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以提高烹饪器的安全性,同时提高控制的精准度。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包括:包括:烹饪空间,其容纳被烹饪物;蒸汽溢出腔,其通过第一通气孔250与烹饪空间相连通;以及第 一调压阀400,安装于蒸汽溢出腔内,其控制第一通气孔250的开闭。该第一调压阀400包括:球状物430,其盖于第一通气孔250上方;以及稳定杆440,其具有一可水平移动的限位部442,在该限位部442的带动下,球状物430可前后滚动,从而打开或关闭第一通气孔,并且,球状物430的活动空间被限定在限位部442所限定的内部空间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球状物430与限位部442内侧的距离介于0.2mm-1.5mm之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稳定杆的限位部442呈:环形,环绕于球状物430水平方向的外围;或半圆形,扣合于球状物430上半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稳定杆的限位部442呈环形;其中,该环形为圆环形、正八边形环形、正六边形环形或正方形环形。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第一调压阀400还包括:罩体410,在第一通气孔250的外围围成第一阀空间,在其表面开设有推拉孔411;第一驱动机构460,其前部可移动端伸入蒸汽溢出腔内;稳定杆440还包括:推拉部441,呈旋转90°的“T”字型,其较窄端穿过罩体上的推拉孔411伸入第一阀空间内,并将限位部442固定,其位于第一阀空间外的较宽端与罩体410之间具有第一压缩弹性元件450。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对于第一调节阀400在以下两种状态之间切换:打开状态: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处于收回状态,在第一压缩弹性元件450的弹力作用力下,稳定杆440后退,推拉部441将球状物430从第一通气孔250上方的位置拉开,第一通气孔250打开;关闭状态: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处于伸出状态,克服第一压缩弹性元件450的弹力作用力,稳定杆440向前方伸出,推拉部441将球状物430推动至第一通气孔250上方,第一通气孔250关闭。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第一驱动部件为具有电磁线圈的柱塞式部件,在断电状态下,其可移动端处于收回状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罩体的表面还开设有与推拉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对设置的定位孔412;稳定杆440还包括: 定位部443,呈杆状,其一端固定于限位部442,另一端穿过定位孔412伸出第一阀空间外。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球状物430为金属球状物;罩体410上端敞口或表面开设有泄气孔413;第一驱动部件460伸入蒸汽溢出腔内的可移动端与外围的蒸汽溢出腔的腔壁密封;和/或第一调压阀400还包括:阀座420,其至少部分固定于第一阀空间内,其对应于第一通气孔250的位置形成有纵向的蒸汽通道421;球状物430盖于蒸汽通道421的上方,并可前后移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蒸汽溢出腔还通过第二通气孔260与烹饪空间相连通;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还包括:第二调压阀500,安装于蒸汽溢出腔内,用于控制第二通气孔260的开闭。该第二调节阀500包括:步进电机510;丝杆滑台520,其水平设置,丝杠的起始端连接步进电机510;L形传动臂530,其中部枢接上方的盖体,其第一端固定于丝杆滑台520的滑块上;传动杆540,其上端抵接或固定于L形传动臂530的第二端,其下端自上而下穿进蒸汽溢出腔内;无极调节阀550,其上端抵接于传动杆540的下端,其下端有弹力的压设于第二通气孔260上;其中,步进电机510、丝杆滑台520、L形传动臂530位于蒸汽溢出腔外,步进电机510驱动丝杆滑台520的滑块左右滑动,通过L形传动臂530和传动杆540的传动作用,使无极调节阀550上下移动,打开或关闭第二通气孔260。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无极调节阀550包括:阀壁551,其呈上端开口的筒状,下端固定并开有泄气孔;阀帽552,其向下开口,其上端抵压或固定于传动杆540的下端,下端的边缘与阀壁上端的边缘相互卡合,并且该阀帽552可沿阀壁551纵向滑动;滑动阀554,其下端压合部压合于第二通气孔260,其上端滑动部呈开口向上的筒状,在该滑动部与阀帽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性元件553。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滑动阀的下端压合部呈平头箭头状、梯形状或球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第二调节阀500还包括:第三压缩弹性元件560,设置于第二通气孔的外围与滑动阀的滑动部 之间,其支撑力与无极调节阀550的重量相当。