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15324U -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15324U
CN204415324U CN201420845977.9U CN201420845977U CN204415324U CN 204415324 U CN204415324 U CN 204415324U CN 201420845977 U CN201420845977 U CN 201420845977U CN 204415324 U CN204415324 U CN 204415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ratchet
webbing retractor
bearing plate
stay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459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伍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YD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459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15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15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15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安全带卷收器包括框架、卷轴、锁止机构和车感机构。框架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卷轴设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锁止机构与卷轴配合以锁止卷轴或者释放卷轴。车感机构包括检测装置和车感电机,车感电机与检测装置相连,车感电机被构造成在检测装置检测到倾斜角度或加速度异常时车感电机的电机轴伸出,车感电机的电机轴伸出与锁止机构配合以锁止卷轴,在电机轴收缩时锁止机构解除对卷轴的锁止作用以释放卷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提高了车感机构的感知精度及灵敏度,且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避免了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异响。而且安装方便,通用性强,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背景技术
乘用车的安全带卷收器上,车感机构普遍使用的是钢珠或摆锤式结构,这些类型的车感机构存在精度不高、敏感度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而且也有乘客在车辆售后反馈,卷收器存在安全带拉不出、卷收器有异响的情况,这些多由车感机构的内部故障引起的,因此车感机构的结构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该安全带卷收器可解决车感机构容易失效、有异响产生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其的安全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上述安全带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卷轴,所述卷轴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卷轴配合以锁止所述卷轴或者释放所述卷轴;车感机构,所述车感机构包括检测装置和车感电机,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辆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所述车感电机与所述检测装置相连,所述车感电机被构造成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或所述加速度异常时所述车感电机的电机轴伸出,所述车感电机的电机轴伸出与所述锁止机构配合以锁止所述卷轴,在所述电机轴收缩时所述锁止机构解除对所述卷轴的锁止作用以释放所述卷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卷收器,通过设置由检测装置及车感电机组成的车感机构,提高了车感机构的感知精度及灵敏度,且车感机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避免了车感机构工作过程中产生异响,提高了安全带卷收器的使用舒适性。而且装车过程中车感机构可停止工作,安全带卷收器可以于任何状态安装,方便了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且通用性强,扩大了安全带卷收器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感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安全带卷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敏感卡爪及敏感弹簧与棘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安全带卷收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安全带卷收器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
安全带卷收器100、
框架10、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通孔13、棘轮孔131、圆孔132、
