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7820U -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97820U
CN203797820U CN201320775681.XU CN201320775681U CN203797820U CN 203797820 U CN203797820 U CN 203797820U CN 201320775681 U CN201320775681 U CN 201320775681U CN 203797820 U CN203797820 U CN 203797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ipe arrangement
separator
house steward
f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756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田木广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97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978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具备:隔开鼓风室(70)和设备室(80)的隔板(5)、具有总管(7)的热交换器(1)、设置了隔板(5)和热交换器(1)的基板(3)、被安装在总管(7)的一部分上、利用该部分覆盖总管(7)的第一隔离件(15)以及被安装在第一隔离件(15)上、通过该第一隔离件(15)固定热交换器(1)的固定件(17),第一隔离件(15)由树脂或比形成热交换器(1)的金属更低级的金属形成。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例如安装交叉翅片配管式热交换器,该交叉翅片配管式热交换器具备由使用铝材料的翅片和使用铜材料的圆形配管构成的热交换部和设在翅片端面的热交换器侧面板。 
该交叉翅片配管式热交换器的下表面是由宽度一样的平坦翅片构成的无层差的平坦面,因此,交叉翅片配管式热交换器被以在基板上与翅片进行面接触的状态安装于室外机。 
另外,隔开设备室与鼓风室的隔板被螺纹固定在基板上,背面板被螺纹固定在基板上,该隔板和该背面板在热交换器侧面板接触。并且,利用设置在各个接触面的螺孔部分进行螺纹固定,从而可以定位热交换器的端面并稳定地与框体固定。 
另一方面,现有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有些安装了并行配管式热交换器,所述并行配管式热交换器将多个扁平配管和位于相邻扁平配管之间的波纹翅片配置在两根圆筒形的总管之间。这样的并行配管式热交换器的四角上的圆筒形的总管的端部相对翅片的最上面、最下面产生凸状的层差。因此,如果将并行配管式热交换器直接设置在基板上,则只有圆筒形的总管的凸部的下表面接触,因此组装时不稳定。 
目前有这样的技术,即:通过将这样的并行配管式热交换器的总管固定在设于基板的凹部,发挥在总管与扁平配管产生层差的结构特点,相对空气调节器的框体进行定位(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目前还有这样的技术,即:将用铝作为散热片及配管的材料的并行配管式热交换器经由以与铝相比电位更低的金属(离子化倾 向更高的金属)构成的隔离件固定在室外机上,以便防止与构成室外机框体的铁之间发生的电蚀导致铝管出现点腐蚀(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5029号公报([0042]、图5)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479207号公报([0011]、图1) 
但是,专利文献1所示的室外机只在并行配管式热交换器的下端两点被定位,因此形成以下端为支点而上端部不被约束的自由状态。因此,具有以下问题,即:在被相对基板倾斜地安装或在运输时或运转时热交换器振动摇摆的情况下,过度的应力作用于所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制冷剂配管发生开裂,发生制冷剂泄漏或产生异响等故障。 
另外,专利文献1所示的室外机如果是使由铝制的散热片和配管构成的并行配管式热交换器例如与铁制的框体直接接触并固定,则在水分等介于接触部分的情况下,将成为异种金属接触。这样,具有以下问题,即:在相对于铁电位更低的铝上发生电蚀,在总管或扁平配管上发生点腐蚀而导致制冷剂泄漏。 
另外,专利文献2所示的室外机具有这样的问题,即:在市场上进行维修时或制造时,利用喷枪对热交换器附近的配管进行钎焊时,喷枪的热造成热交换器变形而熔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以上述课题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是得到抑制热交换器电蚀的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该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具备: 
隔板,该隔板隔开鼓风室和设备室;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总管; 
基板,该基板设置了所述隔板以及所述热交换器; 
第一隔离件,该第一隔离件安装在所述总管的一部分上,并在该部分覆盖所述总管;以及 
固定件,该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隔离件上,并经由该第一隔离 件固定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第一隔离件由树脂或与构成所述热交换器的金属相比离子化倾向更高的金属构成。 
技术方案2.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截面是コ字形。 
技术方案3.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总管上安装有在内部与该总管连通的入口配管以及出口配管, 
在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入口配管插通的入口配管插通孔, 
在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出口配管插通的出口配管插通孔, 
在所述入口配管插通于所述入口配管插通孔、所述出口配管插通于所述出口配管插通孔的状态下,所述固定件经由所述第一隔离件固定所述热交换器。 
