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8615C -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8615C
CN100368615C CNB038150204A CN03815020A CN100368615C CN 100368615 C CN100368615 C CN 100368615C CN B038150204 A CNB038150204 A CN B038150204A CN 03815020 A CN03815020 A CN 03815020A CN 100368615 C CN100368615 C CN 10036861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electing
sticking sheet
balladeur train
st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150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2694A (zh
Inventor
宫本昌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2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2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86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861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82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eedle cam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04B15/70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i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没有选针挺针片的进退移动的情况下,实现选针位置的锁定功能。如图(a)所示,选针挺针片(22)的初始位置为与不作用相对应的关边位置,如图(b)所示,在由滑架(33)的B压具(27)按压针脚(22a)时,处于锁定部件(30)的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选针挺针片(22)沉入针槽(35)的内部,织针的针脚也沉降到针槽(35)的内部,与设置于滑架(33)的编织三角脱离。如果通过选针激励器(25),选择针织位置和集圈位置,则通过选针三角(24),驱动选针器(22),前端部(22d)按压选针挺针片(22)的对接部(22e),使之向右方移动。在移动时,将锁定部件(30)抽出,解除锁定状态。

Description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与不同的编织动作相对应地选择设置于纬编机上的织针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背景技术
从过去,在纬编机中,作为织针的编织动作,组合针织,集圈和关边(漏圈)的基本的3个位置,编织各种的变化组织。纬编机一般采用下述的形式:沿着沿长度方向具有多个针槽的针床在滑架上往复滑行,通过设置于滑架上的凸轮机构,进行各织针的编织动作。滑架使将编纱供给到进行编织动作的织针的喂纱部件连续地运行,以与喂纱部件的喂纱位置对准的方式,对多个织针依次进行编织动作。由于凸轮机构基本与针织位置的编织动作对应而形成,故为了在集圈和关边的位置选择织针,在各针槽设置了选针装置。
本申请人在特开平6-200454号公报、特开平6-220752号公报和特开平9-241952号公报等中,在先提出了选针机构。图13为表示在特开平9-241952号公报中公开的选针机构的概略构成。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具有变更的部分。纬编机1包括沿针床2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滑架3。沿针床2的长度方向,形成可使针板4以规定的间距排列而嵌合的槽。在针板4之间,形成针槽5,织针6按照可发生滑动位移的方式设置。在纬编机1中,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长度方向与正面平行的针床2,各针床2通过夹持齿口7而相对。但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中,省略另一方,按照从侧方的剖视的方式仅仅示出与其中一个针床2有关的构成。另外,虽然织针6的滑动位移的方向按照齿口7侧变高的方式倾斜,但是,针床2按照省略倾斜,织针6沿水平滑动而发生位移的姿势示出。滑架3按照跨过齿口7的方式,设置于前后的针床2上,沿齿口7,使供给编纱的喂纱部件连续地运行。
织针6在从纬编机1的侧方观看,在针槽5的内部,以齿口7侧为前部,齿口7的相反侧为后部的情况下,包括作为前半部分的针主体8、与作为后半部分的挺针片9。在针主体8的前端,设置有用于接收供给的编纱而进行编织的钩等。在挺针片9上,设置有驱动用的针脚9a,用于在针槽5的内部,使织针6前进或后退。挺针片9按照在针槽5的内部,针脚9a向滑架3侧突出的方式,呈弹性回复的弯曲状。如果针脚9a向滑架3侧突出,则受到设置于滑架3上的编织凸轮10的作用,可使织针6在针槽5的内部相对齿口7进退地移动。
为了针对各织针6,对织针6的编织凸轮10的作用进行控制,设置有选针装置11。该选针装置11包括选选针挺针片12和选针器13。选针挺针片12设置于挺针片9的后部的滑架3侧,针脚12a向滑架3侧突出。选针挺针片12的位置通过选针器13选择,以使针脚12a的位置成为B位置、H位置、或A位置中的任何一个。选针器13包括向滑架13侧突出的针脚13a,13b,13c,受到设置于滑架3上的选针凸轮14的作用,在针槽5的内部移动。在选针器1 3向前方移动时,以前端部13d按压选针挺针片12,使选针挺针片12前进。选针挺针片12的前进位置,通过在滑架13侧配置为选针凸轮14一起夹持选针器13的后半部的选针激励器15的作用而选择。
选针器13在针槽5的内部呈弹性地回复的弯曲的形状,以便使形成于与后半部的选针激励器15相邻侧的衔铁部13e远离选针激励器15。如果选针凸轮14按压后方的针脚13c,则衔铁部13e与选针激励器15接触,以磁性方式受到吸引。在该选针激励器15上,设置有比如,2个解除部位,该部位可通过通电,针对各织针6,解除吸附状态,进行选针。在选针凸轮14中,对应于各解除部位,设置有凸轮槽,该凸轮槽在解除对选针器13的衔铁部13e的吸附,而针脚13b向滑架3侧突出时,使选针器13前进。如果在伴随滑架3的滑行而先行的一侧的解除部位解除衔铁部13e的吸附,则选针器13前进到与针织的编织相对应的位置(A位置)。如果在后行侧的解除部位解除吸附,则选针器13前进到与集圈的编织相对应的位置(H位置)。如果在任何的解除部位都不解除吸附,则保持关边的编织相对应的位置(B位置)。
