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32288U - 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32288U CN211432288U CN201920482070.3U CN201920482070U CN211432288U CN 211432288 U CN211432288 U CN 211432288U CN 201920482070 U CN201920482070 U CN 201920482070U CN 211432288 U CN211432288 U CN 2114322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nt hole
- steam
- push rod
- pressure
- regulating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包括外壳主体;内锅,放置于外壳主体中;上盖体,可转动地卡合于外壳主体上,与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上盖体内部形成蒸汽空间,开有第一通气孔,第一通气孔连通烹饪空间与蒸汽空间;第一调压阀体包括限位弧,位于第一通气孔四周;球状物,放置于限位弧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球状物在限位弧所限定的空间内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通气孔,使烹饪空间内不会出现超压现象。第二通气孔也与蒸汽空间相连;第二调压阀体包括通气锥台,用于位于第二通气孔的上方;密封环,对应通气锥台孔安装;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密封环与通气锥台的相对移动,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通气孔,使得烹饪空间内压力在设定值下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米饭烹饪方面,很多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例如电饭煲) 少数具有保持锅体内一定压力的功能。在锅体内部蒸汽不断聚集的状况下,压力升高,就对锅体内的蒸汽就行定量排放,保证压力在额定范围内,达到良好的烹饪效果,现有蒸汽排放有很多种技术方案。
现有技术1提供了一种压力式煮饭器。图1a和图1b为现有技术1压力式煮饭器中调压阀开闭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调压闭合机构第一调压阀400包括:罩体410,固定于盖体的内盖板朝向蒸汽溢出腔的一侧,其在第一通气孔250的外围围成第一阀空间,且在罩体410 的表面开设有推拉孔411、定位孔412和泄气孔413;阀座420,固定于第一阀空间内,其对应于第一通气孔250的位置形成有纵向的蒸汽通道421;球状物430,其以盖住蒸汽通道421并可按规定方向前后滚动的方式放置在阀座420上;稳定杆440,沿水平方向设置,其将外界的力传递至第一阀空间内,推动球状物430盖住蒸汽通道421或从该位置滚开;第一驱动机构460,其前部可移动端伸入蒸汽溢出腔内,顶住或固定于稳定杆440 的后端。
该调压阀开闭结构中,在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处于收回状态,由于第一压缩弹簧450的弹性作用力,使稳定杆440向左移动,并带动限位部442向左移动,从而拉动球状物430离开蒸汽通道421上方的位置,使第一调压阀400处于打开状态,烹饪空间通过第一阀空间与蒸汽溢出腔连通。第一驱动机构460的可移动端处于伸出状态,其顶端顶出稳定杆440 向前移动,克服第一压缩弹簧450的弹性作用力,由限位部442推动球状物430滚动至蒸汽通道421的上方,使第一调压阀400处于关闭状态,蒸汽溢出腔与烹饪空间隔离。
图2为现有技术1压力式煮饭器中另一种调压阀开闭机构的示意图,该调压开闭结构第二调压阀500包含:步进电机510;丝杆滑台520,其水平设置,丝杠的起始端连接步进电机510;L形传动臂530,其中部枢接于盖体的上盖,其第一端固定于丝杆滑台520的滑块上;传动杆540,其上端抵接或固定于L形传动臂530的第二端,其下端穿过框架部进入蒸汽溢出腔内;无级调节阀550,其上端抵接于所述传动杆540的下端,其下端有弹力的压设于第二通气孔上。
第二调压阀500对压力空间内的压力进行调节,当需要控制升高压力时,给予步进电机510后退信号,其推动丝杠滑台520的丝杠向前运动,因而L行传动臂的第一端随滑块的移动而向a方向移动,其另一端向上拉动传动杆540,进而使无级调节阀550向下放松,第二通气孔和蒸汽溢出腔相通;
现有技术还提供了常规压力式烹饪器锅体内部的压力变化曲线图。现有技术2中所示的压力变化图如图3所示。在米饭沸腾阶段,锅内的压力变化量比较大,曲线明显。
对于图1a和图1b的第一调压阀,结构复杂,球状物的限位部作用不明显。
对于图2的第二调压阀,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精度低,不能满足对锅体内压力的及时调整,造成锅内压力在很大区间内活动,米粒不能在固定压力下良好糊化。
对于图3的压力调整效果,压力浮动大,易造成米粒糊化整体性效果差,出线米粒断裂的现象。
现有技术1:CN 104586248A;
