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3705U - 一种精密贴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密贴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93705U
CN203793705U CN201420158739.0U CN201420158739U CN203793705U CN 203793705 U CN203793705 U CN 203793705U CN 201420158739 U CN201420158739 U CN 201420158739U CN 203793705 U CN203793705 U CN 203793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rrection
load
rotating shaf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87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民辉
吕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OLDAT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OLDAT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OLDAT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OLDATE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587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93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93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937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密贴合机,包括剥离机构、机械手、载盘机构、检测机构、纠偏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剥离机构与机械手配合连接,所述机械手与纠偏机构配合连接,所述纠偏机构安装于载盘机构下方,且所述纠偏机械与载盘机构配合连接,所述机械手和剥离机构均与检测机构信号连接;所述剥离机构、机械手、载盘机构、检测机构和纠偏机构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贴膜精度高,成品合格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精密贴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切件的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精密贴合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消费电子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工件)的生产工艺中,大量使用到模切件粘贴的方式。这些模切件为保护膜,泡棉,导电泡棉,标签,Logo,防尘减震垫,双面胶,绝缘胶等。目前的生产中,贴合模切件这类工艺步骤需要人工完成,这劳动强度大,且精度低,从而造成成品的合格率很低,同时工作效率低。为此人们研究使用机械设备进行贴合工作,但现有的机械设备进行贴膜时自动化程度低,且贴合精度不高,这些机械设备的贴合位置精度最高只能达到0.5mm左右,导致成品的合格率也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且精确度高的精密贴合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精密贴合机,包括剥离机构、机械手、载盘机构、检测机构、纠偏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剥离机构与机械手配合连接,所述机械手与纠偏机构配合连接,所述纠偏机构安装于载盘机构下方,且所述纠偏机械与载盘机构配合连接,所述机械手和剥离机构均与检测机构信号连接;所述剥离机构、机械手、载盘机构、检测机构和纠偏机构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控制系统可直接从市场中进行购买,方便设计及降低研发成本。
优选的,所述的精密贴合机还包括底座,所述剥离机构包括安装架、料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剥离电机、剥离气缸、压板、支撑板、剥离板和收料轴,所述安装架固定于底座,所述料盘、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自上而下依次安装于安装架,所述收料轴安装于第一转轴的下方,且所述收料轴与剥离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板和剥离板均安装于安装架的下端,且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面与剥离板的上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压板安装于剥离气缸的伸缩杆,且所述压板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剥离气缸固定于安装架;所述剥离电机、剥离气缸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为提高剥离效果,所述剥离机构还包括真空阻尼吸板,所述真空阻尼吸板安装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且所述真空阻尼吸板相对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连线平行。采用此设计时,料带于真空阻尼吸板的上面移动时,真空阻尼吸板对料带起到吸附作用,即产生阻力,令料带处于张紧的状态,这提高了料带与剥离板之间的贴合度,从而提高剥离效果。
