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58441U - 跨骑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58441U
CN203958441U CN201420084091.7U CN201420084091U CN203958441U CN 203958441 U CN203958441 U CN 203958441U CN 201420084091 U CN201420084091 U CN 201420084091U CN 203958441 U CN203958441 U CN 203958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element
sealing member
cover
straddle
rea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840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坪守
鬼头玄一
立石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58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5844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5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cycl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B62J1/00 - B62J45/00
    • B62J50/20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 B62J50/25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intend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other road users, e.g. signs or fl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即使在将密封部件粘贴在外装罩上来作为模制件的情况下也能提高生产性。在具有覆盖车身架的侧方的外装罩(6)和设在外装罩(6)的外侧的模制件的跨骑型车辆(1)中,所述模制件由密封部件(50)构成,并且粘贴在外装罩(6)上,在外装罩(6)上,在与密封部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形成有密封部件(50)的粘贴面。

Description

跨骑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外装罩的踏板式跨骑型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在踏板式跨骑型车辆中已知如下的车辆,其在覆盖车身架侧方的外装罩的外侧具有用于保护车辆侧面的模制件(侧保护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作为这种模制件,主要使用金属或树脂等的成形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1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1900号公报
以往的跨骑型车辆上的模制件是与外装罩独立的零件,由此,不仅造成了零件数的增加,而且在用螺栓等进行安装作业时很花费时间。于是,考虑到将具有厚度的密封部件粘贴在外装罩上来作为模制件。但是,通常的跨骑型车辆的外装罩大多使用曲面,由此,密封部件的粘贴作业很花费时间,而且无法实现生产性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密封部件粘贴在外装罩上来作为模制件的情况下也能提高生产性的跨骑型车辆。
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跨骑型车辆,其具有:覆盖车身架的侧方的外装罩;和设在所述外装罩的外侧的模制件,该跨骑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模制件由密封部件构成,并且粘贴在所述外装罩上,在所述外装罩上,在与所述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形成有使所述外装罩的所述密封部件粘贴的面。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至少在长度方向上由伸缩性较小的树脂构成。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外装罩的分割位置上被分割。
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的被分割部分的端部,相对于与该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线而倾斜地形成。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罩在与设在车身架后部的座椅的外缘部相邻的区域内,在所述密封部件的粘贴面的下缘的位置上具有层差部。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罩上的所述密封部件的粘贴面由曲面形成,该曲面是通过在与所述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直线状的部分连续地倾斜而形成的。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即使在将密封部件粘贴在外装罩上来作为模制件的情况下也能提高生产性。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即使密封部件从粘贴的开始端到结束端为止的距离较长,也能容易地进行粘贴,并同时抑制粘贴的结束端上的错位。