现有技术2:CN 103989400A。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在烹饪压力调整方面做到整体优化提升。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包括:外壳主体;内锅,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中;上盖体,可转动地卡合于所述外壳主体上,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上盖体内部形成蒸汽空间,且开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第一调压阀体,包括:限位弧,位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四周;球状物,放置于所述限位弧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球状物在所述限位弧所限定的空间内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孔,使得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连通或断开;所述上盖体内还设置有第二调压阀体,所述第二调压阀体具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所述第二调压阀体通过对所述第二通气孔进行开闭控制,使得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连通或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为电磁驱动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包括:缸;第一电磁线圈,安装于所述缸内;第一轴心柱,可沿所述缸的轴线移动;安全推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轴心柱顶端;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安全推杆和所述第一轴心柱,用于向所述安全推杆和所述第一轴心柱提供一弹力;当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不被激励,所述弹力使所述安全推杆推动所述球状物离开所述第一通气孔上方,以打开所述第一通气孔;当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被激励,其带动所述第一轴心柱和所述安全推杆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弹力,使所述安全推杆向离开所述球状物的方向移动,所述球状物回到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上方,以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孔,同时安全推杆顶住开盖开关,此状态下无法打开上盖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全推杆包括:第一变形密封体,其可沿朝向和远离所述球状物的方向发生变形;推杆本体,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一轴心柱,其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具有定位孔;推杆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定位孔的移动距离,使所述安全推杆在固定的行程范围内滑动;当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不被激励,所述第一轴心柱将所述推杆本体推送到所述推杆限位部的极限位置,所述推杆本体的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变形密封体推动所述球状物离开所述第一通气孔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空间包括:蒸汽溢出腔,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的所述蒸汽溢出腔;所述上盖体内还设有:球阀座,固定于所述蒸汽溢出腔内,所述第一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球阀座上;所述限位弧形成于所述球阀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压阀体包括:通气支座,开有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孔;通气锥台,固定于所述通气支座上,所述蒸汽空间通过所述通气锥台、所述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电磁驱动装置,用于对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使得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连通和断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变形密封体、第二轴心柱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驱动所述第二轴心柱移动,所述第二轴心柱前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形密封体,通过拉伸所述第二变形密封体,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调压阀控制机构和传感器组;所述调压阀控制机构根据所述传感器组提供的信息对所述第一调压阀体和/或所述第二调压阀体进行控制,来调节烹饪空间内的压力。
