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13658U -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13658U
CN204213658U CN201420482766.3U CN201420482766U CN204213658U CN 204213658 U CN204213658 U CN 204213658U CN 201420482766 U CN201420482766 U CN 201420482766U CN 204213658 U CN204213658 U CN 204213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base station
reflection
protuberance
illumina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4827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北冈信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33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5016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833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05016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13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136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提供能够提高引线的绝缘耐压性能的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照明用光源具备:细长状的框体(20);由框体(20)覆盖的细长状的由金属构成的第二基台(60);由框体(20)覆盖的LED(12);用于使LED(12)发光的点灯电路(80);具有供电插脚(32)、且被设置在框体(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供电用灯头(30);连接点灯电路(80)和供电插脚(32)的引线(33);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支承部(反射部件(70)),反射部件(70)以使引线(33)从第二基台(60)远离的方式支承引线(33),供电用灯头(30)具有凸部(35),反射部件(70)与凸部(35)接触。

Description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LED(LED:Light Emitting Diode),由于高效率以及长寿命,因此,期待成为以往周知的荧光灯以及白炽灯泡等的各种灯的新的光源,利用了LED的灯(LED灯)的研究开发正在进展。
LED灯有,代替在两端部具有电极线圈的直管形荧光灯的直管形的LED灯(直管形LED灯),或者,代替灯泡形荧光灯以及白炽灯泡的灯泡形的LED灯(灯泡形LED灯)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以往的直管形LED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43447号公报
直管形LED灯具备,例如细长状的透光罩(直管等)、被设置在透光罩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灯头、由透光罩覆盖的金属基台、被配置在金属基台上的LED模块、用于使LED模块点灯的点灯电路、以及连接灯头和点灯电路的引线等。
在直管形LED灯中,为了对LED模块中发生的热进行散热,利用金属基台等的金属部件,但是,由于直管形LED灯内狭小,因此,引线被配置在金属部件附近的情况多。因此,引线需要充分的绝缘耐压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引线的绝缘耐压性能的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并且,在直管形LED灯中还存在的问题是,提高从LED模块发出的光的提取效率,以及提高LED模块中发生的热的散热性。
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能够实现光提取效率的提高和散热性的提高这两者的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的特征为,具备:细长状的透光罩;细长状的由金属构成的基台,该基台由所述透光罩覆盖;由所述透光罩覆盖的发光元件;用于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的驱动电路;具有灯头插脚的灯头,该灯头被设置在所述透光罩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灯头插脚的引线;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支承部,该支承部以使所述引线从所述基台远离的方式支承所述引线,所述灯头具有凸部,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凸部接触。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还具备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使所述发光元件的光反射,所述支承部是所述反射部件的一部分。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凸部是引导所述引线的引导部,所述支承部由所述凸部引导。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引导部的内侧接触。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还具备用于配置所述发光元件的细长状的基板,所述反射部件具有,与所述基板相对的细长状的平面部、以及第一反射壁部和第二反射壁部,该第一反射壁部和第二反射壁部沿着所述平面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从所述平面部的两个长边部分相对地竖立设置,所述支承部是,所述第一反射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
在此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反射壁部、所述第二反射壁部以及所述平面部,通过折弯板状部件而成形,在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支承部附近、且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一反射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弯折部分,形成有缺口部。
为了实现所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的特征为,具备:细长状的透光罩;由所述透光罩覆盖的细长状的第一基台;细长状的由金属构成的第二基台,该第二基台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基台上;使发光元件的光反射的细长状的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基台上;以及具有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所述反射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基台相对的细长状的平面部、以及第一反射壁部和第二反射壁部,该第一反射壁部和第二反射壁部从所述平面部的两个长边部分相对地竖立设置,所述发光模块,被配置在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平面部上。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台具有一对壁部,即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从所述平面部的短边方向夹住该平面部,所述第一反射壁部,位于所述第一壁部的内侧,所述第二反射壁部,位于所述第二壁部的内侧。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反射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壁部的高度高,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壁部的高度高。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发光模块具有,用于配置所述发光元件的细长状的基板、以及被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一对连接端子,所述一对连接端子,被配置在以所述发光元件为基准时的作为所述第二反射壁部侧的所述基板的一方的长边侧,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反射壁部的高度高。
在此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还具备,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电路外壳,该电路外壳被构成为覆盖所述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基台具有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从所述第二基台的短边方向夹住该第二基台、且沿着所述第一基台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路外壳具有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一壁部、且在所述第一基台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壁部、且在所述第一基台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的部位,以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高度比其他的部位低的方式形成有缺口部。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基台具有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一壁部向所述第二壁部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从所述第二壁部向所述第一壁部突出,在所述第一反射壁部的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缺口部,在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缺口部。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缺口部和所述第二缺口部的形状为矩形。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的实施方案之一,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缺口部的开口高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高度高,所述第二缺口部的开口高度,比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高度高。