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即使在外装罩的接合部分处发生了偏移,该偏移也不会影响密封部件的粘贴,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即使相邻的密封件彼此之间发生错位,也会减少密封件的重贴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在与设在车身架后部的座椅的外缘部相邻的区域内,使密封部件难以剥离。另外,能够将密封部件容易地粘贴在所述区域内的正确的位置上,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即使在外装罩的端部上的密封部件的粘贴面上形成有曲面,也会使密封部件的粘贴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踏板式二轮摩托车1的左视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1上抽取出罩部件6的一部分及其周边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1上抽取出罩部件6的一部分及其周边结构的左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区域S的局部放大图。
图5(A)及(B)是表示图3所示的区域S的其他构成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7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8是图3的C-C线剖视图。
图9是图3的D-D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改变了密封件的粘贴位置的密封部件50A的左视图。
图11是表示增加了分割数量的密封部件50B的左视图。
图12是表示改变了密封件的宽度的密封部件50C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二轮摩托车(跨骑型车辆)
6             罩部件(外装罩)
10            车身架
27            座椅
50、50A~50C  密封部件
51            前密封件
52   底板侧密封件
53   后部侧密封件
61   前罩
62   腿部侧防护罩
63   底板罩(脚踏板)
64   底板侧罩
65   下部罩
66   内挡泥板罩
67   后部侧罩
69   中央罩
67b  层差部
68   座椅下中央罩
WF   前轮
WR   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跨骑型车辆适用于踏板式二轮摩托车中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的踏板式二轮摩托车1的左视图。图2是从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1上抽取出罩部件6的一部分及其周边结构的立体图(从左侧面后方观察时的立体图)。
在以下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后、左右及上下的方向的记载依照从乘坐在二轮摩托车上的乘员(驾驶员)观察到的方向。另外,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行进方向),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也将二轮摩托车1适当地称为“车辆”。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1构成为作为主体而包括:作为主车架的车身架10等车身;前轮WF;配置在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29;后轮WR;由后端侧轴支承后轮WR的组件摆动式发动机(unit swing engine)40;夹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与车身架10之间的连杆机构5;在车辆的后方夹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与车身架10之间的后减震器26;供乘员落座的座椅27;作为覆盖车辆侧面的外装罩的罩部件6;和燃料箱28。
车身架10以使多种钢材通过焊接而一体结合的方式构成。车身架10构成而包括头管11、作为下方延伸部的下伸车架12、作为底板部的底板车架13、座椅横梁14、和多个横向构件(前侧十字管16及后侧十字管17等)。
头管11设在车身架10的前部,并且以能够使前轮WF转向的方式轴支承前轮WF。
下伸车架12从头管11向后方且向下方延伸。下伸车架12在前端部与头管11连结。下伸车架12的后端部侧向着斜下后方延伸。
底板车架13在左右设有一对。一对底板车架13从下伸车架的下部向后方延伸。一对底板车架13的前端部与下伸车架12的下部连结。一对底板车架13的后端部从一对下伸车架12向着后方延伸。
座椅横梁14在左右设有一对。一对座椅横梁14设在座椅27的下方。一对座椅横梁14从一对底板车架13的后部向上方且向后方延伸。一对座椅横梁14的前端部与一对底板车架13连结。一对座椅横梁14的后端部向着斜上后方延伸。
在底板车架13与座椅横梁14之间的边界处设有折曲部18。在折曲部18上设有从折曲部18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板19。枢轴板19在左右设有一对。枢轴板19与折曲部18接合。
横向构件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管部件构成,并将一对底板车架13和一对座椅横梁14沿左右方向连结。横向构件包括前侧十字管16和后侧十字管17。
