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66915U - 附加把手以及具备了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 - Google Patents

附加把手以及具备了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66915U
CN204366915U CN201420528857.6U CN201420528857U CN204366915U CN 204366915 U CN204366915 U CN 204366915U CN 201420528857 U CN201420528857 U CN 201420528857U CN 204366915 U CN204366915 U CN 204366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
additional grip
tool body
threaded portion
hol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288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谷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66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669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B25F5/025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 B25F5/026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with torque reaction bars for rotary tools in the form of an auxiliary ha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附加把手以及具备了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附加把手相对于作业工具的安装构造有关的改进技术。辅助把手(10)具有:第一夹紧部件(21)、第二夹紧部件(31)、操作杆(40)以及手柄(50)。通过操作杆(40)的转动,第一夹紧部件(21)相对于操作杆(40)朝向前端侧相对移动,与此同时,第二夹紧部件(31)相对于操作杆(40)朝向基端侧相对移动。由此,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其结果,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对旋具(100)的辅助把手安装部(140)进行保持,从而能够将辅助把手(10)安装于旋具(100)。

Description

附加把手以及具备了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附加地安装于作业工具的附加把手、以及具有该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120741号公报中记载有安装于作业工具的辅助把手。该辅助把手具有:第一夹紧部件、第二夹紧部件、杆以及手柄。而且,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对作业工具的齿轮箱进行夹持,从而能够将辅助把手安装于作业工具。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12074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将上述辅助把手安装于作业工具时,第一夹紧部件被固定于杆的前端。即,在将第一夹紧部件固定于杆的前端的状态下,使第二夹紧部件朝第一夹紧部件的方向移动,从而通过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对齿轮箱进行夹持。然而,将两个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固定于杆,因此需要在对一方的夹紧部件与齿轮箱的卡合进行保持的状态下,使另一方的夹紧部件移动。即,在辅助把手的安装方面耗费时间,因此在辅助把手的安装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因此,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附加地安装于作业工具的附加把手的安装构造有关的改进技术。
上述课题通过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来解决。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加把手的优选的方式,构成有进一步附加地安装于具有主把手的作业工具的工具主体,根据操作者的选择而能够从工具主体卸下的附加把手。该附加把手具有:把持部,其被操作者保持;第一夹紧部件,其具有第一夹紧部;第二夹紧部件,其具有第二夹紧部;以及单一的操作部件,其为了使第一夹紧部件以及第二夹紧部件移动,而被操作者操作。此外,操作部件可以由操作者手动直接地进行操作,也可以经由其他的部件间接地进行操作。而且,通过操作者进行的将附加把手安装于工具主体时的安装动作,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从而使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同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由此,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对工具主体进行夹持,从而能够将附加把手安装于工具主体。即,通过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的协同动作,而在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之间夹持有工具主体。此外,工具主体被至少两个夹紧部件夹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把手也可以具备三个以上的夹紧部件。在该情况下,对单一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从而使三个以上的夹紧部件同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进而三个以上的夹紧部件对工具主体进行夹持。此外,在将附加把手从工具主体卸下时,优选通过操作者的操作,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从而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同时以相互分离的方式移动,从而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对工具主体的保持被解除。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操作者相对于单一的操作部件的操作,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同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因此,与通过相对于操作部件的操作,仅任意一方的夹紧部件移动的和本实用新型不同的结构相比,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量增大。即,相对于操作者相对于操作部件的每个单位的操作量,能够使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的相对移动量增大。此外,所谓每个单位的操作量,在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定义为一圈,在直线操作的情况下定义为长度(例如,1mm)。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将附加把手迅速地安装于工具主体。换言之,操作者能够以较少的操作量将附加把手可靠地安装于工具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加把手的又一方式,操作部件是沿规定的轴向延伸的长条状部件。在操作部件的一端侧形成有对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进行保持的夹紧部件保持部,在操作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有把持部。夹紧部件保持部形成有形成有左旋螺纹的第一螺纹部以及形成有右旋螺纹的第二螺纹部。另外,第一夹紧部件具有与第一螺纹部螺合的第三螺纹部,第二夹紧部件具有与第二螺纹部螺合的第四螺纹部。而且,通过操作者进行的将附加把手安装于工具主体时的安装动作,使操作部件绕轴向在周向转动,从而第一螺纹部与第三螺纹部螺合,与此同时,第二螺纹部与第四螺纹部螺合。因此,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在轴向上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其结果,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对工具主体进行夹持,从而能够将附加把手安装于工具主体。此外,在将附加把手从工具主体卸下时,将操作部件沿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转动,由此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同时在轴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移动。此外,右旋螺纹的螺距与左旋螺纹的螺距可以相同,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不同。此外,典型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延伸方向优选与操作部件的轴向一致。