(三)有益效果
(1)在第一调压阀体中,通过限位弧的四周导向作用,使球状物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在非故意情况下移动该加热烹饪器,不会产生大的滚动偏移,蒸汽也不会出现大量逃逸现象,避免了蒸汽伤人事故的发生;同时在安全推杆的作用下,开盖开关无法打开,不会造成锅内米浆及蒸汽外泄的现象发生;
(2)在第二调压阀体中,通过使用电磁线圈,使阀的响应速度加快,能够对烹饪空间内压力控制更精确,保证烹饪空间内的压力固定在某一数值,上下做微小变动。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分别为现有技术1可调式加热烹调器第一调压阀开闭机构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1可调式加热烹调器第二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2压力煮饭器锅内压力变化曲线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剖视图,其中,第一调压阀体处于关闭状态;
图5为图4所示第一调压阀体打开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的另一剖视图,其中,第二调压阀体处于打开状态;
图7为图6所示第二调压阀体闭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第二调压阀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锅内温度变化曲线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锅内压力变化曲线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调压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烹饪器本体;
010-锅体密封圈;
020-上盖体;
021-内上盖;
022-内锅盖;
020a-第一蒸汽孔;
020b-第二蒸汽孔;
030-内锅;
040-外壳主体;
050-蒸汽盒;
050a-主通气通道;
050b-蒸汽溢出腔;
060a-侧壁加热部;
060b-主加热部;
060c-顶部加热部;
070-底部温度传感器;
080-顶部温度传感器;
100-第一调压阀体;
101-球阀座;
101a-第一通气孔;
101b-限位弧;
102-球状物;
103-第一变形密封体;
104-第一轴心柱;
105-复位弹簧;
106-第一电磁线圈;
107-安全推杆;
108-推杆限位部;
107a-连接端;
107b-定位孔;
200-第二调压阀体;
201-密封台;
202-螺钉;
203-通气锥台;
204-密封圈;
205-通气支座;
205a-第二通气孔;
205b-直通型通气孔;
206-密封环;
207-第二变形密封体;
208-第二轴心柱;
209-第二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为俗称的“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其可以蒸制米饭、熬粥或炖制肉类、鱼类等等。由于其烹调美味、功能丰富,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已经成为居家必备的厨房用具。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如图4所示,包括:烹饪器本体001。烹饪器本体001包括:外壳主体040、上盖体020和内锅030。
外壳主体040具有中空腔体。内锅030放置于中空腔体中。该烹饪器本体001的类似结构已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进一步详细说明。
上盖体020可转动地卡合于烹饪器本体001的外壳主体040上,可盖住内锅030,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烹饪空间。为保证该烹饪空间的密闭性,在上盖体020和内锅030之间还设置有锅体密封圈010。
上盖体020包括:内上盖021和内锅盖022,内上盖021和内锅盖022 之间形成蒸汽空间。其中,该蒸汽空间包括蒸汽溢出腔和蒸汽通路。该蒸汽溢出腔通过开设于内锅盖022上的第一蒸汽孔020a和第二蒸汽孔020b 与烹饪空间相通,并通过主通气通道050a与烹饪器本体001外的空间相连通。
为了对烹饪空间内的食物进行全方位的烹制,烹饪器本体001设置有加热组件,用于对烹饪空间内的被烹饪物进行加热。加热组件包括主加热部060b、侧壁加热部060a和顶部加热部060c。主加热部060b设置于外壳主体040的中空腔体底部,作为一个示例,可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对内锅 030进行加热。侧壁加热部060a设置于外壳主体040的中空腔体侧壁。顶部加热部060c设置于内上盖021上。
