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9420U -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19420U
CN204419420U CN201520066931.1U CN201520066931U CN204419420U CN 204419420 U CN204419420 U CN 204419420U CN 201520066931 U CN201520066931 U CN 201520066931U CN 204419420 U CN204419420 U CN 204419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lever
fuel
transport pipe
inle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669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进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0669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19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19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194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包括柴油滤清器、油泵总成、大、小输油泵以及油缸,油缸上设置有与油缸贯通的第一、第二燃油输入口,油缸上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输入油口以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输出油口。油缸内部设置有轴阀,轴阀上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输油槽,油缸内还设置有轴阀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轴阀的转动,从而开启不同的输油槽;通过开启不同的输油槽开启不同输油槽改变油缸内的油液的流向,从而将柴油以及汽油两种燃油混合使用;并根据油缸内的油量控制两种油液的输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混合使用两种燃油,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可直接通过螺栓与发动机连接,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紧缺,环境污染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社会交通运输的发达,机动车的燃油消耗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的紧缺,同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也成为了城市尾气排放的重要原因。
柴油在使用的过程中污染较大,但节省能源;汽油在使用的过程中热值高,效率较大,但使用较快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甲醇则污染较小。如果将两种燃油混合起来,使其兼具两种燃油的优点,对解决能源紧缺以及污染严重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技术人员的通常认识中,由于两者的密度不同很难将两者混合。以柴油以及汽油的混合为例,在现有技术中有将柴油以及汽油混合使用的,其多通过复杂的微电控制系统,实现将两者的强制混合,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混合后两者会出现分层现象,故使用效果不佳且成本较高,尚未实现市场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效率高、成本低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包括柴油滤清器、油泵总成以及大、小输油泵,柴油滤清器上设置有两个输入口以及第一以及第二输出口,油泵总成上设置有总成输入口、回油口以及油泵总成高压油管的回油口,柴油滤清器的第一输出口通过输油管连接油泵总成输入口,还包括油缸,油缸侧壁上设置有与油缸贯通的第一燃油输入口以及第二燃油输入口,油缸上部设置有上座盖,油缸内部穿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一端通过中空螺母与上座盖螺接,另一端与油缸底部固定连接,油缸底部设置有第三、第四输出油口;
上座盖上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输入油口以及第一、第二输出油口,上座盖上部设置有与发动机螺接的上延伸体,上座盖下部设置有位于油缸中的下延伸体;
