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9521U - 养生壶 - Google Patents
养生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59521U CN208259521U CN201721240273.9U CN201721240273U CN208259521U CN 208259521 U CN208259521 U CN 208259521U CN 201721240273 U CN201721240273 U CN 201721240273U CN 208259521 U CN208259521 U CN 2082595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heating unit
- kettle body
- health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0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5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4000269722 Thea sin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6709 nutriti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8397 Ganoderma lucid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1637 Ganoderma lucid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506047 Treme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69 green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402 health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68988 Glycine m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469 Glycine max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9636 Huang Qi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439 Persp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97580 Poria coc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599 Poria coco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468 Thea sinens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279 black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504 concentr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46 foo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4666 liquid concentr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64 nut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1 over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95 porrid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616 t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生壶。本实用新型的养生壶,包括壶体(1)和加热装置(3),所述壶体(1)具有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的内腔,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单元,不同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壶体(1)的不同部位,所述加热单元用于交替对所述液体加热,以使所述液体形成对流。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糊底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生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开始注重多功能和健康养生的需求,其中,养生壶等新式电器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目前,养生壶的结构和常用的电水壶类似,均包括有具有内腔的壶体和盖设在内腔顶部开口处的壶盖,内腔用于盛放待加热食材和液体,在壶体内还设有用于对内腔内液体加热的加热元件。养生壶工作时,可先将水等液体以及其它食材放入内腔中,并利用加热元件对其进行烹煮作业,从而加工成具有美味的养生汤水。
然而,养生壶在进行烹煮作业时,可能由于受热不均匀等原因产生糊底现象,不但会使养生汤水的口感和营养受损,还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养生汤水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生壶,能够有效避免糊底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生壶,包括壶体和加热装置,壶体具有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的内腔,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单元,不同加热单元设置在壶体的不同部位,所述加热单元用于交替对液体加热,以使所述液体形成对流。这样当加热单元交替进行加热时,由于壶体上被加热区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壶体内所盛放的液体就会在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下自身产生一定的相对流动,在对流的作用下,食材和液体本身会产生翻滚和搅动,食材和液体的这种翻滚移动可以促进自身的均匀受热,避免食材和液体集中在同一片受热区域而造成的热量过分集中,有效减少了糊底现象。
可选的,养生壶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和加热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每个加热单元的电源通断,以使加热单元交替对液体加热。
