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1283U - 制动钳和具有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制动钳和具有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1283U
CN203581283U CN201320605090.8U CN201320605090U CN203581283U CN 203581283 U CN203581283 U CN 203581283U CN 201320605090 U CN201320605090 U CN 201320605090U CN 203581283 U CN203581283 U CN 203581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brake
caliper
brake clamp
brake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0509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井龙一
中家启胜
伊藤真二
丰田秀敏
川崎慎治
松井康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1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12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钳和具有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该制动钳能够使在活塞的轴向上的尺寸尽可能地紧凑化,从而能够易于在其侧方配置车体部件。所述制动钳具有:钳体(10),其固定于车体侧;第1活塞(12),其收纳于钳体(10),根据液压进行动作;第2活塞(13),其收纳于钳体(10),通过机械式制动机构(25)而机械式地进行动作;以及制动块,其与第1活塞(12)或第2活塞(13)的动作相应地将制动盘(7)夹住,以对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被配置成各自的轴向平行且它们在与各自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

Description

制动钳和具有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钳和具有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制动钳,所述制动钳具有在停车时通过对后轮施加制动力来维持停车状态的所谓的驻车制动机构。
该专利文献1的制动钳构成为,在固定于车体侧的钳体中收纳有活塞,通常(行驶)时,通过液压使活塞进行动作来施加制动力,另一方面,在驻车时,利用机械式地推压活塞的机械式制动锁定机构来推压活塞,并维持该推压状态,由此来维持停车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2005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制动钳中,使通常时的制动用的活塞和驻车时的制动用的活塞为共用的活塞,机械式制动锁定机构在活塞的轴向上与收纳活塞并供给液压的缸相邻地构成。因此,需要考虑用于液压供给的油路等来构成机械式制动锁定机构,机械式制动锁定机构成为比较烦杂的结构。
因此,关于该制动钳,多数部件沿活塞的轴向设置,因此该制动钳在活塞的轴向上比较大,难以在其侧方配置消声器等车体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钳和具备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该制动钳能够使在活塞的轴向上的尺寸尽可能地紧凑化,从而能够容易地在其侧方配置车体部件。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钳具有:钳体10,其固定于车体侧;第1活塞12,其收纳于所述钳体10,根据液压进行动作;第2活塞13,其收纳于所述钳体10,通过机械式制动机构25而机械式地进行动作;以及制动块17,其与所述第1活塞12或所述第2活塞13的动作相应地将制动盘7夹住,以对该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所述第1活塞12和所述第2活塞13被配置成各自的轴向平行且它们在与各自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
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制动钳中,所述机械式制动机构25包括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钳体10的转动臂36,所述第2活塞13通过所述转动臂36的转动来进行动作,用于对所述第1活塞12供给液压的油路48以下述方式形成于所述钳体10:该油路48的一端与收纳所述第1活塞12的第1缸18连通,并且,该油路48的另一端在所述第1活塞12的轴向观察时向该第1活塞12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外部开口,在所述第1活塞12和所述第2活塞13的轴向观察时,夹着连接该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直线L1在一侧形成有所述油路48,在另一侧以延伸的方式配置有所述转动臂36。
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制动钳中,所述机械式制动机构25包括螺纹部件35和推压部件37,所述螺纹部件3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钳体10,并通过与所述转动臂36联动地转动来沿所述第2活塞13的轴向移动,所述推压部件37配置在所述钳体10内,且通过被所述螺纹部件35推压来推压所述第2活塞13,在所述螺纹部件35形成有凹部35A,所述推压部件37的一部分插入于所述凹部35A,在所述凹部35A的底部内表面设定有与所述推压部件37抵接的抵接面35B,并且,在所述推压部件37的位于所述凹部35A内的端面设定有与所述凹部35A抵接的抵接面37B。
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制动钳中,所述推压部件37和所述螺纹部件35的相互抵接的抵接面35B、37B形成为球面状,所述推压部件37和所述螺纹部件35的抵接面35B、37B中的一方为朝向所述第2活塞13的轴向的一侧凸出的球面状,另一方为朝向所述第2活塞13的轴向的一侧凹陷的球面状。
