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83230U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783230U CN204783230U CN201520370262.7U CN201520370262U CN204783230U CN 204783230 U CN204783230 U CN 204783230U CN 201520370262 U CN201520370262 U CN 201520370262U CN 204783230 U CN204783230 U CN 2047832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engine
- thermostat
- heat exchanger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道、水泵、节温器、热交换器、散热器,发动机机体上设有发动机进水管,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有小循环出水管,节温器的出水口连通有大循环出水管,散热器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通,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发动机进水管连通,发动机进水管与发动机水道的入口端连通,发动机水道的出口端与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上的大循环出水管与散热器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上的小循环出水管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通,水泵串联安装在热交换器的进水口与节温器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整机相关部件的优先冷却,可提高整机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工作时,自身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发动机机体和整机相关部件的温度升高,当温度高于一定的值后,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发动机冷却系统是用于对发动机机体和整机相关部件进行冷却的系统。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道、水泵、节温器、热交换器、散热器,发动机水道设在发动机机体上,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整机回水管,热交换器安装在靠近整机相关部件的位置,节温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散热器安装在远离发动机机体的位置,散热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发动机机体上设有整机取水管、发动机散热器回水管,散热器的出水口与发动机散热器回水管连通,发动机散热器回水管与发动机水道的入口端连通,发动机水道的出口端与整机取水管连通,整机取水管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通,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整机回水管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发动机水道的入口端连通,节温器的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口连通,节温器的出水口与散热器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是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常用部件,相当于一个特殊的阀门,它可以感知冷却液的温度并能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制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断,在感知到冷却液低于一定的温度时,节温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切断状态,冷却液在冷却系统内局部循环,通常称之为小循环,在感知到冷却液超过设定的温度时,节温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接通状态,冷却液可以在在冷却系统内整体循环,通常称之为大循环。小循环中,冷却液的流向为:发动机水道——热交换器——水泵——发动机水道。大循环中,冷却液的流向为:散热器——发动机水道——热交换器——水泵——节温器——散热器。这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只能实现先对发动机机体进行冷却,再对整机相关部件进行冷却,无法满足对整机相关部件优先冷却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整机相关部件优先冷却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发动机水道、水泵、节温器、热交换器、散热器,发动机水道设在发动机机体上,热交换器设在靠近整机相关部件的位置,节温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散热器安装在远离发动机机体的位置,散热器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发动机机体上设有发动机进水管,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有小循环出水管,节温器的出水口连通有大循环出水管,散热器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通,热交换器的出水口与发动机进水管连通,发动机进水管与发动机水道的入口端连通,发动机水道的出口端与节温器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上的大循环出水管与散热器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上的小循环出水管与热交换器的进水口连通,水泵串联安装在热交换器的进水口与节温器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水泵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水泵的进水口与发动机水道的出口端相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节温器的进水口相连通,由此实现水泵在管路上的串联安装。
所述小循环出水管设在节温器的外壳上并与节温器的进水口相通。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同样具有小循环和大循环两种冷却方式,在感知到冷却液低于设定温度时,节温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断开状态,实现小循环,在感知到冷却液高一定的温度时,节温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接通状态,实现大循环,无论是小循环还是大循环中,经过充分散热的冷却液总是先经过热交换器再经过发动机水道,实现对整机相关部件的优先冷却,整机相关部件在经过冷却后可提高整机的工作性能。进一步的,水泵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水泵的进水口与发动机水道的出口端相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节温器的进水口相连通,节温器上设有小循环出水管,小循环出水管设在节温器的外壳上并与节温器的进水口相通,通过上述改进,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机体上的整机取水管和水泵上的整机回水管,通过改进,发动机机体结构得以简化,降低了发动机设计时对发动机机体、发动机水道的设计要求,降低了发动机的设计周期,对整机需要做的相应改动也较小,降低了发动机匹配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整机相关部件的优先冷却,可提高整机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节温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道1、水泵2、节温器3、热交换器4、散热器5,发动机水道1设在发动机机体6上,水泵2的进水口连通有整机回水管9,热交换器4安装在靠近整机相关部件的位置,节温器3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器4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散热器5安装在远离发动机机体6的位置,散热器5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发动机机体6上设有整机取水管12、发动机散热器回水管13,散热器5的出水口与发动机散热器回水管13连通,发动机散热器回水管13与发动机水道1的入口端连通,发动机水道1的出口端与整机取水管12连通,整机取水管12与热交换器4的进水口连通,热交换器4的出水口与整机回水管9连通,水泵2的出水口与发动机水道1的入口端连通,节温器3的进水口与水泵2的出水口连通,节温器3的出水口与散热器5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3是用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种常用部件,相当于一个特殊的阀门,它可以感知冷却液的温度并能根据冷却液的温度控制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通断,在感知到冷却液低于一定的温度时,节温器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切断状态,冷却液在冷却系统内局部循环,通常称之为小循环,在感知到冷却液超过一定的温度时,节温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为接通状态,冷却液可以在在冷却系统内整体循环,通常称之为大循环。小循环中,冷却液的流向为:发动机水道1——热交换器4——水泵2——发动机水道1。大循环中,冷却液的流向为:散热器5——发动机水道1——热交换器4——水泵2——节温器3——散热器5。这种冷却系统只能实现先对发动机机体6进行冷却,再对整机相关部件进行冷却,无法满足对整机相关部件优先冷却的要求。
