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6977U - 钢丝绳缠绕机构 - Google Patents

钢丝绳缠绕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6977U
CN203806977U CN201420194469.9U CN201420194469U CN203806977U CN 203806977 U CN203806977 U CN 203806977U CN 201420194469 U CN201420194469 U CN 201420194469U CN 203806977 U CN203806977 U CN 203806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frame
pulley
upper rack
rope
sling u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44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海
王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hua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44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6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6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69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钢丝绳缠绕机构,包括:卷筒、小车架滑轮、吊具上架滑轮和钢丝绳。卷筒安装在小车架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卷筒上有绳槽。小车架滑轮安装在小车架上,小车架滑轮为四组,每一组小车架滑轮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吊具上架滑轮为四组,分别布置在吊具上架的四个主梁的中点。钢丝绳为四根,每一根钢丝绳的两端固定在绳槽中,钢丝绳绕过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一组小车架滑轮和延同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吊具上架滑轮。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组成倍率为2的滑轮组,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使得缠绕的钢丝绳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之间构成倒三角结构。

Description

钢丝绳缠绕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的起升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起重机起升系统中的钢丝绳缠绕机构。 
背景技术
各种起重机的起升系统通常是由钢丝绳连接的吊具组成。由于起重机的工作场合通常是在开阔地带,很多码头起重机,比如岸边起重机、堆场起重机、大型轮胎吊等在海边工作,因此工作场合风较大。受风力影响,吊具在携带货物起升的过程中会出现摇晃,摇晃对于起重机带来很多安全隐患,也增加了操作难度,使得很多需要一定精度的堆放工作难以操作,于是就需要在起升系统中增加防摇功能。 
现有的起升系统的防摇功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独立的减摇机构,独立的减摇机构需要安装在起升系统之外,虽然减摇效果明显,但是占用空间过大,并且故障率较高。无论是安装成本和日常的维修保养成本都比较高。 
第二种方式是以利用起升钢丝绳自身的缠绕方式来实现,普通的缠绕方式是由小车架的滑轮直接连接至吊具上架的滑轮,虽然缠绕方式简单容易实现,但是防摇效果很差,受风力影响较大。八绳缠绕方式具备较好的减摇效果。图1揭示了八绳缠绕方式的缠绕示意图。每两根钢丝绳用于在一个侧面构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由于小车架和吊具上架基本上都是呈矩形的,因此具有四个侧面。图1所示的八绳缠绕方式的主要部件如下:小车架(图1中没有示出)、卷筒101、钢丝绳102、改向滑轮103、吊具上架105和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卷筒101安装在小车架上并且由驱动装置驱动。卷筒101上开有八个绳槽,八个绳槽分成四组,两个为一组, 每一组两个绳槽用于容纳一对作用于同一个侧面方向的钢丝绳。改向滑轮103的主要作用是对钢丝绳进行改向,改向滑轮103固定在小车架上,改向滑轮103分为四组,每一组改向滑轮供一对两根钢丝绳使用。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布置在吊具上架105四个方向的主梁的中点,即吊具上架105的四个侧边的中点上。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总共有四个,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是钢丝绳的固定点之一,每一根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上,另一端固定在卷筒101的绳槽上。钢丝绳由此起到连接吊具上架和小车架的作用。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的每一个侧面方向上,两个改向滑轮103和一个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构成一个倒三角形。两个改向滑轮103分别位于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的两边,以形成倒三角形的形状,这两个改向滑轮103都是竖直布置。在图1中还示出了部分水平布置的改向滑轮103,水平布置的改向滑轮103主要用于引导钢丝绳的走向,以使得八根钢丝绳能够互相分开而互不干扰。对于每一对两根钢丝绳来说,它们被用于同一个侧面,其走向如下(以图示的钢丝绳102a和102b为例):钢丝绳102a和102b用于一个侧面方向,钢丝绳102a的由卷筒101的一个绳槽组中的一个绳槽起始,首先到达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改向滑轮中的第一改向滑轮103a,然后向下到达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a并固定。钢丝绳102b由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a出发向上绕过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第二改向滑轮103b,然后回到卷筒101上的绳槽,该绳槽与钢丝绳102a起始的绳槽属于同一组。钢丝绳102a和102b结合改向滑轮103a、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a、改向滑轮103b组成一个倒三角形。