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钳中,所述第1活塞12和所述第2活塞13沿所述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排列配置,所述第2活塞13被配置在所述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
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所述鞍乘型车辆具有技术方案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钳8,在该制动钳8中,将根据液压进行动作的第1活塞12用作为行车制动器、并将机械式地进行动作的第2活塞13用作为停车制动器。
技术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中,消声器6被配置在所述制动钳8的车宽方向外侧。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收纳于钳体的第1活塞和第2活塞的轴向平行,并且第1活塞和第2活塞在与各自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由此,能够在无需特别考虑第1活塞和其周边结构的情况下构成使第2活塞机械式地进行动作的机械式制动机构,因此能够使机械式制动机构形成为简单的结构,从而抑制在第2活塞的轴向上的尺寸。
由此,能够使在活塞的轴向上的尺寸尽可能地紧凑化,从而能够易于在其侧方配置车体部件。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在钳体的外侧将配管与油路连接的情况下,该配管和转动臂的配置自由度增加,从而能够容易地配置上述配管或与转动臂连接的线材等。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在形成为使用螺纹部件和推压部件来推压第2活塞的结构的情况下,第2活塞的一部分插入到螺纹部件的凹部,在凹部的底部内表面设定有与第2活塞抵接的抵接面,并且,在第2活塞的位于凹部内的端面设定有与凹部抵接的抵接面,由此能够尽可能地抑制螺纹部件和推压部件在第2活塞的轴向上的尺寸。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容易地吸收推压部件与螺纹部件的抵接面的误差或推压部件与螺纹部件的相对振动,从而能够使第2活塞顺畅地移动。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制动盘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制动块在整体上更容易咬入制动盘,因此,将机械式地进行动作的第2活塞配置在上游侧,将更容易输出推压力的、根据液压进行动作的第1活塞配置在下游侧,由此能够与制动块的咬入力一起来抑制偏磨损。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抑制由制动钳的设置所引起的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伸出。在采用技术方案5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上游侧配置用于停车的第2活塞,在下游侧配置用于制动(行车制动器)的被频繁利用的第1活塞,从而能够与制动块的咬入力一起来抑制偏磨损。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沿车宽方向紧凑地配置制动钳和消声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的侧视图。
图2是设在上述鞍乘型车辆的后部的状态下的制动钳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3的B-B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机动二轮车(鞍乘型车辆);
6:消声器;
7:制动盘;
8:制动钳;
10:钳体;
12:第1活塞;
13:第2活塞;
17:制动块;
25:机械式制动机构;
35:螺纹部件;
36:转动臂;
37:推压部件;
48: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使用的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箭头LH表示车辆的左侧。
在图1中,示出了作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1的后部。在该图中,标号2表示车架,向后方延伸的左右成一对的摆臂3的前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架2。在左右的摆臂3的后部横架有后车轴4,后轮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后车轴4。另外,在摆臂3的右侧配置有消声器6。另外,在后轮5的中央设有与后轮5一体地转动的制动盘7,制动盘7被制动钳8夹住,由此对后轮5施加制动力。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钳8配置在消声器6的车宽方向内侧,如图2所示那样支承于制动钳支架9的上部,并与摆臂3一体地摆动,所述制动钳支架9固定在右侧的摆臂3的后部并向上方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钳8相对于制动盘7的轴中心配置在前上方。并且,在图1和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双点划线示出制动盘7的在外观中没有显示的部位。
制动钳8具有钳体10,该钳体10被支承成相对于制动钳支架9沿车宽方向能够移动预定距离的量。钳体10通过以下方式支承于制动钳支架9:使在钳体10的下部形成的一对凸台部11贯穿插入于在制动钳支架9中以沿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的省略了图示的一对轴部,从而钳体10在被支承成能够沿上述一对轴部的轴向移动预定距离的量的状态下不会脱出。并且,参照图2和图3,标号9A表示制动钳支架9中的摆臂卡合凹部9A,所述摆臂卡合凹部9A在位于后车轴4的前方且制动钳8的下方且摆臂3的内侧的部位形成。摆臂卡合凹部9A通过与设于摆臂3的凸部3A卡合来与后车轴4协作地摆动支承制动钳支架9。另外,制动钳支架9的后部贯穿插入支承于后车轴4。
制动钳8通过使收纳于钳体10的第1活塞12或第2活塞13进行动作来对后轮5施加制动力。以下,对制动钳8进行详细叙述。
