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33126U - 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33126U
CN204133126U CN201420536509.3U CN201420536509U CN204133126U CN 204133126 U CN204133126 U CN 204133126U CN 201420536509 U CN201420536509 U CN 201420536509U CN 204133126 U CN204133126 U CN 204133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coil
electric cooker
heating
heating cycl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365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庶锋
黄兵
房振
董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365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33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33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331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饭煲,该电饭煲包括: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第一加热线圈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锅之下,第二加热线圈与第一加热线圈的底部成预设角度;用于检测电饭煲内部温度的温度检测器;控制器,在每个加热周期内,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温度分别控制第二加热线圈和第一加热线圈以预设功率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可以对不同加热区域的火力分别进行调节,加热均匀,温度分布平衡。

Description

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饭煲。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电饭煲已经通过IH(Induction Heater,感应加热)线圈盘进行加热,普通的IH线圈盘是一体加热的,可以通过调节线圈盘的绕线布局改变加热的均匀性。但是,在煮饭过程中,不同加热区域的火力调节不均,则加热不均匀,例如如果电饭煲底部的火力维持在比较大的火力,容易使得底部的米粒过早地糊化并粘结在一起形成米块,粘结的米块会大大阻碍热量向中上层米饭传输,内锅内的温度场上下偏差很大。另外,在米水沸腾之后,由内锅底部形成的气泡也无法穿透米块层形成均匀的沸腾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饭煲,该电饭煲可以对不同加热区域的火力分别进行调节,加热均匀,温度分布平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饭煲,该电饭煲包括: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锅之下,所述第二加热线圈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底部成预设角度;用于检测所述电饭煲内部温度的温度检测器;控制器,在每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温度分别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和第一加热线圈进行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通过制器分别控制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对不同加热区域的火力分别进行调节,加热均匀,温度分布平衡。
其中,所述控制器以第一加热阶段和第二加热阶段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所述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在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内,所述控制器以N个加热周期进行控制,并且在所述N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在所述第二加热阶段内所述控制器以M个加热周期进行控制,并且在所述M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减小,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
具体地,所述温度检测器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顶部,当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饭煲进入所述第二加热阶段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热线圈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锅之下;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锅的侧面。
其中,在每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以使所述电饭煲内锅的温度从侧边向底部扩散,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以所述预设功率进行加热,以使所述电饭煲内锅的温度由底部向上扩散。
具体地,加热周期满足4秒<T<50秒,其中,T为加热周期时间长度。
在所述N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不加热。
在所述M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不进行加热。
其中,在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内,所述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为定值,或者,在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内,在第i个加热周期中的所述时间比例小于在第j个加热周期中的时间比例,0<i<j≤N。
其中,在所述第二加热阶段内,在第k个加热周期中的所述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小于所述预设比例阈值,0<k≤M。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的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加热控制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第一加热阶段的加热控制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加热线圈10、第二加热线圈20、温度检测器30和控制器40,内锅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饭煲。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100包括第一加热线圈10、第二加热线圈20、温度检测器30和控制器40。
第一加热线圈10位于电饭煲内锅30之下,第二加热线圈20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底部成预设角度。第一加热线圈10和第二加热线圈20可以分别进行驱动控制。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加热线圈10和第二加热线圈20均可以环形设置,例如第一加热线圈10以环形分布与内锅50底部,第二加热线圈20环形分布于内锅30的侧周边。
具体地,第二加热线圈20与内锅50的倒角平行,与第一加热线圈10呈预设角度例如45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加热线圈2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位于电饭煲内锅50之下,第二部分位于电饭煲内锅50的侧面。具体地,例如第一部分设置于内锅50底部与内锅50底部平行,第二部分设置于内锅50侧面与底部成90度,从而可以使得加热更加均匀。
温度检测器30用于检测电饭煲100的内部温度,控制器40根据温度检测器30检测的温度分别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和第一加热线圈10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实现不同加热区域的火力调节,平衡温度分布。
其中,电饭煲100的加热阶段包括第一加热阶段和第二加热阶段,在第一加热阶段内,控制器40以N个加热周期控制电饭煲100进行加热,在第二加热阶段内,控制器40以M个加热周期控制电饭煲100进行加热,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在每个加热周期内,控制器40可以分别对第一加热线圈10和第二加热线圈20进行加热,从而实现不同加热区域火力的调节。控制器40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进行加热,以使电饭煲内锅30的温度从侧边向底部扩散,控制第一加热线圈10进行加热,以使电饭煲内锅30的温度由底部向上扩散。
