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6368A - 防溢养生壶 - Google Patents
防溢养生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36368A CN108236368A CN201611225481.1A CN201611225481A CN108236368A CN 108236368 A CN108236368 A CN 108236368A CN 201611225481 A CN201611225481 A CN 201611225481A CN 108236368 A CN108236368 A CN 1082363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verflow
- kettle body
- control panel
- kettle
- inductance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 containing liquid Chemical compound 0.000 claims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13402 health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33866 Fung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9636 Huang Q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8397 Ganoderma lucid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1637 Ganoderma lucid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269722 Thea sin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6468 Thea sinens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0279 black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6709 nutriti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56—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 A47J27/62—Preventing boiling over, e.g. of milk by devices for automatically controlling the heat supply by switching off heaters or for automatically lifting the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5/00—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gripping kitchen utensils or crockery
- A47J45/06—Handles for hollow-ware articles
- A47J45/067—Handles for coffee pot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壶体(1)、壶盖(2)和底座(3),壶盖(2)盖设在壶体(1)上,壶体(1)电连接在底座(3)上,壶体(1)内设有用于加热液体的加热装置(41),还包括防溢检测装置,防溢检测装置被设置成检测到壶体(1)内的液体起泡时断开加热装置(41)的电源或降低加热装置(41)的加热功率。从而当防溢检测装置检测到液体起泡时,立即关断加热装置的电源或者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使壶体内的泡消退,避免了溢壶现象的出现,使用方便、安全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溢养生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基于此,养生壶应运而生,成为人们烹煮养生食材的主要器具。
现有技术的养生壶主要包括:壶体、壶盖和底座,壶盖盖设在壶体上,壶体电连接在底座上。使用时,将需要烹煮的养生食材放入壶体内,加入水,将壶体电连接在底座上,为底座通电即可进行烹煮,从而使人们享用到美味的养生汤水。
然而,现有技术的养生壶在烹煮银耳、黑茶、黄芪、当归、灵芝等容易起泡的食材时,在烹煮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溢壶,导致汤汁流至台面上,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能够避免溢壶的现象出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壶体、壶盖和底座,所述壶盖盖设在所述壶体上,所述壶体电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壶体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的加热装置,还包括防溢检测装置,所述防溢检测装置被设置成检测到所述壶体内的液体起泡时断开所述加热装置的电源或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这样通过防溢检测装置检测壶体内的液体是否起泡,当防溢检测装置检测到液体起泡时,立即使加热装置的电源关断或者使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从而使壶体内的泡消退,避免了溢壶现象的出现,使用方便、安全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可选的,所述防溢检测装置包括防溢探头和控制板;所述防溢探头与所述控制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这样使得防溢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且控制方便,通过防溢探头检测壶体内的液体是否起泡,当防溢探头检测到液体起泡时立即向控制板发送起泡的信号,控制板接收到防溢探头发送的起泡信号后,立即切断加热装置的电源,或者将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以使泡消退,检测快速且方便。
可选的,所述防溢探头位于所述壶体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壶体内的最大液位上方。由于防溢探头位于最大液位上方,当壶体内的液体起泡时,防溢探头可即时检测到泡,并立即向控制板发送信号,以使控制板控制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或使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检测快速且方便。
可选的,所述防溢探头位于所述壶盖的内侧。这样当壶体内起泡后,壶盖底面的防溢探头立即向控制板发送信号,以使加热装置停止加热或降低加热功率,从而防止壶体内的液体外溢,检测快速且方便。
可选的,所述防溢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壶盖上的驱动电路板和第一电感线圈、位于所述壶体上的第二电感线圈;所述驱动电路板的输入端与所述防溢探头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上下相对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耦合,以向所述控制板传输检测信号。一般地,壶盖与壶体是分离式结构,基于壶盖与壶体的这种位置关系,通过在壶盖和壶体设置可耦合的线圈,通过线圈的耦合实现信号的传输,以将防溢探头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板,使控制板根据该信号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状态,从而在不影响壶盖正常打开或盖合的同时,保证了防溢探头与控制板之间信号的传输,结构设置灵活且安全。