参照图3~图5,在制动钳8中,钳体10一体地具有:钳体主体14,其收纳根据液压进行动作的第1活塞12和机械式地进行动作的第2活塞13,且配置在制动盘7的车宽方向外侧;桥部15(参照图4和图5),其从钳体主体14以跨越制动盘7的方式延伸;和内侧抵接部16(参照图4和图5),其从桥部15向制动盘7的中央延伸,并夹着制动盘7与钳体主体14对置。在钳体主体14与内侧抵接部16之间,以将制动盘7夹住的方式配置有左右成一对的制动块17,这些制动块17被支承于制动钳8的适当的位置,且能够在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轴向上移动。并且,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以双点划线示出了制动盘7。
如图3所示,钳体主体14形成为沿着制动盘7的周向的扇形状,如图4和图5所示,将第1活塞1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于第1缸18,所述第1缸18从钳体主体1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壁部贯穿设置,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将第2活塞1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于第2缸19,所述第2缸19从钳体主体1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壁部贯穿设置,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
如图3所示,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配置成各自的轴向沿车宽方向平行,并且在与各自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沿制动盘7的周向(旋转方向R1)排列配置,通过液压进行动作的通常制动用的第1活塞12在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于下游侧,机械式的第2活塞13在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上配置于上游侧。并且,如图2所示,在以沿着旋转方向的圆形的轨迹上的预定的位置为基准的情况下,旋转方向的上游侧(upp)为旋转方向的反转侧,下游侧(low)为正转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块17以沿着制动盘7的周向跨过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方式延伸。
如图5所示,第1活塞12形成为有底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活塞12以其开口缘部朝向制动盘7侧的方式收纳于第1缸18。并且,如图3所示,第1活塞12根据压力油的液压来进行动作,所述压力油通过与钳体10的外周面连接的制动软管20而供给至第1缸18,当压力油供给至第1缸18内时,第1活塞12向制动盘7侧推进并经制动块17推压制动盘7。
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软管20从钳体10与未图示的主缸连接,所述主缸设在机动二轮车1的中央下部。并且,通过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在主缸附近的脚踏板的操作,主缸内的压力油被供给至第1缸18。
在第1缸18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开口缘部形成有防尘密封槽22,在该防尘密封槽22嵌合有防尘密封件21。另外,在第1缸18的比防尘密封槽22靠内侧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反转密封件23的反转密封槽24,所述反转密封件23由于第1活塞12的推进而扭曲,由此蓄积朝向使第1活塞12退缩的方向的复原力。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第2活塞13形成为有底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活塞13以其底部朝向制动盘7侧的方式收纳于第2缸19内。在此,在钳体主体14中,在第2缸19的车宽方向外侧构成有机械式制动机构25,第2活塞13通过机械式制动机构25而机械式地进行动作,向制动盘7侧推进从而经制动块17推压制动盘7。
并且,在第2缸19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开口缘部形成有防尘密封槽27,在该防尘密封槽22嵌合有防尘密封件26。另外,在第2缸19的比防尘密封槽27靠内侧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反转密封件28的反转密封槽29,所述反转密封件28由于第2活塞13的推进而扭曲,由此蓄积朝向使第2活塞13退缩的方向的复原力。
在此,在制动钳8中,在第1活塞12或第2活塞13向制动盘7侧推进而经制动块17推压制动盘7的情况下,钳体10受到来自制动盘7的反作用而在车宽方向上移动。并且,此时,内侧抵接部16从车宽方向内侧经制动块17推压制动盘7,由此,制动盘7被左右的制动块17夹住。由此,制动钳8对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使后轮5停止。
另外,在制动钳8,在使第1活塞12或第2活塞13推进的作用力被解除的情况下,第1活塞12或第2活塞13借助于反转密封件23或反转密封件28的复原力而退缩,从而制动块17离开制动盘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活塞13的外径尺寸D2被设定得比第1活塞12的外径尺寸D1小。
这是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制动块17在整体上更容易咬入制动盘7,因此,即使将上游侧的第2活塞13的外径尺寸D2设定得比第1活塞12的外径尺寸D1小,也能够确保咬入的力,从而能够将第2活塞13设定得较小。