前侧十字管16及后侧十字管17将一对底板车架13沿左右方向连结。前侧十字管16及后侧十字管17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前侧十字管16及后侧十字管17在车辆的前后仅隔开规定距离地设置。前侧十字管16将一对底板车架13的前侧的前部彼此连结。后侧十字管17将一对底板车架13的后侧的后部彼此连结。
前轮WF由左右一对前叉22轴支承。在一对前叉22的上部,在头管11中穿插有转向轴杆21。转向轴杆21与顶部桥接件(topbridge)24及底部桥接件(bottom bridge)23连结。转向轴杆21以经由底部桥接件23使一对前叉22相对于头管11而向左右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一对前叉22。设在顶部桥接件24上的车把25能够对前轮WF进行转向。
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车身架10上。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在前部侧,经由后述的连杆机构5而摆动自由地支承在车身架10上,在后端部,经由后减震器26而摆动自由地支承在车身架10上。另外,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在后方侧以使后轮WR旋转自由的方式保持后轮WR。
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通过将发动机主体41与动力传递机构42一体设置而构成。
发动机主体41是产生二轮摩托车1的驱动力的动力单元(原动机),搭载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发动机主体41在后部侧具有曲轴箱411,在曲轴箱411的前部的凸起部412上连结有连杆机构5。
动力传递机构42向后轮WR传递发动机主体41的驱动力。动力传递机构42配置在发动机主体41的后部侧,并安装在发动机主体41上,由此与发动机主体41一同构成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动力传递机构42配置在车宽方向的左侧。
连杆机构5允许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上的摆动,并吸收从路面施加到后轮WR上的冲击载荷。连杆机构5能够旋转地轴支承在枢轴板19上,并且能够旋转地轴支承在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上。
后减震器26通过其缓冲作用来吸收从路面施加到后轮WR上的冲击载荷。后减震器26的上端部经由上端支承托架141而与座椅横梁14连结。后减震器26的下端部与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的后端部连结。
后减震器26以将上端支承托架141与组件摆动式发动机40的后端部之间连接的直线状延伸。后减震器26向斜下后方延伸。后减震器26以确保了被压缩的范围(行程)的状态设置。后减震器26向减震器26被压缩的方向、即行程(stroke)方向倾斜。
罩部件6通过前罩61、腿部侧防护罩62、底板罩63、底板侧罩64、下部罩65、内挡泥板罩66、后部侧罩67、座椅下中央罩68、后部中央罩69等构成。以下,也将构成罩部件6的各罩61~68称为“罩”。
前罩61配置在二轮摩托车1的前部,并覆盖车身架10的前部等。
腿侧防护罩62在乘员的乘车位置的前侧,从二轮摩托车1的后部侧覆盖头管11的一部分及下伸车架12的一部分。
底板罩63在乘员的乘车位置的下方,从二轮摩托车1的上方侧覆盖一对底板车架13的上方侧及燃料箱28的上方侧。底板罩63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向着上方侧延伸。
底板罩63的上表面形成平坦的脚踏面,底板罩63作为脚踏板而构成。脚踏板配置在一对底板车架13的上方,并在上表面侧供乘员放置脚部。脚踏板在二轮摩托车1的前后方向上,形成在头管11与座椅27之间。
底板侧罩64在乘员的乘车位置的下方,配置在二轮摩托车1的侧部,并从二轮摩托车1的下方的侧部覆盖后述的燃料箱28等。此外,在车辆的右侧面(行进方向的右侧)上,也配置有与配置在左侧面上的底板侧罩64左右对称地形成的底板侧罩(未图示)。
下部罩65在乘员的乘车位置的下方,配置在二轮摩托车1的下部,并从下方侧至少覆盖一对底板车架13的下方。下部罩65固定在前侧十字管16及后侧十字管17上。
内挡泥板罩66在下部罩65的前方,配置在前轮WF的后方。内挡泥板罩66从二轮摩托车1的前部侧覆盖二轮摩托车1的前部的下方。内挡泥板罩66与下部罩65卡合。
后部侧罩67配置在二轮摩托车1的后部的侧部,并覆盖座椅27的下部的两侧面。此外,在车辆的右侧面(行进方向的右侧)上,也配置有与配置在左侧面上的后部侧罩67左右对称地形成的后部侧罩(未图示)。
座椅下中央罩68覆盖座椅27的前部的下方部分。如图2所示,后部中央罩69覆盖座椅27的后部的下方部分。车把罩70覆盖顶部桥接件24的周边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6中,在前罩61、底板侧罩64、后部侧罩67、及后部中央罩69上,粘贴有作为模制件的密封部件50。关于该密封部件50的结构以及粘贴有密封部件50的罩61、64、67、69的截面形状,详见后述。
燃料箱28设在底板罩(脚踏板)63的下方。燃料箱28在上下方向上配置在底板罩63与下部罩65之间。另外,燃料箱28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一对底板车架13之间,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前侧十字管16与后侧十字管17之间。
接着,参照图3~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6及密封部件5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从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1上抽取出罩部件6的一部分及其周边结构的左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区域S的局部放大图。图5(A)及(B)是表示图3所示的区域S的其他构成例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所示,在罩部件6的前罩61、底板侧罩64、后部侧罩67、及后部中央罩69(参照图2)上,在各自的外侧粘贴有作为模制件的密封部件50。密封部件50具有前密封件51、底板侧密封件52、后部侧密封件53、和后部中央密封件54。以下,也将前密封件51、底板侧密封件52、后部侧密封件53、及后部中央密封件54称为“密封件”。