如图2、图3所示,改进后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道1、水泵2、节温器3、热交换器4、散热器5。发动机水道1设在发动机机体6上,热交换器4设在靠近整机相关部件的位置,水泵2安装在发动机机体6上并由发动机动力输出轴驱动。节温器3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节温器3上设有小循环出水管7,小循环出水管7设在节温器3的外壳上并与节温器3的进水口相通,节温器3的出水口连通有大循环出水管10,节温器3的其他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热交换器4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散热器5安装在远离发动机机体6的位置,散热器5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发动机机体6上设有发动机进水管11。散热器5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4的进水口连通,热交换器4的出水口与发动机进水管11连通,发动机进水管11与发动机水道1的入口端连通,发动机水道的出口端与水泵2的进水口连通,水泵2的出水口与节温器3的进水口连通,大循环出水管10与散热器5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3上的小循环出水管7与热交换器4的进水口连通。
改进后的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仍然有小循环和大循环两个工作状态,小循环中,冷却液的流向为:热交换器4——发动机水道1——水泵2——热交换器4。大循环中,冷却液的流向为:散热器5——热交换器4——发动机水道1——水泵2——节温器3——散热器5。无论是小循环还是大循环中,经过充分散热的冷却液总是先经过热交换器4再经过发动机水道1,实现对整机相关部件的优先冷却,整机相关部件在经过冷却后可提高整机的工作性能。通过改进,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机体6上的整机取水管12和水泵上的整机回水管9,发动机机体6的结构得以简化,降低了发动机设计时对发动机机体6、发动机水道1的设计要求,降低了发动机的设计周期,对整机需要做的相应改动也较小,降低了发动机匹配的难度。
Claims (3)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道(1)、水泵(2)、节温器(3)、热交换器(4)、散热器(5),发动机水道(1)设在发动机机体(6)上,热交换器(4)设在靠近整机相关部件的位置,节温器(3)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热交换器(4)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散热器(5)安装在远离发动机机体(6)的位置,散热器(5)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是所述发动机机体(6)上设有发动机进水管(11),节温器(3)的进水口连通有小循环出水管(7),节温器(3)的出水口连通有大循环出水管(10),散热器(5)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器(4)的进水口连通,热交换器(4)的出水口与发动机进水管(11)连通,发动机进水管(11)与发动机水道(1)的入口端连通,发动机水道的出口端与节温器(3)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3)上的大循环出水管(10)与散热器(5)的进水口连通,节温器(3)上的小循环出水管(7)与热交换器(4)的进水口连通,水泵(2)串联安装在热交换器(4)的进水口与节温器(3)的进水口之间的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泵(2)安装在发动机机体(6)上,水泵(2)的进水口与发动机水道(1)的出口端相连通,水泵(2)的出水口与节温器(3)的进水口相连通,由此实现水泵(2)在管路上的串联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小循环出水管(7)设在节温器(3)的外壳上并与节温器(3)的进水口相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0262.7U CN204783230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70262.7U CN204783230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783230U true CN204783230U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523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370262.7U Active CN204783230U (zh) | 2015-06-02 | 2015-06-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7832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3359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温器总成与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
2015
- 2015-06-02 CN CN201520370262.7U patent/CN2047832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3359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温器总成与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64207U (zh) | 一种车辆冷暖循环系统及汽车 | |
CN103867285B (zh) | 缓速器冷却系统 | |
CN108223097A (zh) | 一种发动机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 |
CN204572166U (zh) |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 |
CN204783230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04299669U (zh) | 一种节温器总成 | |
CN103615333A (zh) | 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 | |
CN203756306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车辆 | |
CN204299667U (zh) | 一种混合动力冷却系统 | |
CN203822444U (zh) | 缓速器冷却系统 | |
JP6369120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 |
CN105822455A (zh) | 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换取热水的装置 | |
CN206267909U (zh) | 汽车排气热能回收利用减排降耗控制系统 | |
CN104936418A (zh) | 一种电动汽车一体化充电仓水冷式散热系统 | |
CN204739036U (zh) | 一种液压马达的冷却系统 | |
CN204098987U (zh) | 燃滑油散热器结构 | |
CN103541952A (zh) | 液压站风冷式冷却装置 | |
CN205225858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泵 | |
CN207178362U (zh) | 液压冷却系统、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 | |
CN205064075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105756764B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05172707U (zh) |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03669967U (zh) | 一种防爆柴油机排气冷却循环水系统 | |
CN108331654A (zh) | 摩托车水冷控制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摩托车 | |
CN202250338U (zh) | 一种分体式散热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