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72166U -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72166U
CN204572166U CN201520175483.9U CN201520175483U CN204572166U CN 204572166 U CN204572166 U CN 204572166U CN 201520175483 U CN201520175483 U CN 201520175483U CN 204572166 U CN204572166 U CN 2045721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il
thermostat
exchange system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754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国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754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721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721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721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所述汽车换热系统包括由散热器、第一三通接头、水泵、发动机、第一节温器和空调加热器所形成循环水路,以及由第一油冷器、变速箱、第二油冷器、第二三通接头和第二节温器所形成的循环油路,所述第一油冷器与所述散热器可换热地设置,从而实现热交换。所述汽车包括该汽车换热系统。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该汽车换热系统的汽车提高了节油效果,同时还保证了变速箱的冷却。

Description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的冷却和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该汽车换热系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发动机在配备了带油冷却自动变速箱时,冷却系统一般由如下回路组成:大循环水回路、小循环水回路和大循环油回路。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大循环水回路包括:发动机66、水泵20、第一节温器10、第一三通接头30和散热器6,流经上述零件的工质是水;所述小循环水回路包括:发动机66、水泵20、空调加热器7、第一节温器10、第一三通接头30,流经上述零件的工质是水。所述大循环油回路包括:变速箱77(集成了内置的油泵)、第一油冷器4,流经上述零件的工质是变速箱油。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节温器10根据检测到的水温来实现打开或关闭动作,以控制大循环水回路和小循环水回路。一般地,所述小循环水回路是无条件工作回路,而大循环水回路可以通过节温器来进行自动控制。当所述大循环水回路工作时,所述第一油冷器4中的变速箱油与所述大循环回路中的水完成热交换。
但是,图1所示的传统的冷却系统存在以下缺陷:当水温没有达到所述第一节温器10所设定的温度阈值(如95度)时,所述大循环水回路是不工作的,而变速箱油温升是远远低于发动机水温升速度的,这就造成了变速箱油温过低,而变速箱油温过低会大大影响变速箱工作效率,间接增加发动机工作油耗。
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换热系统,使其既能够满足暖机过程或低气温和低发动机负荷工作环境下加快变速箱油温升速度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冷却高气温和高发动机负荷工作环境下带油冷却自动变速箱产生的热量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该汽车换热系统的汽车,使其既能够满足暖机过程或低气温和低发动机负荷工作环境下加快变速箱油温升速度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冷却高气温和高发动机负荷工作环境下带油冷却自动变速箱产生的热量的需要,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所述汽车换热系统包括:散热器、第一三通接头、水泵、发动机、第一节温器和空调加热器,所述第一节温器包括一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所述第一节温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空调加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空调加热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上与所述空调加热器连接的出水口为常开的;第一油冷器和变速箱;所述第一油冷器与所述散热器可换热地设置.