通过选针器13的前端部13d推动,选针挺针片12在针槽5的内部前进。对各位置的选针挺针片12的针脚12a,实现设置于滑架3侧的B压具16,H压具17的按压作用。按压作用将针脚12a下压,将选针挺针片12沉降于针槽5的内部,由此,将挺针片9在针槽5的内部下压,使针脚9a与编织凸轮10脱离。B压具16对应于编织动作的不作用位置的关边位置(B位置)而设置,起到使针脚9a在几乎全部的行程中与编织凸轮10脱离的作用。H压具17对应于集圈位置(H位置)而设置,将针脚12a下压,以使针脚9a受到编织凸轮10的作用后脱离,直至针主体8在途中,相对齿口7进出。在针织位置(A位置),未设置压具,在全部行程中,织针6受到编织凸轮10的作用。
为了限制针槽5内的选针挺针片12的滑动位移的范围,设置沿针床2的长度方向贯通针槽5的金属丝18,19。为了保持选针挺针片12的各位置,在夹持后方的金属丝19的双分岔部的内侧,设置有与金属丝1 9卡合的凹部12b,12c,12d。另外,对作用于针脚12a的导向凸轮设置于选针凸轮14上,以便在编织凸轮10的编织动作结束后,使选针挺针片12后退到比如作为关边位置的初始位置。
在特开平6-220752号公报中,公开有下述的3位置·锁定方式的选针装置:可进行前述那样的A,H,B等3个位置的选针,且即使在通过选针器上推选针挺针片,使其前进到A位置,解除设置于滑架上的选针挺针片压具的按压的情况下,仍保持选针挺针片的针脚下压的状态。在特开平6-200454号公报中,公开有2位置·锁定方式的选针装置;在B位置共用在选针挺针片上不作用的关边位置与集圈位置共用,以在使选针激励器作用的时序先行的B位置锁定。由于通过关边位置的锁定,在滑架的行进中,挺针片的针脚无法与编织凸轮扣合,故可减少针脚和编织凸轮的摩擦损伤等的发生,并且可减少伴随滑架的移动而产生的滑动阻力,降低动力消耗。
在图13所示的通过滑架3的编织凸轮10进行织针6的编织动作的纬编机中,设置有如前述的锁定机构,由此,期待防止摩擦损伤等的发生和降低动力消耗的效果。另外,除了进行基本的编织动作以外,而且在进行比如,本申请人在国际公开号为WO01/36730号公报中公开那样,在进行新的组织编织之前,在伴随沉降片装置的运动,进行引入组织圈的动作时,期待效果。在该动作中,在进行新的组织形成之前,从推压组织的位置,使沉降片的前端的组织卡钩上升,从组织卡钩,暂时释放组织。在该状态下,通过将织针设定在从齿口后退的下降位置的先行侧的弯纱三角,使织针从齿口后退,张紧组织。接着,再次使沉降卡的前端下降,将组织嵌入组织卡钩。通过在这种组织形成中先行的动作,可借助于沉降片确实按压已形成的组织,故可顺利地形成后续的组织圈。
在这种“先行退回”的功能中,相对滑架3的移动方向,通过编织系统的先行侧的弯纱三角,进行“先行退回”。此时,选择了在先行的组织圈的编织中不作用的关边位置的织针6的选针挺针片12的针脚12a也从B压具16的按压中解脱。其结果是,挺针片9的针脚9a也从针槽5上浮,接着,受到先行侧的弯纱三角的作用,将其下拉。就这样,在“先行退回”时,退回未进行组织形成的织针6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其原因在于:每当滑架3的编织系统通过本应不作用的的B位置的织针6上时,通过织针捋编纱,造成纺线劳损和断线等情况,从编织方面来说,对编纱带来不好的影响。
同样作为伴随这种“先行退回”的问题的措施,在关边位置所定到选针挺针片下降的状态的方式是有效的。但是,如在特开平6-200454号公报和特开平6-220752号公报中公开的锁定功能中,必须进行选针器的进退动作。为了实现其控制,必须要求采用压具等部件,因此在将多个编织系统装载于滑架上的情况下,编织系统之间的间距增加,还产生滑架尺寸增加的问题。
作为另一措施,同样在进行张紧组织圈的动作等时,如果对应于进行张紧组织圈的动作等的位置,按照宽度扩大而延伸的方式设置将选针挺针片的关边位置的针脚下压的B压具,则可避免不必要的织针的下拉动作。但是,在各编织系统的组织圈形成之前,选针挺针片返回到B位置的初始位置。因此,在装载多个编织系统的滑架中,在开始后行的编织系统的编织时,与从B位置选择到H位置的织针相对应的选针挺针片的针脚也受到B压具的按压,直至进出到H位置,如果在该按压的状态,到达先行退回用的弯纱三角,则产生无法先行退回的不利情况。因此,需要三角的滑架的移动方向的长度增加,故必须增加邻接的编织系统之间的间距,从而滑架的形状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纬编机的选针装置,改进选针位置的锁定机构,从而即使在未进行选针器的进退动作的情况下,仍可锁定选针位置。
本发明为一种纬编机的选针装置,在各针槽中,具有选针器,伴随沿并设有多个针槽的纬编机的针床滑行的滑架的选择机构而运动,相对于在各针槽内受到滑架的三角机构的作用的织针的针脚,使通过来自滑架侧的按压而能够选择性地脱离三角机构的选针挺针片移动为可选择对应于具有不作用的多个编织动作而预定的位置中的任何一个,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位置设定为使选针挺针片的初始位置与不作用相对应;在各针槽内部,在初始位置的选针挺针片的预定附近,以一定间隔形成卡扣部;包括锁定部件,该锁定部件针对各选针挺针片而设置,如果在初始位置从滑架侧按压选针挺针片,则嵌合于针槽的卡扣部之间的间隙中,并在其与卡扣部之间保持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状态,且在通过选针器,选针挺针片移动到不同于不作用的位置时,脱离该间隙,解除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状态。
另外,本发明中,上述各针槽内的卡扣部为贯通部件,其沿针槽的并设方向贯通上述针床,与上述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对触,使上述选针挺针片保留在针槽内;上述锁定部件可弹性回复,与贯通部件和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之间的间隙嵌合。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选针挺针片在上述初始位置的与上述贯通部件相邻的附近处,具有厚度沿板厚方向的两侧减小的薄料部;上述锁定部件包括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该薄料部的双分岔状的卡合部和可进入上述贯通部件和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之间的间隙的嵌合部;还包括弹簧,设置于选针挺针片的薄料部与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之间,按照锁定部件使嵌合部进入该述间隙的方式回复。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选针挺针片大致为U字状,具有开口部的间隔变窄的形状的槽部,开到在上述初始位置与上述贯通部件相邻的附近;上述锁定部件,包括插入该槽部内而被槽部的两侧按压并向上述贯通部件回复的双分岔状的卡合部和可进入上述贯通部件与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的间隙中的嵌合部。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各针槽内的卡扣部为形成于上述选针挺针片的侧方的槽;上述锁定部件为板簧,设置于选针挺针片的侧面,按照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回复并嵌入该凹处中,具有阻止向上述滑架侧发生位移的前端部。
