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34899U - 横机的复合针 - Google Patents

横机的复合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34899U
CN204434899U CN201420585828.3U CN201420585828U CN204434899U CN 204434899 U CN204434899 U CN 204434899U CN 201420585828 U CN201420585828 U CN 201420585828U CN 204434899 U CN204434899 U CN 204434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feeder
pinhock
width
plate
ton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858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园村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34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34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机的复合针,该复合针能够适当抑制板片向宽度方向的挠曲。在包括于导针片(3)的两个板片(5,6)形成有加强线部分(5h,6h),对宽度方向的刚性进行适当加强。板片(5)的加强线部分(5h)在开闭部(5a)收容于导针片槽(2c)的部分的上方形成在向臂部(5d)的前边缘(5e)附近过渡的部分。在该部分的后侧也形成有引导部(5f)。加强线部分(5h)在板片(5)的侧剖面中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膨出,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部分。板片(6)的加强线部分(6h)也同样地形成。这样的线状的部分能够易于通过对形成板片(5,6)的金属薄板弯曲加工而形成。

Description

横机的复合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机的复合针,该复合针通过分成两个板片地设置于相对于针主体进退的导针片的前端的舌部对针主体的前端的针钩进行开闭,舌部能够越过针钩地前出至齿口而进行移圈。
背景技术
以往,在横机中,编织针被收容于并列设置于针床上的针槽,使针钩在针床的前端侧所面对的齿口进退,以向齿口喂线的针织纱编织针织物。编织针使用通过针舌对针钩的钩口进行开闭的舌针,并且使用以导针片的舌部开闭针钩的钩口的复合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横机中,在夹着齿口的前后两侧相对设置有至少一对针床。各针床以齿口侧高、离开齿口变低的方式倾斜。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个别的针床为基准确定方向,以齿口侧为前,离开齿口侧为后,将编织针在针槽内移动的方向作为前后的方向。另外,以针槽内上浮的方向为上,下沉的方向为下,作为上下的方向。进而,将在针槽内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
图15~17表示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复合针1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结构。但是,图中省略了涉及针床、针槽的结构。复合针1包括针主体2和导针片3。导针片3包括基体4和两个板片5,6。两个板片5,6在基体4中以在宽度方向重叠的方式收容于板片槽4a。这些复合针1的主要构成零件由金属板加工形成。
针主体2具有前端的针钩2a和后续于针钩2a的针杆2b。导针片槽2c设置于针杆2b的宽度方向的中间。导针片槽2c的底面的前侧成为具有凹凸的三角面2d。导针片槽2c的后侧成为从下方削除底部的切缺部2e。板片5,6具有开闭部5a,6a,开闭部5a,6a作为在两个 重叠的状态下至少下部被收容于针主体2的导针片槽2c中的部分。在开闭部5a,6a的前端设置有舌部5b,6b。
以下,虽然图15及图16只表示了板片5,但板片6也基本同样。图15表示的是通过舌部5b关闭针钩2a的状态。线圈的形成是通过舌部5b开闭针钩2a的钩口而进行的。图16表示的是使舌部5b越过针钩2a向前方前出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在舌部5b保持后退至肩部5c的状态的线圈,舌部5b前出至齿口,通过将线圈搭在从相对的针床前出的针主体2的针钩2a上从而能够进行移圈。图17表示的是两个板片5,6从右侧面观看的结构。
在板片5的开闭部5a的上部,臂部5d从肩部5c后方的位置开始向后方延伸出。在臂部5d的前边缘5e附近和与开闭部5a之间的连接部的后端附近,作为从后方进入的凹部,设置有引导部5f。引导部5f在开闭部5a的舌部5b从针钩2a的钩口开始后退而打开针钩2a的钩口之际,以与设置于针主体2的图示范围后方的推压部相嵌合的方式被导向,舌部5b向导针片槽2c下沉。在舌部5b向导针片槽2c下沉之际,臂部5d向下方挠曲。臂部5d带有向下方挠曲的余地,以通过导针片槽2c的上方的方式从后方延伸出,在延伸途中与基体4连结。在开闭部5a的上部形成有在肩部5c和臂部5d的前边缘5e之间以上边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5g,6g,易于嵌入移圈挺针片。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复合针中,在针主体的导针片槽的侧壁,设置有与相当于弯曲部5g,6g的部分相嵌合的切口。通过该嵌合,打开针钩的舌部下沉于导针片槽中。相当于臂部的部分从相当于开闭部的部分开始,在下部被收容于导针片槽的状态中从后方延伸出。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5770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1205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复合针1中,特别是如图16所示,将进行移圈的线圈保持在肩部5c的附近,同时舌部5b,6b越过针主体2的针钩2a前出,在此状态下,开闭部5a,6a的下部只有很少被收容于导针片槽2c。