可选的,至少两个加热单元中的任一加热单元进行加热时,其它加热单元停止加热。这样,在壶体被加热部位和未被加热部位之间会形成较大的温差,能够有效促进液体对流,这样产生的食材翻滚和移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避免养生壶出现糊底现象。
可选的,至少两个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第一加热单元设置在壶体的底部,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壶体的侧壁上。由于壶体的侧壁和壶体的底部之间存在有一定距离,因而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在交替进行加热时,位于壶体底部的区域和壶体侧壁的区域之间会因温度差异而产生液体的对流,而在壶体底部与壶体侧壁之间所产生的对流即可卷起沉积在壶体底部的食材,促使这些食材发生翻滚,从而保证了食材的均匀受热,有效避免糊底现象。
可选的,第二加热单元位于壶体的侧壁下部。这样由于第二加热单元距离壶体的底部较近,在壶体内盛放食材量较少时,第二加热单元所对应的壶体部位仍能够接触到食材和液体,从而保证对食材和液体进行正常加热。
可选的,壶体包括筒状的内胆和位于内胆底部的发热盘,内胆和发热盘共同围成内腔,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均设置在发热盘上。由于发热盘通常采用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因而将加热装置中的第一加热单元以及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发热盘上,加热装置所发出的热量能够有效的通过发热盘传递给壶体内所盛放的食材和液体。
可选的,第一加热单元设置在发热盘底部,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将第一加热单元设置在发热盘底部,第二加热单元设置在发热盘的侧壁上时,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分布在发热盘上的不同部位,因而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均具有足够的布置空间,这样能够在发热盘上布置体积较大,且加热功率也较大的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保证加热装置对壶体内的食材具有足够的加热功率。
可选的,加热单元为发热管或发热盘。发热管或者是发热盘能够通过热传导方式对壶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煮。
可选的,加热单元包括厚膜发热板或者电磁加热单元。这样加热单元不但能够利用常规的发热管或者发热盘方式加热,还可以利用厚膜发热方式或者是IH电磁加热方式对壶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煮。
可选的,壶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底盖,底盖和壶体之间形成中空夹层,加热装置位于中空夹层内。这样,加热装置能够得到位于外侧的底盖的遮盖和保护,避免受到外界水汽和杂质的影响,有效保证了进行加热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养生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
2—壶盖;
3—加热装置;
4—底盖;
5—电源底座;
6—电连接器;
7—手柄;
11—内胆;
12—发热盘;
31—第一加热单元;
32—第二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壶等新式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养生壶能够对于银耳、当归、灵芝等食材进行烹煮作业,从而得到美味可口且富于营养的养生粥或养生汤。
然而,当养生壶对养生食材进行烹煮时,由于食材通常为固态或者半流态物质,在随水烹煮时,可能会沉积在养生壶的壶体底部,并持续和壶体的发热部位接触。且一般为了提炼出养生食材的营养成分,养生壶通常会具有较长的烹煮时间。这样在较长的烹煮时间下,沉积在壶体底部的食材可能会因为局部持续不均匀受热而产生烧糊的现象。当食材烧糊后,不但会让食材本身的营养成分受损,还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在进行养生汤水的烹煮时,应尽量避免养生壶内出现食材糊底的现象。为了避免养生壶出现糊底现象,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养生壶,能够对养生壶内的食材和液体进行翻滚和搅动,从而避免食材局部持续受热而出现糊底。以下将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对于养生壶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养生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养生壶,包括壶体1和加热装置3,壶体1具有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的内腔,加热装置3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单元,不同加热单元设置在壶体1的不同部位,加热单元用于交替对液体加热,以使液体形成对流。
具体的,养生壶的壶体1具有可以用来盛放液体和食材的内腔。内腔通常在顶部具有开口,这样可以从开口处放入食材或灌入液体。开口处一般盖设可开闭的壶盖2,在进行加热烹煮时,壶盖2可以避免外界杂物落入壶体1中,保证了食材的清洁。为了便于将烹煮好的养生汤水倒出,以及用于在烹煮过程中透气,壶体1侧壁上一般还设置有壶嘴。当加热完成后,通过倾斜防溢养生壶的壶体1,即可使养生汤水从壶嘴中倒出,养生汤水的取用较为方便。
为了烹煮壶体1内的食材和液体,养生壶还包括有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能够对壶体1内所盛放的液体和食材进行加热。在加热装置3中包括有至少两个加热单元,每个加热单元均为一个较为独立的组件,能够单独实现加热工作。加热装置3中的加热单元分别对应壶体1的不同位置,这样每个加热单元工作时,壶体1上的被对应加热单元所加热的部位也会不同。
由于加热装置3中包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加热单元,所以可在加热时对不同加热单元进行切换,从而让加热单元交替对壶体1内的食材和液体进行加热。这样在加热过程中,在不同时间段内,会通过不同的加热单元对食材进行加热。当加热单元交替进行加热时,由于壶体1上被加热区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壶体1内所盛放的液体就会在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下自身产生一定的相对流动,在对流的作用下,食材和液体本身会产生翻滚和搅动,食材和液体的这种翻滚移动可以促进自身的均匀受热,避免食材和液体集中在同一片受热区域而造成的热量过分集中,有效减少了糊底现象。