下延伸体内部设置有轴阀孔,轴阀孔内转动设置有轴阀,轴阀上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输油槽,第一以及第二输油槽同时开启,第三以及第四输油槽同时开启,配合轴阀在油缸中还设置有轴阀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轴阀的转动,从而开启不同的输油槽;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输入油口分别通过输油管连接油泵总成的回油口、柴油滤清器的第二输出口、第一燃油储存箱以及第二燃油储存箱,第一燃油储存箱中装有第一燃油,第二燃油储存箱中装有第二燃油;
第一、第二输出油口分别通过输油管连接大、小输油泵的输入口,大、小输油泵的输出口分别连接第一输入口以及第二输入口,第三、第四输出油口分别通过输油管与柴油滤清器的两个输入口连接;
第一输出油口通过第一输油管分别连接第一以及第三输油槽,第一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三输油管以及第二输油管连接第三输入口,第三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七输油管以及第六输油管连接第一输入口;
第二输出油口通过第十输油管分别连接第二以及第四输油槽,第二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五输油管以及第四输油管连接第四输入口,第四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九输油管以及第八输油管连接第二输入口。
轴阀控制系统包括杠杆系统、止动系统以及浮子;
浮子内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连接螺栓穿设于其中的通孔,浮子上表面配合下延伸体设置有缺口,浮子上与远离下延伸体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前侧连杆以及后侧连杆,前侧连杆以及后侧连杆的中部分别铰接有第七杠杆以及第八杠杆,第七杠杆以及第八杠杆的端部分别与下延伸体铰接;
杠杆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绞连轴以及横梁,绞连轴与下延伸体固定连接,绞连轴的轴向中心线与轴阀的轴向中心线平行,绞连轴上依次铰接有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三杠杆以及第四杠杆;横梁与绞连轴水平设置,其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五杠杆以及第六杠杆,第五杠杆位于第一杠杆的外侧;第六杠杆位于第四杠杆的外侧;第五杠杆以及第六杠杆的端部分别与轴阀的两端部固定连接;
第一杠杆以及第四杠杆分别与前侧连杆以及后侧连杆的顶端连接;
第二杠杆位于横梁以及连接轴下方,其上连接有与下延伸体上部连接的前侧弹簧,其自由端设置于横梁以及连接轴外侧;
第三杠杆位于横梁以及连接轴上方,其上连接有与下延伸体下部连接的后侧弹簧,其自由端设置于横梁以及连接轴外侧;
止动系统共有两个,分别用于配合第五杠杆以及第六杠杆,均包括勾挡块、勾挡壁、勾挡柱以及挡块;勾挡块呈圆锥状,顶端与下延伸体铰接,其上设置有配合勾挡壁设置的第一挡壁以及配合挡块设置的第二挡壁;勾挡壁端部呈弯钩状;
以配合第五杠杆设置的止动系统为例: 勾挡块呈正圆锥状铰接于下延伸体上,在勾挡块上设置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位于下延伸体上部;勾挡块外壁贴合设置于第五杠杆上的挡块;勾挡柱贴合第二挡壁;勾挡壁设置于第一杠杆上且端部朝向外侧;
配合34号设置的止动系统不同于上述的在于:勾挡块呈倒圆锥状设置,回位弹簧位于下延伸体下部,勾挡壁设置于第四杠杆上。
中空螺母上设置有回油通道以及与油泵总成的高压油管的回油口连通的回油输入口,在回油通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钢珠以及弹簧,钢珠以及弹簧均与回油通道紧密接触,弹簧底部通过设置于连接螺栓内部的回油管与油缸连通。
设置于第五杠杆上的挡块位于第五杠杆内侧;设置于第六杠杆上的挡块位于第六杠杆内侧。
第一燃油以及第二燃油分别为柴油以及汽油,或者分别为柴油或者甲醇。
第一燃油输入口以及第二燃油输入口均相对于油缸倾斜向下设置。
上座盖上设置有贯穿上座盖上下表面的通气栓。
上座盖边缘处配合油缸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浮子相对于下延伸体的一侧的上表面上配合下延伸体设置有缺口。