根据本方式,操作部件的夹紧部件保持部与设置于第一夹紧部件的左旋螺纹和设置于第二夹紧部件的右旋螺纹分别螺合。因此,在使操作部件(夹紧部件保持部)转动时,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同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其结果,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量增多。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加把手的又一方式,夹紧部件保持部沿操作部件的轴向延伸。而且,第一夹紧部件具有沿与操作部件的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一臂。在该第一臂形成有第一夹紧部。另一方面,第二夹紧部件具有沿上述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二臂。在该第二臂形成有第二夹紧部。第一夹紧部件在上述轴向上被配置于比操作部件的第二夹紧部件更靠近连接有把持部的基端侧。因此,通过操作者进行的将附加把手安装于工具主体时的安装动作,将操作部件绕上述轴向在周向转动,从而使第一夹紧部件朝向与操作部件的基端侧相反的一侧的前端侧移动,与此同时,使第二夹紧部件朝向操作部件的基端侧移动,进而形成于第一臂的第一夹紧部与形成于第二臂的第二夹紧部对工具主体进行夹持。
根据本方式,将形成有左旋螺纹的第一夹紧部件配置于操作部件的基端侧,因此将操作部件向右旋转,从而使第一夹紧部件朝向前端侧移动。另一方面,将形成有右旋螺纹的第二夹紧部件配置于操作部件的前端侧,因此将操作部件向右旋转,从而使第二夹紧部件朝向基端侧移动。通常,在经由螺纹的紧固作业、安装作业中,使规定的夹具、部件向右旋转,从而能够实现。因此,在本方式中,第一臂与第二臂通过操作部件的向右旋转而对工具主体进行夹持,从而能够将附加把手安装于作业工具。即,通过与通常的紧固作业相同的操作,能够将附加把手安装于作业工具,因此较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加把手的又一方式,工具主体的供附加把手安装的安装区域具有圆形剖面。而且,第一夹紧部形成与工具主体的外周卡合的第一圆弧部。另一方面,第二夹紧部形成与工具主体的外周卡合的第二圆弧部。而且,在将附加把手安装于工具主体的状态下,第一圆弧部与第二圆弧部形成连续的规定的圆弧。即,第一圆弧部的中心与第二圆弧部的中心一致。并且,形成为第一圆弧部与第二圆弧部形成的规定的圆弧的中心角超过180度。
根据本方式,由第一圆弧部与第二圆弧部形成的圆弧的中心角超过180度。因此,即便在对工具主体进行夹持的第一夹紧部与第二夹紧部的夹紧力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从工具主体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加把手的又一方式,具有对夹紧部件保持部周围的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的相互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的相对旋转限制机构。换言之,能够对第一夹紧部件相对于第二夹紧部件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典型地,相对旋转限制机构由形成于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的、沿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延伸的凸部、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夹紧部件的、沿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延伸的凹部构成。另外,构成相对旋转限制机构的凸部与凹部优选形成于第一臂(第二臂)以及第二臂(第一臂)的各自的侧部。此外,典型地,第一臂与第二臂的侧部被定义为比与第一臂和第二臂延伸的方向大致平行的侧面更靠外侧区域。换言之,相对旋转限制机构形成为从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侧面突出。
根据本方式,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的相互的相对旋转被相对旋转限制机构限制。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附加把手相对于工具主体的安装。另外,相对转动限制机构形成于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各自的侧部,因此在安装有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进行作业时,作业不被相对转动限制机构阻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加把手的又一方式,第一螺纹部的螺纹直径比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直径大。典型地,夹紧部件保持部形成为圆筒状,第一螺纹部由形成于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外周的外螺纹构成,第二螺纹部由形成于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内周的内螺纹构成。此外,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优选在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上设置为重叠。
根据本方式,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直径相互不同。因此,能够将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分别形成于单一的部件的直径不同的部分。特别地,在将夹紧部件保持部形成为圆筒状的情况下,在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外周与内周合理地形成有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并且,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在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上重叠,因此能够缩短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加把手的又一方式,第一夹紧部件与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与形成于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把手侧卡合部。而且,在附加把手被安装于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把手侧卡合部以与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方式限制附加把手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
根据本方式,附加把手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被把手侧卡合部与主体侧卡合部限制。附加把手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例如适当地包含与作业工具的前端工具的驱动轴平行的方向的直线移动、绕驱动轴在周向的旋转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优选的方式,构成有具备了上述的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构成为驱动具有规定的驱动轴的前端工具而进行规定的作业。该作业工具具有安装有附加把手的工具主体以及与工具主体形成为一体的主把手。而且,在工具主体形成有将附加把手安装为能够卸下的附加把手安装部。另外,主把手具有相对于与驱动轴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主手柄。附加把手安装部构成为将附加把手的把持部以沿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两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该附加把手安装部。由此,主把手的手柄与附加把手的把持部交叉,因此构成有供操作者容易把持的作业工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作业工具的优选的方式,构成有驱动具有规定的驱动轴的前端工具而进行规定的作业的作业工具。作业工具具有将附加把手安装为能够卸下的附加把手安装部。该附加把手安装部形成为圆筒状,并配置为与驱动轴同轴状。形成于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在驱动轴的轴向周围的周向上由分别形成于多个位置的主体侧凸部构成。另一方面,形成于附加把手的把手侧卡合部由形成于第一夹紧部件或者第二夹紧部件的把手侧凹部构成。