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还包括:烹饪器本体100;以及盖体200,盖于烹饪器本体100上部的开口部,两者之间形成一容纳被烹饪物的烹饪空间。该盖体200包括:内盖板220,其盖于烹饪器本体100的开口部;外盖壳230,其位于内盖板的上方,并与内盖板间隔一定距离,两者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框架部240,在内盖板220和外盖壳230之间形成蒸汽溢出腔和一蒸气通路,该蒸汽溢出腔通过开设于内盖板上的第一通气孔250与烹饪空间相连通,并通过蒸汽通道与外部空间相连通。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其监测烹饪空间内的压力状况;温度传感器,其监测烹饪空间内的温度状况;调压阀控制机构,其依据由压力状况、温度状况及自身存储的烹饪流程控制第一调压阀的打开和关闭。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第一调压阀中,通过稳定杆、弹簧与限位部的组合,使球状物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在非故意情况下即使晃动该加热烹饪器,蒸汽也不会出现逃逸现象,避免了蒸汽伤人事故的发生;
(2)在第二调压阀中,通过步进电机、丝杆滑台和传动臂的组合,增强了步进电机的驱动力和控制精度,有利于烹饪出更美味的米饭;
(3)在第二调压阀中,无极调节阀的下部设置第三压缩弹性元件,使第二调压阀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开启通路的状态,从而让该第二调压阀对压力控制的最小值可从1.00atm开始,增加了第二调压阀的可控制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另外,虽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应了解,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的值。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通过对两调压阀的改进,增强了安全性和可控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包括:烹饪器本体100;盖体200,其盖于烹饪器本体100的开口部,两者之间形成一容纳被烹饪物的烹饪空间;加热组件300,其设置于烹饪器本体100和盖体200的预设部位,对烹饪空间内的被烹饪物进行加热;第一调压阀400,其对使所述烹饪空间内与所述盖体内连通的第一通气孔进行开闭控制;第二调压阀500,其对使所述烹饪空间内与盖体内连通的第二通气孔进行开闭控制;传感器 组600,对烹饪空间内的温度和压力状况进行监控;调压阀控制机构,其对所述第一调压阀400和第二调压阀500进行控制,来调节所述烹饪空间内的压力。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为俗称的“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其可以蒸制米饭、熬粥或炖制肉类、鱼类等等。由于其烹调美味、功能丰富,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已经成为居家必备的厨房用具。在本实施例中,将主要以蒸制米饭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3,烹饪器本体100包括:壳体110;能够可拆装地收容于壳体110内的有底筒状的内锅120。该烹饪器本体100的类似结构已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进一步详细说明。
盖体200可转动地卡合于烹饪器本体100的壳体110上,盖住内锅120,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烹饪空间。为保证该烹饪空间的密闭性,在盖体200和内锅120之间,还设置有环状的密封圈210。
请参照图3,盖体200包括:内盖板220、外盖壳230,以及形成于内盖板和外盖壳之间的框架部240。其中,框架部240在内盖板220和外盖壳230之间形成一蒸汽溢出腔和一蒸气通路。该蒸汽溢出腔通过开设于内盖板220上的第一通气孔250和第二通气孔260与烹饪空间相通,并通过蒸汽通道与烹饪器本体100外的空间相连通。
为了对烹饪空间内的食物进行全方位的烹制,在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多处设置有加热器。请参照图3,在壳体内靠近内锅的位置设置有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对内锅进行加热的下加热器(310、320),在盖体的内盖板220朝向烹饪空间的一侧,还设置有多处的上加热器(330、340)。
同时,为了对烹饪空间的环境进行监测,在壳体内靠近内锅的位置设置底部温度传感器610,在盖板的内盖板220朝向烹饪空间的一侧设置压力传感器620和顶部温度传感器630。调压阀控制机构根据这些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对第一调压阀400和第二调压阀500进行控制。
第一调压阀400和第二调压阀500均安装于盖体的外盖壳和内盖板之间的蒸汽溢出腔内。
