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12481U -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12481U
CN204712481U CN201520194625.6U CN201520194625U CN204712481U CN 204712481 U CN204712481 U CN 204712481U CN 201520194625 U CN201520194625 U CN 201520194625U CN 204712481 U CN204712481 U CN 204712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frame
demoulding
platform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946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长城
李峰
李强
王德春
李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1946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12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12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1248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主要由机架、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和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构成,机架具有上、下两层平台,每层平台上前后并排有两根水平导轨;机架的下层平台前后并排有两根同步转动的返回链条,在两根返回链条的每个链节上均固设有一个牵引挂钩;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设在机架左端,作用是将机架下层平台上的模具送到机架的上层平台,并推动模具在机架的上层平台从左往右移动;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设在机架右端,其作用是脱模,并将模具由机架的上层平台推动到机架的下层平台。本实用新型能可靠、有效地去完成模具的循环移动,以便让模具在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制造格栅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依次转换。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格栅生产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格栅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建筑材料,目前一般通过人工方式来生产格栅,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为此,我们想到专门设计一种设备,以便利用该设备代替人工来生产格栅。在生产过程中,产品需要在模具上成型。
如图1、2、3所示,所述模具M包括模具板1和脱模顶针组件,其中模具板1为矩形板,在模具板1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蜗条2,这两个蜗条的螺纹面背对,且两个蜗条2分别通过一块挡板3与所述模具板固定;两块所述挡板3之间的模具板上板面密布有凸块4,这些凸块排列成m*n矩形阵列,相邻两个凸块4之间以及两端的凸块4与所述挡板3均留有间隙,这些间隙构成一个栅格状的纤维附着槽F;所述模具板1上垂直开有一组顶针过孔1a,该顶针过孔贯穿模具板1的上、下板面,这些顶针过孔1a的位置对应所述纤维附着槽F,且每个顶针过孔中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所述模具板1下板面并排固设有两根滑轨5,该滑轨的轴心线与所述蜗条2平行;所述脱模顶针组件数目至少为一个,每个脱模顶针组件包括导柱6、上顶针板7和脱模顶针10,其中导柱6数目至少为三根,该导柱垂直固定在所述模具板1的下板面上;所述上顶针板7和下顶针 板8重叠在一起,这两块板同时与所有的所述导柱6滑动配合,且下顶针板下方的导柱6上套装有限位螺母9;每根所述脱模顶针10的尾部插入模具板1上对应一个的顶针过孔1a中,该脱模顶针的头部藏入所述上顶针板7上对应的沉头孔中,且所有脱模顶针10头部的底面与所述下顶针板8上板面贴合,脱模时上顶针板7和下顶针板8可一起向上或下移动。另外,在两个蜗条2的底面对应设有一个挂耳11。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相应设计一种模具循环装置,欲通过该装置让生产模具循环移动,以便让模具在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制造格栅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依次转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欲通过该装置让模具循环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2)、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和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其中机架(12)具有上、下两层平台,每层平台上前后并排有两根水平导轨(13),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均可与模具(M)上对应的两根滑轨(5)滑动配合;所述机架(12)的下层平台前后并排有两根返回链条(14),这两根返回链条在电机(15)的带动下同步转动,并在两根返回链条(14)的每个链节上均固设有一个牵引挂钩(16),这两个牵引挂钩可挂住所述模具(M)底部对应的一个挂耳(11),从而牵引着模具在机架(12)的下层平台上由右往左返回;
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设在机架(12)的左端,其作用是将所述机 架(12)下层平台上的模具(M)送到机架(12)的上层平台,并推动模具(M)在机架(12)的上层平台从左往右移动,进而移动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