而且,将把手侧凹部选择性地卡合于多个主体侧凸部中的一个主体侧凸部,从而能够对绕驱动轴在周向上的附加把手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即,能够对附加把手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相对转动进行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附加把手与主体侧凹部被选择性地卡合,从而能够实现相对于作业工具的多个安装方式。因此,操作者能够与作业方式对应地改变附加把手的安装方式。并且,在被选择的安装方式中,能够对附加把手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相对转动进行限制。其结果,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合理地安装附加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附加把手相对于作业工具的安装构造有关的改进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具以及辅助把手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辅助把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辅助把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将第一保持部件与第二保持部件配置为分离的状态表示辅助把手的相当于图3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的X-X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旋具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右侧壳体的俯视图。
图13是右侧壳体的后视图。
图14是表示左侧壳体的俯视图。
图15是左侧壳体的后视图。
图16是表示后罩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齿轮箱的立体图。
图18是齿轮箱的俯视图。
图19是齿轮箱的侧视图。
图20是图18的XX-XX线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0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辅助把手;20…保持机构;21…第一夹紧部件;22…第一卡合部;22a…杆卡合孔;23…第一内螺纹部;24…卡合凹部;25…销滑动部;26…止动杆安装部;27…螺栓;28…螺母;29…止动杆卡合孔;31…第二夹紧部件;32…第二卡合部;32a…螺栓卡合孔;33…杆卡合螺栓;34…簧环;35…第二外螺纹部;36…销;40…操作杆;41…杆部件;42…螺纹部件;43…连结部;44…操作螺纹部;45…第一外螺纹部;46…第二内螺纹部;50…手柄;50a…凸缘部;100…旋具;101…主体部;103…主体壳体;103a…右侧壳体;103b…左侧壳体;103c…后罩;104…齿轮箱;105a…空气流入口;105b…空气流入口;106a…圆柱孔;106b…圆柱孔;107…手柄;107a…扳机;108…电池安装部;109a…灯保持部;109b…灯保持部;110…无刷马达;116…空气排出口;117…螺孔;118…螺纹;120…驱动机构;125…切换杆;130…刀夹;135…工具头;140…辅助把手安装部;141…辅助把手卡合槽;142…凸缘部143…旋转限制部;145…刀夹保持部;147…壳体卡合爪;149…切换杆保持部;180…LED;190…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1对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辅助把手10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于相对于石膏板等被加工材料进行螺纹紧固作业的旋具(Screw driver)100。该辅助把手1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把手”对应的实施构成例。
[辅助把手的结构]
如图2以及图3所示,辅助把手10构成为以夹紧机构20、操作杆40,手柄50为主体。夹紧机构20构成为以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为主体。夹紧机构20被配置为覆盖旋具100的齿轮箱104半周以上,从而夹紧机构20对齿轮箱104进行夹持。由此,能够将辅助把手10安装于旋具100。
如图4~图6所示,第一夹紧部件21具有:第一卡合部22、第一螺纹部23、卡合凹部24、销滑动部25、以及止动杆安装部26。第一卡合部22的与第二夹紧部件31对置的部分形成为圆弧状。在该圆弧状部分形成有与形成于旋具100的主体部的旋转限制部143(参照图2)卡合的卡合凹部24。另外,在第一卡合部22以贯通该第一卡合部22的方式形成有杆卡合孔22a。在杆卡合孔22形成有由左旋螺纹的内螺纹构成的第一内螺纹部23。该第一夹紧部件21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紧部件”对应的实施构成例。另外,第一卡合部22以及第一内螺纹部23是分别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臂”以及“第三螺纹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另外,第一卡合部22的圆弧状部分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紧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
销滑动部25由与杆卡合孔22a平行地延伸的贯通孔构成。在该销滑动部25的贯通孔插入有第二夹紧部件31的销36。该销滑动部25形成于第一卡合部22的侧面。
止动杆安装部26构成为以螺栓27、螺母28、以及止动杆卡合孔29为主体。止动杆卡合孔29以与杆卡合孔22a正交的方式形成为贯通第一卡合部22。以在止动杆卡合孔29插入有止动杆(省略图示)的状态使螺栓27与螺母28螺合,从而螺栓27的前端部与止动杆抵接,而对止动杆进行保持。
如图4~图6所示,第二夹紧部件31构成为以第二卡合部32、杆卡合螺栓33、簧环34以及销36为主体。第二卡合部32的与第一夹紧部件21对置的部分形成为圆弧状。在该第二卡合部32以贯通该第二卡合部32的方式形成有螺栓卡合孔32a。螺栓卡合孔32a的前端部具有六角形状的剖面,并与杆卡合螺栓33的头部卡合。杆卡合螺栓33插通于螺栓卡合孔32a,并被簧环34防脱。在杆卡合螺栓33形成有由右旋螺纹的外螺纹构成的第二外螺纹部35。该第二夹紧部件31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紧部件”对应的实施构成例。另外,第二卡合部32以及第二外螺纹部35是分别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臂”以及“第四螺纹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另外,第二卡合部32的圆弧状部分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紧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
销36与该第二卡合部32一体地固定于第二卡合部32的外侧。该销36配置为与杆卡合螺栓33平行。而且,以将销36插入销滑动部25的贯通孔的方式组装配置有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
如图4~图6所示,操作杆40是对夹紧机构20与手柄50进行连结的部件。操作杆40构成为以杆部件41以及螺纹部件42为主体。在杆部件41的一端连结有螺纹部件42,在杆部件41的另一端连结有手柄50。由此,杆部件41、螺纹部件42以及手柄50构成为一体状。该操作杆40以及螺纹部件42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件”以及“夹紧部件保持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
如图4~图6所示,螺纹部件42构成为以圆柱状的连结部43与圆筒状的操作螺纹部44为主体。连结部43与杆部件41嵌合,从而对螺纹部件42与杆部件41进行连结。在操作螺纹部44的外周部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45,该第一外螺纹部45形成有与第一内螺纹部23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另外,在操作螺纹部44的内周部形成有第二内螺纹部46,该第二内螺纹部46形成有与第二外螺纹部35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因此,第一外螺纹部45的螺纹直径比第二内螺纹部46的螺纹直径大。并且,在螺纹部件42的长轴方向上,第一外螺纹部45与第二内螺纹部46形成为至少一部分重叠。该第一外螺纹部45以及第二内螺纹部46是分别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螺纹部”以及“第二螺纹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
如图4~图6所示,手柄50构成供操作者把持的手柄。该手柄50连接于操作杆40的与夹紧机构20相反一侧的端部。把手部50与操作杆40构成为绕该把手部50的长轴方向(辅助把手10的长轴方向)周围的周向一体地旋转。手柄50是圆筒状的树脂部件,并在操作杆40侧具有凸缘部50a。该手柄5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把持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
[辅助把手的动作]
