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94438U -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94438U
CN204894438U CN201520669513.1U CN201520669513U CN204894438U CN 204894438 U CN204894438 U CN 204894438U CN 201520669513 U CN201520669513 U CN 201520669513U CN 204894438 U CN204894438 U CN 204894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self
lock
matched moulds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695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浩德
王发俭
韩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15206695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94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94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9443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前者包括插座(1)和解锁插销(3),插座(1)包括座体(11)、自锁插头(14)、自锁滑块(13)和自锁弹性件(16),自锁插头(14)设置有自锁卡槽(141),自锁滑块(13)与座体(11)滑动配合连接,自锁滑块(13)与自锁插头(14)之间形成自锁驱动结构,以通过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将自锁滑块(13)从解锁位推动至预备位,自锁滑块(13)与解锁插销(3)之间形成解锁驱动结构,以将自锁滑块(13)从自锁位推动至预备位,自锁弹性件(16)则被设置为用于将自锁滑块(13)从预备位推动至与自锁卡槽(141)卡合的自锁位,及用于将自锁滑块复位至解锁位。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中开合模控制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安装有该种机械式开闭器的双色模具。
背景技术
机械式开闭器又被称之为锁模扣,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控制模具的合模顺序,以满足模具的各部分的运动顺序的要求,进而避免在模具合模时发生因各部分运动不彻底或者顺序错误引发的撞模。现有机械式开闭器只能控制模具的合模顺序,无法在控制合模顺序的同时兼顾自锁功能,因此,模具在开模时,模具的设置有复位弹簧的部分便会因为失去合模力而与其他部分分离,进而无法根据需要设定分离时机,这就可能导致无法按照最佳的成型步骤获得注塑产品,下面以双色模具为例说明该问题。
双色模具是指两种塑胶材料在同一台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双色模具需要两套模具共同完成,每套模具均包括前模和后模,两套模具的后模相同、且前模不同,双色模具的一般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第一后模与一射前模组成一射成型模具,经周期合模后,一射原料经料管射入一射成型模具内制成一射产品,经过周期开模后,一射产品留于第一后模内。
步骤2:注塑机控制两个后模旋转180度,以将第一后模旋转至二射前模的下方而与二射前模组成二射成型模具,及将第二后模旋转至一射前模的下方而与一射前模组成一射成型模具。
步骤3:经过周期合模后,一射原料经料管射入一射成型模具内制成下一一射产品;二射原料经料管射入二射成型模具内,进而在一射产品的基础上制成双色产品。
步骤4:经过周期开模后,顶出机构将双色产品从二射成型模具中顶出。
按照上述步骤,不断地进行周期开模、旋转后模和周期合模,便可实现双色产品的周期量产。
这样,对于后模具有抽芯机构的双色模具,如果采用现有机械式开闭器控制其开合模顺序,则在周期开模时一射成型模具的次分型面将随着一射成型模具的主分型面的分离而分离,其中,次分型面为后模的抽芯机构与后模的后模板之间的分型面,主分型面为后模板与一射前模的前模板之间的分型面,这说明该后模在旋转180度后作为二射成型模具时,其抽芯机构需要在周期合模时再次合模而插入后模板中的一射产品中,这很可能会造成对一射产品的插伤,影响双色产品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式开闭器,该机械式开闭器能够实现模具两部分之间的自锁和解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械式开闭器包括插座和解锁插销,所述插座包括座体、自锁插头、自锁滑块、及自锁弹性件,所述自锁插头设置有自锁卡槽,所述自锁插头和所述座体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一直线方向的第一相对运动,所述解锁插销和所述座体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二直线方向的第二相对运动;所述自锁滑块与所述座体滑动配合连接,所述自锁滑块与所述自锁插头之间形成自锁驱动结构,且所述自锁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相对运动将所述自锁滑块从解锁位推动至预备位,其中,所述预备位位于所述自锁插头的面向所述自锁卡槽的入口一侧,所述自锁滑块与所述解锁插销之间形成解锁驱动结构,且所述解锁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二相对运动将所述自锁滑块从所述自锁位推动至所述预备位;所述自锁弹性件则被设置为用于将所述自锁滑块从所述预备位推动至与所述自锁卡槽卡合的自锁位,及用于将所述自锁滑块复位至所述解锁位。