在移圈过程中伴随着为使线圈在宽度方向上振动的拉移的情况下,根据使一部分的线圈在与其他的线圈不同的方向上振动等条件,存在保持线圈的舌部5b,6b在宽度方向承担力的情形。特别是在编织针的排列间距变小的细隔距横机中,板片5,6的板厚变薄,向成为板厚方向的宽度方向的弯曲刚性不足。在细隔距横机中,针主体2的宽度也变小。如果线圈在宽度方向承担力,则板片5,6和板片5,6间夹着的针主体2在宽度方向上挠曲并弯曲,从相对的针床开始接收线圈的针主体2的针钩2a恐怕存在不能正确前出至板片5,6之间的危险。如果为防止这样的事态发生而提高板片5,6的刚性,则有可能在开闭针钩2a之际存在难以产生必要的弹性形变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抑制板片向宽度方向弯曲的横机的复合针。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机的复合针,在该横机的复合针中,导针片相对于针主体进退,该导针片结合两个板片和基体而形成,所述两个板片在前端设置有对针主体的针钩进行开闭的舌部,板片并列设置于宽度方向,舌部能够越过针钩并前出至齿口地进行移圈,
在针主体中,在接续于针钩后方的针杆形成有导针片槽,该导针片槽收容开闭部的下部,所述开闭部包括舌部及舌部后方的肩部,
各板片利用设置于臂部的途中的结合部与基体结合,所述臂部向后方伸出并通过导针片槽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各板片在开闭部和臂部的前边缘附近之中的至少一方以包括前后方向成分的方式设置有加强线部分,所述加强线部分处于在舌部为了进行移圈而越过针钩并前出至齿口的状态下比针钩靠后方且比基体靠 前方的范围中,且位于比收容于导针片槽的部分更高的位置,所述加强线部分通过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弯曲加工而形成。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线部分形成为在所述板片的侧剖面中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膨出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部分。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的前边缘以从所述肩部的后方一边倾斜一边上升的方式形成,所述加强线部分以倾斜的前边缘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弯曲形成。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导针片中两个板片的开闭部或臂部的前边缘附近之中至少一方以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弯曲加工的方式形成有加强线部分。加强线部分形成于在舌部为进行移圈而越过针钩前出至齿口的状态下的针钩后方、基体前方的范围中,且所述加强线部分的位置高于收容于导针片槽的部分。形成有加强线部分的范围,为收容于导针片槽的部分的上方,在为移圈越过针钩前出之际,不受到来自其他构件的支承。如果板片的板厚变薄,则在宽度方向上容易弯曲,虽然如此,由于加强线部分以包括前后方向的成分的方式形成,因而能够提高刚性。由于加强线部分形成于在为移圈前出至齿口的状态下的针钩的后方,因而不受到针钩前方部分的弹性形变的阻碍,能够适当抑制板片向宽度方向的挠曲。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加强线部分可以形成为在板片的侧剖面向宽度方向外侧膨出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部分,因而能够易于以薄金属板加工形成。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加强线部分能够以将臂部的前边缘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弯曲形成,因而能够易于从开闭部的周缘弯曲加工形成。
附图说明
图1~3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复合针1的导针片3 的概略结构的部分俯视图、主视图及侧面剖视图。
图4~6是表示包括图1~3的导针片3的复合针1的结构及基本动作的主视图。
图7~9是表示在图4~6的复合针1中加强了宽度方向的刚性的结构的部分主视图及侧面图。
图10~11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复合针1的导针片3的加强了宽度方向的刚性的结构的部分主视图及侧面图。
图12~14是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复合针1的导针片3的加强了宽度方向的刚性的结构的部分俯视图、主视图及弯曲加工状态的图。
图15~17是表示根据先行技术的复合针1的结构及基本动作的主视图及右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图1~3、图4~6及图7~9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复合针1的概略结构、基本动作及宽度方向的刚性加强结构。在图10~11及图12~14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及实施例3中宽度方向的刚性加强结构。在各实施例中,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复合针中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复合针中同样也能适用本实用新型。
在各图中,对于与之前说明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包括图15~17在内,存在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另外,也存在以没有标注在说明对象的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来提及之前说明的附图中标记的构成的情况。
实施例1
