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0821U - 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60821U CN203760821U CN201420032545.6U CN201420032545U CN203760821U CN 203760821 U CN203760821 U CN 203760821U CN 201420032545 U CN201420032545 U CN 201420032545U CN 203760821 U CN203760821 U CN 2037608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wire
- block
- connecting line
- chan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该换向机构包括:换向装置和用于将经第一剥切装置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连接线传送到第二剥切装置后方的第一夹紧送料装置、用于将第一夹紧送料装置夹紧传送的连接线和经第二剥切装置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另一连接线以上下叠合,并传送至换向装置后方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换向装置包括:换向旋转台和安装于换向旋转台上的并线夹持装置,通过并线夹持装置夹紧由第二夹紧送料装置传送的上下叠合的两根连接线,再通过换向旋转台驱动并线夹持装置转动以实现换向,最后通过第二夹紧送料装置将换向后的连接线传送至端子压着机的压接装置压接。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运行顺畅、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线压着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
背景技术:
线束就是电线,用于连接输入输出端子进行电传输或信号传输,广泛应用于各类带电装置和设备上,例如:电视、手机、相机、汽车、空调、收音机、飞机、火车等等都离不开线束。线束在为了更方便的实现电连接,一般情况在两端固定连接有端子。
目前存在这样一种结构的线束,其包括一根粗连接线和一根细连接线,其中,粗连接线的一端和细连接线的一端并在一起后通过一个第一端子压着固定,并与端子导接,细连接线的另一端同样压着固定有一个独立的第二端子,而粗连接线的另一端不连接端子。另外,厂家还要求在第一端子中包夹部包夹粗连接线和细连接线的方式为:粗连接线放置于包夹部的包夹空间底部,细连接线并接于粗连接线上方,而包夹部的端部紧紧压着于细连接线上,这样的固定方式令粗连接线、细连接线和第一端子之间更加牢固,令整个线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且使用寿命更长。
在制作上述结构的线束时。最原始的方式为手工加工,即在粗连接线的一端和细连接线的一端剥皮穿在同一个金属端子上,再利用端子钳将端子铆接到粗连接线和细连接线的同一端;另外,再将粗连接线的另一端剥皮穿上金属端子,利用端子钳将端子铆接到粗连接线的端部上,形成上述结构的线束。但是此类加工方式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且加工质量不够理想,以致渐渐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现在只有少量订单时仍然使用。
后来,一些厂商在人工剥线以后,通过冲压机将端子与线束端部进行冲压,此类加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端子压着的效率,但是人工剥线的效率依然很低,而且一致性不佳,所以逐渐被自动端子压着机取代。然而,现有的自动端子压着机采用一个送线装置进行传送连接线,然后对连接线进行剥皮处理、切断处理以及压着端子,以致制作形成线束,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该自动端子压着机一般均针对单线材加工,对于上述结构的线束,自动端子压着机还无法实现,一般都是先单根加工然后在进行后期的结合装配,这样的装配方式难以满足上述结构的线束的装配要求,对生产者造成极大的困扰。另外,现有的自动端子压着机并未设置有用于夹紧连接线进行换向的换向机构,其无法实现生产上述结构的线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换向机构安装于一机座上,并与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中用于对连接线进行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的第一剥切装置和第二剥切装置相配合,该换向机构包括:安装于机座上的换向装置和安装于机座上并用于将经第一剥切装置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连接线传送到第二剥切装置后方的第一夹紧送料装置、用于将第一夹紧送料装置夹紧传送的连接线和经第二剥切装置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另一连接线以上下叠合,并传送至换向装置后方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该换向装置包括:一换向旋转台和安装于换向旋转台上的并线夹持装置,通过该并线夹持装置夹紧由第二夹紧送料装置传送的上下叠合的两根连接线,再通过换向旋转台驱动并线夹持装置转动以实现换向。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向旋转台通过一支撑板配合步进电机或旋转气缸安装于所述的机座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并线夹持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换向旋转台上的连接座、安装于连接座端部并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上夹紧块和下夹紧块以及安装于连接座中并用于驱动上夹紧块和下夹紧块张开或闭合的驱动装置,其中,上夹紧块和下夹紧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两根上下叠合的连接线的第一夹紧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端部设置有一竖直方向的滑槽,该滑槽中安装有与驱动装置连接以致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的上夹紧块和下夹紧块分别固定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夹紧块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凸片,该凸片沿其端面向内设置有一梯形槽以及位于梯形槽底部的用于容纳连接线的第一线槽,且两相邻凸片之间形成有一间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夹紧块的结构与所述上夹紧块的结构一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机座后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夹紧送料装置和第二夹紧送料装置安装的安装位,其中,第二夹紧送料装置和第一夹紧送料装置呈前后两排平行分布。