此外,本发明中,上述滑架的三角机构具有在上述多个针织动作之前退回上述针脚未脱离的织针的功能。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的具体描述和附图,会更加明白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
图1为表示在设置于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纬编机20所具备的选针装置21中,锁定选针挺针片22处于以不作用的关边位置为初始位置的非按压状态以及选针挺针片22处于关边位置的按压状态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表示具有图1的选针装置21的针床32的整体构成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2的滑架33的三角配置的俯视图。
图4为与图1相对应地表示针床32整体的控制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表示在图1的选针装置21中,通过选针三角24,使选针器23和选针挺针片22选择到集圈位置时的的非按压时刻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简略地表示在图1的滑架33中,编织系统之间的间隔的增加对纬编机20造成的影响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7为放大表示图1的锁定部件30的形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8为放大而局部地表示可安装图1的锁定部件30的选针挺针片22的薄料部22f的形状和构成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9为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选针装置71中,锁定选针挺针片72处于以不作用的关边位置为初始位置的非按压状态以及选针挺针片72处于关边位置的按压状态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图9的锁定部件75的侧视图,与槽部72e附近的选针挺针片72的局部的侧视图;
图11为表示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选针装置81中,锁定选针挺针片82处于以不作用的关边位置为初始位置的非按压状态以及选针挺针片82处于关边位置的按压状态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2为表示图11的板簧88的形状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13为表示在过去的纬编机中设置于针床上的选针装置21的构成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下面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对应于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先描述的部分,以及通过图13,对现有技术进行描述的部分,具有同一名称的机构、部件和部分等即使采用不同的标号,仍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构成,重复的说明则省略。另外,针床的姿势,以齿口为基准的前后方向的确定方法与图13等同。在各实施例中,字母A表示与针织相对应的位置,字母H表示与集圈相对应的位置,字母B表示与关边(漏圈)相对应的位置。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的大致的剖面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纬编机20的选针装置21中,可将选针挺针片22锁定为保持编织动作不作用的初始位置的按压状态。图1(a)表示选针挺针片22处于以不作用的关边位置为初始位置的非按压状态,图1(b)表示选针挺针片22的按压状态。选针装置21包括使选针挺针片22移动的选针器23。选针器23包括多个针脚23a,23b,23c,选针三角24可作用于针脚23a,23b,23c上,从而可驱动选针器23。选针器23的前端部23d与选针挺针片22对接,可使选针挺针片22前进。在选针器23的后端侧,形成衔铁部23e,如果选针三角24按压针脚23c,则选针器23与选针激励器25对接,以磁力方式对其吸引。
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还受到导向三角26的引导作用,从进出不同于初始位置的位置的状态,返回到作为初始位置的B位置。选针挺针片22的初始位置为关边位置,选择不对编纱进行编织的漏圈的编织动作。在初始位置,针脚22a受到B压具27的按压。为了限制选针挺针片22的位移,采用金属丝28,29。金属丝29被选针挺针片22的后半侧的双分岔部夹持,与凹部22b,22c,22d卡合,分别进行针织位置、集圈位置和关边位置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选针挺针片22上,附设锁定部件30,如果在作为图1(b)所示的初始位置的关边位置,B压具27按压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则进入形成于选针挺针片22和金属丝28之间的间隙。锁定部件30通过弹簧31回复。选针挺针片22无论是处于到如图1(a)所示的针脚22a未受到按压的状态,还是处于如图1(b)所示的针脚22a受到按压的状态,均可形成选针器23的前端部23d可对接的对接部22e。锁定部件30安装在形成于从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到对接部22e的范围内的薄料部22f上。对于与锁定部件30和薄料部22f有关的构成,对应于图8和图9而在后描述。
如图1(b)所示的锁定状态,如果通过选针三角24,驱动选针器23,使选针挺针片22移动到集圈位置和针织位置,则锁定部件30从金属丝28和选针挺针片22之间的间隙抽出,解除锁定。选针挺针片22通过受到来自以按压状态受到按压的挺针片的弹性力的作用,实现上浮,直至受到金属丝28的限制,处于针脚22a可受到来自集圈位置的压具的按压,或受到导向三角26的驱动的状态。导向三角26使针脚22a后退,使选针挺针片22返回到初始位置。在选针挺针片22后退时,按照金属丝28对接的方式,限制选针挺针片22的上浮,因此,在金属丝28和选针挺针片22之间,没有间隙,锁定部件30无法进入。因此,如图1(a)所示,锁定部件30被金属丝28压向前方,弹簧31被压缩,处于按压于选针挺针片22的薄料部22f侧的状态。
上述那样的选针装置21设置于选针装置20的针床32上,通过设置于滑架33上的选针三角24和选针激励器25,受到驱动和控制。选针挺针片22和选针器23放置在形成于并设在针床32上的针板34之间的针槽35的内部,具有从金属板材切出一定的外形的形状。金属丝28,29为沿针床32的长度方向穿过针板34的钢琴丝等的贯通部件。贯通部件也可采用带状金属等。如果选针挺针片22以按压状态或锁定状态沉入针槽35的内部,则以前端将织针36下压到针槽35的内部,控制为不受到编织作用。
