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205822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205822U
CN204205822U CN201420642934.0U CN201420642934U CN204205822U CN 204205822 U CN204205822 U CN 204205822U CN 201420642934 U CN201420642934 U CN 201420642934U CN 204205822 U CN204205822 U CN 204205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ch
metal section
gear
circumferential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6429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永庆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205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2058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s, Cams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用于该车载用马达中的齿轮具有环状的金属部和将金属部作为嵌件进行成型而得的树脂部。树脂部覆盖金属部的径向外侧的面。金属部具有贯通孔或在周向上不连续的凹部。树脂部具有环状的基部、多个齿部以及突起。基部位于金属部与齿部之间的位置。突起从基部朝向金属部的凹部或贯通孔延伸。如此一来,通过在金属部的凹部或贯通孔内配置树脂来防止树脂部相对于金属部在周向上的位置偏移。并且,与在金属部设置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金属部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运输设备中装设有各种马达。在这些车载用马达中有的具有用于将驱动时的旋转运动传递到外部的齿轮。关于以往的齿轮结构,例如记载于日本专利公报第4919154号说明书以及日本公开公报2012-006326号公报中。
日本专利公报第4919154号说明书中的齿轮的包含齿部的齿轮外周部由树脂材料构成,且在齿轮的内周侧具有环状或圆盘状的齿轮内周部件(参照权利要求1等)。日本公开公报2012-006326号公报中的用于平衡轴齿轮的树脂旋转体由树脂环和嵌入到树脂环的内周面的金属衬套构成(参照0009段等)。
实用新型内容
在借助齿轮传递动力时,会对构成齿轮的材料施加周向的应力。因此,如日本专利公报第4919154号说明书以及日本公开公报2012-006326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在由金属和树脂这两个部件构成的齿轮中,需要防止金属部分与树脂部分在周向上相对移动。关于这一点,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2012-006326号公报记载的树脂旋转体中,在金属衬套的外周面设置有将树脂环与金属衬套以不会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到一起的作为止转机构的突起(参照段落0009等)。然而,如果在金属部分设置突起的话,则增加了从金属基材切割部件时的无用的部分,因此存在有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具有由金属和树脂这两个部件构成的齿轮的马达中,不仅能够抑制制造成本还能防止树脂部相对于金属部的周向位置偏移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载用的马达,该马达具有静止部和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所述静止部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线圈,所述旋转部具有:磁铁,其与所述定子在径向上对置;轴,其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配置;以及齿轮,其直接或借助于其他部件固定于所述轴,所述齿轮具有:金属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且为环状;以及树脂部,其是将所述金属部作为嵌件进行成型而得到的,所述树脂部覆盖所述金属部的径向外侧的面,所述金属部具有贯通孔或在周向上不连续的凹部,所述树脂部具有:多个齿部,所述多个齿部沿周向排列;基部,其位于所述金属部与所述齿部之间且为环状;以及突起,其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凹部或所述贯通孔延伸。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第一方面,由于在凹部或贯通孔内配置有树脂,因此能够防止树脂部相对于金属部的周向位置偏移。并且,与在金属部设置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金属部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主视图。
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3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的俯视图。
图4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的剖视图。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的立体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部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齿轮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金属部在制造时的状态的图。
图9为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件成型时的状态的图。
图10为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的俯视图。