优选的是,所述自锁插头被设置为用于限定所述解锁位。
优选的是,所述自锁驱动结构包括自锁斜楔结构,其中,所述自锁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自锁插头上的自锁驱动斜面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滑块上的自锁导滑斜面。
优选的是,所述自锁驱动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自锁滑块保持在所述预备位的自锁定位结构,其中,所述自锁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自锁插头上的插头定位平面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滑块上的滑块定位平面,所述插头定位平面连接于所述自锁驱动斜面与所述自锁卡槽之间,所述滑块定位平面与所述自锁导滑斜面相承接,且所述滑块定位平面和所述插头定位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
优选的是,所述解锁驱动结构包括解锁斜楔结构,所述解锁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解锁插销上的解锁驱动斜面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滑块上的解锁导滑斜面。
优选的是,所述解锁驱动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自锁滑块保持在所述预备位的解锁定位结构,所述解锁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解锁插销上的插销定位平面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滑块上的滑块定位平面,所述滑块定位平面与所述解锁导滑斜面相承接,所述插销定位平面与所述解锁驱动斜面相承接,且所述滑块定位平面和所述插销定位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
优选的是,所述插座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座体上的球头柱塞,所述球头柱塞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所述解锁插销设置有强制回位卡槽,且所述强制回位卡槽被设置为在将所述自锁滑块从所述自锁位推动至所述预备位的第二相对运动停止时供对应球头柱塞的球头卡入。
优选的是,所述机械式开闭器还包括合模插销,所述插座还包括限位滑块、限位弹性件和限位插头,所述限位插头与所述自锁插头固定连接,所述合模插销和所述座体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三直线方向的第三相对运动;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座体滑动配合连接,且所述限位滑块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插头插入的合模孔,所述限位滑块与所述合模插销之间形成合模驱动结构,且所述合模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三相对运动将所述限位滑块从开模位推动至合模位,其中,所述开模位和所述合模位分别对应使所述合模孔与所述限位插头错开和对齐的位置;所述限位弹性件则被设置为用于将所述限位滑块复位至所述开模位。
优选的是,所述合模驱动结构为合模斜楔结构,所述合模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合模插销上的合模驱动斜面和设置在所述限位滑块上的合模导滑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模具,以使后模在周期开模后以合模的形式旋转180度至二射前模的下方而与二射前模组成二射注塑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色模具包括一射前模、二射前模、两个相同的后模、及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开闭器,且所述插座与所述后模一一对应配置;所述合模插销与所述一射前模的前模板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插销与所述二射前模的前模板固定连接,所述自锁插头和所述限位插头一起与对应后模的抽芯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座体与对应后模的后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机械式开闭器的连接位置使得所述插座在对应后模组成一射注塑模具时与所述合模插销相对位,及使得所述插座在对应后模组成二射注塑模具时与所述解锁插销相对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开闭器通过自锁插头与自锁滑块的配合,能够控制模具的分别与自锁插头和自锁滑块连接的两个部分在合模后自锁在一起,而不会因为失去合模力而分离;及通过解锁插销与自锁滑块的配合实现这两个部分的解锁,进而自锁插头与自锁滑块之间的自锁结构在周期合模时自动解锁,进而能够根据需要设定分离时机。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开闭器有利于控制模具按照最佳的成型步骤获得注塑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双色模具通过限位滑块、限位插头和合模插销的配合,能够控制一射成型模具在周期合模时按照前模板与后模板之间的主分型面先合模,而抽芯机构与后模板之间的次分型面后合模的合模顺序进行合模;通过自锁插头和自锁滑块的配合,能够控制一射成型模具的主分型面在周期开模时单独开模,而一射成型模具的次分型面不开模;及通过解锁插销与自锁滑块的配合能够控制自锁插头与自锁滑块之间的自锁结构在周期合模时自动解锁,进而能够控制二射成型模具的主分型面和次分型面均正常开模,完成双色产品的顺利取出。