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实施方案之一的特征为,具备所述的任一个中所记载的第一或第二照明用光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一照明用光源,能够提高引线的绝缘耐压性能。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第二照明用光源,能够实现光提取效率的提高和散热性的提高这两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概观斜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分解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LED模块的斜视图。
图5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供电用灯头的周边结构的斜视图(拆卸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的状态)。
图5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供电用灯头的周边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部分放大侧面图。
图7A是图6的A-A'线上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截面图。
图7B是图6的B-B'线上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截面图。
图7C是图6的C-C'线上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截面图。
图8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供电用灯头以及电路外壳的周边结构的平面图。
图8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供电用灯头以及电路外壳的周边结构的侧面图。
图9是示出折弯加工前的反射部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0是示出折弯加工后的反射部件的端部的结构的放大斜视图。
图11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电路外壳的结构的斜视图(从斜上方看时的图)。
图11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电路外壳的结构的斜视图(从斜下方看时的图)。
图11C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电路外壳的结构的斜视图(从背面侧看时的图)。
图12A是示出图8A的A-A'线上的电路外壳周边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2B是示出图8A的B-B'线上的电路外壳的周边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2C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电路外壳的周边的结构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组装方法中的各个工序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组装方法中的第一基台和反射部件的关系的图。
图15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第一基台的端部的结构的部分缺口斜视图。
图15B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第一基台的端部的结构的部分缺口侧面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概观斜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灯的LED模块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斜视图。
符号说明
1 直管形LED灯
2 照明装置
10、10A LED模块(发光模块)
11 基板
12 LED(发光元件)
12A LED元件(发光元件)
12a 封装体
12b LED芯片
12c、13密封部件
14 连接端子
20 框体(透光罩)
30 供电用灯头(灯头)
31 供电用灯头主体
31a 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
31b 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
32 供电插脚
33 引线
34、44 螺钉
35、58 凸部
40 非供电用灯头(灯头)
41 非供电用灯头主体
41a 第一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
41b 第二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
42 非供电插脚
43 连接部件
50 第一基台(基台)
51 第一壁部
51a 第一突出部
51b、61、71a 第一缺口部
51c、52c、71c、72c、72d、852c 缺口部
52 第二壁部
52a 第二突出部
52b、62、72a 第二缺口部
53 底面部
53a 第一底面部
53b 第二底面部
54 固定部
55 加力部
56、57 突起部
60 第二基台(基台)
63 第三缺口部
70 反射部件
70A 板状部件
71 第一反射壁部
71b 第一延设部
72b 第二延设部
72 第二反射壁部
73 底面部(平面部)
80 点灯电路(驱动电路)
81 电路基板
82 电路元件
83 输入插座
84 输出插座
85 电路外壳
90 连接线(引线)
91 装配部
92 电力供给线
100 照明器具
110 插座
120 器具主体
850 外壳主体
851 第一夹持部
851a 第一内壁部
851b 第一外壁部
852 第二夹持部
852a 第二内壁部
852b 第二外壁部
853 卡止孔
854 隔墙
855 隔板部
856 壁部
856a 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下说明的实施例,都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态、工序(步骤)、工序的顺序等,是一个例子,而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因此,对于以下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的、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而且,各个图,是模式图,并不是严密示出的图。并且,在各个图中,对于实际相同的结构附上同一符号,省略或简略重复的说明。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说明直管形LED灯,以作为照明用光源的一个例子。
[直管形LED灯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1的结构,利用图1至图3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概观斜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分解平面图。
本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1是,代替以往的直管形荧光灯的直管形LED灯,例如,是全长与直管40型荧光灯相同的40型的直管形LED灯。
如图1示出,直管形LED灯1具备,LED模块10、收纳LED模块10的细长状的框体20、被设置在框体20的长度方向(管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部的作为第一灯头的供电用灯头(供电侧灯头)30、以及被设置在框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的作为第二灯头的非供电用灯头(非供电侧灯头)40。
如图2示出,直管形LED灯1还具备,用于配置LED模块10的散热器(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使LED模块10发出的光向规定的方向反射的反射部件70、用于使LED模块10点灯的点灯电路80、以及用于进行框体20内的结构部件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线90。而且,在本实施例的直管形LED灯1中,采用LED模块10仅从供电用灯头30的单侧一方接受供电的单侧供电方式。
以下,对于直管形LED灯1的各个构成要素,参照图2以及图3进行详细说明。
[LED模块]
如图1示出,LED模块10是,直管形LED灯1的光源,以由框体20覆盖的方式被配置在框体20内。LED模块10是,作为照明光发出规定的波长的光的发光模块,例如,发出白光。
如图2以及图3示出,LED模块10,呈细长状,沿着框体20的管轴方向配置多张。多个LED模块10,以它们的长度方向成为框体20的长度方向的方式相邻排列。具体而言,LED模块10,经由反射部件70,在第二基台60上被配置成相邻。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四个LED模块10(四个基板11)。
在此,对于各个LED模块10的详细结构,利用图4进行说明。图4是本实施例涉及的LED模块的斜视图。
如图4示出,LED模块10是,LED芯片被直接安装在基板上的COB(Chip On Board)型的发光模块,具备,基板11、多个LED(裸芯片)12、密封LED12的密封部件13、以及从LED模块的外部接受用于使LED12发光的电力的供给的一对连接端子14。
基板11是,用于安装LED12的安装基板(绝缘基板)。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基板11,利用在框体20的管轴方向上呈细长状的矩形基板。对于基板11,安装LED12的面是第一主面(表面),与该第一主面相反一侧的面是第二主面(背面)。LED12,仅安装在基板11的第一主面,在第二主面没有安装LED12。而且,如后述,LED模块10,以基板11的第二主面与反射部件70接触的方式,载置于反射部件70。
对于基板11,可以利用由氧化铝以及氮化铝等构成的陶瓷基板、以树脂为基材的树脂基板、以铝合金等的金属为基材的金属基板、或由玻璃构成的玻璃基板等。对于树脂基板,例如,可以利用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构成的玻璃环氧基板(CEM-3,FR-4等)、由纸酚以及纸环氧构成的基板(FR-1等)、或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具有可挠性的挠性基板。对于金属基板,例如,可以利用铝合金基板、铁合金基板或铜合金基板等。并且,对于基板11,可以是透光性基板以及非透光性基板的任一方,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由LED12发生的光透过基板11后从第二主面漏出的基板。例如,是树脂基板、陶瓷基板或薄膜的金属基板。
LED12是,发光元件的一个例子,且是因规定的电力而发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LED12,以由框体20覆盖的方式被配置在基板11。如图4示出,在基板11,多个LED12沿着基板11的长度方向以线状配置成一列。
各个LED12是,发出单色的可见光的裸芯片,例如,是通电后发出蓝光的蓝色LED芯片。对于蓝色LED芯片,例如,可以利用由InGaN系的材料构成的中心波长为440nm至470nm的氮化镓系的半导体发光元件。