同时,为了对烹饪空间的环境进行监测,烹饪器本体001设置有传感器组,用于对烹饪空间内的温度和压力进行监控。传感器组包括:底部温度传感器070、顶部温度传感器080和压力传感器090。底部温度传感器 070设置于外壳主体040的中空腔体底部且靠近内锅300中心。压力传感器090和顶部温度传感器080设置于上盖体020朝向烹饪空间的一侧。压力传感器090与内锅030之间有密封环206,用于保证压力传感器090检测的压力与内锅030的压力一致。
外壳主体040和上盖体020之间安装有第一调压阀体100,第一调压阀体100连接蒸汽溢出腔,用于对使烹饪空间与蒸汽空间连通的第一通气孔101a进行开闭控制。
烹饪器本体001内还设置有调压阀控制机构,用于根据传感器组提供的信息对第一调压阀体100进行控制,来调节所述烹饪空间内的压力。
第一调压阀体100用于控制第一通气孔101a与烹饪器本体001外空间的连通。当第一调压阀体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通气孔101a被打开,烹饪空间内的蒸汽通过第一通气孔101a进入蒸汽溢出腔,通过蒸汽通路进入蒸汽盒050,然后排放到烹饪器本体001外的空间;当第一调压阀体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通气孔101a被关闭,烹饪空间内的蒸汽不能通过第一通气孔101a进入蒸汽溢出腔。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上盖体020还包括:球阀座101、球状物102。第一调压阀体100包括:复位弹簧105、安全推杆107和柱塞式部件。复位弹簧105、安全推杆107和柱塞式部件组成驱动组件。
球阀座101固定于内上盖021的蒸汽溢出腔内,其开有第一通气孔 101a。第一通气孔101a为纵向的蒸汽通道,连通蒸汽溢出腔与烹饪空间。
球状物102,放置于球阀座101上,其可盖住第一通气孔101a,并可沿相反的两个方向(如图5中的左右方向)在球阀座101上滚动。
安全推杆107可沿朝向和远离球状物102的方向移动(如图5中的左右方向)。当其受到外力时,安全推杆107的顶端推动球状物102,使球状物102从第一通气孔101a的位置滚开;或者,安全推杆107的顶端与球状物102分离,使球状物102盖住第一通气孔101a。
柱塞式部件包括:缸、第一轴心柱104、安全推杆107和第一电磁线圈106。第一电磁线圈106安装于缸内,卷绕成圆筒状。第一轴心柱104 可在缸内进退移动(如图5中的左右方向)。安全推杆107安装在第一轴心柱104的前端部,其前端顶住稳定杆,第一轴心柱104顶端与安全推杆 107对齐。
当第一调压阀体100收到打开信号时,缸内的第一电磁线圈106不被励磁,在复位弹簧105作用下处于伸展状态,进而其顶端处于伸出状态。当第一调压阀体100收到关闭信号时,第一电磁线圈106被励磁而收缩,推动第一轴心柱104及安全推杆107向右移动,进而使其顶端处于收缩状态。
复位弹簧105连接安全推杆107和第一轴心柱104,用于向安全推杆 107和第一轴心柱104提供一弹力。在该弹力的作用下,安全推杆107的顶端与球状物102分离,使球状物102盖住第一通气孔101a。
本实施例中,内上盖021可以为一体化制作,内上盖021整体与蒸汽通道相连,使内锅030的烹饪空间与外部蒸汽盒050连通。内上盖021也可以由本体和盖体分别制备,还可以是敞口式结构,而无专门的泄气孔,均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产生影响。
此外,关于球阀座101,其可以全部位于蒸汽溢出腔050b内,也可以仅是部分位于蒸汽溢出腔050b内,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不设置专门的蒸汽溢出腔050b和球阀座101,只要能够具有将球状物102在水平方向活动范围限定起来的推杆限位部108,并且具有对稳定杆的水平移动产生支撑,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
安全推杆107包括:推杆本体、截面为“T”型的第一变形密封体103、推杆限位部108。
推杆本体一端为连接端107a,另一端具有定位孔107b。
第一变形密封体103固定于蒸汽溢出腔050b侧壁的开口,其可以沿朝向和远离球状物102的方向发生变形。
推杆限位部108,与安全推杆107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相对设置,用于限制推杆本体定位孔107b的移动距离,使安全推杆107在固定的行程范围内滑动。
当第一电磁线圈106不被激励时,在复位弹簧105弹力作用下,第一轴心柱104将安全推杆107推送到推杆限位部108的极限位置,推杆本体的连接端107a通过第一变形密封体103推动球状物102,使球状物102从第一通气孔101a的位置滚开。当第一电磁线圈106被激励时,第一轴心柱104克服复位弹簧105的弹力,使推杆本体的连接端107a离开球状物 102,使球状物102盖住第一通气孔101a。
在本实施例中,球阀座101朝向球状物102的表面形成有限位弧101b,用来限定球状物102在固定的距离滚动并复位。球状物102放置于球阀座 101的限位弧101b上,限位弧101b呈中心低、四周高的形状。安全推杆107的中心轴、第一变形密封体103中心和球状物102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在限位弧101b的限定下,球状物102可前后滚动(如图5中的左右方向),从而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孔101a。并且,球状物102的活动空间被限定在限位弧101b所限定的内部空间内,不会远离第一通气孔101a。第一轴心柱104在复位弹簧105弹力作用下,带动安全推杆107移动,在推杆限位部108作用下,安全推杆107只能水平滑动,并推动球状物102。球状物102只能水平滚动,而不会偏移。