进行剥离工作前,料带卷成的料卷置于料盘中,且料带的一端绕过第一转轴后,经过真空阻尼吸板,且料带的背面紧贴于真空阻尼吸板;再绕过第二转轴,然后自压板与支撑板之间的间距穿过,接着料带的绕过剥离板后再依次自支撑板的下方经过后与收料轴连接。进行剥离工作时,启动剥离电机,剥离电机带动收料轴转动,然后剥离气缸推动压板向下移动,使压板与支撑板轻微夹紧料带,侧位于剥离板上的料带与剥离板的上面紧贴;随着收料轴的转动,料带慢慢移动;由于剥离板的前端,即顶着料带的一端,厚度相对较小,则料带绕着剥离板的前端转动时,膜切件可以自料带中分离出来。
优选的,所述料盘、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呈三角分布。采用此设计,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改变料带的运动方向,这可提高料带与剥离板的贴合度,从而提高剥离效果,提高了剥离机构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机械手包括手臂、支脚、活动架、取膜气缸、吸盘和用于驱动活动架的取膜电机,所述手臂通过支脚安装于底座的上方,所述手臂的两侧设有第一导轨,所述活动架的上端安装于第一导轨,所述取膜电机与活动架连接,所述取膜气缸安装于活动架的下端的,所述吸盘固定于取膜气缸的伸缩杆,所述吸盘与剥离板配合连接,所述取膜气缸和取膜电机均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工作过程中,活动架位于初始位置时,活动架处于手臂的一端,此端靠近剥离机构,而活动架位于剥离板的正上方。当剥离过程中,模切件自料带中分离出一小部分时,取膜气缸启动,令吸盘向下移动;吸盘对膜切件进行吸取动作,剥离机构令被吸取的膜切件自料带中完全脱离,此时吸盘完全吸住了膜切件,取膜气缸的伸缩杆收缩,使吸盘完成取膜切件的工作;然后取膜电机启动,则活动架带着吸有膜切件的吸盘自手臂的一端沿着第一导轨滑动至手臂的另一端,令膜切件位于即待贴膜工件上方。
为更进一步提高贴合精确度,所述机械手还包括纠偏电机和第二导轨,所述取膜气缸通过第二导轨安装于活动架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空间垂直设置;所述纠偏电机与取膜气缸连接,所述纠偏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采用此设计,根据检测机构检索膜切件在吸盘中的偏转情况,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取膜电机和纠偏电机,从而令膜切件在X轴和Y轴的方向移动,这可令纠偏电机与纠偏机构同时进行调整,从而可提高膜切件的贴合精确度。
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平台、纠偏架、纠偏气缸和与夹具配合的纠偏板,所述纠偏平台安装于底座,所述纠偏气缸通过纠偏架安装于纠偏平台,所述纠偏板固定于纠偏气缸的伸缩杆;所述纠偏平台和纠偏气缸均与控制系统连接。纠偏平台可直接从市场中购买,纠偏平台可进行3个自由度的动作,即在水平面内,纠偏平台可于水平面内进行X轴和Y轴这两个方向的平动,同时,纠偏平台可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即可绕垂直水平面的Z轴转动。则纠偏平台可通过纠偏架控制纠偏板进行沿X轴或Y轴的平动,及绕Z轴的转动,令纠偏板带动夹具中的待贴膜工件处于适合的位置,从而提高贴膜的精度。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CCD相机和光源,所述第一CCD相机安装于底座,且所述第一CCD相机的镜头朝向剥离板;所述光源安装于第一CCD相机和剥离板之间,所述第一CCD相机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一CCD相机检测吸盘吸取膜切件后,膜切件在吸盘中的位置,然后第一CCD相机将检测得到的数据传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此数据发出控制命令,令纠偏平台调整夹具上待贴膜工件的位置,从而提高贴膜精度。通过光源调节工作环境的光亮度,这可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为更进一步提高贴膜精度,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安装于纠偏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CCD相机的镜头朝向纠偏板,所述第二CCD相机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二CCD相机用于检测待贴膜工件的位置及偏转的角度,同时第二CCD相机将其检测的数据传输到控制系统。则控制系统根据第一CCD相机和第二CCD相机分别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通过纠偏平台调节待贴膜工件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贴膜精度。
优选的,所述载盘机构为循环载盘机构,所述循环载盘机构包括载盘、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换向盘、第二换向盘和输送电机,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一换向盘、第二输送带和第二换向盘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形输送链,所述载盘置于环形输送链,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换向盘和第二换向盘均与输送电机连接;所述载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待贴膜工件的夹具,所述输送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当所述夹具位于纠偏板的正上方时,所述纠偏板顶着夹具。循环载盘机构用于将待贴膜工件输送于纠偏机构的上方。载盘的数量可以多个,如2~4个,这些载盘在环形输送链中进行移动,当载盘移动到纠偏机构的正上方时,停位气缸阻挡载盘,令载盘停止移动,从而可以进行贴膜工作。采用此设计,自动化程度高,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载盘机构为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包括2个转盘、连接板和输送转轴,2个所述转盘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输送转轴安装于底座,2个所述转盘交替位于纠偏机构的上方,所述转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待贴膜工件的夹具;当所述夹具位于纠偏板的正上方时,所述纠偏板顶着夹具。