可选的,所述壶体具有手柄,所述壶盖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手柄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感线圈位于所述壶盖的与所述手柄连接的一面上,所述第二电感线圈位于所述手柄的顶端。
可选的,所述手柄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中穿设有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的另一端从所述空腔的底端穿出并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这样通过引线实现第二电感线圈与控制板的连接,且布线更加合理、安全。
可选的,所述壶盖包括上盖和连接在所述上盖下方的下盖,且所述下盖和所述上盖之间具有中空腔体,所述防溢探头位于所述下盖的底面,所述驱动电路板位于所述中空腔体内。这样在保证信号正常传输的同时,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防溢探头通过第二引线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壶体的侧壁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引线穿过的引线通道。这样当防溢探头位于壶体内壁上时,通过在壶体侧壁上设置引线通道,使得防溢探头通过穿设在引线通道中的引线与控制板实现连接,布线合理且安全。
可选的,所述壶体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壶体内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从而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壶体内液体的温度。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溢养生壶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防溢养生壶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11—壶身;12—底盖;2—壶盖;21—上盖;22—下盖;13—手柄;3—底座;31—连接器;41—加热装置;42—温控器;5—防溢探头;6—控制板;71—第二引线;72—第一引线;8—温度传感器;9—驱动电路板;23—第一电感线圈;131—第二电感线圈;10—引线通道;13a—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溢养生壶的结构剖视图。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壶体1、壶盖2和底座3。其中,壶盖2盖设在壶体1上,壶体1电连接在底座3上,壶体1内设有用于加热壶体1内液体的加热装置41。具体实现时,壶体1可具体包括壶身11和位于壶身11下方的底盖12,加热装置41具体安装在壶身11和底盖12之间的空间内。
还包括防溢检测装置,防溢检测装置被设置成检测到壶体1内的液体起泡时断开加热装置41的电源或降低加热装置41的加热功率。当利用该防溢养生壶烹煮养生食材时,例如黄芪、当归、银耳等,首先将这些食材放入壶体1内,然后往壶体1内加水,将壶体1置于底座3上,给底座3通电即可进行烹煮。由于养生食材在烹煮过程中容易起泡,通过防溢检测装置检测壶体1内的液体是否起泡,当防溢检测装置检测到液体起泡时,将加热装置41的电源断开,或者使加热装置41的加热功率降低,从而使泡消退,从而防止壶体1内的汤液溢出至壶体1外,避免汤液流至台面上,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防溢养生壶可以用来烹煮银耳、黑茶、黄芪、当归、灵芝等食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养生壶,通过设置防溢检测装置,利用防溢检测装置检测壶体内的液体是否起泡,当防溢检测装置检测到液体起泡时,立即使加热装置的电源关断或者使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从而使壶体内的泡消退,避免了溢壶现象的出现,使用方便、安全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其中,防溢检测装置具体包括:防溢探头5和控制板6。防溢探头5与控制板6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板6的输出端与加热装置41电连接。具体通过防溢探头5检测壶体1内液体是否起泡,当防溢探头5检测到壶体1内液体起泡时,向控制板6发送起泡信号,使控制板6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加热装置41的加热状态,结构简单,检测快速且方便。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溢探头5具体位于壶体1的内壁上,且位于壶体1的最大液位上方。由于防溢探头5位于最大液位上方,当壶体1内的液体起泡时,防溢探头5可即时检测到泡,并立即向控制板6发送信号,控制板6接收到防溢探头5发送的信号后,立即切断加热装置41的电源,使加热装置41停止加热,或者将加热装置41的加热功率降低,使壶体1内的液体在低功率下被加热。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是,当加热停止或者加热功率降低时,泡就会消退。从而达到避免溢壶的目的。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板6设置在壶体1的底部,具体位于壶身11和底盖12之间的空间。控制板6可以与防溢探头5无线连接。控制板6也可以通过第二引线71与防溢探头5连接。当控制板6与防溢探头5有线连接时,可以将壶身11设置为双层,即内胆和位于内胆外的壳体,内胆和壳体之间形成中空夹层,该中空夹层的顶部开口与壶体内腔连通,中空夹层的底部开口与底盖12连通,第二引线71穿设在该中空夹层中,第二引线71的一端从中空夹层的顶部开口穿出并与壶体1内壁的防溢探头5连接,第二引线71的另一端从中空夹层的底部开口穿出并与控制板6连接。也可以是,壶体1具有手柄13,通过手柄13可方便地将壶体1端起或放下,手柄13与壶体1的侧壁连接处形成引线通道10,第二引线71穿设在该引线通道10中,在实现连接的同时,使得布线更加合理且安全。
参照图1所示,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控制板6具体设置在底座3上。当控制板6位于底座3上时,控制板6可以与防溢探头5无线连接,也可以通过上述的第二引线71连接。在通过第二引线71连接时,具体地,壶体1的底部还设有与加热装置41连接的温控器42,温控器42用于控制壶体1内液体的加热温度。底座3上设有连接器31,当将壶体1置于底座3上时,温控器42与连接器31电连接。第二引线71的布线方式与上述方式相同,第二引线71的一端从引线通道10的顶部穿出并与防溢探头5连接,第二引线71的另一端从引线通道10的底部穿出并连接在温控器42上。控制板6与温控器42电连接,防溢探头5将检测信号传输至温控器42,然后通过温控器42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板6,通过控制板6控制加热装置41的加热状态。
另外,控制板6也可以设置在与壶体1配套的外部遥控器内,防溢探头5与控制板6的输入端无线连接,控制板6的输出端与加热装置41无线连接。