所述汽车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油冷器、第二三通接头和第二节温器,所述第二油冷器包括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油冷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串联在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与所述空调加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温器包括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所述第二节温器的进油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油冷器的进油口和第二油冷器的进油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节温器上与所述第二油冷器连通的出油口是常开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变速箱的进油口、所述第一油冷器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冷器的出油口连通。
如上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冷器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外面。
如上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进水室,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水室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出水室,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出水室上。
如上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冷器设置在所述出水室中。
如上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散热器是平行流形式的散热器。
如上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优选地,所述散热器是垂直流形式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汽车换热系统。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该汽车换热系统的汽车,通过第一节温器根据水温控制大循环水回路的开度,并通过第二节温器根据油温控制大循环油回路的开度,从而既能够满足暖机过程或低气温和低发动机负荷工作环境下加快变速箱油温升速度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冷却高气温和高发动机负荷工作环境下带油冷却自动变速箱产生的热量的需要。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该汽车换热系统的汽车提高了节油效果,同时还保证了变速箱的冷却。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换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换热系统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换热系统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中带箭头的实现表示水路,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油路。如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换热系统包括:散热器6、第一三通接头30、水泵20、发动机66、第一节温器10和空调加热器7,所述第一节温器10包括一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所述第一节温器10的进水口与所述发动机66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10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6的进水口和所述空调加热器7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20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66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接头30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水泵20的进水口、所述散热器6的出水口和所述空调加热器7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10上与所述空调加热器7连接的出水口为常开的,具体地,所述第一节温器10可以根据感知的水温来自动调节与所述散热器6连通的出水口的开度,而所述第一节温器10上与所述空调加热器7所连通的出水口是常开的,不会因温度的变化而影响。
为表述方便,将所述发动机66、所述第一节温器10、所述散热器6、所述第一三通接头30和所述水泵20所形成的水路称为大循环水回路;将所述发动机66、所述第一节温器10、所述第一三通接头30和所述水泵20所形成的水路称为小循环水路。所述第一节温器10可以根据感知的水温来自动调节大循环水回路的开度,从而控制大循环水回路的流量。所述小循环水回路是常开的。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油冷器4、变速箱77、第二油冷器4'、第二三通接头31和第二节温器11。;所述第一油冷器4与所述散热器6可换热地设置;所述第二油冷器4'包括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油冷器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串联在所述第一三通接头30与所述空调加热器7之间;所述第二节温器11包括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所述第二节温器11的进油口与所述变速箱77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11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油冷器4的进油口和第二油冷器4'的进油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节温器11上与所述第二油冷器4'连通的出油口是常开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31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变速箱77的进油口、所述第一油冷器4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冷器4'的出油口连通。
为了表示方便,将所述变速箱77、所述第二节温器11、所述第一油冷器4、所述第二三通接头31所形成的油路称为大循环油回路,将所述变速箱77、所述第二节温器11、所述第二油冷器4'、所述第二三通接头31所形成的油路称为小循环油回路。所述第二节温器11根据感知到的油温自动调节大循环变速箱77油回路的开度,而小循环油回路保持常通状态。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器6上设置有进水室1,所述散热器6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水室1上;所述散热器6上设置有出水室2,所述散热器6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出水室2上;所述第一油冷器4设置在所述出水室2中。由图2所示的结构可知,将所述第一油冷器4设置在所述出水室2中,可以使得所述油冷器中的油与所述出水室2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从而使水路和油路之间进行热交换。
在工作过程中,小循环水回路工作,此时所述发动机66中的水在同步加热所述第二油冷器4'中的变速箱77油,小循环油回路也工作,并将这部分热传递到所述变速箱77内部,提高所述变速箱77的工作效率。当所述第一节温器10感知到小循环水回路的水温高于可设定的某个值(如95度),大循环水回路将随之开始工作。当所述第二节温器11感知到小循环油回路的油温高于可设定的某个值(如115度)时,说明此时所述变速箱77内部过多的热量通过所述第二油冷器4'不足以被冷却,所述变速箱77存在过热的风险,此时在所述第二节温器11的控制下,大循环油回路也将随之开始工作。优选地,所述第二油冷器4'的换热能力要求为:当小循环水回路水温低于可设定的某个值(如95度)时能够保证变速箱77油温有足够的温升速率。所述第一油冷器4的换热能力要求为:当小循环油回路油温高于可设定的某个值(如115度)时能够保证变速箱77油温不会过高,保证所述变速箱77不会过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节温器10、所述第二节温器11的温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配置。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冷器4可以设置在所述散热器6的外面。实际上,大循环水回路中的散热器6和大循环油回路中的第一油冷器4一般的可以是如下两种组合之一,但不局限于这两种:第一优选,所述第一油冷器4设置在所述散热器6的所述出水室2中,或者直接设置在所述散热器6中;第二优选,所述第一油冷器4设置在所述散热器6的外面,例如,设置在所述散热器6的上方或前面,两者独立布置。此外,所述散热器6可以是平行流形式的散热器,也可以是垂直流形式的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汽车换热系统。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该汽车换热系统的汽车,通过第一节温器根据水温控制大循环水回路的开度,并通过第二节温器根据油温控制大循环油回路的开度,从而既能够满足暖机过程或低气温和低发动机负荷工作环境下加快变速箱油温升速度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冷却高气温和高发动机负荷工作环境下带油冷却自动变速箱产生的热量的需要。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该汽车换热系统的汽车提高了节油效果,同时还保证了变速箱的冷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换热系统,所述汽车换热系统包括:
散热器、第一三通接头、水泵、发动机、第一节温器和空调加热器,所述第一节温器包括一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所述第一节温器的进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的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和所述空调加热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空调加热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温器上与所述空调加热器连接的出水口为常开的;
第一油冷器和变速箱;所述第一油冷器与所述散热器可换热地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换热系统还包括:
第二油冷器、第二三通接头和第二节温器,所述第二油冷器包括进油口、出油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油冷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串联在所述第一三通接头与所述空调加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温器包括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所述第二节温器的进油口与所述变速箱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第二节温器的两个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油冷器的进油口和第二油冷器的进油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节温器上与所述第二油冷器连通的出油口是常开的;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三个接口分别与所述变速箱的进油口、所述第一油冷器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冷器的出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器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外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进水室,所述散热器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水室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出水室,所述散热器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出水室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冷器设置在所述出水室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是平行流形式的散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是垂直流形式的散热器。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换热系统。
CN201520175483.9U 2015-03-26 2015-03-26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Active CN2045721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5483.9U CN204572166U (zh) 2015-03-26 2015-03-26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75483.9U CN204572166U (zh) 2015-03-26 2015-03-26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72166U true CN204572166U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64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75483.9U Active CN204572166U (zh) 2015-03-26 2015-03-26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7216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931A (zh) * 2016-09-08 2017-05-31 朝阳朗瑞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加热换热系统
CN110094488A (zh) * 2019-04-18 2019-08-06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液力机械变速箱的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13102A (zh) * 2020-08-31 2020-12-01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温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15217609A (zh) * 2022-06-06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的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72959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交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及车辆热交换控制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931A (zh) * 2016-09-08 2017-05-31 朝阳朗瑞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加热换热系统
CN106739931B (zh) * 2016-09-08 2019-05-14 朝阳朗瑞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加热换热系统
CN110094488A (zh) * 2019-04-18 2019-08-06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液力机械变速箱的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13102A (zh) * 2020-08-31 2020-12-01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温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WO2023272959A1 (zh) * 2021-06-29 2023-01-0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热交换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及车辆热交换控制器
CN115217609A (zh) * 2022-06-06 2022-10-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的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17609B (zh) * 2022-06-06 2023-07-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的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72166U (zh) 汽车换热系统及包括其的汽车
CN106457969B (zh) 增程式电动巴士的循环系统
CN105134357A (zh) 一种动力总成的冷却系统
CN201896658U (zh) 一种发动机的快速水冷系统
CN206017679U (zh) 一种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
CN202811036U (zh) 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
CN202832753U (zh) 一种用于整车冷却系统的双芯节温器
CN104595003A (zh) 发动机可调节冷却系统
CN205036847U (zh) 一种通过冷却介质控制变速箱油温的温控装置
CN105041446A (zh) 一种基于搭载液力缓速器车型的双阀芯电子节温器
CN103867285B (zh) 缓速器冷却系统
CN201103451Y (zh) 一种柴油机冷却系统循环系统
CN205001290U (zh) 自动电控型油路自主选择散热系统装置
CN204941682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3115776A (zh) 一种减少热机时间的机油外循环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339141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冷却系统
CN104196990B (zh) 一种油冷却系统
CN203974530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一体化冷却系统
CN203822444U (zh) 缓速器冷却系统
CN202300625U (zh) 单向阀、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汽车
CN204299669U (zh) 一种节温器总成
CN112013102A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油温自动调节系统及方法
CN204131372U (zh) 一种矿用变频器冷却装置
CN205578103U (zh) 一种基于凸轮机构的节温器
CN106351723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