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88797U - 驮背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驮背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88797U
CN204488797U CN201520180817.1U CN201520180817U CN204488797U CN 204488797 U CN204488797 U CN 204488797U CN 201520180817 U CN201520180817 U CN 201520180817U CN 204488797 U CN204488797 U CN 204488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transport car
piggyback transport
underframe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1808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世良
侯立新
林森
丁洪亮
张蕾
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F HIGH-TECH Co Ltd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F HIGH-TECH Co Ltd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F HIGH-TECH Co Ltd, Qiqihar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F HIGH-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1808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88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88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88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驮背运输车,包括底架(10)、设置在底架(10)下方的车轮以及设置在底架(10)上方的车厢(20),车厢(20)具有容纳拖车(30)的容纳腔,车厢(20)的内壁上具有减摩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驮背运输车结构复杂,装卸货物不方便,运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驮背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驮背运输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驮背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驮背运输车运输货物的运输能力大、适应性强并且运行速度快,驮背运输车适合进行长距离、全天候的运输,既经济又安全可靠。因此铁路运输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现有技术中,驮背运输车的结构复杂,装卸货物不方便,运输效率较低,无法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驮背运输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驮背运输车结构复杂,装卸货物不方便,运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驮背运输车,包括底架、设置在底架下方的车轮以及设置在底架上方的车厢,车厢具有容纳拖车的容纳腔,车厢的内壁上具有减摩结构。
进一步地,车厢的内壁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侧壁,减摩结构设置在侧壁上。
进一步地,减摩结构为滚轮,滚轮为多个,滚轮的滚轴固定设置在车厢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减摩结构为滚珠,滚珠为多个,车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滚珠配合的导轨。
进一步地,减摩结构为滑块,滑块为多个,车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
进一步地,车厢的第一端为开放端。
进一步地,底架包括位于底架第一端的第一牵引部以及位于底架第二端的第二牵引部,车厢的第一端与第一牵引部可拆卸连接,车厢的第二端与第二牵引部可枢转连接,以使车厢的第一端具有与第一牵引部相分离的外摆位置以及与第一牵引部相配合的回收位置。
进一步地,底架为凹底架。
进一步地,车厢的第一端具有避让底架和车轮的避让部。
进一步地,驮背运输车还包括用于锁定车厢和拖车的锁定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底架上方设置车厢,并且车厢的内壁上具有减摩结构。当进行货物装载时,将载有货物的拖车装入车厢中即完成装载。当进行货物卸载时,将载有货物的拖车卸下车厢即完成卸载。在装载或者卸载过程中,车厢的内壁上的减摩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小拖车与车厢之间的摩擦,更加容易操作。本实用新型中的驮背运输车结构简单,方便装卸货物,进而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驮背运输车的实施例一的底架和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驮背运输车的单个拖车装载开始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驮背运输车的单个拖车装载进行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驮背运输车的单个拖车装载完成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1的驮背运输车的多个拖车装载过程状态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架;11、第一牵引部;12、第二牵引部;20、车厢;21、避让部;30、拖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驮背运输车包括底架10、设置在底架10下方的车轮以及设置在底架10上方的车厢20,车厢20具有容纳拖车30的容纳腔,车厢20的内壁上具有减摩结构(图中未示出)。
应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在底架10上方设置车厢20,并且车厢20的内壁上具有减摩结构。当进行货物装载时,将载有货物的拖车30装入车厢20中即完成装载。当进行货物卸载时,将载有货物的拖车30卸下车厢20即完成卸载。在装载或者卸载过程中,车厢20的内壁上的减摩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小拖车30与车厢20之间的摩擦,更加容易操作。本实施例中的驮背运输车结构简单,方便装卸货物,进而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车厢20的内壁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侧壁,减摩结构设置在侧壁上。将减摩结构设置在侧壁上比较容易操作,并且可以达到很好的减少摩擦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减摩结构为滚轮,滚轮为多个,滚轮的滚轴固定设置在车厢20的侧壁上(图中未示出)。滚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并且成本低廉。多个滚轮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强减少摩擦的效果。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车厢20的第一端为开放端。在本实施例中,拖车30的尺寸与车厢20的容纳腔的尺寸相适配,车厢20的第一端设置为开放端。当拖车30装载完成后,拖车30的端面与车厢20的开放端面尺寸相近,因此可将拖车30的端面作为车厢20第一端的封闭面。这样,既可以减少车厢20制造成本,减轻驮背运输车重量,又可以使装卸拖车30时更加便捷。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底架10包括位于底架10第一端的第一牵引部11以及位于底架10第二端的第二牵引部12,车厢20的第一端与第一牵引部11可拆卸连接,车厢20的第二端与第二牵引部12可枢转连接,以使车厢20的第一端具有与第一牵引部11相分离的外摆位置以及与第一牵引部11相配合的回收位置。
当对货物进行装载作业时,车厢20的第一端由与第一牵引部11相配合的回收位置移动到与第一牵引部11相分离的外摆位置。此时,将拖车30从车厢20的第一端装入之后,将车厢20的第一端由与第一牵引部11相分离的外摆位置移动到与第一牵引部11相配合的回收位置,从而完成装载过程。
当对货物进行卸载作业时,车厢20的第一端由与第一牵引部11相配合的回收位置移动到与第一牵引部11相分离的外摆位置。此时,将拖车30从车厢20的第一端卸下之后,将车厢20的第一端由与第一牵引部11相分离的外摆位置移动到与第一牵引部11相配合的回收位置,从而完成卸载过程。