以下,对机械式制动机构25进行详细叙述。参照图4,在钳体10的钳体主体14形成有机构室31,所述机构室31是与第2缸19连通并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空间,构成机械式制动机构25的一部分的部件收纳于该机构室3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械式制动机构25具有:支承块32,其配设于机构室31;有底筒状的螺纹部件35,其与贯穿孔33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34螺合,且其一部分从贯穿孔33露出至外侧,所述贯穿孔33与第2缸19同轴地与第2缸19连通,且所述贯穿孔33形成于支承块32;转动臂36,其与螺纹部件35的从贯穿孔33露出至外侧的部位连结;以及推压部件37,其配置成跨越贯穿孔33和第2缸19地沿第2活塞13的轴向延伸,且通过被螺纹部件35推压来推压第2活塞13。
在螺纹部件35,由有底筒状的底部和周壁部形成凹部35A,螺纹部件35以其底部侧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状态与内螺纹部34螺合,且具有从有底筒状的底部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凸台部34A,转动臂36与该凸台部34A连结。在机械式制动机构25构成为,通过使转动臂36转动来使螺纹部件35沿贯穿孔33的轴向移动,在螺纹部件35向第2活塞13侧移动从而将推压部件37向第2活塞13侧推压的情况下,推压部件37推压第2活塞13使其向制动盘7侧推进。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支承块32的贯穿孔33的内周面的内螺纹部34例如如4条螺纹那样形成为导程比较大的内螺纹部,即使在转动臂36的转动比较小的情况下,螺纹部件35也会大幅移动。
参照图3,转动臂36从螺纹部件35向下方延伸,在末端与制动线38连结。制动线38的一端连结于转动臂36,并且另一端连结于未图示的制动杆,所述制动杆设在例如把手等车辆的适当位置,通过操作该制动杆来牵引制动线38,从而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使转动臂36转动。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动杆构成为以能够解除的方式被保持在以预定量牵引了制动线38的位置,通过机械式制动机构25能够维持第2活塞13推压制动盘7的状态。即,机械式制动机构25构成了驻车制动机构。
另外,当上述制动杆通过操作而解除了被保持在以预定量牵引了制动线38的位置的状态时,上述制动杆被以恢复至操作前的状态的方式施力,在进行了上述解除的情况下,转动臂36也以恢复至转动前的状态的方式被省略图示的施力部件施力。并且,在下面将转动臂36的转动前的状态称为初始位置。
返回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37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插入到螺纹部件35的周壁部的内侧即凹部35A内,推压部件37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与螺纹部件35的底部的内表面抵接。即,在凹部35A的底部内表面设定有与推压部件37抵接的抵接面35B,并且,在推压部件37的位于凹部35A内的端面设定有与凹部35A抵接的抵接面37B,螺纹部件35和推压部件37以将螺纹部件35作为外侧、将推压部件37的一部分作为内侧而在第2活塞13的轴向上局部重叠并抵接的方式设在钳体10内。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37和螺纹部件35的抵接面35B、37B形成为球面状,推压部件37的与螺纹部件35抵接的抵接面37B形成为朝向第2活塞13的轴向的一侧(车宽方向外侧)凸出的球面状。另外,螺纹部件35的与推压部件37抵接的抵接面35B形成为朝向第2活塞13的一侧(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球面状。
本实施方式的推压部件37具有:螺母筒部40,其沿第2活塞13的轴向延伸;杆41,其插入到螺母筒部40的内侧,并从螺母筒部40向第2活塞13侧突出;和调整/复位弹簧43,其配置在杆41的从螺母筒部40突出的一侧的部位的外周,并以收缩的状态使一端与螺母筒部40的端面抵接,同时使另一端与伞部42抵接,所述伞部42形成于杆41的靠第2活塞13侧的端部。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母筒部40的靠螺纹部件35侧的端面与螺纹部件35抵接,该螺母筒部40的靠螺纹部件35侧的端面成为呈球面状地形成的抵接面37B。在此,图中L2表示沿着钳体10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的直线,该直线L2与第2活塞13的轴向垂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35B和抵接面37B的一部分区域(中央区域)位于比直线L2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抑制了横跨螺纹部件35和推压部件37的尺寸。
关于杆41,使从螺母筒部40突出的一侧的部位进入第2活塞13的周壁部的内侧,并使从螺母筒部40突出的一侧的部位的末端与第2活塞13的底部抵接。调整/复位弹簧43配置在第2活塞13的周壁部的内侧,并经由杆41所贯穿的推力轴承44与杆41的伞部42抵接。
在螺母筒部40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该螺母筒部40的轴向延伸的槽40A,从支承块32延伸的销40B以能够在螺母筒部40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嵌合于槽40A,利用该销40B限制了螺母筒部40的转动。销40B从在钳体10的钳体主体14形成的贯穿孔14A插入到在支承块32形成的贯穿孔32A,在该销40B的一端插入于贯穿孔32A的状态下,该销40B的另一端嵌合于槽40A。
另外,在杆41的插入到螺母筒部40的内侧的部位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45,在使外螺纹部45与在螺母筒部40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部46螺合的状态下,杆41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于螺母筒部40。在此,由于螺母筒部40的转动被限制,因此杆41被调整/复位弹簧43送出,并在对第2活塞13施力的状态下与第2活塞13抵接。
另一方面,杆41的外螺纹部45和螺母筒部40的内螺纹部46构成为,在急剧或过剩的轴向的力作用于杆41和螺母筒部40中的任意一方的情况下,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无法相对转动。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下述情况下杆41也无法相对于螺母筒部40相对转动:转动臂36被转动,螺纹部件35推压螺母筒部40,从而使杆41欲相对于螺母筒部40相对转动。
