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99476U - 缓冲棒构造 - Google Patents
缓冲棒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99476U CN204099476U CN201420534739.6U CN201420534739U CN204099476U CN 204099476 U CN204099476 U CN 204099476U CN 201420534739 U CN201420534739 U CN 201420534739U CN 204099476 U CN204099476 U CN 2040994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push rod
- connecting portion
- outer tube
- bounding mea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缓冲棒构造,其包含有一外管,该外管一端为开放状,该外管另一端设有一泄压机构;一推杆,该推杆系可滑移地穿设于该外管内,该推杆两端分别设有一被带动部与一活塞连接部,该推杆设有一支撑件,该活塞连接部与支撑件之间设有一第一限位件,该活塞连接部末端设有一第二限位件;一活塞件,该活塞件穿设于推杆其活塞连接部外围;一活塞卡扣件,该活塞卡扣件穿设于推杆其活塞连接部外围,且该活塞卡扣件套设于该活塞件内部。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即可根据推杆的移动方向,实现不等量的排气与进气控制,因而不仅可确保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保持推杆外拉时的顺畅性,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简化结构与提高产品可靠度之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缓冲棒结构。
背景技术
缓冲棒系一种设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用于缓冲其相对运动速度的装置,以达到减少物体之间的碰撞力道或降低噪音的效果,具体常应用于可自动回归的门体或抽屉滑轨上,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的缓冲棒之局部放大图,其主要系于一外管11内轴向穿设有一轴杆12,并于该轴杆12一端所连接的连接件13设有一活塞环14,该活塞环14设有一环圈部141与一裙部142,藉此,俾当该轴杆12朝靠近该活塞环14方向移位时,该活塞环14的环圈部141与裙部142可藉由该连接件13的推顶而被均匀地撑开,而使该环圈部141及裙部142与外管11内壁形成良好气密状态与摩擦,进而使该缓冲棒可达到提供缓冲效果之目的。
该习用之缓冲棒,虽可达到提供缓冲效果之目的,但该轴杆12朝靠近该活塞环14方向移位时,同时也会使外管11内部的空气被压缩,因而当该轴杆12推动活塞环14靠近外管11底部时,经常发生轴杆12的推力小于外管11内部空气压力的情况,致使轴杆12无法顺利地推进,必须等到该活塞环14的环圈部141与裙部142恢复原状而使外管11内的空气压力小于轴杆12的推力时才可继续推进,导致缓冲棒动作不顺畅,进而造成产品可靠度降低与使用者之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的缓冲棒,因缓冲行程中,外管内的空气压力不易排出,导致轴杆动作不顺畅,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达成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棒构造,它包含:一外管,该外管一端为开放状,该外管另一端设有一泄压机构;一推杆,该推杆系可滑移地穿设于该外管内,该推杆两端分别设有一被带动部与一活塞连接部,该推杆设有一支撑件,该活塞连接部与支撑件之间设有一第一限位件,该活塞连接部末端设有一第二限位件;一活塞件,该活塞件穿设于推杆其活塞连接部外围;一活塞卡扣件,该活塞卡扣件穿设于推杆其活塞连接部外围,且该活塞卡扣件套设于该活塞件内部。
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即可根据推杆的移动方向,实现不等量的排气与进气控制,因而不仅可确保缓冲效果,同时也可保持推杆外拉时的顺畅性,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可达到简化结构与提高产品可靠度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缓冲棒的部分示意图;
其中,11-外管,12-轴杆,13-连接件,14-活塞环,141-环圈部,142-裙部;
图2为实施例的缓冲棒构造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详解图;
图4为实施例的缓冲棒构造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缓冲棒构造的推杆向内推进之动作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的缓冲棒构造的推杆向外拉伸之动作示意图;
其中,3-外管,31-容置空间,32-泄压机构,4-推杆,41-本体,42-被带动部,43-活塞连接部,431-第一限位件,432-第二限位件,433-第一端,434-第二端,435-环状凹槽,44-支撑件,5-活塞件,51-透孔,6-活塞卡扣件,61-气体流道,611-第一开口,612-第二开口,62-剖沟,63-爪片,A1-空气,A2-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请参阅图2、图4所示,缓冲棒构造,其包含:
一外管3,该外管3内设有一容置空间31,该外管3一端为开放状,该外管3另一端设有一泄压机构32,该泄压机构32具体可为气孔或为节气阀,在本实施例的图式中系以气孔例示,又该节气阀的细部构造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于此不再赘述;
