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7052U - 防溢养生壶 - Google Patents

防溢养生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7052U
CN208677052U CN201721038797.XU CN201721038797U CN208677052U CN 208677052 U CN208677052 U CN 208677052U CN 201721038797 U CN201721038797 U CN 201721038797U CN 208677052 U CN208677052 U CN 208677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body
level transducer
capacitance level
kettl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87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忠建
陈健平
廖云
徐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387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77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7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7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壶体(1)、加热装置(61)以及控制板(4),壶体(1)的一侧具有手柄(2),壶体(1)的外表面与手柄(2)之间设有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且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位于壶体(1)的最大液位线(10)的上方,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与控制板(4)电连接。当壶体内的液体上溢至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时,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向控制板发送信号,使控制板立即断开加热装置的电源或者将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从而避免了液体继续上涌而导致溢壶现象的出现。

Description

防溢养生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溢养生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以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基于此,养生壶应运而生,成为人们烹煮养生食材的主要器具。
现有技术的养生壶主要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壶体、可盖设在壶体顶部开口上的壶盖、用于加热液体的加热装置以及电源底座,壶体的一侧具有手柄。使用时,将需要烹煮的养生食材放入壶体内,加入水,将壶体放置在底座上,为底座通电即可进行烹煮,从而使人们享用到美味的养生汤水。
然而,现有技术的养生壶在烹煮银耳、黑茶、黄芪、当归、灵芝等容易起泡的食材时,在烹煮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溢壶,导致汤汁流至台面上,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且会导致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以避免溢壶现象的出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壶体、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的加热装置以及控制板,所述壶体的一侧具有手柄,所述壶体的外表面与所述手柄之间设有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且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壶体的最大液位线的上方,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防溢养生壶,通过在壶体的外表面与手柄之间设置与控制板电连接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且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位于壶体的最大液位线的上方,在烹煮过程中,当壶体内的液体上溢至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时,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立即向控制板发送电信号,控制板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切断加热装置的电源或者将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降低,从而使壶体内的泡消退,避免了液体继续上涌而导致溢壶现象的出现,使用方便、安全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此外,由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设置在壶体与手柄之间,因此,不论壶盖是否盖上,该防溢养生壶的防溢功能都有效,即使用户在烹煮时忘记盖上壶盖,也不会产生溢壶现象。而且,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设置在壶体和手柄之间,即手柄覆盖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使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不会外露,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面向所述壶体的外表面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面向所述壶体的外表面的一侧上设有凹槽,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位于所述凹槽内。通过设置凹槽,可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且在装配时,可通过凹槽对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进行限位,使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安装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抵接在所述壶体的外表面上。这样可提高感应的灵敏度。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黏贴在所述壶体的外表面上。装配时,通过耐高温胶体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黏贴在壶体外表面,然后再将手柄装配在壶体上,且手柄覆盖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装配简单。
可选的,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外部还包覆有保护壳。通过保护壳对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进行保护,避免电容式液位传感器受水汽影响而发生故障,且可防止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被手柄压坏。
可选的,所述保护壳为硅胶壳或橡胶壳或塑胶壳。也就是说,保护壳为软性壳体,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对电容式液位传感器的密封性,且可避免保护壳被过压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手柄内穿设有引线,所述保护壳上具有可供所述引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引线的一端从所述通孔穿过以与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连接,所述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这样使得布线更加方便和安全。
