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636010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636010U
CN204636010U CN201520369676.8U CN201520369676U CN204636010U CN 204636010 U CN204636010 U CN 204636010U CN 201520369676 U CN201520369676 U CN 201520369676U CN 204636010 U CN204636010 U CN 204636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electrode
cooking apparatus
pot
interior pot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3696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永康
王小鹰
周毅
李福友
张垚
彭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3696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636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636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636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第一防溢电极,与所述内锅导电接触;锅盖,盖装在所述内锅上,且所述锅盖上设置有第二防溢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防溢电极与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相配合,用于监测所述内锅中的液体的高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的配合下,能够检测到烹饪器具内部的液体是否溢出,并且有效地防止了由于加热过度而导致烹饪器具内部的液体溢出的问题发生。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烹饪器具中,在烹饪器具进行工作时,没有检测烹饪器具是否溢出的检测装置,只是通过多次对烹饪器具的相应程序进行调整,使烹饪器具能够达到不溢出的效果。通过多次的实验,以及对烹饪器具使用用户的多方面的调查显示,这种防止烹饪器具溢出的效果比较差,用户只有按照要求的水量来操作才能达到不溢出的效果,否则溢出风险较高,这样使用户的使用具有很大局限性,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因此,如何使烹饪器具在工作时达到不溢出的目的,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第一防溢电极,与所述内锅导电接触;锅盖,盖装在所述内锅上,且所述锅盖上设置有第二防溢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防溢电极与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相配合,用于监测所述内锅中的液体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盖装在所述内锅上的锅盖,其中,将第一防溢电极与所述内锅导电接触,以及在锅盖上设有第二防溢电极,通过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相互配合,以监测内锅中的食物是否要溢出,具体地,当内锅中的液体沸腾升高至监测点时,锅内的液体与第一防溢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同时又与第二防溢电极直接接触,这样使得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通过内锅中的液体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从而产生内锅中的液体要溢出的信号,烹饪器具的控制程序通过接收到该溢出信号,发出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的指令以防止烹饪器具内部的液体溢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的配合下,能够监测到烹饪器具内部的液体高度是否达到电测点,并控制加热以使烹饪器具在工作时达到不溢出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锅盖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二端伸出所述锅盖的底壁,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所述第二端在与所述内锅中的液体接触时,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相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液体高度达到监测点的高度时,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二端与内锅中的液体相接触,由于液体的导电性使第一防溢电机与第二防溢电极通过液体导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溢电机与第二防溢电极通过液体导通,形成导通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溢电极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个数至少为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的数量都至少是一个,优选地,将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的数量都设置成多个,这样能够更准确测量内锅中的液体是否要溢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在液体将要溢出时至少有一个导通回路,进而保证能够启动烹饪器具中的内部程序,更好的控制烹饪器具,使其通过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的方式来防止烹饪器具内部的液体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包括位于所述内锅正上方的内盖,所述内盖的至少一部分为导电体,其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锅盖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体导电接触,所述内盖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内锅中的液体接触时,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及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相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内盖中至少一部分为导电体,其中,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体导电接触,当所述烹饪器具中的液体升高至所述导电体后,液体通过导电体与第二防溢电极接通,同时与第一防溢电极接通,从而使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形成导通回路,这样就能启动烹饪器具中的内部程序,使烹饪器具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来防止烹饪器具内部的液体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溢电极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内锅的外底壁上,其中,所述内锅由导电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内锅由导电材料制成时,可以将第一防溢电极设置在内锅的外壁上,也可以设置在内锅的外底壁上,或者同时在内锅的外壁面上和内锅的外底壁面上,这样当内锅中的液体与第二防溢电极接触时,第一防溢电极与液体通过导电内锅间接导通,从而使得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导通,随即启动烹饪器具中的内部程序,通过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的方式来防止烹饪器具内部的液体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防溢电极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所述第二端伸出所述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将第二防溢电极安装在锅盖底壁上的安装孔内加强了第二防溢电极与锅盖连接的可靠性,其中,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二端要伸出安装孔,增大了第二防溢电极与内锅中的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防溢检测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溢电极与所述安装孔间设置有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在第二防溢电极与安装孔之间安装密封件,可防止液体通过第二防溢电极与安装孔之间的缝隙进入锅盖内与锅盖内的电路元件接触,造成短路或使电路元件损坏的问题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和所述第二防溢电极连接,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防溢电极和所述第二防溢电极发送的检测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将控制装置与第一防溢电极和第二防溢电极相连,当第一防溢电极与第二防溢电极通过液体导通时,会向控制装置发送一个检测信号,控制装置根据该检测信号启动烹饪器具中的内部程序,如果液体溢出不严重,则通过降低加热功率的方式防止溢出,如果液体溢出严重,则通过停止加热的方式防止溢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烹饪器具根据液体不同的溢出状况选择不同的的防止溢出的控制方式,进而更加合理、有效地控制液体的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内锅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加热装置跟控制装置相连,用来对内锅中的食物和液体进行加热,控制装置根据接收的检测信号向加热装置发送控制信号,使得加热装置根据控制信号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以防止烹饪器具内部的液体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外锅,套装在所述内锅外部,所述外锅由隔热材料制成。