卷轴20、第二配合孔21、凸起22、圆柱孔23、凸柱25、
锁止机构30、制动爪31、棘齿31a、传递杆32、棘轮33、棘轮中心孔331、锁座34、制动槽34a、第一配合孔34b、凸柱孔35、凸台37、扭簧38、
带感机构40、离心块41、敏感卡爪42、敏感弹簧43、
车感机构50、检测装置51、倾角传感器511、加速度传感器512、车感电机52、机壳521、圆轴管522、电机轴523、控制单元53、紧固件54、
限力轴60、第一配合柱61、第二配合柱62、螺纹孔63、
预紧机构70、套筒71、第三配合孔711、旋转轴712、离合器72、齿轮721、预紧器73、缸体731、气体发生器732、齿条733、
内盖80、内齿圈801、内盖中心孔802、外盖81、缺口811、支架82、中心孔821、卷簧组件83、回卷中心孔831、回转轴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100,如图2和图6所示,包括:框架10、卷轴20、锁止机构30和车感机构50。
其中,框架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卷轴20可枢转地设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具体地,框架10为整个安全带卷收器100的安装骨架,框架10的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上分别设有一个对应的通孔13,卷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通孔13与其他构件相连。卷轴20用于卷绕安全带(图未示出),卷轴20的旋转带动安全带的拉出或收回,锁止机构30与卷轴20配合以锁止卷轴20或者释放卷轴20。
如图1所示,车感机构50包括检测装置51和车感电机52,检测装置51用于检测车辆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车感电机52与检测装置51相连,车感电机52被构造成在检测装置51检测到倾斜角度或加速度异常时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伸出,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伸出与锁止机构30配合以锁止卷轴20,在电机轴523收缩时锁止机构30解除对卷轴20的锁止作用以释放卷轴20。
也就是说,该安全带卷收器100的工作过程为:当检测装置51检测到车辆的倾斜角度或加速度发生异常时,检测装置51触发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伸出,电机轴523伸出后触发锁止机构30锁止卷轴20,使得卷轴20不能向安全带拉出的方向转动。当检测装置51检测到车辆的倾斜角度或加速度正常时,检测装置51触发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收缩,电机轴523缩回后解除了锁止机构30对卷轴20的锁止作用,使得卷轴20可向安全带拉出的方向转动。
这里,检测装置51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检测装置51可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用于检测车辆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的装置。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检测装置51包括倾角传感器511和加速度传感器512,倾角传感器511用于检测车身的倾斜角度,加速度传感器512用于感知车身的加速度或减速度。这里,由于传感器的技术发展及应用较成熟,且检测精度较高,集成度高,占用体积小,因此检测装置51采用了倾角传感器511和加速度传感器512。
具体地,如图1所示,车感机构50还包括控制单元53(ECU),控制单元53(ECU)分别与倾角传感器511和加速度传感器512电连接,控制单元53(ECU)在接收到倾角传感器511和加速度传感器512的检测信号后进行分析、判断,控制单元53(ECU)也与车感电机52电连接以根据判断结果控制电机轴523的伸缩。
当倾角传感器511检测到车身倾角达到安全带锁止的临界值时,倾角传感器511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53(ECU),控制单元53(ECU)发出指令给车感电机52。车感电机52收到指令后伸出电机轴523以触发锁止机构30,进而阻止安全带拉出,实现安全带锁止。而当倾角传感器511检测到车身倾角减小到临界值时,倾角传感器511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53(ECU),控制单元53(ECU)再发出指令给车感电机52。车感电机52收到指令后收缩电机轴523,以释放卷轴20。
当车辆加速度或减速度达到加速度或减速度的锁止临界值时,加速度传感器512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53(ECU),控制单元53(ECU)再发出指令给车感电机52。车感电机52收到指令后伸出电机轴523以触发锁止机构30,进而阻止安全带拉出,实现安全带锁止。而当车辆加速度或减速度减小到临界值时,加速度传感器512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53(ECU),控制单元53(ECU)再发出指令给车感电机52。车感电机52收到指令后收缩电机轴523,以释放卷轴20。
相对于传统的钢珠式车感机构或摆锤式车感机构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感机构50,通过采用检测装置51来检测车身倾角及加减速度,提高了对车辆的倾斜角度和加减速度的感知精度及灵敏度。而且车感机构50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响,这样安全带卷收器100的使用也就不会影响到车内音响播放的效果,提高了乘员乘坐的舒适性。而且车感电机52的运行受车内灰尘的影响较小,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避免了车感机构50失效而导致电机轴523无法伸出或收缩的问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车感机构由于采用了钢珠或摆锤式结构,因此传统安全带卷收器装车时,当安全带卷收器不在安装角度时,安全带被车感机构锁止。因此传统安全带卷收器装车时,必须放置在装车角度才能将安全带拉出,之后才能将安全带装置其他部件放置在装配位置后锁紧螺栓。这就给装车加大了难度,也影响了装车效率。