技术方案4.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通过多个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固定件上。 
技术方案5.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两端设置一对, 
所述第一隔离件分别安装在各所述总管的下端, 
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配管和侧板, 
所述多个扁平配管沿着一对所述总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使一对所述总管的内部连通, 
所述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扁平配管之中的最外侧上方以及外侧下方的扁平配管上, 
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各所述侧板的一部分上并在该部分覆盖各所述侧板的第二隔离件, 
所述热交换器经由分别安装在各所述总管的下端上的第一隔离件以及安装在设置于所述外侧下方的扁平配管的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二隔离件被载置于所述基板,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被保持成水平。 
技术方案6.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具备: 
电机固定件,该电机固定件支撑电机;和 
前面部,该前面部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件的前面侧; 
所述电机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前面部,经由所述第二隔离件固定于所述热交换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经由第一隔离件被安装在总管上。因此,可以得到抑制热交换器电蚀的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搭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 
图3是搭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4是搭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所安装的第一隔离件的示意图。 
图5是搭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所安装的第一隔离件的俯视图。 
图6是搭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所安装的第一隔离件的正视图,是图5的Z-Z剖视图。 
图7是搭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所安装的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8是放大表示搭载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安装了第一隔离件和固定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部分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搭载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外 机上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搭载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所安装的第二隔离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搭载在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上的热交换器所安装的第二隔离件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Y-Y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侧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的正视图。 
基于图1和图2就室外机100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室外机100具备热交换器1、基板3、背面板4、隔板5和螺钉6。 
热交换器1例如由铝制的并行配管型热交换器构成,被设置在室外机100的背面侧。后面将就热交换器1进行具体说明。基板3是上面开口的箱形,构成室外机100的底部。在基板3上载置被收容在室外机100内的热交换器1等部件。背面板4是构成室外机100的侧面部和背面部的一部分的板。隔板5是隔开设置风扇(省略了图示)等的鼓风室70和设置压缩机(省略了图示)等的设备室80的板。螺钉6是用于连接室外机100内部的多个零件的部件。 
另外,这样彼此固定室外机100内部的多个零件的机构不仅限于 螺钉6,也可以例如加工多个零件使其卡合来实现固定。另外,图1所示的多个螺钉6例示出了设置于室外机100内部的螺钉6,并不限制螺钉6的数量。螺钉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 
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1具有总管7a、7b、扁平配管10、散热片11、侧板12以及总管隔板13。 
总管7a、7b是分别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两端的圆筒形的配管,被彼此平行地配置。在总管7a上连接入口配管8和出口配管9,所述入口配管8与连接压缩机的排出配管(省略了图示)连接,所述出口配管9与拉深部(省略了图示)的拉深配管(省略了图示)连接,从而形成制冷剂回路。入口配管8和出口配管9向着设备室80侧突出。另外,如果使制冷剂的流动反转,则入口配管8就与拉深部的拉深配管连接,出口配管9就与上述排出配管连接。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总管7a、7b统称为总管7。 