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夹紧送料装置包括:通过滑轨安装于安装位上的第一移动座、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座往返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一个安装于第一移动座上的第二机械手,该第二机械手直立于第一移动座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机械手上端设置有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第一左夹块和第一右夹块,其中,该第一左夹块和第一右夹块之间形成有一个用于夹紧一根连接线的第二夹紧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包括:通过滑轨安装于安装位上的第二移动座、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座往返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两个安装于第二移动座两端且结构一致的第三机械手和第四机械手,第三机械手上端设置有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第二左夹块和第二右夹块,其中,该第二左夹块和第二右夹块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两根上下叠合的连接线的第三夹紧空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紧送料装置将经过第一剥切装置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细连接线夹紧传送至第二剥切装置,而第二夹紧送料装置的第三机械手将细连接线和粗连接线夹紧并传送至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则对细连接线和粗连接线进行换向,令细连接线位于粗连接线的上方,以呈上下叠合状态。于此同时,所述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复位,第三机械手重新回到第二剥切装置处,第四机械手夹紧经换向装置换向后的细连接线和粗连接线传送至下一工位进行压着端子,以满足生产上述结构的线束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顺畅,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中第一剥切装置和第二剥切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夹紧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为一种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其包括一机座1、安装于机座1上的用于对连接线进行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的第一剥切装置4和第二剥切装置5以及与第一剥切装置4和第二剥切装置5配合工作的换向机构。
结合图2、3所示,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包括:安装于机座1上的换向装置6和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将经第一剥切装置4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连接线传送到第二剥切装置5后方的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用于将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夹紧传送的连接线和经第二剥切装置5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另一连接线以上下叠合,并传送至换向装置6后方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该换向装置6包括:一换向旋转台61和安装于换向旋转台61上的并线夹持装置62,通过该并线夹持装置62夹紧由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传送的上下叠合的两根连接线,再通过换向旋转台61驱动并线夹持装置62转动以实现换向。
所述的第一剥切装置4用于对细连接线进行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所述的第二剥切装置5用于对粗连接线进行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
所述的机座1后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和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安装的安装位11,其中,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和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呈前后两排平行分布。
所述的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包括:通过滑轨安装于安装位11上的第一移动座、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座往返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一个安装于第一移动座上的第二机械手71,该第二机械手71直立于第一移动座上。
所述第二机械手71上端设置有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第一左夹块711和第一右夹块712,其中,该第一左夹块711和第一右夹块712之间形成有一个用于夹紧一根连接线的第二夹紧空间。
所述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包括:通过滑轨安装于安装位11上的第二移动座、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座往返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两个安装于第二移动座两端且结构一致的第三机械手81和第四机械手82,第三机械手81上端设置有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第二左夹块811和第二右夹块812,其中,该第二左夹块811和第二右夹块812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两根上下叠合的连接线的第三夹紧空间。