在每一个侧面方向上,以类似的缠绕方式,八根钢丝绳102利用改向滑轮103和吊具上架连接装置104构成四个倒三角形。在一些侧面方向上,会增加水平布置的改向滑轮103以使得钢丝绳102不会互相干扰,这些水平布置的改向滑轮103不参与构成倒三角形结构。通过上述的缠绕方式,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的每一个侧面都形成了倒三角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显著提升防摇能力。虽然八绳缠绕方式的减摇效果十分 显著,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从图1所示的缠绕方式可见,在每一个侧面方向上,每一根钢丝绳的两端直接固定在卷筒和吊具上架连接装置上,中间仅仅经过起到改向作用的改向滑轮,因此钢丝绳的倍率为1,及单倍率。单倍率结构使得钢丝绳的受力较大,同时钢丝绳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之间形成的偏角比较大,这些因素都使得八绳缠绕方式要求使用较大的卷筒、大功率驱动装置和较粗的钢丝绳。相应的,与之配套的减速箱、电机、制动器、安装结构等等都会相应增大,这就使得采用八绳缠绕方式的起升系统总体体积增大,重量上升,造成安装上的不变。另外,由于钢丝绳受力比较大,所以会影响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而八绳缠绕方式的缠绕过程比较复杂,更换钢丝绳十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在保留八绳缠绕的优势的基础上增大了滑轮组的倍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钢丝绳缠绕机构,包括:卷筒、小车架滑轮、吊具上架滑轮和钢丝绳。 
卷筒安装在小车架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卷筒上有四个绳槽组,每一绳槽组有两个绳槽,两个绳槽接纳同一根钢丝绳的两端。 
小车架滑轮安装在小车架上,小车架滑轮为四组,每一组小车架滑轮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 
吊具上架滑轮为四组,分别布置在吊具上架的四个主梁的中点,每一个主梁分别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 
钢丝绳为四根,每一根钢丝绳的第一端固定在一个绳槽组中的一个绳槽中,钢丝绳绕过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一组小车架滑轮和延同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吊具上架滑轮,钢丝绳的第二端固定在同一个绳槽组中的另一个绳槽中。 
其中,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组成倍率为2 的滑轮组,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使得缠绕的钢丝绳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之间构成倒三角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钢丝绳缠绕机构还包括夹绳装置,夹绳装置为四个,四个夹绳装置安装在小车架上,分别布置在小车架的四个侧面,每一个夹绳装置夹持一根钢丝绳并调节钢丝绳的使用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组吊具上架滑轮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吊具上架滑轮,两个吊具上架滑轮均竖直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组小车架滑轮包括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和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和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均竖直布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包括两个小车架滑轮,分别布置在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吊具上架滑轮组的两侧,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组在该侧面内构成第一倒三角形。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包括两个小车架滑轮,分别布置在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吊具上架滑轮组的两侧,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组在该侧面内构成第二倒三角形,第二倒三角形位于第一倒三角形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侧面的方向,一根钢丝绳的由一个绳槽组中的一个绳槽起始,依次绕过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一小车架滑轮、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吊具上架滑轮组中的第一吊具上架滑轮、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三小车架滑轮,其中第一小车架滑轮和第三小车架滑轮位于吊具上架滑轮组的第一侧。经过第三小车架滑轮,钢丝绳继续绕过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四小车架滑轮、吊具上架滑轮组中的第二吊具上架滑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二小车架滑轮,终止于同一个绳槽组中的另一个绳槽,其中第二小车架滑轮和第四小车架滑轮位于吊具上架滑轮组的第二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三小车架滑轮和第四小车架滑轮之间布置夹绳装置,钢丝绳绕过第三小车架滑轮后经过夹绳装置再绕过第四小车架滑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绳装置包括支架、螺栓副和上下压绳板。支架安 装在小车架上,上下压绳板通过螺栓副与支架连接,上下压绳板夹持从中穿过的钢丝绳,螺栓副对上下压绳板施加预紧力夹紧钢丝绳。调节上下压绳板之间夹持的钢丝绳的长度以调节钢丝绳的使用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车架滑轮组还包括第三部分小车架滑轮,第三部分小车架滑轮水平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制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保留了八绳缠绕的优点,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的四个侧面上通过形成倒三角结构来提升稳定性,起到防摇的效果。同时,该钢丝绳缠绕机构提升了滑轮组的倍率,在每一个侧面上形成两个倒三角形,使得钢丝绳的受力减小,一方面提升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直径较小的钢丝绳以及体积较小的配套设备来减小起升系统的整体体积。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揭示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八绳缠绕的示意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的示意图。 