所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设在机架(12)右端,其作用是将制造得到的格栅与模具(M)分开,并将该模具由机架(12)的上层平台推动到机架的下层平台,进而实现模具(M)的循环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拉索式结构,该结构拉着模具移动到机架(12)的上层平台上,当然也可以采用气缸式结构,向右推模具,并将模具推到到机架(12)的上层平台上。另外,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气缸式结构、气缸加冲床结构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模具(M)在机架(12)的下层平台上时,以及模具(M)由机架(12)的下层平台移动到其上层平台的过程中,模具(M)处于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当模具(M)在机架(12)上层平台的时候,模具(M)处于制造栅格状态;当模具(M)在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上的时候,模具(M)处于脱模状态。
由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模具(M)的循环移动,从而让模具在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制造格栅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依次转换,且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高,不易出现故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作为重要的优化方案之一,所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包括竖直导杆(17)、脱模气缸(21)和推出气缸(23),其中竖直导杆(17)的数目至少为两根,这些竖直导杆平行固定在所述机架(12)上,水平设置的脱模升降板(18)同时与这些竖直导杆滑动连接;所述脱模升降板(18)下方的机架(12)上竖 直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19),该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与脱模升降板(18)底面固定,并可推动脱模升降板(18)升降;所述脱模升降板(18)顶面前后并排有两根脱模导轨(20),这两根脱模导轨的位置与所述机架(12)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一一对应;所述脱模导轨(20)的结构与水平导轨(13)相同,并在每根脱模导轨顶面开有一个左右贯通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为工字型结构;所述脱模气缸(21)数目为三个,并竖直设在所述机架(12)上,其中一个脱模气缸(21)设在两根所述脱模导轨(20)之间,另外两个脱模气缸分别设在这两根脱模导轨的前侧和后侧;三个所述脱模气缸(21)的活塞杆上端分别穿过脱模升降板(18)上对应的过孔后,均固设有一块电磁铁(22);所述推出气缸(23)水平设在机架(12)右端的中部,其活塞杆可向左推动所述脱模导轨(20)上的模具(M),并将该模具推到机架(12)下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
在上述结构中,模具移动到本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上的时候,模具(M)底部的两个滑轨(5)分别卡入对应脱模导轨(20)顶面的定位槽中。脱模时,先控制第一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缩回,从而带动模具向下移动,当模具下移到位后,第一升降气缸(19)停止动作;此时,三个脱模气缸(21)的活塞杆同步伸出,这时三块电磁铁(22)均不通电,从而推动模具上对应的三块下顶针板(8)向上移动,进而使下顶针板(8)上的脱模顶针(10)凸出模具板(1)的顶面,从而将模具板(1)顶面上附着的产品(即制造得到的格栅)顶出,这样就实现脱模。然后,三个脱模气缸(21)的活塞杆同步缩回,且三块电磁铁(22)均通电,由于下顶针板(8)为金属板,这样就能通过电磁铁(22)带动三块下顶针板(8)下移复位;当下顶针板(8)下移到位后,三个脱模气 缸(21)停止动作,从而完成整个脱模过程。最后,所述推出气缸(23)的活塞杆伸出,并向左推动脱模导轨(20)上的模具(M),并将该模具推到机架(12)下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
采用以上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施,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脱模,并将脱模导轨(20)上的模具推到机架(12)下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
作为重要的优化设计,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包括导杆(24)、导入气缸(28)和推进组件,其中导杆(24)的数目为至少两根,这些导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机架(12)左端,水平设置的导入升降板(25)与这些导杆(24)滑动配合;所述导入升降板(25)下板面与第二升降气缸(26)活塞杆的上端固定,并可在该第二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升降,且第二升降气缸(26)竖直安装在所述机架(12)上;
