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2963U - 功率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功率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2963U
CN203562963U CN201290000271.1U CN201290000271U CN203562963U CN 203562963 U CN203562963 U CN 203562963U CN 201290000271 U CN201290000271 U CN 201290000271U CN 203562963 U CN203562963 U CN 203562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state
reactance coil
framework
wir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02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畑智大
宫内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51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490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50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490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272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09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2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29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室外设置的框体是以防水为目的的封闭构造的情况下,功率调节器的电路元件中尤其是放热较大的元件产生的热量不闷在框体内而散热效果良好的技术,尤其是提供考虑有放热较大的电抗线圈的散热的新颖结构。功率调节器在封闭构造的框体内容纳有:升压部,其对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逆变器部,其将由所述升压部升压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滤波器部,其对由所述逆变器部转换后的交流电的波形进行整形,其中,框体的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散热器构成,与散热器的基座部存在间隔且并行配置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升压部的放热元件在该间隔侧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且在偏离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位置处经由导热块而将所述放热元件导热性地安装于散热器的基座部。

Description

功率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调节器,尤其是涉及将太阳能电池等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功率调节器中的放热部的散热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室内设置式的太阳光发电系统用功率调节器,具有下述结构(专利文献1):为了获得散热特性良好且框体表面不会成为高温的功率调节器,将框体设为金属框体,在该框体内设置用于将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正交转换电路和安装有该正交转换电路的电源组件的散热器,在该金属框体的顶板的上表面粘贴有外侧树脂片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4351号公报 
实用新型概要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主旨如下所述的效果:能够期待可良好地进行功率调节器的框体内的散热且防止人触碰到功率调节器的框体时的烫伤等效果,该功率调节器作为室内设置式是有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并非上述那样的室内设置式功率调节器,而提供一种室外设置式的功率调节器,涉及为了成为室外设置式而使收纳于功率调节器内部的电装零件散热特性提高的构造。 
功率调节器构成为,将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通过包含二极管的升压电路、直流交流转换电路(也称作DC/AC转换电路或逆变器电路)、以及包含电抗器的滤波电路而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力向商用电力系统GRID供 给,在该电路之中具有如直流交流转换电路、滤波电路的电抗器、及升压电路的二极管那样放热较大的电装零件。若上述放热闷在框体内,则上述电路元件的特性发生变化,或者可能导致运转不良。 
使从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及滤波电路的电抗器产生的热量从散热器扩散的技术被进行过各种研究设计,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尤其能不使从升压电路的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二极管等)产生的热量闷在框体内、而经由散热器向框体外良好地散热的技术。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单一的散热器上安装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及电抗器之外还安装升压电路的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时在散热器上抑制各个零件的散热发生热干扰并向框体外良好地散热的技术。 
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功率调节器在单一的框体内容纳有:升压部,其对太阳能电池等发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进行升压;逆变器部,其将由所述升压部升压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滤波器部,其对由所述逆变器部转换后的交流电的波形进行整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有用于防水的封闭构造且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散热器构成,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存在间隔且大致并行地配置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将构成所述升压部的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与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且在偏离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外周附近的位置处经由导热构件而将所述电装零件可导热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并且将构成所述逆变器部的开关元件与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且在未偏离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位置处将所述开关元件可导热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 
由此,将构成升压部的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且在偏离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外周附近的位置处经由导热块而将所述电装零件可导热地安装于散热器的基座部。因此,在与配置在框体内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配置之间的关系中,获得从构成升压部的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产生的热量不会闷在框体内而向框体外良好地散热的效果。另外,该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在偏离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位置处向导热构件安装,因此即使不将向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连接端子形成得特别长也能够连接,能够在安装该连接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之后向导热构件安装,从 而使向导热构件安装的安装操作也变得容易。