一推杆4,该推杆4具有一本体41,该本体41两端分别延伸设有一被带动部42与一活塞连接部43,其中该活塞连接部43系可滑移地穿设于该外管3的容置空间31内,该被带动部42则突出于该外管3外,而如图4所示,该被带动部42可供与外部的可移动对象(例如滑轨或门体)相结合或动力连接,俾使该可移动对象可带动推杆4移位以发挥缓冲效果,在此该推杆4与该可移动对象之结合组设方式系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备通常知识者所熟知,故不再赘述,又该本体41与活塞连接部43的衔接处设有一支撑件44,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件44为环状凸缘,较佳地,该支撑件44的外径可略小于该外管3内壁的内径,藉此,俾可避免两者因间隙过大导致推杆4移动时产生晃动,而可提高动作之顺畅稳定度,又该活塞连接部43与支撑件44之间设有一第一限位件431,请再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第一限位件431具有一与该活塞连接部43相连接的第一端433以及一与该支撑件44相连接的第二端434,又该第一限位件431从第一端433到第二端434的外径系由小逐渐变大,且该第一限位件431的最大外径小于该支撑件44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件432整体大致呈横向设置的漏斗状,此外,该活塞连接部43末端设有一第二限位件43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件432整体大致呈横向设置的圆锥柱状,此外,该活塞连接部43与第二限位件432之间可进一步设有一环状凹槽435;
一活塞件5,该活塞件5为中空圆柱状,请再配合参阅图3与图5所示,该活塞件5穿设于推杆4其活塞连接部43外围,该活塞件5外表面可与外管3内壁相触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塞件5为橡胶套,该活塞件5较远离推杆4的一端为开放状,该活塞件5较靠近推杆4的一端为封闭状且设有一透孔51,该透孔51穿设该活塞连接部43,且该透孔51的内径不大于第一限位件431的最大外径,在本实施例中,该透孔51的形状尺寸与至少部分的第一限位件431之形状尺寸相对应,藉此,俾使该透孔51可穿套于该第一限位件431外围,同时可令该第一限位件431对活塞件5形成单向的卡抵限位效果,而如图5所示;
一活塞卡扣件6,该活塞卡扣件6为中空圆柱状,请再配合参阅图3与图5所示,该活塞卡扣件6穿设于推杆4其活塞连接部43外围,且该活塞卡扣件6套设于该活塞件5内部,该活塞卡扣件6内设有一贯穿该活塞卡扣件6两端的气体流道61,该气体流道61于活塞卡扣件6较靠近推杆4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611,该第一开口611与气体流道61的内径均可略大于该活塞连接部43及第二限位件432的外径,藉此,俾使该活塞卡扣件6其气体流道61可由第一开口611方向顺利穿设于该活塞连接部43外围,该气体流道61于活塞卡扣件6较远离推杆4的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612,该第二开口612的内径系略小于该活塞连接部43及第二限位部432的外径,又该活塞卡抵件6于第二开口612周围开设有数道剖沟62,使该活塞卡抵件6于第二开口612周围形成数个爪片63,藉此,该爪片63即可成为弹性结构,而使该活塞卡扣件6其第二开口612仍可顺利穿过第二限位件432,同时令各该爪片63夹抵于该推杆4其环状凹槽435内,而如图5所示;
请参阅图2与图5所示,俾当该推杆4向内推进时,藉由该活塞件5外表面与外管3内壁相触接,且该透孔51的内径不大于第一限位件431的最大外径,而使该透孔51会受到第一限位件431的卡抵而形成密封效果,此时,外管3内的空气A1会被活塞件5挤压而产生阻力,进而使本创作可达到缓冲效果,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透过进一步将透孔51的形状尺寸与至少部分的第一限位件431之形状尺寸相对应,因而活塞件5其透孔51与推杆4其第一限位件431两者即可更适配地贴合以达到更佳的密封效果,俾可避免缓冲棒作动时从泄压机构32以外的地方泄气,进而使本创作可达到大幅提高产品可靠度之功效;
请再参阅图2与图6所示,俾当该推杆4向外拉伸时,该推杆4其第一限位件431将与活塞件5其透孔51分离,而使该透孔51与第一限位件431两者之间可产生空隙,同时,藉由该支撑件44的外径略小于外管3内壁的内径,该活塞卡抵件6其第一开口611及气体流道61的内径略大于该活塞连接部43的外径,如此,一部分外界的空气A2即可由该外管3其泄压机构32进入外管3内部,同时,另一部分外界的空气A2也可由外管3的开放端进入,并依序流经该支撑件44与外管3内壁之间、透孔51与第一限位件431之间、以及活塞卡扣件6其气体流道61与推杆4其活塞连结部43之间的空隙,请再配合参阅图3所示,最后再经由该活塞卡扣件6其剖沟62或第二开口612进入外管3内部,如此一来,本创作即可避免当推杆4向外拉伸时,泄压机构32之进气速度不足或进气量太少,导致外管3内部形成真空,造成推杆4外拉动作不顺之缺失,俾可提升产品之动作流畅度,进而使本创作可兼具达到更佳产品可靠度与使用便利性之功效;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藉由该活塞卡扣件6其第二开口612的内径系略小于该推杆4其第二限位部432的外径,当推杆4向外拉伸时,该活塞卡扣件6其爪片63会被活塞件5带动而卡抵于该第二限位部432,而可避免该活塞件5脱落或与推杆4分离,俾使该第二限位部432及活塞卡扣件6可对活塞件5实现另一个方向的单向卡抵限位效果。
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缓冲棒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外管,该外管一端为开放状,该外管另一端设有一泄压机构;一推杆,该推杆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两端分别延伸设有一被带动部与一活塞连接部,该活塞连接部系可滑移地穿设于该外管内,该被带动部则突出于该外管外,又该本体与活塞连接部的衔接处设有一支撑件,又该活塞连接部与支撑件之间设有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具有一与该活塞连接部相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一与该支撑件相连接的第二端,又该第一限位件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外径系由小逐渐变大,且该第一限位件的最大外径小于该支撑件的外径,此外,该活塞连接部末端设有一第二限位件,该活塞连接部与第二限位件之间设有一环状凹槽;一活塞件,该活塞件为中空圆柱状,该活塞件穿设于推杆其活塞连接部外围,该活塞件外表面与外管内壁相触接,该活塞件较远离推杆的一端为开放状,该活塞件较靠近推杆