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1167U - 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01167U
CN203601167U CN201320792418.1U CN201320792418U CN203601167U CN 203601167 U CN203601167 U CN 203601167U CN 201320792418 U CN201320792418 U CN 201320792418U CN 203601167 U CN203601167 U CN 203601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lip base
inner casing
qianmen
dr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924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宝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Golden Dragon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Golden Dragon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Golden Dragon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Golden Dragon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924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01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01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011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包括前门内护板本体和与前门内护板本体相连的储物盒本体;前门内护板本体的内凹面上设有多个固定扣底座;前门内护板本体顶端开设有安装孔及门锁拉杆护套;储物盒本体侧面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分别卡设有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第一旋钮底端和第二旋钮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间隙配合,且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分别穿过前门内护板本体底端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该前门内护板总成与门锁拉杆护套的安装简单且连接强度大,还能简化其与其它汽车钣金的安装并利于维护,除此之外,还具有储物功能,能提高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门,特别是汽车前车门均安装有前门内护板,这种前门内护板顶端通过门锁拉杆护套与门锁拉杆相连,且还与其它汽车钣金安装在一起共同组成汽车前车门。该种汽车前车门在隔热、隔音、减震和缓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其组装过程中存在如下缺点:
(1)现有的门锁拉杆护套与汽车前门内护板之间的安装非常困难,费时费力,且二者之间连接的强度也非常弱,严重影响了整个汽车前门内护板的使用寿命;
(2)前门内护板都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其它汽车钣金固定安装在一起,不仅安装工序复杂,而且还不利于维护。
除此之外,目前在前门内护板底部还设置有用来放置零碎物品的容纳空间,但因为该容纳空间太小,使得该容纳空间基本上形同虚设,体积稍微大一点的物品,比如说一些汽车辅助工具等,都不能完整地安放在该容纳空间内,实现不了设计者的初衷,也影响到了驾乘人员对汽车车身空间的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前门内护板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与门锁拉杆护套的安装简单且连接强度大、与其它汽车钣金的安装简单并利于维护、具有储物功能且能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前门内护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包括前门内护板本体和与前门内护板本体底端相连的储物盒本体;
前门内护板本体一侧为内凹面,且内凹面上设有多个固定扣底座;固定扣底座包括呈U形的底座本体,底座本体包括顶板、底板和U形侧壁,且顶板和底板分别与U形侧壁的顶端和底端相连并围成U形内部空腔;顶板上设有互相连通的定位孔和入口槽,入口槽的内径从与定位孔连通的一端到远离定位孔的一端依次增大;U形内部空腔内设有均与底板垂直相连的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且第二定位板的高度大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的高度;
前门内护板本体顶端开设有安装孔及置于安装孔内的门锁拉杆护套;门锁拉杆护套包括护套顶板和与护套顶板底端相连的护套杆;护套顶板上设有通孔,护套杆内部中空并与通孔连通,且护套杆上部环绕设置有胀紧纹和位于胀紧纹下方的环状凸台;
前门内护板本体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且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中间位置均外凸;
储物盒本体一侧面上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分别卡设有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且第一旋钮底端和第二旋钮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
