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油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油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的燃油喷射系统中,其低压油路中包括供油泵,该供油泵需要自油箱中将燃油泵出,并经过低压油路送入高压油路进行加压。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低压油路首先包括一供油泵13,所述供油泵13可以自油箱10中将燃油吸出,在油箱10及供油泵13之间设置有进油管14,进油管14上设置有过滤器11,并且在过滤器11的上游设置有手动泵12。在过滤器11的下游还具有部分进油管14。供油泵13包括进油口(未标号),所述进油口设置于供油泵13的泵壳内。在多数情况下,所述进油口由设置在泵壳内的槽形成。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在发动机首次安装完毕,或重装过滤器,或者在燃油用尽重新注油时,大量的气体会存在于所述低压回路中,尤其是在进油口之前的进油管14及过滤器11中。通过手动按压手动泵12可以部分消除在过滤器11中的气体及进油管14处于过滤器14上游的部分的气体,然而在其它部分中的气体采用上述方式无法消除。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结构的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用以排出在特殊情况下在低压油路区域混入的气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方便排出低压油路中混入的气体的用于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
为了完成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油泵,用以通过油路将燃油自低压油路供应至所述燃油喷射系统的高压油路,所述供油泵具有进油口;供油管,设置于所述供油泵及油箱之间,用以供所述油箱中的燃油流至所述进油口;手动泵,设置于所述进油管上;燃油计量单元,设置于所述供油泵及所述高压油路之间,用以控制燃油的供应,所述燃油计量单元可以在打开或关闭状态间转换;一节流线路,包括一节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下游的溢出油回流;一溢流线路,包括溢流阀,设置成可将所述燃油计量单元的上游的溢出油回流;一回油管,其连通所述节流线路和/或溢流线路的下游至所述油箱;一附加线路,包括一节流装置,设置成可以连通所述进油管及所述回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节流线路及溢流线路设置成部分回油,所述节流线路连通至所述进油口,所述溢流线路的出口端或溢流端连通至所述进油口,所述附加线路连通所述溢流阀的出口端与溢流口,从而连通进油管与回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节流线路及溢流线路设置成全回油,所述附加线路连接进油管及所述溢流阀的出口端,从而连接进油管与回油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节流线路连通设置于燃油计量单元与一单向阀之间的节流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溢流线路连通设置于供油泵与所述燃油计量单元之间的溢流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附加线路连通所述进油管的末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节流装置为节流孔或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进油管上连接有过滤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节流线路、溢流线路及附加线路设置于低压泵的泵壳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行方式,所述进油管及回油管设置于所述低压泵的泵壳外。
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低压油路,可以方便地将混入低压油路中的气体排出。
附图说明
从后述的详细说明并结合下面的附图将能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方面。在附图中: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低压油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采用部分回油设计。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低压油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采用部分回油设计。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低压油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采用全回油设计。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低压油路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采用全回油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功能和/或结构相同的元件或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谓的“上游”及“下游”的概念是指燃油通过油箱及低压油路向高压油路供油的过程中,处于各组成前方的为上游,后方的为下游。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100的第一实施例,低压油路100设置在油箱200及燃油喷射系统的高压油路(图未示)之间,通过低压油路100的燃油进入高压油路后被加压,然后被供应至燃油喷射系统。低压油路100及高压油路一般至少部分设置于泵壳(图未示)内,图1中所示虚线框部分中设置于泵壳内。所述低压油路100包括供油泵110,包括形成于泵壳内的进油口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111为形成于泵壳内的槽道,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为外接油管。进油口111通过进油管120与油箱20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120为单独设置的油管。在进油管120与油箱200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30,进油管120被过滤器130分成靠近油箱200的第一管路121及远离油箱200的第二管路122。在所述第一管路121上连接有手动泵140。在供油泵110的下游,高压油路之前设置有燃油计量单元150,燃油计量单元150可以在打开或闭关状态之间进行转换,也可以控制向高压油路供应的燃油的供油量及供油速度。在燃油计量单元150的下游具有单向阀160,当压力达到一定量时,单向阀160打开,燃油可以流向高压油路。在燃油计量单元150的下游,即燃油计量单元150的与单向阀160之间的油路连通有节流线路,可以引导燃油在一定条件下回流,所述节流线路与上述油路之间的连接点为节流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线路为开设于泵壳上的槽道,连通至进油口111。在节流线路上设置有节流装置1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装置170为节流孔。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孔可以使用单向阀代替。在燃油计量单元150的上游,即供油泵110与燃油计量单元150之间的油路连通有溢流线路,同样可以引导燃油在一定条件下回流,所述溢流线路与上述油路之间的连接点为溢流点。在溢流线路上设置有溢流阀180,所述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与所述节流线路导通;而溢流阀180的溢流端182与一回油管190一端连通。回油管190在本实施例中为设置于泵壳外的管路,其另一端可将溢出的燃油导引回油箱200。
