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02763U -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02763U
CN203402763U CN201320145775.9U CN201320145775U CN203402763U CN 203402763 U CN203402763 U CN 203402763U CN 201320145775 U CN201320145775 U CN 201320145775U CN 203402763 U CN203402763 U CN 203402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tensioning
winding
actuator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1457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伯托·巴迪亚利
斯特凡诺·马尔凡特
乔瓦尼·加迪恩
保罗·加斯帕尔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Original Assignee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filed Critical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02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027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9/0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 B65H59/10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tension in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narling; Applications of tension indicators by devices acting on running material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upply or take-up devices
    • B65H59/20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 B65H59/26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 B65H59/28Co-operating surfaces mounted for relative movement and arranged to deflect material from straight path the surfaces being urged towards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Abstract

一种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的变向器元件和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所述变向器元件以交错且相对的方式呈梳状彼此面对地布置,以形成用于所述线穿过所述装置的曲折路径,其中所述变向器元件具有滑动元件,所述滑动元件被弹性抵靠以相当于所述线前后移动,每个滑动元件均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其中通过调节与所述线相接触地工作的弹性元件的荷载而在线张紧装置的出口中获得线中的期望张力。

Description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产生并调节纺织机中的卷绕线的张力(已知为张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工业中,生产和修整纱线的许多工序都需要调节卷绕线的张力,然而,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处理并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参照在络纱机执行的络纱工艺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在络纱机中所处理的线从线轴解开并再次卷绕在包绕物(package,卷装)中。如已知的,络纱机包括沿着机器的前部排列并且设有共用控制和养护设备的多个线轴单元。 
线轴单元的基础部件在图1中示出,省略了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直接相关的那些部件。供给线轴1由于拾取其线2而被解开,线通过快速旋转形成线圈3而解开:随着解开的进行线圈的大小增加。这种增加的大小取决于线2的自由部分的长度,所述自由部分从线轴的拾取点至卷绕组4(该卷绕组包括线的引导构件以及检测线存在的传感器或探测器),随后到达线张紧装置6,该线张紧装置在线中产生经调节的张力。 