而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车感机构50采用了检测装置51和车感电机52的结构,在安全带卷收器100装车过程中,可先不对车感电机52通电,避免装车过程中锁止卷轴20。在安全带卷收器100装车完成后再向车感电机52通电,这样,安全带卷收器100安装容易,效率提升。
同时,当厂家生产多系列且安装角度不同的安全带卷收器100时,采用检测装置51与车感电机52的车感机构50,避免了因安装角度不同而设计开发不同车感机构50的需要,极大地减少了车感机构50的开发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100,通过设置由检测装置51及车感电机52组成的车感机构50,提高了车感机构50的感知精度及灵敏度,且车感机构50稳定性好、可靠性高,避免了车感机构50工作过程中产生异响,提高了安全带卷收器100的使用舒适性。而且装车过程中车感机构50可停止工作,即安全带卷收器100在装车时可不受安装位置及角度的影响,从而安全带卷收器100可以于任何状态安装,方便了安全带卷收器100的安装,且通用性强,扩大了安全带卷收器100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1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安全带卷收器,示例性且不限制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100可以是紧急锁止型卷收器、限力型卷收器或者是预紧限力型卷收器等。
下面参考图2-图8所示的不同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100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实施例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板11上设有棘轮孔131,锁止机构30包括:锁座34、制动爪31和棘轮33。锁座34连接在卷轴20上且位于棘轮孔131内,制动爪31可摆动地设在锁座34上以适于与棘轮孔131配合。这里,锁座34被构造成与卷轴20同步转动,锁座34上设有制动槽34a,制动爪31设在制动槽34a内。其中,制动爪31的一端设有可与棘轮孔131啮合的棘齿31a,因此制动爪31与棘轮孔131构成棘轮机构。
棘轮33连接至卷轴20,棘轮33上设有连接制动爪31的传递杆(图2中未示出),棘轮33被构造成在电机轴523收缩时与锁座34同步转动,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伸出后止抵在棘轮33的外周壁上以触发制动爪31与棘轮孔131配合。
第一实施例的实现方式是:如果倾斜角度和加速度达到设定值时,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伸出锁止棘轮33,这时如果拉动安全带,因棘轮23锁止,锁座34与棘轮33发生相对转动,制动爪31被带动伸出而锁止在框架10上,这样安全带就不能拉出了。
也就是说,当车感机构50的检测装置51检测出车辆的倾斜角度及加速度正常时,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收缩,棘轮33被电机轴523释放,从而棘轮33可与锁座34同步转动。
而当车感机构50的检测装置51检测出车辆的倾斜角度或加速度异常时,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伸出,棘轮33被电机轴523卡住而无法转动。此时如果卷轴20向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转动,锁座34也朝向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转动,则棘轮33与锁座34发生相对转动。当棘轮33与锁座34相对转动时,棘轮33通过传递杆带动制动爪31相对锁座34摆动,制动爪31从锁座34内伸出而与框架10的棘轮孔131配合,从而锁止卷轴20,使得安全带无法拉出。
具体地,如图2所示,棘轮33与锁座34通过扭簧38连接,在安全带卷收或释放的过程中,扭簧38的弹性力作用可实现棘轮33与锁座34同步旋转。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包括内盖80,内盖80设在第一支撑板11上,且内盖80具有内齿圈801,棘轮33设在内盖80与第一支撑板11之间。
安全带卷收器100还包括离心块41和敏感卡爪42,离心块41和敏感卡爪42构成安全带卷收器100的带感机构40,在第一实施例中,带感机构40也通过触发锁止机构30来控制卷轴20的锁止与释放。
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离心块41设在棘轮33上,且离心块41被构造成安全带拉出加速度异常时,离心块41相对于棘轮33可旋转,当安全带拉出加速度正常时,离心块41与棘轮33同步旋转。敏感卡爪42连接在离心块41的一侧,离心块41相对于棘轮33旋转时,敏感卡爪42伸出,敏感卡爪42伸出后与内齿圈801配合以制动棘轮33。当敏感卡爪42卡住内齿圈801而使棘轮33无法转动时,此时如果卷轴20处于向安全带的拉出方向转动,则棘轮33与锁座34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触发制动爪31与棘轮孔131配合以锁止卷轴20。
