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39951U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39951U CN204539951U CN201520116267.7U CN201520116267U CN204539951U CN 204539951 U CN204539951 U CN 204539951U CN 201520116267 U CN201520116267 U CN 201520116267U CN 204539951 U CN204539951 U CN 2045399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nding grain
- point
- framework
- mentioned
-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05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150100 Marg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4—Mowing tab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联合收割机,减少谷杆向分禾部件的转动支点轴及其附近的部位的纠缠,并能够将谷杆顺利地分禾。该联合收割机,在收割装置(4)所配备的分禾框架(10)的前部设置对谷杆进行分禾的分禾部件(11),由沿行驶车体(1)的前后方向的第一框架(10r)和设置有分禾部件(11)的第二框架(10f)构成配备于收割装置(4)的左右一侧部的分禾框架(10),相对于第一框架(10r)的前端部绕转动支点轴(17)左右转动自如地支撑第二框架(10f)的后端部,在第二框架(10f)上一体地安装有谷杆引导部件(21),该谷杆引导部件(21)将由上述分禾部件(11)分禾了的谷杆向上述转动支点轴(17)的外侧方引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示,以往已知有如下构成的联合收割机,通过向左右内外转动自如地设置配备于收割装置的已收割地侧的分禾部件,改变左右两侧的分禾部件的间隔,来改变向收割装置导入的谷杆的条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8332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将配备于收割装置的已收割地侧的分禾部件左右转动自如地设置的情况下,谷杆纠缠于该转动部分,该谷杆容易产生撕裂的问题。
另外,就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而言,存在如下隐患,支撑已收割地侧的分禾部件的分禾框架的刚性变低,因分禾部件向农田面刺入等而导致该分禾框架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在使分禾部件左右转动自如的同时,也减少谷杆对该转动部分的纠缠,并且提高该分禾部件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未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法。
即、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为一种联合收割机,在行驶车体1上设置脱粒装置3,在该脱粒装置3的前方设置收割装置4,在该收割装置4所配备的分禾框架10的前部设置对谷杆进行分禾的分禾部件11,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由沿行驶车体1的前后方向的第一框架10r和设置有分禾部件11的第二框架10f构成配备于上述收割装置4的左右一侧部的分禾框架10,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架10r的前端部绕转动支点轴17左右转动自如地支撑该第二框架10f的后端部,在该第二框架10f上一体地安装有谷杆引导部件21,该谷杆引导部件21将由上述分禾部件11分禾了的谷杆向上述转动支点轴17的外侧方引导。
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将上述第二框架10f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由上述谷杆引导部件21连结。
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将限制上述第二框架10f的左右转动角度的转动限制机构24配备于上述转动支点轴17附近的部位。
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上述转动限制机构24由支撑谷杆拉起装置12的第一框架10r侧的拉起装置支撑部件25和固定于上述第二框架10f的后端部的板123形成,通过上述拉起装置支撑部件25与板123的接触,限制上述第二框架10f的左右转动角度。
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至方案4中任意一方案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从上述分禾部件11的上面到谷杆拉起装置12的上部前面,配备有向后上倾斜的分禾引导棒200。