而且,各个LED12可以构成为,通过被形成在基板11上的金属布线(不图示)或金电线(不图示)等,成为串联连接、并联连接、或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的组合的连接。
对于密封部件13,可以利用硅树脂等的透光性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本实施例的密封部件13是,由包含荧光体(波长转换材料)的树脂构成的含荧光体树脂,且是将来自LED12的光波长转换(颜色变换)为规定的波长的波长转换部件,也是将LED12树脂密封来保护LED12的保护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13,由含有作为波长转换材料的荧光体粒子(荧光体)的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密封部件13中的荧光体粒子,由LED12发出的光激励来发出所希望的颜色(波长)的光。也就是说,密封部件13是,具有LED12的发光部。
并且,密封部件13,以一并密封配置为一列的多个LED12的方式形成为直线状。在本实施例中,一并密封基板11上的所有的LED12。密封部件13,可以个别密封LED12,但是,如本实施例,通过一并密封多个LED12,从相邻的LED12间的密封部件13也能够发出白光。能够抑制仅LED12的上方的亮度变高,能够减少光点(光的粒粒感)。
对于密封部件13,例如,在LED12为蓝色LED芯片的情况下,为了得到白光,能够利用将YAG(钇铝石榴石)系的黄色荧光体粒子分散在硅树脂等的树脂材料中的含荧光体树脂。据此,黄色荧光体粒子由蓝色LED芯片的蓝光激励来发出黄色光,因此,从密封部件13发出,作为激励后的黄色光和蓝色LED芯片的蓝光的合成光的白光。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13是,硅树脂中分散规定的荧光体粒子的含荧光体树脂,由撒布器涂布到基板11的表面来能够形成。在此情况下,与密封部件1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该密封部件13的形状,成为圆顶形状的截面形状以及略半圆形。而且,密封部件13中,还可以含有硅石等的光扩散材料。并且,为了提高演色性,根据需要可以含有红色荧光体粒子等的发出黄色光以外的光的荧光的荧光体粒子。
一对连接端子14是,接受用于使LED12发光的直流电的外部连接端子(连接器),与LED12电连接。一对连接端子14,被设置在基板11上的规定的部位。在本实施例中,一对连接端子14,都被设置在基板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基板11的长边附近。进而,一对连接端子14,被配置在以LED12(密封部件13)为基准时的基板11的一方的长边侧。
并且,本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4,构成为插座型,具有树脂制的插座、以及用于接受直流电的导电插脚。该导电插脚,与形成在基板11上的金属布线电连接。而且,在连接端子14(插座)装配连接线90的装配部91,从而连接端子14成为能够从连接线90接受电力的供给的状态。而且,连接端子14也可以,不是树脂插座,而是图案化为矩形状的岛状的金属布线(金属电极)。
而且,不图示,但是,在基板11的第一主面形成有金属布线。金属布线,为了将LED12彼此电连接,或者,为了将LED12与连接端子14连接,在基板11上以规定形状图案化。并且,也可以是,为了防止因逆偏压而引起的LED12的元件破坏,在基板11的第一主面安装保护元件(齐纳二极管)。进而,也可以是,为了提高LED模块10的散热性,在基板11的第二主面形成散热用的金属膜以及金属图案。进而,也可以是,为了提高基板11的绝缘性以及反射性,在基板11的第一主面以及第二主面形成白色保护膜。
[框体]
框体20是,细长状的透光罩的一个例子,构成为覆盖LED模块10以及反射部件70被配置的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本实施例的框体20是,具有透光性的直管,如图2示出,且是在两端部具有开口的细长筒状的外围部件(外插管)。框体20中,收纳LED模块10、第一基台50、第二基台60、反射部件70以及点灯电路80等。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框体20,利用圆筒状的框体,但是,并不一定需要圆筒状,也可以利用角筒状的框体。
对于框体20,可以由透光性材料构成,可以利用玻璃制的玻璃管(玻璃灯管)或树脂制的塑料管等。例如,对于框体20,可以利用由二氧化硅(SiO2)为70至72[%]的钠石灰玻璃构成的玻璃管、或由聚碳酸脂或丙烯等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塑料管。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框体20,利用与用于直管40型荧光灯的框体相同的玻璃管(全长约1167mm)。
并且,框体20可以具有,用于扩散来自LED模块10的光的光扩散功能。例如,通过将含有二氧化硅以及碳酸钙等的光扩散材料(微粒子)的树脂以及白色颜料附着在框体2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从而能够形成乳白色的光扩散膜。并且,在框体20的内部或外部设置透镜构造物,或者,在框体20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形成凹部或凸部的点图案,从而也能够具有光扩散功能。或者,也可以利用分散了光扩散材料的树脂材料等成形框体20本身。
[供电用灯头]
供电用灯头(第一灯头)30是,用于向LED模块10(LED12)供给电力的灯头,从灯外部接受用于使LED12发光的电力。并且,供电用灯头30构成为,被卡止在照明器具的插座,支承直管形LED灯1。
供电用灯头30,构成为具有底部以及开口部的略有底圆筒形状,设置为覆盖框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本实施例的供电用灯头30,如图2示出,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树脂制的供电用灯头主体31、以及由黄铜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一对供电插脚32。
并且,本实施例的供电用灯头30构成为,沿着该供电用灯头30的轴方向能够分割为多个。具体而言,供电用灯头主体31构成为,以通过框体20的管轴的平面为分割面能够分解为上一半和下一半,由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a和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b的两个部件构成。
一对供电插脚32是,用于向LED模块10供给电力的导电性的灯头插脚。并且,一对供电插脚32是,从照明器具等的外部设备接受用于使LED12点灯的电力的插脚,例如,从照明器具中包藏的电源装置(电源电路)接受直流电。
一对供电插脚32构成为,从供电用灯头主体31的底部向灯外面突出,是尖端弯曲的L型插脚。在本实施例中,一对供电插脚32配置为,贯通供电用灯头主体31的底部。在将直管形LED灯1装配到照明器具时,一对供电插脚32,被卡止在照明器具的插座。
并且,一对供电插脚32,通过引线33与框体20内的点灯电路80电连接,由一对供电插脚32接受的电力供给到点灯电路80。
而且,电源电路(电源装置)也可以,不是设置在灯外部的照明器具,而是包藏在直管形LED灯1中。在此情况下,一对供电插脚32,例如,从商业的交流电源接受交流电,该交流电供给到灯内的电源电路后转换为直流电。电源电路,例如,可以构成为点灯电路80。
在此,对于供电用灯头30的周边结构以及组装方法,利用图5A以及图5B进行说明。图5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供电用灯头的周边结构的斜视图,示出拆卸了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a的状态。图5B是示出该供电用灯头的周边结构的分解斜视图。而且,在图5B中,不示出框体20。
如图5A以及图5B示出,将引线33的一端与供电插脚32由例如焊料电连接及物理连接,并且,将引线33的另一端(连接器端子)与点灯电路80(输入插座83)电连接及物理连接。
接着,在配置在第二基台60的反射部件70上配置点灯电路80以及LED模块10,并且,在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b的沟槽部装配供电插脚32。
然后,将电路外壳85安装在第一基台50的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由电路外壳85覆盖点灯电路80之后,将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a嵌入到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b。
接着,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a和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b由螺钉34紧固。据此,在第二基台60被固定在供电用灯头30的状态下,能够将供电用灯头30装配到框体20的一方的端部。
而且,然后,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供电用灯头30的开口与框体20之间的间隙涂布硅树脂等的粘接剂。
并且,如图5A以及图5B示出,在供电用灯头主体31(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b)设置有,隔板状的一对凸部35。一对凸部35是,引导从点灯电路80导出的引线33的引导部。也就是说,一对凸部35,在将引线33配置在供电用灯头主体31内时,以使引线33不越出供电用灯头主体31的方式进行引导,以限制引线33的拉伸位置。例如,能够以通过两个凸部35之间的方式拉伸引线33。据此,在嵌合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a和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b来组装供电用灯头主体31时,能够避免引线33越出供电用灯头主体31来被夹在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a与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b之间,能够防止引线33由供电用灯头主体31断线。
[非供电用灯头]
非供电用灯头40构成为,被卡止在照明器具的插座,支承直管形LED灯1。非供电用灯头40,构成为具有底部以及开口部的略有底圆筒形状,设置为覆盖框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本实施例的非供电用灯头40,如图2示出,包括由PBT等的合成树脂构成的树脂制的非供电用灯头主体41、以及由黄铜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一只非供电插脚42。
并且,本实施例的非供电用灯头40,与供电用灯头30同样,构成为沿着非供电用灯头40的轴方向能够分割为多个。具体而言,非供电用灯头主体41构成为,以通过框体20的管轴的平面为分割面能够分解为上一半和下一半,由第一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a和第二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b的两个部件构成。
非供电插脚42是,构成为从非供电用灯头主体41的底部向外面突出的导电性的灯头插脚,被卡止在照明器具的插座。如图2示出,非供电插脚42,通过L字状的金属制的连接部件43装配在第二基台60。
在将非供电插脚42装配到第二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b的沟槽部之后,在第二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b嵌入第一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a。然后,第一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a和第二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b由螺钉44紧固。据此,在第二基台60被固定到非供电用灯头40的状态,能够将非供电用灯头40装配到框体20的端部。
