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0843U - 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580843U CN203580843U CN201320711494.5U CN201320711494U CN203580843U CN 203580843 U CN203580843 U CN 203580843U CN 201320711494 U CN201320711494 U CN 201320711494U CN 203580843 U CN203580843 U CN 2035808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inverter
- conservation tank
- vehicle
- t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防止在车辆碰撞时储备罐向线束连接器部侧移动。一对突部(13、24)分别设于逆变器(10)和储备罐(20)相互相对的侧面,其在逆变器(10)受到外力时限制逆变器(10)和储备罐(20)的相对移动,储备罐侧突部(24)的突端部(24a)设置在相对于逆变器侧突部(13)的突端部(13a)且位于向与线束连接器部(11)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偏移的位置,在逆变器侧突部(13)和储备罐侧突部(24)设有斜面部(13b、24b),其在逆变器(10)受到外力而使逆变器(10)和储备罐(24)相对移动时引导另一方突部,使得储备罐(20)在车辆宽度方向向离开线束连接器部(11)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在安装于车辆的逆变器中与线束连接的线束连接器部、线束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电动车中,多数情况具有将冷却水的储备罐(或者也称为脱气罐。)配置在逆变器的周边的布局。
特别是在逆变器的车辆后方侧配置储备罐的情况下,多数情况在储备罐的附近配置有逆变器的高电压线束及其连接器部。
图6中示出现有例。
如图6所示,在现有例中,在逆变器101的车辆后方侧,且在高电压线束102和线束连接器部103的附近配置有储备罐104。
但是,在车辆碰撞时,有时储备罐104相对于逆变器101相对移动,与高电压线束102、线束连接器部103接触而使高电压线束102、线束连接器部103损坏。因此,具有难以使如图6所示的布局成立的课题。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保护高电压电缆的技术。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以如图6所示的配置为前提,因此不能解决上述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3123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即使在逆变器的车辆后方侧且在线束连接器部和高电压线束的附近配置储备罐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在车辆碰撞时储备罐向线束连接器部侧移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在发动机室内安装有动力传动系统,在上述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仪表板,在上述发动机室内配置有驱动电动机的逆变器和贮存冷却水的储备罐,上述储备罐配置在上述逆变器与上述仪表板之间,在上述逆变器的后侧面设有线束连接器部,上述线束连接器部与线束连接,上述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用于保护车辆的上述线束连接器部,上述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的特征在于,一对突部分别设于上述逆变器的与上述储备罐相对的侧面以及上述储备罐的与上述逆变器相对的侧面,上述一对突部在上述逆变器和上述储备罐中的至少一方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限制上述逆变器和上述储备罐的相对移动,上述储备罐的突部的突端部设置在相对于上述逆变器的突部的突端部且位于向与上述线束连接器部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偏移的位置,在上述一对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有斜面部,上述斜面部在上述逆变器和上述储备罐中的至少一方受到由于上述车辆的碰撞引起的外力而使上述逆变器和上述储备罐相对移动时引导另一方突部,使得上述储备罐在车辆宽度方向向离开上述线束连接器部的方向移动。
(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中,优选上述储备罐的与上述逆变器的突部相对的侧面还具有以设于上述储备罐的突部的基部为基点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向车辆后方侧倾斜的斜面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1)的方式的实用新型,储备罐的突部相对于逆变器的突部位于向与线束连接器部相反的一侧偏移的位置,由此在通常时,能在储备罐与逆变器之间确保充分的余隙。并且,在逆变器、储备罐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储备罐的突部和逆变器的突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处于重叠的位置关系,相互干扰,向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被限制,能防止储备罐向线束连接器部侧移动。
另外,根据(1)的方式的实用新型,一方突部与另一方突部的斜面部接触,由此,车辆前后方向的外力被转换到车辆宽度方向,储备罐沿着斜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储备罐在离开线束连接器部的方向相对移动,因此能可靠地进行线束连接器部的保护。
根据(2)的方式的实用新型,在逆变器、储备罐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逆变器的突部与储备罐的突部接触,然后,即使进一步施加外力,逆变器的突部与储备罐主体接触,但由于储备罐主体的侧面具有从设于该储备罐主体的突部连续的斜面部,因此逆变器的突部在该斜面部上滑动。由此,储备罐在车辆宽度方向相对移动,因此能进行线束连接器部的保护,并且能进行储备罐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的发动机室内及其周边的构成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线束连接器部的构成例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分别设于储备罐和逆变器的一对突部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分别设于储备罐和逆变器的一对突部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在逆变器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逆变器和储备罐相对移动时的该逆变器和该储备罐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现有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具有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的车辆。在此,车辆是混合动力车辆或者电动汽车。
(构成)图1中示出车辆的发动机室1及其周边的构成的一例。
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室1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仪表板2。在该发动机室1内安装有包含发动机3等的动力传动系统。而且,在发动机室1内配置有逆变器10和储备罐20。