当不设置专门的蒸汽溢出腔050b和球阀座101时,第一通气孔101a 可形成于上盖体020上,在上盖体020的第一通气孔101a四周形成限位弧101b,球状物102直接放置于限位弧101b上。
本实施例的第一调压阀体100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具体过程如下:
1、打开状态:第一电磁线圈106不被激励,第一电磁线圈106失去对第一轴心柱104的力,在复位弹簧105弹力作用下,使安全推杆107向左移动,并带动第一变形密封体103向左移动,从而推动球状物102离开第一通气孔101a上方的位置,使第一通气孔101a打开,烹饪空间通过第一通气孔101a与蒸汽溢出腔050b连通,使第一调压阀体100处于打开状态;
2、关闭状态:第一电磁线圈106被激励,第一电磁线圈106发力带动第一轴心柱104向右移动,克服复位弹簧105的弹力,球状物102滚动至第一通气孔101a的上方,使第一调压阀体100处于关闭状态,蒸汽溢出腔050b与烹饪空间隔离。此时,即使发生晃动的情况,由于限位弧的作用,蒸汽也不会产生大量逃逸,造成伤人事故。
其中,球状物102具有规定的重量,并利用其自重而封闭第一通气孔 101a。除了金属材料之外,该球状物102还可以用其他具有一定密度的材料制备,如有机材料。第一变形密封体103的位移量介于0.2mm-1.5mm 之间。
此外,本实施例中,限位弧101b呈六边形环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该限位弧101b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环形,例如,正方形或八边形环形,或者圆环形。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限位弧101b并非形成于球阀座101上,而是固定于蒸汽溢出腔050b、扣在球状物102上方、中心高四周低的的空心半球。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安全推杆107中的各部件可以分别制备并焊接固定,也可以是一体化制备。并且,在能够保证安全推杆107水平移动稳定的情况下,推杆限位部108可以省略。该推杆限位部108所起的作用是保证安全推杆107前后运动过程中不晃动、错位。此外,第一变形密封体103还可以采用其余形式的密封件。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通过限位弧,并利用安全推杆、复位弹簧与推杆限位部的组合,使球状物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在非故意情况下即使晃动该加热烹饪器,蒸汽也不会出现大量逃逸现象,误操作,打开开盖开关,造成米将洒出,内锅外移的现象,避免了蒸汽、高温米饭等伤人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为了达到简要说明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外盖壳和上盖体020 之间还安装有第二调压阀体200,其连接蒸汽溢出腔050b,用于对使烹饪空间与蒸汽溢出腔050b连通的第二通气孔205a进行开闭控制。第二调压阀体200与第一调压阀体100分别安装于内上盖021的不同位置。
调压阀控制机构根据传感器组提供的信息对第一调压阀体100和/或第二调压阀体200体进行控制,来调节烹饪空间内的压力。
如图7和图8所示,该第二调压阀体200包括:通气支座205、通气锥台203和驱动装置。
通气支座205,其固定于上盖体020,开有L型气道,底部连接第一蒸汽孔020a,其一侧面开有第二通气孔205a,第一蒸汽孔020a与第二通气孔205a通过L型气道连通。通气支座205与内锅030之间有密封圈206,用于保证过渡连接无气体泄漏现象。
通气锥台203经密封台201密封且通过螺钉202固定于通气支座205 上,其中间经密封圈204密封。通气锥台203具有中空通道,连通蒸汽密封腔050b和第二通气孔205a。
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变形密封体207、第二轴心柱208和第二电磁线圈209。第二电磁线圈209驱动第二轴心柱208移动,第二轴心柱前端连接第二变形密封体207,通过拉伸第二变形密封体207,对第二通气孔205a 进行打开和关闭,以此达到烹饪空间和蒸汽溢出腔050b的连通和断开。
其中,通气支座205上的第二通气孔205a用于气道连通,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该通气支座的气道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L型、直通型、T型、U型等等。现有形式能达到很好的对通道中滞留的残留米渣的清洁功能。
当第二通气孔205a为L型通气孔时,L型通气孔能隔绝蒸汽冷却后产生的积水、米浆倒流回内锅里,在下次通气时会在第一时间排气吹干,保持气道干燥,气道内壁的光洁。
当第二通气孔205a为U型通气孔时,U型通气孔密封效果好,打开关闭不会产生回流现象。无气流死角,无残留。