另外,构成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的逆变器部的开关元件在未偏离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位置处将所述开关元件可导热地安装于散热器的基座部,因此能够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散热器的基座部侧配置开关元件,从而能够成为有效利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散热器与基座部的间隔的、散热性良好的配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内,将构成所述滤波器部的电抗线圈容纳在上部侧,并将包含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在内的其他电路元件容纳在下侧,在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与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隔构成有空气的上升通路。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为铝制,所述导热构件为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的块状的铝制构件,所述放热性的电装零件借助固定件而固定于所述导热构件的前表面侧。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以在所述滤波器部所具备的电抗线圈的线圈外周处隔着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和电绝缘片材的方式将该电抗线圈可导热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以在所述升压部所具备的电抗线圈的外周处隔着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和电绝缘片材的方式将该电抗线圈可导热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内,以将容纳所述滤波器部所具备的电抗线圈及所述升压部所具备的电抗线圈的室作为上部室、将容纳包含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在内的其他电路元件的室作为下部室的方式,利用抑制所述两室间的空气对流的划分壁进行划分,所述放热性的电装零件接近所述划分壁而配置在所述电抗线圈的附近。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内,以将容纳所述电抗线圈的室作为上部室、将容纳包含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在内的其他电路元件的室作为下部室的方式,利用抑制所述两室间的空气对流的划分壁进行划分,所述放热性的电装零件接近所述划分壁而配置在所述电抗线圈的附近。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材具备以所述电抗线圈的线圈外周陷入其表面的状态进行抵接的厚度的柔软性,所述电 绝缘片材是保持所述导热片材的背面而使所述电抗线圈的放热向所述散热器良好地传递的厚度的片材。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是周围由金属板围起、在表侧开口且利用能够开闭的盖对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散热器构成的外壳的所述表侧的开口进行关闭的、用于防水的封闭构造,在将所述开口作为表侧而容纳所述电抗线圈的室处为上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散热器侧为安装侧,为了构成所述逆变器部而将多个开关元件呈电桥状地电连接而成的智能功率模块(IPM)配置于容纳所述其他电路元件的室,所述智能功率模块(IPM)的散热面可导热地安装于向所述框体的内侧露出的所述散热器。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在所述散热器的里侧面设置散热促进用风扇,并将所述散热促进用风扇配置在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IPM)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具备:具有所述里侧壁的表侧开口的外壳;以对该外壳的表侧开口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盖;安装于所述盖的里侧且以供所述外壳的表侧开口的周围壁的前端陷入的状态紧贴的垫片,在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对所述功率调节器的规定的电路部进行开闭的开关,在所述外壳的周围壁的下壁,对所述开关进行手动操作的开关操作部设为向下方突出的状态,所述功率调节器具备盖开闭限制部,当所述开关操作部处于闭合开关的电路的ON状态时,其阻止所述盖从所述外壳的拆卸,并且当所述开关操作部处于断开开关的电路的OFF状态时,其解除所述阻止。 
另外,在上述的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操作部是从断开开关的电路的OFF状态向闭合开关的电路的ON状态转动且利用与该转动相反的转动从开关ON状态向开关OFF状态复原的转动式构件,所述盖开闭限制部在所述盖的里侧具备供伴随着所述开关操作部的转动而进行转动的转动卡定部卡定及卡定解除的固定侧卡定部,且具备如下所述的结构:当所述开关处于ON状态时,所述转动卡定部与所述固定侧卡定部卡定而阻止所述盖的拆卸,当所述开关处于OFF状态时,解除所述阻止。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不使从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产生的热量闷在框体内而经由散热器向框体外良好地散热的功率调节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将直流转换为交流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IPM与散热器的安装关系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IPM与散热器的安装关系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主视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打开盖的状态下的盖的里侧与框体内的零件配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打开盖的状态下的框体内的零件配置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框体内的零件配置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图8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打开盖的状态下的框体内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打开盖的状态下的框体内的电抗线圈的安装状态的横剖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二极管的安装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11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框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打开盖的状态下的框体内的IPM与散热促进用风扇的关系的横剖端面图。 
图14是以分解状态示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电抗器的安装部分的框体内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盖的装卸时的状态及滤波器部的电抗器的安装部分的详情图。 
图16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关闭盖的状态及滤波器部的 电抗器的安装部分的详情图。 
图17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的关闭盖的状态下的说明及升压部的电抗器的安装部分的详情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中开关操作部解除盖的拆卸的开关OFF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中开关操作部阻止盖的拆卸的开关ON状态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中开关操作部解除盖的拆卸阻止的开关OFF状态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中开关操作部阻止盖的拆卸的开关ON状态(实线)与解除该阻止的开关OFF状态(虚线)的其他结构的说明图。 