所述导入升降板(25)上板面前后并排固定有两根导入导轨(27),这两根导入导轨的位置与所述机架(12)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一一对应,且导入导轨(27)的结构与该水平导轨相同;所述导入气缸(28)水平安装在机架(12)左端的上部,该导入气缸的活塞杆可向右推动所述导入导轨(27)上的模具(M),并将该模具推到所述机架(12)上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所述推进组件数目为两个,并呈前后并排设置,每个推进组件中的推动电机(29)水平设在所述机架(12)左端的上部,该推动电机的输出轴右端同轴连接有一根蜗杆(30),这根蜗杆的两端与支架(31)上的安装孔转动配合,该支架安装在机架(12)上;当所述模具(M)被导入气缸(28)推到机架(12)上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左端部时,所述蜗杆(30)会与该模具上对应 的蜗条(2)连接,从而向右推进模具(M)。
在上述结构中,机架(12)下层平台上的模具(M)在返回链条(14)的带动下向左水平移动和返回,返回的模具(M)由导入升降板(25)上的两根导入导轨(27)接住,然后第二升降气缸(26)的活塞杆伸长,从而带动导入升降板(25)向上移动;当导入升降板(25)上移到位后,所述导入气缸(28)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向右推动导入导轨(27)上的模具(M),进而将该模具(M)推动到机架(12)上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轨(13)上。与此同时,两个推进组件中的推动电机(29)同步动作,从而驱动两根蜗杆(30)同步转动,进而驱动模具(M)向右移动。
采用以上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施,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模具导入及推动,以便在模具上制造格栅。
作为优化设计,两根所述返回链条(14)由同一个电机(15)带动,具体为电机(15)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左传动轴(100)上的从动链轮相连;所述左传动轴(100)上的两个主动链轮分别通过一根返回链条(14)与右传动轴(32)上对应的一个从动链轮相连,且左、右传动轴左右并排设置,这两根传动轴的前、后侧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12)上。
采用以上设计,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而且能可靠地带动两根返回链条(14)同步转动,能有效防止两根返回链条(14)转动不同步的问题。当然,在满足带动两根返回链条(14)同步转动的功能前提下,也可以采用两个电机(15)分别来驱动两根返回链条(14),只是这种设计需要精确地控制两个电机(15)同步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导杆(17)的数目为四根,这四根竖直导杆分别位于 同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且竖直导杆(17)外面分别套装有一个导向套,这些导向套分别固定在所述脱模升降板(18)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9)和推出气缸(23)数目均为两个,每种气缸中的两个气缸前后并排设置。
采用以上结构,竖直导杆(17)可以对脱模升降板(18)导向,防止导入脱模升降板(18)升降过程中发生卡滞。另外,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9)和推出气缸(23)数目均为两个,每种气缸中的两个气缸前后并排设置,这样就能可靠地保证升降脱模升降板(18)及向左推动模具。
在本案中,所述导杆(24)的数目为四根,这四根导杆分别位于同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且导杆(24)外面分别套装有一个直线轴承,这些直线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导入升降板(25)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升降气缸(26)和导入气缸(28)数目均为两个,每种气缸中的两个气缸前后并排设置。
采用以上结构,导杆(24)可以对导入升降板(25)导向,防止导入升降板(25)升降过程中发生卡滞。另外,所述第二升降气缸(26)和导入气缸(28)数目均为两个,每种气缸中的两个气缸前后并排设置,这样就能可靠地保证升降导入升降板(25)及向右推动模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可靠、有效地去完成模具的循环移动,以便让模具在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制造格栅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依次转换,且本模具循环移动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轴测图。
图4为本模具循环移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轴测图。
图7为图1中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的轴测图。
图8为图1中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M,包括模具板1和脱模顶针组件,其中模具板1为矩形板,在模具板1两端分别设有一个蜗条2,这两个蜗条的螺纹面背对,且两个蜗条2分别通过一块挡板3与所述模具板固定;两块所述挡板3之间的模具板上板面密布有凸块4,这些凸块排列成m*n矩形阵列,相邻两个凸块4之间以及两端的凸块4与所述挡板3均留有间隙,这些间隙构成一个栅格状的纤维附着槽F;所述模具板1上垂直开有一组顶针过孔1a,该顶针过孔贯穿模具板1的上、下板面,这些顶针过孔1a的位置对应所述纤维附着槽F,且每个顶针过孔中设有起密封作用的密封圈;所述模具板1下板面并排固设有两根滑轨5,该滑轨的轴心线与所述蜗条2平行;所述脱模顶针组件数目至少为一个,每个脱模顶针组件包括导柱6、上顶针板7和脱模顶针10,其中导柱6数目至少为三根,该导柱垂直固定在所述模具板1的下板面上;所述上顶针板7和下顶针板8重叠在一起,这两块板同时与所有的所述导柱6滑动配合,且下顶针板下方的导柱6上套装有限位螺母9;每根所述脱模顶针10的尾部插入模具板1上对应一个的顶针过孔1a中,该脱模顶针的头部藏入所述 上顶针板7上对应的沉头孔中,且所有脱模顶针10头部的底面与所述下顶针板8上板面贴合。在两个蜗条2的底面对应设有一个挂耳11。