图3a和图3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中夹绳装置的结构图。 
图4a、4b、4c、4d和4e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的结构图以及相关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所示,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的示意图。该钢丝绳缠绕机构,包括:卷筒201、小车架滑轮203、吊具 上架滑轮206和钢丝绳202。 
卷筒201安装在小车架210(小车架210没有在图2中示出,可以参考图4a)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制动器。驱动卷筒201转动的驱动装置为本领域内的常用机构,所以此处不再描述。卷筒201上有四个绳槽组,每一绳槽组有两个绳槽,两个绳槽接纳同一根钢丝绳202的两端。 
小车架滑轮203,小车架滑轮203安装在小车架上,小车架滑轮203为四组,每一组小车架滑轮203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小车架滑轮203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含义是指每一组的小车架滑轮203是平行设置的,均与该侧面的方向平行。更加重要的是,每一组的小车架滑轮203是服务于同一根钢丝绳202,该钢丝绳202在该侧面的方向内缠绕。 
吊具上架滑轮206,吊具上架滑轮206为四组,分别布置在吊具上架205的四个主梁的中点,每一个主梁分别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如图2所示,每一组吊具上架滑轮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吊具上架滑轮206a和206b,两个吊具上架滑轮206a和206b均竖直布置。吊具上架205的四个主梁分别为前后左右主梁,设置在吊具上架205的四周。每一组吊具上架滑轮206设置在吊具上架205的四个周边的中点。 
四根钢丝绳202,每一根钢丝绳202的第一端固定在一个绳槽组中的一个绳槽中,钢丝绳202绕过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一组小车架滑轮203和延同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吊具上架滑轮206,钢丝绳202的第二端固定在同一个绳槽组中的另一个绳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中,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小车架滑轮203和吊具上架滑轮206组成倍率为2的滑轮组,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小车架滑轮203和吊具上架滑轮206使得缠绕的钢丝绳202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之间构成倒三角结构。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小车架和吊具的每一个侧面,钢丝绳202通过缠绕形成两个倒三角结构。 
继续参考图2所示,该钢丝绳缠绕机构还包括夹绳装置204,夹绳装置204为四个,四个夹绳装置204安装在小车架上,分别布置在小车架的四个侧面,每一个夹绳装置204夹持一根钢丝绳202并调节钢丝绳的使用长度。 
下面选择图2中的一个侧面,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在一个侧面的方向上的缠绕方式。 
以所选择的侧面的方向为例(图2中右侧侧面)。一组小车架滑轮包括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和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和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均竖直布置。 
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包括两个小车架滑轮,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小车架滑轮203a和第二小车架滑轮203b,第一小车架滑轮203a和第二小车架滑轮203b分别布置在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吊具上架滑轮组的两侧,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第一小车架滑轮203a和第二小车架滑轮203b)和吊具上架滑轮组在该侧面内构成第一倒三角形。 
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包括两个小车架滑轮,为图2中所示的第三小车架滑轮203c和第四小车架滑轮203d,第三小车架滑轮203c和第四小车架滑轮203d也分别布置在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吊具上架滑轮组的两侧,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第三小车架滑轮203c和第四小车架滑轮203d)和吊具上架滑轮组在该侧面内构成第二倒三角形,第二倒三角形位于第一倒三角形内。参考图4b、4c、4d和4e可见,在每一个侧面的方向,都形成大小两个倒三角形,两个倒三角形的底部定点是一致的,都是吊具上架滑轮组,较大的倒三角形是由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构成的第一倒三角形,较小的倒三角形是由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构成的第二倒三角形,第二倒三角形位于第一倒三角形内。 
在右侧侧面的小车架滑轮组中,还包括第三部分小车架滑轮,第三部分小车架滑轮水平布置,包括两个小车架滑轮203e和203f,这两个水平布置的小车架滑轮的用途是为了是的钢丝绳202改向,能够延伸到两侧的 小车架滑轮上,这两个水平布置的小车架滑轮203e和203f不参与倒三角形的构建。 