而且,也可以使非供电用灯头40具有接地功能,将非供电用灯头40作为接地用灯头来利用。在此情况下,非供电插脚42,作为通过照明器具而接地的接地插脚来发挥功能,与金属制的第二基台60接地连接。据此,第二基台60,通过非供电插脚42以及连接部件43接地。
[基台]
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都是金属制,作为对LED模块10发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来发挥功能,并且,作为用于载置并固定LED模块10的固定部件来发挥功能。
以下,对于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的详细结构,参照图2以及图3利用图6以及图7A至图7C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部分放大侧面图。图7A是图6的A-A'线上的该直管形LED灯的截面图,图7B是图6的B-B'线上的该直管形LED灯的截面图,图7C是图6的C-C'线上的该直管形LED灯的截面图。
<第一基台>
第一基台50是,如图2示出,在框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状的金属基台,构成散热器的外围。第一基台50,例如,通过折弯加工等对金属板进行变形而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台50,利用薄板状的镀锌钢板而成形。
第一基台50具有,在框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状的底面部53、以及从底面部53以隔板状而设置、且沿着框体20的长度方向(第一基台5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设置的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台50的截面视中,由底面部53和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而成的角为略90°。
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被设置在底面部53的第一基台50的短边方向(基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构成为将LED模块10的基板11从该基板11的短边方向夹住。也就是说,第一壁部51与基板11的一方的侧面相对,第二壁部52与基板11的另一方的侧面相对。如此,LED模块10的基板11由第一壁部51和第二壁部52夹持。而且,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如图7A至图7C示出,构成为将反射部件70的底面部73(平面部)从该底面部73的短边方向夹住,并且,构成为将第二基台60从该第二基台60的短边方向夹住。
并且,在第一壁部51,形成有从该第一壁部51向第二壁部52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51a。同样,在第二壁部52,形成有从该第二壁部52向第一壁部51突出的多个第二突出部52a。
第一突出部51a以及第二突出部52a,为了将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固定到基板11而形成,如图6以及图7A至图7C示出,在将LED模块10(基板11)配置在第一基台50时,第一突出部51a以及第二突出部52a,与LED模块10的基板11的第一主面侧抵接。据此,LED模块10,在相对于基板11的第一主面而垂直的方向的运动被限制的状态下,被固定在第一基台50。
并且,在第一突出部51a以及第二突出部52a附近设置有第一缺口部51b以及第二缺口部52b。据此,容易能够对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容易能够将LED模块10(基板11)嵌入到第一基台50。
底面部53,如图7A至图7C示出,由第一底面部53a和第二底面部53b构成为具有台阶部。第二基台60,载置于第一底面部53a。
如图2以及图3示出,在底面部53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基台50和框体20的固定部54、向第二基台60给予按压的加力部55、限制第二基台60的宽度方向的移动的一对突起部56、以及用于进行第二基台60的定位的一对突起部57。固定部54、加力部55、突起部56以及突起部57,通过对构成第一基台50的金属板的一部分进行加工而形成。
将底面部53(第二底面部53b)的一部分变形为向框体20的内表面突出,从而构成固定部54。如图7A示出,在固定部54与框体20的内表面之间涂布硅树脂等的粘接剂。据此,能够将第一基台50和框体20粘着。
加力部55,被构成为切起第一底面部53a而形成的板簧,如图7B示出,与第二基台60抵接。加力部55,通过由板簧的弹性力的加力向第二基台60给予按压。据此,基板11,由第一突出部51a及第二突出部52a和加力部55在接受按压的状态下夹持。
并且,如图2以及图3示出,在第一基台50,形成有用于将电路外壳85安装到第一基台50的凸部58。凸部58,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的每一个被形成为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的一部分切开来变形为鼓起,从而构成凸部58。
<第二基台>
第二基台60是,被配置在LED模块10与第一基台50之间的中板散热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台60,被配置在LED模块10正下面配置的反射部件70与第一基台50之间。
如图2以及图3示出,第二基台60是,与第一基台50同样,在框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状的金属基台。优选的是,第二基台60,由金属等的高热传导性材料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是铝板。第二基台60的板厚被构成为,比第一基台50的板厚更厚。
并且,在第二基台60,设置有第一缺口部61和第二缺口部6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缺口部61是,贯通第二基台60的贯通孔,第二缺口部62是,以从第二基台60的长边端缘向基台内部后退的方式切缺的缺口。
第一缺口部61,被设置在与被配置成相邻的基板11的边界部分(边界线)重叠的位置。第二缺口部62,被设置在与LED模块10的连接端子14的近旁部分对应的位置。据此,能够抑制LED模块10的充电部与第二基台60之间的沿面放电的发生。
并且,在第二基台60,设置有第一基台50的一对突起部57被卡止的第三缺口部63。
[反射部件]
反射部件70,为了提高灯的光提取效率,而构成为将LED模块10(LED12)发出的光向一定的方向反射。反射部件70,由具有电绝缘性以及光反射性的材料构成。
如图2示出,反射部件70,加工成截面コ形状,由各自沿着第一基台5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反射壁部71和第二反射壁部72和底面部73构成。来自LED模块10的光,由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反射。
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从底面部73的两个长边部分竖立设置,如图7A至图7C示出,构成为将LED模块10的基板11从该基板11的短边方向夹住。
具体而言,第一反射壁部71,位于第一基台50的第一壁部51与基板11的一方的侧面之间,第二反射壁部72,位于第一基台50的第二壁部52与基板11的另一方的侧面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反射壁部71,位于第一壁部51的内侧,第二反射壁部72,位于第二壁部52的内侧。
如图7A至图7C示出,第一反射壁部71的高度比第一壁部51的高度高,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比第二壁部52的高度高。据此,也可以是,将LED模块10的光被遮挡的部分的边界(影子的轮廓线),不设为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的上端缘,而设为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的上端缘。据此,能够提高直管形LED灯1的配光特性。进而,与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相比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高,因此,也能够提高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与LED模块10(基板11)之间的绝缘耐压。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壁部71和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不同,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比第一反射壁部71的高度高。也就是说,LED模块10的一对连接端子14,被配置在以LED12为基准时的作为第二反射壁部72侧的基板11的一方的长边侧,被形成在距连接端子14近的位置的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比被形成在距连接端子14远的位置的第一反射壁部的高度高。
据此,能够将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与连接端子14的绝缘距离变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与LED模块10(基板11)之间的绝缘耐压。
底面部73是,与第二基台60相对的细长状的平面部。LED模块10,被配置在底面部73上。也就是说,LED模块10的基板11,以与底面部73的表面接触的方式,载置于底面部73。
如图2示出,在第一反射壁部71的与第一壁部51的第一突出部51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比第一突出部51a大的形状的第一缺口部71a。并且,在第二反射壁部72的与第二壁部52的第二突出部52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比第二突出部52a大的形状的第二缺口部72a。
据此,在将反射部件70配置在第一基台50时,第一突出部51a以及第二突出部52a从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突出,因此,能够将第一反射壁部71与第一壁部51接触,并且,能够将第二反射壁部72与第二壁部52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缺口部71a被形成为,从第一反射壁部71的上端缘向下方切缺为矩形状。第一缺口部71a的缺口的宽度比第一突出部51a的宽度大,第一缺口部71a的缺口的高度(开口高度)比第一突出部51a的高度高。
另一方面,第二缺口部72a是,贯通第二反射壁部72的矩形状的贯通孔。第二缺口部72a的缺口(贯通孔)的宽度比第二突出部52a的宽度大,第二缺口部72a的缺口(贯通孔)的高度(开口高度)比第二突出部52a的高度高。
通过将第二缺口部72a设为贯通孔,从而能够将LED模块10的光由第二反射壁部72遮挡的部分的边界线(影子的轮廓线),成为从反射部件7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到另一方的端部的直线状。据此,与将第二缺口部72a设为凹状的缺口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点灯时的直管形LED灯1的灯外观发生的影子,因此,能够提高灯外观的光的品位。