如图4至8所示,并结合图1--3,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主要由机架12、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和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结构。其中,机架12为长方体框架结构,并通过焊接成型,且具有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这两个平台可供模具移动。机架12的每层平台上前后并排有两根水平导轨13,且两层平台上的水平导轨13在竖直方向上重合,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均可与模具M上对应的两根滑轨5滑动配合,这样就能使模具M在机架12的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移动。
在机架12的下层平台前后并排有两根返回链条14,这两根返回链条14在电机15的带动下同步转动。作为优选,两根返回链条14由同一个电机15带动,具体为电机15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左传动轴100上的从动链轮相连。左传动轴100上的两个主动链轮分别通过一根返回链条14与右传动轴32上对应的一个从动链轮相连,且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左右并排设置,这两根传动轴的前侧和后侧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12上。
在两根返回链条14的每个链节上均固设有一个L形的牵引挂钩16,这两个牵引挂钩16可挂住模具M底部对应的一个挂耳11,从而牵引着模具在机架12的下层平台上由右往左返回。
如图4至8所示,并结合图1--3,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设在机架12的左端,其作用是将机架12下层平台上的模具M送到机架12的上层平台,并推动模具M在机架12的上层平台从左往右移动,进而移动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
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主要由导杆24、导入升降板25、第二升降气缸26、导入导轨27、导入气缸28、推动电机29、蜗杆30和支架31构成。其中,导杆24的数目为至少两根,这些导杆24竖直设置在机架12的左端,水平设置的导入升降板25与这些导杆24滑动配合。作为优选,导杆24的数目为四根,这四根导杆分别位于同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且导杆24外面分别套装有一个直线轴承,这些直线轴承分别固定在导入升降板25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导入升降板25下板面与第二升降气缸26活塞杆的上端固定,并可在该第二升降气缸26的作用下升降,且第二升降气缸26竖直安装在机架12上。
参照图4至8,并结合图1--3,导入升降板25上板面前后并排固定有两根导入导轨27,这两根导入导轨27的位置与机架12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一一对应,且导入导轨27的结构与该水平导轨相同。导入导轨27的顶面开有一个左右贯通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为工字型结构,且这个定位槽可以与模具M上的滑轨5滑动配合。导入气缸28水平安装在机架12左端的上部,该导入气缸28的活塞杆可向右推动导入导轨27上的模具M,并将该模具推到两根机架1上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在本案中,第二升降气缸26和导入气缸28数目均为两个,每种气缸中的两个气缸前后并排设置,即两个第二升降气缸26和两个导入气缸28均前后并排设置。
推进组件数目为两个,并呈前后并排设置,每个推进组件中主要由推动电机29、蜗杆30和支架31结构。其中,推动电机29水平设在机架12左端的上部,该推动电机29的输出轴右端同轴连接有一根蜗杆30,这根蜗杆30的两端与支架31上的安装孔转动配合,该支架31安装在机架12上。当模具M被导入气缸28推到机架12上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左端部时,蜗杆30会与该模 具上对应的蜗条2连接,从而向右推进模具M。
如图4至8所示,并结合图1--3,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设在机架12的右端,其作用是将制造得到的格栅与模具M分开,并将该模具由机架12的上层平台推动到机架的下层平台,进而实现模具M的循环移动。
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主要由竖直导杆17、脱模升降板18、第一升降气缸19、脱模导轨20、脱模气缸21、电磁铁22和推出气缸23构成。其中,竖直导杆17的数目至少为两根,这些竖直导杆17平行固定在机架12上,水平设置的脱模升降板18同时与这些竖直导杆17滑动连接。在本案中,竖直导杆17的数目为四根,这四根竖直导杆分别位于同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且竖直导杆17外面分别套装有一个导向套,这些导向套分别固定在脱模升降板18上对应的安装孔中。
脱模升降板18下方的机架12上竖直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19,该第一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上端与脱模升降板18底面固定,并可推动脱模升降板18升降。在本案中,第一升降气缸19的数目为两个,这两个第一升降气缸19前后并排设置。脱模升降板18的顶面前后并排有两根脱模导轨20,这两根脱模导轨20的位置与机架12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一一对应。脱模导轨20的结构与水平导轨13相同,并在每根脱模导轨20的顶面开有一个左右贯通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为工字型结构。脱模气缸21的数目为三个,并竖直设在机架12上,其中一个脱模气缸21设在两根脱模导轨20之间,另外两个脱模气缸分别设在这两根脱模导轨的前侧和后侧。