继续参考图2所示,以右侧侧面为例说明在一个侧面的方向上一根钢丝绳的缠绕方式:一根钢丝绳202a的由卷筒201的一个绳槽组中的一个绳槽起始,首先经过水平布置的小车架滑轮203e改向,然后到达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一小车架滑轮203a,之后向下到达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吊具上架滑轮组中的第一吊具上架滑轮204a,再折返向上到达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三小车架滑轮203c,第一小车架滑轮203a和第三小车架滑轮203c位于吊具上架滑轮组206的第一侧(在图2中,位于吊具上架滑轮组206的左侧)。然后钢丝绳202a经过一个夹绳装置204a后继续到达并绕过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四小车架滑轮203d,再次向下到达吊具上架滑轮组中的第二吊具上架滑轮206b,再次折返向上到达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二小车架滑轮203b。再经过另一个水平布置的小车架滑轮203f改向后回到卷筒201并终止于卷筒201上同一个绳槽组中的另一个绳槽。其中第二小车架滑轮203b和第四小车架滑轮203d位于吊具上架滑轮组206的第二侧。 
图3a和图3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中夹绳装置的结构图。其中图3b是图3a的A-A向截面图。夹绳装置204包括支架207、螺栓副208和上下压绳板209。支架207安装在小车架210(参考图4a可见小车架210)上,上下压绳板209通过螺栓副208与支架207连接。上下压绳板209夹持从中穿过的钢丝绳202,螺栓208付对上下压绳板209施加预紧力夹紧钢丝绳202。调节上下压绳板之间夹持的钢丝绳的长度以调节钢丝绳的使用长度。所谓钢丝绳的使用长度是指钢丝绳在前述的滑轮系统中运行部分的长度。在夹绳装置204的上下压绳板209之间,可以夹持经过折叠的钢丝绳,经过折叠的钢丝绳相当于在滑轮系统中运行部分的长度被缩短,由此,而可以通过调节被上下压绳板夹持部分的长度而调节钢丝绳的使用长度。 
图4a、4b、4c、4d和4e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的结构图以及相关截面结构图。图4a是该应用实例的俯视结构图,图中示出了小车架210、卷筒201、钢丝绳202、小车架滑轮203和夹绳装置204。图4b、4c、4d和4e分别是图4a中A-A向、B-B向、C-C向和D-D向的截面图,其中在图4d的C-C向截面图中还揭示了吊具上架205和吊具上架滑轮206。 
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首先继承了八绳缠绕方式的优势,在小车架和吊具的四个侧面分别形成倒三角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原理来抑制吊重系统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摇动,减摇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还改进了八绳缠绕方式的缺点,在吊具上架前后左右四根主梁的中点设置吊具上架滑轮组,滑轮组由两片滑轮组成,并列安装在同一个滑轮支架上。钢丝绳绕过该滑轮组后,滑轮组的倍率为2。而八绳缠绕方式吊具上架上是吊具上架连接装置,作为钢丝绳的固定点,因此倍率是1。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缠绕方式中钢丝绳的受力为八绳缠绕方式的1/2。因此,这种技术方案能带来以下优点: 
钢丝绳绳直径可相应减小; 
根据滑轮或卷筒对钢丝绳的直径比,滑轮和卷筒的直径可相应减小; 
钢丝绳对卷筒产生的转矩减小,减速箱低速轴的输出转矩可相应减小,减速箱选型可降低; 
卷筒联轴器选型可相应降低。 
此外,八绳缠绕方式形成一个倒三角形稳定结构需要两根独立的钢丝绳,每根绳需配置压制接头和长度调节装置。而本实用新型在每一个侧面上仅采用一根完整的钢丝绳,通过在小车架上设置夹绳装置固定钢丝绳。这种方案能大幅提高更换钢丝绳的效率,并可通过夹绳装置调节其两侧钢丝绳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缠绕系统可应用在各种起重机的起升系统中,例如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门架小车的起升系统、轮胎式集装箱龙门式起重机的 起升系统以及轨道式集装箱起重机的起升系统等。 
在工作过程中,卷筒201转动,带动四根钢丝绳202起升或下降吊具上架,通过吊具上架带动吊重系统。当吊重系统前后运动时,左右两立面上由钢丝绳形成的三角形结构起到抑制吊重系统摇动的作用。当吊重系统左右运动时,前后两立面上由钢丝绳形成的三角形结构起到抑制吊重系统摇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缠绕机构保留了八绳缠绕的优点,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的四个侧面上通过形成倒三角结构来提升稳定性,起到防摇的效果。同时,该钢丝绳缠绕机构提升了滑轮组的倍率,在每一个侧面上形成两个倒三角形,使得钢丝绳的受力减小,一方面提升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直径较小的钢丝绳以及体积较小的配套设备来减小起升系统的整体体积。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9)

1.一种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筒,卷筒安装在小车架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卷筒上有四个绳槽组,每一绳槽组有两个绳槽,两个绳槽接纳同一根钢丝绳的两端; 
小车架滑轮,小车架滑轮安装在小车架上,小车架滑轮为四组,每一组小车架滑轮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 
吊具上架滑轮,吊具上架滑轮为四组,分别布置在吊具上架的四个主梁的中点,每一个主梁分别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 
四根钢丝绳,每一根钢丝绳的第一端固定在一个绳槽组中的一个绳槽中,钢丝绳绕过延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一组小车架滑轮和延同一个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吊具上架滑轮,钢丝绳的第二端固定在同一个绳槽组中的另一个绳槽中; 
其中,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组成倍率为2的滑轮组,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使得缠绕的钢丝绳在小车架和吊具上架之间构成倒三角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绳装置,夹绳装置为四个,四个夹绳装置安装在小车架上,分别布置在小车架的四个侧面,每一个夹绳装置夹持一根钢丝绳并调节钢丝绳的使用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一组吊具上架滑轮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吊具上架滑轮,两个吊具上架滑轮均竖直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一组小车架滑轮包括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和第二部分小车架滑 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和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均竖直布置; 