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由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外锅置于内锅的外部,该外锅可以是任意保温隔热材料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制成,用来防止内锅的热量向外界散热,起到保温的效果,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用户烫伤的情况出现,提高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第二防溢电极未与液体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的第二防溢电极与液体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11内锅,111第一防溢电极,12锅盖,121第二防溢电极,122内盖,13控制装置,14加热装置,15外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包括:内锅11;第一防溢电极111,与所述内锅11导电接触;锅盖12,盖装在所述内锅11上,且所述锅盖12上设置有第二防溢电极121,其中,所述第一防溢电极111与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相配合,用于监测所述内锅11中的液体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包括内锅11和盖装在所述内锅11上的锅盖12,其中,将第一防溢电极111与所述内锅11导电接触,以及在锅盖12上设有第二防溢电极121,通过第一防溢电极1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1相互配合,以监测内锅11中的食物是否要溢出,具体地,当内锅11中的液体沸腾升高至监测点时,锅内的液体与第一防溢电极111直接或间接接触,同时又与第二防溢电极121直接接触,这样使得第一防溢电极1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1通过内锅11中的液体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从而产生内锅11中的液体要溢出的信号,烹饪器具1的控制程序通过接收到该溢出信号,发出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的指令以防止烹饪器具1内部的液体溢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防溢电极1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1的配合下,能够监测到烹饪器具1内部的液体高度是否达到电测点,并控制加热以使烹饪器具1在工作时达到不溢出的目的。
其中,图1和图2中波浪线处是指液面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锅盖12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的第二端伸出所述锅盖12的底壁,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的所述第二端在与所述内锅11中的液体接触时,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111相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液体高度达到监测点的高度时,第二防溢电极121的第二端与内锅11中的液体相接触,由于液体的导电性使第一防溢电机与第二防溢电极121通过液体导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溢电机与第二防溢电极121通过液体导通,形成导通回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溢电极111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的个数至少为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第一防溢电极1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1的数量都至少是一个,优选地,将第一防溢电极1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1的数量都设置成多个,这样能够更准确测量内锅11中的液体是否要溢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在液体将要溢出时至少有一个导通回路,进而保证能够启动烹饪器具1中的内部程序,更好的控制烹饪器具1,使其通过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的方式来防止烹饪器具1内部的液体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锅盖12包括位于所述内锅11正上方的内盖122,所述内盖122的至少一部分为导电体,其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锅盖12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体导电接触,所述内盖122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内锅11中的液体接触时,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111及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相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内盖122中至少一部分为导电体,其中,第二防溢电极121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体导电接触,当所述烹饪器具1中的液体升高至所述导电体后,液体通过导电体与第二防溢电极121接通,同时与第一防溢电极111接通,从而使第一防溢电极1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1形成导通回路,这样就能启动烹饪器具1中的内部程序,使烹饪器具1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来防止烹饪器具1内部的液体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溢电极111设置在所述内锅11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内锅11的外底壁上,其中,所述内锅11由导电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在内锅11由导电材料制成时,可以将第一防溢电极111设置在内锅11的外壁上,也可以设置在内锅11的外底壁上,或者同时在内锅11的外壁面上和内锅11的外底壁面上,这样当内锅11中的液体与第二防溢电极121接触时,第一防溢电极111与液体通过导电内锅11间接导通,从而使得第一防溢电极111和第二防溢电极121导通,随即启动烹饪器具1中的内部程序,通过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的方式来防止烹饪器具1内部的液体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盖12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的所述第二端伸出所述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将第二防溢电极121安装在锅盖12底壁上的安装孔内加强了第二防溢电极121与锅盖12连接的可靠性,其中,第二防溢电极121的第二端要伸出安装孔,增大了第二防溢电极121与内锅11中的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了防溢检测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与所述安装孔间设置有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在第二防溢电极121与安装孔之间安装密封件,可防止液体通过第二防溢电极121与安装孔之间的缝隙进入锅盖12内与锅盖12内的电路元件接触,造成短路或使电路元件损坏的问题发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控制装置13,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111和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连接,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防溢电极111和所述第二防溢电极121发送的检测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将控制装置13与第一防溢电极111和第二防溢电极121相连,当第一防溢电极1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1通过液体导通时,会向控制装置13发送一个检测信号,控制装置13根据该检测信号启动烹饪器具1中的内部程序,如果液体溢出不严重,则通过降低加热功率的方式防止溢出,如果液体溢出严重,则通过停止加热的方式防止溢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烹饪器具1根据液体不同的溢出状况选择不同的的防止溢出的控制方式,进而更加合理、有效地控制液体的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加热装置14,与所述控制装置13连接,用于对所述内锅11中的液体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加热装置14跟控制装置13相连,用来对内锅11中的食物和液体进行加热,控制装置13根据接收的检测信号向加热装置14发送控制信号,使得加热装置14根据控制信号降低加热功率或停止加热,以防止烹饪器具1内部的液体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外锅15,套装在所述内锅11外部,所述外锅15由隔热材料制成。