具体的,为了让加热装置3中不同加热单元交替完成加热过程,通常可以采用机械物理切换结构或者是控制电路实现加热单元之间的切换。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养生壶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和加热装置3电连接,用于控制每个加热单元的电源通断,以使加热单元交替对液体加热。其中控制器通常设置在单独的电路板上,且控制器中可以包括单片机等常用的控制芯片,并通过发出不同的电信号实现不同加热单元的启动和断开。
具体的,为了让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3中每个加热单元的电源通断,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开关,每个开关均连接在对应的加热单元以及电源之间,控制器可以和开关之间具有电连接。当需要接通或切断某个加热单元的电源时,控制器可以向该加热单元对应的开关发出电信号,从而让开关断开或者接通,从而切断或断开该加热单元的电源。这样当需要控制加热单元交替加热时,可以通过控制器向不同的加热单元发出不同的电信号,从而控制其中一部分加热单元的电源断开,而另一部分加热单元的电源接通,实现加热单元的交替加热过程。其中,为便于控制器的控制,用于接通或切断加热单元电源的开关一般可以为电磁开关或继电器等。
此外,控制器也可以包括可控硅或者MOS管等电子开关,并通过可控硅等的状态变化完成加热单元的电源通断,其具体实现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控制器中通常具有定时器等计时单元,这样不同加热单元进行交替加热时,交替的频率和时间等可以通过计时单元来控制,而用户也可以通过控制计时单元来改变加热单元的交替频率,从而适应不同种类食材的烹饪需求。
在对养生壶壶体1内的液体和食材加热时,加热装置3中的加热单元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策略实现交替加热过程。例如作为一种可选的交替加热方式,在至少两个加热单元中的任一加热单元进行加热时,其它加热单元停止加热。由于加热装置3中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加热单元,且这些加热单元分布在壶体1的不同部位。因而可以让加热装置3在每个时间段中只保持一个加热单元通电并进行加热,而该加热单元进行加热的同时,加热装置3中其它加热单元的电源断开并停止加热。这样,由于加热装置3中只存在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加热单元,而其它加热单元未工作,因而此时壶体1内只有在该处于加热状态的加热单元所对应的区域或部位被加热升温,而其它部位并未受热,温度的上升也较为缓慢。这样,在壶体1被加热部位和未被加热部位之间会形成较大的温差,能够有效促进液体对流,这样产生的食材翻滚和移动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避免养生壶出现糊底现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加热装置3中的加热单元为两个以上时,也可以使加热单元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工作的加热单元,并通过不同加热单元所加热的壶体1部位与未被加热的壶体1部位之间的温差产生较为复杂的对流,从而改变壶体1内的对流方向和对流范围等对流参数,以影响食材和液体的翻滚效果。其中,加热单元的通断可以根据不同加热单元的具体分布以及壶体1的形状而决定。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加热装置3中的至少两个加热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其中,第一加热单元31可以设置在壶体1的底部,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壶体1的侧壁上。
由于养生壶中可以投入不同量的液体和食材来烹煮养生汤,为了适应不同的食材投入量,加热装置3中包括有设置在壶体1底部的第一加热单元31。由于第一加热单元31位于壶体1底部位置,所以无论食材的投入量多少,第一加热单元31均能够保证食材能够正常受热。而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壶体1的侧壁上,由于壶体1的侧壁和壶体1的底部之间存在有一定距离,因而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在交替进行加热时,位于壶体1底部的区域和壶体1侧壁的区域之间会因温度差异而产生液体的对流,而在壶体1底部与壶体1侧壁之间所产生的对流即可卷起沉积在壶体1底部的食材,促使这些食材发生翻滚,从而保证了食材的均匀受热,有效避免糊底现象。
其中,为了在避免养生壶发生糊底的同时,简化加热装置3的组成和结构,加热装置3中可以只包括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并依靠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所产生的对流让食材产生翻滚和移动。此外,加热装置3中也可以包括除了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外的其它加热单元,不同加热单元可以分布在壶体1的不同位置,以提高加热均匀性。
一般的,为了保证加热时的安全性,加热装置3中的加热单元通常位于壶体1内腔的腔壁外侧,并通过腔壁的热传导对壶体1内所盛放的食材和液体进行加热。这样加热单元不会和壶体1内的液体直接接触,所以不会对食材造成污染,且漏电的可能性较小,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的,当加热装置3中包括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时,第二加热单元32一般可以位于壶体1的侧壁下部。这样,由于第二加热单元32距离壶体1的底部较近,在壶体1内盛放食材量较少时,第二加热单元32所对应的壶体1部位仍能够接触到食材和液体,从而保证对食材和液体进行正常加热。
具体的,壶体1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由多个不同组件共同构成的分体式结构。例如,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壶体1包括筒状的内胆11和位于内胆11底部的发热盘12,内胆11和发热盘12共同围成了用于盛放液体及食材的内腔,加热装置3中的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均设置在发热盘12上。
其中,内胆11通常可以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筒状结构,发热盘1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内胆11底部边缘的环形凹槽,内胆11的底部边缘卡设在环形凹槽内,从而实现了发热盘12与内胆11之间的固定连接。由于发热盘12通常采用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因而将加热装置3中的第一加热单元31以及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发热盘12上,加热装置3所发出的热量能够有效的通过发热盘12传递给壶体1内所盛放的食材和液体。