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包括两个小车架滑轮,分别布置在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吊具上架滑轮组的两侧,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组在该侧面内构成第一倒三角形; 
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包括两个小车架滑轮,分别布置在延同一个侧面方向的吊具上架滑轮组的两侧,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和吊具上架滑轮组在该侧面内构成第二倒三角形,第二倒三角形位于第一倒三角形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个侧面的方向,一根钢丝绳的由一个绳槽组中的一个绳槽起始,依次绕过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一小车架滑轮、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吊具上架滑轮组中的第一吊具上架滑轮、延该侧面的方向布置的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三小车架滑轮,其中第一小车架滑轮和第三小车架滑轮位于吊具上架滑轮组的第一侧; 
经过第三小车架滑轮,钢丝绳继续绕过第二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四小车架滑轮、吊具上架滑轮组中的第二吊具上架滑轮、第一部分小车架滑轮中的第二小车架滑轮,终止于同一个绳槽组中的另一个绳槽,其中第二小车架滑轮和第四小车架滑轮位于吊具上架滑轮组的第二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小车架滑轮和第四小车架滑轮之间布置夹绳装置,钢丝绳绕过第三小车架滑轮后经过夹绳装置再绕过第四小车架滑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绳装置包括支架、螺栓副和上下压绳板; 
支架安装在小车架上,上下压绳板通过螺栓副与支架连接,上下压绳板夹持从中穿过的钢丝绳,螺栓副对上下压绳板施加预紧力夹紧钢丝绳; 
调节上下压绳板之间夹持的钢丝绳的长度以调节钢丝绳的使用长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架滑轮组还包括第三部分小车架滑轮,第三部分小车架滑轮水平布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缠绕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制动器。 
CN201420194469.9U 2014-04-21 2014-04-21 钢丝绳缠绕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06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4469.9U CN203806977U (zh) 2014-04-21 2014-04-21 钢丝绳缠绕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4469.9U CN203806977U (zh) 2014-04-21 2014-04-21 钢丝绳缠绕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6977U true CN203806977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5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446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06977U (zh) 2014-04-21 2014-04-21 钢丝绳缠绕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697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2757A (zh) * 2015-10-26 2016-02-17 无锡市永亿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嵌入张紧力滑轮的汽车气门摇臂
CN112061985A (zh) * 2020-09-30 2020-12-11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卷筒防摇门架小车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2757A (zh) * 2015-10-26 2016-02-17 无锡市永亿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嵌入张紧力滑轮的汽车气门摇臂
CN112061985A (zh) * 2020-09-30 2020-12-11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卷筒防摇门架小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48895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03699606U (zh) 一种升降机和铁塔
CN204980896U (zh) 一种具有防摇摆功能的起重机小车
CN203806977U (zh) 钢丝绳缠绕机构
CN101927956B (zh) 一种防晃起重小车
KR101657353B1 (ko) 천정 크레인
CN201713229U (zh) 一种悬索桥施工用的钢箱梁缆载吊机
CN102910541A (zh) 带有小车变幅的海洋平台吊机
CN102616627A (zh) 电梯钢丝绳放绳方法及其放绳机构
CN202542703U (zh) 一种电动单梁起重机
CN202465078U (zh) 一种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02429936U (zh) 一种高强度电动葫芦
CN202542743U (zh) 塔机安装辅助穿绳机构
CN216038321U (zh) 一种大吨位桅杆吊起重机
CN202465109U (zh) 一种电动双梁抓斗龙门起重机
CN202967917U (zh) 一种龙门起重机
CN102963821B (zh) 龙门起重机
CN201473146U (zh) 无轨道式电梯
CN213416079U (zh) 一种用于桥梁工程的吊运装置
CN211310603U (zh) 一种减摇减晃系统
CN107311048A (zh) 缆索吊机
CN202465196U (zh) 一种巷道堆垛起重机
CN208265661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小型吊车
CN207090832U (zh) 缆索吊机
CN101648664A (zh) 无轨道式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