接下来参照图2和图5,为了对第1活塞12供给液压而使压力油流通的油路48以下述方式形成于钳体10的钳体主体14:油路48的一端与第1缸18连通,油路48的另一端在第1活塞12的轴向观察时向第1活塞12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外部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油路48从第1活塞12侧向前上方延伸,在其上端开口连接有制动软管2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轴向观察时,夹着连接该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直线L1,在一侧(上侧)形成有油路48,在另一侧(下侧)以延伸的方式配置有转动臂36。
在上述的制动钳8中,参照图5,通过脚踏板的操作将压力油供给至第1缸18内,第1活塞12向制动盘7侧推进而经由制动块17推压制动盘7,由此对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所述脚踏板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机动二轮车1的中央下部。此时,在反转密封件23蓄积朝向使第1活塞12退缩的方向的复原力。并且,如果解除上述手柄的操作,则第1缸18内的压力油向上述主缸侧返回,第1活塞12由于反转密封件23的复原力而退缩,制动块17离开制动盘7。
另一方面,参照图4,在通过设在车辆的适当位置的未图示的制动杆牵引制动线38从而使得转动臂36从初始位置转动了的情况下,螺纹部件35转动而推压推压部件37,同时推压部件37推压第2活塞13,第2活塞13向制动盘7侧推进并经由制动块17推压制动盘7,由此对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
此时,在推压部件37中,杆41相对于螺母筒部40不是相对地转动而是一体地移动,另外,在反转密封件28蓄积朝向使第2活塞13退缩的方向的复原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动杆构成为以能够解除的方式被保持在以预定量牵引了制动线38的位置,因此,只要没有解除制动杆,就会维持对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的状态,从而维持驻车制动状态。
并且,如果解除上述制动杆的操作并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使转动臂36和螺纹部件35返回初始位置,则借助于反转密封件28的复原力,第2活塞13退缩,第2活塞13使推压部件37向螺纹部件35侧退缩,从而使推压部件37与螺纹部件35抵接。
另一方面,在制动块17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与没有发生磨损的情况相比,需要使第2活塞13向制动块17侧进一步以磨损的量推进,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机械式制动机构25中,可以进行下述这样的自动调整:即使在制动块17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也以与没有发生磨损的初始状态相等的移动距离使第2活塞13推进,从而适当地对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
该自动调整通过调整/复位弹簧43来执行,通过与磨损相应地将杆41送出来实施。即,在制动块17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杆41被调整/复位弹簧43以磨损的量向制动盘7侧送出,由此,第2活塞13也被以磨损的量向制动盘7侧送出。
并且,对于此后的第2活塞13借助于反转密封件28的复原力而退缩的量,无论是在制动块17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还是在没有发生磨损的情况下,都基本相同,但是在制动块17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与没有发生磨损的情况相比,第2活塞13在向制动盘7侧以上述磨损的量推进了的状态下维持退缩状态。
由此,与制动块17发生磨损前相比,第2活塞13进行自动调整而位于制动块17侧,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机械式制动机构25,即使在制动块17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与没有发生磨损的初始状态相等的移动距离使第2活塞13推进,从而适当地对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即,转动臂36的转动操作量在磨损前和磨损后维持恒定。
关于以上记载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动钳8,收纳于钳体10的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轴向平行,并且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在与各自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由此,能够在无需特别考虑第1活塞12和其周边结构(第1缸18或油路48等)的情况下构成使第2活塞13机械式地进行动作的机械式制动机构25,因此能够使机械式制动机构25形成为简单的结构,从而抑制在第2活塞13的轴向上的尺寸。由此,在该制动钳8中,能够使在活塞的轴向上的尺寸尽可能地紧凑化,从而能够易于在其侧方配置车体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械式制动机构25包括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钳体10的转动臂36,第2活塞13通过转动臂36的转动来进行动作,用于对第1活塞12供给液压的油路48以下述方式形成于钳体10:该油路48的一端与收纳第1活塞12的第1缸18连通,并且,该油路48的另一端在第1活塞12的轴向观察时向该第1活塞12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外部开口,在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轴向观察时,夹着连接该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直线L1在一侧形成有油路48,在另一侧以延伸的方式配置有转动臂36。