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将上述分禾引导棒200以其长度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转动自如地配备。
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至方案4中任意一方案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上述分禾部件11向后上倾斜地设置,配备有从该分禾部件11的前部上面到该分禾部件11的后部背面的分禾引导杆207。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使设置有分禾部件11的第二框架10f左右转动而能够改变谷杆的导入通道的宽度,同时将未进入该导入通道的宽度的谷杆通过谷杆引导部件21向转动支点轴17的外侧方引导,所以谷杆向该转动支点轴17以及其附近的部位的纠缠变少,能够顺利地将谷杆分禾。
根据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构成分禾框架10的前部的第二框架10f的刚性提高,即使分禾部件11刺入农田面,也能够减少变形。另外,谷杆引导部件21的刚性也提高,该谷杆引导部件21自身的变形也变少,能够顺利地维持谷杆引导作用。
根据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在上述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限制第二框架10f的过度的左右转动,能够将分禾部件11的姿态维持在适于收割作业的范围,并防止分禾部件11引起的谷杆的压倒。
根据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在上述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简单地构成限制第二框架10f的左右转动角度的转动限制机构24。
根据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在上述方案1至方案4中任意一方案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从分禾部件11的上面到谷杆拉起装置12的上部前面的分禾引导棒200,而能够将谷杆分禾并顺利地引导向谷杆拉起装置12,从而能够拉起。
根据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在上述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分禾引导棒200通过与被分禾的谷杆的接触而旋转,所以分禾时的谷杆的纠缠或撕碎减少。
根据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在上述方案1至方案4中任意一方案所述的实用新型的效果的基础上,将从分禾部件11的前部上面到后部背面的分禾引导杆207按照谷杆的倒伏方向转动调节,将谷杆向谷杆拉起装置12顺利地引导,从而能够拉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是收割装置的要部的侧视图。
图3是收割装置的要部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分禾框架的切断主视图。
图5是分禾框架部的侧视图
图6是分禾框架部的俯视图。
图7是操作杆的侧视图。
图8是分禾框架部的侧视图。
图9是分禾框架部的俯视图。
图10是分禾框架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将转动支点轴部分取截面的说明图。
图12是分禾前框架的俯视图。
图13是分禾前框架的侧视图。
图14是其他实施例的收割装置的要部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的分禾框架部的侧视图。
图16是其他实施例的收割装置的要部的主视图。
图17是图16的分禾框架部的侧视图。
图中:1行驶车体,3脱粒装置,4收割装置,10分禾框架,10f分禾前框架(第二框架),10r分禾背框架(第一框架),11分禾部件,12谷杆拉起装置,17转动支点轴,21分禾引导杆(谷杆引导部件),24转动限制机构,25拉起支撑管(拉起装置支撑部件),123上板(板),200分禾引导棒,207分禾引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的行驶车体1具备左右的行驶履带2,在行驶车体1的左侧部位搭载脱粒装置3,在脱粒装置3的前方设置收割装置4。在收割装置4与设置于脱粒装置3右侧的谷物箱G之间设置具备驾驶席5与操作箱6的运行操作部。
收割装置4相对于行驶车体1而支撑于上下转动自如的收割支撑框架7的前部,在收割支撑框架7与行驶车体1之间,设置收割升降缸8。
在收割支撑框架7的前端部上,连接沿左右方向的横支撑框架9的左右方向中间部,从横支撑框架9朝向机体前方,在左右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延伸设置多个分禾框架10。
在分禾框架10的前端部支撑主视观察为倒三角形状的分禾部件11。
该分禾部件11包括将农田的谷杆向左右分禾的左端的分禾部件11L、右端的分禾部件11R(方案中的分禾部件11)、以及配置于它们中间的多个(实施例中为3个)分禾部件11c。