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由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外锅15置于内锅11的外部,该外锅15可以是任意保温隔热材料的一种或者几种混合制成,用来防止内锅11的热量向外界散热,起到保温的效果,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用户烫伤的情况出现,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防溢电极111与第二防溢电极121的配合下,能够监测到烹饪器具1内部的液体是否溢出,有效地防止了烹饪器具1内部由于加热过度而导致的液体溢出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连接”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锅;
第一防溢电极,与所述内锅导电接触;
锅盖,盖装在所述内锅上,且所述锅盖上设置有第二防溢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防溢电极与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相配合,用于监测所述内锅中的液体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锅盖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二端伸出所述锅盖的底壁,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所述第二端在与所述内锅中的液体接触时,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相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溢电极的个数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个数至少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包括位于所述内锅正上方的内盖,所述内盖的至少一部分为导电体,其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锅盖中,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体导电接触,所述内盖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内锅中的液体接触时,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及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相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溢电极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外侧壁和/或所述内锅的外底壁上,其中,所述内锅由导电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的底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防溢电极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防溢电极的所述第二端伸出所述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溢电极与所述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防溢电极和所述第二防溢电极连接,并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防溢电极和所述第二防溢电极发送的检测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内锅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锅,套装在所述内锅外部,所述外锅由隔热材料制成。
CN201520369676.8U 2015-06-01 2015-06-0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4636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9676.8U CN204636010U (zh) 2015-06-01 2015-06-0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369676.8U CN204636010U (zh) 2015-06-01 2015-06-0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636010U true CN204636010U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8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369676.8U Active CN204636010U (zh) 2015-06-01 2015-06-0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63601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0460A (zh) * 2017-04-20 2017-08-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防止锅内液体溢出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90788A (zh) * 2017-06-30 2017-10-2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盖状态检测方法和烹调器
CN108236368A (zh) * 2016-12-27 2018-07-0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防溢养生壶
CN108720597A (zh) * 2017-04-24 2018-11-0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防溢烹调器
CN109419351A (zh) * 2018-03-28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溢出检测方法、装置、锅具、加热装置及加热组件
CN110320242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溢出检测方法、装置、锅具、加热装置及加热组件
CN110613334A (zh) * 2018-06-19 2019-12-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6368A (zh) * 2016-12-27 2018-07-0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防溢养生壶
CN107080460A (zh) * 2017-04-20 2017-08-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防止锅内液体溢出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20597A (zh) * 2017-04-24 2018-11-0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防溢烹调器
CN108720597B (zh) * 2017-04-24 2023-08-2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防溢烹调器
CN107290788A (zh) * 2017-06-30 2017-10-2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锅盖状态检测方法和烹调器
CN109419351A (zh) * 2018-03-28 2019-03-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溢出检测方法、装置、锅具、加热装置及加热组件
CN110320242A (zh) * 2018-03-28 2019-10-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溢出检测方法、装置、锅具、加热装置及加热组件
CN110613334A (zh) * 2018-06-19 2019-12-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13334B (zh) * 2018-06-19 2024-02-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6010U (zh) 烹饪器具
CN203885286U (zh) 电压力锅
CN105078232B (zh) 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KR20120008192U (ko) 거품을 자동으로 제거할 수 있는 식품 조리 장치
CN204133140U (zh) 电饭煲
CN204698315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2553532U (zh) 一种快热式自动供水保温电热水壶
CN207429013U (zh) 一种防水溢便携式加热搅拌器
CN204698352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4292915U (zh) 一种防溢炒菜机
CN217820114U (zh) 一种不饱和树脂凝胶时间恒温槽装置
CN207721678U (zh) 锅盖和灶具组件
CN206213932U (zh) 食品处理机
CN204698349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4698317U (zh) 外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6213929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04698353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6239144U (zh) 电水壶
CN103240907B (zh) 具有智能加湿的家用榨油机及控制加湿方法
CN206213933U (zh) 食品处理机
CN204169625U (zh) 电饭煲
CN204635966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4698321U (zh) 烹饪器具
CN205018898U (zh) 料理机
CN204049300U (zh) 一种分体式奶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