第一调压阀400用于控制第一通气孔与烹饪器本体外空间的通路。当第一调压阀400打开时,第一通气孔250被打开,烹饪空间内的蒸汽通过第一通气孔250进入蒸汽溢出腔,通过蒸汽通路进入烹饪器本体100外的空间;当第一调压阀400关闭时,第一通气孔250被关闭。
图4A为图3所示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第一调压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3和图4A,第一调压阀400包括:罩体410,固定于盖体的内盖板朝向蒸汽溢出腔的一侧,其在第一通气孔250的外围围成第一阀空间,且在罩体410的表面开设有推拉孔411、定位孔412和泄气孔413;阀座420,固定于第一阀空间内,其对应于第一通气孔250的位置形成有纵向的蒸汽通道421;球状物430,其以盖住蒸汽通道421并可按规定方向前后滚动的方式放置在阀座420上;稳定杆440,沿水平方向设置,其将外界的力传递至第一阀空间内,推动球状物430盖住蒸汽通道421或从该位置滚开;第一驱动机构460,其前部可移动端伸入蒸汽溢出腔内,顶住或固定于稳定杆440的后端。
本实施例中,罩体410为一体化制作,在罩体右侧设置专门的泄气孔412。但事实上,该罩体410可以由本体和盖体分别制备,还可以是敞口式设计,而无专门的泄气孔,均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产生影响。此外,关于阀座420,其可以位于第一阀空间内,也可以仅是部分的位于第一阀空间内,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不设置专门的罩体和阀座,只要能够具有将球状物在水平方向活动范围限定起来的限位部,并且具有对稳定杆的水平移动产生支撑,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
第一驱动机构460可以为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调压阀开闭机构,其前部可移动端伸入蒸汽溢出腔内,顶于稳定杆440的末端。
图4B为图4A所示第一调压阀部分的俯视图。请参照图4A和图4B,该稳定杆440包括:推拉部441,呈旋转90°的“T”字型,其前部的较窄端通过罩体上的推拉孔411伸入第一阀空间内;限位部442,呈环形,固定于推拉部的较窄端,将球状物430局限于内部空间内;定位部443,其一端固定于限位部442的前端,另一端通过定位孔412伸出第一阀空间外。其中,推拉部441、限位部442和定位部443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限位部442的带动下,球状物430可前后滚动,从而打开或关闭所 述第一通气孔,并且,球状物430的活动空间被限定在限位部442所限定的内部空间内。此外,推拉孔411和定位孔412相对设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推拉部441沿推拉孔411运动,定位部443沿定位孔412运动,从而推拉孔411和定位孔412可以保证稳定杆440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不会倾斜。
在第一阀空间的外侧,推拉部441位于所述第一阀空间外的较宽端与罩体410之间,具有第一压缩弹簧450。其中,在第一驱动机构460的驱动下,第一调压阀400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1、打开状态: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处于收回状态,由于第一压缩弹簧450的弹性作用力,使稳定杆440向左移动,并带动限位部442向左移动,从而拉动球状物430离开蒸汽通道421上方的位置,使第一调压阀400处于打开状态,烹饪空间通过第一阀空间与蒸汽溢出腔连通;
2、关闭状态,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处于伸出状态,其顶端顶住稳定杆440向前移动,克服第一压缩弹簧450的弹性作用力,由限位部442推动球状物430滚动至蒸汽通道421的上方,使第一调压阀400处于关闭状态,蒸汽溢出腔与烹饪空间隔离。
此时,即使发生晃动的情况,由于环形限位件的作用,其也不会由蒸汽通道421上方移开,从而蒸汽不会意外逃逸,造成伤人事故。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60例如是一柱塞式部件,包括:缸;柱塞,其在缸内进退移动;动作杆,其安装在柱塞的前端部,其前端顶住稳定杆;电磁线圈,位于缸内,卷绕成圆筒状。当第一驱动机构460收到打开信号时,缸内的电磁线圈不被励磁,呈收缩状态,进而其顶端处于收回状态。当第一驱动机构460收到关闭信号时,电磁线圈被励磁而伸展张开,推动柱塞及动作杆向前移动,进而使其顶端处于伸出状态。
其中,球状物430具有规定的重量,并利用其自重而封闭蒸汽通道421。除了金属材料之外,该球状物还可以用其他具有一定密度的材料制备,如有机材料。并且,该球状物430的外侧与稳定杆的限位部442的内侧的距离介于0.2mm-1.5mm之间。
此外,本实施例中,限位部442呈正八边形形状的环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限位部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环形,例如,正方形或正 六边形形状的环形,或者圆环形。并且,该限位部还可以为扣在球状物430上方的半圆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稳定杆440中各部件可以分别制备并焊接固定,也可以是一体化制备。并且,在能够保证稳定杆水平移动稳定的情况下,定位部443可以省略。该定外部443所起的作用是保证稳定杆前后运动过程中不晃动。