逆变器10驱动未图示的电动机。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10在车辆宽度方向与发动机3并排配置。在该逆变器10的后侧面设有线束连接器部(或者也称为连接器端子台。)11,线束连接器部11与线束4连接。
图2中示出线束连接器部11的构成例。
如图2所示,线束连接器部11通过螺栓12装配于逆变器1。并且,线束连接器部11与2条线束(例如高电压电缆)4连接。如图1所示,该线束连接器部11在逆变器10的后侧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并且,如图1所示,各线束4从这样的线束连接器部11向车辆后方延伸。
储备罐20贮存冷却水。如图1所示,该储备罐20在发动机室1内配置在逆变器10与仪表板2之间。储备罐20在罐主体21上装配有帽22。在此,罐主体21呈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筒形。在该罐主体21的上部拆装自如地装配有帽22。另外,在罐主体21的上部连接有用于使冷却水循环的软管23。并且,在该储备罐20和逆变器10处,在该逆变器10和该储备罐20相对的侧面分别设有突部24、13。
图3和图4中示出分别设于储备罐20和逆变器10的一对突部24、13。在此,图3是俯视图,图4是侧视图。
这一对突部24、13在逆变器10和储备罐20中的至少一方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用于限制逆变器10和储备罐20的相对移动。
因此,如图3所示,设于储备罐20的突部(下面称为储备罐侧突部。)24和设于逆变器10的突部(下面称为逆变器侧突部。)13均在俯视时呈大致梯形形状。而且,如图4所示,储备罐侧突部24设于罐主体21的上端部。并且,逆变器侧突部13也设于逆变器10的上端部。由此,储备罐侧突部24和逆变器侧突部13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侧突部1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储备罐侧突部24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侧突部13和储备罐侧突部24配置成在从横向观看时至少一部分重叠。
而且,储备罐侧突部24的突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呈平面形状的端面)24a相对于逆变器侧突部13的突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呈平面形状的端面)13a配置成位于向与线束连接器部11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偏移的位置。并且,各突部13、24的位于对方突部13、24侧的侧面(梯形形状的脚部的面)设为斜面部13b、24b,并且斜面部13b、24b在车辆前后方向位于与对方突部的斜面部13b、24b大致相对的位置。该斜面部13b、24b成为引导对方突部13、24以使得储备罐20在车辆宽度方向向离开线束连接器部11的方向移动的部位。
另外,与设置该各突部13、24对应地,罐主体21的与逆变器侧突部13相对的侧面具有斜面部21a。该斜面部21a以储备罐侧突部24的基部(具体地为储备罐侧突部24的斜面部24b的基部)为基点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向车辆后方侧倾斜。
(作用等)接着,对具有如上所述的突部13、24的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的作用等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通常时(即,在逆变器10没有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储备罐侧突部24相对于逆变器侧突部13位于向与线束连接器部11相反的一侧偏移的位置,从而可在储备罐侧突部24与逆变器侧突部13之间确保充分的余隙。
并且,图5中示出在逆变器10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逆变器10和储备罐20相对移动时的该逆变器10和该储备罐20的位置关系。
如图5所示,储备罐20在车辆宽度方向向离开线束连接器部11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储备罐侧突部24和逆变器侧突部13具有如下的关系。
在逆变器10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储备罐侧突部24和逆变器侧突部13在车辆前后方向处于重叠的位置关系。并且,储备罐侧突部24和逆变器侧突部13相干扰,储备罐侧突部24的斜面部24b与逆变器侧突部13的斜面部13b接触,由此车辆前后方向的外力被转换到车辆宽度方向。由此,储备罐侧突部24沿着逆变器侧突部13的斜面部13b在车辆宽度方向移动,因此储备罐侧突部24在车辆宽度方向向离开线束连接器部11的方向移动。
这样,通过储备罐20在车辆宽度方向向离开线束连接器部11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可靠地进行线束连接器部11的保护。
另外,也预想到如下情况:逆变器10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逆变器侧突部13与储备罐侧突部24接触,然后进一步施加外力,逆变器侧突部13与罐主体21接触。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罐主体21的斜面部21a形成从储备罐侧突部24(具体地为储备罐侧突部24的斜面部24b)连续的斜面。由此,逆变器侧突部13会在与储备罐侧突部24的斜面部24b连续地设于罐主体21的斜面部21a上滑动。其结果是,储备罐20在车辆宽度方向移动,因此能进行线束连接器部11的保护,并且也能进行储备罐20的保护。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逆变器侧突部13和储备罐侧突部24只要具有如上所述的作用,则不限于上述的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在逆变器侧突部13和储备罐侧突部24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斜面部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适用于逆变器10的线束4、线束连接器部11和树脂部件在前后方向相邻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逆变器10侧设置与上述同样的突部,并且在树脂部件中设置与设于储备罐20的突部同样的突部。由此,在逆变器10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树脂部件在车辆宽度方向向离开线束连接器部11的方向移动。
另外,虽然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图示和记载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也包含具有与其效果等同的效果的全部实施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由权利要求1限定的实用新型的特征的组合,可通过全部的公开的各个特征中特定特征的所有期望的组合来限定。
附图标记说明
1 发动机室;2 仪表板;3 发动机;4 线束;10 逆变器;11 线束连接器部;13 逆变器侧突部;13a 逆变器侧突部的突端部;13b 逆变器侧突部的斜面部;20 储备罐;24 储备罐侧突部;24a 储备罐侧突部的突端部;24b 储备罐侧突部的斜面部
Claims (2)
1.一种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
在发动机室内安装有动力传动系统,在上述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后方侧配置有仪表板,在上述发动机室内配置有驱动电动机的逆变器和贮存冷却水的储备罐,上述储备罐配置在上述逆变器与上述仪表板之间,在上述逆变器的后侧面设有线束连接器部,上述线束连接器部与线束连接,上述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用于保护车辆的上述线束连接器部,上述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的特征在于,