可选的,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防溢养生壶的底座内,且与所述底座的电连接器电连接,所述壶体上设有与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的温控器,所述引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温控器电连接,所述壶体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温控器与所述电连接器耦合。也就是说,电容式液位传感器通过引线、温控器、电连接器与控制板形成信号传输导通。
可选的,所述壶体为玻璃壶体。这样使得用户可透过壶体看到壶体内部食材的状态,实现放心安全的饮用,提高了养生壶的可观赏性和用户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养生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10—最大液位线;11—壶身;12—底盖;2—手柄;21—凹槽;3—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1—保护壳;4—控制板;5—引线;61—加热装置;62—温控器;7—电源底座;71—电连接器;8—壶盖。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养生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壶体1、壶盖8、加热装置61以及控制板4,其中,壶体1用于盛装液体,壶盖8盖设在壶体1的顶部开口上,具体实现时,壶盖8可以铰接在壶体1顶部,也可以和壶体1分离,即,壶盖8可从壶体1上拿下来。加热装置61用于加热壶体1内的液体,控制板4与加热装置61电连接,壶体1的一侧具有手柄2,通过手柄2可方便地将壶体1端起或放下。具体实现时,可将壶体1具体设计为:壶身11和位于壶身11下方的底盖12,具体可将加热装置61设置在壶身11和底盖12之间的空间内。其中,壶体1为玻璃壶体,从而使用户可以从壶体1外部清楚地看到壶体1内食材的状态,实现放心安全地饮用,提高了养生壶的可观赏性和用户体验感。当然,壶体1也可以为不锈钢壶体。
具体实现时,该养生壶还包括位于壶体1底部的温控器62以及与壶体1匹配的电源底座7,温控器62与加热装置61电连接,电源底座7上设有电连接器71,需要加热时,将壶体1放置在电源底座7上,此时壶体1底部的温控器62与电连接器71耦合,给电源底座7通电即可使加热装置61开始加热。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电源底座7和温控器62,而是直接在壶体1上设置电源线插口,在壶体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壶体1内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向控制板4发送信号,切断加热装置61的电源。
当利用该防溢养生壶烹煮容易起泡的食材时,比如,烹煮银耳、黑茶、黄芪、当归、灵芝等养生食材时,在烹煮过程中容易造成溢壶,导致汤汁流至台面上,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且会导致烫伤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实施例的防溢养生壶中,壶体1的外表面与手柄2之间设有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且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位于壶体1的最大液位线10的上方,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与控制板4电连接。
使用该防溢养生壶烹煮食物时,在壶体1内的液体未上溢至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的位置时,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对地构成一个静态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该静态电容的值为固定的微小值,具有固定的充放电时间。随着壶体1内液体温度的升高,壶体1内液体上溢,当液体上溢至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所在位置时,壶体1内上溢的液体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之间形成的电容耦合到该静态电容上,使电容值变大,此时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向控制板4发送信号,控制板4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降低加热装置61的加热功率,或者将加热装置61的电源断开,也就是说,控制板4根据电容值的变化进行加热装置61加热状态的改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当加热功率降低或者加热停止后,壶体1内的液泡会立即消退,液位下降,从而避免液体继续上溢而溢出至台面上的情况发生。可以理解的是,当防溢处理后,即上溢的液泡消退后,由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的电容值会再次发生变化,若未达到养生壶的工作时间,此时控制板4会根据电容值的变化再次控制加热装置61继续加热,中间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需求由控制程序自由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防溢养生壶不仅可以烹煮上述银耳、黑茶、黄芪、当归、灵芝等养生食材,也可以用来煮水、牛奶或饮料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溢养生壶,通过在壶体1的外表面与手柄2之间设置与控制板4电连接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且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位于壶体1的最大液位线10的上方,在烹煮过程中,当壶体1内的液体上溢至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的位置时,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立即向控制板4发送电信号,控制板4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切断加热装置61的电源或者将加热装置61的加热功率降低,从而使壶体1内的泡消退,避免了液体继续上涌而导致溢壶现象的出现,使用方便、安全且提高了用户体验感。此外,由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设置在壶体1与手柄2之间,因此,不论壶盖8是否盖上,该防溢养生壶的防溢功能都有效,即使用户在烹煮时忘记盖上壶盖8,也不会产生溢壶现象。而且,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设置在壶体1和手柄2之间,即手柄2覆盖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使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不会外露,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安装在手柄2上,具体设置在手柄2的面向壶体1的外表面的一侧。也就是说,在装配时,先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安装在手柄2的面向壶体1的一侧,然后将安装有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的手柄2装配在壶体1的一侧即可。具体实现时,手柄2的面向壶体1的外表面的一侧上设有凹槽21,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位于凹槽21内。通过设置凹槽21,可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空间,且在装配时,可通过凹槽21对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进行限位,使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安装更加方便。
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直接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设置在壶体1的外表面上,比如,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通过耐高温黏结剂黏贴在壶体1的外表面,然后再将手柄2覆盖在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上,装配简单。