柴油滤清器在竖直方向上倒置,即柴油滤清器的两个输入口以及第一、第二输出口均处于下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油缸上设置多个输入油口以及输出油口从而实现在不同状况下的油液的流向,使用灵活;2、设置的轴阀控制系统可根据油缸内油液的液位控制不同的输油槽的导通以及关闭;3、倾斜设置的第一燃油输入口以及第二燃油输入口,可以实现柴油以及汽油在油缸内的充分混合;4、倒置的柴油滤清器防止了油液分层;5、油缸与上座盖之间设置的密封圈实现了油缸以及上座盖的密封连接;6、设置于上座盖上的通气栓,方便了油液从油缸中的流入或者流出,解决了因大气压影响导致出油不顺的问题;7、回油输入口以及回油通道分别设置于中空螺母以及连接螺栓中,降低了设备的空间占有率,方便了安装降低了成本;8、浮子、连杆以及杠杆的配合使用实现了轴阀根据液位情况开通不同的输油管,在一个动力源的作用下,从动装置先后动作的伺服结构降低了能源消耗;8、本装置通过将柴油与汽油混合起来使用,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成本;解决了目前技术人员普遍认为的两者不能混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油缸俯视图;
图4为轴阀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后视图;
图6为图4俯视图;
图7为轴阀与输油管连接示意图;
图8为轴阀控制输油管连通第一原理框图;
图9为轴阀控制输油管连通第二原理框图;
图10为勾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研发的过程中,使用的有现有技术中的柴油滤清器、油泵总成以及大、小输油泵;柴油滤清器上设置有两个输入口、第一以及第二输出口,油泵总成上设置有总成输入口、回油口以及油泵总成的高压油管的回油口,柴油滤清器的第一输出口通过输油管连接油泵总成输入口;其中的大、小输油泵中的大、小指的是输油泵的功率,仅是两者比较的结果,没有特殊含义,其中大输油泵的功率大于小输油泵的功率。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柴油滤清器倒置,使得两个输入口以及第一以及第二输出口均位于下部,使得油液从其中快速通过防止其中的油液发生沉淀、分层。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燃油为柴油,第二燃油为汽油。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包括油缸1,油缸1侧壁上设置有与油缸1贯通的第一燃油输入口1415以及第二燃油输入口1416,第一燃油输入口1415以及第二燃油输入口1416均与油缸1呈一定的角度倾斜向下设置,从而当油液通过第一燃油输入口1415以及第二燃油输入口1416进入油缸1的过程中,会先与油缸1的侧壁以及底壁碰撞,从而使得两种油液强制混合。油缸1上部设置有上座盖2,油缸1底部设置有第三输出油口1423以及第四输出油口1424。
为了保证上座盖2与油缸1的密封连接,在上座盖2边缘处配合油缸1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内设置密封圈。上座盖2通过连接螺栓6与油缸1固定连接,连接螺栓6贯穿油缸1设置,一端通过中空螺母24与上座盖2螺接,另一端与油缸1底部固定连接。中空螺母24上设置有回油输入口241,以及回油通道242,在回油通道242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钢珠243以及弹簧244,钢珠243以及弹簧244均与回油通道242紧密接触,弹簧244底部通过回油管与油缸1连通,回油管设置于连接螺栓6内部,在选用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中空的螺栓作为连接螺栓6,从而尽可能地减小设备体积,降低成本;其中回油输入口241与油泵总成的高压油管的回油口相连,当有回油时,在回油的作用下,向下压弹簧244,回油依次通过钢珠243以及弹簧244进入油缸1。
上座盖2上设置有第一输入油口1411、第二输入油口1412、第三输入油口1413、第四输入油口1413以及第一输出油口1421、第二输出油口1422,上座盖2上还设置有贯穿上座盖2上下表面的通气栓23,通过设置通气栓23实现油缸1内的气压与外部气压的相同,保证油液在油缸1内的正常进出。上座盖2上部设置有与发动机螺接的上延伸体22,在上延伸体22上设置连接孔,通过螺栓将连接孔与发动机连接,从而实现上座盖2与发动机的连接;上座盖2下部设置有位于油缸1中的下延伸体25,下延伸体25伸入油缸1内部,在下延伸体25内部设置有轴阀孔,轴阀孔内转动设置有轴阀3,轴阀3上设置有第一输油槽3a、第二输油槽3b、第三输油槽3c及第四输油槽3d,第一以及第二输油槽同时开启,第三以及第四输油槽同时开启,还包括轴阀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轴阀的转动,从而开启不同的输油槽。
第一输入油口1411通过输油管连接有油泵总成1433,油泵总成1433的回油口14331连接第一输入油口1411、第二输入油口1412通过输油管连接柴油滤清器1434的第二输出口14342,柴油滤清器1434的第一输出口14341通过输油管连接油泵总成1433的油泵总成输入口14332;第三输入油口1413通过输油管连接有第一燃油储存箱1431,第一燃油储存箱1431中装有柴油;第四输入油口1414通过输油管连接有第二燃油储存箱1432,第二燃油储存箱1432中装有汽油;第一输出油口1421通过输油管连接大输油泵1435的输入口14352,大输油泵1435的输出口14351通过输油管连接第一燃油输入口1415;第二输出油口1422通过输油管连接小输油泵1436的输入口14362,小输油泵1436的输出口14361通过输油管连接第二燃油输入口1416;第三输出油口1423以及第四输出油口1424分别通过输油管连接柴油滤清器1434的第一输入口14343以及第二输入口14344。