扁平配管10被在总管7a、7b之间配置多个,是与总管7a、7b垂直、即在总管7a、7b的长度方向被等间隔地平行配置的配管,使制冷剂流通的流路被设置在内部。总管7和扁平配管10例如利用钎焊材料接合,从而连通总管7内部和各扁平配管10内部。散热片11是被设置在各扁平配管10的两面的、例如波纹状的翅片,被具有规定间隔地在水平方向配置多个。 
侧板12用于抑制散热片11的变形,被配置在最外侧(图2的最上层、最下层)的散热片11的单面,总管隔板13是为了在热交换器1内部进行高效率的热交换的部件,被设置在总管7a的内部。总管隔板13位于低于入口配管8且高于出口配管9的位置。 
以下,就将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 
首先,制冷剂在排出配管内部流动,按照箭头14a(纸面的上方向)的方向流入入口配管8的内部,经由热交换器1内的总管7a流入扁平配管10的内部。具体是,制冷剂在被总管7a内部的总管隔板13隔开的上部空间内被分配后在各扁平配管10中流动。 
然后,流入扁平配管10内部的制冷剂向着箭头14b(纸面的右方向)的方向流动后向着总管7b,流入总管7b。在总管7b内流动的制冷剂向箭头14c(纸面的下方向)的方向流动,重新流入扁平配管10内部。在总管7b内部,向着箭头14b(纸面的右方向)流动后来自扁平配管10的制冷剂被分流,被分配到与出口配管9连通的扁平配管10。 
然后,重新流入扁平配管10内部的制冷剂向着箭头14d(纸面的左方向)的方向流动后向着总管7a,从出口配管9向箭头14e(纸面的左方向)流动,形成冷凝制冷剂。 
另外,在将热交换器1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情况下,制冷剂向着与将热交换器1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的相反方向流动。即,制冷剂按照出口配管9、总管7a、扁平配管10、总管7b、扁平配管10、总管7a、入口配管8的顺序流动。 
另外,总管7、入口配管8、出口配管9、扁平配管10、散热片11、侧板12以及总管隔板13的材质全都是由铝材或者比后述的固定件17更低的金属构成。 
另外,扁平配管10与散热片11、散热片11与侧板12以及总管7与入口配管8与出口配管9都通过钎焊材料接合。 
图3是搭载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在总管7a的上端安装第一隔离件15a,在总管7a的下端安装第一隔离件15b。第一隔离件15在将后述的固定件17固定在热交换器1上时,介于热交换器1与固定件17之间。以下有时将第一隔离件15a、15b统称为“第一隔离件15”。 
另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只图示了在总管7a的上端和下端安装了第一隔离件15a、15b,但总管7b当然也同样安装了第一隔离件15a、15b。通过在总管7b的下端也安装第一隔离件15,在将热交换器1放置在基板3上时,被分别安装在总管7a、7b下端的第一隔离件15a、15b接触,因此可以在保持热交换器1稳定的状态下组装室外机100。 
另外,以第一隔离件15a被设置在总管7a的上端、第一隔离件15b被设置在总管7a的下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受此限制,例如第一隔离件15也可以被设置在比总管7a的上端和下端更靠近中央的位置,第一隔离件15的数量也不局限于两个。 
图4是安装于被搭载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隔离件15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第一隔离件15具有形成了将总管7夹入的空心而被分成了两叉的形状(之后将就具体形状进行说明),例如由树脂材料的部件构成。另外,第一隔离件15不局限于树脂材料,也可以是与热交换器1的材质(铝)相比电位更低的金属。 
第一隔离件15被构成为可以从外侧将总管7夹入。第一隔离件15由本体部15A和总管保持部15B构成,所述本体部15A由正面部15e、背面部15f、外面部15g、上面部15h以及下面部15i构成,所述总管保持部15B由正面侧延伸部15j、背面侧延伸部15k以及形成在正面侧延伸部15j与背面侧延伸部15k之间的总管插入槽15c构成。 
正面侧延伸部15j是延伸正面部15e的一个端部而构成的,背面侧延伸部15k是延伸外面部15g的一个端部而构成的。正面侧延伸部15j、背面侧延伸部15k比正面部15e、背面部15f更薄地形成,可弹性变形。上面部15h形成为,正面侧延伸部15j与背面侧延伸部15k之间比总管7更细,正面部15e和背面部15f之间与总管7的外径一样。在此,第一隔离件15构成为可以从外侧相对总管7拆装。 
在第一隔离件15的外表面形成螺孔16(图3的螺孔16a、16b),被与后述的固定件17进行螺纹固定。螺孔16被形成未到达内表面的深度,即使将螺钉6插入螺孔16,也不会贯通到内表面。因此,即使由于使用廉价的铁制螺钉6而出现生锈,也可以抑制含有作为与铝相比电位更高的金属(离子化倾向更低的金属)的铁离子的水分到达热交换器1。 
第一隔离件15b被安装成在将热交换器1组装在室外机100上时在基板3接触,与基板3接触的面形成大于总管7的底面的面积。因 此,热交换器1不会倾斜,可以稳定地组装室外机100。 
图5是安装于被搭载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隔离件15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在第一隔离件15上形成圆筒形的总管插入槽15c。另外,在总管插入槽15c上突出地设置多个肋15d,其数量例如是三个。 
若连接各肋15d的顶点的面形成圆周,作为该圆周的圆的直径被形成为与总管7的直径相同。因此,在将第一隔离件15a、15b与总管7嵌合时,肋15d推压总管7,因此在制造时第一隔离件15不会从总管7脱落。另外,肋15d的数量不局限于三个。 
图6是安装于被搭载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的第一隔离件15的正视图,是图5的Z-Z剖视图。 
如图6所示,图6中的(イ)相当于总管7突出的长度。 
图7是安装于被搭载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的固定件17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固定件17是形成了螺孔17a、17b、入口配管插通孔18和出口配管插通孔19的、截面为コ字形的部件。固定件17例如使用廉价的可以保持强度的铁等金属。固定件17用于覆盖第一隔离件15的一部分并固定热交换器1。 
螺孔17a、17b被形成在固定件17的上端附近和下端附近,形成可供螺钉6插通的大小。 
入口配管插通孔18例如是被形成在中央稍上方的椭圆形的孔,供入口配管8插通。出口配管插通孔19例如是被形成在下端附近的圆形孔,供出口配管9插通。 