在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与溢流端182之间设置有附加线路,包括一节流装置183,在本实施例中节流装置183为节流孔。在前述节流点与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之间的线路为第三线路,在出口端181与供油泵110的进油口111,或者第二管路122末端之间的线路为第四线路,在出口端181与溢流端182之间的线路为第五线路。在实施例中,第三、第四、第五线路均为在泵壳中形成的槽道,当然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管路。
当低压油路中混入空气需要进行排出时,燃油计量单元150由于没有操作而自然处于关闭状态,按压手动泵140,则混有气体的燃油会通过进油管120的第一管路121,经过过滤器130后进入第二管路122,然后通过第四线路传输至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再通过第五线路经节流装置183,最终经过回油管190而输出至油箱200,所以在燃油中混合的气体会自然排出。经过多次按压,处于低压油路中的气体可以尽量排出。
请参阅图3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附加线路中节流装置183采用单向阀。
在图2和图3中的节流线路上节流装置170溢出的燃油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三线路及第四线路回流至进油口111位置,而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溢出的燃油也通过第四线路回到进油口111,这种回油方式称为部分回油。
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100的第三实施例,低压油路100设置在油箱200及燃油喷射系统的高压油路(图未示)之间,通过低压油路100的燃油进入高压油路后被加压,然后被供应至燃油喷射系统。低压油路100及高压油路一般至少部分设置于泵壳(图未示)内,图4中所示虚线框部分中设置于泵壳内。所述低压油路100包括供油泵110,包括形成于泵壳内的进油口1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口111为形成于泵壳内的槽道,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为外接油管。进油口111通过进油管120与油箱20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油管120为单独设置的油管。在进油管120与油箱200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30,进油管120被过滤器130成靠近油箱200的第一管路121及远离油箱200的第二管路122。在所述第一管路121上连接有手动泵140。在供油泵110的下游,高压油路之前设置有燃油计量单元150,燃油计量单元150可以在打开或闭关状态之间进行转换,也可以控制向高压油路供应的燃油的供油量及供油速度。在燃油计量单元150的下游具有单向阀160,当压力达到一定量时,单向阀160打开,燃油可以流向高压油路。在燃油计量单元150的下游,即燃油计量单元150的与单向阀160之间的油路连通有节流线路,可以引导燃油在一定条件下回流,所述节流线路与上述油路之间的连接点为节流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线路为开设于泵壳上的槽道。在节流线路上设置有节流装置1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装置170为节流孔。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孔可以使用单向阀代替。在燃油计量单元150的上游,即供油泵110与燃油计量单元150之间的油路连通有溢流线路,同样可以引导燃油在一定条件下回流,所述溢流线路与上述油路之间的连接点为溢流点。在溢流线路上设置有溢流阀180,所述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与所述节流线路导通;并进一步与一回油管190一端连通。回油管190在本实施例中为设置于泵壳外的管路,其另一端可将溢出的燃油导引回油箱200。
在第二管路122的末端,即靠近进油口111处,或者在进油口111上开设附加线路,连通进油口111与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在附加线路中具有节流装置18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节流装置184为节流口。在前述节流点与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之间的线路为第三线路。在实施例中,第三、附加线路均为在泵壳中形成的槽道,当然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管路。
当低压油路中混入空气需要进行排出时,燃油计量单元150由于没有操作而自然处于关闭状态,按压手动泵140,则混有气体的燃油会通过进油管120的第一管路121,经过过滤器130后进入第二管路122,然后通过附加线路经节流装置184传输至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最终经过回油管190而输出至油箱200,所以在燃油中混合的气体会自然排出。经过多次按压,处于低压油路中的气体可以尽量排出。
请参阅图5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低压油路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附加线路中节流装置183采用单向阀。
在图4和图5中的节流线路上节流装置170溢出的燃油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三线路和回油管190进入油箱200,而溢流阀180的出口端181溢出的燃油也通过回油管190进入油箱200,这种回油方式称为全回油。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置,不论是在全回油方式还是部分回油方式,均可以通过附加线路及其上节流装置的设置使混合有气体的燃油经过进油管、附加线路及回油管导入油箱,从而将其中混合的气体排出。
尽管这里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但它们仅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给出的,而不应认为它们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各种替换、变更和改造可被构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