如图5所示,当一列驮背运输车需要运输多个拖车30时,由于驮背运输车的车厢20为上述可转动的结构,可以实现同时装载或卸载多个拖车30,并且无需将一列驮背运输车解编,效率较高。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底架10为凹底架。车厢20的第一端具有避让底架10和车轮的避让部21。上述结构可以防止车厢20在转动过程中与底架10和车轮发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的驮背运输车中,驮背运输车还包括用于锁定车厢20和拖车30的锁定结构(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锁定结构为设置在车厢20开放端的端壁上的止挡块(图中未示出)。当装载完成后,上述止挡块可以挡住拖车30以防止该拖车30从车厢20中跑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定结构不限于止挡块,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锁定结构。
实施例二的驮背运输车(图中未示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减摩结构为滚珠,滚珠为多个,车厢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滚珠配合的导轨(图中未示出)。上述结构可以大大增强减摩效果。实施例二的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的驮背运输车(图中未示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减摩结构为滑块,滑块为多个,车厢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滑轨(图中未示出)。滑块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实施例三的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减摩结构不限于上述滚轮、滚珠和滑块,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减摩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装载或者卸载拖车过程中,车厢的内壁上的减摩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小拖车与车厢之间的摩擦,更加容易操作。本实施例中的驮背运输车结构简单,方便装卸货物,并且可以实现同时装载或卸载多个拖车,无需将一列驮背运输车解编,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0)、设置在所述底架(10)下方的车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架(10)上方的车厢(20),所述车厢(20)具有容纳拖车(30)的容纳腔,所述车厢(20)的内壁上具有减摩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0)的内壁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所述减摩结构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结构为滚轮,所述滚轮为多个,所述滚轮的滚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20)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结构为滚珠,所述滚珠为多个,所述车厢(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滚珠配合的导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摩结构为滑块,所述滑块为多个,所述车厢(2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配合的滑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0)的第一端为开放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包括位于所述底架(10)第一端的第一牵引部(11)以及位于所述底架(10)第二端的第二牵引部(12),所述车厢(2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部(11)可拆卸连接,所述车厢(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牵引部(12)可枢转连接,以使所述车厢(20)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牵引部(11)相分离的外摆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牵引部(11)相配合的回收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为凹底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20)的第一端具有避让所述底架(10)和所述车轮的避让部(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驮背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驮背运输车还包括用于锁定所述车厢(20)和所述拖车(30)的锁定结构。
CN201520180817.1U 2015-03-27 2015-03-27 驮背运输车 Active CN204488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0817.1U CN204488797U (zh) 2015-03-27 2015-03-27 驮背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180817.1U CN204488797U (zh) 2015-03-27 2015-03-27 驮背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8797U true CN204488797U (zh) 2015-07-22

Family

ID=53568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80817.1U Active CN204488797U (zh) 2015-03-27 2015-03-27 驮背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887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8394A (zh) * 2017-09-06 2017-12-12 佛山市文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车辆轨道运输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8394A (zh) * 2017-09-06 2017-12-12 佛山市文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车辆轨道运输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65599U (zh) 一种适用于地铁值机行李运输的列车车厢传输系统
CN206243906U (zh) 煤矿用输送装置
CN106080351A (zh) 一种自装卸货车车厢的装卸方法
CN204488797U (zh) 驮背运输车
CN206219143U (zh) 一种货车货物运输装置
CN207550035U (zh) 一种方便载卸的交通运输车
CN206050548U (zh) 一种带号码识别系统的物流集装箱
CN205274117U (zh) 一种自带轨道轮滑式多功能周转箱
CN203739743U (zh) 一种用于车厢内的货物紧固装置
CN207810797U (zh) 一种货车的装载平台
CN205328281U (zh) 货物转移设备
CN207192174U (zh) 输送装置
CN204368148U (zh) 驮背运输车
CN104444452A (zh) 快运棚车装卸货作业工装
CN208360009U (zh) 集装箱运输半挂车
CN208732149U (zh) 一种货物转运用压力轨道装卸设备
CN208394721U (zh) 叉车
CN208248997U (zh) 一种集装箱全自动锁
CN205801171U (zh) 可组装的壁纸运输车
CN207016163U (zh) 集装箱堆场
CN205417618U (zh) 一种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运输的自卸车
CN205836832U (zh) 铁路棚车装卸系统
CN201737417U (zh) 一种用于货物传输的滑轨滚道
CN204750188U (zh) 双轨距平板车
CN204198032U (zh) 快运棚车装卸货作业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CRRC QIQIHAR VEHICLE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F HIGH-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before: Qiqihar Rail Traffic Equipment Co., 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F HIGH-TECH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