图8是放大表示在搭载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安装了第一隔离件15和固定件17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固定件17被安装在第一隔离件15a、15b上,在上下方向覆盖总管7和第一隔离件15a、15b。 
在此,固定件17由比铝电位更高的金属构成,因此为了防止与总 管7、入口配管8以及出口配管9接触而需要保持距离地配置。因此,固定件17的コ字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大于总管7的直径。 
另外,在入口配管8、出口配管9的形状是直管的情况下,入口配管插通孔18和出口配管插通孔19的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圆形或四边形。在入口配管8、出口配管9的形状是弯管的情况下,入口配管插通孔18和出口配管插通孔19的形状例如形成为椭圆形或长方形。即,根据入口配管8、出口配管9的形状决定入口配管插通孔18和出口配管插通孔19的形状即可。 
另外,基于入口配管8和出口配管9的直径大小来设计入口配管插通孔18和出口配管插通孔19的大小。具体是,入口配管插通孔18的大小被设计成,在将固定件17安装在第一隔离件15上时入口配管8与固定件17不接触,出口配管插通孔19的大小被设计成,在将固定件17安装在第一隔离件15上时出口配管9与固定件17不接触。 
另外,在固定件17被螺纹固定在热交换器1上的状态下开始空气调节器的运转,为了即使入口配管8和出口配管9进行振动等也不与固定件17接触,最好将入口配管插通孔18和出口配管插通孔19的尺寸分别设计成大于入口配管8和出口配管9的直径。 
以下,就固定件17向热交换器1的安装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入口配管8和出口配管9分别插通在入口配管插通孔18和出口配管插通孔19的状态下,使固定件17分别与第一隔离件15a、15b紧密接合。 
然后,在该紧密接合的状态下,将螺钉6依次插通于固定件17的螺孔17a、第一隔离件15的螺孔16a,同样将螺钉6依次插通于固定件17的螺孔17b、第一隔离件15的螺孔16b。 
通过这样,完成固定件17向热交换器1的安装。 
另外,固定件17的材质使用熔点比铝高、廉价、耐热性高的铁材料。因此,在市场上进行维修时或制造时,利用喷枪对热交换器1附近的配管进行钎焊时,可以防止铝制的热交换器1因喷枪的热而发生变形或熔化。因此,可以抑制由于过失而导致铝管熔化。 
如上所述,室外机100具备:隔开鼓风室70和设备室80的隔板5、具有总管7的热交换器1、载置隔板5和热交换器1的基板3、安装在总管7的一部分上并在该部分覆盖总管7的第一隔离件15、以及被安装在第一隔离件15上并经由第一隔离件15固定热交换器1的固定件17,第一隔离件15由树脂或与构成热交换器1的金属相比更低的金属构成。为此,固定件17经由第一隔离件15被安装在总管7上。因此,可以抑制铝制的热交换器1的电蚀,可得到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构成为,总管7相互平行地被分别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两端,第一隔离件15被安装在各总管7的下端。 
因此,利用第一隔离件15弥补热交换器1的结构上的特点,从而在制造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时,形成设置在基板3上的热交换器1自立的状态。因此,可以使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的组装更容易。 
因此,即使在运输或运转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期间受到过度的撞击或振动,热交换器1也不会摇摆,因此可以提供在产品的整个使用周期长期可靠的空气调节器。 
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的部分立体图。 
如图9所示,在基板3的前面侧的立起部形成螺孔3a,在隔板5的前面侧下部形成螺孔5a。因此,在使基板3的前面侧的立起部的背面与隔板5的前面侧下部接触的状态下,将螺钉6依次插通在螺孔3a、5a,从而可以固定基板3和隔板5。 
另外,在隔板5的背面形成螺孔5c、5d,在固定件17的前面形成螺孔17c、17d。因此,在使基板3的背面与隔板5的前面接触的状态下,将螺钉6依次插通于螺孔5c、17c,将螺钉6同样依次插通于螺孔5d、17d,从而可以固定隔板5和固定件17。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的基板3与 隔板5通过螺钉6固定,隔板5与固定件17通过螺钉6固定。即,隔板5通过多个螺钉6被固定在基板3和固定件17上。因此,热交换器1不直接接触基板3和隔板5地被固定。因此,可以防止铝制的热交换器1的电蚀,可得到可靠性高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 
第三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安装于搭载在空气调节器上的室外机100的热交换器1的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在侧板12a的上表面安装第二隔离件23a,在侧板12b的下表面安装第二隔离件23b,各隔离件例如由コ字形的树脂制的部件构成。第二隔离件23a、23b位于两个总管7之间。另外,“コ字形”是指形成片假名“コ”形的形状。 
另外,有时将侧板12a、12b统称为“侧板12”。另外,有时将第二隔离件23a、23b统称为“第二隔离件23”。 
图11是安装于被搭载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隔离件23的立体图。 
图12是安装于被搭载在室外机100上的热交换器1的第二隔离件23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Y-Y剖视图。 
如图11所示,第二隔离件23被形成为与基板3接触的面的宽度大于侧板12的底面,与地板3接触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当第二隔离件23被安装在侧板12的下端而与基板3接触时,热交换器1被稳定地安装在室外机100内。 
如图12所示,在第二隔离件23a、23b的内面为了嵌入侧板12和散热片11部而设置コ字形的侧板插入槽24。在侧板插入槽24的前端设置前端面25A、25B。在前端面25A、25B上分别设置向着内侧突出的肋25a、25b。肋25a、25b的距离与侧板12的宽度相同。因此,在使第二隔离件23与侧板12嵌合时,肋25与侧板12摩擦接触,可以抑制在制造时第二隔离件23脱落。 