当第二通气孔205a为直通型通气孔时,如图11所示,通气支座205 的中心位置可开有两个直通型通气孔205b,用于蒸汽及其携带米浆、米粒的流通。因第二通气孔为直线型,有利于蒸汽和米浆的流通,在蒸汽的作用下,不会产生米粒、米浆沉积现象。在蒸汽排放过程中,通道中的米浆、米粒,在蒸汽力的作用下,米浆、米粒吹动,顺着蒸汽排出到第二调压阀体外。在气流直吹的作用下,气道不会产生不通、气流量小、米粒残留等现象,能做到对气道内的清洁功能。
第二调压阀体200为常开阀,第二轴心柱208顶端通过第二变形密封体207密封第二通气孔205a,断开烹饪空间和蒸汽溢出腔050b。当第一调压阀体100关闭时,该第二调压阀体200可通过第二电磁线圈209励磁的驱动,吸合第二轴心柱208,带动第二变形密封体207向远离第二通气孔205a的方向变形,打开第二通气孔205a,对烹饪空间的蒸汽进行排放,从而可使锅内压力在1.05-1.3atm之间自由调节。并且,当锅内压力大于 1.5atm时,该第二调压阀体200可自动泄压起到安全阀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在炊煮的过程中对压力调节的精度。
如图8所示,第二调压阀体200用于当第一调压阀体100处于关闭状态时,对烹饪空间内的压力进行微调节,如1.0至1.5atm之间调节,同时当锅内压力大于预设警戒压力(例如1.5atm)时,其自动泄压,以使锅内压力在预设安全压力范围内。当第二调压阀体200打开时,第二通气孔205a 被打开,烹饪空间内的蒸汽可以通过第二通气孔205a进入蒸汽溢出腔050b,并通过蒸汽通路经由蒸汽盒050进入烹饪器本体001外的空间;当第二调压阀体200关闭时,第二通气孔205a被关闭。
本实施例中第二调节阀的工作过程为:
1、当需要升高压力时,第二电磁线圈209上电励磁,其吸合第二轴心柱208,带动第二变形密封体207变形,对第二通气孔205a进行密封,截断烹饪空间和蒸汽溢出腔050b的连通,保持锅内压力持续升高。
2、当需要降低压力时,第二电磁线圈209断电,第二轴心柱208在第二变形密封体207的变形力作用下,整体远离第二通气孔205a(图7中向右移动),第二变形密封体207恢复原状,使第二通气孔205a和蒸汽溢出腔050b连通。
本实施例中,由压力传感器监测所述烹饪空间内的压力状况,进而调压阀控制机构依据由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烹饪空间内的压力状况、底部温度传感器070、顶部温度传感器080检测到的烹饪空间内的温度状况及自身存储的烹饪流程,通过控制第一、第二电磁线圈106、209分别控制第一调压阀体100和第二调压阀体200的打开和关闭。关于压力传感器和调压阀控制机构的结构和相关原理,在本领域内属于公知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9、图10,本实施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在烹制米饭时,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预热吸水阶段
第一调压阀体100和第二调压阀体200均处于自然状态(即第一调压阀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调压阀处于打开状态),二者此时均不参与工作,侧壁加热部060a对锅内的米水混合物进行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米在这个阶段预热吸水。
2、集中加热阶段
在这个阶段,用强火对内锅030一直进行加热,当顶部温度传感器080 监测到74℃时,证明锅内水开始沸腾。此时,第一调压阀体100和第二调压阀体200进入关闭状态。
3、沸腾持续阶段
在此阶段,维持内锅内水的沸腾状态,使米的淀粉糊化。侧壁加热部 060a和顶部加热部060c开启,当顶部温度传感器080达到120度,侧壁加热部060a和顶部加热部060c关闭,当顶部温度传感器080降到110度时,侧壁加热部060a和顶部加热部060c重新开启,此阶段保持循环状态。
在此阶段的前段过程,锅内处于沸腾状态,锅内压力持续升高到 1.2atm,此时第二调压阀体200打开数微秒(例如30微秒),压力降低到 1.2atm一下,第二调压阀体200关闭。
在此阶段的中段过程,使锅内压力反复在1.2atm左右升降,这样的目的是让锅内产生大量的气泡推动被煮物,如此便可使被煮物更均匀的受热与吸水。
两个调压阀的工作方式是:第二调压阀体200处于关闭状态(原因是让其压力能够达到更大值),首先第一调压阀体100关闭,使压力上升到预设压力(如1.25atm),然后再打开第二调压阀体200,开启蒸汽通路进行定量排气,然后关闭,如此反复数次即可(次数通常是根据米的种类和米量来确定,最终判定标准是根据使用者选择米饭达到合格的软硬程度来决定)。
在该阶段的后段过程程至干水阶段,要控制压力并保持在预设值(如 1.1atm)以上,如图9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大米在较高的温度下更好的糊化提高米饭的口感。
两个调压阀的工作方式是:第一调压阀处于关闭状态下,通过第二调压阀进行微调。首先第二电磁线圈209推动第二轴心柱208,使第二变形密封体207闭合第二通气孔205a,使压力快速上升至预设值(例如1.2atm),当压力大于预设值时(如1.21atm),第二电磁线圈209断开数微秒(例如20 微秒),第二通气孔205a打开,时间达到后,第二通气孔205a关闭。如此往复的动作便可使压力更精准控制在预设值附近。
4、干水阶段
在此阶段的前半程,对内锅030持续进行加热,压力继续控制在预设值(如1.2atm)附近,控制第二调压阀体200打开,将多余的蒸汽通过第二调压阀体200排出。当锅底温度上升至120℃时停止加热,此时锅内的水分大部分已经蒸发;内锅030的压力开始缓慢下降。侧壁加热部060a和顶部加热部060c保持循环状态。