可选的,内胆11具体可以为玻璃内胆或者其它透明材质的内胆。由于内胆11内外透明,所以在烹煮过程中,用户可以透过透明的内胆11而清楚地看到内胆11内部食材的烹煮状态,从而控制烹煮过程,并放心安全的饮用。此外,透明的玻璃内胆具有较好的质感,提高了养生壶的美观性,提高了用户体验感。此外,内胆11也可以由其他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材质制成。
具体实现时,壶体1可设置为双层结构,此时内胆外侧还可以围设有外壳,外壳可以通过固定支撑结构与内胆11以及发热盘12之间实现连接。其中,内胆11和外壳可均由玻璃材质制成,从而使用户可透过外壳和内胆11清楚的看到壶体1内部食材的状态,提高了饮用安全性和养生壶的可观赏性,使用户体验感更好。当然,也可以是,内胆11为玻璃内胆,外壳为耐高温、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透明塑胶外壳。本实用新型对内胆11和外壳的材质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壶体1也可以设置为单层结构。
而发热盘12的大小一般和内胆11底端的开口大小相匹配,且发热盘12一般具有较厚的厚度,或者是在发热盘12的边缘会向上延伸,这样发热盘12的侧壁上便于设置环形凹槽或者是其它附加部件和结构。
在设置加热装置3时,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均可以设置在发热盘12的外侧。可选的,第一加热单元31可以设置在发热盘12的底部。此时,位于发热盘12底部的第一加热单元31在通电后,可以散发出大量热量,由于第一加热单元31和壶体1内部之间仅相隔一个发热盘12,所以这些热量即可通过发热盘12传导至壶体1的内部,并对壶体1内盛放的食材进行加热烹煮。
由于发热盘12位于壶体1的底部位置,所以无论在壶体1内盛放多少食材,食材及液体均会和发热盘12之间具有接触。这样,设置在发热盘12上的第一加热单元31,其在通电时会通过发热盘12对壶体1内的食材实现加热,所以无论食材的投入量多少,第一加热单元31均能够通过发热盘12向食材传导热量,保证食材能够正常受热。
由于发热盘12的面积有限,所以发热盘12底部设置第一加热单元31后,如果再将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发热盘12的底部,这样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之间距离过近,将难以产生可以让食材翻滚的对流作用。为了保证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在交替加热时能够产生足够的对流现象,可选的,第二加热单元32可以设置在发热盘12的侧壁上。
将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发热盘12的侧壁上之后,由于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与第一加热单元31不同的位置,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在交替加热时,可以分别加热壶体1内的不同部位,并使壶体1内不同部位的液体及食材之间产生温差,从而在温差的影响下产生对流作用,促使食材在壶体1内翻滚,避免出现糊底现象。
此外,将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发热盘12的侧壁上时,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分布在发热盘12上的不同部位,因而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均具有足够的布置空间,这样能够在发热盘12上布置体积较大,且加热功率也较大的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保证加热装置3对壶体1内的食材具有足够的加热功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装置3中的加热单元可以为发热管或者发热盘。发热管和发热盘具有较大的电阻,在和电源接通后,会在电流作用下产生较大的热量,该热量可以通过传导等方式传递至壶体1上,并为壶体1内盛放的液体和食材进行加热。加热单元为发热管或者发热盘时,形状较为多样,例如加热单元可以是呈盘状贴设在壶体1上,这样第一加热单元为贴着在壶体1底部的发热盘,或者当第一加热单元31为发热管时,第一加热单元31可以呈盘状卷绕起来,并贴设在壶体1的发热盘12的底面。此外,加热单元也可以环绕在壶体1外侧,例如第二加热单元32为发热管,且第二加热单元32环绕在壶体1的发热盘12侧壁的外侧。
此外,除了常规的电阻发热方式之外,加热单元也可以包括厚膜发热板或者电磁加热单元,并利用厚膜发热或者IH电磁加热方式对壶体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煮。例如,加热单元中包括由厚膜浆料经烧结而形成的厚膜发热板,并利用厚膜发热板进行加热;或者加热单元也可以设置有电磁线圈等电磁加热单元,并利用电磁加热单元产生交变磁场,磁感线就会在金属材料内产生无数小的涡流,从而使金属材料产生热量,并对食材进行加热。
此外,壶体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底盖4,底盖4和壶体1之间能够形成一个中空夹层,加热装置3位于中空夹层内。这样,加热装置3能够得到位于外侧的底盖4的遮盖和保护,避免受到外界水汽和杂质的影响,有效保证了进行加热时的安全性。
可选的,为了设置电连接器和控制器等元器件,防溢养生壶还可以包括电源底座5,电源底座5设置在养生壶的底部,具体的,可以设置在底盖4的下方。在电源底座5内可以包括电源、电连接器6等元器件,且控制器也可设置在电源底座5中,这样当养生壶的壶体1和电源底座5连接时,加热装置3可以通过电连接器6而实现和电源以及控制器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这样通过设置与壶体1匹配的电源底座5,可以将电源、控制器等元器件设置在电源底座5内部,从而与壶体1隔离开,一方面能够避免控制器等受到壶体1中液体的潮气影响,另一方面提高了控制器以及电源等电路元件的集成度。
