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加工中心主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中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加工中心主轴。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加工设备,加工中心被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加工过程中;其中,对于加工中心而言,其主轴结构设计非常重要。在加工中心高速转动以完成切削加工的过程中,主轴温度会升高,且随着转速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越明显;当大量热量积聚于主轴时,主轴会发生严重的热变形,这会严重地影响主轴的回转精度,进而影响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加工中心主轴,该结构改良的加工中心主轴结构设计新颖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热量积聚,即可有效地保证回转精度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结构改良的加工中心主轴,包括有回转轴体,回转轴体下端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朝下开口且呈扩口状的刀柄安装孔,回转轴体配装有轴体外壳,轴体外壳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外壳套装孔,回转轴体嵌装于轴体外壳的外壳套装孔内且回转轴体与外壳套装孔同轴布置,回转轴体的上端部延伸至轴体外壳的上端侧,回转轴体的下端部延伸至轴体外壳的下端侧;
轴体外壳的上端侧装设有轴体上端盖,轴体外壳的下端侧装设有轴体下端盖,轴体上端盖对应回转轴体的上端部开设有上端盖套装孔,轴体下端盖对应回转轴体的下端部开设有下端盖套装孔,回转轴体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嵌装于上端盖套装孔内且延伸至轴体上端盖的上端侧,回转轴体的下端部可相对转动地嵌装于下端盖套装孔内且延伸至轴体下端盖的下端侧,轴体上端盖螺装于轴体外壳的上端面,轴体下端盖螺装于轴体外壳的下端面;
轴体外壳的外壳套装孔内还嵌装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布且分别套装于回转轴体外围的上角接触球轴承组、上间隔环套、中间套管、下间隔环套以及下角接触球轴承组,上角接触球轴承组包括有正对布置的第一上角接触球轴承以及位于第一上角接触球轴承下端侧的第二上角接触球轴承,下角接触球轴承组包括有正对布置的第一下角接触球轴承以及位于第一下角接触球轴承下端侧的第二下角接触球轴承,上间隔环套的下端面与中间套管的上端面抵接,上间隔环套的上端部与第二上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抵接,下间隔环套的上端面与中间套管的下端面抵接,下间隔环套的下端部与第一下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抵接;
中间套管的外圆周面与外壳套装孔的内壁间隔布置,中间套管的外圆周面与外壳套装孔的内壁之间成型有呈圆环状的冷却腔,轴体外壳的上端部开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孔,轴体外壳的下端部开设有与冷却腔连通的出液孔,进液孔配装有进液嘴,出液孔配装有出液嘴;
上间隔环套以及下间隔环套的外圆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胶圈嵌卡槽,各第一胶圈嵌卡槽内嵌装有第一密封胶圈,安装于上间隔环套的第一密封胶圈卡装于外壳套装孔的内壁与上间隔环套之间,安装于下间隔环套的第一密封胶圈卡装于外壳套装孔的内壁与下间隔环套之间,中间套管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二胶圈嵌卡槽,各第二胶圈嵌卡槽内分别嵌装有第二密封胶圈,安装于中间套管上端面的第二密封胶圈卡装于上间隔环套的下端面与中间套管之间,安装于中间套管下端面的第二密封胶圈卡装于下间隔环套的上端面与中间套管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加工中心主轴,其包括回转轴体、轴体外壳、轴体上端盖、轴体下端盖,回转轴体嵌装于轴体外壳的外壳套装孔内,回转轴体上端部穿过轴体上端盖的上端盖套装孔并延伸至轴体上端盖上端侧,回转轴体下端部穿过轴体下端盖的下端盖套装孔并延伸至轴体下端盖下端侧,轴体外壳的外壳套装孔内还嵌装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上角接触球轴承组、上间隔环套、中间套管、下间隔环套、下角接触球轴承组,上角接触球轴承组包括第一、二上角接触球轴承,下角接触球轴承组包括第一、二下角接触球轴承,中间套管外圆周面与外壳套装孔内壁之间成型冷却腔,轴体外壳开设进液孔、出液孔,进液孔配装进液嘴,出液孔配装出液嘴,上、下间隔环套外圆周面的第一胶圈嵌卡槽内嵌装第一密封胶圈,中间套管上、下端面的第二胶圈嵌卡槽嵌装第二密封胶圈。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防止回转轴体因热量积聚而发生热变形,即可有效地保证回转轴体的回转精度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包括有:
1——回转轴体 11——刀柄安装孔
2——轴体外壳 21——外壳套装孔
22——进液孔 23——出液孔
3——轴体上端盖 31——上端盖套装孔
4——轴体下端盖 41——下端盖套装孔
5——上角接触球轴承组 51——第一上角接触球轴承
52——第二上角接触球轴承 6——下角接触球轴承组
61——第一下角接触球轴承 62——第二下角接触球轴承
71——上间隔环套 72——下间隔环套
73——第一胶圈前卡槽 8——中间套管
81——第二胶圈嵌卡槽 9——冷却腔
100——第一密封胶圈 101——第二密封胶圈
103——进液嘴 104——出液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结构改良的加工中心主轴,包括有回转轴体1,回转轴体1下端部的中心位置开设有朝下开口且呈扩口状的刀柄安装孔11,回转轴体1配装有轴体外壳2,轴体外壳2的芯部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外壳套装孔21,回转轴体1嵌装于轴体外壳2的外壳套装孔21内且回转轴体1与外壳套装孔21同轴布置,回转轴体1的上端部延伸至轴体外壳2的上端侧,回转轴体1的下端部延伸至轴体外壳2的下端侧。
其中,轴体外壳2的上端侧装设有轴体上端盖3,轴体外壳2的下端侧装设有轴体下端盖4,轴体上端盖3对应回转轴体1的上端部开设有上端盖套装孔31,轴体下端盖4对应回转轴体1的下端部开设有下端盖套装孔41,回转轴体1的上端部可相对转动地嵌装于上端盖套装孔31内且延伸至轴体上端盖3的上端侧,回转轴体1的下端部可相对转动地嵌装于下端盖套装孔41内且延伸至轴体下端盖4的下端侧,轴体上端盖3螺装于轴体外壳2的上端面,轴体下端盖4螺装于轴体外壳2的下端面。
进一步的,轴体外壳2的外壳套装孔21内还嵌装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布且分别套装于回转轴体1外围的上角接触球轴承组5、上间隔环套71、中间套管8、下间隔环套72以及下角接触球轴承组6,上角接触球轴承组5包括有正对布置的第一上角接触球轴承51以及位于第一上角接触球轴承51下端侧的第二上角接触球轴承52,下角接触球轴承组6包括有正对布置的第一下角接触球轴承61以及位于第一下角接触球轴承61下端侧的第二下角接触球轴承62,上间隔环套71的下端面与中间套管8的上端面抵接,上间隔环套71的上端部与第二上角接触球轴承52的内圈抵接,下间隔环套72的上端面与中间套管8的下端面抵接,下间隔环套72的下端部与第一下角接触球轴承61的内圈抵接。
更进一步的,中间套管8的外圆周面与外壳套装孔21的内壁间隔布置,中间套管8的外圆周面与外壳套装孔21的内壁之间成型有呈圆环状的冷却腔9,轴体外壳2的上端部开设有与冷却腔9连通的进液孔22,轴体外壳2的下端部开设有与冷却腔9连通的出液孔23,进液孔22配装有进液嘴103,出液孔23配装有出液嘴104。
另外,上间隔环套71以及下间隔环套72的外圆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胶圈嵌卡槽,各第一胶圈嵌卡槽内嵌装有第一密封胶圈100,安装于上间隔环套71的第一密封胶圈100卡装于外壳套装孔21的内壁与上间隔环套71之间,安装于下间隔环套72的第一密封胶圈100卡装于外壳套装孔21的内壁与下间隔环套72之间,中间套管8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二胶圈嵌卡槽81,各第二胶圈嵌卡槽81内分别嵌装有第二密封胶圈101,安装于中间套管8上端面的第二密封胶圈101卡装于上间隔环套71的下端面与中间套管8之间,安装于中间套管8下端面的第二密封胶圈101卡装于下间隔环套72的上端面与中间套管8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两个第一密封胶圈100以及两个第二密封胶圈101对冷却腔9进行防漏密封,进液孔22所配置的进液嘴103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经由进液孔22而进入至冷却腔9内,冷却液沿着冷却腔9向下流动并最终经由出液孔23以及出液嘴104而排出;其中,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套管8套装于回转轴体1外围,回转轴体1因高速转动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地传导至中间套管8,传导至中间套管8的热量可被流经冷却腔9的冷却液快速带走。
通过上述冷却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防止回转轴体1因热量积聚而发生热变形,即可有效地保证回转轴体1的回转精度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且能够有效地避免热量积聚的优点,即可有效地保证回转精度以及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