一对突部分别设于上述逆变器的与上述储备罐相对的侧面以及上述储备罐的与上述逆变器相对的侧面,上述一对突部在上述逆变器和上述储备罐中的至少一方受到由于车辆碰撞引起的外力时限制上述逆变器和上述储备罐的相对移动,
上述储备罐的突部的突端部设置在相对于上述逆变器的突部的突端部且位于向与上述线束连接器部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偏移的位置,
在上述一对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有斜面部,上述斜面部在上述逆变器和上述储备罐中的至少一方受到由于上述车辆的碰撞引起的外力而使上述逆变器和上述储备罐相对移动时引导另一方突部,使得上述储备罐在车辆宽度方向向离开上述线束连接器部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储备罐的与上述逆变器的突部相对的侧面还具有以设于上述储备罐的突部的基部为基点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向车辆后方侧倾斜的斜面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60109A JP5983361B2 (ja) | 2012-11-28 | 2012-11-28 | 車両用ハーネスコネクタ保護構造 |
JP2012-260109 | 2012-11-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580843U true CN203580843U (zh) | 2014-05-07 |
Family
ID=5057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1149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0843U (zh) | 2012-11-28 | 2013-11-12 | 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83361B2 (zh) |
CN (1) | CN2035808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47252A (zh) * | 2015-07-14 | 2017-01-2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4742Y2 (ja) * | 1989-05-16 | 1995-10-11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部品の保護装置 |
JP3334429B2 (ja) * | 1995-06-08 | 2002-10-1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V型内燃機関における燃料系部品の取付装置 |
JP4072882B2 (ja) * | 1999-09-30 | 2008-04-09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載用補機部品の取付構造 |
JP3923280B2 (ja) * | 2001-06-13 | 2007-05-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機器の取付構造 |
JP4042429B2 (ja) * | 2002-02-20 | 2008-02-0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補機取付構造 |
JP4701754B2 (ja) * | 2005-03-09 | 2011-06-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気機器の搭載構造 |
JP2009090818A (ja) * | 2007-10-09 | 2009-04-30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搭載機器の固定構造 |
JP5252311B2 (ja) * | 2009-09-25 | 2013-07-31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冷却装置 |
JP5691559B2 (ja) * | 2011-01-25 | 2015-04-0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両用電気接続箱の搭載構造 |
-
2012
- 2012-11-28 JP JP2012260109A patent/JP5983361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1-12 CN CN201320711494.5U patent/CN20358084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47252A (zh) * | 2015-07-14 | 2017-01-2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 |
CN106347252B (zh) * | 2015-07-14 | 2018-09-2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983361B2 (ja) | 2016-08-31 |
JP2014105656A (ja) | 2014-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05872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103370230B (zh) | 车辆用设备搭载结构 | |
US8616319B2 (en) |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battery box | |
US8893843B2 (en) |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electric vehicle | |
CN103547470B (zh) | 车辆用设备搭载构造 | |
CN204055977U (zh) | 设置在车辆的动力系统和副车架之间的限制器托架 | |
EP2781394B1 (en) | Electric automobile | |
CN104271405B (zh) | 电气单元 | |
CN106143094A (zh) | 混合动力车辆的行李舱安装结构 | |
CN103502059B (zh) | 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 | |
KR101829799B1 (ko) | 차량 탑재 구조 | |
JP2009038920A (ja) | ハウジング | |
CN102905958B (zh) | 汽车的前围板结构 | |
CN104733672B (zh) | 具有联结支架的电池阵列轨道总成 | |
CN103101420A (zh) | 动力控制单元的向车身的安装结构 | |
US20190255928A1 (en) | Traction battery | |
CN104349923A (zh) | 电动车辆 | |
CN110350115A (zh) | 具有允许各个模块的相对横向移动的电池装置的电动车辆 | |
JP2006256442A (ja) | 電源装置 | |
CN203580843U (zh) | 车辆用线束连接器保护结构 | |
CN113561777A (zh) | 车辆后部结构 | |
EP3509195B1 (en) | Bus bar unit | |
DE102017129845B4 (de) | Batteriepackung, die mit einem Stoßabsorbieraufbau versehen ist | |
JP2016159816A (ja) | 電動車両のハーネス接続構造 | |
CN102892635A (zh) | 高电压单元的保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