2个转盘可绕输送转轴旋转,同时转盘的旋转可采用气缸驱动也可采用电机驱动。在进行贴膜过程中,将固定有待贴膜工件的夹具通过输送转轴旋转到纠偏机构的上方,令夹具位于纠偏板的正上方,则夹具可与纠偏板进行配合连接,保证贴膜工作的有效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控制系统令剥离电机启动,剥离电机通过收料轴带动料带运动,则剥离板可将膜切件自料带中脱离;在膜切件完全脱离前,控制系统控制取膜电机和取膜气缸动作,令吸盘吸取膜切件,然后取膜电机驱动活动架,活动架先将膜切件带动到第一CCD相机检测膜切件于吸盘中的位置及相对吸盘偏转的角度,且第一CCD相机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与此同时,待贴膜工件被夹具固定,待贴膜工件通过夹具置于载盘或转盘上,则待贴膜工件可通过循环载盘机构或转盘机构输送至纠偏板的正上方;纠偏气缸启动带动纠偏板向上移动,令纠偏板与夹具配合,即纠偏板顶着夹个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使夹具与载盘之间具有间距;这时,控制系统根据第一CCD相机检测的数据发出控制命令,令纠偏平台通过纠偏板调节待膜切件的位置;当待膜切件的位置好后,控制系统控制活动架移动,令活动架带动膜切件移动到待膜切件的正上方,再启动取膜气缸,则取膜气缸的伸缩杆带动膜切件向下移动,令膜切件准确的贴于待贴膜工件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精密贴合机包括剥离机构、机械手、纠偏机构、载盘机构、检测机构和控制系统,各个机构配合连接,且利用控制系统控制种个机构工作,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且贴膜精度高。本精密贴合机中的机械手自剥离机构中拿取膜切件,同时利用检测机构检测膜切件的于机械手中的位置及偏转的角度,从而保证膜切件贴于工件时的精度,令贴膜精度小于0.1mm,这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本精密贴合机采用自动化加工,减少人工操作,这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精密贴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剥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循环载盘安装于底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精密贴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4的转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精密贴合机,包括剥离机构1、机械手2、载盘机构3、检测机构4、纠偏机构5和控制系统,所述剥离机构1与机械手2配合连接,所述机械手2与纠偏机构5配合连接,所述纠偏机构5安装于载盘机构3下方,且所述纠偏机械5与载盘机构3配合连接,所述机械手3和剥离机构1均与检测机构4信号连接;所述剥离机构1、机械手2、载盘机构3检测机构4和纠偏机构5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精密贴合机还包括底座6,所述剥离机构包括安装架101、料盘102、第一转轴103、第二转轴104、剥离电机、剥离气缸105、压板107、支撑板106、剥离板108和收料轴109,所述安装架101的下端固定于底座6,所述料盘102、第一转轴103和第二转轴104自上而下依次安装于安装架101,所述收料轴109安装于第一转轴103的下方,且所述收料轴109与剥离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板106和剥离板108均安装于安装架的下端,且所述支撑板106的支撑面与剥离板108的上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压板107安装于剥离气缸105的伸缩杆,且所述压板107位于支撑板106的上方,所述剥离气缸105固定于安装架101;所述剥离电机、剥离气缸105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为提高剥离效果,所述剥离机构1还包括真空阻尼吸板1010,所述阻尼真空吸盘1010安装于第一转轴103和第二转轴104之间,且所述真空阻尼吸板1010相对于第一转轴103和第二转轴104之间的连线平行。采用此设计时,料带于真空阻尼吸板1010的上面移动时,真空阻尼吸板1010对料带起到吸附作用,即产生阻力,令料带处于张紧的状态,这提高了料带与剥离板108之间的贴合度,从而提高剥离效果。
进行剥离工作前,料带卷成的料卷置于料盘102中,且料带的一端绕过第一转轴103后,经过真空阻尼吸板1010,且料带的背面紧贴于真空阻尼吸板1010;再绕过第二转轴104,然后自压板107与支撑板106之间的间距穿过,接着料带的绕过剥离板108后再依次自支撑板106的下方经过后与收料轴109连接。进行剥离工作时,启动剥离电机,剥离电机带动收料轴109转动,然后剥离气缸105推动压板107向下移动,使压板107与支撑板106轻微夹紧料带,则位于剥离板108上的料带与剥离板108的上面紧贴;随着收料轴109的转动,料带慢慢移动;由于剥离板108的前端,即顶着料带的一端,厚度相对较小,则料带绕着剥离板108的前端转动时,膜切件可以自料带中分离出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料盘102、第一转轴103和第二转轴104呈三角分布。采用此设计,通过第一转轴103和第二转轴104改变料带的运动方向,这可提高料带与剥离板108的贴合度,从而提高剥离效果,提高了剥离机构1的可靠性。
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机械手2包括手臂201、支脚203、活动架202、取膜气缸204、吸盘和用于驱动活动架202的取膜电机,所述手臂201通过支脚203安装于底座6的上方,所述手臂201的两侧设有第一导轨205,所述活动架202的上端安装于第一导轨205,所述取膜电机与活动架202连接,所述取膜气缸204安装于活动架202的下端的,所述吸盘固定于取膜气缸204的伸缩杆,所述吸盘与剥离板108配合连接,所述取膜气缸204和取膜电机均与控制系统连接。在工作过程中,活动架202位于初始位置时,活动架202处于手臂201的一端,此端靠近剥离机构1,而活动架202位于剥离板108的正上方。当剥离过程中,模切件自料带中分离出一小部分时,取膜气缸204启动,令吸盘向下移动;吸盘对膜切件进行吸取动作,剥离机构1令被吸取的膜切件自料带中完全脱离,此时吸盘完全吸住了膜切件,取膜气缸204的伸缩杆收缩,使吸盘完成取膜切件的工作;然后取膜电机启动,则活动架202带着吸有膜切件的吸盘自手臂的一端沿着第一导轨205滑动至手臂201的另一端,令膜切件位于即待贴膜工件上方。