的一端为封闭状且设有一透孔,该透孔穿设该活塞连接部,且该透孔的内径不大于第一限位件的最大外径;一活塞卡扣件,该活塞卡扣件为中空圆柱状,该活塞卡扣件穿设于推杆其活塞连接部外围,且该活塞卡扣件套设于该活塞件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棒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卡扣件内设有一贯穿该活塞卡扣件两端的气体流道,该气体流道于活塞卡扣件较靠近推杆的一端设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与气体流道的内径均略大于该活塞连接部及第二限位件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棒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流道于活塞卡扣件较远离推杆的一端设有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的内径系略小于该活塞连接部及第二限位部的外径,又该活塞卡抵件于第二开口周围开设有数道剖沟,使该活塞卡抵件于第二开口周围形成数个爪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棒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件整体大致呈横向设置的漏斗状,且该透孔的形状尺寸与至少部分的第一限位件之形状尺寸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棒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压机构为气孔或为节气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34739.6U CN204099476U (zh) | 2014-09-17 | 2014-09-17 | 缓冲棒构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534739.6U CN204099476U (zh) | 2014-09-17 | 2014-09-17 | 缓冲棒构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99476U true CN204099476U (zh) | 2015-01-14 |
Family
ID=5226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534739.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099476U (zh) | 2014-09-17 | 2014-09-17 | 缓冲棒构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994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5820A (zh) * | 2014-09-17 | 2015-01-07 |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缓冲棒构造 |
CN104806104A (zh) * | 2015-04-27 | 2015-07-29 | 陆智华 | 一种阻尼缓冲装置 |
-
2014
- 2014-09-17 CN CN201420534739.6U patent/CN20409947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5820A (zh) * | 2014-09-17 | 2015-01-07 |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缓冲棒构造 |
CN104265820B (zh) * | 2014-09-17 | 2016-05-18 | 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缓冲棒构造 |
CN104806104A (zh) * | 2015-04-27 | 2015-07-29 | 陆智华 | 一种阻尼缓冲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96879B (zh) | 一种二元塞式矢量喷管 | |
CN204099476U (zh) | 缓冲棒构造 | |
CN203906258U (zh) | 阀管、应用其的加料阀机构及应用该加料阀机构的阀泵 | |
CN202991692U (zh) | 一种多倍力多行程气缸 | |
CN104265820A (zh) | 一种缓冲棒构造 | |
CN205559411U (zh) | 直线往复气缸 | |
CN204127186U (zh) | 一种复合弹簧减震器 | |
CN203692963U (zh) | 家具用圆形伸缩管 | |
CN203308998U (zh) | 一种牵引式可控气弹簧 | |
CN206608022U (zh) | 汽车尾门双向摩擦式平衡撑杆 | |
CN205618473U (zh) | 一种具有液压阻尼器的抗脉冲执行器 | |
CN203756848U (zh) | 即开可锁定气弹簧 | |
CN203430933U (zh) | 一种可随意固定长度的伸缩机构 | |
CN201772008U (zh) | 气压缓冲棒 | |
CN102840262A (zh) | 一种缓冲棒结构改良 | |
CN202901144U (zh) | 缓冲棒结构改良 | |
CN206309187U (zh) | 一种应用于趟门上的阻尼器结构 | |
CN104963908A (zh) | 一种集成变阻尼装置的作动筒 | |
CN104500494B (zh) | 适用于狭小空间的气缸行程放大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4878497U (zh) | 一种反拉可控气弹簧 | |
CN203413012U (zh) | 具防尘防泄的缓冲棒 | |
CN201103307Y (zh) | 家具用流体缓冲器 | |
CN203176058U (zh) | 油缸前盖限位结构 | |
CN206035940U (zh) | 套缸式气马达 | |
CN201933934U (zh) | 气压缓冲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8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