收割装置4具备:分禾部件11;将分禾后的谷杆拉起的多个谷杆拉起装置12(左端的谷杆拉起装置12L、中央的两根谷杆拉起装置12C、右端的谷杆拉起装置12R);具有将拉起中的谷杆扒搂的扒搂带14以及扒搂轮15的扒搂搬送装置;将扒搂后的谷杆收割的收割刀装置13;以及将扒搂搬送后的谷杆供给至脱粒装置3的扬谷搬送装置16。
另外,左右外侧端部的分禾框架10、10的离地高度H1设定得比左右方向中间部的中分禾框架10的离地高度高(H1>H2),防止分禾时的谷杆的压倒。
(分禾部件的转动结构)
如图4、图5、图8~图10所示,设置有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右端的分禾框架10包括比转动支点轴17靠后侧(收割刀装置13侧)的分禾背框架(第一框架)10r和比转动支点轴17靠前侧(分禾部件11R侧)的分禾前框架(第二框架)10f。
即、将分禾前框架10f的后端部相对于分禾背框架10r的前端部绕转动支点轴17左右转动自如地支撑。
分禾背框架10r具备固定于上述横支撑框架9侧并向前方延伸的框架110和固定于该框架110的前端部并旋转自如地支撑分禾前框架10f的支撑部件111。
分禾前框架10f具备被支撑部件111支撑的被支撑部件121、固定于该被支撑部件121的框架120、以及设置于该框架120的前端部并支撑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分禾部件支撑部122。
通过在支撑部件111与被支撑部件121上形成的同心上的孔插通圆柱状的销即转动支点轴17,分禾前框架10f的后端部相对于分禾背框架10r的前端部被向左右方向转动自如地支撑。
支撑部件111包括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分禾背框架10r的前端部并插通转动支点轴17的圆筒状的轴套111a、以及插入该轴套111a的内部的圆筒状的套筒111b。此外,轴套111a的圆筒的轴心与转动支点轴17的轴心同轴心。
如图12、图13所示,被支撑部件121具有分别形成有转动支点轴17插通的孔123a、124a的上板(板)123以及下板124和连结该上板123与下板124并且将框架120的后端部焊接的连结板125。此外,上板123与下板124以支撑部件111的轴套111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大致相同或隔开比之宽的间隔的方式通过焊接固定于连结板125。
根据该构成,在被支撑部件121的上板123与下板124的上下方向的间隔部插入支撑部件111的轴套,使轴套111a的轴心与上板123以及下板124的孔123a、124a的轴心一致,通过在其中插通转动支点轴17,将分禾前框架10f以绕转动支点轴17向左右转动自如的状态支撑于分禾背框架10r。
根据该构成,右端的分禾部件11R通过分禾前框架10f绕转动支点轴17向左右转动,而能够在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前端部(前端部)位于比转动支点轴17在收割宽度方向上更靠内侧(左侧)的闭状态和前端部位于比转动支点轴17在收割宽度方向上更靠外侧(右侧)的开状态之间切换。此外,左端的分禾部件11L也可以与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一样地做成左右转动自如的构成。
(分禾部件的转动限制结构)
如图4、图5、图8~图13所示,转动支点轴17的附近的部位、即分禾前框架10f的后端部与分禾背框架10r的前端部之间,通过限制分禾前框架10f的左右转动角度范围,而具备限制向分禾部件11R的设定范围外的左右转动的转动限制机构24。转动限制机构24包括设置于分禾背框架10r侧的限制部135和设置于分禾前框架10f的被限制部136。由此,限制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过度的左右转动,从而能够防止分禾部件11R以及分禾前框架10f引起的谷杆的压倒。
在分禾背框架10r上竖立有支撑谷杆拉起装置12的下部的拉起支撑管(拉起装置支撑部件)25,该拉起支撑管25的下部做成限制部135。
如图12所示,被限制部136具有形成于上板123的后缘部的卡合凹部123d。该卡合凹部123d从形成有上板123的孔123a的部分即基部123b使两个突起123c向后方突出,在该两个突起123c之间形成半圆形状的凹部。
根据该构成,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在收割宽度方向上向内侧(左侧)转动而成为闭状态,则两个突起123c中左侧的突起123c与拉起支撑管25的下部的限制部135接触,限制右端的分禾部件11R比闭状态更向左侧转动。同样地,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收割宽度方向上向外侧(右侧)转动而成为开状态,则两个突起123c中右侧的突起123c与拉起支撑管25的下部的限制部135接触,限制右端的分禾部件11R比开状态更向右侧转动。
(分禾前框架)
如图12、图13所示,分禾前框架10f的框架120具有从被支撑部件121的连结框架125向前方且下方延伸的第一框架部120a和与该第一框架部120a的前端部相连并向前方且右方延伸的第二框架部120b,第二框架部120b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分禾部件支撑部122。
(分禾引导杆)
如图12、图13所示,在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后侧具备通过分禾部件11R将非收割对象谷杆(向比分禾部件11R更靠收割宽度的外侧的谷杆)向比转动支点轴17外侧方引导的分禾引导杆(谷杆引导部件)21。将分禾引导杆21的前端部相对于分禾部件支撑部122通过焊接而一体地安装,将其后端部相对于被支撑部件121通过焊接而一体地安装。因此,分禾引导杆21在分禾前框架10f绕转动支点轴17转动时,与分禾前框架10f以及分禾部件11R一同绕转动支点轴17左右转动。