图22是以剖面示出在图21中开关操作部阻止盖的拆卸的开关ON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功率调节器,该功率调节器在单一的框体内容纳有:升压部,其对太阳能电池等发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进行升压;逆变器部,其将由所述升压部升压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滤波器部,其对由所述逆变器部转换后的交流电的波形进行整形,其中,所述框体具有用于防水的封闭构造且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散热器构成,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隔开间隔且大致并行地配置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将构成所述升压部的放热性的电装零件与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且在偏离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外周附近的位置经由导热构件而导热性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并且将构成所述逆变器部的开关元件与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且在未偏离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位置处导热性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以下,基于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PCD处于包含成为高电压的电装零件且将进行期望的动作的电路部CT容纳在框体1内的状态。该电路部CT 中,在图1示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PCD的主电路MC的结构。在图1中,具备构成对太阳能电池PV发出的直流电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的升压部DC/DC,并具备构成将由升压部DC/DC升压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逆变器电路的逆变器部INV。来自作为直流电源的太阳能电池PV的直流电在斩波动作的作用下通过升压部DC/DC升压,由升压部DC/DC升压后的直流电在借助逆变器部INV转换为交流电(称为DC/AC转换)之后,作为与商用电力系统GRID的频率相当的规定的低频率的正弦波的交流电而经由构成低通滤波电路的滤波器部LPF向单相交流200V的商用电力系统GRID供给。升压部、逆变器部等是形成高电压的电装零件。 
在图1中,升压部DC/DC中,由电抗线圈L1、开关元件T1、二极管D0、二极管D1及电容器C1构成升压电路,从太阳能电池PV供给的直流电压通过基于斩波控制部H1的控制使开关元件T1进行ON(称作闭合)及OFF(称作断开)动作而升压至规定电压。 
另外,逆变器部INV中,为了进行开关控制而使四个开关元件T2~T5单相全桥连接,四个开关元件T2~T5通过PWM控制部H2进行ON(称作闭合)及OFF(称作断开)动作而将从升压部DC/DC供给的直流电转换为与商用电力系统GRID的频率相当的规定的频率的交流电。因此,能够将逆变器部INV称为DC/AC转换部。 
滤波器部LPF中,由电抗线圈L2、电抗线圈L3及电容器C3构成用于遮挡高频率的低通滤波电路,逆变器部INV的开关元件T2与T3的连接点Q与电抗线圈L2连接,开关元件T4与T5的连接点R与电抗线圈L3连接,使从逆变器部INV输出的脉冲电压平滑而(去除高频成分)作为与商用电力系统GRID的频率相当的频率的正弦波的交流电压,经由控制继电器RY而向商用电力系统GRID输出。 
在图1中,升压部DC/DC在开关元件T1成为闭合(ON)状态时向电抗线圈L1积蓄能量,并在开关元件T1成为断开(OFF)状态时释放积蓄于电抗线圈L1的能量而向电容器C1充电。在该情况下,开关元件T1对ON时间与OFF时间的比例进行控制,由此升压部DC/DC将从太阳能电池PV供给来的直流电的电压升压至规定的电压。二极管D1用于使电 流不向太阳能电池PV侧逆向流动,与开关元件T1并列的二极管用于保护开关元件T1。 
二极管D0以旁通电抗线圈L1与二极管D1的方式连接,在太阳能电池PV的发电电压超过电容器C1的端子电压(位置P的电压)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PV的输出直接经由该二极管D0向电容器C1充电并向逆变器部INV供给。即,当太阳能电池PV的发电量较大且不需要基于升压部DC/DC的升压时,太阳能电池PV的输出不经过电抗线圈L1、二极管D1而向逆变器部INV供给,至少能够防止基于电抗器L1的发电电力的损失,并能够提高功率调节器处的转换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太阳能电池PV的输出连续地通过,因此其放热量较大。与二极管D1借助开关元件T1的动作而断续地通电的状态相比,该放热量较大。 
在上述的动作中,为了使升压部DC/DC的输出成为最大值(PW),以进行动作至太阳能电池PV的输出电力的最大点的控制的方式使斩波控制部H1进行动作。作为用于实现上述动作的一个控制方式,对从升压部DC/DC输出的电压与电流进行检测,并以使其乘积(输出电力)成为最大的方式对升压部DC/DC的升压率进行控制。例如,斩波控制部H1对太阳能电池PV的电流IS、与太阳能电池PV并列连接的电容器CS的电压VCS、电抗线圈L1的电流IL进行检测,由此能够对开关元件T1进行开关控制,以使从升压部DC/DC输出的电力成为最大的方式进行该升压比(开关元件T1的ON工作状态)的控制。 
另外,逆变器部INV中,以基于所述最大值(PW)而计算出的电流向商用电力系统GRID输出的方式,利用PWM控制部H2对向商用电力系统GRID重叠的所述正弦波的交流电压的峰值进行控制。 
如图1所示,功率调节器PCD的主电路MC的主控制部H包含斩波控制部H1与PWM控制部H2。功率调节器PCD的主电路MC中,在图1中由虚线包围的部分布线于一个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开关元件T1~T5各自通常称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如图2所示,开关元件T2~T5以容纳于单一(一个)封装的方式而被模块化,称为IPM(智能功率模块)。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突出制造上的优点,开关元件T1及二极管D1也能够以与开关元件T2~T5一并容纳于单一(一个)封装的方式 进行模块化。因此,图2示出开关元件T1~T5及二极管D1容纳于单一(一个)封装的IPM模块。 
在该IPM中,V1、V2相当于图1所示的V1、V2,P、Q、R相当于图1所示的P、Q、R。作为放热量较大的电路元件,具有逆变器部INV的开关元件T2~T5,如后述那样,容纳有该开关元件T2~T5的IPM构成为,里侧面(图2的下侧面)成为铝等金属制的散热面KH,以该散热面KH与后述的散热器5的前表面紧贴的方式,IPM的安装凸缘部借助螺钉12而固定于散热器5,从IPM产生的热量借助散热器5而进行散热。 
图4是容纳于用于防水的封闭构造的框体内的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PCD的整体立体图。功率调节器PCD纵向地设置在室外,例如呈大致垂直状态安装于房屋的外壁的竖壁HK。因此,成为包含图1所示的主电路而为了从雨滴等保护电路部分且将其容纳于防水构造的框体1的形态。 
框体1为大致长方形的金属制箱体,其形成如下结构:包括金属制外壳2,且被能够对该外壳2的表侧的开口1A进行开闭的金属制盖3关闭,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为散热器5,在内部容纳有功率调节器PCD的电路部。散热器5形成为在平板状的基座部5B的里侧以存在上下方向的空气通路5C的方式并列多个纵向的散热片5A,散热器5通过将由铝等热良导体挤压成形的长条的构件切断为规定长度而进行量产。散热器5以基座部5B面朝框体1内且散热片5A从框体1的里侧露出的状态安装于外壳2。将框体1设为金属制是考虑到因室外设置而具有相对于太阳光不会劣化的耐光性。 
外壳2是由上下的壁2A、2B及左右的壁2C、2D构成周围壁2S且在表侧与里侧形成开口2F、2R的金属制构件。以外壳2的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散热器5构成的方式,散热器5的基座部5B以与形成于外壳2的里壁2E的里侧开口2R的周缘部的凸缘2R1紧贴的方式借助螺钉9进行安装,外壳2的里侧开口2R以防水状态被堵塞。根据该安装,散热片5A处于从框体1的里侧露出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凸缘2R1与散热器5之间夹装密封用垫片。 
另外,外壳2的表侧开口2F借助能够开闭的盖3而关闭成防水状态。 在盖3的内侧周缘借助双面胶带等安装有环状的防水用垫片4。穿过贯通在盖3的左右边部形成的安装部3B、3C的安装孔10,借助螺钉11固定在设于外壳2的周围壁2S的左右的壁2C、2D的安装凸缘8B、8C。根据该固定,形成外壳2的表侧开口2F的周围壁2S的顶端(前端)以陷入状态与垫片4抵接,由此外壳2与盖3被密封成防水状态。盖3能够通过拧松螺钉11而从外壳2拆卸。 
在外壳2的周围壁2S的上壁2A呈向上方突出的状态设有卡定凸缘8A,盖3向外壳2的安装以如下方式进行,相对于呈大致垂直状态地安装于房屋的外壁的竖壁HK的外壳2,在举起盖3的下部的倾斜状态下,如图15所示,以将向下形成于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3A1与外壳2的上壁2A的卡定凸缘8A卡定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该卡定状态将盖3的下部向箭头Y方向靠近外壳2,并且借助盖3的转动来关闭外壳2的表侧开口1A,盖3具有覆盖表侧开口1A的整体的大小,如上述那样,借助螺钉11固定于设在外壳2的周围壁2S的左右的壁2C、2D的安装凸缘8B、8C上。根据该固定,如图16所示,形成表侧开口1A的周缘的周围壁2S的顶端(前端)以陷入状态与安装于盖3的内侧周缘的防水用垫片4紧贴,以使表侧开口1A的整周上成为防水密封状态。 
在进行盖3的拆卸的情况下,拧松螺钉11,如图15所示,在相对于外壳2举起盖3的下部而呈倾斜状态的状态下,将盖3向上方举起直至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3A1从卡定凸缘8A脱离的位置,若以该状态将盖3拉向近前,则能够从外壳2拆卸盖3。 
在外壳2的周围壁2S的下壁2B,导线抽出部6与手动操作的开关操作部7设置为从下壁2B向下方突出的状态。导线抽出部6是供将容纳于框体1内的电路部CT与太阳能电池PV连接的连接线、经由滤波电路LPF及控制继电器RY而向商用电力系统GRID连接的连接线等导线穿过的部分。开关操作部7是从框体1的外侧对配置在框体1内的开关SW的ON·OFF控制进行手动操作的部分。开关SW是对功率调节器PCD的规定的电路部进行开闭的开关,在实施例中示出如下所述的开关SW:该开关SW介于将来自太阳能电池PV的发电输出向功率调节器PCD的规定的电路部连接的导线之间,使该导线进行开闭接片,从而对直接电路进行开闭 而切换ON状态-OFF状态。开关SW接近外壳2的周围壁2S的下壁2B而配置在外壳2内,在从开关SW贯通下壁2B而向框体1外延伸的操作轴7J安装有开关操作部7。上述导线抽出部6与开关操作部7成为在外壳2上安装有与下壁2B适当地防水密封结构的构造。将导线抽出部6与开关操作部7设于下壁2B是因为这是雨滴难以滴到的区域。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安全性而形成为具备如下所述的盖开闭限制部的结构,当开关操作部7处于开关ON状态时,该盖开闭限制部阻止盖3从外壳2的拆卸,当开关操作部7处于开关OFF状态时,该盖开闭限制部解除阻止盖3的拆卸的状态。以下,记载该结构。 