在该结构中,在钳体10的外侧将作为配管的制动软管20与油路48连接的情况下,该制动软管20和转动臂36的配置自由度增加,从而能够容易地配置制动软管20或与转动臂36连接的制动线3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械式制动机构25包括螺纹部件35和推压部件37,所述螺纹部件3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钳体10,并通过与转动臂36联动地转动来沿第2活塞13的轴向移动,所述推压部件37配置在钳体10内,且通过被螺纹部件35推压来推压第2活塞13,第2活塞13的一部分插入于螺纹部件35的凹部35A,在凹部35A的底部内表面设定有与第2活塞13抵接的抵接面35B,并且,在第2活塞13的位于凹部35A内的端面设定有与凹部35A抵接的抵接面37B,由此能够尽可能抑制该螺纹部件35和推压部件37在第2活塞13的轴向上的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37和螺纹部件35的抵接面形成为球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吸收推压部件37与螺纹部件35的抵接面的误差或推压部件37与螺纹部件35的相对振动,从而能够使第2活塞13顺畅地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沿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排列配置,第2活塞13配置在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在这种情况下,在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制动块17在整体上更容易咬入制动盘7,因此,将机械式地进行动作的第2活塞13配置在上游侧,将更容易输出推压力的、根据液压进行动作的第1活塞12配置在下游侧,由此能够与制动块17的咬入力一起来抑制偏磨损。更详细来说,在上游侧配置用于驻车的第2活塞13,在下游侧配置用于制动(行车制动器)的被频繁利用的第1活塞12,从而能够与制动块17的咬入力一起来抑制偏磨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上游侧的第2活塞13的外径尺寸D2被设定得比配置在下游侧的第1活塞12的外径尺寸D1小,即使缩小第2活塞13,由于上游侧的制动块在整体上更容易咬入制动盘7,因此也能够确保咬入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这样的结构:将消声器6配置在宽度尺寸得到抑制的制动钳8的车宽方向外侧,因此,能够沿车宽方向紧凑地配置制动钳8和消声器6,并且能够通过消声器6来保护制动钳8。
并且,上述行车制动器是指驾驶时使用的常用制动器,停车制动器是指主要在驻车时使用的驻车用制动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增加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调整/复位弹簧43为单一的弹簧,但也可以使用两个弹簧。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臂36的转动使螺纹部件35移动,但也可以在转动臂36与推压部件37之间设置将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凸轮机构等。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制动钳8作为后轮用制动钳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制动钳8作为前轮用制动钳来设置。另外,也可以在机动二轮车1以外的鞍乘型三轮车等中使用制动钳8。

Claims (7)

1.一种制动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钳具有:
钳体(10),其固定于车体侧;
第1活塞(12),其收纳于所述钳体(10),根据液压进行动作;
第2活塞(13),其收纳于所述钳体(10),通过机械式制动机构(25)而机械式地进行动作;以及
制动块(17),其与所述第1活塞(12)或所述第2活塞(13)的动作相应地将制动盘(7)夹住,以对该制动盘(7)施加制动力,
所述第1活塞(12)和所述第2活塞(13)被配置成各自的轴向平行且它们在与各自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式制动机构(25)包括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钳体(10)的转动臂(36),
所述第2活塞(13)通过所述转动臂(36)的转动来进行动作,
用于对所述第1活塞(12)供给液压的油路(48)以下述方式形成于所述钳体(10):该油路(48)的一端与收纳所述第1活塞(12)的第1缸(18)连通,并且,该油路(48)的另一端在所述第1活塞(12)的轴向观察时向该第1活塞(12)的径向外侧延伸并在外部开口,
在所述第1活塞(12)和所述第2活塞(13)的轴向观察时,夹着连接该第1活塞(12)和第2活塞(13)的直线(L1)在一侧形成有所述油路(48),在另一侧以延伸的方式配置有所述转动臂(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械式制动机构(25)包括螺纹部件(35)和推压部件(37),所述螺纹部件(35)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钳体(10),并通过与所述转动臂(36)联动地转动来沿所述第2活塞(13)的轴向移动,所述推压部件(37)配置在所述钳体(10)内,且通过被所述螺纹部件(35)推压来推压所述第2活塞(13),
在所述螺纹部件(35)形成有凹部(35A),所述推压部件(37)的一部分插入于所述凹部(35A),在所述凹部(35A)的底部内表面设定有与所述推压部件(37)抵接的抵接面(35B),并且,在所述推压部件(37)的位于所述凹部(35A)内的端面设定有与所述凹部(35A)抵接的抵接面(37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件(37)和所述螺纹部件(35)的相互抵接的抵接面(35B、37B)形成为球面状,所述推压部件(37)和所述螺纹部件(35)的抵接面(35B、37B)中的一方为朝向所述第2活塞(13)的轴向的一侧凸出的球面状,另一方为朝向所述第2活塞(13)的轴向的一侧凹陷的球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活塞(12)和所述第2活塞(13)沿所述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排列配置,
