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01413U -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01413U
CN204701413U CN201520337744.2U CN201520337744U CN204701413U CN 204701413 U CN204701413 U CN 204701413U CN 201520337744 U CN201520337744 U CN 201520337744U CN 204701413 U CN204701413 U CN 204701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hard rod
panhard
slide joint
motor
join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377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帆
段兴中
于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377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01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01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01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该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横向稳定杆和第二横向稳定杆;分别与第一横向稳定杆和第二稳定杆花键连接的滑动接合套;与滑动接合套连接的电机;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与车辆驱动杆电连接,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一档位时,控制单元通过电机带动滑动接合套与第二横向稳定杆断开,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二档位时,控制单元通过电机带动滑动接合套与第二横向稳定杆接合,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处于接合状态。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稳定杆总成使得车轮具有更大的跳动行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普通车辆一般配备被动式横向稳定杆装置,可防止车身在转弯等情况下发生过大侧倾,提高车辆在转弯或遭遇侧向力时的操纵稳定性。然而,越野车辆由于离地间隙大、重心高等原因,因此为了保证公路行驶操纵稳定性,一般配备较大刚度的横向稳定杆,但这样的设定影响了车辆在非铺装路面或强越野路面的车轮跳动行程。因此传统被动式横向稳定杆不能在保证越野车辆公路操纵稳定性能的同时,还保证越野车辆的越野性能,不能够满足不同路况下对车辆侧倾刚度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保证了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操纵稳定性能和越野性能,满足了不同路况下对侧倾刚度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
第一横向稳定杆和第二横向稳定杆,其中,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同轴设置;
滑动接合套,分别通过花键连接方式与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连接;
与滑动接合套连接的电机;以及
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单元;
其中,控制单元与车辆驱动杆电连接,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一档位时,控制单元通过电机带动滑动接合套与第二横向稳定杆断开,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二档位时,控制单元通过电机带动滑动接合套与第二横向稳定杆接合,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处于接合状态。
可选地,滑动接合套与第二横向稳定杆连接的一端装有位置传感器,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上设有与位置传感器相对设置的凸出块;
其中,当由第一档位转换至第二档位,位置传感器与凸出块扭转角度相同时,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由断开状态转换为结合状态;位置传感器与凸出块扭转角度不同时,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保持断开状态。
可选地,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支架卡接安装,且电机安装支架套设在第一横向稳定杆上,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可选地,滑动接合套与电机的电机转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其中,滑动接合套与电机转轴连接的连接套内部设有第一螺纹,电机转轴外表面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
可选地,滑动接合套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外花键,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所设置的第一内花键对应;滑动接合套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内花键,与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所设置的第二外花键对应。
可选地,电机为伺服电机。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方案中的横向稳定杆总成主要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横向稳定杆和第二横向稳定杆;分别通过花键连接方式与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和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连接的滑动接合套;与滑动接合套连接的电机;与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单元。其中,上述控制单元与车辆驱动杆电连接,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一档位时,控制单元通过电机带动滑动接合套与第二横向稳定杆断开,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二档位时,控制单元通过电机带动滑动接合套与第二横向稳定杆接合,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处于接合状态。实现了横向稳定杆总成与车辆驱动模式的关联,能够满足在不同路况下对侧倾刚度的需求,还保证了车轮具有较大的跳动行程。
进一步地,滑动结合套与第二横向稳定杆连接的一端装有位置传感器,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上设有与位置传感器相对设置的凸出块;其中,当车辆驱动杆由第一档位转换至第二档位,位置传感器与凸出块扭转角度相同时,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由断开状态转换为结合状态;位置传感器与凸出块扭转角度不同时,第一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的第一端保持断开状态。因此,通过位置传感器可以判断出第一横向稳定杆与第二横向稳定的扭转角度是否相同,保证了第一横向稳定杆与第二横向稳定杆结合前后车身位置水平以及两侧车轮跳动行程的一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向稳定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向稳定杆总成处于断开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向稳定杆总成处于结合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1、第一横向稳定杆;101、第二外花键;2、第二横向稳定杆;201、凸出块;202、第一内花键;3、滑动接合套;301、连接套;302、第一外花键;303、第二内花键;4、位置传感器;5、电机;501、电机转轴;6、控制单元;7、电机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如图1所示,该横向稳定杆总成包括:第一横向稳定杆1和第二横向稳定杆2,其中,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和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同轴设置;