此外,在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伸入蒸汽溢出腔时与框架部240交接的部位,还可以增加密封件,如参考文献1所描述的那样。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稳定杆、弹簧与限位部的组合,使金属球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在非故意情况下即使晃动该加热烹饪器,蒸汽也不会出现逃逸现象,避免了蒸汽伤人事故的发生。
第二调压阀500与第一调压阀400分别安装于内盖板的不同位置。第二调压阀500用于当第一调压阀400处于关闭状态下,对烹饪空间内的压力进行微调节,如1.0至1.3atm之间调节,同时当锅内压力大于预设警戒压力(例如1.5atm)时,其自动泄压,以使锅内压力在预设安全压力范围内。当第二调压阀500打开时,第二通气孔260被打开,烹饪空间内的蒸汽可以通过第二通气孔260进入蒸汽溢出腔,通过蒸汽通路进入烹饪器本体100外的空间;当第二调压阀500关闭时,第二通气孔260被关闭。
图5为图3所示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第二调压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第二调压阀500包括:步进电机510;丝杆滑台520,其水平设置,丝杠的起始端连接步进电机510;L形传动臂530,其中部枢接于盖体的上盖,其第一端固定于丝杆滑台520的滑块上;传动杆540,其上端抵接或固定于L形传动臂530的第二端,其下端穿过框架部进入蒸汽溢出腔内;无极调节阀550,其上端抵接于所述传动杆540的下端,其下端有弹力的压设于第二通气孔上。
其中,无极调节阀550包括:阀壁551,其呈上端开口的筒状,下端固定于盖体的内盖板,底部开有泄气孔551a;阀帽552,其向下开口,其上端抵压或固定于传动杆540,下端的外侧边缘与筒状阀壁上端的外侧边缘相互卡合,并且阀帽552可沿阀壁551的外侧边缘(或内侧边缘,视卡合位置而定)在预设范围内纵向滑动;滑动阀554,其下端压合部压合于 第二通气孔上,其上端滑动部呈开口向上的筒状,在该筒状滑动部的底部与阀帽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553。
其中,滑动阀554的下端压合部呈平头锥体状,压合于第二通气孔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滑动阀554的前端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梯形、球形等等。
如图5所示,第二调压阀500为常闭阀。当第一调压阀400关闭时,该第二调压阀500可通过步进电极510的驱动,可使丝杆滑台520从a至b滑动。这样就可通过L形传动臂530和传动杆540使阀帽552从a1至b1活动,从而可使锅内压力在1.05-1.3atm之间自由调节。并且,当锅内压力大于1.5atm时,该第二调压阀500可自动泄压起到安全阀的效果。这样设计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调压系统在炊煮的过程中对压力调节的精度。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阀的工作原理为:
1、当需要控制升高压力时,给予步进电机510后退信号,其推动丝杆滑台520的丝杠向后运动,因而L形传动臂530的第一端随滑块的移动而向b方向移动,其另一端向下按压传动杆540,进而使无极调节阀550向下压紧;
2、当需要降低压力时,给予步进电机510前进信号,其推动丝杆滑台520的丝杠向前运动,因而L形传动臂530的第一端随滑块的移动而向a方向移动,其另一端向上拉动传动杆540,进而使无极调节阀550向下放松,第二通气孔和蒸汽溢出腔连通;
此外,在传动杆540伸入第二阀空间时与框架部240交接的部位,还可以增加密封件,从而实现蒸汽溢出腔与其他空间的隔绝。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调压力式烹饪器中,同时具有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如果仅有第一调压阀时,虽然不能够精准调节烹饪空间的压力,但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处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由压力传感器监测所述烹饪空间内的压力状况,进而调压阀控制机构依据由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烹饪空间内的压力状况、多个温度传感器(610、620、630)检测到的烹饪空间内的温度状况及自身存储的烹饪流程控制第一调压阀400和第二调压阀500的打开和关闭。关于压 力传感器和调压阀控制机构的结构和相关原理,在本领域内属于公知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图6为利用本实施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烹制米饭时锅内温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在烹制米饭时,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预热吸水阶段
