对称中心线L1(如图5所示)。
请参阅图7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Z,拉链头组合结构Z设置于一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拉链齿条31及一第二拉链齿条32的拉链齿结构3(或称拉链带)上,拉链头组合结构Z包括:一滑动组件1及一拉动件2(或称拉片)。
配合图1、图7及图10所示,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分别从基底部10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并且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前端部101。基座部13设置在基底部10上且连接至基底部10的一后端部102,并且基座部13具有一位于第一侧挡部11与第二侧挡部12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130。遮盖片16设置在基座部13上,并且弹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内且位于遮盖片16与锁钩件14之间。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簧件15,并且锁钩件14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贯穿式定位开口130的定位部140。另外,拉动件2可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举例来说,拉动件2的一末端部20具有一可活动地与锁钩件14相互配合的可活动件21。
更进一步来说,配合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拉链齿条31包括一第一拉链齿承载件310及多个固定在第一拉链齿承载件310上的第一拉链齿311,并且第二拉链齿条32包括一第二拉链齿承载件320及多个固定在第二拉链齿承载件320上的第二拉链齿321。另外,如图11所示,每一个第一拉链齿311会卡固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拉链齿321之间。当其中一第一拉链齿311卡固于其中两个第二拉链齿321之间以在第一拉链齿311与两个第二拉链齿321之间形成一间隙g时,间隙g可供定位部140插入,所以拉链头组合结构Z可通过定位部140与间隙g的配合而准确被定位在拉链齿结构3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及其滑动组件1,其可通过“遮盖片16设置在基座部13上”以及“弹簧件15设置在基座部13内且位于遮盖片16与锁钩件14之间”的设计,以使得锁钩件14可活动地设置在基座部13上且可活动地接触弹簧件15。
还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Z及其滑动组件1,其可通过“弹簧件15具有一直接接触锁钩件14的第一接触端151以及一相对于第一接触端151的第二接触端152”以及“遮盖片16具有一直接接触弹簧件15的第二接触端152的第一末端部161以及一相对于第一末端部161且与锁钩件14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162”的设计,以使得弹簧件15能够稳固地设置在基座部13内且位于遮盖片16与锁钩件14之间,而不容易从遮盖片16与锁钩件14之间脱离。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一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具有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一遮盖片、一弹簧件以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遮盖片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弹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且位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簧件,所述锁钩件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以及
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能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弹簧件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锁钩件的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的第二接触端,且所述遮盖片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且与所述锁钩件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并具有一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嵌部之间且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一接触端的内凹状顶抵部,且所述遮盖片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符合下列关系式:S=(H2-H1)/2,其中S为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所述第一厚度,H2为所述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外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其中,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使得所述定位部偏离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而靠近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且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区分成一面向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的第二主要内表面及一面向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的第二次要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
4.一种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一基底部、一第一侧挡部、一第二侧挡部、一基座部、一遮盖片、一弹簧件以及一锁钩件;
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分别从所述基底部的两相反侧端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彼此相互对应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前端部,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且连接至所述基底部的一后端部,所述基座部具有一位于所述第一侧挡部与所述第二侧挡部之间的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遮盖片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弹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且位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簧件,所述锁钩件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
其中,所述弹簧件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锁钩件的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的第二接触端,且所述遮盖片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且与所述锁钩件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挡部具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侧挡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彼此相对应的第二内表面及一与所述第二内表面彼此相反设置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厚度;其中,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从所述第二侧挡部朝向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并具有一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嵌部之间且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一接触端的内凹状顶抵部,且所述遮盖片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符合下列关系式:S=(H2-H1)/2,其中S为所述预定水平偏移量,H1为所述第一厚度,H2为所述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外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外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的两