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间隙配合,且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分别穿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的最大宽度<第一卡舌的最大外径<第一卡槽的长度,第二卡槽的最大宽度<第二卡舌的最大外径<第二卡槽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前门内护板本体的内凹面上设有多个固定扣底座,在实际运用中,所述固定扣底座与前门内护板本体是一体成型,在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与其它钣金安装时,只需将其它钣金与该固定扣底座进行安装,即通过该固定扣底座将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与其它钣金可拆卸式安装在一起,这样的设计简化了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与其它汽车钣金的安装。另外,当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或其它汽车钣金结构有所损坏或其它不能再使用的情况出现时,只需将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和其它汽车钣金结构拆卸开来,替换其中已经损坏的前门内护板总成或其它汽车钣金结构就可以再投入使用,而不需要替换掉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和其它汽车钣金的整体安装结构,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前门内护板本体顶端开设有安装孔及置于该安装孔内的门锁拉杆护套,其中,安装孔包括U形凹槽和与U形凹槽底端相连的弧形底板,且该弧形底板底端设有与护套杆对应且上下均开口的中空柱体。在将门锁拉杆护套与前门内护板安装在一起后,门锁拉杆护套的顶板置于U形凹槽中并与弧形底板相连,其护套杆上部位于中空柱体的内腔中,而护套杆下部伸出中空柱体,且中空柱体的底端位于环状凸台顶端并抵住环状凸台。由此可知,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与门锁拉杆护套的安装非常简单,且还增强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前门内护板本体底端相连的储物盒本体。在该储物盒本体中,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分别穿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的最大宽度<第一卡舌的最大外径<第一卡槽的长度,第二卡槽的最大宽度<第二卡舌的最大外径<第二卡槽的长度,当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间隙配合时,这样的设计能使得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分别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紧,当将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时,第一卡舌和第二卡舌便能分别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脱离,此时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会分别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中旋出,从而能将储物盒本体从前门内护板本体上打开,使用非常方便。由此可知,该储物盒本体内凹面与车身钣金之间会形成空腔,在该空腔内也能用来存放一些辅助工具和其它零碎物品,因此这样的设计使得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还具有储物功能,大为提高了汽车前门内护板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前门内护板本体内凹面上的多个固定扣底座分别为位于内凹面顶端且从左至右依次分布的第一固定扣底座、第二固定扣底座和第三固定扣底座,位于内凹面右侧且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四固定扣底座、第五固定扣底座、第六固定扣底座和第七固定扣底座,位于内凹面底端且从右至左依次分布的第八固定扣底座和第九固定扣底座,及位于内凹面左侧且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第十固定扣底座和第十一固定扣底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固定扣底座的开口方向朝下,第二固定扣底座、第四固定扣底座、第五固定扣底座和第八固定扣底座的开口均朝左,第三固定扣底座、第九固定扣底座和第十一固定扣底座的开口均朝右,第六固定扣底座和第七固定扣底座的开口均朝上,第十固定扣底座的开口朝右下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入口槽两侧边与顶板底边的角度范围为(135o-150o)。这样的设计方便了汽车钣金结构与固定扣底座的安装。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顶板上入口槽两侧均设有凸起。顶板上入口槽两侧设置的凸起能起到减震和定位作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垫块,且垫块与U形侧壁底端相连。当固定扣底座与其他钣金之间存在高度差时,U形侧壁底端设置的垫块有助于解决高度差的问题,进一步简化了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与其它汽车钣金的安装。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护套顶板底端设有定位柱。在弧形底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该定位柱的定位孔,故定位柱的设置进一步加固了门锁拉杆护套与前门内护板本体的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环状凸台上设有开槽。在将门锁拉杆护套安装到前门内护板本体顶端的安装孔中的过程中,环状凸台上设计的开槽为门锁拉杆护套上护套杆的挤压提供了变形空间,使得门锁拉杆护套与前门内护板本体的安装更轻松方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储物盒本体的内凹面底部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隔板,且隔板与储物盒本体的内凹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该隔板与储物盒本体的内凹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也可用来存放物品,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前门内护板总成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隔板的截面呈倒“几”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该前门内护板总成与门锁拉杆护套的安装简单且连接强度大,还能简化其与其它汽车钣金的安装并利于维护,除此之外,还具有储物功能,能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门内护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俯视图;