由此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双色模具,后模将以合模状态转至二射前模的下方而与二射前模组成二射成型模具,因此,二射成型模具的抽芯机构在周期合模时将不存在再次插入一射产品中的动作,进而能够有效保护一射产品不被插伤,提高双色产品的合格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开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机械式开闭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机械式开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双色模具的一射成型模具在合模时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中F1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双色模具的二射成型模具在合模时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中F2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双色模具的二射成型模具在合模时的终止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8中F3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插座;11-座体;
11a-前座体;11b-后座体;
11c-中间隔板;11d-连接板;
11e-弹性件安装板;112-限位安装槽;
113-自锁安装槽;114-解锁插孔;
115-合模插孔;12-限位滑块;
121-合模孔;122-合模导滑斜面;
13-自锁滑块;131-自锁孔;
132-解锁导滑斜面;133-自锁导滑斜面
134-滑块定位平面;135-滑块定位平面
14-自锁插头;141-自锁卡槽;
143-自锁驱动斜面;145-插头定位平面;
15-限位弹性件;16-自锁弹性件;
17-限位插头;18-球头柱塞;
2-合模插销;202-合模驱动斜面;
3-解锁插销;302-解锁驱动斜面;
304-插销定位平面;A1-一射前模的前模板;
A2-二射前模的前模板;Ba-后模的后模板;
Bb-后模的抽芯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机械式开闭器无法实现模具的两个部分自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开闭器包括插座1和解锁插销3,该插座1进一步包括座体11、自锁插头14、自锁滑块13、及自锁弹性件16,其中,自锁插头14设置有自锁卡槽141,自锁插头14和座体11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一直线方向的第一相对运动,解锁插销3和座体11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二直线方向的第二相对运动,该第一直线方向与第二直线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该自锁滑块13与座体11滑动配合连接,该自锁滑块13与自锁插头14之间形成自锁驱动结构,且自锁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第一相对运动将自锁滑块13从解锁位推动至预备位,其中,预备位位于自锁插头的面向自锁卡槽的入口一侧,自锁弹性件16则被设置为用于将自锁滑块13从预备位推动至与自锁卡槽141卡合的自锁位,即在自锁滑块13位于预备位、且通过第一相对运动使得自锁滑块13与自锁卡槽141相对时,自锁滑块13便在自锁弹性件16的作用下到达自锁位而与自锁卡槽141卡合,这说明自锁驱动结构需要克服自锁弹性件16施加的作用力将自锁滑块13从解锁位推动至预备位;自锁滑块13与解锁插销3之间形成解锁驱动结构,且解锁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第二相对运动将自锁滑块13从自锁位推动至预备位,进而实现自锁滑块13与自锁插头14之间的解锁,这说明解锁驱动结构需要克服自锁弹性件16施加的作用力将自锁滑块13从自锁位推动至预备位,而自锁弹性件16则还被设置为用于将自锁滑块13从预备位复位至初始的解锁位,即在自锁滑块13失去自锁驱动结构、解锁驱动结构和自锁卡槽141的作用时,将自锁滑块13复位至初始的解锁位。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开闭器能够通过自锁插头14与自锁滑块13的配合,控制模具的分别与自锁插头14和座体11连接的两个部分在合模后自锁在一起,而不会因为失去合模力而分离;而且能够通过解锁插销3与自锁滑块13的配合实现这两个部分的自动解锁,以根据需要设定这两个部分的分离时机。而且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开闭器结合现有机械式开闭器便能控制模具的开合模顺序、合模自锁和合模解锁,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开闭器将有利于控制模具按照最佳的成型步骤获得注塑产品。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开闭器本身即具备控制开合模顺序的功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开闭器还包括合模插销2,该插座1还包括限位滑块12、限位弹性件15和限位插头17,限位插头17与自锁插头14固定连接,在此,限位插头17与自锁插头14可以一体成型,该合模插销2和座体11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三直线方向的第三相对运动,该第三直线方向与第一、第二直线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限位滑块12与座体11滑动配合连接,且限位滑块12设置有供限位插头17插入的合模孔121,限位滑块12与合模插销2之间形成合模驱动结构,且合模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第三相对运动将限位滑块12从开模位推动至合模位,其中,开模位为使合模孔121与限位插头17错开的位置,合模位为使合模孔121与限位插头17对齐的位置,限位弹性件15则被设置为用于将限位滑块12从合模位复位至开模位,即限位弹性件15在限位滑块12失去限位插头17和合模驱动结构的限位作用时、将限位滑块12复位至开模位,在此,限位插头17对限位滑块12的限位作用体现在限位插头17插入合模孔121中,合模插销2对限位滑块12的限位作用体现在合模插销2与限位滑块12相接触,这说明合模驱动结构需要克服限位滑块12施加的作用力将限位滑块12从开模位推动至合模位。