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2969U -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2969U
CN204712969U CN201520411850.0U CN201520411850U CN204712969U CN 204712969 U CN204712969 U CN 204712969U CN 201520411850 U CN201520411850 U CN 201520411850U CN 204712969 U CN204712969 U CN 204712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bound
pedal
section
installation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118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勇勇
杜新法
张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 Max 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 Max Hangzho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 Max Hangzho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 Max Hangzho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118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12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2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2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其用于连接车体与踏板组件,包括:前安装过渡板;后安装过渡板,所述前安装过渡板和所述后安装过渡板连接在所述车体上;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部以及竖直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垂直连接,其中一个安装座的水平部与所述前安装过渡板连接且竖直部与所述踏板组件的前方连接,另一安装座的水平部与所述后安装过渡板连接且竖直部与所述踏板组件的后方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安装组件连接紧固、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通常车门下方设置踏板以便于乘坐者下车踩踏,使得下地平稳。某些车型上车体的用于安装踏板的钣金较薄,长期踩踏踏板容易出现车体上的踏板连接钣金变形、连接不牢固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紧凑、连接紧固的踏板安装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踏板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用于连接车体与踏板组件,包括:前安装过渡板,所述前安装过渡板连接在所述车体前方;后安装过渡板,所述后安装过渡板连接在所述车体后方;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部以及竖直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垂直连接,其中一个安装座的水平部与所述前安装过渡板连接且竖直部与所述踏板组件的前方连接,另一安装座的水平部与所述后安装过渡板连接且竖直部与所述踏板组件的后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安装组件连接紧固、结构紧凑。
优选地,所述前安装过渡板和所述后安装过渡板位于所述车体的上方,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车体下方,所述前安装过渡板的内侧边沿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后安装过渡板的内侧边沿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
优选地,所述前安装过渡板包括多个第一贴合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凸出段,所述第一贴合段与所述车体相贴合,所述第一凸出段凸出所述第一贴合段,所述第一凸出段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贴合段之间;所述后安装过渡板包括:多个第二贴合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凸出段,所述第二贴合段与所述车体相贴合,所述第二凸出段凸出所述第二贴合段,所述第二凸出段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贴合段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段为一个,且位于所述前安装过渡板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出段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所述第二凸出段各自邻近所述后安装过渡板的前端和后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段与所述车体之间、所述第二凸出段与所述车体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车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出段配合的第一定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段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前安装过渡板沿前后方向的两端为第一贴合段,位于两端的第一贴合段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安装过渡板沿前后方向的两端为第二贴合段,位于两端的第二贴合段上具有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竖直部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竖直部大体平行,其中一个所述竖直部上设有用于调整两个竖直部之间的安装间距的调整块。
优选地,两个所述竖直部之间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竖直部以及所述水平部正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踏板总成包括:踏板组件,其包括踏板以及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座的左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踏板总成200,车体300,第一定位部301,第二定位部302,踏板400,伸缩驱动机构500,踏板组件600,
前安装过渡板10,第一翻边11,第一贴合段12,第一凸出段13,第一安装孔14,
后安装过渡板20,第二翻边21,第二贴合段22,第二凸出段23,第二安装孔24,
