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75853U -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75853U
CN206475853U CN201720093510.7U CN201720093510U CN206475853U CN 206475853 U CN206475853 U CN 206475853U CN 201720093510 U CN201720093510 U CN 201720093510U CN 206475853 U CN206475853 U CN 206475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eam
lower support
buffer unit
bumper
connect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935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洪波
邵海洋
赵洪泽
陈海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935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75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75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75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保险杠缓冲装置包括:下支撑梁和下支撑梁连接支架,下支撑梁设置在前保险杠的下方,且下支撑梁与前保险杠的内表面贴合;且下支撑梁通过下支撑梁连接支架与机舱框架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可在汽车前保险杠部位撞到行人腿部时,有效保护行人腿部不受伤害,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在撞到行人后,会对行人腿部造成严重伤害,公开号为CN25344815U的一种汽车行人保护缓冲泡沫安装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对行人腿部的伤害,但不能对行人腿型起到有效的支撑,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对行人腿步起到有效支撑、提高腿型支撑时效性的保险杠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保险杠缓冲装置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包括:下支撑梁,所述下支撑梁设置在前保险杠的下方,且所述下支撑梁与所述前保险杠的内表面贴合;下支撑梁连接支架,所述下支撑梁通过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与机舱框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通过在前保险杠部位增加下支撑梁,从而在汽车前保险杠部位撞到行人腿部时,可以有效保护行人腿部,同时能提高前保险杠对行人腿部的有效支撑,降低腿型弯矩和膝部韧带伸长量,提高下腿型支撑的时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为多个且在车辆的横向上间隔开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中一部分与所述下支撑梁的两端相连且剩下的一部分与所述下支撑梁的中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的前端与所述下支撑梁卡接固定且后端与所述机舱框架的水箱框架下横梁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梁构造为中间薄、两端厚的弧形板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保险杠缓冲装置还包括:前防撞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位于所述下支撑梁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保险杠缓冲装置还包括:水箱框架下横梁连接支架,所述水箱框架下横梁连接支架适于将所述水箱框架下横梁与前纵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相对所述支架本体向相同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一固定端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第二固定端上设置有螺纹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下支撑梁为注塑件或冲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所述车辆与上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撑梁在前保险杠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撑梁与前防撞梁总成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支撑梁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保险杠缓冲装置100,前保险杠1,下支撑梁2,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支架本体31,第一固定端32,卡接槽321,第二固定端33,螺纹安装孔331,水箱框架下横梁4,前防撞梁总成5,水箱框架下横梁连接支架6,前纵梁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包括:下支撑梁2和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
如图1和图2所示,下支撑梁2可以设置在前保险杠1的下方,且下支撑梁2与前保险杠1的内表面贴合,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适于将下支撑梁2与机舱框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下支撑梁2的前端面可通过胶粘的方式与前保险杠1的内表面贴合,下支撑梁2的后端面通过下支撑梁2连接与机舱框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通过在前保险杠1部位增加下支撑梁2,从而在汽车前保险杠1部位撞到行人腿部时,可以有效保护行人腿部,同时能提高前保险杠1对行人腿部的有效支撑,降低腿型弯矩和膝部韧带伸长量,提高下腿型支撑的时效性,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可以为多个,多个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在车辆的横向上间隔开分布,其中,多个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中的一部分与下支撑梁2的两端相连且剩下的一部分与下支撑梁2的中部相连。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可以为三个,三个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在车辆的横向上间隔开分布,其中,两个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中分别与下支撑梁2的两端相连,剩下一个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与下支撑梁2的中部相连,这样通过多个间隔排布的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对下支撑梁2进行安装固定,可使下支撑梁2在保险杠缓冲装置100上的装配稳固,连接牢靠,从而起到对行人腿部的有效支撑。
有利地,如图4所示,下支撑梁2可以构造为中间薄、两端厚的弧形板状结构,即下支撑梁2与前保险杠1随形且弯曲方向相同,由此既节省空间,又能保证下支撑梁2与前保险杠1紧密贴合,从而起到对前保险杠1支撑的作用。
优选地,下支撑梁2可以为注塑件或冲压件,进一步地,下支撑梁2可以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当然下支撑梁2还可以采用钢板一体冲压成型,由此下支撑梁2的整体强度高,成型工艺简单,从而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的前端与下支撑梁2卡接固定,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的后端与机舱框架的水箱框架下横梁4螺纹连接,具体地,如图5所示,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可以包括支架本体31、第一固定端32和第二固定端33,其中,第一固定端32和第二固定端33相对支架本体31向相同方向弯折,即第一固定端32和第二固定端33均可以相对支架本体31斜向下弯折,且弯折角度可以不相同。