图11为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的立体图。
图12为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的立体图。
图13为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的剖视图。
图14为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分别将沿马达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申请中,以轴向为前后方向对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关于该前后方向的定义并不表示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在制造时以及在使用时的方向。
并且,在本申请中,“平行的方向”还包含大致平行的方向。并且,在本申请中,“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1.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A的主视图。该马达1A为车载用马达。如图1所示,马达1A具有静止部2A和旋转部3A。旋转部3A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9A为中心旋转。
静止部2A具有定子22A。定子22A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线圈52A。旋转部3A具有轴31A、磁铁32A以及齿轮36A。轴31A与中心轴线9A同轴配置。磁铁32A与定子22A在径向上对置。齿轮36A直接或借助于其他部件固定于轴31A。
齿轮36A具有金属部61A和树脂部62A。金属部61A为以中心轴线9A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件。金属部61A的径向外侧的面被树脂部62A覆盖。并且,金属部61A具有多个凹部610A。多个凹部610A以不连续的方式沿周向配置。
树脂部62A以金属部61A作为嵌件而被成型。树脂部62A具有环状的基部71A、多个齿部72A以及多个突起73A。基部71A位于金属部61A与齿部72A之间。多个齿部72A沿周向排列。各齿部72A从基部71A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突起73A从基部71A朝向凹部610A内的空间延伸。
像这样,在该马达1A中,在金属部61A的凹部610A内配置有树脂。由此来防止树脂部62A相对于金属部61A的周向位置偏移。并且,与在金属部61A设置突起来防止树脂部62A相对于金属部61A的位置偏移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金属部61A的制造成本。
<2.第二实施方式>
<2-1.马达的整体结构>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2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的包含中心轴线9的剖视图。以下,为了方便说明而将图2中的右侧作为“前”、将图2中的左侧作为“后”。该马达1为装设于汽车等运输设备中的车载用马达。马达1使用滚珠丝杠将旋转运动转换成在轴向上的直线运动,并使杆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向运输设备内的装置提供驱动力。
该马达1具有静止部2、旋转部3以及杆4。静止部2固定于作为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框体上。旋转部3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杆4为柱状的部件,且沿着中心轴线9水平配置。杆4在其外周面具有螺旋状的第一螺纹槽41。
本实施方式的静止部2具有机壳21、定子22、后轴承部23以及前轴承部24。
机壳21具有筒状部211、后壁部212以及前壁部213。筒状部211在定子22以及旋转部3的径向外侧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后壁部212在定子22的后方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在后壁部212的中央设置有用于穿过杆4以及后述的中空轴31的后部圆孔214。前壁部213在定子22的前方与中心轴线9大致垂直地扩展。在前壁部213的中央设置有用于穿过杆4以及后述的中空轴31的前部圆孔215。
筒状部211、后壁部212以及前壁部213的材料例如使用铝或不锈钢等金属。在图2的例子中,筒状部211与后壁部212由一个整体部件构成,前壁部213由其他部件构成。但是,也可是筒状部211与前壁部213由一个整体部件构成,而后壁部212由其他部件构成。
定子22位于后述的磁铁32的径向外侧且被机壳21保持。定子22具有定子铁芯51和多个线圈52。定子铁芯51为由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定子铁芯51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511和从铁芯背部51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512。铁芯背部511与中心轴线9大致同轴配置。并且,铁芯背部511的外周面固定于机壳21的筒状部211的内周面。
线圈52由缠绕于各齿512的周围的导线构成。多个齿512以及多个线圈52分别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在齿512的表面涂敷有绝缘喷涂。绝缘喷涂通过介于齿512与线圈52之间来防止齿512与线圈52电导通。另外,也可使为树脂制部件的绝缘件介于齿512与线圈52之间来代替绝缘喷涂。
后轴承部23以及前轴承部24配置在机壳21与旋转部3侧的中空轴31之间。本实施方式的后轴承部23以及前轴承部24使用借助球体使外圈与内圈相对旋转的球轴承。由此,中空轴31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机壳21旋转。但是,也可使用滑动轴承或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来代替球轴承。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部3具有中空轴31、多个磁铁32、转子外罩33、滚珠螺母34以及齿轮36。