图2表示包括图1的选针装置21的纬编机20的针床32的整体构成。与图13相同,对于针床32,仅仅示出在齿口37,相对的其中一个。织针36为在针主体38的前端具有钩和卡齿的钩针,从滑架33侧使编织三角40作用于挺针片39的针脚39a,进行编织运动。选针装置21有选择地进行下述的动作:由滑架33侧的B压具27等,按压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通过选针挺针片22,使挺针片39下沉到针槽35的内部,使针脚39a与编织三角40脱离。织针36也可采用具有移圈的功能的类型,或复合针等。
在针床32的齿口37侧的前端附近,设置有编织组织后下压编纱的沉降装置41。沉降装置41,可动沉降片42被弹性回复,通过进出齿口37的前端的编纱卡扣钩42a,下压编纱。可动沉降片42的驱动通过将沉降片推片43的针脚43a设置于滑架33上的沉降片控制三角44,引导而进行。对于具有这种可动沉降片的纬编机中的沉降装置的构成及作用,本申请人在特公平5-83657号公报等中公开。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如国际公开号为WO01/36730的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进行组织的编织之前,将织针36退回,进行张紧组织的动作,因此,还可进行暂时从齿口37上提可动沉降片42的编纱卡扣钩42a的动作。
图3按照图2所示的齿口37侧位于上方而示出的方式,表示在图2所示的滑架33中,设置在与针床32相对的面上的编织系统的三角装载面的三角配置。如前述所述,在滑架33上,设置有编织三角40、选针三角24和沉降片控制三角44、B压具27。在选针挺针片22前进到集圈位置时的针脚22a的位置的H位置,设置有H压具45。如图2所示,虽然选针激励器25不位于滑架33的三角装载面上,而位于与该面相对,在中间,会吸附选针器23的衔铁部23e的位置,但是,为了便于说明,相对应的位置以虚线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滑架33上,装载有多个编织系统,在图中,如滑架33由箭头46表示的那样,示出从图中的左侧向右侧移动的情况下的先行系统47和后行系统48。另外,在织针36采用具有移圈的功能的类型和复合针等的情况下,追加用于其控制的三角。另外,只要能将初始位置锁定为不作用的关边位置,也可变更三角和压具,在其它的位置变更织针36可选择的编织作用的数量和种类。
编织三角40,包括:使织针36进出齿口37的起针三角50、限制织针36的进出状态的桥三角51、使织针36退回的弯纱三角52,53等。弯纱三角52,53在与起针三角50的倾斜三角面相对,而可沿倾斜三角面的倾斜方向位移,并对应于该位移量,确定组织的密度。确定密度的是相对起针三角50位于后行侧的弯纱三角53中的与起针三角50相对的倾斜三角面。在上述那样的编织组织之前,使织针36退回,并张紧组织的动作为在成为先行侧的弯纱三角52中,比与起针三角50相对的倾斜三角面的更靠前的先行侧的倾斜三角面。导向三角26的上半部的三角面与该倾斜三角面相对。
以下,对后行系统48进行描述,但是,除了关边位置的动作以外,在先行系统47中,也进行同样的动作。挺针片39的针脚39a在从针槽35向滑架33侧突出的针织位置,按照虚线所示的轨迹,由下述的三角槽内部引导,该三角槽形成于设置在弯纱三角52,53和桥三角51上的三角面,与设置于起针三角50和导向三角26上的三角面之间。如果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位于作为集圈位置的H位置,则在从H压具45按压针脚22a的期间,挺针片39的针脚39a与编织三角40脱开,针脚39a取虚线所示的那样的轨迹,仅仅到途中受到起针三角50的作用。
在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受到B压具27的按压的关边位置,如果在先行系统47中,处于锁定状态,则针脚39a通过如点划线那样的轨迹。在不适用本发明时,针脚39a通过如双点划线那样的轨迹。同样在先行系统47侧,处于锁定状态,则针脚39a形成如点划线的轨迹。即,如果处于锁定状态,只要在下一编织系统中继续选择关边位置,则选针挺针片39的针脚39a便持续沉降于针槽35内的状态,不与编织三角40的三角槽卡合。因此,如果暂时处于锁定状态,则关边位置的织针36可不受先行侧的弯纱三角52的退回动作,直至选择不同于关边位置的位置。
导向三角26的下半部的先行侧用作相对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的三角面,如果选针挺针片22位于不同于作为初始位置的关边位置的针织位置和集圈位置,则强制地对其进行引导,直至到达初始位置。导向三角26将针脚22a引导至底端的位置,必须与通过B压具27按压针脚22a的位置对准。B压具27和H压具45具有从三角的设置面向针床32侧突出而平坦的按压面27a,45a,以便相对针脚22a,获得使挺针片39的针脚39a沉降于针槽35的内部所必需的按压量。为了对针脚22a的顶部顺利地进行导向,直至B压具27和H压具45的按压面处,在按压面27a,45a的先行侧和后行侧,分别设置有以斜线表示的倾斜面27b,27c;45b,45c。
作用于选针器23的针脚23a,23b,23c上的选针三角24包括选针导向三角60和选针导向三角61。选针三角24分别设置于先行系统47的先行侧、先行系统47和后行系统48之间、以及后行系统48的后行侧。即,设置于各编织系统之间,与前后。在设置于编织系统之间的选针三角24中,先行侧和后行侧对称,在沿前后设置的选针三角24中,以具有编织系统的内部侧座用于针脚23a,23b,23c。
在选针导向三角60的下方,形成A位置用三角槽62和H位置用三角槽63。选针导向三角61对选针挺针片23的针脚23b进行引导,返回到初始位置。选针挺针片23,在初始位置,衔铁部23e被选针激励器25以磁性方式受到吸引,针脚23c与选针导向三角60脱离。在选针激励器25上,按照相对中心保持对称的方式设置有用于解除磁性吸引的线圈磁极25a,25b。
如果在滑架33沿箭头46的方向移动时,对位于先行侧的线圈磁极25a通电,则针脚23c与A位置用三角槽62卡合,按照虚线所示的轨迹,对针脚23c进行引导,使选针器23前进,使选针挺针片22移动,直至针织位置。如果位于先行侧的线圈磁极25a未通电,而对位于后行侧的线圈磁极25b通电,则针脚23c与H位置用三角槽63卡合,按照由虚线所示的轨迹,对针脚23c引导,使选针器23前进,使选针挺针片22移动到集圈位置。如果选针挺针片22移动到集圈位置,则针脚22a可被H压具45按压。
沉降片控制三角44,包括:上升三角65,用于在编织中的编纱供给时和前述的先行退回时,从齿口37,使编纱卡扣钩42a上升;下降三角66,用于使已上升的编纱卡扣钩42a下降到齿口37;和下降三角67,用于在编织动作结束后,将编纱卡扣钩42a下降到齿口37。沉降片推片43的针脚43a由形成于上升三角65、下降三角66和下降三角67的相互之间的三角槽引导,在沿箭头46方向的滑行中,按照由双点划线所示的轨迹,发生位移。
图4分别表示在图1所示的选针装置21中,相对针床32的整体,与(a)和(b)所示的初始位置的选针挺针片22相对应的非按压时和按压时的控制状态。在图4(a)所示的非按压时,挺针片39的针脚39a突出,受到编织三角40的驱动。在图4(b)所示的按压时,针脚39a沉降到针槽35的内部,不受到编织三角40的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锁定部件30保持锁定状态,故即使在解除对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的按压,仍可持续挺针片39的针脚39a沉降到针槽35的内部的状态。