优选地,第一固定端32上可以设置有卡接槽321,如图5所示,卡接槽321位于第一固定端32的中部,且卡接槽321为矩形槽,相应地,下支撑梁2的后断面上可以设置有卡扣,这样下支撑梁2的后端面可通过卡扣与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固定端33上可以设置有螺纹安装孔331,螺纹安装孔331可以位于第二固定端33的中部,并适于穿过螺纹紧固件以将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与机舱框架的水箱框架下横梁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前防撞梁总成5,如图1和图3所示,前防撞梁总成5位于下支撑梁2的上方,进一步地,前防撞梁总成5与下支撑梁2上下相对布置,同时前防撞梁总成5与下支撑梁2的弯曲方向相同,且前防撞梁总成5的宽度大于下支撑梁2的宽度,这样,前防撞梁总成5和下支撑梁2可共同构成前保险杠1的骨架结构,起到对前保险杠1很好的支撑作用,从而更好地起到对行人小腿的保护作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水箱框架下横梁连接支架6,水箱框架下横梁连接支架6适于将水箱框架下横梁4与前纵梁7的下端面固定连,如图3所示,水箱框架下横梁连接支架6连接在机舱框架的水箱框架下横梁4与前纵梁7之间,并与前纵梁7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从而使水箱框架下横梁4的安装牢固,连接牢靠,进而保证下支撑梁2的安装稳定性。
下面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的具体工作过程:
汽车前防撞梁的高度和行人膝关节高度位置相当,当汽车撞到路上的行人后,前保险杠1前端面会和行人腿部发生接触,受到汽车冲击的影响,行人小腿会以膝关节为中心,向汽车的方向发生偏转,导致膝部韧带伸长量和小腿弯矩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汽车撞到路上的行人后,受到汽车冲击的影响,行人小腿会以膝关节为中心,向汽车的方向发生偏转,但由于下支撑梁2紧粘贴在前保险杠1内侧,且后端面通过下支撑梁连接支架3约束在水箱框架下横梁4上,从而使前保险杠1下端的刚度增大,提高抵抗来自小腿冲击的能力,减小小腿向汽车方向弯曲的速度和距离;同时,下支撑梁2紧贴前保险杠1的下端位置,从而保证前保险杠1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小腿起到支撑作用,小腿的韧带伸长量和弯矩也会相应的降低。
另一方面,下支撑梁2和前防撞梁总成5对前保险杠1形成两点支撑,汽车撞到行人后,由于行人小腿不会再向汽车方向弯曲,前保险杠1就会推动小腿向前平动,整个行人会以膝关节为中心,倚靠在发动机罩前沿,倒向发送机罩,而不至于因小腿弯向前保险杠1下方而被卷入车底。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在汽车前保部险杠部位撞到行人腿部时,可以有效保护行人腿部,提高其对行人腿部的有效支撑,降低腿型弯矩和膝部韧带伸长量;同时可以提高下腿型支撑的时效性,及时有效地对小腿起到支撑作用,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安装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100,从而具有对行人腿部的保护效果好、可有效提高下腿型支撑时效性等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支撑梁,所述下支撑梁设置在前保险杠的下方,且所述下支撑梁与所述前保险杠的内表面贴合;
下支撑梁连接支架,所述下支撑梁通过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与机舱框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为多个且在车辆的横向上间隔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中一部分与所述下支撑梁的两端相连且剩下的一部分与所述下支撑梁的中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的前端与所述下支撑梁卡接固定且后端与所述机舱框架的水箱框架下横梁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梁构造为中间薄、两端厚的弧形板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防撞梁总成,所述前防撞梁总成位于所述下支撑梁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框架下横梁连接支架,所述水箱框架下横梁连接支架适于将所述水箱框架下横梁与前纵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梁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相对所述支架本体向相同方向弯折,且所述第一固定端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第二固定端上设置有螺纹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梁为注塑件或冲压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缓冲装置。
CN201720093510.7U 2017-01-24 2017-01-24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6475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3510.7U CN206475853U (zh) 2017-01-24 2017-01-24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93510.7U CN206475853U (zh) 2017-01-24 2017-01-24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75853U true CN206475853U (zh) 2017-09-08

Family

ID=59755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93510.7U Active CN206475853U (zh) 2017-01-24 2017-01-24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758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7448A (zh) * 2020-08-10 2020-11-1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车辆传力路径前端结构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7448A (zh) * 2020-08-10 2020-11-1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车辆传力路径前端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4169B2 (en) Bumper-reinforc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CN102730075B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201023455Y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结构
CN101631694A (zh) 用于在汽车纵梁端部安装的碰撞吸收系统的支撑件
CN201619599U (zh)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
CN206569129U (zh) 一种方向盘前移式安装支架及使用该安装支架的车辆
CN206475853U (zh) 保险杠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228274U (zh) 一种高速公路减振防护栏
CN10799590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前端模块的支撑结构和包括所述支撑结构的前端模块
CN201021235Y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04309904U (zh) 一种汽车b柱
KR20100138096A (ko) 보행자 보호를 위한 차량용 범퍼 장치
JP6294128B2 (ja) バンパ取付け構造
KR20070055144A (ko) 자동차의 프론트 엔드부 구조
CN203651925U (zh) 翼子板支架
CN201120907Y (zh) 一种轿跑车b柱侧碰加强结构
CN204937067U (zh) 一种有利于行人下腿部保护的汽车前保支撑结构
CN203078455U (zh) 一种车辆前端行人保护装置及车辆
KR20090115522A (ko) 보호 기능이 극대화된 전면 하부 보강재 및 그것을구비하는 자동차
CN204399264U (zh) 一种用于转向管柱的刚性夹紧支架及转向管柱
CN202923576U (zh) 车辆行人腿部保护构件
CN202449079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加强结构
CN207241814U (zh) 客车前围骨架、客车骨架总成及车辆
CN20224332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下部支撑结构
KR20120029950A (ko) 하이브리드 범퍼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