中空轴31与中心轴线9同轴配置,且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杆4被容纳在中空轴31的径向内侧。中空轴31的材料例如使用铁或不锈钢等金属。中空轴31被上述的后轴承部23以及前轴承部24支承并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空轴31具有厚壁部311和径向的厚度比厚壁部311薄的薄壁部312。厚壁部311位于比薄壁部312靠后方的位置。后轴承部23的内圈固定于厚壁部311的外侧面。前轴承部24的内圈固定于薄壁部312的外侧面。并且,厚壁部311的内周面位于比薄壁部312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厚壁部311的内周面与薄壁部312的内周面之间存在有台阶面313。
多个磁铁32位于定子22的径向内侧。各磁铁32例如利用粘接剂固定于中空轴31的外侧面。各磁铁32的径向外侧的面与齿51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在径向上对置。多个磁铁32以N极与S极交替摆放的方式沿周向排列。另外,也可使用在周向上交替地磁化出N极与S极的一个圆环状的磁铁来代替多个磁铁32。
转子外罩33具有圆筒部331和环状板部332。圆筒部331在多个磁铁32的径向外侧沿轴向呈筒状延伸。圆筒部331的内周面与多个磁铁32的径向外侧的面接触。环状板部332从圆筒部331的前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环状板部332的后侧的面与多个磁铁32的前端面接触。在马达1驱动时,向多个磁铁32施加离心力,但通过转子外罩33防止了磁铁32朝向径向外侧飞出。并且,即使磁铁32产生了破损也能通过转子外罩33而抑制磁铁32的碎片朝向外部飞散。
滚珠螺母34配置在中空轴31的径向内侧。滚珠螺母34沿轴向呈大致圆筒状延伸。滚珠螺母34的材料例如使用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滚珠螺母34的后端面与中空轴31的台阶面313接触。滚珠螺母34的外周面固定于薄壁部312的内周面。并且,滚珠螺母34在其内周面具有螺旋状的第二螺纹槽341。在杆4的第一螺纹槽41与滚珠螺母34的第二螺纹槽341的径向之间存在有多个球体35。
在这种马达1中,如果向线圈52提供驱动电流,则会在定子铁芯51的多个齿512产生磁通。并且,通过齿512与磁铁32之间的磁通作用产生周向转矩。由此,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旋转。并且,当滚珠螺母34旋转时,旋转方向的驱动力通过多个球体35转换成轴向驱动力,并向杆4传递。其结果是,杆4在轴向上移动。
<2-2.齿轮的结构>
接下来,对马达1所具有的齿轮36的结构进行说明。
齿轮36位于比机壳21的后壁部212靠后方的位置,且固定于中空轴31的外周面。齿轮36相对于中空轴31的固定方法例如使用压入或焊接即可。在马达1驱动时,齿轮36随中空轴31旋转。如果这样,则如图2中示意表示的那样,齿轮36的旋转运动借助其他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传递到其他装置。所传递的旋转运动用于检测马达1的转速和驱动马达冷却用风扇。
图3为从后侧观察到的齿轮36的后视图。图4为从图3的A-A位置观察到的齿轮36的剖视图。图5为齿轮36的立体图。图6为只表示齿轮36中的金属部61的立体图。如图3至图6所示,齿轮36具有金属部61与树脂部62。
金属部61为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圆环状的部件。金属部61的材料例如使用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树脂部62为将金属部61的径向外侧包围的树脂制成的部件。树脂部62的材料例如使用聚碳酸酯等适合注塑成型的树脂。在制造齿轮36时,在预先将金属部61配置在模具的内部的状态下进行注塑成型,从而形成树脂部62。也就是说,树脂部62为以金属部61作为嵌件的树脂成型品。另外,关于齿轮36的制造方法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本实施方式的金属部61具有两个第一缺口611和两个第二缺口612。两个第一缺口611设置于金属部6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各第一缺口611从金属部6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朝向轴向另一侧凹陷,且在径向上从金属部61的外周缘延伸到内周缘。两个第二缺口612配置在金属部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各第二缺口612从金属部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朝向轴向一侧凹陷,且在径向上从金属部61的外周缘延伸到内周缘。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部62具有圆环状的基部71、多个齿部72以及多个突起73。基部71位于金属部61与多个齿部72的径向之间。金属部61的径向外侧的面遍及整周地被基部71覆盖。齿部72从基部7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多个齿部72沿周向大致等间隔排列。
多个突起73从基部71朝向金属部61的第一缺口611以及第二缺口612的内部、并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两个第一缺口611以及两个第二缺口612分别沿周向不连续地配置。因此,多个突起73也沿周向不连续地配置。像这样,在该齿轮36中,在第一缺口611以及第二缺口612的内部配置有树脂。因此,齿轮36具有金属与树脂沿周向交替邻接配置的部分。由此防止了树脂部62相对于金属部61在周向上的位置偏移。