图5表示在图1的选针装置21中,通过选针三角24,使选针器23和选针挺针片22选择到集圈位置(H位置)的状态。选针器23的针脚23c按照与选针导向三角60的H位置用三角槽63卡合的方式,有选择地驱动选针激励器25。即使从滑架33侧按压选针挺针片22的针脚22a,锁定部件30仍与金属丝28脱离,无法进入形成于金属丝28和选针挺针片22之间的间隙,故不能处于锁定状态。
图6以简化方式表示编织系统之间的间隔增加对纬编机造成的影响。图6(a)表示本实施方式,图6(b)表示未设置锁定功能,扩大编织系统间隔的方式。即,相对图6(a)的滑架33,图6(b)所示的滑架33’需要求大于先行系统47和后行系统48之间的间隔d的间隔d’。因此,滑架33’的长度L’也大于滑架33的长度L。在滑架33,33’编织编织宽度W的织物70的情况下,在图6(a)中,滑架33在W+2L的范围内移动,在图6(b)中,滑架33’在W+2L’的范围内移动。在本实施方式的滑架33中,由于可在关边位置,将选针挺针片22锁定,使织针36的针脚39a沉降于针槽35中,故可使滑架33的整体紧凑,还可减轻重量,削减成本,另外降低动力消耗。由于可减少不必要的先行退回等的、对针脚39a的不必要的作用,故还可减小对编纱和针脚39a等造成的不好的影响。
图7以放大方式表示图1的锁定部件30的形状。图7(a)为从图1的上方观看到的俯视状态,图7(b)表示从图1的正面观看到的侧视状态。锁定部件30由与选针挺针片22相同的厚度的金属等的弹性材料的板材形成,其包括双分岔状的卡合部30a和嵌合部30b。关边位置的选针挺针片22受到按压,嵌合部30可进入在金属丝28和选针挺针片22的滑架33侧之间产生的间隙。在从卡合部30a转移到嵌合部30之间的中间的位置,形成卡合部30c。
图8为以放大方式,局部地表示可安装锁定部件30的选针挺针片22的薄料部22f的形状和构成。图8(a)表示与图7(a)相对应的俯视状态,图8(b)表示与图7(b)相对应的侧视状态。选针挺针片22在初始位置,在与金属丝28等的贯通部件相邻的附近,设置有在板厚方向的两侧厚度变薄的薄料部22f。在薄料部22f的金属丝28侧,形成卡扣图7所示的卡扣部30c的缺口部22g。在薄料部22f的中心,形成可放置弹簧3 1的凹处22h。薄料部22f和缺口部22g安装锁定部件30,锁定部件30形成为可在如图1(a)所示压缩弹簧31而向前方侧按压的状态与如图1(b)所示通过弹簧31的回复而向后方侧突出的锁定状态之间发生位移。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的大致剖面构成。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选针装置71中,可将选针挺针片72锁定到保持编织动作不作用的初始位置的按压状态。图9(a)表示选针挺针片72位于作为关边位置的初始位置的非按压状态,图9(b)表示选针挺针片72的按压状态。选针装置71包括使选针挺针片72移动的选针器73。选针器73包括多个针脚73a,73b,73c,选针三角24作用于针脚73a,73b,73c而驱动选针器的动作,基本上与图1的选针装置21相同。选针器73的前端部73d与选针挺针片72的针脚72a对接,可使选针挺针片72前进。在选针器73的后端侧,形成衔铁部73e,如果选针三角24按压针脚73c,则其与选针激励器25对接,以磁性方式受到吸引。选针挺针片72具有与金属丝29卡合而进行定位的凹部72b,72c,72b,这一点也与图1的选针装置21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选针挺针片72在初始位置,与金属丝28相邻的前端附近,具有槽部72e。锁定部件75插入到槽部72e的内部,可在槽部72e的内部,沿前后方向移动。锁定部件75由具有弹性的金属等的板材形成,在槽部72a的内部,插入前半部分的卡合部75a。锁定部件75的后半部分的嵌合部75b从槽部72e的开口侧,向金属丝28侧突出。
图10(a)以侧面方式表示锁定部件75的形状,图10(b)以侧面方式表示槽部72e附近的选针挺针片72的局部的形状。如图10(a)所示,在锁定部件75中,具有:前半部分的卡合部75a,其前端侧呈双分岔状,在基端侧,上下宽度变窄;和后半部分的嵌合部75b,与宽度变窄的卡合部75a的基端侧连接。如图10(b)所示,选针挺针片72的槽部72e大致呈U字形,具有开口部72f的间隔变窄的形状。槽部72e,包括:开口部27f;平行部72g,具有宽度大于开口部72f的宽度的一定宽度;和倾斜部72h,与平行部72g连接,按照间距变窄的方式倾斜。
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75在卡合部75a的双分岔状的前端侧,沿槽部72e的倾斜部72h弯曲时,受到弹力,受到从槽部72e向外方突出的方向的回复作用。即,锁定部件75本身的形状可按照与槽部72e的倾斜部72h共同作用,嵌合部75b突出,处于图10(b)所示的锁定状态的方式变化。另外,选针挺针片72和锁定部件75放置在形成于针板34之间的针槽35的内部,而板厚方向,则从两侧由针板34夹持,因此,若针槽35的宽度和厚度之差不是很大,就不会沿板厚方向脱落。锁定部件75的卡合部75a的宽度大于选针挺针片72的槽部72e的开口部72f,故可限制其从槽部72e向开口部72f侧抽出。
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的大致的剖面构成。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选针装置81中,可将选针挺针片82锁定到保持编织动作不作用的初始位置的按压状态。图11(a)表示选针挺针片82位于初始位置的非按压状态,图11(b)表示选针挺针片82的按压状态。选针装置81具有使选针挺针片82移动的选针器83。选针器83包括多个针脚83a,83b,83c,选针三角24座用于针脚83a,83b,83c而驱动选针器83的动作,基本上与图1的选针装置21相同。另外,与图9的实施方式相同,选针器83可按照前端部83d与针脚82a接触的方式,使选针挺针片82前进,在后端侧,形成衔铁部83e,如果选针三角24按压针脚83c,则与选针激励器25对接,以磁性方式受到吸引。选针挺针片82包括与金属丝29卡合而进行定位的凹部82b,82c,82d,这一点也与图1的选针装置21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针板84上,在选针挺针片82位于初始位置时的金属丝28与针脚82a之间形成针槽85的壁面的位置,形成卡扣凹部86。在选针挺针片82侧,形成有安装作为锁定部件的板簧88的安装凹处82e。
图12表示板簧88的形状。图12(a)表示俯视的状态,图12(b)表示侧视的状态。在图12(a)的俯视状态下,选针挺针片82也以虚线表示。板簧88包括弯曲的前端部88a和平坦的底端部88b。底端部88b安装于选针挺针片82的安装凹处82e,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前端部88a从安装凹部82e向选针挺针片82的侧方突出。在针槽85的内部,除了形成卡扣凹处86的部分以外,被形成壁面的针板84的侧面按压,从而前端部88a被压入到安装凹处82e的内部。
如图11(b)所示,如果从滑架33侧按压挺针片82的针脚82a,则板簧88的前端部88a与针板84的侧面和卡扣凹处86的台阶部卡合,由此保持锁定状态。卡扣凹处86包括足以容纳无负荷状态的板簧88的前端部88a的空间。但是,选针挺针片82在未锁定的其它的位置,在针槽85的内部不必受到必要程度以上的滑动负荷,而需要自由地运动。如果将选针器83移动到集圈位置和针织位置,则板簧88的前端部88a与卡扣凹处86的台阶部分脱离,解除锁定状态。如果前端部88a被针板84的侧面按压而压入到选针挺针片82的安装凹处82e的内部,则选针挺针片82可在针槽85的内部,自由地移动。另外,如果解除锁定状态,则如图12(a)所示,选针挺针片82仅仅返回到初始位置的关边位置,就不处于锁定状态。
