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9460U -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89460U CN209689460U CN201920342507.3U CN201920342507U CN209689460U CN 209689460 U CN209689460 U CN 209689460U CN 201920342507 U CN201920342507 U CN 201920342507U CN 209689460 U CN209689460 U CN 2096894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heat exchanger
- fin
- heat
- exchanger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该换热管绕带用于绕制在换热扁管(3)外,包括绕带本体(1)和设置在绕带本体(1)上的多组换热翅片,每组换热翅片包括至少两个翅片单元(2),相邻组的换热翅片分别位于换热扁管(3)的不同换热面,同组的翅片单元(2)之间间隔设置。根据本申请的换热管绕带,能够有效避免换热器在低风压、高湿度的情况下发生水膜阻塞翅片孔,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乘用汽车内安装的空调蒸发器多数采用插片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插片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在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急需克服的缺点:相同换热能力下插片换热器质量较大,增加了车体的负担,对汽车的续航里程的提升有着负面的影响;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效果弱于插片换热器,并且在高湿度、空气侧低流速的工作环境下微通道换热器的表面会出现冷凝水堆积和水膜阻塞空气侧流路的情况。现阶段以上两种主流车用空调换热器的情况不利于汽车节能技术的推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能够有效避免换热器在低风压、高湿度的情况下发生水膜阻塞翅片孔,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管绕带,用于绕制在换热扁管外,包括绕带本体和设置在绕带本体上的多组换热翅片,每组换热翅片包括至少两个翅片单元,相邻组的换热翅片分别位于换热扁管的不同换热面,同组的翅片单元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同一组的翅片单元位于同一排上;或,同一组的翅片单元至少一个位于不同排。
优选地,换热管绕带展开时,多组换热翅片的翅片单元均位于同一排上。
优选地,翅片单元均位于绕带本体的同一侧边缘,且凸出方向相同。
优选地,翅片单元与绕带本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翅片单元由绕带本体折弯成型。
优选地,同一换热面的换热翅片均平行设置,不同换热面的换热翅片交叉设置。
优选地,不同换热面上的换热翅片在同一换热面上的投影为V形。
优选地,同组换热翅片的翅片单元呈矩形齿状、梯形齿状、三角形齿状、波浪形齿状或正弦曲线形齿状。
优选地,翅片单元垂直于换热面。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扁管,还包括上述的换热管绕带,换热管绕带绕设在换热扁管上。
优选地,换热管绕带焊接固定在换热扁管上。
优选地,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之间填充有导热层。
优选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多个换热扁管分别连接在第一集液管和第二集液管之间。
优选地,换热扁管上的翅片单元的顶部与该翅片单元相邻的换热扁管的换热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优选地,换热管绕带沿预设倾角绕设在换热扁管上。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管绕带或上述的换热器。
本申请提供的换热管绕带,用于绕制在换热扁管外,包括绕带本体和设置在绕带本体上的多组换热翅片,每组换热翅片包括至少两个翅片单元,相邻组的换热翅片分别位于换热扁管的不同换热面,同组的翅片单元之间间隔设置。本申请的换热管绕带包括绕带本体和设置在绕带本体上的换热翅片,在使用该换热管绕带时,可以将绕带本体绕设在换热扁管表面,从而增大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在绕带本体上设置有换热翅片,因此能够通过换热翅片进一步增大换热管绕带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同时由于同组的翅片单元之间间隔设置,可以形成齿状凸起,能够避免翅片单元之间连成一片,因此当换热扁管上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沿换热扁管管壁滑落到翅片单元顶部,受到翅片单元与冷凝水接触面积的限制,冷凝水的黏性力小于自身重力,因此冷凝水会由翅片单元上脱落,并经由各层换热扁管的表面流动到换热器底部,不容易在低风压、高湿度的情况下产生水膜而阻塞翅片孔,能够抑制水膜形成,强化排水效果,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管绕带的展开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配合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绕带本体;2、翅片单元;3、换热扁管;4、第一集液管;5、第二集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换热管绕带用于绕制在换热扁管3外,换热管绕带包括绕带本体1和设置在绕带本体1上的多组换热翅片,每组换热翅片包括至少两个翅片单元2,相邻组的换热翅片分别位于换热扁管3的不同换热面,同组的翅片单元2之间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翅片单元2的顶部,均是指翅片单元2远离绕带本体1的一端。