尤其是,在该齿轮36中,通过在金属部61不设置突起,而是设置为凹部的缺口611、612,从而设置有金属与树脂的卡合部位。与在金属部61设置突起的情况相比,在金属部61设置凹部的情况下,作为基材的金属不易产生浪费的部分。因此,能够降低金属部61的制造成本。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缺口611将金属部6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从外周缘贯通到内周缘。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缺口612也将金属部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从外周缘贯通到内周缘。因此,从金属部61的外周缘到内周缘配置有树脂部62的突起73。由此,进一步抑制了树脂部62相对于金属部61在周向上的位置偏移。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金属部6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设置有第一缺口611,并在轴向另一侧的端面设置有第二缺口612。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缺口611与两个第二缺口612在轴向上夹着金属部61。由此防止了树脂部62相对于金属部61的轴向的位置偏移。另外,第一缺口611以及第二缺口612彼此既可配置在不同的周向位置也可配置在相同的周向位置。
但是,如果第一缺口611以及第二缺口612配置在相同的周向位置,则在第一缺口611与第二缺口612之间金属部61的轴向厚度局部会变得极薄。如此一来,会降低金属部61的刚性,且齿轮36容易产生变形。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611与第二缺口612彼此配置在不同的周向位置。因此,在金属部61的整周确保了金属部61的轴向的厚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611与第二缺口612沿周向交替配置。因此,两个第一缺口611分别配置在两个第二缺口612之间的周向位置。像这样,通过第一缺口611,防止了以连接两个第二缺口612的直线为中心的金属部61与树脂部62之间的相对旋转。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树脂部62相对于金属部61的轴向的位置偏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缺口611相对于中心轴线9在周向上相隔大致180度。并且,两个第二缺口612也相对于中心轴线9在周向上相隔大致180度。但是,切口的间隔也可不必相对于中心轴线9均等配置。但是,优选两个第一缺口611在周向位置上间隔90度以上。并且,优选两个第二缺口612也在周向位置上间隔90度以上。
并且,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部61与基部71具有大致相同的轴向长度d1。并且,该长度d1比齿部72的轴向长度d2长。像这样,如果延长金属部61的轴向长度的话,则能够在金属部61设置缺口,且能够提高金属部61相对于中空轴31的固定强度以及金属部61自身的强度。并且,在将齿轮36相对于中空轴31固定时,能够在不接触齿部72的状态下将金属部61以及基部71沿轴向压入。因此能够在制造时抑制齿部72的变形。
<2-3.齿轮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齿轮36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7为示出了齿轮36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在制造齿轮36时,首先,准备如图8右端所示的那样的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金属基材601。并且,利用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将该金属基材601切断(步骤S1)。例如可使用车床等对金属基材601进行切断。由此,制作多个如图8的中央所示的那样的圆环状的金属切片602。
接下来,在所获得的金属切片602中形成第一缺口611以及第二缺口612(步骤S2)。这里,通过对金属切片602实施使用了冲压机或钻孔机的机加工来设置在周向上不连续的两个第一缺口611以及两个第二缺口612。其结果是,形成如图8的左端所示的金属部61。
如果像这样切断圆筒状的金属基材601的话,则能够容易地形成多个环状的金属部61。
当获得了金属部61时,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树脂成型用的模具80的内部配置金属部61(步骤S3)。模具80由固定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构成。在闭合固定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时,在模具80的内部形成空腔83。金属部61被配置于该空腔83中。
接下来,向模具80内的空腔83注入熔融树脂(步骤S4)。熔融树脂从设置于可动模具82的浇口84注入,并与金属部61的表面接触且朝向空腔83内扩展。此时,熔融树脂的一部分还被填充到金属部61的第一缺口611以及第二缺口612的内部。
并且,如果熔融树脂遍及到模具80内的空腔83,则冷却模具80内的熔融树脂冷却使其固化(步骤S5)。模具80内的熔融树脂通过固化而变为具有环状的基部71、多个齿部72以及多个突起73的树脂部62。并且,金属部61与树脂部62随着熔融树脂的固化而被互相固定。由此形成齿轮36。
之后,打开固定模具81和可动模具82,并从模具80将齿轮36脱模(步骤S6)。
如此一来,本实施方式的齿轮36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如果使用嵌件成型,则能够同时进行树脂部62的成型和树脂部62相对于金属部61的固定。因此,与在单独成型树脂部62后再将金属部61与树脂部62固定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齿轮36的制造工序。
另外,在图7的例子中,在将金属基材601切断成多个金属切片602之后,在各金属切片602形成第一缺口611及第二缺口612,但也可将这些工序变更为下列这样。也就是说,首先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金属基材601上设置一个以上贯通孔。然后,以与轴向正交并通过贯通孔的平面将金属基材601切断。像这样,形成具有由贯通孔的一部分形成的缺口的圆环状的金属部61。因此,能够以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实施步骤S3以后的工序。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10为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36B的俯视图。在图10的例子中,第一缺口611B以及第二缺口612B从金属部61B的外周缘向径向内侧延伸,但没有延伸到金属部61B的内周缘。即使是这种实施方式,只要在第一缺口611B及第二缺口612B内配置树脂部62B的突起73B,就能够抑制树脂部62B相对于金属部61B的周向以及轴向的位置偏移。