对于辅助把手10而言,使手柄50转动,由此操作杆41对夹紧机构20进行操作。具体而言,如图7~图9所示,在配置于辅助把手10的基端侧(手柄50侧)的第一夹紧部件21与配置于辅助把手10的前端侧的第二夹紧部件31分离的状态下,沿图7的箭头A所示的右旋转(以下,为A方向)使手柄50转动,从而通过操作杆40对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进行操作。即,通过手柄50在A方向的转动,使形成有左旋螺纹的操作杆40的第一外螺纹部45与第一夹紧部件21的第一内螺纹部23螺合,从而第一夹紧部件21以远离手柄50的方式朝向操作杆40的前端侧移动。换言之,使第一夹紧部件21相对于操作杆40相对移动。
另一方面,通过手柄50在A方向的转动,使形成有右旋螺纹的操作杆40的第二内螺纹部46与第二夹紧部件31的第二外螺纹部35螺合,从而第二夹紧部件31以靠近手柄50的方式朝向操作杆40的基端侧移动。换言之,使第二夹紧部件31相对于操作杆40相对移动。如以上那样,通过手柄50在A方向的转动,使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的各自的对置面相互抵接,从而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将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配置于图5所示的位置(保持位置)。其结果,如图2所示,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对旋具100的齿轮箱104进行夹持。由此,能够将辅助把手10安装于旋具100。
在操作杆40的长轴方向上,在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相互相对移动时,销36在销滑动部25内滑动。因此,通过销36与销滑动部25的贯通孔的卡合,能够在操作杆40的长轴方向周围的周向上对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该销36以及销滑动部25是分别与本实用新型的“凸部”以及“凹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因此,由销36与销滑动部2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相对旋转限制机构”。
如图2所示,在将辅助把手10安装于齿轮箱104的状态下,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的前端部在与操作杆40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上,配置为超过齿轮箱104的中心。即,设定为在具有圆形剖面的齿轮箱104的中心上,第一卡合部22以及第二卡合部32形成的圆弧的中心角超过180度。另外,在将辅助把手10安装于齿轮箱104的状态下,第一夹紧部件21的卡合凹部24与齿轮箱104的旋转限制部143卡合。由此,安装于齿轮箱104的辅助把手10的转动在齿轮箱104周围的周向上被限制。该卡合凹部24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侧卡合部”、“把手侧凹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另外,旋转限制部143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侧卡合部”、“主体侧凸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
另外,如图3、图5以及图6所示,在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接近的状态下,使手柄50朝图3的箭头B所示的左旋转(以下,为B方向)转动,从而通过操作杆40对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进行操作。即,通过手柄50的B方向的转动,使形成有左旋螺纹的操作杆40的第一外螺纹部45与第一夹紧部件21的第一内螺纹部23螺合,从而第一夹紧部件21以靠近手柄50的方式朝向操作杆40的基端侧移动。另一方面,通过手柄50的B方向的转动,使形成有右旋螺纹的操作杆40的第二内螺纹部46与第二夹紧部件31的第二外螺纹部35螺合,从而第二夹紧部件31以远离手柄50的方式朝向操作杆40的前端侧移动。
因此,通过手柄50的B方向的转动,使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以相互分离的方式移动。由此,能够将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配置于图8所示的位置(释放位置)。其结果,如图2所示,能够将安装于旋具100的辅助把手10从旋具100卸下。
[旋具的结构]
如图10所示,旋具100构成为以主体部101为主体。主体部101构成为以主体壳体103、齿轮箱104、刀夹130为主体。
如图11~图16所示,主体壳体103由作为树脂部件的右侧壳体103a、左侧壳体103b以及后罩103c构成。如图10所示,对右侧壳体103a与左侧壳体103b进行连结,而形成有主体壳体103的内部空间。在主体壳体103的内部空间配置有无刷马达110、风扇111、以及驱动机构120的后方部分。在右侧壳体103a以及左侧壳体103b形成有用于供操作者把持的剖面为大致椭圆形状的手柄107。另外,如图12所示,在右侧壳体103a以及左侧壳体103b的各自的侧面形成有空气流入口105a、105b。
如图10所示,手柄107形成为从接近无刷马达110的基端部沿与无刷马达110的旋转轴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手柄107的基端部设置有供操作者操作的扳机107a。另外,在手柄107的前端部形成有电池安装部108。在电池安装部108中以能够卸下的方式安装有电池组190。
在比扳机107a更靠基端部一侧(图10的上侧)设置有在作业时对被加工材料的加工区域进行照射的两个LED180。如图12以及图14所示,在右侧壳体103a以及左侧壳体103b分别形成有用于对LED180进行保持的灯保持部109a、109b。该灯保持部109a、109b形成为比扳机107a更朝前方(图10的右侧)突出。
如图10所示,后罩103c设置为对用于支承无刷马达110的旋转轴的后方的轴承进行保持的部件。此外,轴承设置为在旋具100的前后方向上与风扇111重叠。由此,能够缩短旋具110的前后方向的全长。
另外,如图11以及图16所示,后罩103c具有用于对旋具100进行保护的弹性体115。并且,在后罩103c形成有贯通弹性体115以及后罩103c的树脂部分的四个空气排出口116。通过风扇111的驱动,使空气从形成于右侧壳体103a以及左侧壳体103b的空气流入口105a、105b流入主体壳体103内。流入主体壳体103内的空气通过无刷马达110的外侧,朝无刷马达110的前方流动,然后,通过无刷马达110的内侧以及风扇111,从空气流出口116排出。由此,对无刷马达110进行冷却。
如图13所示,在右侧壳体103a形成有圆柱孔106a。并且,如图15所示,在左侧壳体103b形成有圆柱孔106b。上述的圆柱孔106a、106b形成在右侧壳体103a与左侧壳体103b相互对置的面上。即,圆柱孔106a、106b设置在通过工具头135以及旋具100的重心的旋具100的中心面上。
另一方面,如图16所示,在后罩103c的上部与下部形成有两个螺孔117。上部的螺孔117与右侧壳体103a的圆柱孔106a对应,下部的螺孔117与左侧壳体103b的圆柱孔106b对应。如图11所示,该后罩103c被两根螺纹118分别固定于右侧壳体103a以及左侧壳体103b。将圆柱孔106a、106b配置在旋具100的中心面上,因此后罩103c稳定地保持于右侧壳体103a以及左侧壳体103b。
如图10所示,在主体壳体103的前侧(图10的右侧)设置有齿轮箱104。在齿轮箱104收纳有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驱动机构120的前方部分。驱动机构120由三个行星齿轮机构构成。具体而言,构成为利用三个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两个行星齿轮机构,将无刷马达110的扭矩传递至工具头135。因此,通过切换杆125选择性地切换使用于扭矩传递的两个行星齿轮机构,从而能够切换从驱动机构120输出的扭矩(转速)。该驱动机构120被无刷马达110驱动。此外,对扳机107a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对无刷马达110进行驱动。
如图1所示,齿轮箱104构成供辅助把手10安装的辅助把手安装部。如图17~图20所示,齿轮箱104具有:辅助把手安装部140、刀夹保持部145、壳体卡合爪147、切换杆保持部149。该齿轮箱104由铝形成。
辅助把手安装部140构成为以辅助把手卡合槽141、凸缘部142、旋转限制部143为主体。在辅助把手卡合槽141分别卡合有辅助把手10的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凸缘部142构成辅助把手卡合槽141的侧壁,与卡合于辅助把手卡合槽141的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抵接。由此,安装于辅助把手安装部140的辅助把手10的朝旋具100的前方(工具头135侧)的移动被限制。即,凸缘部142作为对辅助把手10在工具头135的长轴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位器发挥功能。
另外,旋转限制部143是形成于辅助把手卡合槽141内的凸部。该旋转限制部143被设置于在齿轮箱104的周向上对置的两处。即,如图20所示,两个旋转限制部143被设置为隔着齿轮箱104的中心相互对置。各自的旋转限制部143能够与辅助把手10的第一夹紧部件21的卡合凹部24卡合。因此,如图2所示,安装于辅助把手安装部140的辅助把手10的卡合凹部24与任意一方的旋转限制部143卡合。即,如图1所示,根据作业方式选择以手柄50位于左侧壳体103b侧的方式将辅助把手10安装于辅助把手安装部140的方式与和图1相反地以手柄50位于右侧壳体103a侧的方式将辅助把手10安装于辅助把手安装部140的方式。而且,通过卡合凹部24与旋转限制部143的卡合能够对安装于辅助把手安装部140的辅助把手10在旋具100的周向(齿轮箱104的周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即,旋转限制部143对辅助把手10的旋转进行限制。该辅助把手安装部14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把手安装部”对应的实施构成例。