由于第四机械手82的结构和第三机械手81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的换向旋转台61通过一支撑板611配合步进电机612或旋转气缸安装于所述的机座1上。
所述的并线夹持装置62包括:安装于换向旋转台61上的连接座622、安装于连接座622端部并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以及安装于连接座622中并用于驱动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张开或闭合的驱动装置,其中,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两根上下叠合的连接线的第一夹紧空间。
所述连接座622端部设置有一竖直方向的滑槽625,该滑槽625中安装有与驱动装置连接以致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滑块626和第二滑块627,所述的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分别固定于第一滑块626和第二滑块627上。
结合图4所示,所述上夹紧块623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凸片601,该凸片601沿其端面向内设置有一梯形槽602以及位于梯形槽602底部的用于容纳连接线的第一线槽603,且两相邻凸片601之间形成有一间隔604。
所述下夹紧块624的结构与所述上夹紧块623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当所述第一剥切装置4在对细连接线进行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所述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中的第二机械手71工作,该第二机械手71通过第一左夹块711和第一右夹块712夹紧切断后的细连接线,并通过第一移动座朝第二剥切装置5方向移动,令第二机械手71能够将细连接线夹紧传送至第二剥切装置5处,并与第三机械手81前后叠合。
在上述过程中,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中第三机械手81的第二左夹块811和第二右夹块812呈张开状态。此时,所述第二剥切装置5用于对粗连接线进行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第三机械手81的第二左夹块811和第二右夹块812闭合,能够同时将细连接线和粗连接线夹紧,其中,细连接线位于粗连接线的下方,以呈上下叠合状态。根据上述线束的生产要求需要将细连接线转换在粗连接线的上方,因此需要所述的换向装置6进行换向。
所述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中第三机械手81通过第二移动座移动至所述换向装置6处,该换向装置6中并线夹持装置62的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由先前的张开状态变为合闭状态,令并线夹持装置62能够夹紧由第三机械手81传送过来的呈上下叠合的粗连接线和细连接线,此时,换向旋转台61驱动并线夹持装置62转动,令细连接线位于粗连接线的上方,以呈上下叠合状态。于此同时,所述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复位,第三机械手81重新回到第二剥切装置5处,第四机械手82夹紧经换向装置6换向后的细连接线和粗连接线传送至下一工位进行压着端子。第二机械手71、第三机械手81和第四机械手82不断重复上述步骤,以生产上述结构的线束。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该换向机构安装于一机座(1)上,并与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中用于对连接线进行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的第一剥切装置(4)和第二剥切装置(5)相配合,其特征在于:该换向机构包括:安装于机座(1)上的换向装置(6)和安装于机座(1)上并用于将经第一剥切装置(4)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连接线传送到第二剥切装置(5)后方的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用于将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夹紧传送的连接线和经第二剥切装置(5)剥线处理和切断处理后的另一连接线以上下叠合,并传送至换向装置(6)后方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该换向装置(6)包括:一换向旋转台(61)和安装于换向旋转台(61)上的并线夹持装置(62),通过该并线夹持装置(62)夹紧由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传送的上下叠合的两根连接线,再通过换向旋转台(61)驱动并线夹持装置(62)转动以实现换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旋转台(61)通过一支撑板(611)配合步进电机(612)或旋转气缸安装于所述的机座(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线夹持装置(62)包括:安装于换向旋转台(61)上的连接座(622)、安装于连接座(622)端部并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以及安装于连接座(622)中并用于驱动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张开或闭合的驱动装置,其中,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两根上下叠合的连接线的第一夹紧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622)端部设置有一竖直方向的滑槽(625),该滑槽(625)中安装有与驱动装置连接以致可上下移动的第一滑块(626)和第二滑块(627),所述的上夹紧块(623)和下夹紧块(624)分别固定于第一滑块(626)和第二滑块(627)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紧块(623)上设置有多个并列的凸片(601),该凸片(601)沿其端面向内设置有一梯形槽(602)以及位于梯形槽(602)底部的用于容纳连接线的第一线槽(603),且两相邻凸片(601)之间形成有一间隔(6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紧块(624)的结构与所述上夹紧块(623)的结构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座(1)后端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和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安装的安装位(11),其中,