安装座30,水平部31,竖直部32,调整块33,限位挡板34,第三安装孔35,第四安装孔3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400安装组件。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用于连接车体300与踏板组件600,包括:前安装过渡板10、后安装过渡板20以及多个安装座30。前安装过渡板10和后安装过渡板20连接在车体300上,安装座30包括水平部31以及竖直部32,竖直部32与水平部31垂直连接,其中一个安装座30的水平部31与前安装过渡板10连接且竖直部与踏板组件600的前方连接,另一安装座30的水平部31与后安装过渡板20连接且竖直部32与踏板组件600的后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安装组件,一方面通过安装座30以及前安装过渡板10将踏板组件600的前端连接在车体300上,另一方面通过安装座30以及后安装过渡板20将踏板组件600的后端连接在车体300上,前安装过渡板10以及后安装过渡板20增强了车体300的连接强度,使车体300与踏板组件600连接更加紧固。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前安装过渡板10和后安装过渡板20位于车体300的上方,安装座30位于车体300的下方。如图2所示,前安装过渡板10的内侧边沿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11,如图3所示,后安装过渡板20的内侧边沿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21。由此,翻边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前安装过渡板10和后安装过渡板20的结构强度。
优选地,前安装过渡板10包括多个第一贴合段12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凸出段13,第一贴合段12与车体300相贴合,第一凸出段13凸出第一贴合段12,第一凸出段13位于相邻的第一贴合段12之间;后安装过渡板20包括多个第二贴合段22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凸出段23,第二贴合段22与车体300相贴合,第二凸出段23凸出第二贴合段22,第二凸出段23位于相邻的第二贴合段22之间。这样,第一凸出段13和第二凸出段23的设置分别增强了前安装过渡板10和后安装过渡板20的受力强度,同时使第一贴合段12、第二贴合段22与车体300的贴合更加紧密。
在图2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凸出段13为一个,且位于前安装过渡板10的中部。具体地,第一凸出段13的凸出形状为矩形。在图3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二凸出段23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凸出段23各自邻近后安装过渡板20的前端和后端。相应地,第二凸出段23的形状为矩形。
如图2、3所示,第一凸出段13与车体300之间、第二突出段与车体300之间具有间距,车体300上具有与第一凸出段13配合的第一定位部301以及与第二凸起段23配合的第二定位部302。具体而言,第一凸出段13的下表面高于第一贴合段12的下表面,第二凸出段23的下表面高于第二贴合段22的下表面。相应地,车体300上可设置与第一凸出段13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部301,车体300上可设置与第二凸出段23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302。这样,有利于前安装过渡板10和后安装过渡板20在车体300上的安装定位,便于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前安装过渡板10沿前后方向的两端为第一贴合段12,位于两端的第一贴合段12上具有第一安装孔14;如图3所示,后安装过渡板20沿前后方向的两端为第二贴合段22,位于两端的第二贴合段22上具有第二安装孔24。车体300的前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4相对应的安装孔,车体300的后端设有与第二安装孔24相对应的安装孔。螺栓依次穿过水平部31的第三安装孔35、车体300的安装孔以及第一安装孔14以将安装座30和前安装过渡板10固定到车体300上。相应地,螺栓依次穿过水平部的第三安装孔35、车体300的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24以将安装座30和后过渡安装板固定到车体300后端。由此,前安装过渡板10以及后安装过渡板20的两端与车体300紧密贴合,踏板安装组件整体受力更加均衡。
如图4-6所示,优选地,竖直部32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竖直部32大体平行,其中一个竖直部32上设有用于调整两个竖直部32之间的安装间距的调整块33。结合图7看,竖直部32上设有用于与踏板组件600连接的第四安装孔36,调整块33可以设在前侧安装座30的竖直部的前侧,安装座30上的调整块33的大小以及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由此,调整块33的设置不仅避免了连接晃动,而且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优选地,结合图5、6看,两个竖直部32之间设有限位挡板34,限位挡板34与竖直部32以及水平部31正交。由此,限位挡板的设置更便于踏板组件600的安装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30的水平板31、竖直板32以及限位挡板34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前安装过渡板10、安装座30以及车体300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也可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接,类似地,后安装过渡板20、安装座30以及车体300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也可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踏板总成200包括:踏板组件600以及踏板安装组件,其中,踏板组件600包括踏板400以及伸缩驱动机构500,伸缩驱动机构500的一端与踏板400连接,安装座30与伸缩驱动机构500的另一端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总成200结构紧凑合理、连接紧密。
其中,踏板400的前端与车体300通过伸缩驱动机构500、安装座30、前安装过渡板10连接,踏板400的后端与车体300通过伸缩驱动机构500、安装座30、后安装过渡板20连接。前后两端的伸缩驱动机构500同步运动以带动踏板落下和收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踏板总成在汽车上使用时,前后方向可以指汽车的前后方向,此时,踏板总成可连接在汽车侧面车门下方的车体上。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前后方向亦可以指车辆的左后方向,此时,踏板总成可连接在车辆(如卡车)尾门下方的车体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其用于连接车体与踏板组件,包括:
前安装过渡板;
后安装过渡板,所述前安装过渡板和所述后安装过渡板连接在所述车体上;
多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水平部以及竖直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垂直连接,其中一个安装座的水平部与所述前安装过渡板连接且竖直部与所述踏板组件的前方连接,另一安装座的水平部与所述后安装过渡板连接且竖直部与所述踏板组件的后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过渡板和所述后安装过渡板位于所述车体的上方,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车体下方,所述前安装过渡板的内侧边沿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后安装过渡板的内侧边沿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安装过渡板包括多个第一贴合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凸出段,所述第一贴合段与所述车体相贴合,所述第一凸出段凸出所述第一贴合段,所述第一凸出段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贴合段之间;