如图17~图20所示,刀夹保持部145形成为圆筒状。而且,如图10所示,刀夹保持部145对刀夹130进行保持。对扳机107a进行操作,从而无刷马达110经由驱动机构120对刀夹130进行驱动。由此,工具头135绕该工具头135的长轴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旋转,从而能够进行螺纹紧固作业。该工具头135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工具”对应的实施构成例。此外,图10所示的轴D表示工具头135的驱动轴。
另外,如图19所示,在齿轮箱104的下端部形成有壳体卡合爪147。壳体卡合爪147以与右侧壳体103a以及左侧壳体103b对应的方式形成于两处。各自的壳体卡合爪147形成为从旋具100的中心朝向外侧延伸。两个壳体卡合爪147与图12以及图14所示的右侧壳体103a以及左侧壳体103b的灯保持部109a、109b分别卡合。由此,形成为悬臂梁状的灯保持部109a、109b被齿轮箱104稳定地保持。
并且,如图10、图17~图19所示,在齿轮箱104的上端部形成有切换杆保持部149。具体而言,如图21所示,在主体壳体103以及齿轮箱104的上部设置有能够沿旋具100的前后方向滑动的切换杆125。通过该切换杆125切换在驱动机构120中使用于扭矩传递的行星齿轮机构。切换杆保持部149由引导部149a与罩部149b构成。在平板状的引导部149a的上表面配置有切换杆125,由此,引导部149a对切换杆125的滑动进行引导。另一方面,罩部149b设置于切换杆125的上方。齿轮箱104为铝制,因此通过罩部149保护切换杆125以避免外力。
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在将辅助把手10安装于旋具100时,通过操作杆40的转动,使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另外,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相对于操作杆40分别相对移动。因此,相对于操作杆40的一周旋转,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接近的相对移动量较多。因此,能够将辅助把手10迅速地安装于旋具100。此外,在将辅助把手10从旋具100卸下时也相同。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第一卡合部22与第二卡合部32形成的圆弧的中心角超过180度。因此,即便在对齿轮箱104进行夹持的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的夹紧力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从齿轮箱104脱落。即,通过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能够可靠地保持齿轮箱104。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销36与销滑动部25,能够在绕操作杆40的长轴方向上对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使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移动的辅助把手10的装卸动作。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相对转动限制机构的销滑动部25以及销36形成于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的侧部。当在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的上部形成有相对转动限制机构的情况下,安装有辅助把手10的旋具100的高度增高。即,相对转动限制机构成为阻碍,进而存在对作业带来影响的可能性。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对旋转限制机构形成于不成为作业的阻碍的第一夹紧部件21以及第二夹紧部件31的侧部,因此作业不被相对转动限制机构阻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外螺纹部45与第二内螺纹部46的螺纹直径相互不同。因此,能够将第一外螺纹部45与第二内螺纹部46形成于单一的部件。另外,能够在螺纹部件42的外周与内周合理地形成有第一外螺纹部45与第二内螺纹部46。另外,将第一外螺纹部45与第二内螺纹部46形成为在操作杆40的长轴方向上重叠。因此,能够缩短操作杆40的长轴方向的长度。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圆筒状的螺纹部件42的外周与内周形成有螺纹部,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螺纹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小径部与大径部的具有分段的部件,并在小径部与大径部分别形成有外螺纹。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夹紧部件21与第二夹紧部件31形成有与大径部和小径部的外螺纹分别对应的内螺纹。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辅助把手10虽具有两个夹紧部件21、31,但不限定于此。例如,辅助把手10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夹紧部件。在该情况下,三个以上的夹紧部件构成为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对单一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从而朝向圆的中心同时地移动,进而相互接近。其结果,齿轮箱104被三个以上的夹紧部件夹持。此外,也可以设置有对多个夹紧部件分别单独地进行操作的多个操作部件。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将旋具100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若为安装有辅助把手10的作业工具,则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例如手锤、电锤钻、复式工具等。
鉴于上述实用新型的主旨,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附加把手以及作业工具中,能够构成有下述的方式。
(方式1)
一种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操作者进行的将上述附加把手从上述工具主体卸下时的卸下动作,对上述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使上述第一夹紧部件与上述第二夹紧部件同时以相互分离的方式移动,从而上述第一夹紧部与上述第二夹紧部对上述工具主体的夹持被解除。
(方式2)
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具有规定的驱动轴的前端工具而进行规定的作业,
所述作业工具的特征在于,具有:
附加把手安装部,其将附加把手安装为能够卸下;以及
限位器,其形成为在上述驱动轴的轴向上与上述附加把手安装部邻接,
上述限位器构成为与上述第一夹紧部件和上述第二夹紧部件的至少任意一方抵接,从而能够在上述轴向上对上述附加把手相对于上述附加把手安装部的相对移动进行限制。
(本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与本实用新型的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
如下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各构成要素与本实用新型的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此外,本实施方式表示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的一个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辅助把手1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把手”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第一夹紧部件21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紧部件”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第一卡合部22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臂”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第二夹紧部件31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紧部件”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第二卡合部32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臂”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第一外螺纹部45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螺纹