相对端;其中,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使得所述定位部偏离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而靠近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内表面区分成一第一主要内表面及一第一次要内表面,且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区分成一面向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的第二主要内表面及一面向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的第二次要内表面;其中,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主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主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主要厚度,且所述第一侧挡部的所述第一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一次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挡部的所述第二次要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的一第二次要厚度。
7.一种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包括:
一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具有一基底部、一基座部、一遮盖片、一弹簧件以及一锁钩件,其中所述基座部设置在所述基底部上,所述基座部具有一贯穿式定位开口,所述遮盖片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所述弹簧件设置在所述基座部内且位于所述遮盖片与所述锁钩件之间,所述锁钩件能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部上且能活动地接触所述弹簧件,所述锁钩件的一末端上具有一穿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定位部;以及
一拉动件,所述拉动件能活动地与所述锁钩件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弹簧件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锁钩件的第一接触端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的第二接触端,且所述遮盖片具有一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第一末端部以及一相对于所述第一末端部且与所述锁钩件彼此分离的第二末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具有一第一对称中心线,所述基座部具有一第二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经过所述贯穿式定位开口的一几何中心点,所述基座部的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沿着一水平方向水平偏移一预定水平偏移量;其中,所述锁钩件具有一相反于所述定位部且设置在所述基座部的一容置凹槽内的内嵌部并具有一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内嵌部之间且直接接触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一接触端的内凹状顶抵部,且所述遮盖片的所述第一末端部具有一用于收容所述弹簧件的所述第二接触端的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钩件的所述定位部的其中一侧面具有一沿着相反于所述水平方向的相反方向产生凹陷的闪避切边,使得所述定位部偏离所述第二对称中心线而靠近所述第一对称中心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头组合结构设置于一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拉链齿条以及一第二拉链齿条的拉链齿结构上,所述第一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一拉链齿承载件以及多个固定在所述第一拉链齿承载件上的第一拉链齿,所述第二拉链齿条包括一第二拉链齿承载件以及多个固定在所述第二拉链齿承载件上的第二拉链齿,且其中一所述第一拉链齿卡固于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拉链齿之间,以在所述第一拉链齿与两个所述第二拉链齿之间形成一供所述定位部插入的间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5207924U TWM540531U (zh) | 2016-05-27 | 2016-05-27 | 拉鍊頭組合結構及其滑動組件 |
TW105207924 | 2016-05-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31258U true CN205831258U (zh) | 2016-12-28 |
Family
ID=58152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1128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31258U (zh) | 2016-05-27 | 2016-06-20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31258U (zh) |
TW (1) | TWM54053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32727A (zh) * | 2017-11-24 | 2019-06-04 |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拉链头组合结构 |
-
2016
- 2016-05-27 TW TW105207924U patent/TWM540531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06-20 CN CN201620611280.4U patent/CN2058312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32727A (zh) * | 2017-11-24 | 2019-06-04 | 中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拉链头组合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40531U (zh) | 2017-05-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30563U (zh) |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
CN105559263A (zh) | 用于提高定位效果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
CN203424412U (zh) | 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 |
CN205831258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 |
CN108308798A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107432531A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组件 | |
CN206542978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206333468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105188455B (zh) | 拉链长链、拉链及拉链的制造方法 | |
CN204191750U (zh) | 用于提高定位效果的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
CN207125409U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弹性件 | |
CN110063550A (zh) | 隐形拉链头组合结构 | |
CN109480400A (zh) | 一种服饰、拉链组件及其自锁式拉头 | |
CN204191751U (zh) | 用于降低摩擦阻力的拉链头组合结构及其滑动件 | |
CN109832727A (zh) | 拉链头组合结构 | |
KR101350647B1 (ko) | 후크 겸용 컨실드 지퍼 | |
CN207912223U (zh) | 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 |
CN205682682U (zh) | 一种方便扣合的珠绣手提包 | |
CN205963176U (zh) | 一种卡接封口式珠绣手提包 | |
CN211704172U (zh) | 一种便于牢固定位的床单 | |
CN209931657U (zh) | 一种可拆换式磁性组件 | |
KR101237047B1 (ko) |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오픈 박스 | |
CN209449859U (zh) | 一种别针式徽章 | |
CN210043320U (zh) | 一种表带扣锁连接结构 | |
CN205624782U (zh) | 一种可换装饰物的皮带扣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