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18292U - 一种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518292U
CN204518292U CN201520111311.5U CN201520111311U CN204518292U CN 204518292 U CN204518292 U CN 204518292U CN 201520111311 U CN201520111311 U CN 201520111311U CN 204518292 U CN204518292 U CN 204518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al thermosphere
bonnet
thermal source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113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景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li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113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518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518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518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终端,包括壳体、热源、散热组件及后盖,壳体开设收容腔,热源及散热组件均收容于收容腔内,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贴合的散热元件、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散热元件设于热源上,以将热源散发的热量传导至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上,后盖与壳体固定连接,后盖贴合第二均热层,以使第二均热层将热量传导至后盖,并经由后盖将热量散发出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通过设置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元件、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将散热元件贴合于热源,并依次将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贴合于散热元件上,通过散热元件将热源散发出热量传导至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上,通过第二均热层将热量散发至后盖,从而能够解决终端局部过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急速发展,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对移动终端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通讯技术的飞速进步和芯片封装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功能被集成到移动终端里。随着功能的强大,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芯片、摄像模组等部件的功耗也出现增大的趋势。客户的选择和竞争的压力,使得厂商开发小体积的移动终端,造成移动终端单位体积发热密度增大。而在密集的元器件带来产品内部温度的快速升高,又无法使用风扇,散热器,热管等散热技术,使工程师面对的散热设计挑战。温度对用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局部温度过高存在明显热点,整体温度不均匀造成人体不适两种情况。
目前移动终端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是PCB上发热的不均衡,主要的发热部件是CUP、摄像模组等器件,占移动终端的总热功耗的40%~60%。长时间大功率工作时,表面温度可以达到70℃~90℃,甚至达到100℃造成移动终端死机或重启。由于壳体较薄,发热芯片附近的屏蔽罩的高温很容易透过壳体反映到壳体表面,如键盘、触摸屏,从而造成移动终端表面局部过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局部过热问题的终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壳体、热源、散热组件以及后盖,所述壳体开设收容腔,所述热源以及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贴合的散热元件、第一均热层以及第二均热层,所述散热元件设于所述热源上,以将所述热源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上,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后盖贴合所述第二均热层,以使所述第二均热层将所述热量传导至所述后盖,并经由所述后盖将所述热量散发出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终端包括壳体、热源、散热组件以及后盖,所述壳体开设收容腔,所述热源以及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贴合的散热元件、第一均热层以及第二均热层,所述散热元件设于所述热源上,以将所述热源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上,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后盖贴合所述第二均热层,以使所述第二均热层将所述热量传导至所述后盖,并经由所述后盖将所述热量散发出去。通过上述传热方案,能够增大热传导的横截面积,减少热量在壳体内部的集中,从而能够解决终端局部过热的问题。该终端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良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I向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散热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包括壳体10、热源20、散热组件30以及后盖40,所述壳体10开设有收容腔11,所述热源20以及所述散热组件30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后盖40与所述散热组件30连接,并且所述后盖40与所述壳体10连接,以封闭所述收容腔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100可为手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终端100也可为平板、掌上游戏机或电脑等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材质可为金属也可为塑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100还包括电路板50,所述热源20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或摄像模组中的至少一个。具体的,所述热源20还可包括CPU、电池、内存芯片、功放、摄像模组或其他贴设于所述电路板50上的元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散热组件30包括依次贴合的散热元件31、第一均热层32以及第二均热层33,所述散热元件31设于所述热源20上,以将所述热源20发出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均热层32以及第二均热层3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元件31通过表面贴装技术(SMT)贴合于所述热源20上,从而保证所述终端100的结构紧凑的同时,也能够防止所述散热元件31从所述热源20脱落。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元件31还可通过粘胶粘接于所述热源20上。
为了增大所述热量的散热通道,所述散热元件31为多个独立的散热片组成,多个所述散热片通过表面贴装技术分别贴合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内存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或摄像模组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散热效果,所述散热元件31为导热硅胶垫。当所述热源20包括一个所述电路板50上的元件时,如CPU时,所述散热片对应为一个,并贴设于所述热源20上。当所述热源20包括多个元件时,如CPU、摄像模组以及内存芯片管理器时,所述散热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片对应贴设于所述热源20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元件31还可采用具有高导热性能的塑料材质制成。
为了进一步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100还包括电池60,所述电池6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内。
所述第一均热层32的一端贴合于所述散热元件31,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电池6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热层32粘接于所述散热元件31上,从而能够防止所述第一均热层32从所述散热元件31上脱落。所述第一均热层32的材质为金属铜,从而当所述热源20将热量传导至所述散热元件31上时,所述散热元件31能够将所述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均热层32上,并利用所述第一均热层32具有相对热容比的特性,能够储存一定的热量,防止热量散发至所述壳体10内部。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均热层32的一端贴合于所述电池60上,从而使得所述电池60能够将散发出的热量快速传导至所述第一均热层32,从而便于所述电池60的散热。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热层32的材质还可为金属铂或金属铝等。
所述第二均热层33粘接于所述第一均热层32及所述后盖40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均热层33的材质为人工石墨,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均热层32传导的热量快速的散发,从而降低所述终端的整体热量。如图3所示(箭头表示热量散发的方向),当所述热源20将热量发散出来时,贴合于所述热源20上的所述散热元件31能够将热量快速地传导至所述第一均热层32上,通过所述第一均热层32的储热功能,从而能够防止热量发散至壳体10内部,并通过所述第二均热层33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后盖40上,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热量的通道面积,使得所述终端100整体散热均匀,防止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均热层33的材质还可为硅胶或陶瓷等。
所述后盖40贴合所述第二均热层33,并且所述后盖40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盖40的材质可为金属或塑料。所述第二均热层33贴合于所述后盖40上,以使所述第二均热层33能够将热量传导至所述后盖40上,并通过所述后盖40散发至空气中,从而能够有效均匀所述终端100的表面温度,从而清除过热点,让所述终端工作在正常温度范围内。此外,由于所述散热组件30以及所述后盖40依次贴合于所述热源20上,故而能够有效缩小产品体积,提高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均热层33与所述后盖40之间还可存在间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终端,终端包括壳体、热源、散热组件以及后盖,所述壳体开设收容腔,所述热源以及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贴合的散热元件、第一均热层以及第二均热层,所述散热元件设于所述热源上,以将所述热源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上,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后盖贴合所述第二均热层,以使所述第二均热层将所述热量传导至所述后盖,并经由所述后盖将所述热量散发出去。通过上述传热方案,能够增大热传导的横截面积,减少热量在壳体内部的集中,从而能够解决终端局部过热的问题。该终端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良好的优点。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壳体、热源、散热组件以及后盖,所述壳体开设收容腔,所述热源以及所述散热组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依次贴合的散热元件、第一均热层以及第二均热层,所述散热元件设于所述热源上,以将所述热源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所述第一均热层及第二均热层上,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后盖贴合所述第二均热层,以使所述第二均热层将所述热量传导至所述后盖,并经由所述后盖将所述热量散发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元件通过表面贴装技术贴合于所述热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或摄像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元件为多个独立的散热片组成,所述多个散热片通过表面贴装技术分别贴合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内存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或摄像模组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元件为导热硅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热层粘接于所述散热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电池,所述第一均热层的一端贴合于所述散热元件,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热层的材质为金属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热层粘接于所述第一均热层及所述后盖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热层的材质为人工石墨。
CN201520111311.5U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终端 Active CN204518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1311.5U CN204518292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11311.5U CN204518292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518292U true CN204518292U (zh) 2015-07-29