分禾引导杆21的前端部在比与分禾部件支撑部122的第二框架部120b的前端部连结的部分靠前方侧的部位通过焊接固定。另外,分禾引导杆21的后端部在与被支撑部件121的连结板125一体的侧方延伸部125a的外侧端部通过焊接固定。即、分禾引导杆21通过连结分禾部件支撑部122(第二框架10f的前端部)和分禾前框架10f的后端部,提高分禾前框架10f的刚性。
分禾引导杆21为圆杆状的部件,设置为,俯视观察时是以从前部向后部越来越从分禾前框架10f离开的方式倾斜的姿态,侧视观察时是与第一框架部120a平行的姿态。
另外,分禾引导杆21的前端部配置于比第二框架部120b的前端部高的位置,后端部配置于比第一框架部120a的后端部高的位置。
(操作杆与分禾部件的连结结构)
将分禾部件11R在开状态与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的操作杆26配置于运行操作部的驾驶席5的左侧。
该操作杆26与右端的分禾部件11R通过工作钢丝19连结。另外,设置向分禾部件11R成为闭状态侧加力的复位弹簧140。
若通过向操作杆26的前后一方侧的操作而拉拽工作钢丝19,则分禾部件11R抵抗复位弹簧140的作用力而向右方向(成为开状态的方向)转动,若通过向操作杆26的前后另一方侧的操作放松工作钢丝19,则通过复位弹簧140的作用力,分禾部件11R向左方向(成为闭状态的方向)转动。
覆盖工作钢丝19的线皮19b的前端部安装于设置在分禾背框架10r的支柱112。
钢丝19a的分禾部件11R侧的端部通过弹簧20而安装于连结板125的侧方延伸部125a。工作钢丝19沿分禾背框架10r的框架110配置于框架110的外侧。另外,支柱112在框架11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焊接设置于框架110的外侧(右侧)。
另外,复位弹簧140的后端部安装于焊接在分禾背框架10r的后部的支柱113,复位弹簧140的前端部安装于比连结板125的转动支点轴更向左侧延伸设置的支柱125b。即、复位弹簧140配置于分禾背框架10r的内侧(左侧)。
(分禾部件的开闭状态)
如图10所示,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前端部向收割宽度方向的内侧左转动而成为闭状态,则分禾部件11R的前端部位于收割宽度方向上比转动支点轴17更靠内侧。在该状态下,分禾部件11R整体位于比转动支点在轴收割宽度方向上更靠内侧,并且以分禾部件11R的外侧缘(右侧缘)沿机体的前后方向、分禾部件11R的内侧缘(左侧缘)沿机体的前后方向为基准,以越后方的部位越位于收割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该分禾部件11R的闭状态下,分禾前框架10f的第一框架部120a以机体的前后方向为基准,以越前方的部位越位于收割宽度方向内侧的方式倾斜,第二框架部120b成为沿机体的前后方向的姿态。
另外,在分禾部件11R的闭状态下,分禾引导杆21处于从比转动支点轴17更从收割宽度方向的内侧遍及外侧地向转动支点轴17的前方延伸的状态。即、分禾引导杆21的前端部位于比转动支点轴17更靠收割宽度方向的内侧,分禾引导杆21的后端部位于比转动支点轴17更靠收割宽度方向的外侧。另外,分禾引导杆21的后端部位于比工作钢丝19以及弹簧20更靠收割宽度方向的外侧。
因此,在分禾部件11R的闭状态下,使分禾部件11R整体位于比转动支点轴17更靠收割宽度方向的内侧并较大地设定向分禾部件11R的内侧的移动量,并通过分禾引导杆21有效地抑制谷杆向转动支点轴17以及工作钢丝19附近的干涉(牵扯、纠缠)。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前端部向收割宽度方向的外侧转动而成为开状态,则分禾部件11R的前端部在收割宽度方向上位于比转动支点轴17更靠外侧。在该状态下,分禾部件11R的一部分位于比转动支点轴17更靠收割宽度方向的内侧。另外,分禾部件11R的外侧缘(右侧缘)以及内侧缘(左侧缘)以机体的前后方向为基准,以越后方的部位越位于收割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方式倾斜。另外,分禾部件11R的外侧缘的几乎全长相对于转动支点轴17位于收割宽度方向的外侧,分禾部件11R的内侧缘的全长的大致一般半相对于转动支点轴17位于收割宽度方向的内侧。
另外,在分禾部件11R的开状态下,分禾前框架10f的第一框架部120a成为沿机体的前后方向的姿态,第二框架部120b以机体的前后方向为基准,以越前方的部位越位于收割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方式倾斜。
另外,在分禾部件11R的开状态下,分禾引导杆21的整体位于比转动支点轴17更靠收割宽度方向的外侧,并且在相对于转动支点轴17向收割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的位置成为沿机体的前后方向的姿态。另外,分禾引导杆21的后端部位于比工作钢丝19以及弹簧20更靠收割宽度方向的外侧。
在分禾部件11R的开状态下,分禾部件11R成为以越后方的部位越位于收割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方式倾斜的姿态,在联合收割机的收割作业中,从终止于农田的谷杆或农田面在分禾部件11R作用有从机体的前方朝向后方的力。因此,第二框架120b的前端部与分禾部件支撑部122的连结部受到较大的力,通过沿机体的前后方向的姿态的第一边框部120a以及分禾引导杆21防止受该力,从而防止分禾前框架10f或分禾部件支撑部122的破损。