如图13所示,第二隔离件23的高度方向的厚度(从底部到底面 25C的距离)被形成为规定的ロ尺寸。ロ尺寸与图4所示的第一隔离件15的イ厚度相同。 
因此,如果在总管7a、7b上分别安装第一隔离件15b,而且在侧板12b上安装第二隔离件23b,则消除了在总管7的下端部和侧板12b的下端部产生的凸形的层差。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是一对总管7被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两端,第一隔离件15被分别安装在总管7的下端,热交换器1具备沿着一对总管7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使一对总管7的内部连通的多个扁平配管10、和被分别设置在多个扁平配管10中的最外侧上方和外侧下方的扁平配管10上的侧板12,分别设置被安装在各侧板12的一部分上并在该部分覆盖侧板12的第二隔离件23,热交换器1经由被分别安装在总管7的下端的第一隔离件15b和安装在设于外侧下方的扁平配管10上的侧板12b上的第二隔离件23b被载置在基板3上,热交换器1的下端被保持水平。因此,热交换器1以稳定的状态被载置在基板3上。另外,热交换器1的下端不局限于保持完全水平,也可以稍微倾斜地载置在基板3上。 
第四实施方式 
图14是室外机100的立体图。 
图15是室外机100的侧视图。 
如图14所示,在热交换器1的前面侧设置电机固定件26。 
电机固定件26用于支撑电机40,例如是从侧面看呈大致コ字形的部件。电机固定件26在其下部被与基板3螺纹固定,在其上部被与构成室外机100的前面的前面部27螺纹固定。因此,基板3和前面部27经由电机固定件26被牢固地固定。 
在此,电机固定件26使用廉价、可保持强度的铁等金属,但由于是电位比铝高的金属,所以最好不与热交换器1直接接触地固定。因此,热交换器1经由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二隔离件23a被安装在电机固定件26上。 
以下,就热交换器1的第二隔离件23和电机固定件26的固定方 法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在电机固定件26的下部设置L字形的接触部26a,推压第二隔离件23的前面。另外,设置在基板3侧面的拉深部3b推压第二隔离件23的前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因此,第二隔离件23b被接触部26a和拉深部3b压住,热交换器1的下部被电机固定件26固定在室外机100上。 
另外,在电机固定件26上设置有コ字形的卡钩26b。卡钩26b的内侧宽度与第二隔离件23a的外侧宽度相同。因此,卡钩26b和第二隔离件23a被不会晃动地装配。 
在电机固定件26的上侧,设置位于卡钩26b的相反侧的L字形的固定部26c。固定部26c被螺纹固定在前面部27。因此,设在电机固定件26上的卡钩26b固定热交换器1的上部。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具备支撑电机40的电机固定件26、和设置在电机固定件26的前面侧的前面部27,电机固定件26被固定在基板3和前面部27,经由第二隔离件23被固定在热交换器1上。因此,热交换器1经由第二隔离件23被固定在固定于基板3和前面部27上的电机固定件26上。 
第五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的立体图。 
如图16所示,以组合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状态将热交换器1搭载在室外机100上。因此,热交换器1在基板3上保持自立的状态,因此室外机100的组装变得更容易。 
另外,热交换器1不与以电位比铝更高的金属构成的隔板5、前面部27等部件直接接触,而在热交换器1的上部和下部都被牢固地固定。因此,热交换器1不会相对基板3倾斜,可以保持稳定的组装状态,另外,空气调节器即使在运输途中或运转中受到过度的撞击或振动,也可以抑制热交换器1摆动。因此,可以提供长期可靠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 
另外,通过安装在总管7上的固定件17和电机固定件26,可以使得使用了铝的热交换器1的上部和下部的至少四处不与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100的框体接触地进行定位固定。 
因此,即可以避免热交换器1的电蚀,而且能够不使热交换器1相对基板3倾斜地保持稳定的组装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例如具备翅片和配管材料都使用了铝或铝合金的全铝制的热交换器的房间空调、箱型空调等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附图标记说明 
1热交换器,3基板,3a螺孔,3b拉深部,4背面板,5隔板,5a、5c、5d、6螺钉,7、7a、7b总管,8入口配管,9出口配管,10扁平配管,11散热片,12、12a、12b侧板,13总管隔板,14a、14b、14c、14d、14e箭头,15、15a、15b第一隔离件,15c总管插入槽,15d肋,15e正面部,15f背面部,15g外面部,15h上面部,15i下面部,15j正面侧延伸部,15k背面侧延伸部,151空心部,15A本体部,15B总管保持部,16、16a、16b螺孔,17固定件,17a、17b、17c、17d螺孔,18入口配管插通孔,19出口配管插通孔,23、23a、23b第二隔离件,24侧板插入槽,25、25a、25b第二隔离件的肋,25A、25B前端面,25C底面,26电机固定件,26a推压部,26b卡钩,26c固定部,27前面部,40电机,70鼓风室,80设备室,100室外机。 

Claims (6)

1.一种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该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具备: 
隔板,该隔板隔开鼓风室和设备室; 
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总管; 
基板,该基板设置了所述隔板以及所述热交换器; 
第一隔离件,该第一隔离件安装在所述总管的一部分上,并在该部分覆盖所述总管;以及 
固定件,该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隔离件上,并经由该第一隔离件固定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第一隔离件由树脂或与构成所述热交换器的金属相比离子化倾向更高的金属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截面是コ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总管上安装有在内部与该总管连通的入口配管以及出口配管, 