图7是固定扣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现将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为前门内护板本体,2为储物盒本体,3为顶板,4为底板,5为定位孔,6为入口槽,7为U形侧壁,8为凸起,9为第一定位板,10为第二定位板,11为第三定位板,12为第一固定扣底座,13为第二固定扣底座,14为第三固定扣底座,15为第四固定扣底座,16为第五固定扣底座,17为第六固定扣底座,18为第七固定扣底座,19为第八固定扣底座,20为第九固定扣底座,21为第十固定扣底座,22为第十一固定扣底座,23为护套顶板,24为护套杆,25为胀紧纹,26为环状凸台,27为弧形底板,28为中空柱体,29为第一凹槽,30为第二凹槽,31为第一旋钮,32为第二旋钮,33为第一卡舌,34为第二卡舌,35为隔板,36为第一卡槽,37为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前门内护板本体1和与该前门内护板本体1底端相连的储物盒本体2。
前门内护板本体1一侧为内凹面,在该内凹面上设有多个固定扣底座,如图7所示,该固定扣底座包括呈U形的底座本体,而该底座本体又包括顶板3、底板4和U形侧壁7,且顶板3和底板4分别与U形侧壁7的顶端和底端相连并围成U形内部空腔;在顶板3上设有互相连通的圆形定位孔5和梯形入口槽6,梯形入口槽6的内径从与圆形定位孔5连通的一端到远离圆形定位孔5的一端依次增大,且梯形入口槽6两侧边与顶板3底边的角度范围为(135o-150o);在顶板3上梯形入口槽6两侧均设有凸起8;在U形内部空腔内设有均与底板4垂直相连的第一定位板9、第二定位板10和第三定位板11,且第一定位板9、第二定位板10和第三定位板11均与U形侧壁7相连;第二定位板10位于第一定位板9和第三定位板11之间,且第二定位板10的高度大于第一定位板9和第三定位板11的高度;另外,在U形侧壁7底端还设有垫块。
如图2所示,前门内护板本体1内凹面上多个固定扣底座分别为位于内凹面顶端且从左至右依次分布的第一固定扣底座12、第二固定扣底座13和第三固定扣底座14,位于内凹面右侧且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四固定扣底座15、第五固定扣底座16、第六固定扣底座17和第七固定扣底座18,位于内凹面底端且从右至左依次分布的第八固定扣底座19和第九固定扣底座20,及位于内凹面左侧且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第十固定扣底座21和第十一固定扣底座22;其中,第一固定扣底座12的开口方向朝下,第二固定扣底座13、第四固定扣底座15、第五固定扣底座16和第八固定扣底座19的开口均朝左,第三固定扣底座14、第九固定扣底座20和第十一固定扣底座22的开口均朝右,第六固定扣底座17和第七固定扣底座18的开口均朝上,第十固定扣底座21的开口朝右下方。
如图6所示,在前门内护板本体1顶端开设有安装孔及置于该安装孔内的门锁拉杆护套,如图5所示,该门锁拉杆护套呈T字形,并包括护套顶板23和与护套顶板23底端相连的护套杆24;在护套顶板23上设有通孔,护套杆24内部设有与通孔连通的中空腔体,且护套杆24上部环绕设置有胀紧纹25和位于该胀紧纹25下方的环状凸台26;而安装孔包括U形凹槽和与该U形凹槽底端相连的弧形底板27,且该弧形底板27底端设有与护套杆24对应且上下均开口的中空柱体28;护套顶板23置于U形凹槽中并与弧形底板27相连;护套杆24上部位于中空柱体28的内腔中,其下部伸出中空柱体28,且中空柱体28的底端位于环状凸台26顶端并抵住环状凸台26。
另外,本实施例中,护套顶板23底端与护套杆24倾斜相连,中空柱体28倾斜设置在弧形底板27底端,且弧形底板27与中空柱体28径向之间的倾斜角度与护套顶板23和护套杆24径向之间的倾斜角度相同,且该倾斜角度范围为(30o-60o);在护套顶板23底端设有定位柱,而弧形底板27上设有用于安装该定位柱的定位孔;在环状凸台26上设有开槽,且在中空柱体28外侧开口。
如图3和图4所示,前门内护板本体1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36和第二卡槽37,且第一卡槽36和第二卡槽37的中间位置均外凸;储物盒本体2一侧面上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29和第二凹槽30,在第一凹槽29和第二凹槽30内分别卡设有第一旋钮31和第二旋钮32,且第一旋钮31底端和第二旋钮32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卡舌33和第二卡舌34;第一旋钮31和第二旋钮32分别与第一卡槽36和第二卡槽37间隙配合,且第一卡舌33和第二卡舌34分别穿过第一卡槽36和第二卡槽37,且第一卡槽36的最大宽度<第一卡舌33的最大外径<第一卡槽36的长度,第二卡槽37的最大宽度<第二卡舌34的最大外径<第二卡槽37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储物盒本体2的内凹面底部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截面呈倒“几”形的隔板35,且该隔板35与储物盒本体2的内凹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门内护板本体(1)和与所述前门内护板本体(1)底端相连的储物盒本体(2);
所述前门内护板本体(1)一侧为内凹面,且所述内凹面上设有多个固定扣底座;所述固定扣底座包括呈U形的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顶板(3)、底板(4)和U形侧壁(7),且所述顶板(3)和底板(4)分别与U形侧壁(7)的顶端和底端相连并围成U形内部空腔;所述顶板(3)上设有互相连通的定位孔(5)和入口槽(6),所述入口槽(6)的内径从与所述定位孔(5)连通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定位孔(5)的一端依次增大;所述U形内部空腔内设有均与所述底板(4)垂直相连的第一定位板(9)、第二定位板(10)和第三定位板(11),且所述第二定位板(10)的高度大于第一定位板(9)和第三定位板(11)的高度;
所述前门内护板本体(1)顶端开设有安装孔及置于所述安装孔内的门锁拉杆护套;所述门锁拉杆护套包括护套顶板(23)和与所述护套顶板(23)底端相连的护套杆(24);所述护套顶板(23)上设有通孔,所述护套杆(24)内部中空并与所述通孔连通,且所述护套杆(24)上部环绕设置有胀紧纹(25)和位于所述胀紧纹(25)下方的环状凸台(26);
所述前门内护板本体(1)底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卡槽(36)和第二卡槽(37),且所述第一卡槽(36)和第二卡槽(37)的中间位置均外凸;