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离心块41、敏感卡爪42可转动地设在棘轮33上,敏感卡爪42通过敏感弹簧43设在棘轮33上。当安全带被拉出的加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敏感卡爪42无法克服敏感弹簧43的弹力,此时敏感卡爪42、离心块41相对棘轮33静止。当安全带被拉出的加速度超出上述范围时,离心块41挤压敏感卡爪42,敏感卡爪42克服敏感弹簧43的弹力,且敏感卡爪42相对棘轮33发生偏转,从而敏感卡爪42伸出。敏感卡爪42伸出的一端与内盖80的内齿圈801配合,从而制动棘轮33。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还包括外盖81,外盖81外套在内盖80上并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上,以将外盖81与第一支撑板11之间的构件(如带感机构40)进行密封,避免异物粉尘等进入上述构件内而影响安全带卷收器100的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车感电机52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上。由此,车感电机52安全方便,稳固。车感电机52通过紧固件54固定在第一支撑板11上,紧固件54为螺钉、螺栓等。
在图2和图3中,车感电机52的机壳521设在外盖81的外部,机壳521的一部分朝向棘轮33延伸形成圆轴管522,外盖81上设有缺口811,圆轴管522卡在缺口811内。电机轴523可伸缩地设在圆轴管522内,电机轴523可从圆轴管522内伸出,且穿过内盖80以与棘轮33配合。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还包括限力轴60,限力轴60设在卷轴20内,限力轴60的一端从第一支撑板11伸出,锁座34和棘轮33分别外套在限力轴60的伸出第一支撑板11的部分上。
也就是说,锁座34与棘轮33设在卷轴20的同一侧,且第一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100为限力型卷收器。
在图2中,限力轴60的右端与卷轴20相连,限力轴60的左端与锁座34连接,当车辆出现紧急情况例如急刹车时,锁止机构30被车感机构50或带感机构40等触发,制动爪31与棘轮孔131啮合以锁止卷轴20。但是乘员会受惯性作用继续向前俯冲而拉动安全带,卷轴20具有向安全带拉出方向转动的趋势。由于卷轴20与锁座34之间连接有限力轴60,限力轴60两端的相对旋转使限力轴60发生扭转变形,安全带能够被拉出预先设定的量,从而使安全带施加给乘员身体的约束力暂时减小。同时限力轴60的扭转变形可吸收能量,延长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力作用时间,从而保护乘员。
具体地,如图2所示,限力轴60的邻近锁座34的一端形成为第一配合柱61,锁座34上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一配合孔34b,第一配合柱61为非圆形柱,例如,第一配合柱61为六角柱,从而限力轴60与锁座34构成非转动连接。棘轮33、扭簧38外套在限力轴60的伸出锁座34的部分上。
限力轴60的远离锁座34的一端形成为第二配合柱62,卷轴20上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二配合孔21,第二配合柱62为非圆形柱,例如,第二配合柱62为六角柱,从而限力轴60与卷轴20构成非转动连接。
当然,限力轴60的两端也可分别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限力轴60的两端分别形成为花键,只要能够实现限力轴60的两端分别与锁座34、卷轴20不可旋转即可。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还包括支架82,支架82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2上,支架82上设有中心孔821。安全带卷收器100还包括套筒71、回转轴84和卷簧组件83,套筒71可转动地配合在中心孔821上。第二支撑板12上的通孔13为圆孔132,套筒71的邻近卷轴20的一端穿过中心孔821及圆孔132以伸入至卷轴20内,套筒71与卷轴20形成不可转动连接。
具体地,套筒71上设有第三配合孔711,套筒71的外周壁与卷轴20的第二配合孔21配合,而限力轴60的第二配合柱62插入至第三配合孔711内,也就是说,套筒71的伸入卷轴20的部分夹持在卷轴20与限力轴60之间。另外,限力轴60的第二配合柱62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63,回转轴84穿过套筒71并与螺纹孔63配合连接。卷簧组件83通过支架82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2上,卷簧组件83上设有回卷中心孔(图2中未示出),回转轴84与回卷中心孔相配合以支撑在卷簧组件83上。
在第一实施例中,安全带卷收器100的装配过程如下:
第一步,如图2所示,卷轴20由侧面装入框架10内,安装时,须将卷轴20的设有第二配合孔21的一端朝向第二支撑板12装配。然后,将制动爪31装配在锁座34的制动槽34a内,再将装配好的锁座34及制动爪31装配到卷轴20的朝向第一支撑板11的一端。最后将限力轴60由设有螺纹孔63的一端依次插入至锁座34、卷轴20内并装配好,保证限力轴60上第一配合柱61与锁座34的第一配合孔34b配合好。
第二步,如图2和图4所示,将敏感弹簧43、敏感卡爪42及离心块41依次固定在棘轮33上,以完成带感机构40与棘轮33的装配。然后将扭簧38套在限力轴60的伸出锁座34的部分上,并将扭簧38的一端固定在锁座34上,之后将组装了带感机构40的棘轮33外套在限力轴60上,并将扭簧38的另一端固定在棘轮33上。再然后,将内盖中心孔802对准限力轴60的轴心扣在框架10上。
第三步,如图2所示,将车感电机52的电机轴523穿过内盖80上的缺孔(图未示出),并用螺钉将车感电机52固定在框架10上,最后按照一定的方向将外盖81扣在框架10上,使车感电机52的圆轴管522穿过外盖81上的缺口811。