三个脱模气缸21的活塞杆上端分别穿过脱模升降板18上对应的过孔后,均固设有一块电磁铁22。推出气缸23水平设在机架12右端的中部,其活塞杆可向左推动脱模导轨20上的模具M,并将该模具推到 机架12下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在本案中,推出气缸23的数目为两个,这两个推出气缸23前后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模具M在机架12的下层平台上时,以及模具M由机架12的下层平台移动到其上层平台的过程中,模具M处于准备制造栅格状态。机架12下层平台上的模具M在返回链条14的带动下向左水平移动和返回,返回的模具M由导入升降板25上的两根导入导轨27接住,然后第二升降气缸26的活塞杆伸长,从而带动导入升降板25向上移动;当导入升降板25上移到位后,所述导入气缸28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向右推动导入导轨27上的模具M,进而将该模具M推动到机架12上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轨13上。当模具M在机架12上层平台的时候,模具M处于制造栅格状态。与此同时,两个推进组件中的推动电机29同步动作,从而驱动两根蜗杆30同步转动,进而驱动模具M向右移动。
当模具M在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上的时候,模具M处于脱模状态。此时,模具M底部的两个滑轨5分别卡入对应脱模导轨20顶面的定位槽中。脱模时,先控制第一升降气缸19的活塞杆缩回,从而带动模具向下移动,当模具下移到位后,第一升降气缸19停止动作;此时,三个脱模气缸21的活塞杆同步伸出,这时三块电磁铁22均不通电,从而推动模具上对应的三块下顶针板8向上移动,进而使下顶针板8上的脱模顶针10凸出模具板1的顶面,从而将模具板1顶面上附着的产品即制造得到的格栅顶出,这样就实现脱模。然后,三个脱模气缸21的活塞杆同步缩回,且三块电磁铁22均通电,由于下顶针板8为金属板,这样就能通过电磁铁22带动三块下顶针板8下移复位;当下顶针板8下移到位后,三个脱模气缸21停止动作,从而完成整个脱模过程。最后,所述推出气缸23 的活塞杆伸出,并向左推动脱模导轨20上的模具M,并将该模具推到机架12下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从而实现模具M的循环移动。模具M循环移动的同时,在准备制造栅格状态、制造格栅状态和脱模状态之间依次转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2)、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和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其中机架(12)具有上、下两层平台,每层平台上前后并排有两根水平导轨(13),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均可与模具(M)上对应的两根滑轨(5)滑动配合;所述机架(12)的下层平台前后并排有两根返回链条(14),这两根返回链条在电机(15)的带动下同步转动,并在两根返回链条(14)的每个链节上均固设有一个牵引挂钩(16),这两个牵引挂钩可挂住所述模具(M)底部对应的一个挂耳(11),从而牵引着模具在机架(12)的下层平台上由右往左返回;
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设在机架(12)的左端,其作用是将所述机架(12)下层平台上的模具(M)送到机架(12)的上层平台,并推动模具(M)在机架(12)的上层平台从左往右移动,进而移动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
所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设在机架(12)右端,其作用是将制造得到的格栅与模具(M)分开,并将该模具由机架(12)的上层平台推动到机架的下层平台,进而实现模具(M)的循环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及模具导出机构(T)包括竖直导杆(17)、脱模气缸(21)和推出气缸(23),其中竖直导杆(17)的数目至少为两根,这些竖直导杆平行固定在所述机架(12)上,水平设置的脱模升降板(18)同时与这些竖直导杆滑动连接;所述脱模升降板(18)下方的机架(12)上竖直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19),该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端与脱模升降板(18)底面固定,并可推 动脱模升降板(18)升降;所述脱模升降板(18)顶面前后并排有两根脱模导轨(20),这两根脱模导轨的位置与所述机架(12)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一一对应;所述脱模导轨(20)的结构与水平导轨(13)相同,并在每根脱模导轨顶面开有一个左右贯通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为工字型结构;所述脱模气缸(21)数目为三个,并竖直设在所述机架(12)上,其中一个脱模气缸(21)设在两根所述脱模导轨(20)之间,另外两个脱模气缸分别设在这两根脱模导轨的前侧和后侧;三个所述脱模气缸(21)的活塞杆上端分别穿过脱模升降板(18)上对应的过孔后,均固设有一块电磁铁(22);所述推出气缸(23)水平设在机架(12)右端的中部,其活塞杆可向左推动所述脱模导轨(20)上的模具(M),并将该模具推到机架(12)下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导入及推动机构(D)包括导杆(24)、导入气缸(28)和推进组件,其中导杆(24)的数目为至少两根,这些导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机架(12)左端,水平设置的导入升降板(25)与这些导杆(24)滑动配合;所述导入升降板(25)下板面与第二升降气缸(26)活塞杆的上端固定,并可在该第二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升降,且第二升降气缸(26)竖直安装在所述机架(12)上;