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和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呈前后两排平行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夹紧送料装置(7)包括:通过滑轨安装于安装位(11)上的第一移动座、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座往返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一个安装于第一移动座上的第二机械手(71),该第二机械手(71)直立于第一移动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械手(71)上端设置有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第一左夹块(711)和第一右夹块(712),其中,该第一左夹块(711)和第一右夹块(712)之间形成有一个用于夹紧一根连接线的第二夹紧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夹紧送料装置(8)包括:通过滑轨安装于安装位(11)上的第二移动座、用于驱动第二移动座往返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两个安装于第二移动座两端且结构一致的第三机械手(81)和第四机械手(82),第三机械手(81)上端设置有可张开及闭合夹紧的第二左夹块(811)和第二右夹块(812),其中,该第二左夹块(811)和第二右夹块(812)之间形成有用于夹紧两根上下叠合的连接线的第三夹紧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32545.6U CN203760821U (zh) | 2014-01-18 | 2014-01-18 | 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32545.6U CN203760821U (zh) | 2014-01-18 | 2014-01-18 | 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60821U true CN203760821U (zh) | 2014-08-06 |
Family
ID=51256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3254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0821U (zh) | 2014-01-18 | 2014-01-18 | 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6082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53022A (zh) * | 2016-10-18 | 2016-12-21 | 江西佰莱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排线与端子自动装配铆压方法及设备 |
CN106257776A (zh) * | 2015-06-16 | 2016-12-28 | 东莞市中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线束穿防水栓压接端子机 |
CN110323650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装置以及端子压接方法 |
-
2014
- 2014-01-18 CN CN201420032545.6U patent/CN2037608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57776A (zh) * | 2015-06-16 | 2016-12-28 | 东莞市中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线束穿防水栓压接端子机 |
CN106257776B (zh) * | 2015-06-16 | 2018-08-28 | 东莞中厚智能机械有限公司 | 全自动线束穿防水栓压接端子机 |
CN106253022A (zh) * | 2016-10-18 | 2016-12-21 | 江西佰莱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排线与端子自动装配铆压方法及设备 |
CN110323650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 端子压接装置以及端子压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46259B (zh) | 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 | |
CN204885785U (zh) | 全自动线束穿防水栓压接端子机用穿防水栓装置 | |
CN110808523B (zh) | 一种电力电子导线与端子固定连接设备及操作方法 | |
CN103178424B (zh) | 三芯线自动化组装设备 | |
CN203760821U (zh) | 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换向机构 | |
CN104124599A (zh) | 全自动多线单头端子压着机 | |
CN102761044B (zh) | 一种排线端子压接机 | |
CN204144649U (zh) | 全自动多线单头端子压着机 | |
CN203760822U (zh) | 一种全自动双线并打端子压着机用送料机构 | |
CN205651348U (zh) | 一种用于自动化设备的多工装切换机构 | |
CN204905633U (zh) | 全自动线束端子压接机用拉线平移装置 | |
CN206451969U (zh) | 一种多功能自动组针机 | |
CN205165417U (zh) | 一种极耳整形装置 | |
CN203398500U (zh) | 端子压着机的剥皮及切线机构 | |
CN202534923U (zh) | 线缆连接器自动加工焊接组装机的对插焊接模组 | |
CN206650289U (zh) | 插端子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连接器的端子组装机 | |
CN103934560A (zh) | 前围上盖板总成的定位焊接装置 | |
CN207234126U (zh) | 双线合并压端机 | |
CN216134075U (zh) | 一种电线端子压合整线机构 | |
CN107196170B (zh) | 网口全自动组装机 | |
CN203536706U (zh) | 端子焊接机 | |
CN102049588A (zh) | 无压焊接装置 | |
CN109149315B (zh) | 电源线自动理线装置 | |
CN204067816U (zh) | 一种自动端子压线机 | |
CN203553597U (zh) | 端子压着机剥皮及移位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11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