在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入口配管插通的入口配管插通孔, 
在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供所述出口配管插通的出口配管插通孔, 
在所述入口配管插通于所述入口配管插通孔、所述出口配管插通于所述出口配管插通孔的状态下,所述固定件经由所述第一隔离件固定所述热交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通过多个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固定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两端设置一对, 
所述第一隔离件分别安装在各所述总管的下端, 
所述热交换器具备多个扁平配管和侧板, 
所述多个扁平配管沿着一对所述总管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使一对所述总管的内部连通, 
所述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扁平配管之中的最外侧上方以及外侧下方的扁平配管上, 
分别设置有安装在各所述侧板的一部分上并在该部分覆盖各所述侧板的第二隔离件, 
所述热交换器经由分别安装在各所述总管的下端上的第一隔离件以及安装在设置于所述外侧下方的扁平配管的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二隔离件被载置于所述基板,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被保持成水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具备: 
电机固定件,该电机固定件支撑电机;和 
前面部,该前面部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件的前面侧; 
所述电机固定件固定在所述基板以及所述前面部,经由所述第二隔离件固定于所述热交换器。 
CN201320775681.XU 2013-01-15 2013-11-29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9782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04690 2013-01-15
JP2013004690A JP6066736B2 (ja) 2013-01-15 2013-01-15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97820U true CN203797820U (zh) 2014-08-27

Family

ID=496834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9152.3A Active CN103925654B (zh) 2013-01-15 2013-11-29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CN201320775681.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97820U (zh) 2013-01-15 2013-11-29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9152.3A Active CN103925654B (zh) 2013-01-15 2013-11-29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754974B1 (zh)
JP (1) JP6066736B2 (zh)
CN (2) CN1039256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5654A (zh) * 2013-01-15 2014-07-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CN107923675A (zh) * 2015-09-08 2018-04-17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6323B2 (ja) * 2014-10-27 2017-07-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組立体および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7208907B (zh) * 2015-02-17 2019-10-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
JP6545277B2 (ja) * 2015-10-28 2019-07-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5972716B (zh) * 2016-06-23 2020-09-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钣金件连接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EP3367008B1 (en) 2016-07-25 2019-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JP6615378B2 (ja) * 2016-10-17 2019-12-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6820750B2 (ja) * 2017-01-04 2021-01-27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室外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705236B (zh) * 2017-01-18 2022-06-14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013353U (zh) * 2017-02-02 2019-06-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