对于该种机械式开闭器,由于限位滑块12在未被推动至合模位之前,只能在合模力的作用下支撑在限位插头17上,因此将限制上述第一相对运动的发生,进而可通过使合模孔121与限位插头17恰好在连接合模插销2的第一部分与连接座体11的第二部分之间的主分型面合模时对齐的方式控制模具的合模顺序,该合模顺序具体为:第二部分与连接限位插头17和自锁插头14的第三部分之间的次分型面只有在主分型面合模之后才能在合模力的作用下合模并自锁。这样,设计人员便可根据成型步骤的需要将合模插销2、解锁插销3、座体11、自锁插头14和限位插头17连接至模具的对应部分上,并通过调试实现需要的开合模、合模自锁、合模解锁控制。
对于上述合模驱动结构,可使合模插销2和限位滑块12之间的至少一方具有相对第三直线方向倾斜(即与第三直线方向非平行、且非垂直)的斜面结构,进而使合模插销2可通过相对座体11沿第三直线方向的运动推动限位滑块12在座体11上滑动,进而到达合模位。为了提高机械式开闭器的配合精度及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合模驱动结构采用合模斜楔结构,即合模插销2和限位滑块12具有适配的均相对第三直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具体地,该合模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合模插销2上的合模驱动斜面202和设置在限位滑块12上的合模导滑斜面122。
上述自锁插头14的解锁位可由座体11限定,也可由自锁插头14限定,但为了降低对机械式开闭器的安装精度的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自锁插头14被设置为用于限定自锁滑块13的解锁位,即自锁滑块13在解锁位时是在自锁弹性件16的作用下抵靠在自锁插头14上。该种结构使得机械式开闭器在安装时只要使自锁插头14克服自锁弹性件16顶住自锁滑块13形成自锁驱动结构即可,而如果通过座体11限定该解锁位,则需要在安装时保证自锁插头14相对座体11沿第一直线方向运动后能够准确地与自锁滑块13形成自锁驱动结构。
对于上述自锁驱动结构,可使自锁插头14和自锁滑块13之间的至少一方具有相对第一直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进而使自锁插头14可通过相对座体11的相对运动推动自锁滑块13在座体11上滑动而到达预备位。为了提高机械式开闭器的配合精度及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该自锁驱动结构采用自锁斜楔结构,即自锁插头141和自锁滑块13具有适配的均相对第一直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具体地,该自锁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自锁插头14上的自锁驱动斜面143和设置在自锁滑块13上的自锁导滑斜面133。在此基础上,结合自锁插头14被设置为用于限定解锁位的实施例,具体应该是被设置为使自锁滑块13在解锁位时通过自锁导滑斜面133抵靠在自锁插头14的自锁驱动斜面143上。
对于上述解锁驱动结构,可使解锁插销3和自锁滑块13之间的至少一方具有相对第二直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进而使解锁插销3可通过相对座体沿第二直线方向的运动推动自锁滑块13在座体11上从自锁位滑动至预备位。为了提高机械式开闭器的配合精度及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所示,该解锁驱动结构采用解锁斜楔结构,即解锁插销3和自锁滑块13具有适配的均相对第二直线方向倾斜的斜面结构,具体地,该解锁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解锁插销3上的解锁驱动斜面302和设置在自锁滑块13上的解锁导滑斜面132。
为了提高由自锁滑块13和自锁插头14控制的次分型面在二者之间解锁后于复位弹簧的作用下顺利分离的可靠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所示,上述解锁驱动结构还包括解锁定位结构,该解锁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解锁插销3上的插销定位平面304和设置在自锁滑块13上的滑块定位平面134,其中,滑块定位平面134与解锁导滑斜面132相承接,插销定位平面304与解锁驱动斜面302相承接,且滑块定位平面134和插销定位平面304平行于第二直线方向,以使解锁驱动结构在通过解锁斜楔结构将自锁滑块13从自锁位推动至预备位后,能够通过解锁定位结构将自锁滑块13保持在预备位上。这样,在解锁插销3于周期开模逐渐远离自锁滑块13时,自锁滑块13将在插销定位平面304和滑块定位平面134分开之前、且复位弹簧还未及时起作用之前一直保持在预备位,这就为复位弹簧的作用提供了足够的缓冲时间,提高了次分型面顺利分离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自锁插头14与自锁滑块13配合自锁的平稳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自锁驱动结构还可以包括用于将自锁滑块13保持在预备位的自锁定位结构,该自锁定位结构具体包括设置在自锁插头14上的插头定位平面145和设置在自锁滑块13上的滑块定位平面135,插头定位平面145连接于自锁驱动斜面143与自锁卡槽141之间,滑块定位平面135与自锁导滑斜面133相承接,且滑块定位平面135和插头定位平面133平行于第一直线方向,以使自锁驱动结构在通过自锁斜楔结构将自锁滑块13从解锁位推动至预备位后,能够通过自锁定位结构将自锁滑块13保持在预备位上。这样,在自锁插头14于限位插头17插入合模孔中而相对座体11沿第一直线方向运动至使插头定位平面145和滑块定位平面135接触后,自锁滑块13将不再跟随自锁插头14相对座体11的进一步运动而继续动作,而是保持在使插头定位平面145和滑块定位平面135相接触的预备位上,直至自锁插头14相对座体11运动至使自锁卡槽141与自锁滑块13相对的位置为止,自锁滑块13将在自锁弹性件16的作用下进入自锁卡槽141中到达自锁位,这就为自锁滑块13从预备位到达自锁位提供了缓冲,进而提高自锁动作的平稳性。