本发明可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按照其它的各种方式实施。于是,前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不过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完全不约束说明书的本文。另外,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如上述所述,若采用本发明,则在通过选针器,使在针槽内移动的选针挺针片的初始位置与不作用的编织动作相对应,从滑架侧,按压选针挺针片,则锁定部件可嵌合于初始位置的选针挺针片中的预定的附近处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卡扣部之间的间隙,可在与卡扣部之间,保持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状态。于是,即使在不进行选针挺针片的进退移动的情况下,仍可实现选针位置的锁定状态。在保持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状态的期间,由于织针的针脚与滑架的三角机构脱离,故可使编织作用失效。如果通过选针器,将选针挺针片的位置移动到不同于与不作用相对应的位置的位置,则锁定部件与间隙脱离,解除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状态的保持状况,故可对应于编织作用,通过设置于滑架侧的压具按压选针挺针片,可以控制三角机构对织针的针脚的作用。由于锁定部件中的织针的不作用的位置为选针挺针片的初始位置,故如果滑架的三角机构在通过织针的期间,连续地不作用,则不必使选针器和选针挺针片移动,从而可实现伴随移动产生的磨耗和损伤的降低,动力消耗的减少。
另外,按照本发明,可将在各针槽内与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对接而将选针挺针片保留在针槽内的贯通部件用作卡扣部,从滑架侧按压选针挺针片,将通过弹簧回复的锁定部件嵌合于形成在其与贯通部件之间的间隙中,将从滑架侧对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状态,转为从卡扣部件通过锁定部件的按压状态,保持该状态。如果使选针挺针片从对应于不作用的初始位置移动到对应于其它的编织作用的位置,则可使锁定部件与间隙脱离,解除按压状态的保持状况,进行与编织作用相对应的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的编织的控制。
此外,按照本发明,由于选针挺针片在初始位置,与贯通部件相邻的附近,具有在板厚方向的两侧厚度减小的薄料部,锁定部件的双分岔状的卡合部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薄料部,锁定部件的嵌合部可进入贯通部件和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之间的间隙,故可在针槽内的选针挺针片与贯通部件之间的较小空间,设置锁定部件。由于在选针挺针片的薄料部与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之间,具有使锁定部件的嵌合部进入间隙地回复的弹簧,故如果在初始位置,从滑架侧,对选针挺针片进行按压,则可使锁定部件的嵌合部进入间隙,保持按压状态。
还有,按照本发明,在选针挺针片上,大致呈U字形,开口部的间隔变窄的形状的切入部按照在初始位置在与贯通部件相邻的附近实现开口的方式设置。由于锁定部件,包括:双分岔状的卡合部,插入切入部的内部,从切入部的两侧进行按压,向贯通部件侧回复;和嵌合部,可进入贯通部件和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之间的间隙,故如果在初始位置,从滑架侧受到按压,则可使锁定部件的嵌合部进入间隙中,保持按压状态。
另外,按照本发明,在各针槽内,在选针挺针片的侧方,形成构成卡扣部的凹处,锁定部件为板簧,设置于选针挺针片的侧面,按照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回复而嵌入该凹处,具有阻止选针挺针片向滑架侧的位移的前端部,因此,可保持按压状态。如果选针挺针片移动到不同于初始位置的位置,则可解除按压状态的保持状况,进行与编织作用相对应的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的织针的控制。
此外,按照本发明,滑架的三角机构具有下述的功能:在三角机构作用于织针的针脚,有选择地进行多个编织动作之前,退回针脚未与三角机构脱离的织针,因此,可伴随沉降装置的运动,进行用于张紧组织的先行退回等的动作。对于设定在不作用的位置的织针,由于选针挺针片通过锁定部件,保持按压状态,故可在解除按压状态之前,保持织针的针脚与三角机构脱离的状态,不进行先行退回等。可避免下述的情况:每当滑架的三角机构通过本应不作用的织针时,编纱被织针捋过,造成纺线劳损和断线等情况,从编织方面,对编纱造成不好的影响。

Claims (6)

1.一种纬编机的选针装置,在各针槽中,设置有选针器,伴随沿并设有多个针槽的纬编机的针床滑行的滑架的选择机构而运动,相对在各针槽内受到滑架的三角机构的作用的织针的针脚,将通过来自滑架侧的按压而有选择性地与三角机构脱离的选针挺针片移动为可选择对应于具有不作用的多个编织动作而预定的位置中的任何一个,其特征在于,
该多个位置设定为将选针挺针片的初始位置与不作用相对应,
在各针槽内,在处于初始位置的选针挺针片附近的预定位置以一定间隔形成卡扣部,
所述选针装置包括锁定部件,针对各选针挺针片而设置,如果在初始位置,从滑架侧按压选针挺针片,则嵌合到其与针槽的卡扣部之间的间隙中,在其与卡扣部之间,保持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状态,同时在选针挺针片通过选针器移动到不同于不作用的位置时,与该间隔脱离,解除选针挺针片的按压状态的保持状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其中,所述各针槽内的卡扣部为贯通部件,沿针槽的并设方向贯通所述针床,与所述选针挺针片的所述滑架侧对接,将选针挺针片保留在针槽内,
所述锁定部件被弹性回复,与贯通部件和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之间的间隙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其中,所述选针挺针片在所述初始位置,在与所述贯通部件相邻的附近,具有厚度沿板厚方向的两侧减小的薄料部,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双分岔状的卡合部,从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该薄料部;和嵌合部,可进入所述贯通部件和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之间的间隙,