WO2018163727A1 (ja) * 2017-03-10 2018-09-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9371U (zh) * 1979-12-27 1981-08-05
JPS6136270U (ja) * 1984-08-03 1986-03-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ユニツト
JPH0612381Y2 (ja) * 1987-02-27 1994-03-30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H0399607U (zh) * 1990-01-31 1991-10-18
JP2555867Y2 (ja) * 1990-10-31 1997-11-26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 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4479207B2 (ja) 2003-10-09 2010-06-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JP5028201B2 (ja) * 2007-09-25 2012-09-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4388994B1 (ja) * 2008-12-25 2009-1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2011145029A (ja) 2010-01-18 2011-07-28 Sharp Corp 空気調和機
CN202002540U (zh) * 2011-03-30 2011-10-05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固定装置
CN202057118U (zh) * 2011-05-04 2011-11-3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外机冷凝器及室外机
JP6066736B2 (ja) * 2013-01-15 2017-0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5654A (zh) * 2013-01-15 2014-07-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CN103925654B (zh) * 2013-01-15 2016-09-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CN107923675A (zh) * 2015-09-08 2018-04-17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07923675B (zh) * 2015-09-08 2020-07-03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25654B (zh) 2016-09-14
EP2754974B1 (en) 2022-07-20
EP2754974A2 (en) 2014-07-16
EP2754974A3 (en) 2018-03-28
JP2014137157A (ja) 2014-07-28
CN103925654A (zh) 2014-07-16
JP6066736B2 (ja) 2017-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97820U (zh) 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US9377253B2 (en) Connection device for multiple non-parallel heat exchangers
AU2014291046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3225847A (zh) 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空调机
JPWO2013160952A1 (ja) 冷媒分配器、この冷媒分配器を備えた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KR20120044849A (ko) 헤더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열교환기
KR20120044851A (ko) 열교환기
CN204665768U (zh) 一种换热设备及其回油式冷凝器
CN205209304U (zh) 换热器系统
JP2016514822A (ja) 集合管及び集合管を有する熱交換器
CN105546640A (zh) 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06931689B (zh) 一种贮液器及具有该贮液器的制冷系统
CN215176229U (zh) 储液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5737635A (zh) 换热装置
CN104833139B (zh) 一种换热设备及其内置油分离系统的冷凝器
CN20390778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9579380A (zh) 气液分离器
KR20120076755A (ko) 열교환기의 냉매파이프 고정용 브레이징링
JP5238428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08210774A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の保持装置
JP2015108482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103673092B (zh) 空气调节机
KR101634399B1 (ko) 증발기의 냉매 유량 분배용 배플의 구조
CN108344162B (zh) 一种角形架结构、具有其的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CN208108276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91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