由于自锁滑块13需要配合自锁插头14实现自锁,并配合解锁插销3实现解锁,因此,为了提高结构设计的紧凑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自锁滑块13可设置有供自锁插头14插入的自锁孔131,自锁滑块13通过形成自锁孔131的一个侧壁的内表面与自锁插头14配合形成自锁驱动结构,并通过自锁孔131的另一个侧壁的外表面与解锁插销3配合形成解锁驱动结构。
为了提高机械式开闭器的外观整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可将限位滑块12、自锁滑块13、限位弹性件15和自锁弹性件16封装在座体11中,具体为将限位滑块12安装在于座体11内部形成的限位安装槽112中,该限位滑块12可直接与限位安装槽112构成滑动配合结构,也可与设置在限位安装槽112中的导向柱构成滑动配合结构,及将自锁滑块13安装在于座体11内部形成的自锁安装槽113中,该自锁滑块13可直接与自锁安装槽113构成滑动配合结构,也可与设置在自锁安装槽113中的导向柱构成滑动配合结构,为此,该座体11应该设置有供合模插销2插入限位安装槽112中的合模插孔115、供限位插头17插入限位安装槽112中的限位插孔、供解锁插销3插入自锁安装槽113中的解锁插孔114、及供自锁插头14插入自锁安装槽113中的自锁插孔。
上述限位弹性件15和自锁弹性件16可根据设置要求对应连接在座体11与限位滑块12之间及连接在座体11与自锁滑块13之间,该连接可以是实质上的连接,也可以是接触式连接。为了便于进行限位弹性件15和自锁弹性件16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插座11还包括连接在座体11上的限位导杆,这样,限位弹性件15便可采用弹簧形式直接套设在限位导杆上,在此基础上,为了缩短座体11在限位滑块12滑动方向上的尺寸,该限位滑块12可与该限位导杆滑动配合连接;同理,该插座11还包括连接在座体11上的自锁导杆,这样,自锁弹性件16便可采用弹簧形式直接套设在自锁导杆上,在此基础上,为了缩短座体11在自锁滑块13滑动方向上的尺寸,该自锁滑块13可与自锁导杆滑动配合连接。
为了便于将限位滑块12、自锁滑块13、限位弹性件15和自锁弹性件16封装在座体11中及便于定期检修、更换各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座体11包括前座体11a、后座体11b、中间隔板11c和连接板11d,该中间隔板11c夹持在前座体11a和后座体11b之间,该座体11通过锁紧螺钉依次穿过前座体11a、中间隔板11c和后座体11b与连接板11d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而将座体11的各部分组装在一起,其中,上述限位安装槽112形成于后座体11b与中间隔板11c之间,自锁安装槽113形成于前座体11a与中间隔板11c之间,上述合模插孔115和限位插孔形成于后座体11b上,解锁插孔114和自锁插孔形成于前座体11a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座体11还包括弹性件安装板11e,限位导杆和自锁导杆固定安装在该弹性件安装板11e上,该弹性件安装板11e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前座体11a和后座体11b上,其中,限位导杆穿过后座体11b上的安装孔伸入限位安装槽112中,而限位弹性件15采用弹簧形式直接套设在限位导杆上;自锁导杆穿过前座体11a上的安装孔伸入自锁安装槽113中,而自锁弹性件16采用弹簧形式直接套设在自锁导杆上。
为了提高机械式开闭器的结构紧凑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限位滑块12和自锁滑块13相对座体11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特别是限位滑块12与所述自锁滑块13位于相同的高度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限位滑块12和自锁滑块13在垂直于座体11的安装面的方向上相对设置。
为了提高合模插销2推动限位滑块12滑动的作用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限位滑块1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三直线方向。
为了提高解锁插销3推动自锁滑块13滑动的作用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自锁滑块13的滑动方向垂直于第二直线方向。
为了提高自锁插头14推动自锁滑块13滑动的作用效率,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自锁插头14相对座体11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第一直线方向。