对具备该盖开闭限制部的结构之一进行说明。如图18~图20所示,开关操作部7是从开关SW的OFF状态向开关SW的ON状态转动、且利用该转动与反转动从开关SW的ON状态向开关SW的OFF状态复原的转动式结构。如图18~图20所示,在盖3的下边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向后方延伸出的凸缘3F,在该凸缘3F上形成有当处于开关SW的OFF状态时能够供开关操作部7穿过的孔或切口60。图18~图20中示出当开关SW处于OFF状态时能够供开关操作部7穿过那样的、具有与开关操作部7类似的形状的切口60,但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切口60或孔60,当开关SW处于OFF状态时,能够供开关操作部7穿过去;且当开关处于ON状态时,无法供开关操作部7穿过去。 
在图18及图20所示的开关SW的OFF状态中,拧松螺钉11而将其卸下,如图15所示,以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3A1与外壳2的上壁2A的卡定凸缘8A之间的卡合部为轴,通过将盖3的下部拉向近前的转动而使盖3成为倾斜状态,伴随着该转动,将开关操作部7从孔或切口60穿过去。这样,不存在基于开关操作部7的盖3的转动阻止,如图15所示,盖3顺畅地成为倾斜状态,在该状态下,将盖3向上方举起直至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3A1从卡定凸缘8A脱离的位置,若在该状态下将盖3拉向近前,则能够将盖3从外壳2拆卸。 
图20的状态表示开关SW处于OFF状态时的开关操作部7的状态,如图19所示,通过使开关操作部7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大致90度,开关SW成为ON状态。在该开关SW的ON状态下,开关操作部7脱离与孔或切 口60的对应而处于被凸缘3F覆盖的位置。在该状态下,拧松螺钉11,如上述那样,以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3A1与外壳2的上壁2A的卡定凸缘8A之间的卡合部为轴,进行将盖3的下部拉向近前的转动操作的情况下,孔或切口60的周缘部的凸缘3F与开关操作部7的里侧抵接,因此至此阻止盖3的转动操作,从而无法进行盖3的拆卸。如此,当开关SW处于ON状态时,即使拧松螺钉11,也无法将盖3从外壳2拆卸,因此不会触碰外壳2内的功率调节器PCD的电路部,从而能够保证安全性。 
图21及图22中示出盖开闭限制部的其他结构。其中,在从开关SW贯通下壁2B而向框体1外延伸的操作轴7J的框体1内的部分固定有顶端弯曲为钩部61P的转动卡定部61。另一方面,与该转动卡定部61对应地在盖3的里侧固定有固定侧卡定部62。在该结构中,如在图21中由虚线7A表示那样,当开关操作部7处于开关SW的OFF状态时,转动卡定部61如虚线61A那样处于卡定解除状态,转动卡定部61处于从盖3的里侧的固定侧卡定部62脱离的状态。因此,拧松螺钉11,如图15所示,以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3A1与外壳2的上壁2A的卡定凸缘8A之间的卡合部为轴,通过将盖3的下部拉近近前的转动而使盖3成为倾斜状态,如图15所示,盖3顺畅地成为倾斜状态,在该状态下,将盖3向上方举起直至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3A1从卡定凸缘8A脱离的位置,若在该状态下将盖3拉向近前,则能够将盖3从外壳2拆卸。 
另一方面,如图21中实线所示那样,通过使开关操作部7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大致90度,开关SW成为ON状态。在该开关SW的ON状态下,转动卡定部61如实线那样成为立起的卡定状态,如图22所示,转动卡定部61的钩61P处于与盖3的里侧的固定侧卡定部62卡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拧松螺钉11,如上述那样,以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3A1与外壳2的上壁2A的卡定凸缘8A之间的卡合部为轴,进行将盖3的下部拉向近前的转动操作,在该情况下,转动卡定部61的钩61P与盖3的里侧的固定侧卡定部62卡定,至此阻止盖3的转动操作,从而无法进行盖3的拆卸。如此,当开关SW处于ON状态时,即使拧松螺钉11,也无法将盖3从外壳2拆卸,因此不会触碰外壳2内的功率调节器PCD的电路部,从而不会触碰到升压部、逆变器部等成为高电压的电装零件而能够确保安 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盖开闭限制部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其他结构,当开关操作部7处于开关SW的ON状态时,阻止盖3从外壳2的拆卸,且当开关操作部7处于开关SW的OFF状态时,解除该阻止,根据上述其他结构,作为功率调节器而在动作中,无法打开该盖,从而能够防止触碰到高压部而实现安全。 
接着,对用于使作为放热较大的元件的、逆变器部INV、升压部DC/DC所具备的电抗线圈L1、及滤波器部LPF所具备的电抗线圈L2、L3的放热扩散的技术进行记载。 
容纳于框体1内的功率调节器PCD的电路部包含主电路MC的布线,形成为多个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PB5,框体1内的容纳配置被划分壁17划分为供作为放热量大的电路元件的电抗线圈L1、L2、L3配置的第一室15和供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PB5及形成于其的其他电路部分容纳的第二室16。升压部DC/DC、逆变器部INV及滤波器部LPF形成于供构成上述构件的电气元件连接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PB5以与散热器5的平板状的基座部5B隔开间隔的方式并行配置在基座部5B的前表面侧。 
如图7、9、14~17所示,电抗线圈L2、L3构成为,构成电抗线圈的线圈部的外周部在其外周处经由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A与电绝缘片材19A而导热性地安装于向框体1的内侧露出的散热器5的基座部5B。导热片材18A由浸入硅油的硅高分子材料构成,厚度为大致3mm~10mm(例如5mm)。另外,电绝缘片材19A为合成树脂制片材,是厚度为0.5mm~2mm的薄片材,以便不成为热传导的阻碍。 
如图6及图9所示,电抗线圈L2、L3在四边形状的环状铁心F2的对置两边(图6的上下边)分别卷绕有线圈部L2C、L3C,如图15及图16所示,各线圈部L2C、L3C为了其绝缘覆盖的保护而根据需要使外周被绝缘胶带26A覆盖。电抗线圈L2、L3的形成对未卷绕线圈部L2C、L3C的环状铁心F2的对置两边(图6的左右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A、21B的框状的保持构件21安装于环状铁心F2。形成于保持构件21的四处位置的安装凸缘21F借助螺钉25而固定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由此电抗线 圈L2、L3隔着导热片材18A与电绝缘片材19A而安装于散热器5。通过该安装,如图15及图16所示,各线圈部L2C、L3C的外周的一部分成为陷入到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A的状态(由K1表示),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A与电绝缘片材19A紧贴,电绝缘片材19A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紧贴。因此,电抗线圈L2、L3的放热经由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A与电绝缘片材19A而传递到散热器5的基座部5B,并从散热片5A扩散。螺钉24是用于将多个构件结合而形成框状的保持构件21的螺钉。 
如此,电抗线圈L2、L3在功率调节器PCD的电路部容纳在封闭构造的框体1内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从其外周通过导热片材18A而向散热器5导热的有效散热,因此无需担心因从电抗线圈L2、L3产生的热量导致框体1内成为高温而产生的电路元件的特性的变化、元件的破坏等,获得稳定动作的室外设置型的功率调节器PCD。另外,在导热片材18A向框体1内的安装等时,在导热片材18A产生龟裂等的情况下,借助电绝缘片材19A而获得电抗线圈L2、L3与散热器5之间的电绝缘,因此成为安全结构。此外,导热片材18A由浸入硅油的硅高分子材料构成,由此成为具有粘着性的柔软性的状态,因此还能够吸收从电抗线圈L2、L3产生的振动,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经由封闭构造的框体1而向周围传播的噪声的技术。 
另外,电抗线圈L1构成为,构成电抗线圈的线圈部的外周部经由与导热片材18A同样的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B、与电绝缘片材19A同样的电绝缘片材19B而导热性地安装于在框体1的内侧露出的散热器5的基座部5B。导热片材18B由浸入硅油的硅高分子材料构成,厚度为大致3mm~10mm(例如5mm)。另外,电绝缘片材19B为合成树脂制片材,是厚度为0.5mm~2mm的薄片材,以便不成为热传导的阻碍。 