所述储物盒本体(2)一侧面上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29)和第二凹槽(30),所述第一凹槽(29)和第二凹槽(30)内分别卡设有第一旋钮(31)和第二旋钮(32),且所述第一旋钮(31)底端和第二旋钮(32)底端分别设有第一卡舌(33)和第二卡舌(34);
所述第一旋钮(31)和第二旋钮(32)分别与所述第一卡槽(36)和第二卡槽(37)间隙配合,且所述第一卡舌(33)和第二卡舌(34)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卡槽(36)和第二卡槽(37);所述第一卡槽(36)的最大宽度<第一卡舌(33)的最大外径<第一卡槽(36)的长度,第二卡槽(37)的最大宽度<第二卡舌(34)的最大外径<第二卡槽(37)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内护板本体(1)内凹面上的多个固定扣底座分别为位于所述内凹面顶端且从左至右依次分布的第一固定扣底座(12)、第二固定扣底座(13)和第三固定扣底座(14),位于所述内凹面右侧且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第四固定扣底座(15)、第五固定扣底座(16)、第六固定扣底座(17)和第七固定扣底座(18),位于所述内凹面底端且从右至左依次分布的第八固定扣底座(19)和第九固定扣底座(20),及位于所述内凹面左侧且从下至上依次分布的第十固定扣底座(21)和第十一固定扣底座(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扣底座(12)的开口方向朝下,所述第二固定扣底座(13)、第四固定扣底座(15)、第五固定扣底座(16)和第八固定扣底座(19)的开口均朝左,所述第三固定扣底座(14)、第九固定扣底座(20)和第十一固定扣底座(22)的开口均朝右,所述第六固定扣底座(17)和第七固定扣底座(18)的开口均朝上,所述第十固定扣底座(21)的开口朝右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槽(6)两侧边与所述顶板(3)底边的角度范围为(135o-150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上入口槽(6)两侧均设有凸起(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块,且所述垫块与所述U形侧壁(7)底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顶板(23)底端设有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台(26)上设有开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盒本体(2)的内凹面底部左右两侧之间连接有隔板(35),且所述隔板(35)与储物盒本体(2)的内凹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门内护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5)的截面呈倒“几”形。
CN201320792418.1U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01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2418.1U CN203601167U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92418.1U CN203601167U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01167U true CN203601167U (zh) 2014-05-21

Family

ID=50713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9241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01167U (zh) 2013-12-06 2013-12-06 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011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0927A (zh) * 2017-04-26 2017-08-08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带波斯柱的微发泡塑料汽车门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0927A (zh) * 2017-04-26 2017-08-08 浙江凯华模具有限公司 带波斯柱的微发泡塑料汽车门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77814B1 (ko) 자동차의 프런트엔드모듈(FEM;front endmodule)상부판넬의 수평래치 결합구조
CN106882029B (zh) 电池包
CN113859366B (zh) 一种通用化前端模块、机舱总成及汽车
CN203601167U (zh) 一种前门内护板总成
CN104196610A (zh) 一种尿素罐支架
KR100980310B1 (ko) 케이블 고정용 브라켓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3228533U (zh) 一种bcm控制器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4002141U (zh) 一种加油口门锁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9756790U (zh) 前端冷却模块和车辆
CN211308233U (zh) 前端冷却模块、冷却系统及车辆
CN109278655A (zh) 一种汽车中央扶手箱体结构
CN202624098U (zh) 一种汽车内饰板与车身的连接结构
CN104554469A (zh) 汽车发盖锁左右驾拉索转换装置和汽车
CN206320140U (zh) 用于可拆卸连接汽车附件的卡接组件及汽车
CN219927873U (zh) 油箱与坐垫的连接结构
CN203600954U (zh) 一种用于前门内护板的固定扣底座
CN205202888U (zh) 行李箱侧饰板和车辆
CN216002867U (zh) 一种鞍座底壳的安装结构
CN213414120U (zh) 一种双电池型电动车车架
CN204506747U (zh) 一种汽车的衣帽架总成
CN204488666U (zh) 一种车载固定支架
CN213768144U (zh) 一种左、右前轮毂装饰件注塑模具
CN211223025U (zh) 一种中冷膨胀水箱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14450337U (zh) 一种充电口支架系统
CN219565262U (zh) 一种后地板加强结构、蓄电池安装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