为了避免由自锁滑块13和自锁插头14控制的次分型面因复位弹簧失效而无法顺利分离,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开闭器还设置有强制回位结构,具体为:该插座11还包括安装在座体11上的球头柱塞18,球头柱塞18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于第二直线方向,该解锁插销3对应地设置有强制回位卡槽308,且强制回位卡槽308被设置为在将自锁滑块13从自锁位推动至预备位的第二相对运动停止时供对应球头柱塞18的球头卡入,该强制回位卡槽308可与球头柱塞18一一对应配置,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强制回位卡槽308对应至少两个球头柱塞18。为了便于球头柱塞18在解锁插销3远离自锁滑块13时能够从强制回位卡槽308中顺利脱出,球头柱塞18和强制回位卡槽308的至少一方应该设置有导出斜面,由于球头柱塞18的球头通常具有该斜面,因此,强制回位卡槽308可采用直槽结构,但为了提高强制回位卡槽308的适用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强制回位卡槽308设置有使球头柱塞18的球头在解锁插销3远离自锁滑块13时从对应强制回位卡槽308中脱出的上导出斜面。这样,在周期开模时,解锁插销3将在跟随模具对应部分远离自锁插头14运动时强制拉动座体11、进而拉动模具的对应座体11的部分与对应自锁插头14的部分分离,当拉动对应座体11的部分运动至对应的位置上限时,球头柱塞18的球头便在解锁插销3远离自锁滑块13的运动下通过上导出斜面的挤压而最终从对应强制回位卡槽308中脱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所示,插座11设置有多个球头柱塞18,以提高解锁插销3与座体11之间的卡合力,各球头柱塞18在解锁插销3的运动方向上顺次排列,或者分组在解锁插销3的运动方向上顺次排列,这样,为了使球头柱塞18在解锁插销3接近自锁滑块13时能够从非对应的强制回位卡槽308中脱出而最终进入对应的强制回位卡槽308中,该强制回位卡槽308还可以设置在将自锁滑块13从自锁位推动至预备位的第二相对运动中使球头柱塞18的球头从非对应的强制回位卡槽308中脱出的下导出斜面。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机械式开闭器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双色模具,以使后模在周期开模后以合模的形式旋转180度至二射前模的下方而与二射前模组成二射注塑模具。如图4至图9所示,该双色模具包括一射前模、二射前模、两个相同的后模、及机械开闭器,且机械开闭器的插座11与后模一一对应配置;合模插销2与一射前模的前模板A1固定连接,解锁插销3与二射前模的前模板A2固定连接,合模插头14和限位插头17一起与对应后模的抽芯机构Bb固定连接,座体11与对应后模的后模板Ba固定连接,这说明上述第一、第二、第三直线方向均为竖直方向;机械式开闭器的连接位置使得插座11在对应后模组成一射注塑模具时与合模插销2相对位,及使得插座11在对应后模组成二射注塑模具时与解锁插销3相对位,此处的相对位应理解为是可在周期合模与周期开模时,通过机械式开闭器的作用获得要求的动作顺序,具体指:合模插销2刚好在一射注塑模具的位于前模板A1与后模板Ba之间的主分型面合模时将限位滑块12推动至合模位,自锁卡槽141刚好在一射注塑模具的位于后模板Ba与抽芯机构Bb之间的次分型面合模时与位于预备位上的自锁滑块13相对,解锁插销3最迟于二射注塑模具的主分型面合模时将自锁滑块13从自锁位推动至预备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开闭器的作用下,本实用新型双色模具的工作过程为:
如图4和图5所示,一射成型模具在合模之前的状态为:前模板A1与后模板Ba之间的主分型面分离,后模板Ba与抽芯机构Bb之间的次分型面在位于二者之间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分离,此时,限位滑块12因失去限位插头14和合模插销2的限位作用而被限位弹性件15保持在开模位上;因此,在周期合模时,一射成型模具的前模板A1将携带安装在其上的合模插销2逐渐下行,当合模插销2与限位滑块12之间的合模驱动结构起作用后便开始朝向合模位推动限位滑块12,且恰好在一射成型模具的主分型面合模时将限位滑块12推动至该合模位,此时,合模插销2相对座体11达到运动下限,限位滑块12在到达合模位的过程中可以在合模插销2的下行作用下而支撑在限位插头17上,进而至少在主分型面合模前的至少一段时间内保持次分型面之间的距离不变,而且通过调整限位插头17的高度,还可以调整该距离;之后,前模板A1将推动后模板Ba一起克服后模板Ba与抽芯机构Ba之间的复位弹簧的作用力继续下行,限位插头17开始逐渐插入合模孔121中直至一射成型模具的次分型面合模为止,而自锁插头14开始逐渐朝向预备位推动自锁滑块13,且恰好在一射成型模具的次分型面合模时使自锁卡槽141与此时已到达预备位的自锁滑块13相对,与此同时,自锁弹性件16将自锁滑块13从预备位推动至自锁位。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开闭器通过限位插头17、限位滑块12和合模插销2的配合能够实现使一射成型模具在周期合模时按照主分型面先合模,而次分型面后合模的顺序合模的控制。而且,由于一射注塑模具在周期合模后自锁滑块13和自锁插头14将卡合在一起,这使得一射注塑模具在周期开模后,后模板Ba将无法在前模板A1上行后于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相对抽芯机构Bb上行,因此,一射注塑模具的次分型面在周期开模后将继续保持合模状态,这样,在该后模旋转180度到达二射前模A2的下方而与二射前模A2组成二射注塑模具时,二射注塑模具的次分型面将在周期合模时始终保持合模状态,进而可以有效解决二射注塑模具的抽芯机构在周期合模时因需要重新插入一射产品中而插伤一射产品的问题,提高了双色产品的合格率。