图11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36C的立体图。在图11的例子中,第一缺口611C以及第二缺口612C在径向上观察时的形状不是半圆状而是矩形状。像这样,能够扩大金属部61C与树脂部62C的突起73C之间在周向上的接触面。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树脂部62C相对于金属部61C的周向的位置偏移。另外,第一缺口611C以及第二缺口612C在径向上观察时的形状也可是除半圆状或矩形状之外的“U”字状或“V”字状等。
图12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36D的立体图。图13为该齿轮36D的纵向剖视图。在图12以及图13的例子中,在金属部61D设置多个贯通孔613D来取代缺口。各贯通孔613D在径向上将金属部61D贯通。并且,在各贯通孔613D的内部配置有树脂部62D的突起73D。即使是这种实施方式,也能抑制树脂部62D相对于金属部61D的周向以及轴向的位置偏移。
在制造图12以及图13中的齿轮36D时,也可将图7中的步骤S1至步骤S2变更成下列这样的方式。也就是说,首先,在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金属基材上设置一个以上贯通孔613D。之后,以与轴向正交且不经过贯通孔613D的平面将金属基材进行切断。如此一来,能够形成具有贯通孔613D的圆环状的金属部61D。或者,也可在将金属基材切断成多个圆环状的金属切片后,在各金属切片形成贯通孔613D。
图14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齿轮36E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4的例子中,在金属部61E的轴向的两端面设置有多个独立的凹部610E。并且,树脂部62E的基部71E不仅朝向金属部61E的径向外侧扩展而且扩展到金属部61E的轴向的两侧。并且,突起73E从金属部61E的轴向两侧朝向凹部610E内延伸。这种实施方式也能够抑制树脂部62E相对于金属部61E的周向以及轴向的位置偏移。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金属部61具有第一缺口611和第二缺口612,但只要是在树脂部不易相对于金属部产生轴向的位置偏移的状况下,可以省略第一缺口611和第二缺口612中的一方。并且,缺口的位置和个数也可与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不同。
但是,优选金属部在周向上至少两个部位具有凹部或贯通孔。并且,更优选金属部在周向上至少三个部位具有凹部或贯通孔。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齿轮被直接固定于中空轴。但是,齿轮也可借助于其他部件固定于中空轴。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齿轮向外部传递旋转运动的用途,列举了检测转速和驱动风扇,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也可是以除此之外的目的来传递旋转运动。但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的齿部为树脂制成,因此优选用于以比从马达输出的主转矩小的转矩就足够的次级动力传递。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也可是不具有利用滚珠丝杠将旋转运动传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机构的马达。因此,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的轴也可是实心的轴。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齿轮既可是如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那样的平齿轮,也可是如螺旋齿轮那样的齿部的形状不同的齿轮。另外,各部件的细节部分的形状也可与本申请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出现的各个要素在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组合。
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马达。

Claims (12)

1.一种马达,其用于车载,该马达的特征在于,具有:
静止部;以及
旋转部,其被支承为能够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所述静止部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线圈,
所述旋转部具有:
磁铁,其与所述定子在径向上对置;
轴,其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配置;以及
齿轮,其直接或借助于其他部件固定于所述轴,
所述齿轮具有:
金属部,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且为环状;以及
树脂部,其是将所述金属部作为嵌件进行成型而得到的,
所述树脂部覆盖所述金属部的径向外侧的面,
所述金属部具有贯通孔或在周向上不连续的凹部,
所述树脂部具有:
多个齿部,所述多个齿部沿周向排列;
基部,其位于所述金属部和所述齿部之间且为环状;以及
突起,其从所述基部向所述凹部或所述贯通孔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在周向上至少两个部位具有所述凹部或所述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在周向上至少三个部位具有所述凹部或所述贯通孔,
所述凹部或所述贯通孔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线彼此相隔90度以上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具有作为所述凹部的缺口,
所述缺口从所述金属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面朝向轴向另一侧凹陷,且从所述端面的外周缘朝向径向内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从所述端面的外周缘延伸到内周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具有多个所述缺口,