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第二内螺纹部46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螺纹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第一内螺纹部23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螺纹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第二外螺纹部35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螺纹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操作杆4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件”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螺纹部件42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夹紧部件保持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手柄5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把持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销滑动部25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相对旋转限制机构”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销滑动部25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凹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销36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相对旋转限制机构”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销36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凸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卡合凹部24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侧卡合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卡合凹部24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侧凹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旋转限制部143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侧卡合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旋转限制部143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侧凸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旋具10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作业工具”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辅助把手安装部140是与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把手安装部”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工具头135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前端工具”对应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Claims (24)

1.一种附加把手,其进一步附加地安装于具有主把手的作业工具的工具主体,根据操作者的选择而能够从所述工具主体被卸下,所述附加把手的特征在于,具有:
把持部,其被操作者保持;
第一夹紧部件,其具有第一夹紧部;
第二夹紧部件,其具有第二夹紧部;以及
单一的操作部件,其为了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移动,而被操作者操作,
通过操作者进行的将所述附加把手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时的安装动作,所述操作部件被操作,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同时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而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紧部对所述工具主体进行夹持,从而所述附加把手被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操作部件是沿所述操作部件的轴向延伸的长条状部件,
在所述操作部件的一端侧形成有对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进行保持的夹紧部件保持部,
在所述操作部件的另一端侧连接有所述把持部,
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形成有第一螺纹部和第二螺纹部,其中,所述第一螺纹部形成有左旋螺纹,所述第二螺纹部形成有右旋螺纹,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螺合的第三螺纹部,
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合的第四螺纹部,
通过操作者进行的将所述附加把手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时的安装动作,使所述操作部件绕所述轴向在周向转动,从而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三螺纹部螺合,与此同时,所述第二螺纹部与所述第四螺纹部螺合,从而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同时在所述轴向上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移动,而使所述第一夹紧部与所述第二夹紧部对所述工具主体进行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沿所述轴向延伸,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具有沿与所述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一臂,
在所述第一臂形成有所述第一夹紧部,
所述第二夹紧部件具有沿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二臂,
在所述第二臂形成有所述第二夹紧部,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在所述轴向上被配置于比所述操作部件的所述第二夹紧部件更靠近连接有所述把持部的基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主体的供所述附加把手安装的安装区域具有圆形剖面,
所述第一夹紧部形成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卡合的第一圆弧部,
所述第二夹紧部形成与所述工具主体的外周卡合的第二圆弧部,
在将所述附加把手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构成为所述第一圆弧部与所述第二圆弧部形成连续的圆弧,
形成为所述第一圆弧部与所述第二圆弧部形成的所述圆弧的中心角超过1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具有对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周围的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相对旋转进行限制的相对旋转限制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沿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延伸的凸部,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另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沿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延伸的凹部,
所述相对旋转限制机构由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构成,