在此,由于后模在旋转至一射前模A1的下方而与一射前模A1组成一射注塑模具时,如图4所示,其在周期合模之前应该处于次分型面分离的状态,因此,对应二射注塑模具的自锁滑块13与自锁插头14需要在周期开模时已经解锁,这样,二射注塑模具的次分型面才能在其前模板A2上行时正常分离,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开闭器具体是利用解锁插销3与自锁滑块13的配合实现该解锁操作的,具体动作原理如下: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周期合模时,二射成型模具的前模板A2将携带安装在其上的解锁插销3逐渐下行,当解锁驱动结构起作用后便开始朝向预备位推动自锁滑块13,且最迟在二射成型模具的主分型面合模时将自锁滑块13推动至预备位上,完成自锁滑块13与自锁卡槽141之间的解锁操作,此时,解锁插销3相对座体11达到运动下限;之后,在周期开模时,由于此时的自锁滑块13与自锁卡槽141已经处于解锁状态,因此,二射成型模具的后模板Ba将随着前模板A2的上行而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相对抽芯机构Bb上行,实现次分型面的分离,而当后模板Ba到达相对抽芯机构Bb的运动上限时,解锁插销3将随着前模板A2的继续上行而逐渐脱离自锁滑块13,当自锁滑块13完全失去解锁插销3的限制时,将被自锁弹性件16复位至解锁位上。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开闭器通过解锁插销3与自锁滑块13的配合能够实现使自锁卡槽141与自锁滑块13在周期合模时自动解锁的控制,进而能够保证二射成型模具的主分型面和次分型面均正常开模,完成双色产品的顺利取出和周期生产。
上述各实施例主要重点描述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上述各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或者相互结合使用。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1)和解锁插销(3),所述插座(1)包括座体(11)、自锁插头(14)、自锁滑块(13)、及自锁弹性件(16),所述自锁插头(14)设置有自锁卡槽(141),所述自锁插头(14)和所述座体(11)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一直线方向的第一相对运动,所述解锁插销(3)和所述座体(11)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二直线方向的第二相对运动;所述自锁滑块(13)与所述座体(11)滑动配合连接,所述自锁滑块(13)与所述自锁插头(14)之间形成自锁驱动结构,且所述自锁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一相对运动将所述自锁滑块(13)从解锁位推动至预备位,其中,所述预备位位于所述自锁插头(14)的面向所述自锁卡槽(141)的入口一侧,所述自锁滑块(13)与所述解锁插销(3)之间形成解锁驱动结构,且所述解锁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二相对运动将所述自锁滑块(13)从所述自锁位推动至所述预备位;所述自锁弹性件(16)则被设置为用于将所述自锁滑块(13)从所述预备位推动至与所述自锁卡槽(141)卡合的自锁位,及用于将所述自锁滑块复位至所述解锁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插头(14)被设置为用于限定所述解锁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驱动结构包括自锁斜楔结构,其中,所述自锁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自锁插头(14)上的自锁驱动斜面(143)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滑块(13)上的自锁导滑斜面(1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驱动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自锁滑块(13)保持在所述预备位的自锁定位结构,其中,所述自锁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自锁插头(14)上的插头定位平面(145)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滑块(13)上的滑块定位平面(135),所述插头定位平面(145)连接于所述自锁驱动斜面(143)与所述自锁卡槽(141)之间,所述滑块定位平面(135)与所述自锁导滑斜面(133)相承接,且所述滑块定位平面(135)和所述插头定位平面(133)平行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驱动结构包括解锁斜楔结构,所述解锁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解锁插销(3)上的解锁驱动斜面(302)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滑块(13)上的解锁导滑斜面(1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驱动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自锁滑块(13)保持在所述预备位的解锁定位结构,所述解锁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解锁插销(3)上的插销定位平面(304)和设置在所述自锁滑块(13)上的滑块定位平面(134),所述滑块定位平面(134)与所述解锁导滑斜面(132)相承接,所述插销定位平面(304)与所述解锁驱动斜面(302)相承接,且所述滑块定位平面(134)和所述插销定位平面(304)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1)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座体(11)上的球头柱塞(18),所述球头柱塞(18)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所述解锁插销(3)设置有强制回位卡槽(308),且所述强制回位卡槽(308)被设置为在将所述自锁滑块(13)从所述自锁位推动至所述预备位的第二相对运动停止时供对应球头柱塞(18)的球头卡