根据以上的构成,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成为闭状态,则向右端的分禾部件11R和与之相邻的中分禾部件11c之间的导入通道的宽度内导入一行的谷杆。
另外,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成为开状态,则向右端的分禾部件11R和与之相邻的中分禾部件11c之间的导入通道的宽度内导入两行的谷杆。
(分禾引导棒)
如图14、图15所示,从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上面到右端的谷杆拉起装置12R(方案中的谷杆拉起装置12)的上部前面,设置向后上倾斜的分禾引导棒200。
该分禾引导棒200包括成为其长度方向的旋转轴心的旋转轴201和以覆盖于该旋转轴201的外侧的方式设置的圆筒状的旋转筒202。
旋转轴201的下端部贯通形成于分禾部件11R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孔,在该分禾部件11R的下面侧姿态改变自如地形成有融通支撑的轴承203。
旋转轴201的上端部相对于安装在谷杆拉起装置12R的上部前面侧的轴承204,通过被管套205覆盖的万向接头206而形成轴支承。
根据该构成,分禾引导棒200通过与被该分禾引导棒200自身分禾的谷杆的接触,以旋转轴201为中心旋转。由此,谷杆受到的负载减少,谷杆的撕碎减少,将谷杆顺利地向谷杆拉起装置12R引导,从而能够拉起。
(分禾引导杆)
如图16、图17所示,设置从向后上倾斜的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前部上面到该右端的分禾部件11R的后部背面的分禾引导杆207。
如图17所示,该分禾引导杆207是倒U字形状地弯曲的棒状部件。
该分禾引导杆207的前侧端部贯通形成于分禾部件11R的前部的孔,并被固定于该分禾部件11R的下面侧的托架208转动自如地支撑。
该分禾引导杆207的后侧端部从上侧迂回至分禾部件11R的后端部(上端部),到达该分禾部件11R的背面,并转动自如地被固定于该分禾部件11R的背面侧的托架209支撑。
根据该构成,按照谷杆的倒伏方向转动调节分禾引导杆207,将谷杆向谷杆拉起装置12R顺利地引导,从而能够拉起。
Claims (7)
1.一种联合收割机,在行驶车体(1)上设置脱粒装置(3),在该脱粒装置(3)的前方设置收割装置(4),在该收割装置(4)所配备的分禾框架(10)的前部设置对谷杆进行分禾的分禾部件(11),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特征在于,
由沿行驶车体(1)的前后方向的第一框架(10r)和设置有分禾部件(11)的第二框架(10f)构成配备于上述收割装置(4)的左右一侧部的分禾框架(10),相对于上述第一框架(10r)的前端部绕转动支点轴(17)左右转动自如地支撑该第二框架(10f)的后端部,在该第二框架(10f)上一体地安装有谷杆引导部件(21),该谷杆引导部件(21)将由上述分禾部件(11)分禾了的谷杆向上述转动支点轴(17)的外侧方引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第二框架(10f)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由上述谷杆引导部件(21)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限制上述第二框架(10f)的左右转动角度的转动限制机构(24)配备于上述转动支点轴(17)附近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动限制机构(24)由支撑谷杆拉起装置(12)的第一框架(10r)侧的拉起装置支撑部件(25)和固定于上述第二框架(10f)的后端部的板(123)形成,通过上述拉起装置支撑部件(25)与板(123)的接触,限制上述第二框架(10f)的左右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分禾部件(11)的上面到谷杆拉起装置(12)的上部前面,配备有向后上倾斜的分禾引导棒(2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分禾引导棒(200)以其长度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转动自如地配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禾部件(11)向后上倾斜地设置,配备有从该分禾部件(11)的前部上面到该分禾部件(11)的后部背面的分禾引导杆(207)。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35615 | 2014-02-26 | ||
JP2014035615A JP2015159736A (ja) | 2014-02-26 | 2014-02-26 | コンバイン |
JP2014-223198 | 2014-10-31 | ||
JP2014223198A JP2016086697A (ja) | 2014-10-31 | 2014-10-31 | 刈取装置 |