进一步地,壶体1内还设有用于检测壶体1内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与控制板6电连接。一般在烹煮养生食材时,液体温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汤液的口感和营养成分,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8实时检测壶体1内液体的温度,使加热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防溢养生壶的结构剖视图。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防溢养生壶。本实施例的防溢养生壶与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溢养生壶的区别在于:
防溢探头5设置在壶盖2的内侧。
也就是说,防溢探头5设置在壶盖2的朝向壶体内腔的一面上。在烹煮过程中,若壶体1内的液体起泡,位于壶盖2底部的防溢探头5会立即检测到起泡情况,随即向控制板6发送起泡信号,控制板6接收到防溢探头5发送的起泡信号后,立即断开加热装置41的电源,或者控制加热装置41的加热功率,使加热功率降低。当加热装置41的电源断开后或者加热功率降低后,泡便会消退,从而防止壶体1内的汤液溢出至壶体1外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养生壶,通过将防溢检测装置的防溢探头设置在壶盖的底面,通过防溢探头检测壶体内的液体是否起泡,当防溢探头检测到液体起泡时,立即向控制板发送起泡信号,以使控制板立即关断加热装置的电源或者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从而使壶体内的泡消退,避免了溢壶现象的出现,使用方便、安全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一般地,壶盖2和壶体1是分离式结构,基于壶盖2与壶体1的这种位置关系,当防溢探头5设置在壶盖2上时,位于壶盖2上的防溢探头5只能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信号至位于壶体1或底座3上的控制板6,具体地,防溢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板9、第一电感线圈23和第二电感线圈131,其中,驱动电路板9和第一电感线圈23位于壶盖2上,第二电感线圈131位于壶体1上。驱动电路板9的输入端与防溢探头5电连接,驱动电路板9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感线圈23电连接,第二电感线圈131与第一电感线圈23上下相对设置,用于与第一电感线圈23耦合,以向控制板6传输控制信号。
具体实现时,壶体1具有手柄13,壶盖2的一端具体铰接在手柄13的顶端,第一电感线圈23位于壶盖2的与手柄13连接的一面上,第二电感线圈131位于手柄13的顶端。也就是说,通过在壶盖2和壶体1设置可耦合的电感线圈,通过电感线圈的耦合实现信号的传输。防溢探头5将检测到的起泡信号传输至驱动电路板9,驱动电路板9驱动第一电感线圈23和第二电感线圈131耦合,以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板6,使控制板6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加热装置41的加热状态,将加热装置41的电源关断,或者降低加热装置41的加热功率,从而在不影响壶盖2正常打开和盖合的同时,保证了防溢探头5与控制板6之间信号的及时有效传输,结构设置灵活且安全。
其中,可将控制板6设置在壶体1的底部,手柄13具有空腔13a,空腔13a中穿设有第一引线72,第一引线72的一端与第二电感线圈131连接,第一引线72的另一端从空腔13a的底端穿出并与控制板6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引线72实现第二电感线圈131与控制板6之间的连接。当然,控制板6也可以设置在底座3上,当控制板6位于底座3上时,可参照实施例一,将控制板6与温控器42连接,将第一引线72的一端与防溢探头5连接,将第一引线72的的另一端与温控器42连接,通过温控器42将信号传输至控制板6,通过控制板6控制加热装置41的加热状态,具体可参照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可具体包括:上盖21和连接在上盖21下方的下盖22,且下盖22和上盖21之间具有中空腔体。防溢探头5位于下盖22的底面,驱动电路板9位于中空腔体内,从而在保证信号正常传输的同时,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和壶盖2外观的简洁性。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溢养生壶的结构和原理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壶体(1)、壶盖(2)和底座(3),所述壶盖(2)盖设在所述壶体(1)上,所述壶体(1)电连接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壶体(1)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的加热装置(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溢检测装置,所述防溢检测装置被设置成检测到所述壶体(1)内的液体起泡时断开所述加热装置(41)的电源或降低所述加热装置(41)的加热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检测装置包括防溢探头(5)和控制板(6);
所述防溢探头(5)与所述控制板(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板(6)的输出端与所述加热装置(4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探头(5)位于所述壶体(1)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壶体(1)内的最大液位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探头(5)位于所述壶盖(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检测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壶盖(2)上的驱动电路板(9)和第一电感线圈(23)、位于所述壶体(1)上的第二电感线圈(131);
所述驱动电路板(9)的输入端与所述防溢探头(5)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板(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23)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线圈(131)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23)上下相对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感线圈(23)耦合,以向所述控制板(6)传输检测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具有手柄(13),所述壶盖(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手柄(13)的顶端,所述第一电感线圈(23)位于所述壶盖(2)的与所述手柄(13)连接的一面上,所述第二电感线圈(131)位于所述手柄(13)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3)具有空腔(13a),所述空腔(13a)中穿设有第一引线(72),所述第一引线(7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线圈(131)连接,所述第一引线(72)的另一端从所述空腔(13a)的底端穿出并与所述控制板(6)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2)包括上盖(21)和连接在所述上盖(21)下方的下盖(22),且所述下盖(22)和所述上盖(21)之间具有中空腔体,所述防溢探头(5)位于所述下盖(22)的底面,所述驱动电路板(9)位于所述中空腔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探头(5)通过第二引线(71)与所述控制板(6)电连接,所述壶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引线(71)穿过的引线通道(1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壶体(1)内液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传感器(8)与所述控制板(6)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5481.1A