滑动接合套3,分别通过花键连接方式与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和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连接;
与滑动接合套3连接的电机5;以及
与电机5电连接的控制单元6;
其中,控制单元6与车辆驱动杆电连接,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一档位时,控制单元6通过电机5带动滑动接合套3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断开,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二档位时,控制单元6通过电机5带动滑动接合套3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接合,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处于接合状态。其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档位为“4L”档位,第二档位为“4H或者2H档位”,因此,当车辆处于“4L”档位时,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当车辆处于“4H或者2H档位”时,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处于结合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单元6获取车辆驱动杆发出的档位信号,并根据档位信号控制第一横向稳定杆1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状态,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一档位时,控制单元6通过电机5带动滑动接合套3滑动,并使得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断开,其断开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二档位时,控制单元6通过电机5带动滑动接合套3滑动,并使得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接合,其接合状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因此实现了该横向稳定杆总成与车辆驱动模式的关联,可通过车辆驱动杆控制该横向稳定杆总成的状态,从而满足了不同路况下对侧倾刚度的需求,当车辆处于平坦路况时,第一横向稳定杆1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接合,保证车辆具有较大的侧倾刚度;当车辆处于极限路况时,第一横向稳定杆1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断开,保证车轮具有较大的跳动行程。
进一步地,滑动接合套3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连接的一端装有位置传感器4,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上设有与位置传感器4相对设置的凸出块201;其中,当车辆驱动杆由第一档位转换至第二档位,位置传感器4与凸出块201扭转角度相同时,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由断开状态转换为结合状态;位置传感器4与凸出块201扭转角度不同时,第一横向稳定杆1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保持断开状态。
因此,当车辆驱动杆由第一档位转换至第一档位时,首先通过位置传感器4判断与凸出块201是否处于相同扭转角度,若位置传感器4与凸出块201扭转角度相同,控制单元6控制电机旋转,并带动滑动接合套3滑动,使得滑动接合套3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接合,此时,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由断开状态转换为结合状态;若位置传感器4与凸出块201扭转角度不同,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保持断开状态,并通过控制单元6发出反馈信号,点亮车辆仪表板上的“稳定杆结合异常”指示灯,并提示驾驶员由极限路况行驶到平坦路况,待车辆驶入平整路面后,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由断开状态转换为结合状态,完成结合动作。因此,通过设置位置传感器4进行位置识别,能够保证结合位置正确,使得两车轮连线相对于车身处于水平位置,与传统横向稳定杆相比,同时保证了车辆的公路操纵稳定性能和越野性能。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5通过电机安装支架7卡接安装,且电机安装支架7套设在第一横向稳定杆1上,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且滑动接合套3在与电机5连接时,通过电机转轴501与滑动接合套3进行螺纹连接,因此实现了通过电机转轴501旋转带动滑动接合套3滑动。其中,滑动接合套3与电机转轴501连接的连接套301内部设有第一螺纹,电机转轴501外表面设有与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接合套3通过花键连接方式分别与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和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连接时,具体为:滑动接合套3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外花键302,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所设置的第一内花键202对应;滑动接合套3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内花键303,与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所设置的第二外花键101对应。因此,滑动接合套3可沿第一横向稳定杆1滑动,并能够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实现结合与断开。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5为伺服电机,位置定位更加精准,转速高,能够快速带动滑动接合套3滑动,实现与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结合与断开。当然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电机的型号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结构简单可靠,实现了横向稳定杆总成与车辆驱动模式的关联,能够满足在不同路况下对侧倾刚度的需求,还保证了车轮具有较大的跳动行程。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横向稳定杆(1)和第二横向稳定杆(2),其中,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同轴设置;
滑动接合套(3),分别通过花键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和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连接;
与所述滑动接合套(3)连接的电机(5);以及