如图4所示,所述纠偏机构5包括纠偏平台501、纠偏架502、纠偏气缸503和与夹具配合的纠偏板504,所述纠偏平台501安装于底座6,所述纠偏气缸503通过纠偏架502安装于纠偏平台501,所述纠偏板504固定于纠偏气缸503的伸缩杆;所述纠偏平台501和纠偏气缸503均与控制系统连接。纠偏平台501可直接从市场中购买,纠偏平台501可进行3个自由度的动作,即在水平面内,纠偏平台501可于水平面内进行X轴和Y轴这两个方向的平动,同时,纠偏平台501可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即可绕垂直水平面的Z轴转动。则纠偏平台501可通过纠偏架502控制纠偏板504进行沿X轴或Y轴的平动,及绕Z轴的转动,令纠偏板504带动夹具中的待贴膜工件处于适合的位置,从而提高贴膜的精度。
如图1所示,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第一CCD相机401和光源402,所述第一CCD相机401安装于底座,且所述第一CCD相机401的镜头朝向剥离板108;所述光源402安装于第一CCD相机401和剥离板108之间,所述第一CCD相机401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一CCD相机401还检测吸盘吸取膜切件后,膜切件在吸盘中的位置,然后第一CCD相机401将检测得到的数据传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此数据发出控制命令,令纠偏平台501调整夹具上待贴膜工件的位置,从而提高贴膜精度。通过光源调节工作环境的光亮度,这可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光源采用LED灯。
作为一种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载盘机构为循环载盘机构3,所述循环载盘机构3包括载盘301、第一输送带302、第二输送带303、第一换向盘304、第二换向盘305和输送电机306,所述第一输送带302、第一换向盘304、第二输送带303和第二换向盘305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形输送链,所述载盘301置于环形输送链,所述第一输送带302、第二输送带303、第一换向盘304和第二换向盘306均与输送电机306连接;所述载盘3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于待贴膜工件的夹具,所述输送电机306与控制系统连接;当所述夹具位于纠偏板504的正上方时,所述纠偏板504顶着夹具。循环载盘机构3用于将待贴膜工件输送于纠偏机构5的上方。载盘301的数量可以多个,如2~4个,这些载盘301在环形输送链中进行移动,当载盘301移动到纠偏机构5的正上方时,停位气缸308阻挡载盘,令载盘301停止移动,从而可以进行贴膜工作。采用此设计,自动化程度高,且工作效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为保证载盘平稳地移动,在环形输送链内设有2条滑轨307,2条滑轨307均与第一输送带平行。第一换向盘主要由2个第一换向盘单元构成,第一换向盘单元包括盘体和换向输送带,盘体上设有换向槽,换向输送带安装于盘体;2个第一换向盘单元分别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连接,且2个第一换向盘单元对接。分别位于2个第一换向盘单元的换向槽对接一起呈半圆,而分别位于2个第一换向盘单元的换向输送带互相垂直。同时,第二换向盘与第一换向盘的结构相同。为保证输送电机可以提供充足的动力,所述输送电机的数量有2个。
实施例2
本精密贴合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如图6所示,为更进一步提高贴合精确度,所述机械手2还包括纠偏电机206和第二导轨,所述取膜气缸204通过第二导轨安装于活动架202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空间垂直设置;所述纠偏电机206与取膜气缸204连接,所述纠偏电机206与控制系统连接。采用此设计,根据检测机构4检索膜切件在吸盘中的偏转情况,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取膜电机和纠偏电机,从而令膜切件在X轴和Y轴的方向移动,这可令纠偏电机2与纠偏机构5同时进行调整,从而可提高膜切件的贴合精确度。
实施例3
本精密贴合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技术特征:为更进一步提高贴膜精度,所述检测机构4还包括第二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安装于纠偏板504的上方,且所述第二CCD相机的镜头朝向纠偏板504,所述第二CCD相机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二CCD相机用于检测待贴膜工件的位置及偏转的角度,同时第二CCD相机将其检测的数据传输到控制系统。则控制系统根据第一CCD相机401和第二CCD相机分别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通过纠偏平台调节待贴膜工件的位置和角度,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贴膜精度。
实施例4
本精密贴合机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同实施例1:作为一种优选,如图7所示,所述载盘机构为转盘机构7,所述转盘机构7包括2个转盘701、连接板702和输送转轴703,2个所述转盘701通过连接板702连接,所述连接板702通过输送转轴703安装于底座,2个所述转盘701交替位于纠偏机构5的上方,所述转盘70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于待贴膜工件的夹具;当所述夹具位于纠偏板504的正上方时,所述纠偏板504顶着夹具。2个转盘701可绕输送转轴703旋转,同时转盘701的旋转可采用气缸驱动也可采用电机驱动。在进行贴膜过程中,将固定有待贴膜工件的夹具通过输送转轴703旋转到纠偏机构5的上方,令夹具位于纠偏板504的正上方,则夹具可与纠偏板504进行配合连接,保证贴膜工作的有效进行。