如图7、8、9所示,第一输出油口1421通过第一输油管151分别连接第一以及第三输油槽,第一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三输油管153以及第二输油管152连接第三输入油口1413,第三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七输油管157以及第六输油管156连接第一输入油口1411;
第二输出油口1422通过第十输油管1510分别连接第二以及第四输油槽,第二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五输油管155以及第四输油管154连接第四输入油口1414,第四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九输油管159以及第八输油管158连接第二输入油口1412,从而通过开启不同的输油槽使得不同的输入油口以及输出油口接通,从而根据油缸内的油量控制油液的流向。
如图4、图5、图6及图10所示,轴阀控制系统包括杠杆系统、止动系统以及浮子5;
浮子5内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连接螺栓6穿设于其中的通孔51,设置的通孔51避免了在浮子5上下浮动的过程中与连接螺栓6触碰,造成本轴阀控制系统出现误判断的情形。因下延伸体25伸入油缸1中,为了避免下延伸体25与浮子5触碰,在浮子5上表面配合下延伸体25设置有缺口52,以提高本轴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浮子5上与远离下延伸体25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通过连接轴78连接的前侧连杆53以及后侧连杆54,前侧连杆53以及后侧连杆54的中部分别铰接有第七杠杆55以及第八杠杆56,第七杠杆55以及第八杠杆56的端部分别与下延伸体25铰接;,通过设置第七杠杆55以及第八杠杆56保证了浮子5运动的稳定性,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的状况;为了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可以先将第七杠杆55以及第八杠杆56与一个横轴固定连接,再将横轴与下延伸体25铰接。
杠杆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绞连轴77以及横梁79,绞连轴77与下延伸体25固定连接,绞连轴77上依次铰接有第一杠杆71、第二杠杆72、第三杠杆73以及第四杠杆74;横梁79与绞连轴77水平设置,其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五杠杆75以及第六杠杆76,第五杠杆75位于第一杠杆71的外侧;第六杠杆76位于第四杠杆74的外侧;第五杠杆75以及第六杠杆76的端部分别与轴阀3的两端部固定连接。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绞连轴77的轴向中心线与轴阀3的轴向轴心线平行。
第一杠杆71以及第四杠杆74分别与前侧连杆55以及后侧连杆56的顶端连接;从而保证第一杠杆71以及第四杠杆74可以随前侧连杆55以及后侧连杆56的运动而运动,防止发生运动滞后的情形。
其中第二杠杆72位于横梁79以及连接轴78下方,其上连接有与下延伸体25上部连接的前侧弹簧710,其自由端设置于横梁79以及连接轴78外侧;
第三杠杆位于横梁79以及连接轴78上方,其上连接有与下延伸体25下部连接的后侧弹簧711,其自由端设置于横梁79以及连接轴78外侧。前侧弹簧710设置于下延伸体25上部,后侧弹簧711设置于下延伸体25上部,从而两者交替作用,实现杠杆系统的正常运行。
止动系统共有两个,用于使得轴阀3在翻转的过程中在翻转一次后实现定位。止动系统分别用于配合第五杠杆75以及第六杠杆76,均包括勾挡块81、勾挡壁83、勾挡柱84以及挡块82;勾挡块81呈圆锥状,顶端与下延伸体25铰接,其上设置有配合勾挡壁83设置的第一挡壁85以及配合勾挡柱84设置的第二挡壁86;勾挡壁83端部呈弯钩状,其可以勾住第一挡壁85,使其旋转。
以配合第五杠杆设置的止动系统为例: 勾挡块81呈正圆锥状铰接于下延伸体25上,在勾挡块81上设置有回位弹簧87,回位弹簧87位于下延伸体25上部;勾挡块81外壁贴合设置于第五杠杆75上的挡块82;为了降低设备空间将挡块82设置于第五杠杆75内侧。勾挡柱84贴合第二挡壁86;勾挡壁83设置于第一杠杆上且端部朝向外侧;从而因勾挡柱84的作用使得勾挡块81无法旋转,限制挡块82的运动,进而限制第五杠杆75的运动。