本申请的换热管绕带包括绕带本体1和设置在绕带本体1上的换热翅片,在使用该换热管绕带时,可以将绕带本体1绕设在换热扁管3表面,从而增大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在绕带本体1上设置有换热翅片,因此能够通过换热翅片进一步增大换热管绕带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同时由于同组的翅片单元2之间间隔设置,可以形成齿状凸起,能够避免翅片单元2之间连成一片,因此当换热扁管3上产生冷凝水时,冷凝水可以沿换热扁管3管壁滑落到翅片单元2顶部,受到翅片单元2与冷凝水接触面积的限制,冷凝水的黏性力小于自身重力,因此冷凝水会由翅片单元2上脱落,并经由各层换热扁管3的表面流动到换热器底部,不容易在低风压、高湿度的情况下产生水膜而阻塞翅片孔,能够抑制水膜形成,强化排水效果,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组的翅片单元2位于同一排上;或,同一组的翅片单元2至少一个位于不同排。当同一组的翅片单元2位于同一排上时,可以便于加工,而且在绕制在换热扁管3上之后,相邻的绕带之间的翅片单元2之间更加容易避免干涉,排布简单方便,易于实现。当同一组的翅片单元2至少一个位于不同排上时,可以使得每一组的换热翅片中至少一个翅片单元2是与其他的翅片单元2位于不同导风面,可以在空气流动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紊流和乱流,使得空气能够更加充分地与换热器进行接触,提高换热性能。
优选地,换热管绕带展开时,多组换热翅片的翅片单元2均位于同一排上。如此一来,在换热管绕带绕制在换热扁管3上时,由于翅片单元2在绕带本体1上是错位设置的,因此在换热管绕带绕制在换热扁管3上之后,相邻换热扁管3之间的换热管绕带相配合时,可以使得相邻侧的换热管绕带的翅片单元2之间有效避免干涉,形成错位排布的结构,使得换热器的装配更加简单方便,不易出现问题。
优选地,翅片单元2均位于绕带本体1的同一侧边缘,且凸出方向相同。将翅片单元2设置在绕带本体1的一侧边缘,一方面便于进行加工,另一方面也更加容易保证翅片单元2设置方向的一致性。
优选地,翅片单元2与绕带本体1一体成型,可以提高翅片单元2与绕带本体1之间的传热系数,提高传热效率,提高散热效率。翅片单元2也可以与绕带本体1之间通过焊接等方式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翅片单元2由绕带本体1折弯成型。在进行翅片单元2的加工时,可以按照翅片单元2的尺寸首先加工出整个绕带本体1,然后在绕带本体1的一侧加工出翅片单元2的结构,最后将翅片单元2在绕带本体1上折弯成型。在另外一种加工方式中,可以照翅片单元2的尺寸首先加工出整个绕带本体1,然后将绕带本体1的一侧按照该翅片单元2的尺寸进行折弯,最后将折弯的部分加工出翅片单元2的结构。上述的方式既能够保证翅片单元2与绕带本体1之间结构的一致性,降低热阻,同时能够提高翅片单元2与绕带本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换热管绕带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同一换热面的换热翅片均平行设置,不同换热面的换热翅片交叉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换热面上的换热翅片在同一换热面上的投影为V形。当相邻的换热扁管3相互配合时,位于换热扁管3上的相邻翅片单元2之间也交替排布,从而在相邻的两个换热扁管3之间形成连续的V字形的翅片结构,且相邻的换热翅片之间具有预设间隔,避免相邻的换热翅片之间发生接触,从而既能够保证空气流动效果,又能够进一步抑制水膜的产生。
优选地,同组换热翅片的翅片单元2呈矩形齿状、梯形齿状、三角形齿状、波浪形齿状或正弦曲线形齿状。翅片单元2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换热翅片均包括四个翅片单元2,且四个翅片单元2之间均是间隔设置。当然,每组换热翅片所包含的翅片单元2的数量和形状也可以并不相同,也可以只有部分换热翅片相同,另一部分不同,上述的各种形式也可以相互组合。
优选地,翅片单元2垂直于换热面,在绕带本体1绕制在换热扁管3的换热面上之后,绕带本体1与换热面贴合,使得翅片单元2垂直于换热面,从而在换热扁管3上形成冷凝水时,能够保证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翅片单元2顺利滴落、外排,避免发生冷凝水集聚,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
结合参见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换热器包括换热扁管3,还包括上述的换热管绕带,换热管绕带绕设在换热扁管3上。换热管绕带可以分成多段,每段仅包括两组换热翅片,两组换热翅片分别位于换热扁管3的两个换热面上,换热管绕带也可以为整体的带状结构,然后沿预设倾角绕设在换热扁管3上,从而使得换热管绕带依次绕制在换热扁管3上,换热翅片也依次绕制在换热扁管3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利用换热管绕带替换了原有的换热翅片,可以与换热扁管3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和更佳的换热效果,因此能够减少换热翅片的数量,大小和体积,从而相比于插片式换热器而言,可以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换热器的整体质量和体积。