前密封件51粘贴在前罩61的外侧侧面上。从前罩61的上表面部中的车把罩70的附近位置(参照图2)直到前罩61的下端部(与底板侧罩64接合的部分的近前)为止的范围内,都粘贴有前密封件51。此外,在车辆的右侧面(行进方向的右侧)上,在前罩61的外侧侧面上也粘贴有与粘贴在左侧面上的前密封件51左右对称的前密封件(未图示)。
底板侧密封件52粘贴在底板侧罩64的外侧侧面上。从底板侧罩64的前端部(与前罩61接合的部分的近前)直到底板侧罩64的后端部(与后部侧罩67接合的部分的近前)为止的范围内,都粘贴有底板侧密封件52。此外,在车辆的右侧面(行进方向的右侧)上,在配置于右侧面的底板侧罩(未图示)中的外侧侧面上也粘贴有与粘贴在左侧面上的底板侧密封件52左右对称的底板侧密封件(未图示)。
此外,前密封件51及底板侧密封件52的前部构成护腿板的车宽方向上的最外端。
后部侧密封件53粘贴在后部侧罩67的外侧侧面上。从后部侧罩67的前端部(与底板侧罩64接合的部分的近前)直到后部侧罩67的后端部为止的范围内,都粘贴有后部侧密封件53。此外,在车辆的右侧面(行进方向的右侧)上,在配置于右侧面的后部侧罩(未图示)中的外侧侧面上也粘贴有与粘贴在左侧面上的后部侧密封件53左右对称的后部侧密封件(未图示)。
如图2所示,后部中央密封件54粘贴在后部中央罩69的外侧侧面(中央的上部)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0在罩部件6的分割位置上、即在前罩61与底板侧罩64之间、底板侧罩64与后部侧罩67之间、及左右的后部侧罩67与后部中央罩69之间,被分割为七部分(也包括车辆的右侧面)。
在前罩61、底板侧罩64、后部侧罩67、及后部中央罩69上,分别粘贴有密封件的区域在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形成有密封件的粘贴面。关于密封部件50的粘贴面的形状,详见后述。
接着,对密封部件50的端部的形状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50的被分割的部分的端部,相对于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线而倾斜地形成。例如,如图4所示,底板侧密封件52的端部52a和后部侧密封件53的端部53a,分别相对于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正交的线V而倾斜地形成。此外,图4(及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所示的区域S。
如图4所示,底板侧罩64与后部侧罩67之间的分割面D相对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而倾斜地形成。这种情况下,底板侧密封件52的端部52a与后部侧密封件53的端部53a相对于分割面D以等间隔d且平行地形成。这种密封件的端部的形状在相邻的罩彼此之间的分割面D相对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而倾斜地形成的情况下通用。这样,通过使相邻的密封件的相对端部分别相对于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正交的线V而倾斜地形成,从而能够使相邻的密封件的端部中的错位不明显。关于使错位不明显的具体例,详见后述。
另一方面,还具有相邻的罩的分割面D以相对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正交的方式形成的情况。图5(A)及(B)是表示图3所示的区域S的其他构成例的局部放大图,分别表示了底板侧罩64与后部侧罩67之间的分割面D以相对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正交的方式形成的示例。与之前说明的图4相同,在图5(A)中,后部侧密封件52的端部52a和后部侧密封件53的端部53a分别相对于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正交的线V而倾斜地形成。
相对于此,在图5(B)中,底板侧密封件52的端部52a和后部侧密封件53的端部53a分别相对于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正交的线V而平行地形成。由此,若在后部侧密封件52的端部52a和后部侧密封件53的端部53a处发生错位,则该错位在外观上很容易变得醒目。图5(A)及(B)分别表示了后部侧密封件53的端部53a相对于后部侧密封件52的端部52a,以相同间隔向下方错位的情况。若对图5(A)及(B)进行比较则可知,即使是相同的错位量,错位量在图5(A)中,与在图5(B)中相比在外观上也不明显。
如图4所示,在底板侧罩64与后部侧罩67之间的分割面D相对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而倾斜地形成的情况下,上述效果也是相同的。即,不论相邻的罩彼此之间的分割面D相对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而倾斜地形成、或者正交地形成,通过使相邻的密封件的相对端部分别相对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H而倾斜地形成,就能够使错位不明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密封件的端部处的角部(例如,图4所示的后部侧密封件52的角部52b)形成为大致圆形。这种密封件的角部的形状在其他密封件中也是相同的。