与所述电机(5)电连接的控制单元(6);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6)与车辆驱动杆电连接,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一档位时,所述控制单元(6)通过所述电机(5)带动所述滑动接合套(3)与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断开,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处于断开状态;当车辆驱动杆处于第二档位时,所述控制单元(6)通过所述电机(5)带动所述滑动接合套(3)与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接合,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处于接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接合套(3)与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连接的一端装有位置传感器(4),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上设有与所述位置传感器(4)相对设置的凸出块(201);
其中,当车辆驱动杆由第一档位转换至第二档位,所述位置传感器(4)与所述凸出块(201)扭转角度相同时,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由断开状态转换为结合状态;所述位置传感器(4)与所述凸出块(201)扭转角度不同时,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1)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保持断开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通过电机安装支架(7)卡接安装,且所述电机安装支架(7)套设在所述第一横向稳定杆(1)上,并通过焊接进行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接合套(3)与所述电机(5)的电机转轴(50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其中,所述滑动接合套(3)与所述电机转轴(501)连接的连接套(301)内部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电机转轴(501)外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接合套(3)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外花键(302),与所述第二横向稳定杆(2)的第一端所设置的第一内花键(202)对应;所述滑动接合套(3)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内花键(303),与第一横向稳定杆(1)的第一端所设置的第二外花键(101)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为伺服电机。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横向稳定杆总成。
CN201520337744.2U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04701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7744.2U CN204701413U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37744.2U CN204701413U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01413U true CN204701413U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8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37744.2U Active CN204701413U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01413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091A (zh) * 2016-07-04 2016-11-09 湖南大学 一种电动切换的车辆悬架解耦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6476560A (zh) * 2016-10-27 2017-03-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断开式汽车稳定杆
CN106494176A (zh) * 2016-10-13 2017-03-15 重庆工商大学 可分离式横向稳定杆
CN106945480A (zh) * 2017-04-06 2017-07-14 台州学院 磁阻电机式谐波传动的车辆主动横向稳定杆
CN107444059A (zh) * 2017-07-13 2017-12-08 合肥创智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横向稳定杆
CN111806187A (zh) * 2020-05-29 2020-10-2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扭转梁、后扭转梁的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5139726A (zh) * 2022-06-30 2022-10-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0091A (zh) * 2016-07-04 2016-11-09 湖南大学 一种电动切换的车辆悬架解耦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6494176A (zh) * 2016-10-13 2017-03-15 重庆工商大学 可分离式横向稳定杆
CN106476560A (zh) * 2016-10-27 2017-03-0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断开式汽车稳定杆
CN106945480A (zh) * 2017-04-06 2017-07-14 台州学院 磁阻电机式谐波传动的车辆主动横向稳定杆
CN106945480B (zh) * 2017-04-06 2019-05-03 台州学院 磁阻电机式谐波传动的车辆主动横向稳定杆
CN107444059A (zh) * 2017-07-13 2017-12-08 合肥创智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控横向稳定杆
CN111806187A (zh) * 2020-05-29 2020-10-2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后扭转梁、后扭转梁的控制系统和车辆
CN115139726A (zh) * 2022-06-30 2022-10-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01413U (zh) 一种横向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CN202863535U (zh) 一种高速状态限制车轮转向角度的控制装置
CN102922963B (zh) 一种车辆胎压自动调节系统及车辆
CN102616236A (zh) 夜间会车安全控制系统
CN204136860U (zh) 一种自适应汽车前照灯
CN202925489U (zh) 防误闯红灯指示装置
WO2013174608A3 (de) System zur energieversorgung von nicht schienengebundenen elektrofahrzeugen
CN202138284U (zh) 新型afs系统照明灯
CN204605640U (zh) 一种可左右转向的前大灯装置
CN104442575A (zh) 一种翻转后视镜
CN203306093U (zh) 可调式转向节
CN204341339U (zh) 电动车龙头
CN204978832U (zh) 一种非公路用矿车连接转向系统
CN204726322U (zh) 一种汽车示宽指示装置
CN204978288U (zh) 一种电动车辆车速控制结构
CN204978597U (zh) 汽车转向装置
CN203974925U (zh) 一种可调式安全汽车转向器
CN205768960U (zh) 一种三向车灯
CN204324817U (zh) 一种带护顶架的站座两用式叉车
CN203651876U (zh) 一种汽车转向装置
CN205220789U (zh) 一种实现汽车转向的转向装置
CN204296584U (zh) 一种翻转后视镜
CN204701658U (zh) 一种提高智能车内轮摩擦力的装置
CN204506700U (zh) 一种适用于公交客车的转向灯回位装置
CN202368399U (zh) 代步电车电子差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