图1~3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使用于图4~6中涉及的后述的复合针1的导针片3的前部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为俯视图、图2为主视图,图3为从图2的剖切线C-C观看的侧面剖视图。在本实施例的复合针1中,在包括于导针片3的两个板片5,6上形成有加 强线部分5h,6h,对宽度方向的刚性进行加强。板片5的加强线部分5h如图2所示,在开闭部5a中,在收容于导针片槽2c的部分的上方,形成在臂部5d中向位于基体4前方的前边缘5e附近过渡的部分。在该过渡部分的后侧,也形成有引导部5f。
如图3所示,加强线部分5h在板片5的侧剖面中向宽度方向的外侧膨出,如图1及图2所示,在侧面图中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成线状的部分。加强线部分5h不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板片6的加强线部分6h也同样地形成。这样的加强线部分5h,6h能够易于通过弯曲加工形成板片5,6的金属薄板而形成。
图4~6表示包括图1~3的导针片3在内的复合针1的结构及基本动作。图4表示导针片3相对于针主体2后退至最后方,开放针钩2a的钩口的舌部5b下沉于导针片槽2c的状态。板片5的开闭部5a的下部后退至底部在导针片槽2c中开放的切缺部2e,以引导部5f与设置于针主体2的推压部2f相嵌合的方式被导向。通过由推压部2f向引导部5f的推压,舌部5b从针杆2b的上面下沉,针钩2a内的线圈能够向针杆2b顺利地移动。板片5通过设置于在导针片槽2c的上方向后方延伸出的臂部5d的途中的结合部3a与导针片3的基体4结合。板片6也是同样。
图5表示导针片3相对于针主体2相对地前进,以舌部5b关闭针钩2a的钩口的状态。开闭部5a的下部由三角面2d导向而上升,舌部5b也上升而能够关闭针钩2a。图6表示直到卡合线圈7的移圈位置为止,使舌部5b越过针钩2a向前方前出的状态。进行移圈的线圈7后退到肩部5c并被保持。由于设置有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弯曲加工的加强线部分5h,开闭部5a在宽度方向上不会发生刚性不足,虽然变得难以弯曲,但由于加强线部分5h形成于针钩2a的后方,因而能够进行用于开闭针钩2a所需的弹性形变。
图7~9表示在图4~6的复合针1中对宽度方向的刚性进行加强的结构。图7表示如图5所示的以舌部5b关闭针钩2a的钩口的状态。在图8中,表示的是两个板片5,6的右侧面视图的状态。但是,在板 片5,6之间夹着针钩2a的状态中,虽然板片5,6之间的间隔变为打开,但为便于说明,以关闭状态表示。图9表示的是如图6所示舌部5b越过针钩2a前出至齿口,能够向从相对的针床前出至齿口的针主体2的针钩2a进行移圈的状态。由于针钩2a在板片5,6夹着,因而舌部5b,6b间的间隔在前方侧变宽,使来自相对的针床的针主体2的针钩2a也能插入。
如图9所示,在板片5的开闭部5a中,在高于收容于导针片槽2c的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加强弯曲刚性的加强线部分5h。板片6的加强线部分6h也同样地设置。设置加强线部分5h,6h的位置也可以在图示的位置的上方,设置于成为臂部5d的前端的前边缘5e附近。另外,加强线部分5h,6h虽然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形成,但如果包括前后方向的成分,则也可以倾斜也可为曲线。
在导针片3中两个板片5,6的开闭部5a,6a及将开闭部5a,6a的上部与臂部5d的前边缘5e附近连接的部分,成为收容于导针片槽2c的部分的上方,在越过针钩2a前出之际,不受到来自其他构件的支承。如前所述,在细隔距横机中,如果板片5,6的板厚变薄,则在进行移圈之际若受到横方向的力则容易在宽度方向上弯曲。如本实施例所述,如果在开闭部5a或臂部5d的前边缘5e附近的至少一方设置加强弯曲刚性的加强线部分5h,6h,则能够抑制板片5,6向宽度方向的弯曲。即使设置5h,6h,由于其成为移圈位置处的针钩2a的后方,板片5,6不会对在使针钩2a开闭之际所需的弹性形变产生阻碍。
实施例2
图10~11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复合针1的导针片3的加强了宽度方向的刚性的结构。图10表示直到移圈位置为止使舌部5b越过针钩2a向前方前出的状态。图11表示右侧面观看两个板片5,6的状态。但是,与图8相同,表示板片5,6间关闭的状态。本实施例的前边缘5e,6e从弯曲部5g,6g后方立起,以一边后退一边上升的方式倾斜形成,加强线部分5i,6i以倾斜的前边缘5e,6e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弯曲形成。
加强线部分5i,6i虽然不是前后方向,而是相对前后方向倾斜形成,但由于包括前后方向的成分,因而能够对宽度方向的刚性进行加强,也能够引导从相对的针床前出的收针。另外,由于加强线部分5i,6i只要以将臂部5d的前边缘5e,6e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弯曲形成即可,能够易于通过从开闭部5a,6a的周缘开始的弯曲加工来形成。由于这样的加强线部分部5i,6i形成在与实施例1的加强线部分5h,6h不同的位置,形成加强线部分5h,6h;5i,6i的两方,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
实施例3
图12~14表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复合针的导针片3的加强了宽度方向的刚性的结构。图12是俯视图,图13是主视图,表示加强线部分5j,6j形成的位置。加强线部分5j,6j与实施例2的加强线部分5i,6i同样地形成,进而形成为连续到弯曲部5g,6g为止的位置及形状。加强线部分5j,6j能够发挥与加强线部分5i,6i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在加强线部分5i,6i与弯曲部5g,6g之间也连续地形成,因而能够提升刚性。
此外,板片5,6为收容于针槽的复合针1的一部分,复合针1收容于针槽中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因此,本实施例的加强线部分5j,6j、实施例2的加强线部分5i,6i中向宽度方向的外侧弯曲的前边缘5e,6e之间的宽度,优选为针主体2的宽度以下。同样地,实施例1的加强线部分5h,6h之间的宽度也优选为针本体2的宽度以下。
附图标记说明
1 复合针
2 针主体
2a 针钩
2b 针杆
2c 导针片槽
3 导针片
4 基体
5,6 板片
5a,6a 开闭部
5b,6b 舌部
5c 肩部
5d 臂部
5e,6e 前边缘
5h,6h;5i,6i;5j,6j 加强线部分