配合第四杠杆设置的止动系统不同于上述的在于:勾挡块81呈倒圆锥状设置,回位弹簧87位于下延伸体25下部,勾挡壁83设置于第四杠杆上,起可以起到当浮子5上升到极限时,轴阀3翻转后的定位。
通过止动系统与杠杆系统、浮子的配合,使得轴阀3在第五杠杆以及第六杠杆的转动下转动,从而开启不同的输油槽,控制油液流向。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的过程中,以油缸1内的油液处于最少为例:
此时,第一输油槽3a以及第二输油槽3b处于开启状态;第三输油槽3c以及第四输油槽3d处于闭合状态。
柴油储存箱1431中的柴油通过输油管进入第三输入油口1413,在依次经过第二输油管、第三输油管、第一输油槽3a以及第一输油管进入第一输出油口1421,再经过输油管进入的大输油泵1435的输入口14352,进而进入大输油泵1435,供大输油泵1435工作,大输油泵1435的输出口14351通过输油管连接第一燃油输入口1415,从而柴油通过大输油泵1435经第一燃油输入口1415进入油缸中,由于柴油输入油口1415与油缸1倾斜设置,因此柴油直接喷向油缸1内底壁,从而形成液体既翻腾又旋转的现象。
汽油储存箱1432中的汽油通过输油管进入第四输入油口1414,在依次经过第四输油管4、第五输油管5、第二输油槽3b以及第十输油管6后进入第二输出油口1422,在经输油管到达小输油泵1436的输入口14362,供小输油泵1436工作,小输油泵1436的输出口14361通过输油管连接第二燃油输入口1416,从而汽油通过小输油泵1436经第二燃油输入口1416进入油缸中,由于第二燃油输入口1416与油缸1倾斜设置,因此汽油直接喷向油缸1内底壁,从而形成液体既翻腾又旋转的现象。
汽油以及柴油在油缸1中相互搅拌,从而使得两种不同的液体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
随着进入油缸1中的汽油以及柴油的增多,油缸中的液面不断上升,浮子5也随着上升,与浮子5连接的前侧连杆55以及后侧连杆56也随之上升,带动连接轴22上升,第一杠杆以及第三杠杆也上升,与第三杠杆相连的后侧弹簧711逐渐处于拉伸状态;此时与第二杠杆相连的前侧弹簧710处于拉伸装置,给横梁58向上的力,但此时因第五杠杆75上的挡块82被勾挡块81的外壁阻挡无法上升,勾挡块81的第二挡壁86在勾挡柱84的作用下,使得勾挡块81无法在第五杠杆75推力的作用下移动;
随着油液的不断增多,第一杠杆71不断上升,当升到顶端时第一杠杆上的勾挡壁83勾到勾挡块21的第一挡壁85,使得勾挡块21向上旋转,勾挡块81的第二挡壁脱离勾挡柱25,此时在第二杠杆向上的力的作用下,第五杠杆推开勾挡块81;第六杠杆的运动过程与第五杠杆的运动过程相同,两者的向上运动使得轴阀3迅速转动,完成输油槽的切换;转动完成后,勾挡块81以及勾挡块35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迅速回位,从而使得第五杠杆以及第六杠杆无法再翻转,在横梁58的作用下第三杠杆也无法下降。避免了轴阀3的误转动,从而顺利完成轴阀3上输油槽的变动结束向油缸1中输油的过程,进行以下过程:
第一输油槽3a以及第二输油槽3b处于关闭状态;第三输油槽3c以及第四输油槽3d处于开启状态。
在大输油泵1435的输入口14352吸力的作用下,油缸1中的油液经第三输出油口1423流出,通过输油管到达柴油滤清器1434的第一输入口14341,经柴油滤清器1434的第一输出口14341以及油泵总成输入口14332进入油泵总成1433,以供发动机使用;多于的燃油通过油泵总成1433的回油口14331以及输油管到达第一输入油口1411,后经第六输油管156、第七输油管157、第三输油槽3c到第一输出油口1421,经输油管到达大输油泵1435,供该泵工作,大输油泵1435输出口14351的油液经输油管到达第一燃油输入口1415,油液向缸内喷射。
在小输油泵1436的作用下,油缸1内的混合油液经第四输出油口1424流出,经输油管到达柴油滤清器1434的第二输出口14342,过滤后,进入第二输入油口1412,经第八输油管10、第九输油管9、第四输油槽3d以及第十输油管6到第二输出油口1422,经输油泵到达小输油泵1436,供小输油泵工作,小输油泵1436输出口14361的油液经输油管到达第二燃油输入口1416,油液向油缸1内迅速喷射。
随着发动机对油液的消耗,油缸1内的油液逐渐减少,浮子5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第一杠杆71向下降,直至勾挡壁83勾到勾挡块81的第一挡壁85,使其旋转,第五杠杆脱离勾挡块81,第三杠杆在后侧弹簧拉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五杠杆迅速向下降,轴阀3转动,进行输油槽的切换,从而向油缸3中输入油液。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燃油为柴油,第二燃油为甲醇。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用任何两种燃油均可,并不限于实施例使用的燃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混合使用两种燃油,以柴油以及甲醇的混合使用为例,可以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可直接将本装置通过螺栓与发动机固定连接使用,维修方便。