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99264U -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99264U
CN204399264U CN201520035750.2U CN201520035750U CN204399264U CN 204399264 U CN204399264 U CN 204399264U CN 201520035750 U CN201520035750 U CN 201520035750U CN 204399264 U CN204399264 U CN 204399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steering column
rigid grasp
grasp support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03575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蒂亚斯·塞恩
理查德·韦博
关文娟
李永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yssenKrupp Presta Fawer Changch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Presta Fawer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Presta Fawer Changch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Presta Fawer Changchu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03575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99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99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99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所述刚性夹紧支架包括两块翼板和一块底板,所述翼板和所述底板组成U形,两块所述翼板上均开设有一条溃缩导向槽,所述底板的前端、两块所述翼板之间设有一块加强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转向管柱。由于刚性夹紧支架与上支架之间的摩擦力用于吸收碰撞力,当刚性夹紧支架的前端设有加强板时,该加强板增加了刚性夹紧支架前端的刚性,使得刚性夹紧支架在溃缩受力初期,发生弹性变形时需要克服较大的摩擦力,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力,因此降低了静态溃缩起始阶段的溃缩力上限值。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管柱,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是用于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的转向机构。如图1所示,转向管柱通常至少包括导向筒1′、夹紧支架2′、夹紧螺栓3′和手柄4′。夹紧支架2′为U型,夹紧支架2′夹紧在导向筒1′上,夹紧支架2′的两侧开设有溃缩导向槽21′,夹紧螺栓3′穿过夹紧支架2′的溃缩导向槽21′将手柄4′与夹紧支架2′连接。当导向筒1′受到沿轴线方向的撞击力时,此时夹紧螺栓3′和手柄4′固定不动,夹紧支架2′沿轴线方向发生位移,溃缩导向槽21′与夹紧螺栓3′发生了相对滑动。由于夹紧支架2′产生了滑动,吸收了部分人体所承受的碰撞力,减轻了人体所受到的伤害。
转向管柱的静态溃缩力通常是在溃缩的起始阶段由零迅速上升到一个上极限,然后溃缩力逐渐变减小到近似稳定的状态,直到溃缩行程终止。这里的上极限溃缩力不能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指标,但目前夹紧支架的结构设计在静态溃缩起始阶段的溃缩力上限值就有可能超出安全值,不能保证驾驶员安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实现降低静态溃缩起始阶段的溃缩力上限值,满足理想吸能效果的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降低静态溃缩起始阶段的溃缩力上限值,满足理想吸能效果的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所述刚性夹紧支架包括两块翼板和一块底板,所述翼板和所述底板组成U形,两块所述翼板上均开设有一条溃缩导向槽,所述底板的前端、两块所述翼板之间设有一块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从所述底板延伸出并折弯形成。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前部形成加强肋。
优选地,所述加强肋沿垂直于所述翼板的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加强肋有至少两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夹紧螺栓、手柄、上支架、刚性夹紧支架和导向筒;
所述刚性夹紧支架包括两块翼板和一块底板,所述翼板和所述底板组成U形,两块所述翼板分别夹紧在所述导向筒的两侧,两块所述翼板上均开设有一条溃缩导向槽;
所述上支架的两块连接板分别位于两块所述翼板的外侧,两块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高度调节槽;
所述夹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手柄、所述上支架的所述高度调节槽、所述刚性夹紧支架的所述溃缩导向槽,
所述底板的前端、两块所述翼板之间设有一块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从所述底板延伸出并折弯形成。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前部上形成加强肋。
优选地,所述加强肋沿垂直于所述翼板的方向布置。
优选地,所述加强肋有至少两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刚性夹紧支架与上支架之间的摩擦力用于吸收碰撞力,当刚性夹紧支架的前端设有加强板时,该加强板增加了刚性夹紧支架前端的刚性,使得刚性夹紧支架在溃缩受力初期,发生弹性变形时需要克服较大的摩擦力,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力,因此降低了静态溃缩起始阶段的溃缩力上限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底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溃缩曲线。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导向筒            2′-夹紧支架      3′-夹紧螺栓
4′-手柄              21′-溃缩导向槽
1-夹紧螺栓            2-手柄            3-上支架
4-刚性夹紧支架        5-导向筒          6-法兰盘
31-连接板             32-高度调节槽     41-翼板
42-底板               43-溃缩导向槽     44-加强板
45-加强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转向管柱至少包括夹紧螺栓1、手柄2、上支架3、刚性夹紧支架4和导向筒5;如图4所示,刚性夹紧支架4包括两块翼板41和一块底板42,翼板41和底板42组成U形,两块翼板41分别夹紧在导向筒5的两侧,两块翼板41上均开设有一条溃缩导向槽43;上支架3的两块连接板31分别位于两块翼板41的外侧,两块连接板31上均开设有高度调节槽32;夹紧螺栓1依次穿过手柄2、上支架3的高度调节槽32、刚性夹紧支架4的溃缩导向槽43,底板42的前端、两块翼板41之间设有一块加强板44。