沿着线从底部向上的路径,在线张紧装置6的后面设置用于连接端部的装置7(已知为接头器),当线由于线断开或者由于位于接头器7正下游的纱线清纱器10的干预而发生中断时,将中断线的待接合端部引向接头器。在纱线清纱器10的下游设置有线的张力传感器13。净化的线被收集 在包绕物11中,所述包绕物设定成通过以预定且基本恒定速度致动的辊子12旋转,所述包绕物安置在所述辊子上并且以包绕物保持器臂17支撑。旋转的包绕物11吸取线2,以高速将线从在定位销15上保持固定的线轴1解开。 
接头器7配备有用于拾取中断线的端部的抽吸嘴8、9:抽吸嘴8在上方的包绕物的一侧上(该抽吸嘴示出为处于其极限位置,一个下部位置以实线表示,另一个上部位置以虚线表示),另一个抽吸嘴9在线轴的一侧上,该抽吸嘴沿着箭头16旋转运动。这种抽吸嘴拾取中断线2的端部并且将这些端部传送至接头器7,以便重建卷绕线2的连续性。 
线轴单元的操作通过一控制单元(为了简洁起见在图中没有示出该控制单元)控制,该控制单元从传感器13接收线的张力值,并且该控制单元的功能还包括在卷绕过程中以及在用于养护调停的中断的卷绕调停过程中对于线张紧装置6的指令和控制程序。 
卷绕的密度和包绕物的良好形状随后受到卷绕线的张力的影响。这种张力由卷绕速度以及由放置在线轴1与纱线清纱器10之间的线路径上的线张紧装置的动作而确定。根据纱线的类型以及所述包绕物的预期用途,将要卷绕在包绕物上的线所需的张力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正常的包绕物具有恒定张力,在包绕物开始时具有实质上较高的张力而随后减小以用于弹性纱线,以及对于染色包绕物具有较低且恒定的张力。 
即使辊子12以恒定速度旋转,由于用于在包绕物11上进行收集的系统的几何形式的影响,纱线在返回速度具有明显脉动的情况下被加工,当纱线在圆锥管上卷绕成圆锥形式时尤其如此。在圆锥包绕物上的收集速度的脉动基本上由于不同的境况而引起。 
第一境况是横向的(traverse),换言之,即纱线在成形包绕物上的摆动式分布,通过在卷绕物的两个末端之间具有偏移的线引导装置形成。在 络纱机中,线引导装置一般包括在致动柱体12上形成的螺旋状凹槽。这种偏移周期性地将线的从最后横向约束直到线引导件摆动的部分的长度拉长或缩短。当线引导件将线放置在包绕物的中部并且处于半行程时,上述长度最小,当线引导件将线安置在包绕物的两个基部处并且处于其行程的末端时,上述长度最大。因此,线路径的长度的这种周期性变化转化为线的返回速度的第一脉动:在线长度从线轴1恢复的每个时刻(恢复的线长度对应于卷绕在包绕物上的线由于线轴与包绕物之间的线路径的长度的周期性变化(正变化和负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的长度),并且考虑到线2在脉动高度处从线轴解开,而未解开的线卷不会有可能地不规则释放。根据线从线轴的脱离点的水平高度,线圈3的大小相应地变化,且因此在线上产生的张力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变化,所述张力也具有随着从线轴的起始处到终止处进行的解开而增加的脉动发展。 
因此,线轴1的解开张力具有从线轴的起始处到终止处长期间变化(数量级为分钟)以及与针状产品的解开相对应且具有数量级为3-7Hz的频率的短期间变化,其与环形框的环形轨的周期性偏移对应,以便连续地提升并降低所述环,从而在每个卷绕线轴的管上分配纱线10。 
另一方面,第二境况来源于包绕物的锥度。一般地,不是很强调管的锥度,但是在当前卷绕速度下,返回速度中所产生的脉动不能完全被忽略。当线在直径较大的部分(已知为包绕物的底部)中卷绕时,线以较高速度被拉回,且因此线经受更高的张力。另一方面,当线在具有较小直径的部分(已知为包绕物的顶端)中卷绕时,相反的状况发生,线以较低速度被拉回且张紧程度较小。 
在从线轴1至包绕物11的路径中的线的速度和张力的脉动进展总体上具有范围在3-30Hz内的频率。 
另一方面,第三环境状况来源于这样的事实:由于自旋线轴的部件的或大或小的摩擦,在线轴自身中(一般地,由于自旋线圈的长度的变化, 从线轴的起始处到终止处具有不同的茸毛度),以及在线轴与线轴之间,纱线的茸毛度和摩擦系数都具有显著变化。 
因此,置于线2在线轴1与包绕物11之间的路径上的线张紧装置6具有这样的功能:调节并补偿卷绕线的返回速度和张力的这种变化,并且衰减由于线2从线轴1解开而引起的可能的振动。对于这些线张紧装置,对于脉动的活动对比质量越小,则张力调节和控制的灵敏度越大。 
一般地,在现有技术中使用两种类型的线张紧装置:具有用以压缩并制动所述线而不会改变所述线路径的相对盘的线张紧装置,以及具有所述线路径的变向器的线张紧装置,该变向器制动所述线从而调节线的路径以使所述路径或多或少地曲折。例如,本申请人的专利EP734.990B1描述了一种具有磁性致动盘的线张紧装置,而Murata的EP1.975.105A2描述了包括多对具有弹簧压力的盘的线张紧装置。具有盘的线张紧装置能够有效地控制高于0.2-0.3N的张力,而对于低于这个值的张力,具有盘的线张紧装置不够精确且不是非常可靠。 
在具有盘的线张紧装置中,所述盘几乎总是处于接触中,因为所述盘之间的距离仅仅为由于所通过的线的厚度以及其瑕疵而产生量。提供给线的张力等于进入线中的由于盘的压力而在线上产生的摩擦力而引起增加的张力。 
