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47609U -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47609U
CN204847609U CN201520413007.6U CN201520413007U CN204847609U CN 204847609 U CN204847609 U CN 204847609U CN 201520413007 U CN201520413007 U CN 201520413007U CN 204847609 U CN204847609 U CN 204847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utlet
yarn
reservoir
pin tooth
movable nee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30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丹丹
宋均燕
刘霞
何小东
贾文杰
张玉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Changji Esquel Textile Co Ltd
Xinjiang Esquel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Changji Esquel Textile Co Ltd
Xinjiang Esquel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Changji Esquel Textile Co Ltd, Xinjiang Esquel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130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47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47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47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包括储液槽、活动针板、加热部件、夹纱臂、探测部件、驱动活动针板移动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移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及驱动夹纱臂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储液槽具有多个出液口,多个出液口呈列状分布,相邻出液口之间具有间隔,活动针板位于所述储液槽内,活动针板具有多个针齿,所述针齿的数量少于或等于所述出液口的数量,多个所述针齿顺序排列且相邻针齿之间具有间隔,使得所述活动针板呈梳子状,所述针齿截面的尺寸小于出液口的尺寸,所述活动针板的针齿嵌设配合于所述出液口。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使得纱线接头处不易脱落、粘连效果好。

Description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背景技术
纺纱过程中络筒工序是必不可少的,络筒机可以将纱线上的疵点去除后从新接头,并且可以将管纱通过接头的方式变成大容量的筒纱,可以提高后续加工的生产效率;
纱线接头耐磨性较纱主体弱,是由于两根纱线解捻再加捻后没有完全抱合紧密,尤其是接头末端纤维缠绕于与它接头的纱线表面,没有受到有效的握持从而导致末端纤维未完全卷入纱体,织造时容易断头。在实际织机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当有接头的纱线做为经纱时,由于织机张力、综框摩擦力以及打纬过程钢筘对纱线的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带有接头的纱线很容易在织造时断裂,由于近年来织机速度的提高,织造过程中纱线与织机之间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织造断头更加严重。
现有技术是利用添加纳米混悬剂使纱线接头处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增加从而提高结合强度,但此实用新型未考虑附着在纱线接头处的纳米混悬剂是否会影响后道染色等工序,染色过程温度较高且有化学反应,没有热处理使其交联这个过程,无法保证染色等工序结束后接头上胶效果仍然存在,只适合白胚纱直接织布,对色纺生产流程不适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纱线接头处不易脱落、粘连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从而提高织造效率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包括储液槽、活动针板、加热部件、夹纱臂、探测部件、驱动所述活动针板移动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移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及驱动夹纱臂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所述储液槽具有多个出液口,多个所述出液口呈列状分布,相邻出液口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活动针板位于所述储液槽内,所述活动针板具有多个针齿,所述针齿的数量少于或等于所述出液口的数量,多个所述针齿顺序排列且相邻的针齿之间具有间隔,使得所述活动针板呈梳子状,所述针齿截面的尺寸小于出液口的尺寸,所述活动针板的针齿嵌设配合于所述出液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齿的数量与所述出液口的数量相等,相邻的针齿之间的间隔与相邻的出液口之间的间隔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针齿之间的间隔、相邻的出液口之间的间隔均为1-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齿间隙配合于所述出液口,所述针齿朝向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为矩形,所述针齿朝向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0.5-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针板呈长条形,所述活动针板的长度为45-75mm,所述针齿的长度为5-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呈长方体状,所述储液槽的长度为50-80mm,其宽度为20-40mm,其高度为50-1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的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储液槽的上表面,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于所述储液槽出液口的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板呈矩形,所述加热板平行于所述出液口所在的平面,所述加热板的长度为50-80mm,所述加热板的宽度为2-3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探测部件为接头探测器,所述接头探测器连接于所述夹纱臂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储液槽、活动针板、加热部件、夹纱臂、探测部件、驱动所述活动针板移动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移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及驱动夹纱臂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的配合,通过所述储液槽用于存储加液,储液槽的具有多个列状分布出液口与所述活动针板具有多个针齿相互匹配,通过活动针板的嵌设匹配,能够使得活动针板粘取胶液后通过出液口带出,实现了胶液的自动带出。