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包括柴油滤清器、油泵总成以及大、小输油泵,柴油滤清器上设置有两个输入口以及第一以及第二输出口,油泵总成上设置有总成输入口、回油口以及油泵总成高压油管的回油口,柴油滤清器的第一输出口通过输油管连接油泵总成输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缸,油缸侧壁上设置有与油缸贯通的第一燃油输入口以及第二燃油输入口,油缸上部设置有上座盖,油缸内部穿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一端通过中空螺母与上座盖螺接,另一端与油缸底部固定连接,油缸底部设置有第三、第四输出油口;
上座盖上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输入油口以及第一、第二输出油口,上座盖上部设置有与发动机螺接的上延伸体,上座盖下部设置有位于油缸中的下延伸体;
下延伸体内部设置有轴阀孔,轴阀孔内转动设置有轴阀,轴阀上设置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输油槽,第一以及第二输油槽同时开启,第三以及第四输油槽同时开启,配合轴阀在油缸中还设置有轴阀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轴阀的转动,从而开启不同的输油槽;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输入油口分别通过输油管连接油泵总成的回油口、柴油滤清器的第二输出口、第一燃油储存箱以及第二燃油储存箱,第一燃油储存箱中装有第一燃油,第二燃油储存箱中装有第二燃油;
第一、第二输出油口分别通过输油管连接大、小输油泵的输入口,大、小输油泵的输出口分别连接第一输入口以及第二输入口,第三、第四输出油口分别通过输油管与柴油滤清器的两个输入口连接;
第一输出油口通过第一输油管分别连接第一以及第三输油槽,第一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三输油管以及第二输油管连接第三输入口,第三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七输油管以及第六输油管连接第一输入口;
第二输出油口通过第十输油管分别连接第二以及第四输油槽,第二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五输油管以及第四输油管连接第四输入口,第四输油槽依次通过第九输油管以及第八输油管连接第二输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轴阀控制系统包括杠杆系统、止动系统以及浮子;
浮子内部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连接螺栓穿设于其中的通孔,浮子上表面配合下延伸体设置有缺口,浮子上与远离下延伸体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前侧连杆以及后侧连杆,前侧连杆以及后侧连杆的中部分别铰接有第七杠杆以及第八杠杆,第七杠杆以及第八杠杆的端部分别与下延伸体铰接;
杠杆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绞连轴以及横梁,绞连轴与下延伸体固定连接,绞连轴的轴向中心线与轴阀的轴向中心线平行,绞连轴上依次铰接有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三杠杆以及第四杠杆;横梁与绞连轴水平设置,其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五杠杆以及第六杠杆,第五杠杆位于第一杠杆的外侧;第六杠杆位于第四杠杆的外侧;第五杠杆以及第六杠杆的端部分别与轴阀的两端部固定连接;
第一杠杆以及第四杠杆分别与前侧连杆以及后侧连杆的顶端连接;
第二杠杆位于横梁以及连接轴下方,其上连接有与下延伸体上部连接的前侧弹簧,其自由端设置于横梁以及连接轴外侧;
第三杠杆位于横梁以及连接轴上方,其上连接有与下延伸体下部连接的后侧弹簧,其自由端设置于横梁以及连接轴外侧;
止动系统共有两个,分别用于配合第五杠杆以及第六杠杆,均包括勾挡块、勾挡壁、勾挡柱以及挡块;勾挡块呈圆锥状,顶端与下延伸体铰接,其上设置有配合勾挡壁设置的第一挡壁以及配合挡块设置的第二挡壁;勾挡壁端部呈弯钩状;
以配合第五杠杆设置的止动系统为例: 勾挡块呈正圆锥状铰接于下延伸体上,在勾挡块上设置有回位弹簧,回位弹簧位于下延伸体上部;勾挡块外壁贴合设置于第五杠杆上的挡块;勾挡柱贴合第二挡壁;勾挡壁设置于第一杠杆上且端部朝向外侧;