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开闭器还包括合模插销(2),所述插座(1)还包括限位滑块(12)、限位弹性件(15)和限位插头(17),所述限位插头(17)与所述自锁插头(14)固定连接,所述合模插销(2)和所述座体(11)被设置为存在沿第三直线方向的第三相对运动;所述限位滑块(12)与所述座体(11)滑动配合连接,且所述限位滑块(12)设置有供所述限位插头(17)插入的合模孔(121),所述限位滑块(12)与所述合模插销(2)之间形成合模驱动结构,且所述合模驱动结构被设置为通过所述第三相对运动将所述限位滑块(12)从开模位推动至合模位,其中,所述开模位和所述合模位分别对应使所述合模孔(121)与所述限位插头(17)错开和对齐的位置;所述限位弹性件(15)则被设置为用于将所述限位滑块(12)复位至所述开模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驱动结构为合模斜楔结构,所述合模斜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合模插销(2)上的合模驱动斜面(202)和设置在所述限位滑块(12)上的合模导滑斜面(122)。
10.一种双色模具,包括一射前模、二射前模、两个相同的后模、及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机械式开闭器,且所述插座(1)与所述后模一一对应配置;所述合模插销(2)与所述一射前模的前模板(A1)固定连接,所述解锁插销(3)与所述二射前模的前模板(A2)固定连接,所述自锁插头(14)和所述限位插头(17)一起与对应后模的抽芯机构(Bb)固定连接,所述座体(11)与对应后模的后模板(Ba)固定连接;所述机械式开闭器的连接位置使得所述插座(1)在对应后模组成一射注塑模具时与所述合模插销(2)相对位,及使得所述插座(1)在对应后模组成二射注塑模具时与所述解锁插销(3)相对位。
CN201520669513.1U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94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9513.1U CN204894438U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69513.1U CN204894438U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94438U true CN204894438U (zh) 2015-12-23

Family

ID=5491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9513.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894438U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944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074A (zh) * 2015-08-31 2015-12-2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CN114311543A (zh) * 2022-03-16 2022-04-12 赫比(成都)精密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开模顺序可控的模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2074A (zh) * 2015-08-31 2015-12-2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CN114311543A (zh) * 2022-03-16 2022-04-12 赫比(成都)精密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开模顺序可控的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54934U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CN105751442B (zh) 双色模具结构
CN103737856B (zh) 打印机面板被动顺序式合模精密模具
CN204894438U (zh)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CN206765262U (zh) 一种键帽整版成型注塑模具
CN105172074A (zh) 一种机械式开闭器及双色模具
CN102139520A (zh) 双色塑料棒和双射注塑模具
CN103057053B (zh) 二通连接头塑料模具
CN102672856A (zh) 公模滑块二次抽芯机构
CN210679494U (zh) 一种多层嵌件的安放结构
CN201941137U (zh) 一种注塑件卡扣的二次脱模机构
CN103223713B (zh) 加工塑料椅子的互换式多用注塑模具
CN110202746A (zh) 一种汽车前灯双色注塑模具
CN207172649U (zh) 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
CN204451074U (zh) 双色模具结构
CN103009570B (zh) 花架中心连接头塑料模具
CN210969662U (zh) 实现嵌件安装保护和精准定位的模具
CN103009569B (zh) 三通连接头塑料模具
CN202985962U (zh) 三通连接头塑料模具
CN210651711U (zh) 一种深腔抽芯机构
CN207044612U (zh) 二次脱模机构
CN202264364U (zh) 塑料椅子模具组合斜顶脱模机构
CN107775875B (zh) 双色产品的成型结构
CN210552695U (zh) 一种加油小门执行器二次包胶双色模具
CN205291439U (zh) 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