具体地,第一加热线圈10和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比例影响整锅米饭的受热和沸腾效果,在N个加热周期内,控制器40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在M个加热周期内,控制器40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减小。
具体地,例如,可以将从煮饭开始到米水达到沸腾之间看作为第一加热阶段即升温阶段,米水从沸腾到煮饭结束可以看作第二加热阶段例如温度维持阶段。如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的加热控制过程的示意图,在如图3中的第一加热阶段例如升温阶段,在N个加热周期内,为了防止底部米粒的糊化结成块,减少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控制器40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大于预设比例阈值例如1,主要以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加热为主,其中,在N个加热周期内,控制器在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进行加热时,可以控制第一加热线圈10不加热。例如在升温阶段,在一个加热周期内,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之比大于1,即以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为主,在这过程处于底部的米粒没有受到内锅30底部表面高温的损坏,米粒不会形成严重的米块层。
在米水即将沸腾时,即进入温度维持阶段即图3中的第二加热阶段时,在M个加热周期的每个加热周期内,控制器40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减小,即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减少,加大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比例,主要以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为主,使内锅30底部产生的气泡顺畅向上均匀穿透较松散的米粒,最终达到沸腾均匀的效果,煮出的米饭松软可口。另外,在M个加热周期内,控制器40在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进行加热时,控制第一加热线圈10不进行加热。
进一步,温度检测器30位于电饭煲100内顶部,当温度检测器30检测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器40控制电饭煲100进入第二加热阶段控制。即米水即将沸腾进入温度维持阶段。也就是说,米水即将沸腾的判断标准以检测的电饭煲100内顶部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例如达到90℃为准。例如如图3所示,其中,方格条形表示一个周期例如加热周期满足4秒<T<50秒,其中,T为加热周期时间长度,例如一个周期为16秒,每个方格表示2秒,斜线方框表示第一加热线圈10加热时间,点方框表示第二加热线圈加热时间,曲线P1为检测的电饭煲内底部的温度曲线,曲线P2为检测的电饭煲内顶部的温度曲线,在温度检测器检测的电饭煲内顶部的温度达到90℃时,则电饭煲进入第二加热阶段的控制,在一个加热周期内,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比例减小。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是可以变化的。例如在第一加热阶段内,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为定值,或者,在第一加热阶段内,在第i个加热周期中的时间比例小于在第j个加热周期中的时间比例,0<i<j≤N。例如如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饭煲第一加热阶段的示意图,在第一加热阶段例如升温阶段的一段时间内第二加热线圈20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比例不断加大,例如加热周期为16秒,在第i个加热周期内,第二加热线圈20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比例为5比1,在第i加热周期内,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为10秒,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为2秒,在第j个加热周期内,第二加热线圈20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比例为7比1,例如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为14秒,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为2秒。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加热阶段内即在沸腾阶段进行温度维持时,第二加热线圈20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比例可以大于预设比例阈值,或者等于预设比例阈值,或者小于预设比例阈值,例如,在第k个加热周期中的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小于预设比例阈值,0<k≤M。例如图3所示,在第二加热阶段即温度维持阶段,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的加热时间的比例为3比4,或1比1即相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加热周期内,控制器40在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以预设功率进行加热时,控制第一加热线圈10停止加热或在预设时间之后控制第一加热线圈10以预设功率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在每个加热周期,控制器40先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进行加热,在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进行加热时,第一加热线圈10不进行加热。或者,先控制第二加热线圈20进行加热,然后控制第一加热线圈10和第二加热线圈20同时加热,此时仍然以第二加热线圈20加热为主,则在第一加热阶段时,第二加热线圈20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10和第二加热线圈20同时加热的加热时间的比例大于预设比例阈值。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饭煲,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从而可以对不同加热区域的火力分别进行调节,加热均匀,温度分布平衡。
另外,在第一加热阶段,控制器控制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比例大于预设时间比例,即以第二加热线圈为主,可以防止电饭煲底部的米粒形成严重的米块层,进而在第二加热阶段,控制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比例减小,即减少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增大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比例,从而可以使内锅底部产生的气泡顺畅地向上均匀地穿透松散的米粒,沸腾加热均匀,做出的米饭松软可口,效果好。
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加热线圈和第二加热线圈,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锅之下,所述第二加热线圈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底部成预设角度;
用于检测所述电饭煲的内部温度的温度检测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第二加热线圈和温度检测器连接,在每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的温度分别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和第一加热线圈进行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控制器以第一加热阶段和第二加热阶段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线圈和所述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其中,在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内,所述控制器以N个加热周期进行控制,并且在所述N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大于预设比例阈值,在所述第二加热阶段内所述控制器以M个加热周期进行控制,并且在所述M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减小,其中,N和M均为正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检测器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顶部,当所述温度检测器检测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饭煲进入所述第二加热阶段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线圈包括:
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锅之下;以及
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电饭煲内锅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以使所述电饭煲内锅的温度从侧边向底部扩散,以及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以所述预设功率进行加热,以使所述电饭煲内锅的温度由底部向上扩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加热周期满足4秒<T<50秒,其中,T为加热周期时间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不加热。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M个加热周期内,所述控制器在控制所述第二加热线圈进行加热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线圈不进行加热。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内,所述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为定值,或者,在所述第一加热阶段内,在第i个加热周期中的所述时间比例小于在第j个加热周期中的时间比例,0<i<j≤N。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在所述第二加热阶段内,在第k个加热周期中的所述第二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一加热线圈的加热时间的时间比例小于所述预设比例阈值,0<k≤M。
CN201420536509.3U 2014-09-17 2014-09-17 电饭煲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33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36509.3U CN204133126U (zh) 2014-09-17 2014-09-17 电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36509.3U CN204133126U (zh) 2014-09-17 2014-09-17 电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33126U true CN204133126U (zh) 2015-02-04

Family

ID=52409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3650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33126U (zh) 2014-09-17 2014-09-17 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3312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1352A1 (zh) * 2014-09-17 2016-03-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5605631A (zh) * 2016-01-21 2016-05-2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炉加热控制方法和电磁炉
CN105942880A (zh) * 2016-06-21 2016-09-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方法、烹饪系统和烹饪装置
CN106264176A (zh) * 2015-06-01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
CN108618644A (zh) * 2018-05-21 2018-10-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烹饪器具
CN109380996A (zh) * 2018-09-25 2019-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煮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59488A (zh) * 2018-08-27 2020-03-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真空烹饪器具及真空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41352A1 (zh) * 2014-09-17 2016-03-2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6264176A (zh) * 2015-06-01 2017-01-0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
CN106264176B (zh) * 2015-06-01 2019-02-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
CN105605631A (zh) * 2016-01-21 2016-05-25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炉加热控制方法和电磁炉
CN105605631B (zh) * 2016-01-21 2018-03-27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磁炉加热控制方法和电磁炉
CN105942880A (zh) * 2016-06-21 2016-09-2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方法、烹饪系统和烹饪装置
CN108618644A (zh) * 2018-05-21 2018-10-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烹饪器具
CN110859488A (zh) * 2018-08-27 2020-03-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真空烹饪器具及真空烹饪器具的加热控制方法
CN109380996A (zh) * 2018-09-25 2019-02-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煮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80996B (zh) * 2018-09-25 2020-11-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煮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33126U (zh) 电饭煲
CN105411356B (zh) 电饭煲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5078233B (zh)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KR102069166B1 (ko) 조리기구의 가열 제어 방법 및 가열 제어 장치
CN105708303A (zh) 电烹饪器及其烹饪方法、检测电烹饪器中米水量的方法
CN105747828A (zh) 电饭煲及其煮粥控制方法
CN105725721B (zh) 烹饪机及烹饪机的控制方法
CN103645758B (zh) 加热锅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440679A (zh) 电饭煲自定义加热模式的煮饭方法及电饭煲
CN204181488U (zh) 电磁加热的电饭煲
CN105605631B (zh) 电磁炉加热控制方法和电磁炉
CN104274087A (zh) 煎烤机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8158383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CN106136868A (zh)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的烹饪控制方法
CN105476441A (zh) 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4345752A (zh) 电饭煲及其控制方法和保温控制装置
CN108937524A (zh) 显示烹饪倒计时时间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烹饪器具
CN105476440B (zh) 电饭煲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203447092U (zh) 电热水壶
CN104684123A (zh) 一种电磁炉的控制方法
CN204730275U (zh) 一种可部分加热的电磁炉
KR101892404B1 (ko) 전기 밥솥 및 그 가열 제어 방법
CN106562686A (zh) 一种机械式电烤器具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7920399A (zh) 用于操作电磁炉的方法以及电磁炉
CN103805966A (zh) 用于加热静电卡盘上晶片的方法、系统及cvd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