而且,对于第二缺口部72a的贯通孔的形状,不仅限于矩形状,也可以是带R四角、椭圆或圆形等。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缺口部71a设为凹状的缺口部,但是,也可以将第一缺口部71a设为与第二缺口部72a同样的贯通孔。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灯外观的光的品位。
如此构成的反射部件70,以底面部73与第二基台60接触的方式载置于第二基台60。并且,在反射部件70(底面部73)上,配置基板11。也就是说,反射部件70,被配置在第二基台60与基板11之间。
并且,如图2以及图3示出,反射部件70,具有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在此,对于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利用图8A以及图8B进行详细说明。
图8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供电用灯头以及电路外壳的周边结构的平面图,图8B是示出该直管形LED灯的供电用灯头以及电路外壳的周边结构的侧面图。而且,在图8A以及图8B中,不示出框体20。
如图8A以及图8B示出,第一延设部71b是,第一反射壁部71在供电用灯头30侧沿着反射部件7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并且,第二延设部72b是,第二反射壁部72在供电用灯头30侧沿着反射部件7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部分。也就是说,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的供电用灯头30侧的端缘,比底面部73的供电用灯头30侧的端缘更位于供电用灯头30侧。
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作为支承引线33的支承部来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从点灯电路80导出的引线33,由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的上端缘支承,与供电插脚32连接。
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以与供电用灯头30的凸部35接触的方式被引导。据此,即使在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为薄且细的情况下,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由凸部35支承,因此,也能够由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支承引线33。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与凸部35的外侧接触,但是,也可以将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折弯来与凸部35的内侧接触。据此,能够使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稳定,因此,更能够强固支承引线33。
反射部件70,例如,如图9示出,通过对作为由二轴延伸聚酯(PET)薄膜等构成的绝缘性的反射板的板状部件70A进行折弯加工而能够制作。图9是示出折弯加工前的反射部件的结构的平面图。
通过以谷折法折叠图9所示的两条二点锁线,如图10示出,能够制作截面コ形状的反射部件70。也就是说,第一反射壁部71、第二反射壁部72以及底面部73,通过折弯板状部件70A而成形。图10是示出折弯加工后的反射部件的端部的结构的放大斜视图。
并且,如图9以及图10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反射壁部71(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第二延设部72b)与底面部73之间设置有狭缝状的缺口部71c以及72c。缺口部71c以及72c,被形成在第一延设部71b以及72b附近、且底面部73与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的弯折部分。
如此,通过设置缺口部71c以及72c,从而容易能够折弯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
并且,如图10示出,在第二反射壁部72的供电用灯头30侧端部的上端部,设置有作为台阶部的缺口部72d。缺口部72d,以第二反射壁部72中高度比其他的部位低的方式而被切掉。在本实施例中,以缺口部72d被设置的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与第一反射壁部71的高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设置缺口部72d。进而,缺口部72d,被设置在与电路外壳85的第二夹持部852对应的部位。
如此,通过设置缺口部72d,从而能够提高电路外壳85与反射部件70的安装性。也就是说,若缺口部72d不存在,在如本实施例第二反射壁部72比第一反射壁部71高的情况下,在将电路外壳85装配到第一基台50时电路外壳85的第二夹持部852的凹部与反射部件70的第二反射壁部72的上端缘抵接,电路外壳85和反射部件70干涉。因此,电路外壳85的安装时的作业性变坏。对此,通过设置缺口部72d,能够抑制这样的电路外壳85和反射部件70的干涉,能够提高电路外壳85的安装性。
而且,通过以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和第一反射壁部71的高度大致相同的方式设置缺口部72d,容易能够避免电路外壳85和反射部件70的干涉,但也可以是,缺口部72d被形成的部分的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比第一反射壁部71的高度高。在此情况下,第一反射壁部71和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的差分,由被设置在电路外壳85的第二夹持部852的缺口部852c(沟槽)能够吸收。并且,通过将第二反射壁部72的高度尽量变高(即,不将缺口部72d切缺到深处),能够提高绝缘耐压性。
并且,不是在第二反射壁部72的由电路外壳85覆盖的部位形成缺口部72d来设置台阶部,而可以是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第二反射壁部72的由电路外壳85覆盖的部位来设置台阶部。
[点灯电路]
点灯电路80是,用于使LED模块10的LED12驱动的驱动电路。本实施例的点灯电路80是,用于控制LED模块10的LED12的点灯状态的LED点灯电路,并且,将经由引线33输入的直流电压调整为规定的电压值来输出到LED模块10。
如图2示出,点灯电路80具备,电路基板81、和被安装在电路基板81的多个电路元件82。点灯电路(电路基板81),被配置在供电用灯头30附近。
电路基板81是,用于将被安装的多个电路元件82相互电连接的规定的布线图案(不图示)被形成的印刷电路板,例如,可以利用玻璃环氧基板等。
电路元件82是,用于使LED模块10的LED12点灯的电子部件,例如,是对输入的直流电进行全波整流的二极管电桥电路(整流电路)以及保险丝元件等。对于电路元件82,另外,根据需要,可以具备电阻、电容器、线圈、二极管或晶体管等。
并且,点灯电路80具备,从被设置在供电用灯头30的一对供电插脚32接受直流电的输入插座83(输入部)、以及向LED模块10输出直流电的输出插座84(输出部)。
在输入插座83,安装一方的端部与一对供电插脚32连接的引线33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器端子)。并且,在输出插座84,安装一方的端部与LED模块10的连接端子14连接的连接线90的另一方的端部(连接器端子)。而且,输入插座83以及输出插座84,通过形成在电路基板81的布线图案与规定的电路元件82电连接。
如此构成的点灯电路80,被配置在基台(第一基台50、第二基台60)上,且由电路外壳85覆盖。本实施例的点灯电路80,载置于被配置在第二基台60上的反射部件70上。
而且,点灯电路80(电路基板81)也可以,不是载置于反射部件70上,而是载置于LED模块10的基板11上。在此情况下,按照载置点灯电路80的长度将基板11的长度变长即可。进而,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是,不利用电路基板81,而将LED模块10的基板11作为电路基板,在该基板11上直接安装电路元件82。
[电路外壳]
电路外壳85是,构成为覆盖点灯电路80的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外壳部件。电路外壳85,由例如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对点灯电路80进行绝缘保护。通过配置电路外壳85,从而能够提高绝缘耐压性能,且能够防止触电。而且,电路外壳85,由框体20覆盖。
在此,对于电路外壳85的详细结构,参照图8A以及图8B,利用图11A至图11C、图12A以及图12B进行详细说明。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电路外壳的结构的斜视图。图12A是示出图8A的A-A'线上的该电路外壳周边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2B是示出图8A的B-B'线上的该电路外壳的周边的结构的截面图。图12C是示出该电路外壳的周边的结构的图。而且,在图12A至图12C中,不示出框体20。
如图11A至图11C示出,电路外壳85,由树脂材料构成为一体成形,具备外壳主体850、第一夹持部851以及第二夹持部852、卡止孔853、隔墙854、隔板部855、以及壁部856。
如图8A示出,外壳主体850是,从上方覆盖点灯电路80(电路基板81)整体的平板状部件。
如图11A至图11C示出,第一夹持部851以及第二夹持部852被设置为,在外壳主体850的两横侧的端部从外壳主体850向下方突出。如图8A示出,第一夹持部851以及第二夹持部852,沿着第一基台50(第二基台6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12A以及图12B示出,第一夹持部851构成为,夹持第一基台50的第一壁部51和反射部件70的第一反射壁部71。并且,第二夹持部852构成为,夹持第一基台50的第二壁部52和反射部件70的第二反射壁部7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851,由位于第一壁部51以及第一反射壁部71的内侧的板状的第一内壁部851a、和位于第一壁部51以及第一反射壁部71的外侧的板状的第一外壁部851b构成。也就是说,如图12B示出,在将电路外壳85安装到第一基台50时,第一基台50的第一壁部51成为,由第一内壁部851a和第一外壁部851b夹持的状态,第一壁部51以及第一反射壁部71,收容在由第一内壁部851a和第一外壁部851b构成的沟槽(凹部)。而且,第一夹持部851的第一外壁部851b的外侧面,与第一基台50的第一壁部51的内侧面进行面接触。
并且,第二夹持部852,由位于第二壁部52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的内侧的板状的第二内壁部852a、和位于第二壁部52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的外侧的板状的第二外壁部852b构成。也就是说,如图12B示出,在将电路外壳85安装到第一基台50时,第一基台50的第二壁部52成为,由第二内壁部852a和第二外壁部852b夹持的状态,第二壁部52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收容在由第二内壁部852a和第二外壁部852b构成的沟槽(凹部)。而且,第二夹持部852的第二外壁部852b的外侧面,与第一基台50的第二壁部52的内侧面进行面接触。
