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1643U -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1643U
CN203681643U CN201420003444.6U CN201420003444U CN203681643U CN 203681643 U CN203681643 U CN 203681643U CN 201420003444 U CN201420003444 U CN 201420003444U CN 203681643 U CN203681643 U CN 203681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lug
housing
tubular shell
steering devic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034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034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1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1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16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管状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耳孔。本实用新型在转向器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有效地防止转向器的壳体的转动,同时提高了壳体与汽车副车架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比较集中而导致壳体疲劳开裂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转向器总成一般通过转向器的壳体安装到汽车的副车架上。传统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安装齿轮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安装位2′,另一端压装有橡胶安装位1′,所述固定安装位2′套装减震垫和安装支架后紧固到汽车副车架上,为防止转向器的壳体旋转,所述固定安装位2′上通常设置有支耳3′,所述支耳3′通过螺栓进行固定限位,所述壳体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支耳3′受力比较集中,因此容易产生受力变形,甚至导致所述壳体疲劳开裂等问题,进而不能实现防止壳体转动的作用,严重地影响行了车安全。此外,现有技术中转向器的壳体的橡胶安装位1′和固定安装位2′通常是刚性连接,若所述两个安装位与汽车副车架安装位存在偏差,汽车的转向器装配过程就会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该壳体能够提高壳体与汽车副车架的连接强度,防止壳体疲劳开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管状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耳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外缘或所述第二连接耳的外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于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周向均匀地分布有4根第二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壳体、所述第一连接耳及所述第二连接耳一体铸造成型。
本实用新型在转向器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有效地防止转向器的壳体的转动,同时提高了壳体与汽车的副车架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比较集中而导致壳体疲劳开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汽车转向器的壳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包括管状壳体1,其中,所述管状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21和第二安装口22,所述第一安装口21优选地由橡胶制成,为了给第一安装口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橡胶制成的第一安装口21内嵌设有金属骨架,所述金属优选为不锈钢,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金属骨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其它材料制成,例如铸铁或者其它合金材料。
此外,为了使第一安装口21和第二安装口22能够与汽车的副车架稳固且准确地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口21和第二安装口22还优选地设置有一条或者多条限位加强筋,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限位加强筋的数量并不做具体限制,只要所述第一安装口21和第二安装口22与汽车的副车架稳固连接即可,当然,考虑到所述壳体与汽车的车架之间的安装空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安装口21和所述第二安装口22分别设置两条限位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管状壳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1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上分别设置有耳孔。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耳31及第二连接耳32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为凸出于所述管状壳体1的外壁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与所述管状壳体1相接位置平滑过渡,从而避免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在装配过程中划伤操作人员或者其他零部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沿着所述管状壳体1的同一条直径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考虑到第二安装口22处所受扭转力较大,因此更好地防止所述壳体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设置在管状外壳靠近第二安装口22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简化了结构,装配过程中无需再采用减震垫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耳孔与汽车的副车架之间连接即可实现防止壳体转动的目的,并且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1的外壁上,与现有技术中的支耳相比有助于分散壳体所受到的作用力,从而避免了壳体受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壳体变形,以及壳体受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壳的体疲劳开裂等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连接强度。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1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31的外缘或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外缘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优选地为凸起的条状结构,并且从所述管状壳体1的外壁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一连接耳31的外缘或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外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上分别设置有四条第一加强筋。实际上,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在第一连接耳31和第二连接耳32设置更多数量的第一加强筋,但是考虑到所述管状壳体1实际所受到的扭转力大小,以及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用于设置第一加强筋的有限空间,本实用新型优选设置四条第一加强筋。
为了提高所述管状壳体1的扭转刚度,所述管状壳体1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从而防止所述管状壳体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者开裂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于所述管状壳体1的轴向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更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管状壳体1的外壁周向均匀地分布有4根第二加强筋,其中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平滑过渡,从而在增加所述管状壳体1扭转刚度的同时,起到提高所述第一连接耳31和所述第二连接耳32的强度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未对第二加强筋的数量做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管状壳体1的外壁通过设置更多数量的第二加强筋来提高所述壳体的扭转刚度,从而避免所述壳体出现变形或者开裂等问题,但是在所述壳体的实际加工过程中,为了降低加工成本,可以考虑所述壳体实际能够受到的作用力大小,本实用新型可优选地在所述管状壳体1外壁均匀地设置四条第二加强筋。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转向器的壳体的外壁上设置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有效地防止转向器的壳体的转动,同时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加强筋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壳体与汽车的副车架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比较集中而导致壳体变形或者疲劳开裂等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壳体,其中,所述管状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汽车的副车架连接的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管状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壳体转动的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耳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外缘或所述第二连接耳的外缘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平行于所述管状壳体的轴向设置在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体的外壁周向均匀地分布有4根第二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转向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体、所述第一连接耳及所述第二连接耳一体铸造成型。
CN201420003444.6U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81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03444.6U CN203681643U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03444.6U CN203681643U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1643U true CN203681643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3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0344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81643U (zh) 2014-01-03 2014-01-03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16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8704A (zh) * 2016-06-30 2016-12-14 娄土岭 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8704A (zh) * 2016-06-30 2016-12-14 娄土岭 一种汽车转向器壳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0542B1 (en) Shock absorber
EP2712743B1 (en) Motor housing integrated-type spoke for electric bicy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eel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3681643U (zh) 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壳体
CN201613795U (zh) 一种汽车稳定杆衬套
CN105270090B (zh) 一种后驱电动车承载式后桥装置
CN205383215U (zh) 改进式轴套
CN209535341U (zh) 一种摩托车分体式车架结构
CN104724084A (zh) 一种后桥总成
CN203544102U (zh) 一种转向器安装结构
JP613630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ナックルの構造
CN103847885A (zh) 一种摩托车手把管
CN204197022U (zh) 一种整体转向节及相应的控制臂
SE1251257A1 (sv) Monteringsanordning vid ett fordon
CN205498600U (zh) 一种车辆发动机后支架的连接结构
CN202732746U (zh) 汽车用加强型万向节叉
CN216833096U (zh) 一种摆臂总成和副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05905690U (zh) 一种改善舒适性的汽车悬架与车身连接的纵臂衬套总成
CN205686166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吊耳
CN103836103B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衬套
CN205059564U (zh) 驻车拉索支架
CN104149567A (zh) 汽车悬架用橡胶衬套结构
CN205059213U (zh) 汽车发动机后悬置总成
CN202574361U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方向机
CN204161026U (zh) 汽车的非独立悬架系统以及汽车
CN211032529U (zh) 一种汽车制动防跑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