如图6及图9所示,电抗线圈L1中,卷绕于四边形状的环状铁心F1的对置两边(图6的上下边)的两个线圈部L1C、L1C直接连接而构成一个电抗线圈L1。线圈部L1C、L1C为了其绝缘覆盖的保护而根据情况分别使外周被绝缘胶带26B覆盖。电抗线圈L1的形成对未卷绕线圈部L1C的环状铁心F1的对置两边(图6的左右边)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0A、20B的框状的保持构件20安装于环状铁心F1。形成于保持构件20的四处位置 的安装凸缘20F借助螺钉23而固定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由此电抗线圈L1经由导热片材18B与电绝缘片材19B而安装于散热器5。根据该安装,如图17所示,各线圈部L1C的外周的一部分成为陷入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B的状态(由K2表示),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B与电绝缘片材19B紧贴,电绝缘片材19B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紧贴。因此,电抗线圈L1的放热经由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B与电绝缘片材19B而向散热器5的基座部5B传递,并从散热片5A扩散。螺钉22是用于将多个构件结合而形成框状的保持构件20的螺钉。 
如此,电抗线圈L1在功率调节器PCD的电路部容纳在封闭构造的框体1内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从其外周通过导热片材18B而向散热器5导热的有效散热,因此无需担心因从电抗线圈L1产生的热量导致框体1内成为高温而产生的电路元件的特性的变化、元件的破坏等,从而获得稳定动作的室外设置型的功率调节器PCD。另外,即使在当导热片材18B向框体1内的安装等时在导热片材18B产生龟裂等的情况下,借助电绝缘片材19B而获得电抗线圈L1与散热器5之间的电绝缘,因此成为安全结构。此外,导热片材18B由浸入硅油的硅高分子材构成,由此成为具有粘着性的柔软性的状态,因此还能够吸收从电抗线圈L1产生的振动,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经由封闭构造的框体1而向周围传播的噪声的技术。 
电抗线圈L1、L2、L3放热,因此为了不使该放热对其他电路元件造成负面影响,如图6及图8所示,而在框体1内配置为,供滤波器部LPF所具备的电抗线圈L2、L3、及升压部DC/DC所具备的电抗线圈L1容纳的第一室15形成为上位置,供其他电路元件容纳的第二室16形成为下位置,第一室15与第二室16被抑制两室间的空气对流的划分壁17划分。划分壁17由磁性体的金属制构件构成,以防止因从电抗线圈L1、L2、L3产生的热量及电磁噪声而导致其他电路元件变得不合格。 
需要说明的是,电抗线圈L1在其放热量小的情况下配置于第二室16,与上述相同地,经由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18B、电绝缘片材19B而导热性地安装于向框体1的内侧露出的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第一室15也处于通过与上述相同的结构来配置放热量大的电抗线圈L2、L3的状态。 
如图6、图7等所示,电抗线圈L1的端子部借助导线29A而布线于 作为控制基板之一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电抗线圈L2、L3的各自端子部借助导线29B而布线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并且借助导线29C而布线于向商用电力系统GRID连接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2。在该情况下,导线29A、29B、29C通过划分壁17的切口部17A进行布线。 
该IPM配置于第二室16,因此智能功率模块(IPM)的放热不会对上部的电抗线圈L1、L2、L3造成负面影响,从电抗线圈产生的热量的散热、从智能功率模块(IPM)产生的热量的散热借助散热器而有效地散热。 
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以与散热器5的平板状的基座部5B存在间隔SP的方式与基座部5B并行地配置于基座部5B的前表面侧。另外,作为成为高电压且放热量大的电路元件,具有逆变器部INV的开关元件T2~T5,且具有将开关元件T1~T5容纳于一个封装的IPM(智能功率模块),该IPM在不脱离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位置处安装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具体而言,如图2、图3及图7所示,IPM以配置在间隔SP的方式在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配线连接的状态下配置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里侧,并且该IPM的里侧面(图2的下侧面)成为金属制的散热板KH,该散热板KH以与向框体1侧露出的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紧贴的方式借助螺钉12而固定于散热器5。由此,从IPM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板KH而传递到散热器5,并从散热器5的散热片5A扩散。 
该IPM配置于第二室16,因此智能功率模块(IPM)的放热不会对上部的电抗线圈L1、L2、L3造成负面影响,从电抗线圈产生的热量的散热、从智能功率模块(IPM)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是借助散热器而进行有效地散热。 
另外,向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布线连接的二极管D0也进行放热。升压部DC/DC、逆变器部INV及滤波器部LPF形成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将从该二极管D0产生的热量向散热器5传递,并从散热器5扩散。如图11所示,一般来说,二极管D0由合成树脂制罩50封装成扁平长方体状,在其一方侧延伸出两个端子51。若以将该二极管D0配置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前表面侧(图10的右侧)的方式连接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前表面侧端子51,则散热器5的基座部5B与二极管D0的距离变得过长,从而使向散热器5的基座部5B安装二极管D0变得困难。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靠近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的位置配置二极管D0,将端子51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里面侧(图10的左侧)连接。在形成为上述配置的情况下,若将二极管D0的端子51在图11所示那样的直线状下直接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里面侧(图10的左侧)连接,则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里面侧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之间的较大间隔变得必要,使框体1的厚度变大,并且向散热器5的基座部5B抵接的二极管D0的抵接面成为与端子51相反一侧的面(图11的50A的面),作为二极管D0的散热面积而过小,从而产生无法获得足够的散热效果这样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鉴于上述点,提供一种框体1的厚度小且获得二极管D0的良好散热效果的结构。因此,在偏离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外周附近的位置处,经由导热块28(导热构件)而可导热地安装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具体而言,如图10及图13所示,二极管D0构成为,以端子51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并行的方式使端子51的前端部弯曲成大致直角状且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里侧(间隔SP侧)连接,并配置在偏离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位置,在该位置向散热器5的基座部5B进行安装。具体而言,与形成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端部的切口45对应而配置二极管D0。二极管D0以扁平长方体状的面积较大的面(图11的下侧面50B)与借助螺钉41而安装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的铝制的导热块28面对面的方式,借助具有导热性的固定件40而向导热块28固定。固定件40在以其一端的卡定突起40A与形成于导热块28的卡定孔28A卡定的方式覆盖二极管D0的状态下,利用将另一端的安装凸缘40B与形成于导热块28的螺孔28B螺合的螺钉44而进行固定。 
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二极管D0与散热器5之间的电绝缘,在二极管D0与导热块28之间夹装有厚度为0.5mm~2mm的合成树脂制的电绝缘片材42。由于电绝缘片材42较薄,因此二极管D0的放热经由导热块28而向散热器5的基座部5B传递扩散。 
现有的二极管D0的端子5的长度一般确定,因此在没有如上述那样以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并行的方式将端子51弯曲成大致直角状的情 况下,无法将二极管D0向比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配置。若是将端子5的长度设得特别长的二极管D0,则导致二极管D0的成本升高,因此是不优选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现有的二极管D0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有效散热,也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端部形成切口45,与该切口45对应地配置二极管D0,并以填埋在散热器5的基座部5B之间产生的间隔的方式安装导热块28。 