在具有线路径偏转的线张紧装置中,线张紧装置的结构包括像梳子那样或者像错列耙子那样布置以彼此穿插的多个变向器;在接收到指令时这种变向器整体地向彼此拉进以及彼此分离,从而增加或减小路径的曲折度以及在线上产生的摩擦阻力。一般地,根据现有技术的具有偏转的线张紧装置具有显著的缺点。 
例如,专利US5,499,772和US5,738,295描述了利用螺线管的激励来控制调节的线张紧装置,而专利IT1.276.819描述了通过气动装置进行 控制。这些装置需要显著的活动质量,因此,这些装置能够确定施加在线上的张力,但是这些装置不能以上面提及的频率来跟随并衰减速度和张力的脉动。 
可替换地,以线张紧装置传递的额外张力能够以提前设定的方式随着线轴的消耗而变化。 
通常,对于具有提供可控致动器的线张紧装置,比如气动柱体或可激励螺线管,所述装置能够通过提供指令来跟随线轴的解开的演变,以便获得具有预定进展的平均总体张力,并经验性地测量到达包绕物的线的平均张力,例如通过传感器13。 
在使用固定和活动变向器的具有偏转的其他类型张紧装置中,不可能调节在线轴解开以及包绕物成形期间引起的张力,甚至不能测量出口中的线的张力。 
专利GB315.429描述了一种具有偏转的线张紧装置,其包括一系列固定元件和一系列活动元件,这些元件相对于彼此交错。活动元件是顺应性的且独立地跳动并且适于线通过。固定系列相对于活动系列的压力通过重物和继电器来确定,但是该压力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调节的。线张紧装置采用的构造取决于通过的线的产量,并且不能进行任何调节。在这种线张紧装置中,一旦已经选择并安装了重物和继电器,则线张紧装置的构造以及施加在线上的张力以任何方式都不能调节。在实用新型JP5117547和JP5130235中,变向器元件包括孔眼,线在该孔眼中开槽,这使得这些变向器元件在正常自动卷绕机中的使用有问题。实用新型JP5117547描述了一种具有偏转的线张紧装置,其包括一些列固定孔眼和一系列活动孔眼,这些孔眼相对于彼此交错并且通过独立弹簧支撑和抵靠。这些元件布置在相对于彼此成角度而具有可变开口的两根杆上。实用新型JP5130235描述了一种相同类型的线张紧装置,但是在两根杆上布置有独立的弹簧。通过扭转弹簧,两根杆之间的角度或多或少地打开。在这些线张紧 装置中,一旦已经选择并安装了弹簧,则线张紧装置的构造以及施加在线上的张力以任何方式都不能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用于络纱机以及卷绕机的保养的新型线张紧装置,该线张紧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线张紧装置的迄今为止的缺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用作用于卷绕纱线的线张紧装置,特别地,用作用于构成络纱机的线轴单元的线张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梳状张紧装置,所述梳状张紧装置具有多个固定的变向器元件和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所述变向器元件以交错且相对的方式彼此面对地布置,以形成用于所述线穿过所述装置的曲折路径,所述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机载地布置在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能够改变所述线在所述变向器元件之间的路径的曲折,所述移动装置交替地放置在一休息位置或一工作位置中,在所述休息位置中使得所述线的路径清空,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移动装置前进抵靠处理中的所述线以在所述线的路径中产生曲折,多个变向器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由弹簧抵靠,从而由于变向的线的张力的作用以及由于相对的弹簧的抵靠力而移动,其中,每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均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并且所述装置包括致动的致动器,所述致动的致动器由卷绕站的控制单元驱动,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测量所述线的张力的张力传感器的信号,其中,根据所述张力传感器的信号,所述致动的致动器调节与所述线相接触地工作的弹簧的压缩程度,以便在线张紧装置的出口中获得线中的期望张力。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所述致动的致动器通过作用于预加载装置来调节所述弹簧的预加载,所述预加载装置改变所述弹簧本身的预加载。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的致动器通过移动所述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来调节所述弹簧的预加载。