夹纱臂实现了纱线的移动,加热板实现了胶液与纱线的粘合。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配置在自动络筒机上,该装置包括通过凸轮连接的储液槽和活动针板,储液槽用于盛装胶液,活动针板位于储液槽内,可在凸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用于使胶液在纱线接头处交联的加热板以及夹纱臂,夹纱臂头端有光电检测装置,定位纱线的接头位置并将其牵引至储液槽表面。纱线接头处间断的粘有胶液,经过加热板处理后交联,接头处两根纱线之间粘结紧密使提高了接头处的耐磨性同时也不影响后道工序生产加工;该装置结构简单,对提高纱线接头处耐磨性有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减少了织造断头,提高了织机效率,避免了因纱线接头处耐磨性较差导致的经停或纬停,完成了络筒机打结时需对接头处进行的处理,以保证接头处的耐磨性与纱体耐磨性。纱线接头耐磨性的提高有利于获得质量更好、接头更牢固的纱线,使织造时纱线耐磨性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侧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液槽;2、活动针板;3、加热板;4、夹纱臂;5、接头探测器;6、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参见图1及图2所示,包括储液槽1、活动针板2、加热部件、夹纱臂4、探测部件、驱动所述活动针板2移动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3移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及驱动夹纱臂4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所述探测部件为接头探测器5或者光电感应装置,所述接头探测器5连接于所述夹纱臂4的端部,所述储液槽1具有多个出液口6,多个所述出液口6呈列状分布,相邻出液口6之间具有间隔;储液槽1中的胶液为胶类、热熔粘合剂类、浆类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能够发生交联反应。
所述活动针板2位于所述储液槽1内,且位于胶液的液面一下。所述活动针板2具有多个针齿,所述针齿的数量不多于所述出液口6的数量,多个所述针齿顺序排列且相邻的针齿之间具有间隔,使得所述活动针板2呈梳子状,所述针齿截面的尺寸小于出液口6的尺寸,所述活动针板2的针齿嵌设配合于所述出液口6。
所述针齿的数量与所述出液口6的数量相等,相邻的针齿之间的间隔与相邻的出液口6之间的间隔相等。相邻的针齿之间的间隔、相邻的出液口6之间的间隔均为1-5mm,间隔太大,上胶位置较少,上胶量不足达不到粘结加固的目的;间隔太小会导致纱线接头处上胶液涂覆太多,导致后道染色过程中染不匀的问题,同时也会造成浪费提高成本。所述针齿间隙配合于所述出液口6,所述针齿间隙配合于所述出液口,所述针齿朝向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为矩形,所述针齿朝向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0.5-2mm。
所述活动针板2呈长条形,所述活动针板2的长度为45-75mm,所述针齿的长度为5-10mm。所述储液槽1呈长方体状,所述储液槽1的长度为50-80mm,其宽度为20-40mm,其高度为50-100mm。
所述储液槽1的出液口6设置于所述储液槽1的上表面,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板3,所述加热板3设置于所述储液槽1出液口6的上方。所述加热板3呈矩形,所述加热板3平行于所述出液口6所在的平面,所述加热板3的长度为50-80mm,所述加热板3的宽度为2-30mm。所述加热板3的工作温度为80-200℃,加热方式有电加热、水蒸气加热、微波加热、红外加热、紫外光加热、油浴加热等,所述加热板3可为实心或中空。纱线附着胶液后,所述加热板3对纱线热处理,热处理方式有加热板3直接接触热压和加热板3非接触热烘燥两种方式,加热板3直接接触热压处理时间为3-20s,加热板3非接触热烘燥的处理时间为5-30s。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在使用时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套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对应单个锭子处理纱线接头,当络筒机上的纱线接头后,探测部件检测到纱线接头处,第三驱动部件驱动夹纱臂4将纱线接头处移动至储液槽1的出液口6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活动针板2移动,通过针齿将储液槽1中的胶液由出液口6带出,胶液粘附于两个纱线的纱线接头处后,第二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3移动至两个纱线的纱线接头处,对粘有胶液的纱线热处理预定的时间,夹纱臂4复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的使用方法。
将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的装置置于络筒机单锭位置,纱线接头后通过自动打结后络筒机动作停止,由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的装置中的夹纱臂4和夹纱臂4端部连接的接头探测器5或者光电感应装置确认纱线接头位置,并将该纱线接头拉至储液槽1上方的出液口6处,活动针板2将沾有胶液的针齿顶出至储液槽1上表面,通过间断的针齿和出液口6配合,使纱线接头处间断的粘有胶液,上料动作完成后,活动针板2回到初始位置,加热板3向下移动,对粘有胶液的纱线进行非热接触式处理,本实施例中,处理温度为150℃、处理时间10s,处理结束后夹纱臂4松开,纱线自动回到初始位置,接头动作完成后,络筒机继续工作。
测试对比原始接头耐磨性和经过上胶热接触处理的纱线接头耐磨性,结果如下:
纱支(60S) 耐磨次数
原接头 70
胶液处理接头 106
由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上胶非热接触150℃,处理10s后纱线接头耐磨性提高了35%左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的使用方法。
将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的装置置于络筒机单锭位置,纱线接头后通过自动打结后络筒机动作停止,由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的装置中的夹纱臂4和夹纱臂4端部连接的接头探测器5或者光电感应装置确认纱线接头位置,并将该纱线接头拉至储液槽1上方的出液口6处,活动针板2将沾有胶液的针齿顶出至储液槽1上表面,通过间断的针齿和出液口6配合,使纱线接头处间断的粘有胶液,上料动作完成后,活动针板2回到初始位置,加热板3向下移动,对粘有胶液的纱线进行热接触式处理,本实施例中,处理温度为100℃、处理时间5s,处理结束后夹纱臂4松开,纱线自动回到初始位置,接头动作完成后,络筒机继续工作。
测试对比原始接头耐磨性和经过上胶热接触处理的纱线接头耐磨性,结果如下:
纱支(60S) 耐磨次数
原接头 70
胶液处理接头 136