此外,当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内的流体流向之间呈一定角度倾斜缠绕在换热扁管3上时,翅片单元2的排列方向与流体流动方向可以形成夹角,可以使得换热器外部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换热器的换热扁管3内的流体流动方向之间形成非垂直分布,从而强化管外流体的对流传热效果。该角度例如为15°~45°。
换热管绕带可以焊接固定在换热扁管3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换热扁管3上,例如卡接等。
优选地,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之间填充有导热层。由于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均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因此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之间可能会存在配合间隙,这些配合间隙能够在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之间形成空气间隙,阻隔传热,降低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之间的换热效率,因此可以在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之间填充导热层,从而使得两者之间不存在空气间隙,能够贴合更加紧密,传热效果更佳。导热层例如为导热脂或者导热硅胶等。换热管绕带也可以采用硬度较低的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在进行绕制时,能够保证换热管绕带与换热扁管3之间贴合紧密。换热管绕带可以选用铝或铜制成。
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集液管4和第二集液管5,多个换热扁管3分别连接在第一集液管4和第二集液管5之间。
换热扁管3上的翅片单元2的顶部与该翅片单元2相邻的换热扁管3的换热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隔。翅片单元2之间以及翅片单元2的顶部与换热扁管3的换热面之间存在间隔,可以进一步消除水膜形成的可能性,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换热管绕带或上述的换热器。空调器例如为车用空调器。
本申请的换热器可以安装在空调器的冷凝侧,此时制冷剂经第一集液管4的上部冷媒接口进入换热器内,经换热扁管3进入第二集液管5,然后又从第二集液管5经换热扁管3流动至第一集液管4,最终从第一集液管4的下部冷媒接口流出换热器。管外流体流经换热管绕带的外侧,流体湍动增大,并且受缠绕角度的影响,管外流体改变了流向,与管内制冷剂流向的夹角变小。制冷剂充满换热器空间后,热量由管内制冷剂传导到管壁及管壁外换热管绕带的换热翅片上,一部分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入换热器外侧流体,另一部分热量通过对流的方式进入到空气侧。除霜模式时,在导热面积强化后的影响下,热量由管内制冷剂传导到管壁及管壁外换热管绕带的换热翅片上,热量不断传递到换热器表面的冰霜内部,可以有效除霜。
换热器安装在蒸发侧时,制冷剂经第一集液管4的下部冷媒接口进入换热器内,经换热扁管3进入第二集液管5,然后又从第二集液管5经换热扁管3流动至第一集液管4,最终从第一集液管4的上部冷媒接口流出换热器。管外流体流经换热管绕带的外侧,流体湍动增大,并且受缠绕角度的影响,管外流体改变了流向,与管内制冷剂流向的夹角变小。制冷剂充满换热器空间后,一部分热量由管外流体热传导到管壁及管壁外换热管绕带的换热翅片上,另一部分热量通过对流的方式进入到换热扁管3内。管壁上冷凝水经管壁滑落到换热管绕带的翅片单元2顶部,受翅片单元2顶部与冷凝水接触面积的限制,冷凝水的黏性力小于自身重力,冷凝水由翅片单元2上脱落,并经由各层管的表面流到换热器底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换热管绕带,用于绕制在换热扁管(3)外,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带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绕带本体(1)上的多组换热翅片,每组换热翅片包括至少两个翅片单元(2),相邻组的所述换热翅片分别位于所述换热扁管(3)的不同换热面,同组的所述翅片单元(2)之间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的所述翅片单元(2)位于同一排上;或,同一组的所述翅片单元(2)至少一个位于不同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绕带展开时,所述多组换热翅片的翅片单元(2)均位于同一排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2)均位于所述绕带本体(1)的同一侧边缘,且凸出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2)与所述绕带本体(1)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2)由所述绕带本体(1)折弯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同一换热面的所述换热翅片均平行设置,不同换热面的所述换热翅片交叉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不同换热面上的所述换热翅片在同一换热面上的投影为V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同组换热翅片的翅片单元(2)呈矩形齿状、梯形齿状、三角形齿状、波浪形齿状或正弦曲线形齿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管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2)垂直于所述换热面。