5、焖蒸阶段
在此阶段,底部加热部阶段性加热以维持锅底的温度在95-97℃之间,使米的糊化温度提高到100%。此期间第一调压阀和第二调压阀处于打开状态,继续使多余的水分蒸发直至炊煮程序结束。
6、保温阶段
在此阶段,底部加热部阶段性的加热令锅底的温度保持在72℃,此时整个炊煮过程结束,并可开启盖体食用米饭。
至此,本实用新型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介绍完毕。
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复位弹簧、变形密封体也可以用其他合适的弹性件来代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通过限位弧、安全推杆、复位弹簧与限位部的组合,使球状物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在非故意情况下即使晃动该加热烹饪器,蒸汽也不会出现大量逃逸现象,避免了蒸汽伤人事故的发生。同时,锁定上盖开关,不会出现误操作,在压力下打开锅体,造成米浆、蒸汽外泄,伤人现象。通过对第二调压阀的驱动方式进行改进,提高了控制的准确度、可靠性和精度范围,有利于烹饪出更美味的食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例如:
(1)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主体;
内锅,放置于所述外壳主体中;
上盖体,可转动地卡合于所述外壳主体上,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上盖体内部形成蒸汽空间;
所述上盖体内设置有第二调压阀体,所述第二调压阀体具有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所述第二调压阀体通过对所述第二通气孔进行开闭控制,使得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连通或断开;
所述第二调压阀体包括:
通气支座,开有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孔;
通气锥台,固定于所述通气支座上,所述蒸汽空间通过所述通气锥台、所述气道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
电磁驱动装置,用于对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使得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连通和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开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
还包括:
第一调压阀体,包括:
限位弧,位于所述第一通气孔四周;
球状物,放置于所述限位弧上;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球状物在所述限位弧所限定的空间内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孔,使得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连通或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为电磁驱动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组件包括:
缸;
第一电磁线圈,安装于所述缸内;
第一轴心柱,可沿所述缸的轴线移动;
安全推杆,安装于所述第一轴心柱顶端;
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安全推杆和所述第一轴心柱,用于向所述安全推杆和所述第一轴心柱提供一弹力;
当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不被激励,所述弹力使所述安全推杆推动所述球状物离开所述第一通气孔上方,以打开所述第一通气孔;
当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被激励,其带动所述第一轴心柱和所述安全推杆克服所述复位弹簧的所述弹力,使所述安全推杆向离开所述球状物的方向移动,所述球状物回到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上方,以关闭所述第一通气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推杆包括:
第一变形密封体,其可沿朝向和远离所述球状物的方向发生变形;
推杆本体,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一轴心柱,其一端为连接端,另一端具有定位孔;
推杆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定位孔的移动距离,使所述安全推杆在固定的行程范围内滑动;