还包括弹簧,设置于选针挺针片的薄料部与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之间,按照锁定部件使嵌合部进入该间隙的方式回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其中,所述选针挺针片呈U字形,使开口部的间隔变窄的形状的槽部在所述初始位置的与所述贯通部件相邻的附近开口,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双分岔状的卡合部,插入到该槽部内,从槽部的两侧受到按压,向所述贯通部件侧回复;和嵌合部,可进入所述贯通部件和选针挺针片的滑架侧之间的间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其中,所述各针槽内的卡扣部为形成于所述选针挺针片的侧方的凹处,
所述锁定部件为板簧,设置于选针挺针片的侧面,按照向侧方突出的方式回复,嵌入该凹处中,具有阻止向所述滑架侧发生位移的前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纬编机的选针装置,其中,所述滑架的三角机构具有在所述多个编织动作之前退回所述针脚未脱离的织针的功能。
CNB038150204A 2002-06-26 2003-06-04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61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86284 2002-06-26
JP2002186284 2002-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2694A CN1662694A (zh) 2005-08-31
CN100368615C true CN100368615C (zh) 2008-02-13

Family

ID=29996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502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615C (zh) 2002-06-26 2003-06-04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213422B2 (zh)
EP (1) EP1541734B1 (zh)
JP (1) JP4016029B2 (zh)
KR (1) KR100979440B1 (zh)
CN (1) CN100368615C (zh)
AU (1) AU2003242017A1 (zh)
DE (1) DE60333845D1 (zh)
WO (1) WO200400327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1964A (zh) * 2009-09-01 2012-05-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及选针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215B (zh) * 2007-08-02 2012-06-20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选针机构、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选针片及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隔距片
JP2009068122A (ja) * 2007-09-10 2009-04-02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およびその選針方法
EP2145990B1 (de) * 2008-07-15 2011-01-12 H. Stoll GmbH & Co. KG Nadelauswahleinrichtung
JP5788675B2 (ja) 2010-12-28 2015-10-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JP5844586B2 (ja) * 2011-09-16 2016-01-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の選針システム、セレクタ、および横編機
DE102015103639B4 (de) * 2015-03-12 2020-04-23 Terrot Gmbh Nadelzylinder und Rundstrickmaschine
CN106480595B (zh) * 2016-12-30 2018-10-30 杭州昵特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上针盘提花机构
JP7307580B2 (ja) * 2019-04-05 2023-07-12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0454A (ja) * 1992-12-29 1994-07-19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の選針装置
JPH06220752A (ja) * 1993-01-27 1994-08-09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選針装置
CN1114695A (zh) * 1994-06-02 1996-01-10 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圆形针织机中三位置三角机构及其选针方法和三角定时调整方法
CN1133364A (zh) * 1995-04-11 1996-10-16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圆编针织机的选针机构
CN1138645A (zh) * 1995-06-15 1996-12-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CN1206758A (zh) * 1997-07-25 1999-02-03 山德霓股份公司 尤其用于在圆型针织机中选择针盘针的选针装置
WO2001036730A1 (fr) * 1999-11-17 2001-05-25 Shima Seiki Mfg., Ltd. Dispositif a platine de machine a tricoter rectilig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37732A1 (de) * 1982-10-12 1984-04-12 H. Stoll Gmbh & Co, 7410 Reutlingen Flachstrickmaschine mit nadelauswahleinrichtung
JPH03206161A (ja) 1989-12-28 1991-09-09 Shima Seiki Seisakusho:Kk 横編機におけるシンカー装置
KR0123800B1 (ko) * 1989-12-28 1997-11-27 마사히로 시마 횡편기에 있어서의 싱카장치