11.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扁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绕带,所述换热管绕带绕设在所述换热扁管(3)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绕带焊接固定在所述换热扁管(3)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绕带与所述换热扁管(3)之间填充有导热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集液管(4)和第二集液管(5),多个所述换热扁管(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液管(4)和所述第二集液管(5)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扁管(3)上的翅片单元(2)的顶部与该翅片单元(2)相邻的所述换热扁管(3)的换热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绕带沿预设倾角绕设在所述换热扁管(3)上。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绕带或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42507.3U CN209689460U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42507.3U CN209689460U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89460U true CN209689460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605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42507.3U Active CN209689460U (zh) | 2019-03-18 | 2019-03-18 |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894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98801A (zh) * | 2019-03-18 | 2019-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
-
2019
- 2019-03-18 CN CN201920342507.3U patent/CN20968946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98801A (zh) * | 2019-03-18 | 2019-05-2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36972B1 (en) | Fin for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using the fin | |
CN104285119B (zh) | 换热器及空气调节机 | |
CN103403487B (zh) |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 |
JP5257485B2 (ja) | 熱交換器 | |
CN1014632B (zh) | 热交换器 | |
CN207816049U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
WO2005073655A1 (ja) | 熱交換器及びこれを含む空調装置 | |
CN209689460U (zh) |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07860248A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
JP2018100803A (ja) | 熱交換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CN109798801A (zh) |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 |
JP2004263881A (ja) | 伝熱フィン、熱交換器、カーエアコン用エバポレータ及びコンデンサ | |
CN202002518U (zh) | 一种换热器 | |
JP2004271113A (ja) | 熱交換器 | |
CN110425904A (zh) | 一种平板翅片以及微通道换热器、空调 | |
CN113357937B (zh) | 翅片及换热器 | |
CN102252464A (zh) | 换热器 | |
JP5404571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機器 | |
CN208536331U (zh) | 换热器翅片及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 |
CN117157500A (zh) | 热交换器 | |
JP4690605B2 (ja) | コルゲートフィン型熱交換器 | |
CN205425534U (zh) |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 |
CN105928258A (zh) | 换热器及空调 | |
CN202092378U (zh) | 换热器 | |
CN205736790U (zh) | 一种用于轨道列车空调的冷凝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