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变向器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多个元件上,所述多个元件相对于引导杆滑动,以便由于变向的线的张力以及相对的弹簧的抵靠力的作用而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变向器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相对于铰链转动的多个元件上,以便由于变向的线的张力以及相对的弹簧的抵靠力的作用而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张力传感器布置在所述线张紧装置的下游。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的致动器包括步进电机。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的致动器包括在频率上由所述控制单元驱动的步进电机。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的致动器包括液动和/或气动致动器。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布置在所述线张紧装置的移动装置上并且相对于其引导杆装有滑动元件,而所述多个相对的固定的变向器元件是固定的。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布置在所述线张紧装置的被带到工作中的移动装置上,使得所述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保持在固定位置中,而多个相对的固定的变向器元件在其引导杆上装有滑动元件。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致动的致动器与运动转换器组合,电机的受控旋转通过所述运动转换器转换成水平的直线位移,这使得所述移动装置相对于所述线的路径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引导杆的移动装置被安装在移动板上,在所述移动板上形成有引导腔,所述引导腔用于滑动元件的前后滑动,所述滑动元件的相应突起啮合于其中。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引导腔形成于结构中,用于具有与所述腔相对应的突起的滑动元件的前后滑动。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所述变向器元件设置有用于线的引导凹入端部,所述引导凹入端部由低摩擦和耐磨损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中,在所述引导凹入端部的内部布置有惰性辊。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线轴单元的侧视图,并且示出了技术问题。 
图2A-2C示出了被插入于卷绕站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张紧装置的方案,其中图2A示出了装置的前视图,而图2B示出其根据A-A的截面。图2C更详细地示出了装置的轴测图。 
图3中示出了根据图2A-2C的方案所示的结构。 
图4是确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张紧装置的操作的解决方案的想法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对图1至4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张紧装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典型实施例作为示例给出,但不是用于限制的目的。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线轴单元的侧视图,并且示出了技术问题。图2A-2C示出了被插入于卷绕站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张紧装置的方案。图2A示出了装置的前视图,而图2B示出了根据A-A的截面。图2C更详细地示出了装置的轴测图。 
可替换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的想法可以根据图3中所示的结构的方案做出,根据图3中所示的结构的方案等同于根据图2A-2C的方案。 
图4是确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张紧装置的操作的解决方案的想法的示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基本上由线张紧装置构成,所述线张紧装置具有对线的路径的偏转,其中梳张紧装置具有多个固定的变向器元件和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其中所述变向器元件布置成以交错且相对的方式彼此面对,以形成用于线2穿过的曲折路径。 