JP2015015918A JP2016140250A (ja) | 2015-01-29 | 2015-01-29 | コンバイン |
JP2015-015918 | 2015-07-1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39951U true CN204539951U (zh) | 2015-08-12 |
Family
ID=53815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11626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39951U (zh) | 2014-02-26 | 2015-02-26 | 联合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2420282B1 (zh) |
CN (1) | CN204539951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28804A (en) * | 1983-09-06 | 1985-07-16 | Deere & Company | Sensing unit for row crop harvester guidance system |
JPH11113349A (ja) * | 1997-10-17 | 1999-04-27 |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 コンバイン |
JP2004261111A (ja) * | 2003-03-03 | 2004-09-24 | Iseki & Co Ltd | コンバインの穀稈分離装置 |
JP4765305B2 (ja) | 2004-12-09 | 2011-09-07 |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 |
JP2008022771A (ja) * | 2006-07-20 | 2008-02-07 | Kubota Corp | コンバイン |
JP5503135B2 (ja) * | 2008-11-21 | 2014-05-28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の車体構造 |
JP5778468B2 (ja) * | 2011-04-28 | 2015-09-16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コンバイン |
-
2015
- 2015-02-13 KR KR1020150022256A patent/KR10242028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2-26 CN CN201520116267.7U patent/CN2045399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420282B1 (ko) | 2022-07-13 |
KR20150101387A (ko) | 2015-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539951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5006854B2 (ja) | 作業機 | |
JP5336960B2 (ja) | 作業車 | |
CN203261775U (zh) | 弹齿安装结构 | |
CN205017881U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7151199U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7568228B2 (ja) | ツインレーキ | |
JP3464968B2 (ja) | クローラ走行型作業車 | |
JPH0628386Y2 (ja) | クロ−ラ走行式移動農機 | |
CN104981145A (zh) | 带挂接装置的包括改进的回位装置的割草机 | |
JP5806585B2 (ja) | 作業車両 | |
JP2007176386A (ja) |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 |
JP2575442Y2 (ja) | ダブルイコライザ形クローラ式走行装置 | |
JPH025Y2 (zh) | ||
JPH0948372A (ja) | 移動農機の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 |
JP4664831B2 (ja) | クローラ走行装置 | |
JP5844426B2 (ja) | 作業車両 | |
JPS6144569Y2 (zh) | ||
JPH0519272Y2 (zh) | ||
JP3013395B2 (ja) | 作業車輌の走行装置 | |
KR20050004401A (ko) | 써레 | |
JPH0634650B2 (ja) |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前処理部装置 | |
JPH07277233A (ja) | コンバインの走行装置 | |
JPH06296414A (ja) | 歩行型芝刈機 | |
JP5826589B2 (ja) | 作業車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