所述第2活塞(13)被配置在所述制动盘(7)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
6.一种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具有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钳(8),在该制动钳(8)中,将根据液压进行动作的第1活塞(12)用作为行车制动器,并将机械式地进行动作的第2活塞(13)用作为停车制动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消声器(6)被配置在所述制动钳(8)的车宽方向外侧。
CN201320605090.8U 2012-09-28 2013-09-26 制动钳和具有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12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8544 2012-09-28
JP2012218544A JP5889764B2 (ja) 2012-09-28 2012-09-28 ブレーキキャリパ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1283U true CN203581283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79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0509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1283U (zh) 2012-09-28 2013-09-26 制动钳和具有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89764B2 (zh)
CN (1) CN203581283U (zh)
BR (1) BR102013024796A2 (zh)
IT (1) ITTO201307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4992B2 (ja) * 2016-09-29 2018-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輪ブレーキ装置
US11046296B2 (en) * 2018-10-02 2021-06-29 Nissin Kogyo Co., Ltd. Caliper bracket of vehicle disk brak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5421A (ja) * 1983-12-07 1985-07-04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デイスクブレ−キ
AUPR688801A0 (en) * 2001-08-08 2001-08-30 Pbr Australia Pty Ltd Disc brake caliper
JP3706847B2 (ja) * 2002-09-18 2005-10-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制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70704A (ja) 2014-04-21
JP5889764B2 (ja) 2016-03-22
BR102013024796A2 (pt) 2017-07-11
ITTO20130700A1 (it) 2014-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8842B (zh) 机动二轮车的制动钳配置结构
CN110015373B (zh) 跨骑型车辆的abs配置结构
CN1935590B (zh) 车辆的制动装置
CN103693151B (zh) 机动二轮车的联动制动装置
US7665563B2 (en) Swing arm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JP585366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ブレーキ配管構造
CN203472849U (zh) 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
CN102341611B (zh) 盘式制动装置
EP2216218A1 (en) Motorcycle wherein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are disposed according to an improved layout
CN203473161U (zh) 二轮车用索体的夹紧结构
CN203581283U (zh) 制动钳和具有该制动钳的鞍乘型车辆
CN101659308A (zh) 车辆用联动制动装置
EP3366564B1 (en) Straddled vehicle
CN112984011A (zh) 盘式制动钳
JP5816600B2 (ja) 鞍乗型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04704256A (zh) 制动钳
US20150114742A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2407838A (zh) 从动液压缸以及具备该从动液压缸的鞍乘型车辆
CN110573417B (zh) 跨骑型车辆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KR20130083321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캘리퍼 어셈블리
TWI648193B (zh) 跨坐型車輛
CN201496447U (zh) 一种耐高压后轮制动卡钳
CN201110334Y (zh) 带有推杆驻车装置的碟刹分泵
CN201496446U (zh) 一种带粗糙面活塞的后轮制动卡钳
BR102012021338A2 (pt) Guia de mangueira de freio e motocicleta que compreende a mesm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