根据一个实施例,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机载地放置于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设置有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用于改变所述线2的路径的曲折并且改变其产生的张力。在图2A-2C示出的技术方案中,线张紧装置包括固定于线轴单元的框架的支撑结构21。在支撑件21的右侧内部上,多个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被布置成向内突出并且根据线2的竖直高度分布。所述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设置有端部23,所述端部23具有线2的引导凹部,优选地,所述引导凹部由低摩擦和耐磨损的材料制成。在引导部的内部,可存在用于减少线2的滑动的惰性辊24。 
在支撑件21的左内部上,布置有线张紧装置的移动装置26,所述移动装置支撑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所述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向内突出且根据线2的竖直高度分布,以便水平地移动以进入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之间的竖直间隔,从而使线2变向并改变线的路径的曲折。 
移动装置26水平地移动通过板29以使其朝向右方前进或朝向左方移回,板由致动器30移动,致动器由线轴单元的控制单元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致动器30由电动机形成,电动机在频率上由卷绕站的控制单元驱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使用步进电机。这种类型的致动器确定路径的曲折的程度,但它并不像已经引述的现有技术文献中描述的致动器那样在线中直接产生张力,其中现有技术文献中描述的致动器直接确定线上的压力。根据本实用新型,移动装置26由致动的致动器30致动,该致动的致动器由卷绕站的控制单元驱动,该控制单元接收测量所述线的张力的张力传感器13的信号。根据所述张力传感器13的信号,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调节与线2相接触地工作的弹簧39的压缩程度,以便在线张紧装置的出口中获得线中的期望的张力。 
由于致动的致动器30,所以可以连续地调节弹簧的压缩程度,换句话说,在装置的工作期间,可以根据线在装置的运行期间变化的实际张力来连续地改变所述压缩程度。 
根据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张力传感器13被布置在线张紧装置的下游。但也可以将张力传感器13布置在线张紧装置的下游和/或上游。如果设置有多于一个的张力传感器13,则每个张力传感器13的信号通过控制单元被发送到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通过作用于预加载装置来调节弹簧39、49的预加载,所述预加载装置改变弹簧39、49本身的预加载。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通过移动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47来调节弹簧39、49的预加载。 
根据一个实施例,多个变向器元件22、54;27、47中的至少一个被放置在多个元件38、51上,该多个元件相对于引导杆34、52滑动,以便由于变向的线2的张力以及相对的弹簧39、49的抵靠力(contrast,相反力)的效果而前后移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多个变向器元件22、54;27、47中的至少一个被放置在多个元件38、51上,该多个元件相对于铰链转动,以便由于变向的线2的张力以及相对的弹簧39、49的抵靠力的效果而进行转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包括液动和/或气动致动器。 
根据另一实施例,与运动转换器32组合的该致动器30包括步进电机31,例如,所述步进电机在频率上由所述控制单元驱动以执行受控的旋转。在致动器30中,电机31的受控旋转通过转换器32(例如,通过齿条或通过螺杆/母螺杆系统)被转换成水平的直线位移,这使得移动装置26相对于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前后移动,使其板29相对于固定于支撑件21的一个或多个导向件33移动。在图2B中,元件32示出了电机的齿轮,所述齿轮与跟板29整体形成的齿条啮合并使其来回移动。 
可替换地,移动装置26水平地移动进入两个位置:休息位置或工作位置。 
步进电机31仅在位移期间工作。 