利用上述的二极管D0的安装,二极管D0成为位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与散热器5的间隔SP的延长线上的状态。如上述那样,IPM以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配线连接的状态安装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里侧,从而配置在间隔SP内。而且,是该IPM的里侧面的散热板KH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紧贴的安装。因此,该间隔SP至少对于IPM的安装来说是必要的。 
如此,在供IPM安装的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的相同的面上安装有二极管D0,由此向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的安装变得容易,并且二极管D0位于间隔SP的延长线上,由此二极管D0存在于在该间隔SP上升的空气的通路中,也利用该上升的空气进行冷却,因此散热效果优异。 
另外,根据上述那样的二极管D0的安装,二极管D0的散热经由导热块28而向散热器5的基座部5B良好地进行,另一方面,距供电抗线圈L1的热量传递的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的部分的距离比夹装导热块28的厚度长,从而使二极管D0难以受到电抗线圈L1的散热的干扰。因此,如图6所示,使二极管D0在第二室16的上部处与划分壁17接近,从而能够配置在电抗线圈L1的附近,与此相对地,能够缩短将电抗线圈L1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连接的导线29A以及将电抗线圈L2与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1连接的导线29B。由此,能够采用较小的框体1。 
如上述那样,散热器5是单一的结构,由于在该散热器5的基座部5B安装有作为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的二极管D0、构成逆变器部INV的开关元件T2~T5、电抗线圈L1~L3,因此与分别设置上述电气元件的散热用散热器的情况相比,散热式的框体1的结构简单,上述电气元件的配置及安装也容易。 
框体1在散热器5的里侧设置散热促进用风扇34,将散热促进用风扇 34配置在与IPM(智能功率模块)大致对应的位置。在不设置散热促进用风扇34的情况下,散热器5的散热借助在散热器5的散热片5A间上升的空气的自然流动,供IPM(智能功率模块)的热量传递的散热器5的部分成为高温,由此该热量在散热器5中传递而妨碍供从电抗线圈L1、L2、L3产生的热量传导的散热器5的部分的温度降低,从而导致从电抗线圈L1、L2、L3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效果的降低,通过设置散热促进用风扇34来抑制上述情况,能够提高IPM(智能功率模块)的热量的散热效果,并且能够提高从电抗线圈L1、L2、L3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效果。 
如图13所示,实施例的散热促进用风扇34为借助安装于风扇箱36K的电动机34A而进行旋转的螺旋桨34B的形态,但也可以采用其他形态的风扇。如图7、图9、图12及图13所示,设置覆盖散热器5的散热片5A的里侧整体的面积的盖板35,在该盖板35的中央部形成有送风用孔37,以安装于风扇箱36K的散热促进用风扇34面朝送风用孔37的方式在送风用孔37的周缘部借助螺钉来安装风扇箱36K。 
安装有散热促进用风扇34的盖板35将其左右的凸缘部35F借助螺钉38而固定在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的左右部分。由此,如图13所示,盖板35在覆盖散热器5的散热片5A的里侧整体的状态下,散热促进用风扇34面朝散热器5的散热片5A相互间的空气通路,配置在与IPM(智能功率模块)大致对应的里侧位置。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中,散热促进用风扇34处于配置在比IPM(智能功率模块)的略微高的位置的状态,而优选配置在IPM(智能功率模块)的正背面位置。 
如图7所示,为了将功率调节器PCD沿着房屋的外壁的竖壁等而呈大致垂直状态地安装,如图7、图9、图12及图13所示,在安装散热促进用风扇34的盖板35的上半部的里侧以覆盖散热促进用风扇34的状态配置安装板39,安装板39将形成在其左右两侧的安装腿39E的顶端凸缘部39F借助螺钉固定于散热器5的基座部5B的左右部分。该螺钉可以是专用的螺钉,也可以与安装盖板35的螺钉38混用。在安装板39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于房屋的外壁的竖壁等的安装孔39H。需要说明的是,在盖板35的下端部形成向后方折弯形成的间隔保持部35P,间隔保持部35P的后方前端35P1形成为处于安装板39的下方延长线上的状态。由此,当 将安装板39沿着房屋的外壁的竖壁等进行安装时,由于间隔保持部35P的后方顶端35P1与房屋的外壁的竖壁等抵接,因此功率调节器PCD能够维持沿着房屋的外壁的竖壁等而呈大致垂直状态的安装。 
在外壳2的上壁2A的内侧面、即容纳电抗线圈L1、L2、L3的第一室15的上壁2A的内表面以规定厚度粘贴有平板状的隔热件43。这是因为,第一室15的上壁2A因电抗线圈L1、L2、L3的放热而变热,因此在不存在隔热件43的情况下,存在如下担忧:当功率调节器PCD的周围温度降低时,在第一室15的上壁2A产生水珠,该水珠向电抗线圈L1、L2、L3、第二室落下,而使电绝缘状态恶化。然而,通过设置隔热件43而能够防止该水珠,因此消除上述担忧。 
在印制电路布线基板PB3安装有显示器30,处于显示器30面朝形成于盖3的中央部所形成的纵向的凹陷31的一部分的窗33的状态,在凹陷31整体呈液密状态地粘合有透明的树脂罩32,以使雨滴不会从窗33侵入框体1内。显示器30用于显示功率调节器PCD的动作状态、故障时的错误代码的显示等。 
产业上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功率调节器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结构,能够应用于各种形态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包含各种形态。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 
2·····金属制外壳 
2S····外壳2的周围壁 
3·····金属制盖 
3A····盖3的上边 
3A1···盖3的上边3A的卡定部 
3B、3C···形成在盖3的左右边部的安装部 
3F····凸缘 
4·····防水用垫片 
5·····散热器 
5A····散热片 
5B····基座部 
5C····空气通路 
6·····导线抽出部 
7·····手动操作的开关操作部 
7J····轴 
8A····卡定凸缘 
8B、8C···安装凸缘 
9·····螺钉 
11····螺钉 
12····螺钉 
15····第一室 
16····第二室 
17····划分壁 
18A、18B···导热片材 
19A、19B···电绝缘片材 
20、21·····保持构件 
26A、26B···绝缘胶带 
28····导热块 
29A、29B、29C···导线 
30····显示器 
34····散热促进用风扇 
35····盖板 
37····送风用孔 
39····安装板 
40····固定件 
41····螺钉 
44····螺钉 
51····二极管的端子 
60····孔或切口 
61····转动卡定部 
62····固定侧卡定部 
PCD···功率调节器 
MC····功率调节器PCD的主电路 
IPM···智能功率模块 
DC/DC···升压部 
L1····升压部DC/DC的电抗线圈 
D1····二极管 
D0····二极管 
INV···逆变器部 
LPF···滤波器部 
L2、L3···滤波器部LPF的电抗线圈 
GRID···商用电力系统 
PV····太阳能电池 
PB1、PB2、PB3、PB4···印制电路布线基板。 

Claims (12)

1.一种功率调节器,其在单一的框体内容纳有: 
升压部,其对太阳能电池等发出的直流电的电压进行升压; 
逆变器部,其将由所述升压部升压后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及 
滤波器部,其对由所述逆变器部转换后的交流电的波形进行整形, 