Family

ID=53716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11311.5U Active CN204518292U (zh) 2015-02-15 2015-02-15 一种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5182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803A1 (zh) * 2018-11-19 2020-05-28 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均热装置及手持超声检测设备
CN111243202A (zh) * 2020-01-15 2020-06-05 王芳 一种多功能金融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803A1 (zh) * 2018-11-19 2020-05-28 飞依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均热装置及手持超声检测设备
CN111243202A (zh) * 2020-01-15 2020-06-05 王芳 一种多功能金融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614727U (zh) 便携式皮肤护理设备及美容仪
CN202873205U (zh) 散热式机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4619146B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1326485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WO2017206682A1 (zh) 移动显示设备
CN204518292U (zh) 一种终端
US2021025913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0671091U (zh) 一种便携式手机平板制冷散热器
CN110494015B (zh) 充电散热装置、电子设备、充电散热系统
CN207235341U (zh) 基于终端的散热结构及终端
CN210053451U (zh) 手机温度调节装置
JP6473920B2 (ja) 電子機器
CN105899046A (zh) 一种具有外部散热风道的手机散热装置
CN102510699A (zh) 移动终端
JP2007250725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105763685A (zh) 风扇式手机散热结构及其散热方法
CN210630148U (zh) 散热结构和移动设备
CN202857205U (zh) 散热电磁波吸收贴片
CN212278662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08738303U (zh) 一种改善的led封装结构
CN206196240U (zh) 移动终端的散热结构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17563895U (zh) 可将电源模块体积极小化的改良装置
CN207166545U (zh) 一种智能手机散热结构
CN211786376U (zh) 一种散热模组及散热vr眼镜
CN209659835U (zh) 热转移结构与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1

Address after: 518057 Des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9789 Shennan Avenu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7th Floor (15th Floor of Natural Floor) 1702-1703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icrophone Holding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40 21 floor, east block, Times Technology Building, 7028 Shennan Road,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GOLDEX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