第一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即,移动装置26完全移回并且线从笔直路径无偏离,从而当不进行绕线时(例如,当执行线的接合时)使线的路径完全清空。在这样的操作期间,位于线轴的一侧上的嘴部9(其根据箭头16以旋转方式移动)将中断的线的端部重新插入线张紧装置6中。 
第二位置示出在图2A中,并且第二个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即,当进行绕线时,移动装置26前进到工作位置中以在线的路径中形成曲折。 
所述移动装置26在其左侧部分中支撑两个或更多个引导杆34,引导杆安装在可移动的板29上并且根据竖直高度分布以便进入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之间的间隔中。在多对引导杆34的右端上布置有滑动元件38,滑动元件内部设置有与引导杆34对应的圆柱腔。滑动元件38在引导杆34的外侧上被开槽(slotted),并且滑动元件被小弹簧39抵靠,小弹簧在左侧处搁置在板29上。滑动元件38终止于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并且可由于变向的线2的张力以及相对的弹簧39的抵靠力的效果而前后移动。 
滑动元件38的前后滑动被引导通过板29中形成的腔40,元件38的突起41在腔中滑动,突起的尺寸对应于腔40,使得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不能旋转,而只能滑动。 
元件38的端部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还设置有线2的引导凹入端部,优选地,所述引导凹入端部由耐磨损和低摩擦的材料(例如陶瓷)制成。 
为了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结构和操作,有利的是考虑通过卷绕在图4中示出的变向器元件上而滑动的线的特性。从底部向上移动的线 2(其具有进入张力τi)通过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而变向。其张力通过量e(αf)而被指数地放大,直到其达到出口张力τu,该出口张力等于τi×e(αf)。这种放大效果取决于卷绕角度α和摩擦力f两者,而摩擦力进而取决于速度和茸毛性(hairiness)。变向的线2施加水平的力F,该力来自于作用于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上的两个张力(进入和离开张力)的合成。 
F=τi(e(αf)+1)senα/2 
元件27接收横向推力F,该力倾向于向左移动元件27并压缩所述抵靠弹簧39,该弹簧进而抵靠在板29上。当τi增加,力F增加并且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被向左推,从而增加了弹簧39的压缩。反之亦然,当τi减小时,力F减小并且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被向右推,从而释放了弹簧39的压缩。线的张力倾向于使其路径的曲折程度较小,而弹簧的反作用力倾向于使路径更曲折。考虑到这样的事实,即,弹簧39的反作用力随着其变形直接增大以及力F随着角度α的减小而减小,两个力在一中间情况下必然相互平衡。弹簧39被压缩得越多,则线2被张紧得越多,并且反之亦然。 
因此,用于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的解决方案的想法是基于与线2接触地工作的弹簧39的加载或压缩程度(也被称为预加载)的调节。在根据图2A-2C的实施例中,该调节通过调节弹簧39搁置在板29上的横向坐标来获得,从而改变所述移动装置的相对位置,并使得弹簧39以不同的压缩程度工作,从而确定其反作用力或反推力的变化,从而允许通过变向而改变在线上产生的张力。当使弹簧39在平均来说较为松驰的条件下工作时,线上所产生的张力较小。当使弹簧39在平均来说较为压缩的条件下工作时,线承受较大的张力。 
换句话说,在具有弹簧的偏移范围的情况下,用于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基础的调节弹簧39的加载的解决方案的想法利用了使得弹簧在所述范围中的特定部分中工作,该特定部分根据线张紧装置必须对从底部到达的线 的张力如何或多或少地进行放大而产生或多或少地较高的所需反推力,以在顶部的出口中获得线中的所需张力。 
当然,弹簧的预加载的调节可以不仅通过移动移动装置来进行,而且还通过调节弹簧本身的预加载装置来进行。例如,预加载装置可以包括套管,套管可以移动(例如旋转),以改变弹簧在放松时的长度或倾斜。换句话说,如果弹簧被预压缩,则预加载增加并且在从外部作用于弹簧上的载荷不能克服所述预载荷之前弹簧都不再压缩。 
当然,如果弹簧是线性弹簧,则它可以沿直线方向压缩或延伸;无论如何,可使用扭转弹簧、片簧或偏转弹簧等。 
因此,也可以在不移动移动装置和/或变向器元件的情况下改变弹簧的预加载。 
考虑到因为每个变向均具有独立于其他变向的效果,因此不可预测张力在后续的变向中发生的倍增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旨在基于通过线张紧装置的传感器13(其例如位于张紧装置的下游)检测到的张力值来调节两个装置(即固定和移动装置)的相对位置。 