实施例5
本精密贴合机除以下技术特征外同实施例1:本实施中的精密贴合机采用雅马哈水平多关节机器人代替机械手。采用此设计时,雅马哈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具有准确的特性,这使用雅马哈水平多关节机器人与纠偏机构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贴合机的精准性。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剥离机构、机械手、载盘机构、检测机构、纠偏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剥离机构与机械手配合连接,所述机械手与纠偏机构配合连接,所述纠偏机构安装于载盘机构下方,且所述纠偏机械与载盘机构配合连接,所述机械手和剥离机构均与检测机构信号连接;所述剥离机构、机械手、载盘机构、检测机构和纠偏机构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剥离机构包括安装架、料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剥离电机、剥离气缸、压板、支撑板、剥离板和收料轴,所述安装架固定于底座,所述料盘、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自上而下依次安装于安装架,所述收料轴安装于第一转轴的下方,且所述收料轴与剥离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板和剥离板均安装于安装架的下端,且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面与剥离板的上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压板安装于剥离气缸的伸缩杆,且所述压板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剥离气缸固定于安装架;所述剥离电机、剥离气缸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机构还包括真空阻尼吸板,所述真空阻尼吸板安装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且所述真空阻尼吸板相对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连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盘、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呈三角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包括手臂、支脚、活动架、取膜气缸、吸盘和用于驱动活动架的取膜电机,所述手臂通过支脚安装于底座的上方,所述手臂的两侧设有第一导轨,所述活动架的上端安装于第一导轨,所述取膜电机与活动架连接,所述取膜气缸安装于活动架的下端的,所述吸盘固定于取膜气缸的伸缩杆,所述吸盘与剥离板配合连接,所述取膜气缸和取膜电机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还包括纠偏电机和第二导轨,所述取膜气缸通过第二导轨安装于活动架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导轨与第一导轨空间垂直设置;所述纠偏电机与取膜气缸连接,所述纠偏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纠偏平台、纠偏架、纠偏气缸和与夹具配合的纠偏板,所述纠偏平台安装于底座,所述纠偏气缸通过纠偏架安装于纠偏平台,所述纠偏板固定于纠偏气缸的伸缩杆;所述纠偏平台和纠偏气缸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CCD相机和光源,所述第一CCD相机安装于底座,且所述第一CCD相机的镜头朝向剥离板;所述光源安装于第一CCD相机和剥离板之间,所述第一CCD相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第二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安装于纠偏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CCD相机的镜头朝向纠偏板,所述第二CCD相机与控制系统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盘机构为循环载盘机构,所述循环载盘机构包括载盘、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换向盘、第二换向盘和输送电机,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一换向盘、第二输送带和第二换向盘依次首尾连接形成环形输送链,所述载盘置于环形输送链,所述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第一换向盘和第二换向盘均与输送电机连接;所述载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待贴膜工件的夹具,所述输送电机与控制系统连接;当所述夹具位于纠偏板的正上方时,所述纠偏板顶着夹具。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密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盘机构为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包括2个转盘、连接板和输送转轴,2个所述转盘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输送转轴安装于底座,2个所述转盘交替位于纠偏机构的上方,所述转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待贴膜工件的夹具;当所述夹具位于纠偏板的正上方时,所述纠偏板顶着夹具。 