所述后安装过渡板包括:多个第二贴合段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凸出段,所述第二贴合段与所述车体相贴合,所述第二凸出段凸出所述第二贴合段,所述第二凸出段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贴合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段为一个,且位于所述前安装过渡板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出段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所述第二凸出段各自邻近所述后安装过渡板的前端和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段与所述车体之间、所述第二凸出段与所述车体之间具有间距,所述车体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出段配合的第一定位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凸起段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过渡板沿前后方向的两端为第一贴合段,位于两端的第一贴合段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安装过渡板沿前后方向的两端为第二贴合段,位于两端的第二贴合段上具有第二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部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竖直部大体平行,其中一个所述竖直部上设有用于调整两个竖直部之间的安装间距的调整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直部之间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竖直部以及所述水平部正交。
10.一种踏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踏板组件,其包括踏板以及伸缩驱动机构,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踏板连接;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安装组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伸缩驱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
CN201520411850.0U 2015-06-15 2015-06-15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Active CN204712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1850.0U CN204712969U (zh) 2015-06-15 2015-06-15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11850.0U CN204712969U (zh) 2015-06-15 2015-06-15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2969U true CN204712969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11850.0U Active CN204712969U (zh) 2015-06-15 2015-06-15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12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785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7914066B2 (en) Rear door structure
US851746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3802774A (zh) 前饰板或格栅支承结构及空气动力闸板组件
CN217477221U (zh) 仪表板总成和车辆
CN103121402B (zh) 汽车燃油箱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JP2007055400A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204712969U (zh)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CN206552114U (zh) 电动汽车的顶盖安装组件
JP2007131187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13056965U (zh) 一种卡车前保险杠及卡车
CN204801647U (zh)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CN204713221U (zh) 踏板安装组件以及踏板总成
CN211364418U (zh) 一种客车用可调式车内后视镜埋铁件
CN204109936U (zh) 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安装机构及汽车
CN202923355U (zh) 一种汽车背门
CN104002873B (zh) 车辆及其后地板组件
CN203697921U (zh) 用于汽车的门内板组件和具有其的汽车
CN103209884B (zh) 车体前部的结构
CN201816522U (zh) 汽车仪表板支架总成之杂物箱构架
CN213735217U (zh) 车箱护栏的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846261Y (zh) 改进的汽车车身b立柱组装件
CN103863397B (zh) 后副车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5097385U (zh) 流水槽结构及车辆
CN207670311U (zh) 一种灭火器总成机构的连接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1401, No. five, No. 5, Dongzhou industrial function zone, Hangzhou, Zhejiang, Fuyang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TIANM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401, No. five, No. 5, Dongzhou industrial function zone, Hangzhou, Hangzhou, Zhejiang, Fuyang,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Tianming Electromechanical Tool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1401 Zhejiang Road, Fuyang District, Dongzhou City Industrial Zone, No. five Dongzhou Road, No. 5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TIANM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1401, No. five, No. 5, Dongzhou industrial function zone, Hangzhou, Zhejiang, Fuy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TIANMI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