配合34号设置的止动系统不同于上述的在于:勾挡块呈倒圆锥状设置,回位弹簧位于下延伸体下部,勾挡壁设置于第四杠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中空螺母上设置有回油通道以及与油泵总成的高压油管的回油口连通的回油输入口,在回油通道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相互连接的钢珠以及弹簧,钢珠以及弹簧均与回油通道紧密接触,弹簧底部通过设置于连接螺栓内部的回油管与油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第五杠杆上的挡块位于第五杠杆内侧;设置于第六杠杆上的挡块位于第六杠杆内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燃油以及第二燃油分别为柴油以及汽油,或者分别为柴油或者甲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燃油输入口以及第二燃油输入口均相对于油缸倾斜向下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座盖上设置有贯穿上座盖上下表面的通气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座盖边缘处配合油缸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子相对于下延伸体的一侧的上表面上配合下延伸体设置有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柴油滤清器在竖直方向上倒置,即柴油滤清器的两个输入口以及第一、第二输出口均处于下部。
CN201520066931.1U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19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6931.1U CN204419420U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66931.1U CN204419420U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19420U true CN204419420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69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6693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19420U (zh) 2015-01-30 2015-01-30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194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001A (zh) * 2018-12-13 2019-02-15 单进才 发动机用双燃料混合伺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001A (zh) * 2018-12-13 2019-02-15 单进才 发动机用双燃料混合伺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0562Y (zh) 自卸车电液控制系统
CN204419420U (zh) 一种发动机用两种燃油强制混合伺服装置
CN204877725U (zh) 安全氢氧机
CN102953847A (zh) 汽车汽油与醇类双燃料供给控制方法及系统和固定垫块
CN203653225U (zh) 一种油罐车底部加油系统
CN203685437U (zh) 底部复杂型油箱电动燃油泵总成
CN203476869U (zh) 一种多路阀及液压系统及叉车
CN205463370U (zh) 航空发动机清洗系统
CN201723359U (zh) 液压发动机
CN204023642U (zh) 液压挖掘机油液混合动力系统
CN203009052U (zh) 一种汽车汽油与醇类双燃料供给控制系统
CN203430887U (zh) 一种多路阀及液压系统及叉车
CN204476613U (zh) 喷油泵回油收集装置
CN210065148U (zh) 一种石化油生物油混合加注机
CN203602348U (zh) 一种重卡试制加油车
CN202718785U (zh) 主动驱动喷射泵的油泵支架总成
CN104088832B (zh) 一种解体机液压系统及解体机
CN109340001B (zh) 发动机用双燃料混合伺服装置
CN202703248U (zh) 一种新型气液两用燃料箱
CN206034535U (zh) 地下中水多功能连体双罐供水系统
CN202911712U (zh) 一种平地机自动加油系统
CN206454514U (zh) 油品进油喷射混合装置
CN201187382Y (zh) 汽车燃油压力调解装置
CN204877692U (zh) 汽车柴油、醇类双燃料供给系统
CN203683074U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加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