第四步,将框架10反过来,将支架82固定在第二支撑板12上,并将套筒71套于限力轴60的第二配合柱62及卷轴20的第二配合孔21之间以压住支架82。然后再用回转轴84锁紧至限力轴60的螺纹孔63内,并压住套筒71。最后装配卷簧组件83,使卷簧组件83的回卷中心孔与回转轴84配合好,并将卷簧组件83卡扣配合在支架82上,这样安全带卷收器100就组装好了。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具有由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组成的框架10,卷轴20设在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
锁座34与棘轮33分别设在卷轴20的两端,其中,锁座34设在第一支撑板11的棘轮孔131内,棘轮33邻近第二支撑板12设置,带感机构40设在棘轮33上,车感机构50设在第二支撑板12上并与带感机构40共同控制卷轴20的锁止。
具体地,如图5-图7所示,卷轴20的远离锁座34的一端端面的中心处形成有凸起22,棘轮33的相应位置形成有棘轮中心孔331,棘轮中心孔331外套在凸起22上。棘轮33与卷轴20通过弹簧(图未示出)连接,在安全带卷收或释放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可实现棘轮33与卷轴20的同步旋转。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还包括传递杆32,传递杆32设在棘轮33和制动爪31之间。传递杆32形成为圆柱状,卷轴20的相应位置上形成有在平行于卷轴20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贯通卷轴20的圆柱孔23,传递杆32穿过圆柱孔23连接棘轮33和制动爪31。在卷轴20转动时,卷轴20带动传递杆32绕卷轴20的旋转轴线转动,且传递杆32相对于卷轴20的位置不变。当棘轮33和卷轴20同步旋转时,传递杆32相对卷轴20静止。当棘轮33相对于卷轴20旋转时,传递杆32带动制动爪31限制卷轴20旋转。从而简化安全带卷收器100的结构,协调整体布局。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锁座34的朝向卷轴20的一侧设有凸台37,卷轴20的相应端面上设有与其同心的凸台孔(图中未示出),其中凸台37可旋转地配合至凸台孔内,也就是说,卷轴20的凸台孔套设在锁座34的凸台37上以限制锁座34相对卷轴20的径向移动。
如图6所示,卷轴20的朝向锁座34的端面上设有垂直延伸的凸柱25,凸柱25偏离于凸台孔,锁座34上形成有与凸柱25配合的凸柱孔35。凸柱25与凸柱孔35的配合可将锁座34固定于卷轴20上并限制锁座34相对卷轴20的转动,当制动爪31锁止卷轴20的旋转而导致安全带施加给乘员的负荷大于预定负荷时,凸柱25被剪断,从而保护乘员不被安全带勒伤。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还包括限力轴60,限力轴60的两端分别与锁座34、卷轴20连接。当车辆出现紧急情况时,制动爪31与棘轮孔131卡合,卷轴20被锁止,随着安全带施加于乘员的负荷的增加,当负荷超过预先设定的负荷极限时,凸柱25被剪断,此时卷轴20相对锁座34发生相对旋转,而限力轴60的两端分别与卷轴20和锁座34连接,两端的相对旋转使限力轴60发生扭转变形,从而保护乘员。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还包括预紧机构70,预紧机构70检测车辆状况异常时驱动卷轴20旋转。具体地,当车辆发生紧急制动时,预紧机构70驱动卷轴20向安全带的卷入方向旋转,从而将乘员紧紧地束缚在座椅上,避免乘员与车辆的挡风玻璃或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减缓安全带对乘员的拉伤程度。
具体地,预紧机构70与锁座34连接,当预紧机构70发生作用时,预紧机构70带动锁座34转动,锁座34带动卷轴20向安全带卷入方向旋转。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预紧机构70也可与卷轴20直接相连,还可与限力轴60相连。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预紧机构70包括:套筒71、离合器72和预紧器73。套筒71与卷轴20连接,套筒71的远离卷轴20的一端具有旋转轴712,离合器72套设在旋转轴712上。离合器72上具有齿轮721a,齿轮721a可与预紧器73发生作用。当预紧机构70检测到车辆状况异常时,预紧器73发生作用并驱动离合器72上的齿轮721a转动,离合器72同步旋转并带动套筒71转动,套筒71带动卷轴20向安全带卷入方向转动。同时,当卷轴20向安全带卷出方向转动时,由于离合器72的单向传递作用,卷轴20的转动被离合器72阻隔而无法对预紧器73产生影响。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预紧器73包括缸体731、气体发生器732和齿条733。气体发生器732设在缸体731内,齿条733可移动地设在缸体731内,齿条733的上端与齿轮721配合,以在齿条733移动时驱动离合器72旋转。当预紧机构70检测到车辆状况异常时,气体发生器732产生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齿条733按照预定轨迹运动,此时,因齿条733的上端与离合器72的齿轮721配合,齿条733带动离合器72上的齿轮721向织带卷入方向转动,从而驱动卷轴20向安全带卷入方向转动。其中,缸体731、气体发生器732和齿条733的结构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详细描述,离合器72的结构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当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安全带卷收器100上也可不设有限力轴60,锁座34与卷轴20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卷收器100,由此,提高了安全带卷收器100的使用舒适性及可靠性,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带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卷轴,所述卷轴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与所述卷轴配合以锁止所述卷轴或者释放所述卷轴;