如此,第一基台50的第一壁部51由绝缘性的第一夹持部851夹持,第一基台50的第二壁部52由绝缘性的第二夹持部852夹持。根据该结构,与不设置第一夹持部851以及第二夹持部852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点灯电路80与第一基台50的绝缘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C以及图12C示出,进一步,在第二夹持部852形成有缺口部852c。在本实施例中,缺口部852c,被形成在第二内壁部852a。
缺口部852c被切缺的方向为,沿着框体20的长度方向的、从电路外壳85的与供电用灯头30相反一侧的端部朝向供电用灯头30、且朝向从点灯电路80远离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缺口部852c以留出第二内壁部852a的一部分的方式而被切缺,并且,缺口部852c被切缺的方向为,朝向从点灯电路80远离的方向。并且,缺口部852c以留出第二内壁部852a的一部分的方式而被切缺,并且,缺口部852c被切缺的方向为,沿着框体20的长度方向的、从电路外壳85的与供电用灯头30相反一侧的端部向供电用灯头30。
如此,在设置缺口部852c的情况下,连接线90通过的路径上的电路外壳85的一部分被切缺,因此,能够将连接线90贯通在第二夹持部852(第二内壁部852a)与电路基板81之间。据此,能够抑制在第二夹持部852(第二内壁部852a)与电路基板81之间夹持(卡住)连接线90,因此,能够抑制连接线90由电路外壳85断线。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夹持部852(第二内壁部852a)设置了缺口部852c,但也可以,在第一夹持部851(第一内壁部851a)设置与缺口部852c同样的缺口部。并且,也可以在第二夹持部852(第二内壁部852a)以及第一夹持部851(第一内壁部851a)的双方设置与缺口部852c同样的缺口部。
如图11A至图11C示出,卡止孔853是,被设置在第一夹持部851以及第二夹持部852各自的贯通孔。
如图12A以及图12B示出,在卡止孔853,卡止被设置在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的凸部58。如此,在卡止孔853卡止凸部58,从而容易能够将电路外壳85固定到第一基台50。
如图11A至图11C示出,隔墙854被设置为,在外壳主体850的正面侧的端部从外壳主体850向下方突出。也就是说,隔墙854,从外壳主体850朝向电路基板81的方向(朝向第一基台50、第二基台60以及基板11的方向)突出。
隔墙854被设置为,塞住由外壳主体850和第一夹持部851以及第二夹持部852构成的略コ形状的开口的一部分。隔墙854,作为引导将供电插脚32与点灯电路80连接的引线33的引导部来发挥功能,在将引线33配置在供电用灯头主体31内时,限制或调整引线33的拉伸位置。据此,容易能够将引线33配置在供电用灯头主体31的规定的位置。并且,通过设置隔墙854,也能够提高点灯电路80与其他的部件的绝缘性。
如图11A至图11C示出,隔板部855被设置为,在外壳主体850的正面侧的端部从外壳主体850向上方突出。也就是说,隔板部855,被设置在电路外壳85的供电用灯头30侧的端部,并且,被形成为向框体20的内表面(向与从外壳主体850朝向电路基板81的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突出。
隔板部855,呈板状,被设置为与供电用灯头30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相对。并且,在垂直于框体20的管轴的截面,隔板部855的外形的至少一部分是,按照框体20的内表面形状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框体20的内表面形状是圆弧,因此隔板部855的外形也是圆弧。也就是说,正面视中的隔板部855的最大尺寸部分的形状是,圆弧。
如此,通过设置隔板部855,能够塞住供电用灯头30的开口部,因此,能够抑制人体的一部分(手指等)接触到供电用灯头30的内部的充电部(供电插脚32,引线33)而触电。如此,通过使电路外壳85兼备触电抑制功能,无需花费成本而能够抑制触电。
如图11A至图11C示出,壁部856被设置为,在外壳主体850的背面侧的端部从外壳主体850向下方突出。也就是说,壁部856,从外壳主体850朝向电路基板81的方向(朝向第一基台50、第二基台60以及基板11的方向)突出。
壁部856,以塞住外壳主体850与电路基板81之间的开口部的方式,被设置在电路外壳85(外壳主体850)的背面端部(与供电用灯头30侧的端部相反一侧的端部)。
如此,通过设置壁部856,能够抑制人体的一部分(手指等)从外壳主体850与电路基板81之间的开口部进入,因此,能够抑制人体的一部分(手指等)接触到点灯电路80的充电部(电路元件82,金属布线)而触电。
并且,如图11C示出,壁部856,与第一夹持部851的第一内壁部851a以及第二夹持部852的第二内壁部852a连接。据此,由壁部856和第一内壁部851a和第二内壁部852a构成围绕电路基板81的围墙部。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点灯电路80与第一基台50之间的绝缘耐压。
壁部856被设置为,相对于电路外壳85(外壳主体850)的上表面而倾斜。也就是说,壁部856的上表面为,形成为从外壳主体850向端部下沉到基板11侧的倾斜面(倾斜平面)。而且,壁部856的上表面也可以是,从电路外壳85(外壳主体850)的上表面向基板11以凸弯曲状倾斜的倾斜面(倾斜曲面)。
如此使壁部856的上表面倾斜,从而能够将LED模块10的光由壁部856的倾斜面向框体20的光提取面反射,因此能够提高光提取效率。
并且,如图11A至图11C以及图12C示出,在壁部856的与密封部件13(发光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凹部856a。也就是说,密封部件13被形成为,位于壁部856与基板11之间。
通过如此设置凹部856a,一边能够避免壁部856和密封部件13的冲突,一边能够将壁部856的高度变高。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壁部856,以在壁部856与基板11之间留出间隙的方式而被设置,但也可以是,以在壁部856与基板11之间不留出间隙的方式而被设置。若在壁部856与基板11之间留出间隙,则能够进一步避免壁部856与LED模块10的发光部(密封部件13)接触。另一方面,若在壁部856与基板11间不留出间隙,则能够提高点灯电路80与第一基台50之间的绝缘耐压。
[连接线]
连接线90,将相邻的LED模块10彼此电连接及物理连接,或者,将LED模块10与点灯电路80电连接及物理连接。
如图2示出,连接线90具有,被装配在LED模块10的连接端子14的一对装配部(连接器部)91、以及作为将一对装配部91电连接的导电线的且用于使向LED模块10供给的电力通过的电力供给线92。
装配部91,被设置在电力供给线92的两端部,包括构成为与LED模块10的连接端子(插座)14嵌合的略矩形状的树脂成形部、以及被设置在该树脂成形部的导电部。并且,电力供给线92,可以由称为线束的金属线由树脂被膜的引线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90构成为使直流电通过,电力供给线92,由高压侧供电线和低压侧供电线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在框体20内配置有四个细长状的LED模块10,因此,利用四个连接线90。
具体而言,利用将被配置在供电用灯头30侧的LED模块10的连接端子14与点灯电路80的输出插座84连接的一个连接线90、将相邻的LED模块10的连接端子14彼此连接的三个连接线90、以及与被配置在非供电用灯头40侧的LED模块10中的非供电用灯头40侧的连接端子14连接的连接线90(返回线束)。而且,返回线束是指,将连接线90的高压侧和低压侧连接而呈环状的线束。
如此,对连接线90进行连接,通过连接线90,直流电从点灯电路80供给到LED模块10,并且,电力从一方的LED模块10供给到另一方的LED模块10。
[直管形LED灯的组装方法]
接着,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1的组装方法,利用图13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的组装方法中的各个工序的图。
首先,如图13(a)示出,在第一基台50配置第二基台60。具体而言,在第一基台50的加力部55上载置第二基台60。
然后,如图13(b)以及图13(c)示出,在第二基台60上配置反射部件70。在反射部件70被配置在第二基台60的状态下,反射部件70由加力部55的加力向上方推压。并且,反射部件70的第一反射壁部71的第一缺口部71a比第一基台50的第一突出部51a大,反射部件70的第二反射壁部72的第二缺口部72a比第一基台50的第二突出部52a大。因此,如图14(a1)示出,在第一反射壁部71的第一缺口部71a,卡止第一基台50的第一突出部51a的底部。并且,如图14(a2)示出,在第二反射壁部72的第二缺口部72a,卡止第一基台50的第二突出部52a的底部。
接着,如图13(d)示出,在第一基台50配置LED模块10。此时,通过加力部55的加力,基板11,由反射部件70以及第二基台60和第一突出部51a以及第二突出部52a夹持。也就是说,能够将基板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夹在反射部件70以及第二基台60与第一突出部51a以及第二突出部52a之间。
据此,如图13(e)示出,能够将LED模块10固定到第一基台50。此时,通过基板11的压入,反射部件70向下方被推压。因此,如图14(b1)示出,第一基台50的第一突出部51a,成为相对于反射部件70的第一反射壁部71的第一缺口部71a而浮起的状态(非接触状态)。并且,如图14(b2)示出,第一基台50的第二突出部52a,也成为相对于反射部件70的第二反射壁部72的第二缺口部72a而浮起的状态(非接触状态)。
而且,然后,在反射部件70上配置点灯电路80,通过连接线90将LED模块10彼此电连接,并且,进行LED模块10与点灯电路80的电连接,并且,通过引线33进行供电插脚32与点灯电路80的电连接。然后,以覆盖点灯电路80的方式将电路外壳85装配到第一基台50。然后,使结合的这些部件插通在框体20中之后,将供电用灯头30以及非供电用灯头40装配到框体20的两端部的每一个。
[作用效果等]
在本实施例的直管形LED灯1中,连接点灯电路80和供电插脚32的引线33,以从金属制的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远离的方式,由作为支承部的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支承。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举起来保持引线33,因此,能够以将金属制的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和引线33远离的方式,确保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与引线33的距离。
特别是,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与供电用灯头30的凸部35接触。