如图2所示,导向筒5的轴线方向为车身的前后方向,转向管柱的前端(即安装有法兰盘6的一端)安装到车身上,转向管柱的后端与方向盘连接。图中夹紧螺栓1穿过的方向为车身的左右方向。上支架3的顶部与汽车的管梁固定连接。夹紧螺栓1插入到连接板31上的高度调节槽32中后,夹紧螺栓1沿轴线方向(即前后方向)是不会移动的。当转向管柱受到来自前后方向的碰撞力时,导向筒5和刚性夹紧支架4一起向前端移动,此时溃缩导向槽43相对于夹紧螺栓1沿轴线方向滑动。溃缩导向槽43的滑动距离为溃缩距离。刚性夹紧支架4在滑动的过程中,与上支架3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用于吸收碰撞力,减轻了对人体的伤害。由于刚性夹紧支架4的前端(即靠近法兰盘6的一端)设有加强板44,该加强板44起到了加强刚性夹紧支架4的前端的刚性的作用。因此,刚性夹紧支架4在溃缩受力初期,发生弹性变形时需要克服较大的摩擦力,能够吸收更多的碰撞力,降低了静态溃缩起始阶段的溃缩力上限值。如图5所示,图中横坐标为溃缩距离(mm),纵坐标为人体所承受的碰撞力(KN)。可以看出,随着溃缩距离的增加,人体所承受的碰撞力一开始较大,然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
本实施例中,加强板44从底板42延伸出并向上折弯形成,与底板42和翼板41为一整体。
较佳地,加强板44也可以单独成型,与底板42焊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底板42的前部上还形成有加强肋45。该加强肋45起到了进一步增加刚性夹紧支架4前端的刚性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加强肋45沿垂直于翼板41的方向布置。加强肋45有两条。
较佳地,加强肋45也可以朝向其他方向,可以为一条,或多条。只要能够起到加强刚性夹紧支架4前端的刚性的作用,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所述刚性夹紧支架包括两块翼板和一块底板,所述翼板和所述底板组成U形,两块所述翼板上均开设有一条溃缩导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端、两块所述翼板之间设有一块加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夹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从所述底板延伸出并折弯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性夹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部形成加强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性夹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沿垂直于所述翼板的方向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性夹紧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有至少两条。
6.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夹紧螺栓、手柄、上支架、刚性夹紧支架和导向筒;
所述刚性夹紧支架包括两块翼板和一块底板,所述翼板和所述底板组成U形,两块所述翼板分别夹紧在所述导向筒的两侧,两块所述翼板上均开设有一条溃缩导向槽;
所述上支架的两块连接板分别位于两块所述翼板的外侧,两块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高度调节槽;
所述夹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手柄、所述上支架的所述高度调节槽、所述刚性夹紧支架的所述溃缩导向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的前端、两块所述翼板之间设有一块加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从所述底板延伸出并折弯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部上形成加强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沿垂直于所述翼板的方向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有至少两条。
CN201520035750.2U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Active CN204399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5750.2U CN204399264U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035750.2U CN204399264U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99264U true CN204399264U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2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35750.2U Active CN204399264U (zh) 2015-01-19 2015-01-19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992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0598A1 (ja) * 2020-03-30 2021-10-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1200599A1 (ja) * 2020-03-30 2021-10-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0598A1 (ja) * 2020-03-30 2021-10-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1200599A1 (ja) * 2020-03-30 2021-10-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912333B2 (en) 2020-03-30 2024-02-27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JP7484323B2 (ja) 2020-03-30 2024-05-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484324B2 (ja) 2020-03-30 2024-05-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32744U (zh) 一种转向管柱的吸能机构及转向管柱
CN202624345U (zh) 转向装置
CN202716925U (zh) 转向管柱溃缩导向吸能机构
CN204399264U (zh)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CN203391866U (zh) 一种汽车防撞底盘
CN204149823U (zh)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杆
MX2018008215A (es) Estructura de parte posterior de vehiculo.
CN202879407U (zh) 一种具有x型支架的汽车保险杠
CN203381520U (zh) 保护头部的机动车车辆座椅
CN203612054U (zh) 一种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
CN204845812U (zh) 吸能缓冲型保险杠
CN110606036B (zh)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CN104709209A (zh) 一种汽车防正面撞击保护器
CN104249694A (zh) 缓冲保险杠
CN103287290B (zh) 一种保护头部的机动车车辆座椅
CN202966210U (zh) 汽车车门防撞杆焊接总成
CN206475853U (zh)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827437U (zh) 一种汽车车门加强结构
CN205524461U (zh) 一种吸收冲击能量的车梁
CN205589156U (zh) 一种适用于suv车型的防撞梁
CN204567543U (zh) 防撞梁的连接结构
CN213262279U (zh)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
CN202806850U (zh) 一种转向管柱托架溃缩装置
CN206437053U (zh) 转向管柱溃缩导向机构
CN208842363U (zh) 一种保险杠支架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