此外,养生壶中还可以包括手柄7,手柄7位于壶体1的侧方,通过手柄7可方便的将该养生壶端起或放下,以将食材加入养生壶或者将烹煮好的养生汤从壶体1内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防溢养生壶不仅可以用来烹煮银耳、豆浆、黄芪、当归、灵芝、茯苓等养生食材,也可以用来煮茶,比如红茶、黑茶、绿茶、普洱等,还可以用来煮水、牛奶、饮料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养生壶包括壶体和加热装置,壶体具有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的内腔,加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单元,不同加热单元设置在壶体的不同部位,加热单元用于交替对液体加热,以使液体形成对流。这样当加热单元交替进行加热时,由于壶体上被加热区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壶体内所盛放的液体就会在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下自身产生一定的相对流动,在对流的作用下,食材和液体本身会产生翻滚和搅动,食材和液体的这种翻滚移动可以促进自身的均匀受热,避免食材和液体集中在同一片受热区域而造成的热量过分集中,有效减少了糊底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养生壶,包括壶体(1)和加热装置(3),所述壶体(1)具有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至少两个加热单元,不同所述加热单元设置在所述壶体(1)的不同部位,所述加热单元用于交替对所述液体加热,以使所述液体形成对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加热装置(3)电连接,用于控制每个所述加热单元的电源通断,以使所述加热单元交替对所述液体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单元中的任一加热单元进行加热时,其它所述加热单元停止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单元(31)和第二加热单元(32),所述第一加热单元(31)设置在所述壶体(1)的底部,所述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所述壶体(1)的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单元(32)位于所述壶体(1)的侧壁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包括筒状的内胆(11)和位于所述内胆(11)底部的发热盘(12),所述内胆(11)和所述发热盘(12)共同围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加热单元(31)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32)均设置在所述发热盘(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31)设置在所述发热盘(12)底部,所述第二加热单元(32)设置在所述发热盘(12)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发热管或发热盘。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厚膜发热板或者电磁加热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养生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底部还设置有底盖(4),所述底盖(4)和所述壶体(1)之间形成中空夹层,所述加热装置(3)位于所述中空夹层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40273.9U CN208259521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养生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40273.9U CN208259521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养生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59521U true CN208259521U (zh) | 2018-12-21 |
Family
ID=64673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4027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59521U (zh) | 2017-09-26 | 2017-09-26 | 养生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595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68295A (zh) * | 2020-12-25 | 2022-06-2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可读存储介质 |
-
2017
- 2017-09-26 CN CN201721240273.9U patent/CN2082595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68295A (zh) * | 2020-12-25 | 2022-06-28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668295B (zh) * | 2020-12-25 | 2023-11-17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烹饪器具和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56398U (ja) | 誘導電器 | |
CN208677041U (zh) | 电水壶 | |
CN202760977U (zh) | 新型隔渣养生壶 | |
CN107319914A (zh) | 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 | |
CN103844879A (zh) | 一种可自动煮饭及注水的电饭煲及其制作方法 | |
CN203122093U (zh) | 一种隔水电炖盅 | |
CN208259521U (zh) | 养生壶 | |
CN101856195A (zh) | 多功能的煮茶器具 | |
CN107252246A (zh) | 蒸汽锅 | |
CN104026975B (zh) | 一种便携式烹饪器具 | |
CN108652440A (zh) | 防溢养生壶 | |
CN105996757B (zh) | 一种防烫伤电水壶 | |
CN102370421A (zh) | 电热烹饪器具 | |
CN212678923U (zh) | 一种新型多用电热锅 | |
CN210249562U (zh) | 一种防溢电饭锅 | |
CN110367834B (zh) | 一种饭煲 | |
CN209863341U (zh) | 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 | |
CN203591157U (zh) | 一种电热锅 | |
CN207125628U (zh) | 防溢电热壶 | |
CN207784934U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电热锅 | |
CN208371523U (zh) | 烹饪系统 | |
CN206792248U (zh) | 简易蒸饭装置 | |
CN201641648U (zh) | 多功能的煮茶器具 | |
CN208425888U (zh) | 防溢养生壶 | |
CN2885243Y (zh) | 一种分体式自动电药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