在加热过程中,水汽会从缝隙进入至手柄2和壶体1的接合处,由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是电子元器件,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长时间接触水汽后会受潮而发生故障,基于此,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的外部还包覆有保护壳31。通过保护壳31对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进行保护,避免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受水汽影响而发生故障,且可防止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被手柄2压坏。较为优选的,保护壳31为软质材料,比如硅胶壳、橡胶壳或塑胶壳,软质保护壳的密封性更好,且可避免保护壳31被过压的情况发生。参照图2所示,当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装配在手柄2的凹槽21内时,可以将保护壳31设置在凹槽21内,且保护壳31朝向壶体1外表面的一面具有开口,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显露在开口处,以与壶体1的外表面直接接触,如此进一步提高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的感应灵敏度。当然,也可以使保护壳31完全包覆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此时,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与壶体1的外表面间接接触。
其中,手柄2内穿设有引线5,引线5的一端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连接,引线5的另一端与控制板4电连接,具体地,保护壳31上具有可供引线5穿过的通孔,引线5的一端具体从该通孔穿过以与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连接。这样使得布线更加方便和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4具体设置在电源底座7内,控制板4与电源底座7的电连接器71电连接,引线5的另一端从手柄2的底端穿出,与壶身11底部的温控器62连接,当壶体1放置在电源底座7上时,温控器62与电源底座7上的电连接器71耦合,从而实现引线5与控制板4之间的电连通。在其他实现方式中,控制板4也可以设置在壶体1上,具体位于壶身11与底盖12之间的空间内,引线5的另一端从手柄2的底端穿出,然后直接与控制板4连接。当然,控制板4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手柄2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溢养生壶,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壶体(1)、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的加热装置(61)以及控制板(4),所述壶体(1)的一侧具有手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外表面与所述手柄(2)之间设有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且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位于所述壶体(1)的最大液位线(10)的上方,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设置在所述手柄(2)的面向所述壶体(1)的外表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的面向所述壶体(1)的外表面的一侧上设有凹槽(21),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位于所述凹槽(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抵接在所述壶体(1)的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黏贴在所述壶体(1)的外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的外部还包覆有保护壳(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31)为硅胶壳或橡胶壳或塑胶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内穿设有引线(5),所述保护壳(31)上具有可供所述引线(5)穿过的通孔,所述引线(5)的一端从所述通孔穿过以与所述电容式液位传感器(3)连接,所述引线(5)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板(4)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4)位于所述防溢养生壶的电源底座(7)内,且与所述电源底座(7)的电连接器(71)电连接,所述壶体(1)上设有与所述加热装置(61)电连接的温控器(62),所述引线(5)的另一端与所述温控器(62)电连接,所述壶体(1)放置在所述电源底座(7)上时,所述温控器(62)与所述电连接器(71)耦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防溢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为玻璃壶体。
CN201721038797.XU 2017-08-18 2017-08-18 防溢养生壶 Active CN208677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8797.XU CN208677052U (zh) 2017-08-18 2017-08-18 防溢养生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8797.XU CN208677052U (zh) 2017-08-18 2017-08-18 防溢养生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7052U true CN208677052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7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8797.XU Active CN208677052U (zh) 2017-08-18 2017-08-18 防溢养生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77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12556U (zh) 加热容器
CN206979348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4394186U (zh)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电饭煲
CN208677052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2436855U (zh) 带排气孔的防溢电热锅
CN207444793U (zh) 防溢电水壶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CN208973477U (zh) 一种防溢装置及应用该防溢装置的锅盖
CN208301499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8425888U (zh) 防溢养生壶
CN108236368A (zh) 防溢养生壶
CN208551089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8610575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7444792U (zh) 防溢电水壶
CN208524549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4318377U (zh) 一种电煮锅
CN108451360A (zh) 养生壶
CN203591157U (zh) 一种电热锅
CN105725720A (zh) 一种电煮锅
CN202477372U (zh) 防溢电热锅
CN208259521U (zh) 养生壶
CN207125628U (zh) 防溢电热壶
CN205903171U (zh) 一种新型双层电热壶
CN105615613A (zh) 烹饪装置
CN205284868U (zh) 一种手工搓茶的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