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用于防水的封闭构造且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散热器构成,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存在间隔且大致并行地配置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将构成所述升压部的具有放热性的电装零件与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且在偏离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外周附近的位置处经由导热构件而将所述电装零件可导热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并且将构成所述逆变器部的开关元件与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连接,且在未偏离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的位置处将所述开关元件可导热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内,将构成所述滤波器部的电抗线圈容纳在上部侧,并将包含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在内的其他电路元件容纳在下侧,在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与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之间的所述间隔构成有空气的上升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为铝制,所述导热构件为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的块状的铝制构件,所述放热性的电装零件借助固定件而固定于所述导热构件的前表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以在所述滤波器部所具备的电抗线圈的线圈外周处隔着具有柔软性的导热片材和电绝缘片材的方式将该电抗线圈可导热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以在所述升压部所具备的电抗线圈的外周处隔着具有柔软性的导热 片材和电绝缘片材的方式将该电抗线圈可导热地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基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内,以将容纳所述滤波器部所具备的电抗线圈及所述升压部所具备的电抗线圈的室作为上部室、将容纳包含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在内的其他电路元件的室作为下部室的方式,利用抑制所述两室间的空气对流的划分壁进行划分,所述放热性的电装零件接近所述划分壁而配置在所述电抗线圈的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内,以将容纳所述电抗线圈的室作为上部室、将容纳包含所述印制电路布线基板在内的其他电路元件的室作为下部室的方式,利用抑制所述两室间的空气对流的划分壁进行划分,所述放热性的电装零件接近所述划分壁而配置在所述电抗线圈的附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片材具备以所述电抗线圈的线圈外周陷入其表面的状态进行抵接的厚度的柔软性,所述电绝缘片材是保持所述导热片材的背面而使所述电抗线圈的放热向所述散热器良好地传递的厚度的片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是周围由金属板围起、在表侧开口且利用能够开闭的盖对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由散热器构成的外壳的所述表侧的开口进行关闭的、用于防水的封闭构造,在将所述开口作为表侧而容纳所述电抗线圈的室处于上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散热器侧为安装侧,为了构成所述逆变器部而将多个开关元件呈电桥状地电连接而成的智能功率模块配置于容纳所述其他电路元件的室,所述智能功率模块的散热面可导热地安装于向所述框体的内侧露出的所述散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在所述散热器的里侧面设置散热促进用风扇,并将所述散热促进用风扇配置在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对应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备:具有所述里侧壁的表侧开口的外壳;以对该外壳的表 侧开口进行开闭的方式能够装卸地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盖;安装于所述盖的里侧且以供所述外壳的表侧开口的周围壁的前端陷入的状态紧贴的垫片, 
在所述外壳的内侧设置对所述功率调节器的规定的电路部进行开闭的开关, 
在所述外壳的周围壁的下壁,对所述开关进行手动操作的开关操作部被设为向下方突出的状态, 
所述功率调节器具备盖开闭限制部,当所述开关操作部处于闭合开关的电路的ON状态时,其阻止所述盖从所述外壳的拆卸,并且当所述开关操作部处于断开开关的电路的OFF状态时,其解除所述阻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操作部是从断开开关的电路的OFF状态向闭合开关的电路的ON状态转动且利用与该转动相反的转动从开关ON状态向开关OFF状态复原的转动式构件,所述盖开闭限制部在所述盖的里侧具备供伴随着所述开关操作部的转动而进行转动的转动卡定部卡定及卡定解除的固定侧卡定部,且具备如下所述的结构:当所述开关处于ON状态时,所述转动卡定部与所述固定侧卡定部卡定而阻止所述盖的拆卸,当所述开关处于OFF状态时,解除所述阻止。 
CN201290000271.1U 2011-02-08 2012-02-07 功率调节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29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5134 2011-02-08
JP2011025134A JP5634905B2 (ja) 2011-02-08 2011-02-08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JP2011-025036 2011-02-08
JP2011025036A JP5634904B2 (ja) 2011-02-08 2011-02-08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JP2011-027270 2011-02-10
JP2011027270A JP5820980B2 (ja) 2011-02-10 2011-02-10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PCT/JP2012/052662 WO2012108398A1 (ja) 2011-02-08 2012-02-07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2963U true CN203562963U (zh) 2014-04-23

Family

ID=46638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027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2963U (zh) 2011-02-08 2012-02-07 功率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675054A4 (zh)
CN (1) CN203562963U (zh)
WO (1) WO201210839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2763A (zh) * 2014-07-29 2016-02-10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力变换装置以及电力变换系统
CN107852840A (zh) * 2015-07-09 2018-03-27 西伊加梯电源卢森堡公司 高电力密度逆变器(ii)
CN110072372A (zh) * 2019-05-28 2019-07-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111245359A (zh) * 2020-01-20 2020-06-05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级联型光伏逆变器单元模块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123813A (zh) * 2021-11-15 2022-03-01 上海大学 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新型结构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CN114421072A (zh) * 2022-03-31 2022-04-29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149A (zh) * 2011-10-18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密封风道和散热系统
JP6007723B2 (ja) * 2012-10-19 2016-10-1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を備える機器
JP6051766B2 (ja) * 2012-10-19 2016-12-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および電気機器の製造方法
US10335075B2 (en) 2013-03-14 2019-07-02 Dexcom, Inc. Advanced calibration for analyte sensors
FR3010590B1 (fr) * 2013-09-09 2015-10-09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Ensemble electronique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6018557B2 (ja) * 2013-09-27 2016-11-02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機器を搭載したモータ
CN103806815B (zh) * 2014-03-13 2015-06-24 国家电网公司 用于柜体防护的百叶窗
WO2016157411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機構
EP3171684B1 (en) * 2015-11-20 2020-01-22 CE+T Power Luxembourg High power density inverter (ii)
AU2016321843B2 (en) 2015-09-14 2020-07-09 Fronius International Gmbh Inverter for converting a DC voltage into an AC voltage