车感机构,所述车感机构包括检测装置和车感电机,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辆的倾斜角度和加速度,所述车感电机与所述检测装置相连,所述车感电机被构造成在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倾斜角度或所述加速度异常时所述车感电机的电机轴伸出,所述车感电机的电机轴伸出与所述锁止机构配合以锁止所述卷轴,在所述电机轴收缩时所述锁止机构解除对所述卷轴的锁止作用以释放所述卷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倾角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棘轮孔;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
锁座,所述锁座连接在所述卷轴上且位于所述棘轮孔内;
制动爪,所述制动爪可摆动地设在所述锁座上以适于与所述棘轮孔配合;
棘轮,所述棘轮连接至所述卷轴,所述棘轮上设有连接所述制动爪的传递杆,所述棘轮被构造成在所述电机轴收缩时与所述锁座同步转动,所述车感电机的电机轴伸出后止抵在所述棘轮的外周壁上以触发所述制动爪与所述棘轮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包括:
内盖,所述内盖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且具有内齿圈,所述棘轮设在所述内盖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
离心块,所述离心块设在所述棘轮上且被构造成安全带拉出加速度异常时所述离心块相对于所述棘轮可旋转;
敏感卡爪,所述敏感卡爪连接在所述离心块的一侧,所述离心块相对于所述棘轮旋转时,所述敏感卡爪伸出,所述敏感卡爪与所述内齿圈配合以制动所述棘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感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力轴,所述限力轴设在所述卷轴内,所述限力轴的一端从所述第一支撑板伸出,所述锁座和所述棘轮分别外套在所述限力轴的伸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与所述卷轴为一体成型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紧机构,所述预紧机构与所述卷轴连接,所述预紧装置检测车辆状况异常时驱动所述卷轴旋转。
9.一种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带装置。
CN201420845977.9U 2014-12-26 2014-12-26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Active CN204415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45977.9U CN204415324U (zh) 2014-12-26 2014-12-26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45977.9U CN204415324U (zh) 2014-12-26 2014-12-26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15324U true CN204415324U (zh) 2015-06-24

Family

ID=5346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45977.9U Active CN204415324U (zh) 2014-12-26 2014-12-26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15324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102A (zh) * 2015-10-21 2016-01-20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汽车安全带锁止装置
CN107901878A (zh) * 2017-11-15 2018-04-13 重庆乾享汽车安全装备研发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卷收器
CN105946785B (zh) * 2016-05-17 2018-05-25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电子感应卷收器
CN109624917A (zh) * 2018-12-21 2019-04-16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下坡状态的安全带预紧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01572A (zh) * 2019-04-12 2019-07-12 南京中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车敏、角敏、带敏检测机
CN110304013A (zh) * 2018-03-27 2019-10-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卷带装置及车辆
WO2020155890A1 (zh) * 2019-01-29 2020-08-06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
CN111801251A (zh) * 2018-02-02 2020-10-2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102A (zh) * 2015-10-21 2016-01-20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汽车安全带锁止装置