密封部件50在长度方向上由伸缩性较小的树脂构成。例如,使用如下部件,该部件使透明PET膜与消光膜粘贴,并在向罩粘贴的粘贴面上均匀地涂敷有粘结剂。由于密封部件50的长度方向上的伸缩性较小,所以在密封部件50沿长度方向拉伸时的伸展较小,但密封部件50在厚度方向上具有适应性。
接着,对罩部件6上的密封件粘贴面的形状进行说明。图6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7是图3的B-B线剖视图。图8是图3的C-C线剖视图。图9是图3的D-D线剖视图。此外,在图6~图9中,将截面形状适当地简化表示,并且省略密封件的截面上的剖面线。
如图6所示,在前罩61上,在与前密封件51的长度方向(与纸面正交)正交的方向A上,以直线状形成有密封件粘贴面61a。由此,在前罩61的密封件粘贴面61a上,无需使前密封件51弯曲,能够直线地粘贴。前罩61的密封件粘贴面61a的形状在底板侧罩64及后部侧罩67上也是相同的。即,在底板侧罩64及后部侧罩67上,在与所粘贴的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形成有密封件粘贴面。另外,如图6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前密封件51上,与密封件粘贴面61a为相反侧的面上的端部51a以成为曲面状的方式实施了倒角。关于底板侧罩64及后部侧罩67,也是同样的。
另一方面,通过使前密封件51在其厚度方向上挠曲,还能将其相对于密封件粘贴面61a而弯曲地粘贴。从正面来看,前罩61的上部侧的侧缘弯曲地形成(未图示)。由此,如图7所示,该区域中的密封件粘贴面61b与前罩61相同地弯曲形成。这种情况下,在密封件粘贴面61b上,前密封件51在其厚度方向上弯曲地粘贴。这样,前密封件51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密封件粘贴面61a而直线地粘贴,并在其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密封件粘贴面61b而弯曲地粘贴。关于底板侧罩64及后部侧罩67,也是同样的。
另外,如图3所示,在后部侧罩67上,后部侧密封件53的一部分粘贴在与座椅27的外缘部相邻的区域内。如图8所示,在后部侧罩67的上述区域内,在与后部侧密封件53的长度方向(与纸面正交)正交的方向A上,以直线状形成有密封件粘贴面67a,并且,在密封件粘贴面67a的下缘上设有层差部67b。层差部67b沿着密封件粘贴面67a的长度方向而设。后部侧密封件53在其长度方向上以沿着层差部67b的方式粘贴。
另外,也可以为,各罩上的密封件的粘贴面为曲面,该曲面是通过在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直线状部分连续地倾斜而形成的。例如,如图9所示,后部侧罩67上的后部侧密封件53的粘贴面,是由通过在与后部侧密封件5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直线状部分连续地倾斜而形成的曲面构成的。
接着,对与密封部件50的形状有关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简单说明。图10是表示改变了密封件的粘贴位置的密封部件50A的左视图。图11是表示增加了分割数量的密封部件50B的左视图。图12是表示改变了密封件的宽度的密封部件50C的左视图。图10~图12均与图3相同,都是从二轮摩托车1上抽取出罩部件6的一部分及其周边结构的图。另外,在图10~图12中,关于与图3所示的结构相同或等同的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0~图12中,省略与说明无关的部分附图标记。
在图10所示的密封部件50A中,后部侧密封件53以大致直线状形成。另外,后部侧密封件53粘贴在后部侧罩67的下部侧。前密封件51及底板侧密封件52的形状及粘贴位置与图3相同。这样,密封部件50A(50)能够以从车辆的前方侧的端部直到后方侧的端部而在设计上视为一体的方式粘贴。
图11所示的密封部件50B不仅在罩部件6的分割位置上被分割,还在罩部件6的未分割位置上被分割。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如附图标记501~509所示,密封部件50B被分割成9部分。
在图12所示的密封部件50C中,密封件511~513的宽度形成为图3的密封部件50中的密封件51~53的宽度的一半。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1,例如具有以下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罩61、底板侧罩64、后部侧罩67及后部中央罩69上,在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形成有密封件的粘贴面。由此,即使是将密封件粘贴在罩的曲面上的情况,在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也没有将密封件粘贴在曲面上,由此使密封件的粘贴作业变得容易。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跨骑型车辆1中,即使是将密封部件50作为模制件粘贴在罩上的情况,也能提高生产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50在长度方向上由伸缩性较小的树脂构成。若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密封部件,则粘贴会变得容易,但是在中途密封件会伸长,并在粘贴的结束端上发生错位。尤其是,在从粘贴的开始端到结束端为止的距离较长的密封部件中,会发生更大的错位。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0难以沿长度方向伸展,由此,即使是从粘贴的开始端到结束端为止的距离较长的形状,也能容易地进行粘贴,并同时抑制粘贴的结束端上的错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50在罩部件6的分割位置上被分割。