JP2610533B2 (ja) * 1990-02-14 1997-05-14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トランスファー兼用カム
JP2700203B2 (ja) * 1991-10-04 1998-01-1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トランスファーの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459514B2 (ja) 1995-06-15 2003-10-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おける選針装置
TW521105B (en) * 2000-03-31 2003-02-21 Shima Seiki Mfg Knitting member selecting actuator of knitt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00454A (ja) * 1992-12-29 1994-07-19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の選針装置
JPH06220752A (ja) * 1993-01-27 1994-08-09 Shima Seiki Mfg Ltd 横編機における選針装置
CN1114695A (zh) * 1994-06-02 1996-01-10 株式会社福原精机制作所 圆形针织机中三位置三角机构及其选针方法和三角定时调整方法
CN1133364A (zh) * 1995-04-11 1996-10-16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圆编针织机的选针机构
CN1138645A (zh) * 1995-06-15 1996-12-2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US5694792A (en) * 1995-06-15 1997-12-09 Shima Seiki Manufacturing, Ltd. Needle selection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CN1206758A (zh) * 1997-07-25 1999-02-03 山德霓股份公司 尤其用于在圆型针织机中选择针盘针的选针装置
WO2001036730A1 (fr) * 1999-11-17 2001-05-25 Shima Seiki Mfg., Ltd. Dispositif a platine de machine a tricoter rectilign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1964A (zh) * 2009-09-01 2012-05-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及选针片
CN102471964B (zh) * 2009-09-01 2013-10-23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编机的选针装置及选针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01208A1 (en) 2006-09-14
US7213422B2 (en) 2007-05-08
DE60333845D1 (de) 2010-09-30
JP4016029B2 (ja) 2007-12-05
JPWO2004003275A1 (ja) 2005-10-27
KR100979440B1 (ko) 2010-09-02
WO2004003275A1 (ja) 2004-01-08
EP1541734A4 (en) 2006-09-06
KR20050013608A (ko) 2005-02-04
CN1662694A (zh) 2005-08-31
AU2003242017A1 (en) 2004-01-19
EP1541734A1 (en) 2005-06-15
EP1541734B1 (en) 2010-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8615C (zh) 纬编机的选针装置
EP1731647A1 (en) Pile knitting method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EP1942216B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movable yarn guide
EP1731648B1 (en) Movable sinker device and sinker of weft knitting machine
US5992184A (en) Fla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a transfer jack transferring mechanism
JP5637984B2 (ja) 可動シンカーを備える横編機
US6978642B2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with movable sinker device
JP5844586B2 (ja) 横編機の選針システム、セレクタ、および横編機
WO2009150825A1 (ja) 可動シンカーを備える横編機
US20030033836A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with transferring mechanism and transferring method
EP1655398A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movable sinker
CN102224286B (zh) 移圈接受针用三角装置
CN100494536C (zh) 具有可动沉降片的横机
CN1867720B (zh) 可转换移动体连动状态的横机
US20030159473A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with transfer mechanism and transferring method
US7036341B2 (en) Transfer jack and wef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and stitch transfer method using transfer jack
JP2005048338A (ja) 可動シンカーを備える横編機
CN101809215B (zh) 横机的选针机构、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选针片及横机的选针机构用隔距片
CN218507988U (zh) 具备可动沉降片装置的横机
CN115142183A (zh) 横机的选针装置及方法
CN102704172A (zh) 针织机
JPS61258051A (ja) 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