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均处于自然状态(即第一调压阀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调压阀处于关闭状态),两者此时均不参与工作,内锅周围的多个加热器一起对内锅内的米水混合物进行加热,米在这个阶段预热吸水;
2、集中加热阶段
在这个阶段,用强火对内锅一直进行加热,当顶部温度传感器监测到74℃时,证明锅内水开始沸腾。此时,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进入关闭状态。
3、沸腾持续阶段
在此阶段,维持内锅内水的沸腾状态,使米的淀粉糊化。
在该阶段的前半程中,使压力反复上升从1.0至1.2atm,这样的目的是让锅内产生大量的气泡推动被煮物,如此便可使被煮物更均匀的受热与吸水。两个调压阀的工作方式是:第二调压阀处于b1处(原因是让其压力能够达到更大值),首先第一调压阀关闭蒸汽通路,使压力上升到预设压力(如1.2atm),然后再打开第一调压阀,开启蒸汽通路使压力降到1.0atm。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这个次数通常是4-6次,判定标准是根据使用者选择米饭软硬程度来决定),
在该阶段的后半程至干水阶段,要控制压力并保持在预设值(如1.2atm)附近,如图6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米在较高的温下更好的糊化提高米饭的口感。两个调压阀的工作方式是:第一调压阀必须处于关闭蒸汽通路状态下,再通过第二调压阀进行微调,首先步进马达驱动相关部件使阀帽处于b1处,使压力快速上升至预设值(例如1.2atm)后,当压力大于预设值时(如1.21atm),步进马达驱动相关部件使阀帽向a1处移动,此时压力将缓慢下降,当压力下降到低于预设值时(如1.19atm),此时步进马达驱动相关部件使阀帽向b1处移动使压力回升至预设值。如 此往复的动作便可使压力更精准控制在预设值附近。
4、干水阶段
在此阶段的前半程,并对内锅持续进行加热,压力继续控制在预设值(如1.20atm)附近,并将多余的蒸汽通过第二调压阀排出,当锅底温度上升至130℃时停止加热,此时锅内的水分大部分已经蒸发;内锅的压力开始缓慢下降。
5、焖蒸阶段
在此阶段,加热器阶段性加热以维持锅底的温度在97℃附件,使米的糊化温度提高到100%。此期间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处于开启状态,继续使多余的水分蒸发直至炊煮程序结束。
6、保温阶段
在此阶段,加热器阶段性的加热令锅底的温度保持在72℃,此时整个炊煮过程结束,并可开启盖体食用米饭。
至此,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介绍完毕。
二、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外的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该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与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结构大体类似,区别仅在于:在第二调压阀中又增加了一弹簧结构。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中第二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二调压阀的滑动阀的滑动部的底部与盖体的内盖板220之间,增加了第三压缩弹簧560。该第三压缩弹簧的支撑力与无极调节阀550的重量大体相当,使第二调压阀在自然状态下(例如阀帽在a1位置)处于开启通路的状态,从而让该第二调压阀对压力控制的最小值可从1.00atm开始,增加了第二调压阀的可控制范围。
对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节阀,由于无极调节阀,第二压缩弹簧和阀帽等组件自身的重力缘故,对压力的控制无法达到从1.00atm,一般最小值从1.05atm左右开始。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节阀,由于增加了该第三压缩弹簧正好解决了上述结构的不足,从而可以精确的实现1.0至1.2atm 之间压力的变化,这对烹饪米饭之外的软性或硬性的食材尤其有利。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有了清楚的认识。
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第一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和第三压缩弹簧也可以用其他合适的弹性件来代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通过稳定杆、弹簧与限位部的组合,使金属球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在非故意情况下即使晃动该加热烹饪器,蒸汽也不会出现逃逸现象,避免了蒸汽伤人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第二调压阀的驱动方式进行改进,提高了控制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有利于烹饪出更美味的食物。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