根据该结构,支承引线33的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由凸部35支承,因此,能够提高第一延设部71b以及二延设部72b的支承性能。据此,能够由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强固支承引线33,因此,能够稳定确保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与引线33的距离。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的直管形LED灯1,能够提高引线33的绝缘耐压性能。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引线33,利用了树脂被覆的引线,但也可以是,没有树脂被覆而金属芯线露出的引线。对于金属芯线露出的引线33,由于绝缘耐压的确保更重要,因此特别有效。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将反射部件70的一部分作为支承引线33的支承部来利用。具体而言,将使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延伸设置的部分作为支承部来利用。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反射部件70兼备支承部的功能,因此,不需要另外利用仅用于支承引线33的绝缘部件。据此,不导致作业性的降低,且以低成本能够支承引线33。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使作为引导引线33的引导部的凸部35,与作为支承部的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一边引导引线33,一边提高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的支承性能来强固支承引线33。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使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与凸部35的外侧接触,但是,也可以将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折弯来与凸部35的内侧接触。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延设部71b以及第二延设部72b稳定,因此,更能够强固支承引线33。
并且,对于本实施例的直管形LED灯1的其他的作用效果,与得到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一起进行说明。
因LED的发光而LED本身发生热,根据该热,LED的温度上升,LED的光输出降低。因此,一般而言,在直管形LED灯中,优先利用对LED模块(LED)发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构造,例如,利用散热用的金属基台。在此情况下,对于金属基台,不能配置在作为LED模块的表面侧的光提取侧,因此,配置在LED模块的背面侧。
另一方面,在直管形LED灯中,为了提高从LED模块发出的光的提取效率,例如,会有配置截面コ形状的反射部件的情况。
如此,在利用LED模块和金属基台和反射部件的情况下,考虑LED模块发生的热的散热性,在金属基台上配置LED模块,以使反射部件的双反射壁部露出在LED模块的侧方的形式将反射部件配置在金属基台下。也就是说,反射部件、金属基台以及LED模块,按照该顺序重叠。
到现在为止,按照该顺序配置是理所当然的想法,认为若分开配置LED模块和金属基台,则LED模块的散热性降低,光提取效率降低。
本申请发明人们,硬要试图将金属基台、反射部件以及LED模块,按照该顺序配置。具体而言,得知的是,在像本实施例的直管形LED灯1那样,将第二基台60(金属基台)、反射部件70以及LED模块10按照该顺序重叠的情况下,与将反射部件70、第二基台60(金属基台)以及LED模块10按照该顺序重叠的情况相比,光提取效率提高。也就是说,得知的是,没有看到因LED模块10的散热性降低而引起的光提取效率的降低。
在此,可以认为,即使在第二基台60与LED模块10之间插入反射部件70,LED模块10的散热性也几乎没有降低。进而,可以认为,通过将反射部件70配置在LED模块10正下面,漏出到基板11的背面的光由反射部件70反射,光提取效率提高了。
如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直管形LED灯1,将第二基台60(金属基台)、反射部件70以及LED模块10按照该顺序重叠,因此,能够实现光提取效率的提高和散热性的提高这两者。
进而,根据该顺序,在第二基台60(金属基台)与LED模块10之间插入绝缘部件(反射部件70),因此,能够提高金属制的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与LED模块10之间的绝缘耐压。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点灯电路80(电路基板81)也被配置在反射部件70上,因此,在第二基台60与点灯电路80之间插入绝缘部件(反射部件70)。据此,也能够提高金属制的第一基台50以及第二基台60与点灯电路80之间的绝缘耐压。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件70的第一反射壁部71位于第一基台50的第一壁部51的内侧,反射部件70的第二反射壁部72位于第一基台50的第二壁部52的内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由第一反射壁部71以及第二反射壁部72,反射来自LED模块10的光。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A以及图15B示出,在第一基台50的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各自的供电用灯头30侧的端部设置缺口部51c以及52c。本实施例的缺口部51c以及52c,以缺口角为45°,切掉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各自的端部的角部。例如,从形成缺口部51c以及52c之前的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的直角的角部切掉两边的长度为4mm的直角二等边三角形的部分,从而能够形成缺口部51c以及52c。
如此,通过设置缺口部51c以及52c,能够使供电插脚32与金属制的第一壁部51以及第二壁部52的空间上的绝缘距离变长,因此,能够提高供电插脚32与第一基台50之间的绝缘耐压性能。并且,不需要另外插入绝缘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因绝缘部件的插入而导致作业效率降低以及成本上升的情况。
[照明装置]
接着,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2,利用图16进行说明。图16是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如图16示出,本实施例涉及的照明装置2是,基础照明,具备所述的直管形LED灯1和照明器具100。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两条直管形LED灯1。
照明器具100,与直管形LED灯1电连接,并且,具备保持该直管形LED灯1的一对插座110、以及插座110被装配的器具主体120。器具主体120,例如,通过对铝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等来能够成形。并且,器具主体120的内表面为,使从直管形LED灯1发出的光向规定方向(例如下方)反射的反射面。
如此构成的照明器具100,例如,经由固定具安装到天花板等。而且,照明器具100中包藏,例如具有将商业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功能的电源电路等。转换后的直流电,经由插座110供给到直管形LED灯1的供电用灯头30的供电插脚32。并且,也可以以覆盖直管形LED灯1的方式,设置透光性的外壳部件。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的直管形LED灯1,能够作为照明装置等来实现。
(变形例等)
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
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LED模块为基板上直接安装LED芯片的COB型的结构,但是,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代替COB型的LED模块10,如图17示出,利用SMD(Surface Mount Device)型的LED模块10A。对于LED模块10A,利用在树脂制的封装体(容器)12a的凹部中安装LED芯片(发光元件)12b后该凹部内封入密封部件(含荧光体树脂)12c的封装型的LED元件(SMD型LED元件)12A,将多个该LED元件12A(发光部)安装在金属布线被形成的基板11上来能够构成。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在框体20内配置四个LED模块10,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LED模块,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五个以上。并且,能够适当地变更LED模块10的基板11的长度以及形状、或安装的LED12的个数等。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直管形LED灯1是,从两个灯头中的仅一方的灯头(供电用灯头30)的单侧进行供电的单侧供电方式,但也可以是,从两个灯头的双方进行供电的双侧供电方式。在此情况下,在直管形LED灯1中,替代非供电用灯头40,而利用供电用灯头30即可。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供电用灯头30是,依据由日本电灯泡工业会标准化的JEL801的L形灯头,但也可以是G13灯头。同样,也可以将非供电用灯头40作为G13灯头。也就是说,如本实施例,可以是将两个灯头中的一方作为一个插脚(1针),将另一方作为两个插脚(2针)的1针/2针的灯头结构,也可以是将两个灯头均作为两个插脚(2针)的2针/2针的灯头结构。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供电用灯头30以及非供电用灯头40是,分割为两个的分割型的灯头,但也可以是没有分割的非分割型的灯头。也就是说,也可以是第一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a和第二供电用灯头主体部31b被构成为一体的供电用灯头主体31。并且,也可以是第一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a和第二非供电用灯头主体部41b被构成为一体的非供电用灯头主体41。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对于框体20,利用了非分割型的筒状的框体,但也可以是分割型。例如,能够由透光罩和基台构成一个细长筒状的框体(外围器)。在此情况下,对于覆盖LED模块10的透光罩,可以利用略半圆筒状的透光树脂罩,对于基台,可以利用具有散热片构造的半圆柱状的金属基台。该金属基台为,与载置LED模块10的面相反一侧的面露出的结构,因此,能够使LED模块10的热从金属基台向灯外部直接散热。而且,对于基台,也可以不利用金属基台,而利用由树脂构成的树脂基台。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LED模块10所采用的构成虽然是通过蓝色LED芯片和黄色荧光体粒子来放出白光的,不过并非受此所限。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利用含有红色荧光体粒子以及绿色荧光体粒子的含荧光体树脂,将它与蓝色LED芯片组合,来发出白光。并且,LED芯片,可以利用发出蓝光以外的光的LED芯片。例如,在采用发出紫外线光的LED芯片的情况下,作为荧光体粒子能够对发出三原色(红色、绿色、蓝色)光的各颜色的荧光体粒子进行组合来使用。而且,也可以采用荧光体粒子以外的波长转换材料,例如作为波长转换材料能够采用含有半导体、金属络合物、有机染料、颜料等能够吸收某种波长的光,并能够发出与吸收的波长的光的波长不同的光的物质的材料。
并且,在所述实施例中,以LED作为发光元件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采用半导体激光器等半导体发光元件、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或无机EL等发光元件、其他的固体发光元件。
另外,对各个实施例实施从业者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以及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任意组合各个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来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Claims (15)