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卡合的状态下,在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上的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相互的相对移动被允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旋转限制机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侧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对旋转限制机构形成于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纹直径比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直径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纹直径比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直径大。
11.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纹直径比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直径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形成为圆筒状,
所述第一螺纹部由形成于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外周的外螺纹构成,
所述第二螺纹部由形成于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内周的内螺纹构成,
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被设置为在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上重叠。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形成为圆筒状,
所述第一螺纹部由形成于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外周的外螺纹构成,
所述第二螺纹部由形成于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内周的内螺纹构成,
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被设置为在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上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形成为圆筒状,
所述第一螺纹部由形成于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外周的外螺纹构成,
所述第二螺纹部由形成于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内周的内螺纹构成,
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被设置为在所述夹紧部件保持部的轴向上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把手侧卡合部,
在所述附加把手被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把手侧卡合部与所述主体侧卡合部卡合,使所述附加把手的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 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把手侧卡合部,
在所述附加把手被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把手侧卡合部与所述主体侧卡合部卡合,使所述附加把手的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17.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把手侧卡合部,
在所述附加把手被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把手侧卡合部与所述主体侧卡合部卡合,使所述附加把手的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把手侧卡合部,
在所述附加把手被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把手侧卡合部与所述主体侧卡合部卡合,使所述附加把手的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把手侧卡合部,
在所述附加把手被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把手侧卡合部与所述主体侧卡合部卡合,使所述附加把手的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把手侧卡合部,
在所述附加把手被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把手侧卡合部与所述主体侧卡合部卡合,使所述附加把手的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21.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把手,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第一夹紧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紧部件中的一方的夹紧部件具有与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的主体侧卡合部卡合的把手侧卡合部,
在所述附加把手被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状态下,所述把手侧卡合 部与所述主体侧卡合部卡合,使所述附加把手的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22.一种作业工具,其具备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把手,该作业工具构成为驱动具有操作部件的驱动轴的前端工具而进行作业,
所述作业工具具有:
工具主体,其供所述附加把手安装;以及
主把手,其与所述工具主体被形成为一体,
在所述工具主体形成有将所述附加把手安装为能够卸下的附加把手安装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主把手具有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延伸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平行地延伸的主手柄,
所述附加把手安装部构成为,所述附加把手的所述把持部以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这两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安装于该附加把手安装部。
24.一种作业工具,其驱动具有操作部件的驱动轴的前端工具而进行作业,
所述作业工具的特征在于,构成为:
具有将权利要求15~21中任一项所述的附加把手安装为能够卸下的附加把手安装部,
所述附加把手安装部形成为圆筒状,并配置为与所述驱动轴同轴状,
所述主体侧卡合部由绕所述驱动轴在周向上分别形成于多个位置的主体侧凸部构成,
所述把手侧卡合部由形成于所述第一夹紧部件或者所述第二夹紧部件的把手侧凹部构成,
所述把手侧凹部被选择性地卡合于多个所述主体侧凸部中的一个所述主体侧凸部,从而绕所述驱动轴在周向上的所述附加把手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的相对旋转被限制。
CN201420528857.6U 2013-12-25 2014-09-15 附加把手以及具备了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436691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138 2013-12-25
JP2013268138A JP6158698B2 (ja) 2013-12-25 2013-12-25 付加ハンドルおよび付加ハンドルを備えた作業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66915U true CN204366915U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23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2885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366915U (zh) 2013-12-25 2014-09-15 附加把手以及具备了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68201B2 (zh)
JP (1) JP6158698B2 (zh)
CN (1) CN2043669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261A (zh) * 2015-06-30 2021-09-17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作业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03450A1 (de) * 2013-05-16 2014-11-19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JP5997660B2 (ja) * 2013-05-29 2016-09-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補助ハンドルおよび補助ハンドルを備えた往復動式作業工具
