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28246U -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28246U
CN204128246U CN201420573330.5U CN201420573330U CN204128246U CN 204128246 U CN204128246 U CN 204128246U CN 201420573330 U CN201420573330 U CN 201420573330U CN 204128246 U CN204128246 U CN 204128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llel flow
engineering truck
flow condenser
fin
hea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7333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斌
朱凌俊
黄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ew Ally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ew Ally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ew Ally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ew Ally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7333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28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28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282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包括至少两根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扁管,所述扁管两端与集流管连通,各扁管之间平行设置,相邻两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相邻波峰和波谷的间距为6至8毫米,翅片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的相邻开窗间距为1.2至2毫米,开窗角度为25至35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强化空气流经翅片表面时的扰流效果,加大冷媒在平行流冷凝器中的利用效率,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换热效果好,不易积灰且清洁方便的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设备,特别是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背景技术
平行流冷凝器主要应用在汽车空调行业,目前汽车空调中多采用2.7毫米片距翅片的平行流冷凝器。工程车空调使用工况恶劣,使用环境中存在灰尘多及杂物多等特点,平行流冷凝器在长期使用后,易将冷凝器表面积灰,若不及时对冷凝器进行清洗,将会影响空调散热效果和使用寿命。2.7毫米片距翅片的平行流冷凝器因其翅片间距小,一般的清洁工具无法清洁到翅片间的部分,且产生的积灰不易通过冲洗方式除去,导致清洁耗时长且清洁效果差。通过采用增大片距的方式可以使平行流冷凝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表面不积灰,而且容易清洗,提高了空调散热效果和使用寿命,但是由于翅片的片距增大,将使平行流冷凝器芯体外表换热面积减少,导致换热性能降低,若直接应用于工程车空调将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换热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强化空气流经翅片表面时的扰流效果,加大冷媒在平行流冷凝器中的利用效率,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换热效果好,不易积灰且清洁方便的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其结构为:包括至少两根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扁管,所述扁管两端与集流管连通,各扁管之间平行设置,相邻两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相邻波峰和波谷的间距为6至8毫米,翅片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的相邻开窗间距为1.2至2毫米,开窗角度为25至35度。当翅片片距小于6毫米时,冷凝器表面容易积灰且不易于清洗;当翅片片距大于8毫米时,冷凝器芯体外表换热面积过少,难以达到正常使用的换热要求;当翅片片距为6至8毫米,冷凝器表面不易积灰且容易清洗,可以通过改进冷凝器结构达到正常使用的换热要求。翅片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使翅片扰流效果加强。当百叶窗的相邻开窗间距为1.2至2毫米时,扰流效果好。冷凝器换热量随开窗角度增大而增大,翅片受到的风阻亦随开窗角度增大而增大;其中随开窗角度增大,风阻的增大趋势大于换热量的增大趋势;因此当开窗角度为25至35度可以保持好的换热效果且保证翅片不因风阻过大进而影响翅片和冷凝器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百叶窗开设在侧壁一侧。百叶窗开设在侧壁一侧可以减少积灰,且可通过翅片未开窗位置对相邻翅片间的积灰进行有效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百叶窗高度为翅片高度的80%至85%。百叶窗高度为翅片高度的80%至85%时,扰流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百叶窗的开窗宽度为波峰和波谷间距的30%至50%。开窗宽度为片距的30%至50%时,扰流效果好,且不会因开窗宽度过大影响冷凝器的清洁。
作为优选,所述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设置在集流管上,所述集流管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分隔为至少两个流道,所述流道内设有的扁管数量延进口至出口方向逐渐减少。靠近冷媒进口处,冷媒温度低,换热效果好;靠近冷媒出口,因冷媒经过换热,效果降低;因此在靠近进口的流道相对多设置扁管,在靠近出口的流道相对少设置扁管,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包括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集流管靠近两端的位置。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集流管靠近两端的位置可以让冷媒充分地在扁管中流动,保证冷媒经过各个扁管,提高冷媒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进口设置在集流管中部的位置,所述两个出口分别设置在集流管靠近两端的位置。进口设置在集流管中部的位置,两个出口分别设置在集流管靠近两端的位置,减少了冷媒的换热距离,使靠近出口处的换热效率提高,提高了整体的换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扁管为多孔道扁管。多孔道扁管使冷媒充分地在扁管中流动,提高冷媒利用率和整体的换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通过增大平行流冷凝器的翅片片距,使平行流冷凝器使用于工程作业环境,满足不易积灰易清理的要求;通过对翅片开窗间距、开窗角度、开窗方式、开窗高度及开窗宽度的调整,强化空气流经翅片表面时的扰流效果;通过对流道及扁管的调整,提高了冷媒利用率和整体的换热效果。结合上述改进使平行流冷凝器能够满足工程作业环境且能超过一般汽车空调用冷凝器的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翅片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翅片A-A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翅片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平行流冷凝器1        集流管2