CN108236368A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防溢养生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225481.1A CN108236368A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防溢养生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36368A true CN108236368A (zh) | 2018-07-03 |
Family
ID=6270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225481.1A Pending CN108236368A (zh) | 2016-12-27 | 2016-12-27 | 防溢养生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23636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06199A (zh) * | 2018-10-30 | 2019-01-01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溢养生壶 |
CN113647812A (zh) * | 2021-08-03 | 2021-11-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养生壶及其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34565A (ja) * | 1997-02-25 | 1998-09-08 | Hideaki Sawabe | 水流による洗米装置付き炊飯器 |
CN201082114Y (zh) * | 2007-09-27 | 2008-07-09 | 广东天际电器有限公司 | 电热壶 |
CN201641608U (zh) * | 2010-03-19 | 2010-11-24 | 应治国 | 防溢出电煮壶 |
CN103960971A (zh) * | 2014-05-14 | 2014-08-06 | 深圳市北鼎晶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溢结构的养生壶 |
CN104367170A (zh) * | 2014-04-30 | 2015-02-25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热锅 |
CN204636010U (zh) * | 2015-06-01 | 2015-09-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205697137U (zh) * | 2016-03-22 | 2016-11-23 |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溢养生壶 |
-
2016
- 2016-12-27 CN CN201611225481.1A patent/CN10823636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34565A (ja) * | 1997-02-25 | 1998-09-08 | Hideaki Sawabe | 水流による洗米装置付き炊飯器 |
CN201082114Y (zh) * | 2007-09-27 | 2008-07-09 | 广东天际电器有限公司 | 电热壶 |
CN201641608U (zh) * | 2010-03-19 | 2010-11-24 | 应治国 | 防溢出电煮壶 |
CN104367170A (zh) * | 2014-04-30 | 2015-02-25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热锅 |
CN103960971A (zh) * | 2014-05-14 | 2014-08-06 | 深圳市北鼎晶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防溢结构的养生壶 |
CN204636010U (zh) * | 2015-06-01 | 2015-09-1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205697137U (zh) * | 2016-03-22 | 2016-11-23 |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溢养生壶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06199A (zh) * | 2018-10-30 | 2019-01-01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溢养生壶 |
CN109106199B (zh) * | 2018-10-30 | 2021-06-04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防溢养生壶 |
CN113647812A (zh) * | 2021-08-03 | 2021-11-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养生壶及其加热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64088A (zh) | 沥米饭电饭煲 | |
TW201238539A (en) | Automatic cooking apparatus with functions of a water dispenser machine | |
CN108236368A (zh) | 防溢养生壶 | |
CN206565742U (zh) | 电炖盅 | |
CN206659715U (zh) | 一种加热式料理机 | |
CN202436855U (zh) | 带排气孔的防溢电热锅 | |
CN108652440A (zh) | 防溢养生壶 | |
CN210354389U (zh) | 一种具有可拆式外置温度传感结构的锅 | |
CN202436892U (zh) | 防溢锅盖 | |
CN207400630U (zh) | 一种具有升降结构的火锅锅具 | |
CN207444793U (zh) | 防溢电水壶 | |
CN202477372U (zh) | 防溢电热锅 | |
CN204245905U (zh) | 一种防溢水砂锅 | |
CN205108402U (zh) | 一种智能重力感应煲 | |
CN210249562U (zh) | 一种防溢电饭锅 | |
CN108451360A (zh) | 养生壶 | |
CN203468325U (zh) | 多功能电煮壶 | |
CN207461933U (zh) | 熬汤锅 | |
CN208425888U (zh) | 防溢养生壶 | |
CN201123369Y (zh) | 炖煮式豆浆机 | |
CN213030497U (zh) | 一种具有防溢功能的养生煲 | |
CN219920871U (zh) | 一种能控制加热功率的隔水炖锅 | |
CN217792506U (zh) | 蒸煮式内胆及具有该蒸煮式内胆的烹饪装置 | |
CN206239144U (zh) | 电水壶 | |
CN208769505U (zh) | 防溢养生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