当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不被激励,所述第一轴心柱将所述推杆本体推送到所述推杆限位部的极限位置,所述推杆本体的连接端通过所述第一变形密封体推动所述球状物离开所述第一通气孔上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空间包括:蒸汽溢出腔,所述第一通气孔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蒸汽空间的所述蒸汽溢出腔;
所述上盖体内还设有:球阀座,固定于所述蒸汽溢出腔内,所述第一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球阀座上;所述限位弧形成于所述球阀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变形密封体、第二轴心柱和第二电磁线圈;
所述第二电磁线圈驱动所述第二轴心柱移动,所述第二轴心柱前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形密封体,通过拉伸所述第二变形密封体,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通气孔。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压阀控制机构和传感器组;
所述调压阀控制机构根据所述传感器组提供的信息对所述第一调压阀体和/或所述第二调压阀体进行控制,来调节烹饪空间内的压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82070.3U CN211432288U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82070.3U CN211432288U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32288U true CN211432288U (zh) | 2020-09-08 |
Family
ID=72293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82070.3U Active CN211432288U (zh) | 2019-04-10 | 2019-04-10 | 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32288U (zh) |
-
2019
- 2019-04-10 CN CN201920482070.3U patent/CN2114322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25214B (zh) | 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 |
CN104586248B (zh) | 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 |
CN106175418B (zh) |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 |
US10119708B2 (en) | Oven with automatic open/closed system mode control | |
CN110831469B (zh) | 烹饪食物用的自动设备 | |
US20180177322A1 (en) | Low vacuum and vacuum release device for electric rice cooker | |
US6100502A (en) | Toaster oven with steam | |
JP2008048766A (ja) | 圧力式炊飯器及び圧力式炊飯方法 | |
JP4111979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108338652A (zh) |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 |
KR101765652B1 (ko) | Ict 기반 디지털 전통발효식품 제조용기 | |
CN211432288U (zh) | 一种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 |
JP4416714B2 (ja) | 圧力加熱調理器 | |
CN111543850A (zh) | 调压阀及加热烹饪器 | |
CN219962599U (zh) | 一种驱动装置及烹饪器具 | |
KR20140074483A (ko) | 히터의 높낮이 조절식 양면 전기 구이 그릴 | |
JP6634599B2 (ja) | 炊飯器 | |
CN204483837U (zh) | 可调压力式加热烹饪器 | |
JP4627057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108784320B (zh) | 烹饪器具 | |
CN206073148U (zh) |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小炒灶 | |
JPH09140576A (ja) | 電気炊飯器 | |
CN217309977U (zh) | 一种料理机自动投料机构及其破壁机 | |
CN216932829U (zh) | 一种升降式蒸烤炸和消毒一体化机 | |
KR102243277B1 (ko) | 인공지능 밥솥의 증기배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