所述导入升降板(25)上板面前后并排固定有两根导入导轨(27),这两根导入导轨的位置与所述机架(12)每层平台上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一一对应,且导入导轨(27)的结构与该水平导轨相同;所述导入气缸(28)水平安装在机架(12)左端的上部,该导入气缸的活塞杆可向右推动所述导入导轨(27)上的模具(M),并将该模具推到所述机架(12)上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上;所述推进组件数目为两个,并呈前后并排设置,每个推进组件中的推动电 机(29)水平设在所述机架(12)左端的上部,该推动电机的输出轴右端同轴连接有一根蜗杆(30),这根蜗杆的两端与支架(31)上的安装孔转动配合,该支架安装在机架(12)上;当所述模具(M)被导入气缸(28)推到机架(12)上层平台的两根水平导轨(13)左端部时,所述蜗杆(30)会与该模具上对应的蜗条(2)连接,从而向右推进模具(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返回链条(14)由同一个电机(15)带动,具体为电机(15)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通过链条与左传动轴(100)上的从动链轮相连;所述左传动轴(100)上的两个主动链轮分别通过一根返回链条(14)与右传动轴(32)上对应的一个从动链轮相连,且左、右传动轴左右并排设置,这两根传动轴的前、后侧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导杆(17)的数目为四根,这四根竖直导杆分别位于同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且竖直导杆(17)外面分别套装有一个导向套,这些导向套分别固定在所述脱模升降板(18)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升降气缸(19)和推出气缸(23)数目均为两个,每种气缸中的两个气缸前后并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24)的数目为四根,这四根导杆分别位于同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且导杆(24)外面分别套装有一个直线轴承,这些直线轴承分别固定在所述导入升降板(25)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第二升降气缸(26)和导入气缸(28)数目均为两个,每种气缸中的两个气缸前后并排设置。
CN201520194625.6U 2015-04-02 2015-04-02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12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4625.6U CN204712481U (zh) 2015-04-02 2015-04-02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94625.6U CN204712481U (zh) 2015-04-02 2015-04-02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12481U true CN204712481U (zh) 2015-10-21

Family

ID=54311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94625.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12481U (zh) 2015-04-02 2015-04-02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124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6492A (zh) * 2015-04-02 2015-08-05 李长城 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6492A (zh) * 2015-04-02 2015-08-05 李长城 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7681B (zh) 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
CN104816492A (zh) 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CN102218787B (zh) 一种带上下吊模装置并具多级脱模功能的橡胶硫化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04712477U (zh)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
CN204712481U (zh)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循环移动装置
CN201231969Y (zh) 圆柱类零件的等间距步进搬运装置
CN204528676U (zh) 一种型材自动堆码装置
CN201808190U (zh) 一出多注塑模具的旋转抽芯机构
CN201670579U (zh) 一种斜顶轮分流机构
CN207061060U (zh) 一种换模装置
CN201338366Y (zh) 注射成型机两个独立运动射枪结构
CN210175778U (zh) 板材用链式立体缓存机
CN203817361U (zh) 一种金属模自动化铸球生产线装置
CN203751280U (zh) 垂直分型造型机
CN204585876U (zh)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模具
CN202213031U (zh) 一种砌块成型机的脱模机构
CN204712480U (zh) 复合材料格栅生产设备的模具导入机构
CN206814285U (zh) 一种用于电镀生产线上的起重机
CN203171959U (zh) 注塑模具传动机构
CN206064691U (zh) 一种五金配件喷油设备
CN204736388U (zh) 一种具有模板防掉条机构的蘸胶机装置
CN203699247U (zh) 全自动直线循环机的线轨循环装置
CN104249476A (zh) 自动成型设备的注料取坯一体机
CN204160805U (zh) 新型注料装置
CN202640840U (zh) 一种压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