由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上胶热接触100℃,处理5s后纱线接头耐磨性提高了50%左右。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储液槽、活动针板、加热部件、夹纱臂、探测部件、驱动所述活动针板移动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移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及驱动夹纱臂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的配合,通过所述储液槽用于存储加液,储液槽的具有多个列状分布出液口与所述活动针板具有多个针齿相互匹配,通过活动针板的嵌设匹配,能够使得活动针板粘取胶液后通过出液口带出,实现了胶液的自动带出。夹纱臂实现了纱线的移动,加热板实现了胶液与纱线的粘合。本实用新型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设备简单,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配置在自动络筒机上,该装置包括通过凸轮连接的储液槽和活动针板,储液槽用于盛装胶液,活动针板位于储液槽内,可在凸轮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用于使胶液在纱线接头处交联的加热板以及夹纱臂,夹纱臂头端有光电检测装置,定位纱线的接头位置并将其牵引至储液槽表面。纱线接头处间断的粘有胶液,经过加热板处理后交联,接头处两根纱线之间粘结紧密使提高了接头处的耐磨性同时也不影响后道工序生产加工;该装置结构简单,对提高纱线接头处耐磨性有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减少了织造断头,提高了织机效率,避免了因纱线接头处耐磨性较差导致的经停或纬停,完成了络筒机打结时需对接头处进行的处理,以保证接头处的耐磨性与纱体耐磨性。纱线接头耐磨性的提高有利于获得质量更好、接头更牢固的纱线,使织造时纱线耐磨性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槽、活动针板、加热部件、夹纱臂、探测部件、驱动所述活动针板移动的第一驱动部件、驱动加热板移动的第二驱动部件及驱动夹纱臂移动的第三驱动部件,所述储液槽具有多个出液口,多个所述出液口呈列状分布,相邻出液口之间具有间隔;
所述活动针板位于所述储液槽内,所述活动针板具有多个针齿,所述针齿的数量少于或等于所述出液口的数量,多个所述针齿顺序排列且相邻的针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活动针板呈梳子状,所述针齿截面的尺寸小于出液口的尺寸,所述活动针板的针齿嵌设配合于所述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齿的数量与所述出液口的数量相等,相邻的针齿之间的间隔与相邻的出液口之间的间隔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针齿之间的间隔、相邻的出液口之间的间隔均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齿间隙配合于所述出液口,所述针齿朝向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为矩形,所述针齿朝向于所述出液口的截面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0.5-2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针板呈长条形,所述活动针板的长度为45-75mm,所述针齿的长度为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呈长方体状,所述储液槽的长度为50-80mm,其宽度为20-40mm,其高度为50-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槽的出液口设置于所述储液槽的上表面,所述加热部件为加热板,所述加热板设置于所述储液槽出液口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呈矩形,所述加热板平行于所述出液口所在的平面,所述加热板的长度为50-80mm,所述加热板的宽度为2-30mm。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部件为接头探测器,所述接头探测器连接于所述夹纱臂的端部。
CN201520413007.6U 2015-06-15 2015-06-15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Active CN204847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3007.6U CN204847609U (zh) 2015-06-15 2015-06-15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3007.6U CN204847609U (zh) 2015-06-15 2015-06-15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47609U true CN204847609U (zh) 2015-12-09

Family

ID=54738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3007.6U Active CN204847609U (zh) 2015-06-15 2015-06-15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476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9526A (zh) * 2015-06-15 2015-12-09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9526A (zh) * 2015-06-15 2015-12-09 新疆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5166B (zh) 棉纤维连续染色漂白方法及设备
CN202576719U (zh) 一种柔洁紧密纺纱装置
CN102704225B (zh) 一种棉条丝光的生产方法及其丝光装置
CN204847609U (zh)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
CN101967715B (zh) 具有捆扎结构纱线的麻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6149B (zh) 一种辫子连续丝光机及其加工方法
CN103938307B (zh) 一种半精纺梳毛工艺及其设备
CN207061497U (zh) 一种纺织机械用防跳线过线轮
CN105129526A (zh) 提高纱线接头耐磨性装置及其方法
CN104963133B (zh) 提高纱线湿式接头耐磨性方法及其装置
CN105483836A (zh) 一种全自动杀菌蚕茧抽丝机
CN204734619U (zh) 一种纱布垫及其制造系统
CN103194867B (zh) 筒子纱丝光处理方法
CN205999612U (zh) 一种单纱染色系统
CN205295543U (zh) 一种全自动杀菌蚕茧抽丝机
CN106521789A (zh) 一种弹力摇粒绒
CN108149354A (zh) 一种高效纺织工艺
CN107090655A (zh) 一种一次成型内衣面料的加工方法
CN102560778B (zh) 一步法双收缩复合纤维的纺丝与卷绕联合装置
CN208762637U (zh) 一种高强度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涂层设备
CN206298693U (zh) 特宽牛仔布
CN106012167A (zh) 纺织纱线胶黏合股装置
CN208762696U (zh) 一种混纺纤维一浴染色装置
CN109082796A (zh) 一种高效水洗方法
CN108823857A (zh) 一种高强度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涂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