CN105946785B (zh) * 2016-05-17 2018-05-25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电子感应卷收器
CN107901878A (zh) * 2017-11-15 2018-04-13 重庆乾享汽车安全装备研发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卷收器
CN111801251A (zh) * 2018-02-02 2020-10-20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装置
CN111801251B (zh) * 2018-02-02 2022-06-24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安全带装置
CN110304013A (zh) * 2018-03-27 2019-10-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卷带装置及车辆
CN110304013B (zh) * 2018-03-27 2021-10-2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卷带装置及车辆
CN109624917A (zh) * 2018-12-21 2019-04-16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下坡状态的安全带预紧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624917B (zh) * 2018-12-21 2020-10-27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下坡状态的安全带预紧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155890A1 (zh) * 2019-01-29 2020-08-06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
CN110001572A (zh) * 2019-04-12 2019-07-12 南京中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安全带卷收器车敏、角敏、带敏检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15324U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车辆
CN104837687B (zh) 用于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
EP0962365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KR100878105B1 (ko) 안전벨트 리트랙터
JPS6111085Y2 (zh)
EP1024064B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KR100751773B1 (ko) 시트벨트 리트랙터
CN110520335A (zh) 包括预紧器杆的安全带预紧式卷收器组件
CN104554133B (zh) 织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安全带装置
CN104554135A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安全带装置和汽车
US4907820A (en) Belt retractor
US9688241B2 (en) Pretensioner of seat belt for vehicle
CN206884978U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装置
CN104890611A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CN104417486B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应用其的安全带装置和车辆
CN105711542B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CN107244303B (zh) 一种安全带卷收装置
KR20120065402A (ko) 시트 벨트용 리트랙터
WO2017069095A1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10304013B (zh) 卷带装置及车辆
JP4528655B2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205149783U (zh) 安全带卷收器及具有其的汽车
JP2006256514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6143403B (zh) 限力卷收器
KR101298470B1 (ko) 리트랙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시트벨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30

Address after: 315800 Binhai Road, Binhai New Area, Fenghu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Zhejiang 118

Patentee after: Ningbo Byd Automobile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18118 BYD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3009

Patentee before: Biyadi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