多个所述缺口具有:
第一缺口,其设置于轴向一侧的端面;以及
第二缺口,其设置于轴向另一侧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配置在彼此不同的周向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具有:
多个所述第一缺口;以及
多个所述第二缺口,
在周向位置上,多个所述第一缺口中的至少一个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缺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具有:
两个所述第一缺口;以及
两个所述第二缺口,
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在周向上交替配置,且在周向位置上,两个所述第一缺口相隔90度以上,且两个所述第二缺口也相隔90度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齿部的轴向长度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齿部的轴向长度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部的轴向长度比所述齿部的轴向长度长。
CN201420642934.0U 2013-12-16 2014-10-31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58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8816 2013-12-16
JP2013258816A JP2015113967A (ja) 2013-12-16 2013-12-16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に用いられるギア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205822U true CN204205822U (zh) 2015-03-11

Family

ID=5266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64293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205822U (zh) 2013-12-16 2014-10-31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13967A (zh)
CN (1) CN20420582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8240B2 (ja) 2015-06-04 2019-10-09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鍛造方法
US10724620B2 (en) 2016-07-14 2020-07-28 Jtekt Corporation Worm wheel,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worm wheel
JP7156039B2 (ja) * 2019-01-09 2022-10-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13967A (ja) 2015-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0325B (zh)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JP5720939B2 (ja) ロータユニット、回転電機、およびロ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KR101730898B1 (ko) 로터 유닛, 회전형 전기 기기 및 로터 유닛을 제조하는 방법
JP6161796B2 (ja) 籠型モータの回転子および籠型モータ
CN103023168B (zh) 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N103580326B (zh) 转子以及马达
CN103256342B (zh) 旋转式致动器
CN204205822U (zh) 马达
JP5626267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EP2940831A1 (en) Rotary machin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4584396A (zh) 马达
JP6525331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023387A (ja)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製造方法
CN207200433U (zh) 马达
JP2016154428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6399080B2 (ja) ロータユニット
JP2015144565A (ja) ロータユニット
JP2006211828A (ja) 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491872U (zh) 直线步进马达
JP2006174637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製造方法
JP6515346B2 (ja) 渦電流式減速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8143049A (ja) モ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JP2006311706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構造
CN203967859U (zh) 转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
KR20140123737A (ko) 유도전동기의 회전자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