Claims (3)

1.一种横机的复合针,在该横机的复合针中,导针片相对于针主体进退,该导针片结合两个板片和基体而形成,所述两个板片在前端设置有对针主体的针钩进行开闭的舌部,板片并列设置于宽度方向,舌部能够越过针钩并前出至齿口地进行移圈,
在针主体中,在接续于针钩后方的针杆形成有导针片槽,该导针片槽收容开闭部的下部,所述开闭部包括舌部及舌部后方的肩部,
各板片利用设置于臂部的途中的结合部与基体结合,所述臂部向后方伸出并通过导针片槽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各板片在开闭部和臂部的前边缘附近之中的至少一方以包括前后方向成分的方式设置有加强线部分,所述加强线部分处于在舌部为了进行移圈而越过针钩并前出至齿口的状态下比针钩靠后方且比基体靠前方的范围中,且位于比收容于导针片槽的部分更高的位置,所述加强线部分通过朝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弯曲加工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机的复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线部分形成为在所述板片的侧剖面中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膨出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机的复合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的前边缘以从所述肩部的后方一边倾斜一边上升的方式形成,所述加强线部分以倾斜的前边缘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打开的方式弯曲形成。
CN201420585828.3U 2013-10-11 2014-10-11 横机的复合针 Active CN20443489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13865 2013-10-11
JP2013213865A JP2015074865A (ja) 2013-10-11 2013-10-11 横編機の複合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34899U true CN204434899U (zh) 2015-07-01

Family

ID=52999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85828.3U Active CN204434899U (zh) 2013-10-11 2014-10-11 横机的复合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74865A (zh)
CN (1) CN2044348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6218A (zh) * 2015-04-14 2018-01-26 格罗茨-贝克特公司 滑块弹簧、滑块、滑块织针、引导装置和用于制造至少一个滑块弹簧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6218A (zh) * 2015-04-14 2018-01-26 格罗茨-贝克特公司 滑块弹簧、滑块、滑块织针、引导装置和用于制造至少一个滑块弹簧的方法
CN107636218B (zh) * 2015-04-14 2020-11-06 格罗茨-贝克特公司 滑块弹簧、滑块、滑块织针、引导装置和用于制造至少一个滑块弹簧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74865A (ja) 2015-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9142B (zh) 拉链顶端止码
EP3165651B1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US6568223B1 (en) Guide mechanism of knitting member and compound needle assembling the guide mechanism therein
CN204434899U (zh) 横机的复合针
KR100632612B1 (ko) 편기의 복합침
CN102286842A (zh) 横编机的复合针
CN102535001B (zh) 横机的复合针
JP5844586B2 (ja) 横編機の選針システム、セレクタ、および横編機
JP3983720B2 (ja) 複合針
CN102224286B (zh) 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
CN100368615C (zh)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CN202830401U (zh) 复合针
CN104032471A (zh) 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编机
CN102477662B (zh) 横机的复合针
CN203270214U (zh) 编织横机的针织机构
CN102560876A (zh) 横机的复合针
US7036341B2 (en) Transfer jack and wef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and stitch transfer method using transfer jack
CN102046868B (zh) 织针
CN201864898U (zh) 带有选针机构的横机
JP2020169431A (ja) 横編機
EP2415917A1 (en) Compound needle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
JP2013241698A (ja) 横編機の複合針
CN212247393U (zh) 一种电脑横机用织针
CN202881623U (zh) 编织构件的敛缝结构
CN103173925B (zh) 一种编织横机的针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