CN201420158739.0U 2014-04-02 2014-04-02 一种精密贴合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93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8739.0U CN203793705U (zh) 2014-04-02 2014-04-02 一种精密贴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8739.0U CN203793705U (zh) 2014-04-02 2014-04-02 一种精密贴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93705U true CN203793705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75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8739.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93705U (zh) 2014-04-02 2014-04-02 一种精密贴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9370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897A (zh) * 2014-04-02 2014-07-02 广州市广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贴合机
CN104443515A (zh) * 2014-11-19 2015-03-25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手机模组通光孔保护膜贴装机台
CN107028266A (zh) * 2017-05-08 2017-08-11 广东锦星钮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打钮机
CN107352075A (zh) * 2017-07-20 2017-11-17 东莞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贴辅料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5465507A (zh) * 2022-08-15 2022-12-13 苏州华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膜剪切贴合机构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897A (zh) * 2014-04-02 2014-07-02 广州市广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贴合机
CN103895897B (zh) * 2014-04-02 2016-04-27 广州市广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贴合机
CN104443515A (zh) * 2014-11-19 2015-03-25 昆山丘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手机模组通光孔保护膜贴装机台
CN107028266A (zh) * 2017-05-08 2017-08-11 广东锦星钮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打钮机
CN107352075A (zh) * 2017-07-20 2017-11-17 东莞中创智能制造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贴辅料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7352075B (zh) * 2017-07-20 2023-12-08 深圳市创世纪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辅料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5465507A (zh) * 2022-08-15 2022-12-13 苏州华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膜剪切贴合机构
CN115465507B (zh) * 2022-08-15 2023-05-30 苏州华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膜剪切贴合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5897B (zh) 一种精密贴合机
CN203793705U (zh) 一种精密贴合机
CN103945649B (zh) 一种用于柔性电路板的胶片自动贴敷设备
CN204176571U (zh) 用于组装导光板与灯条的设备
CN204846462U (zh) 一种自动贴保护膜机
CN103529585A (zh) 一种全自动背光板组立设备
CN103716995A (zh) 一种新型补强板贴合机
CN203984786U (zh) 剥离式补强板全自动假贴机
CN106904331B (zh) 一种自动定位铁件及贴胶带的装置及方法
CN111681975A (zh) 一种电子元器件加工用固晶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203851368U (zh) 卷料补强自动贴合装置
CN110641008A (zh) 一种全自动多平台覆膜装置
CN203804971U (zh) 多层上下料联动机械手
WO2016150058A1 (zh) 覆晶薄膜贴附装置
CN204354561U (zh) 背光源一体化组装设备
CN103293741A (zh) 液晶玻璃与背光模组的结合设备
CN203580303U (zh) 一种带视觉识别的自动标签剥离、送料装置
CN211283092U (zh) 一种对位贴胶装置
CN210064698U (zh) 一种fpc贴胶分条设备
CN104354440A (zh) 背光源一体化组装设备
CN205622987U (zh) 一种用于软性线路板的psa贴合机
CN108832148B (zh) 电池绝缘膜包膜装置
CN208265308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贴片补强设备
CN203616555U (zh) 一种全自动背光板组立设备
CN210200675U (zh) 一种自动撕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2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