CN203542563U (zh) * 2013-10-23 2014-04-16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副把手及采用该副把手的电动工具
CN203875858U (zh) * 2014-04-24 2014-10-15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及其附件装置
CN106625456A (zh) * 2016-09-26 2017-05-10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具有照明功能的电动工具辅助手柄
JP6863704B2 (ja) 2016-10-07 2021-04-21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US10875168B2 (en) * 2016-10-07 2020-12-29 Makita Corporation Power tool
DE102018206882A1 (de) * 2018-05-04 2019-11-07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schraubergehäuse
WO2020123245A1 (en) * 2018-12-10 2020-06-18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High torque impact tool
EP3670099A1 (en) * 2018-12-17 2020-06-24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held power tool and side handle
JP7246202B2 (ja) 2019-02-19 2023-03-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JP7229807B2 (ja) 2019-02-21 2023-02-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2020163542A (ja) * 2019-03-29 2020-10-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工具
USD907457S1 (en) * 2019-07-23 2021-01-12 Ogura & Co., Ltd. Control lever for a power tool
JP7386027B2 (ja) * 2019-09-27 2023-11-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JP7320419B2 (ja) 2019-09-27 2023-08-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KR102342861B1 (ko) * 2019-12-02 2021-12-27 계양전기 주식회사 전동공구용 보조핸들
US11509193B2 (en) 2019-12-19 2022-11-22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US11705778B2 (en) 2019-12-19 2023-07-18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US12059775B2 (en) 2019-12-19 2024-08-13 Black & Decker Inc.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USD948978S1 (en) 2020-03-17 2022-04-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impact wrench
JP2021151692A (ja) * 2020-03-23 2021-09-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及び補助ハンドル
JP2021151691A (ja) * 2020-03-24 2021-09-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及び補助ハンドル
DE102020115087A1 (de) * 2020-06-05 2021-12-09 Festool Gmbh Handgriffvorrichtung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EP4313494A1 (en) * 2021-03-25 2024-02-0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Side handle for power tool
US11951606B1 (en) * 2022-10-14 2024-04-09 Snap-On Incorporated Handle and tool with integrated handle mou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6675A (en) * 1980-02-07 1981-07-07 Black & Decker Inc. Auxiliary handle for a power tool
JP2002337074A (ja) * 2001-05-15 2002-11-26 Makita Corp サイドグリップの装着構造
US6595300B2 (en) * 2001-12-20 2003-07-22 Black & Decker Inc. Side handles on drill/drivers
JP3945421B2 (ja) * 2003-02-28 2007-07-18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刈込機
JP5000353B2 (ja) * 2007-03-29 2012-08-15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手持ち工具のハンドル
JP5171397B2 (ja) * 2007-09-18 2013-03-27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手持式作業工具
GB2471643B (en) 2008-05-09 2013-04-1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Auxiliary handle for use with a power tool
DE102008042113A1 (de) * 2008-09-15 2010-03-18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Zusatzhandgriff für eine Handwerkzeugmaschin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0261A (zh) * 2015-06-30 2021-09-17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作业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68201B2 (en) 2018-01-16
US20150174753A1 (en) 2015-06-25
JP2015123521A (ja) 2015-07-06
JP6158698B2 (ja) 2017-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6915U (zh) 附加把手以及具备了附加把手的作业工具
EP2961574B1 (en) Positive feed tool with a modular architecture
CN102335895B (zh) 具有电路板的电动工具
US9604329B2 (en) Tightening system
KR102021527B1 (ko) 전동식 점성 재료 디스펜서
KR20010102563A (ko) 자체 부착 드릴 및 커터
US20210162511A1 (en) Tool attachment part, tool post of machine tool equipped with tool attachment part, and machine tool
US8281690B2 (en) Indexable offset adaptor
KR20150139916A (ko) 전기 작동식 회전 구동 디바이스
JP2007309490A (ja) 既設流体管の流路切換弁設置工法
CN104972438B (zh) 动力工具
US5975218A (en) Multi-usage connecting mechanism of pneumatic tool
KR101945209B1 (ko) 보링 머신용 페이싱 헤드
CN215364216U (zh) 一体式绕线机机箱
DE102021124915A1 (de) Ölimpulswerkzeug
EP3141324B1 (en) Portable machine tool comprising a rotary tool holder head
EP3517221B1 (en) Mixing device and applicator for sealants
CN102581378A (zh) 切割工具
CN106312955A (zh) 手持式工具及其夹紧装置
CN104108085A (zh) 具有手动棘齿机构的电动工具
CN217589448U (zh) 一种导线连接装置
CN103537758B (zh) 动力工具
CN211464925U (zh) 一种用于加工传动轴万向节孔的固定装置
EP3167956A1 (en) Dispenser and mixer for disposable cartrid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