由此,即使相邻的罩彼此之间的接合部分处发生了偏移,该偏移也不会影响到密封件的粘贴,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50的被分割部分的端部相对于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线而倾斜地形成。由此,即使相邻的密封件彼此之间发生了错位,该错位在外观上也不明显。因此,即使相邻的密封件彼此之间发生错位,也会减少密封件的重贴的情况,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侧罩67(罩部件6)在与座椅27的外缘部相邻的区域内,在密封件粘贴面67a的下缘的位置上具有层差部67b。在没有层差部67b的后部侧罩67上粘贴有后部侧密封件53的情况下,由于后部侧密封件53从后部侧罩67突出,所以当乘员从二轮摩托车1下车时,乘员的脚等容易与后部侧密封件53互相干扰。由此,后部侧密封件53容易从后部侧罩67上剥离。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后部侧密封件53没有从后部侧罩67突出,所以当乘员从二轮摩托车1下车时,乘员的脚等难以与后部侧密封件53互相干扰。因此,能够使后部侧密封件53难以从后部侧罩67上剥离。另外,能够将层差部67b作为后部侧密封件53的定位部件来使用。由此,通过将后部侧密封件53沿着层差部67b粘贴,而能够将后部侧密封件53容易地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6中,例如,后部侧罩67上的密封件的粘贴面,是由通过在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直线状部分连续地倾斜而形成的曲面构成的(参照图9)。由此,在与密封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即使在罩的端部上的密封件粘贴面上形成有曲面,密封件的粘贴也会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50中,位于密封件的端部处的角部分别呈大致圆形地形成,由此,能够抑制密封件的剥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通过由发动机(内燃机)产生的动力而使后轮旋转驱动来行驶的二轮摩托车的示例,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并不限定于此。即,还能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仅通过由电动马达产生的动力而使后轮旋转驱动来行驶的电动二轮车。另外,还能适用于使由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和由电动马达产生的动力这两种动力组合而使后轮旋转驱动来行驶的混合动力跨骑型车辆。
进一步地,只要是具有供乘员落座的座椅的车辆,则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踏板式跨骑型车辆,还能应用于摩托车式、弯梁(cub)式跨骑型车辆。另外,只要是具有供乘员落座的座椅的车辆,则还能适用于三轮或四轮的跨骑型车辆。即,跨骑型车辆包括乘员跨着车身而乘坐的所有车型。

Claims (9)

1.一种跨骑型车辆(1),其具有: 
覆盖车身架(10)的侧方的外装罩(6);和 
设在所述外装罩(6)的外侧的模制件, 
所述跨骑型车辆(1)的特征在于, 
所述模制件由密封部件(50)构成,并且粘贴在所述外装罩上, 
在所述外装罩(6)上,在与所述密封部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直线状形成有使所述外装罩(6)的所述密封部件(50)粘贴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50)至少在长度方向上由伸缩性较小的树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50)在所述外装罩(6)的分割位置上被分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50)在所述外装罩(6)的分割位置上被分割。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50)的被分割部分的端部,相对于与该密封部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线而倾斜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50)的被分割部分的端部,相对于与该密封部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线而倾斜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罩(6)在与设在车身架(10)后部的座椅(27)的外缘部相邻的区域内,在所述密封部件(50)的粘贴面的下缘的位置上具有层差部(67b)。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罩(6)上的所述密封部件(50)的粘贴面由曲面构成,该曲面是通过在与所述密封部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使直线状的部分连续地倾斜而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骑型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装罩(6)上的所述密封部件(50)的粘贴面由曲面构成,该曲面是通过在与所述密封部件(5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使直线状的部分连续地倾斜而形成的。 
CN201420084091.7U 2013-03-29 2014-02-26 跨骑型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584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5175A JP6188381B2 (ja) 2013-03-29 2013-03-29 鞍乗型車両