CN107807205A (zh) * 2017-10-15 2018-03-16 佛山净潭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用的分析仪
CN108811468A (zh) * 2018-07-25 2018-11-13 芜湖市新海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排线功能的机电设备用散热座
EP3703238A1 (en) * 2019-02-28 2020-09-02 ABB Schweiz AG An inverter for a photovoltaic plant
KR20210088195A (ko) * 2020-01-06 2021-07-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컨버터
CN112152474B (zh) * 2020-09-25 2022-01-07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装置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CN112954985B (zh) * 2021-03-31 2022-09-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机构及显示设备
CN114070094B (zh) * 2022-01-06 2022-03-18 深圳市飞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发电用便于装配的变频器
CN115460827B (zh) * 2022-09-17 2023-11-03 江苏晨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种频率段磁性材料集成的差共模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7996Y2 (ja) * 1985-03-14 1995-11-0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変換装置
JP2624784B2 (ja) * 1988-06-29 1997-06-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インバータ装置
JP2000245171A (ja) * 1999-02-22 2000-09-08 Nissin Electric Co Ltd 電力用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3575328B2 (ja) * 1999-04-23 2004-10-13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装置
US6549409B1 (en) * 2000-08-21 2003-04-15 Vlt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 assembly
JP3664056B2 (ja) * 2000-08-24 2005-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系統連系電力変換器
JP4693256B2 (ja) * 2001-02-02 2011-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昇圧ユニット
EP1283589A3 (en) * 2001-08-09 2003-03-26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Power converter module
JP4025591B2 (ja) * 2002-06-24 2007-12-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屋外設置機器の筐体
DE202006008792U1 (de) * 2006-06-01 2007-10-04 Diehl Ako Stiftung & Co. Kg Solarwechselrichter
JP2008244214A (ja) * 2007-03-28 2008-10-09 Shindengen Electric Mfg Co Ltd 電子機器筐体
US20100302728A1 (en) * 2007-11-28 2010-12-02 Voltwerk Electronics Gmbh Chassis for inverter
JP4841566B2 (ja) 2008-01-07 2011-12-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WO2009125593A1 (ja) * 2008-04-08 2009-10-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装置
WO2010122631A1 (ja) * 2009-04-20 2010-10-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収容ユニット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2763A (zh) * 2014-07-29 2016-02-10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电力变换装置以及电力变换系统
US10110009B2 (en) 2014-07-29 2018-10-23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Switch cover for power converter an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CN107852840A (zh) * 2015-07-09 2018-03-27 西伊加梯电源卢森堡公司 高电力密度逆变器(ii)
CN107852840B (zh) * 2015-07-09 2019-07-26 西伊加梯电源卢森堡公司 Dc/ac电力逆变器
CN110072372A (zh) * 2019-05-28 2019-07-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111245359A (zh) * 2020-01-20 2020-06-05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级联型光伏逆变器单元模块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4123813A (zh) * 2021-11-15 2022-03-01 上海大学 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新型结构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CN114123813B (zh) * 2021-11-15 2022-12-09 上海大学 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CN114421072A (zh) * 2022-03-31 2022-04-29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
CN114421072B (zh) * 2022-03-31 2022-07-29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5054A4 (en) 2017-05-17
WO2012108398A1 (ja) 2012-08-16
EP2675054A1 (en)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2963U (zh) 功率调节器
CN202798488U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5634904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JP5634905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CN200956371Y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接线盒
CN102420266A (zh) 一种太阳能接线盒
CN104953855A (zh) 电力转换装置
KR20150098103A (ko) 전력변환장치 및 태양광 모듈
KR20150088132A (ko) 전력변환장치 및 태양광 모듈
CN204179955U (zh) 逆变器装置
CN102324864B (zh) 一种三相并网逆变单元
CN205407618U (zh) 一种智能组串型三相光伏逆变器
JP2012244770A (ja) 集電箱
JP2012244769A (ja) 集電箱
JP2016032383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05407617U (zh) 一种混合型光伏逆变器
KR20150085413A (ko) 태양광 모듈
CN216598865U (zh) 一种中功率离网型光储一体逆变器装置
JP5820980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JP2012169341A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
KR20150086765A (ko) 전력변환장치 및 태양광 모듈
CN206180866U (zh) 光伏逆变器机箱及光伏逆变器
CN206093564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5693574U (zh) 太阳能并网逆变器
CN205911963U (zh) 配电盘、电力调节器和油浸式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