扁管3                翅片4
百叶窗41             隔板5
进口6                出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根集流管2,集流管2之间平行设置有四十八根扁管3,扁管3为多孔道扁管,扁管3两端与集流管2连通,相邻两扁管3之间设置有翅片4;集流管2上端部分设置有进口6、下端部分设置有出口7;集流管2中还设置有隔板5,隔板5延进口6至出口7方向将平行流冷凝器1分隔为流道I、流道II、流道III及流道IV,其中流道I、流道II、流道III、流道IV中分别含有二十根、十二根、十根及六根扁管3;工作时,冷媒通过进口6进入平行流冷凝器1,并通过扁管3依次流经流道I、流道II、流道III、流道IV进行换热,流动方向为箭头标示方向,换热完成后从出口7排出平行流冷凝器1。
参考图3至5,翅片4设置在扁管3之间,翅片4波高高度h1为12毫米,相邻波峰和波谷的间距d1为6毫米;翅片4侧壁的一侧上开设有百叶窗41,开窗方向为从翅片4侧壁两端向侧壁中心方向,百叶窗41的相邻开窗间距s为1.2毫米,开窗高度h2为9.6毫米,开窗宽度d2(百叶窗端部至翅片4侧壁的距离)为1.8毫米,开窗角度θ(百叶窗与翅片4所成角度)为25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根集流管2,集流管2之间平行设置有四十八根扁管3,扁管3为多孔道扁管,扁管3两端与集流管2连通,相邻两扁管3之间设置有翅片4;集流管2中间部分设置有进口6、上下端部分设置有两个出口7;集流管2中还设置有隔板5,隔板5延进口6至出口7方向将平行流冷凝器1分隔为流道I、流道II及流道III,其中流道I、流道II、流道III中分别含有二十八根、十根及十根扁管3;工作时,冷媒通过进口6进入平行流冷凝器1,并通过扁管3从流道I流经流道II、流道I流经流道III进行换热,流动方向为箭头标示方向,换热完成后从两端出口7排出平行流冷凝器1。
参考图3至5,翅片4设置在扁管3之间,翅片4波高高度h1为12毫米,相邻波峰和波谷的间距d1为8毫米;翅片4侧壁的一侧上开设有百叶窗41,开窗方向为从翅片4侧壁两端向侧壁中心方向,百叶窗41的相邻开窗间距s为2毫米,开窗高度h2为10.2毫米,开窗宽度d2(百叶窗端部至翅片4侧壁的距离)为4毫米,开窗角度θ(百叶窗与翅片4所成角度)为35度。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包括至少两根集流管,所述集流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根扁管,所述扁管两端与集流管连通,各扁管之间平行设置,相邻两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相邻波峰和波谷的间距为6至8毫米,翅片侧壁上开设有百叶窗,所述百叶窗的相邻开窗间距为1.2至2毫米,开窗角度为25至35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开设在侧壁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高度为翅片高度的80%至8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的开窗宽度为波峰和波谷间距的30%至5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设置在集流管上,所述集流管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分隔为至少两个流道,所述流道内设有的扁管数量延进口至出口方向逐渐减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包括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集流管靠近两端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所述进口设置在集流管中部的位置,所述两个出口分别设置在集流管靠近两端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为多孔道扁管。
CN201420573330.5U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8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3330.5U CN204128246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73330.5U CN204128246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28246U true CN204128246U (zh) 2015-01-28

Family

ID=5238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7333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128246U (zh) 2014-09-30 2014-09-30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282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540A (zh) * 2020-07-15 2020-11-13 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蒸发器芯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8540A (zh) * 2020-07-15 2020-11-13 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蒸发器芯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4904A (zh) 锯齿形百叶窗翅片型板翅换热器
CN210486580U (zh) 油冷却器
CN204128246U (zh) 一种工程车用平行流冷凝器
CN104374123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5403090B (zh) 一种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CN202483674U (zh) 板式机油散热器
CN105300161B (zh) 换热器及其散热翅片
CN102519293A (zh) 一种新型百叶窗翅片
CN216159690U (zh) 换热器
CN205209024U (zh) 一种工程车辆用过冷式冷凝器
CN206176822U (zh) 换热器及包括该换热器的空调设备
CN20501469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热泵热水器
CN211626225U (zh) 一种传热管散热结构
CN209689460U (zh)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8224983U (zh) 一种cpu散热器
CN204002978U (zh) 空冷式平行流油冷器
CN209197558U (zh) 蒸发器换热管组用多孔支撑架
CN105465910B (zh) 散热器防水结构、散热器和空调器
CN105757923B (zh) 环保节能吸热器
CN207231294U (zh) 一种微通道扁管及微通道换热器
CN207688679U (zh) 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中的散热管
CN206626872U (zh) 水冷型散热结构
CN207035929U (zh) 翅片及应用其的换热消音管
CN2906513Y (zh) 机油冷却器用水道翅片
CN205279842U (zh) 一种新型百叶窗翅片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