JP2013-075175 2013-03-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58441U true CN203958441U (zh) 2014-11-26

Family

ID=50345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8409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58441U (zh) 2013-03-29 2014-02-26 跨骑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783957B1 (zh)
JP (1) JP6188381B2 (zh)
CN (1) CN203958441U (zh)
ES (1) ES2634363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63249A1 (ja) * 2021-01-28 2022-08-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2745U (zh) * 1980-04-15 1981-11-16
US4331358A (en) * 1980-06-09 1982-05-25 First Champaign Corporation Motorcycle fairing body extender
JPH0525967Y2 (zh) * 1985-01-14 1993-06-30
JP2006051926A (ja) * 2004-07-16 2006-02-23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被覆用カバー、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及び鞍乗型車両の車体被覆用カバーの製造方法
JP4405366B2 (ja) * 2004-10-29 2010-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カバー用プロテクトカバー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2006182225A (ja) * 2004-12-28 2006-07-13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387431B2 (ja) * 2007-09-28 2009-12-16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被取付体に貼着可能な成形品とその成形品に貼着される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183273B2 (ja) 2008-03-31 2013-04-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カバー構造
JP2010221908A (ja) 2009-03-24 2010-10-0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12171524A (ja) * 2011-02-23 2012-09-10 Honda Motor Co Ltd 外装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88381B2 (ja) 2017-08-30
EP2783957B1 (en) 2017-04-19
ES2634363T3 (es) 2017-09-27
JP2014198537A (ja) 2014-10-23
EP2783957A1 (en)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5480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CN102616314A (zh) 机动二轮车的构架
CN204846254U (zh) 具有双后轮支撑结构的踏板式电动车
CN203958441U (zh) 跨骑型车辆
CN204021181U (zh) 摩托车发动机减震支架
CN201205906Y (zh) 备用车轮装置
CN106005136A (zh) 鞍骑型车辆的下罩结构
CN10281535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CN103010349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2001405B (zh) 坐式踏步蛇行滑板
CN204801979U (zh) 一种锻钢骨架与异型管结合式越野摩托车增强车架
CN203294232U (zh) 鞍乘型车辆的主支架
CN204242554U (zh) 两轮助力自行广告车
CN206719362U (zh) 一种便于摩托车原地掉头的支撑架
CN101670867B (zh) 骑式摩托车骨架总成
CN201501479U (zh) 一种骑式两轮车骨架
CN205239740U (zh) 用于两轮摩托车的后挡泥板
CN214138821U (zh) 一种改进式太子车架
CN207657969U (zh) 一种新能源内藏式迷你折叠电动车
CN201317432Y (zh) 结构优化的便携式轻快自行车
CN203753313U (zh) 一种新型三轮车
CN208813444U (zh) 一种山地两用健康休闲助力电自行车
CN105764783B (zh) 跨骑型车辆
CN207028703U (zh) 一种自行车用单层车圈
CN204623673U (zh) 管板组合式非道路四轮卡丁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2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