1.一种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 
细长状的透光罩; 
细长状的由金属构成的基台,该基台由所述透光罩覆盖; 
由所述透光罩覆盖的发光元件; 
用于使所述发光元件发光的驱动电路; 
具有灯头插脚的灯头,该灯头被设置在所述透光罩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连接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灯头插脚的引线;以及 
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支承部,该支承部以使所述引线从所述基台远离的方式支承所述引线, 
所述灯头具有凸部, 
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凸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用光源还具备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使所述发光元件的光反射, 
所述支承部是所述反射部件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是引导所述引线的引导部, 
所述支承部由所述凸部引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与所述引导部的内侧接触。 
5.如权利要求2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用光源还具备用于配置所述发光元件的细长状的基板, 
所述反射部件具有,与所述基板相对的细长状的平面部、以及第一反射壁部和第二反射壁部,该第一反射壁部和第二反射壁部沿着所述平面部 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从所述平面部的两个长边部分相对地竖立设置, 
所述支承部是,所述第一反射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壁部、所述第二反射壁部以及所述平面部,通过折弯板状部件而成形, 
在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支承部附近、且所述平面部与所述第一反射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弯折部分,形成有缺口部。 
7.一种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 
细长状的透光罩; 
由所述透光罩覆盖的细长状的第一基台; 
细长状的由金属构成的第二基台,该第二基台被配置在所述第一基台上; 
使发光元件的光反射的细长状的反射部件,该反射部件被配置在所述第二基台上;以及 
具有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模块, 
所述反射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基台相对的细长状的平面部、以及第一反射壁部和第二反射壁部,该第一反射壁部和第二反射壁部从所述平面部的两个长边部分相对地竖立设置, 
所述发光模块,被配置在所述反射部件的所述平面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台具有一对壁部,即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从所述平面部的短边方向夹住该平面部, 
所述第一反射壁部,位于所述第一壁部的内侧, 
所述第二反射壁部,位于所述第二壁部的内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壁部的高度高, 
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二壁部的高度高。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模块具有,用于配置所述发光元件的细长状的基板、以及被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一对连接端子, 
所述一对连接端子,被配置在以所述发光元件为基准时的作为所述第二反射壁部侧的所述基板的一方的长边侧, 
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一反射壁部的高度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用光源还具备,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电路外壳,该电路外壳被构成为覆盖所述驱动电路, 
所述第一基台具有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该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从所述第二基台的短边方向夹住该第二基台、且沿着所述第一基台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电路外壳具有第一夹持部以及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一壁部、且在所述第一基台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第二壁部、且在所述第一基台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 
在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与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台阶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台具有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一壁部向所述第二壁部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从所述第二壁部向所述第一壁部突出, 
在所述第一反射壁部的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缺口部, 
在所述第二反射壁部的与所述第二突出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二缺口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缺口部和所述第二缺口部的形状为矩形。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照明用光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缺口部的开口高度,比所述第一突出部的高度高, 
所述第二缺口部的开口高度,比所述第二突出部的高度高。 
15.一种照明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照明用光源。 
CN201420482766.3U 2013-09-04 2014-08-25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136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3399A JP2015050166A (ja) 2013-09-04 2013-09-04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2013-183398 2013-09-04
JP2013183398A JP2015050165A (ja) 2013-09-04 2013-09-04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2013-183399 2013-09-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13658U true CN204213658U (zh) 2015-03-18

Family

ID=52982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48276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13658U (zh) 2013-09-04 2014-08-25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2136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5157U (zh) 灯以及照明装置
CN204879985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JP6089309B2 (ja) 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JP6065322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5681451B2 (ja) 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CN203686679U (zh) 灯以及照明装置
CN203836632U (zh) 直管形灯以及照明装置
CN203500909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JP5584841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2014044909A (ja) 直管形ランプ及び照明装置
WO2014125765A1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CN203595097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204042798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CN204213658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JP2014072154A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CN204313013U (zh) 灯及照明装置
JP2014072149A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CN203585866U (zh) 照明用光源以及照明装置
JP5884054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6135986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2015050167A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2015050166A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6124054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5891402B2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JP2015050165A (ja) 照明用光源及び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010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