现在,我们将描述图2A-2C装置的操作。如所述的,装置能够采取两个位置:第一位置或休息位置,在该位置中,电机31使板29移动返回到其左端行程,从而使得线的路径清空;以及第二工作位置,在该位置中,电机31使板前进到右端并抵靠线2,从而使得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配合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以在线2中产生曲折路径(如在图2A中所示)。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的前进的程度,线2的路径的或多或少地曲折,并且在线中所产生的平均张力基本上是恒定的。通过电机31控制的板29前进的程度形成非常粗略的校准,并且因而,产生与通过根据现有技术的线张紧装置所产生的平均张力相似的平均张力。 
如已经描述的,从线轴的开始到结束,线圈3在旋转时尺寸增加,并且其张力随其离心力变化:从线轴2的解绕的开始到结束,线1的来自于线轴的张力τi显著增加。因此,如果正在退出的线的张力需要具有一定值,则必须减少线张紧装置中产生的张力的增加。 
线张紧装置的结构的变化通过线轴单元的控制单元确定,以确定在线张紧装置的出口中的期望张力,其中该控制单元接收张力传感器13的信号并且知道包绕物11的前进程度和线轴1的消耗程度。同样地,在控制单元中,设定用于到达包绕物的线的期望的张力值。 
有利的是,在线轴1的解绕过程中,板29的前进程度可以根据线轴的消耗程度而以离散的时间间隔变化。在参照图1示出的线的路径中,线的平均张力通过传感器13检测。作为该检测的结果,当检测到正在从线张紧装置离开的线中的平均张力增大并超出预定值时,能够以离散的时间间隔有利地改变移动板29的工作位置,以减小线2的路径的曲折,并且使线的平均张力恢复到预设限度内。在对板29的前进程度的变化的两次干预之间的时间段中,线张紧装置中唯一的移动部分是变向器元件27。 
本实用新型的特有特性在于更精细且更敏感的第二自调节,这通过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实现,所述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通过相对于板29彼此独立地滑动而移动。 
在图2A-2C中,在装置的通过电机31而被带到工作位置工作的移动装置26上设置与弹簧39的弹性抵接(用于衰减张力的脉动),该弹性抵接与端部的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相对。 
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的想法可以与图3中所示的结构等同的方式进行,其中,在另一方面,在装置的右侧固定部分上设置与弹簧49的弹性抵接(用于衰减张力的脉动),而装置的被带到工作的移动装置26使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47保持在固定位置中。 
为此目的,在右侧结构21上布置有滑动元件51,该滑动元件内部具有与引导杆52对应的圆柱形腔。滑动元件51在引导杆52的外侧上被开槽,并且滑动元件被小弹簧49抵靠,小弹簧在右侧处搁置在结构21上。滑动元件51终止于变向器元件54并且可由于变向的线2的张力以及相对的弹簧49的抵靠力的效果而前后移动。 
滑动元件51的前后滑动被引导通过形成于结构21中的腔56,所述元件51的对应突起57在所述腔中滑动,使得变向器元件54不能旋转,而只能滑动。类似于图2A-2C的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变向器元件54还设置有线2的引导凹入端部,优选地,引导凹入端部由低摩擦和耐磨损的材料制成。 
图3的实施例中还使用用于调节与工作中的线2接触的弹簧39的压缩程度的想法。在根据图3的实施例中,该调节通过调节经由板29被带入工作的变向器元件47的横向坐标来获得,改变所述变向器元件47相对于变向器元件54的相对位置,并使得弹簧49以不同的压缩程度工作,从而确定其反作用力或反推力的变化,这允许确定通过变向而在线上所产生的张力。 
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正确操作,在衰减线从线轴上解绕以及线卷绕在包绕物上的过程期间的振动时,必不可少的是,放置在滑动元件38、51上的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54是彼此独立的并且相对于它们的引导杆34、52自由地滑动,以便通过它们的弹簧39、49来抵抗和减少正在从顶部以及从底部出来的线的张力的变化。 
反作用于线的张力而移动的滑动变向器元件可以布置在两侧中的一侧上,或者它们可以布置在两侧上。 
参考图2A-2C,可以看出,两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分别标以字母A和B)是彼此独立的并且根据搁置在它们的端部腔中的线的张力而相对于其可移动支撑板29或多或少地移回。 
这些独立的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在图2A-2C用标号27表示并且在图3中用标号54表示)执行这样的功能,即,衰减来自于下部的用于将线从具有可变尺寸的线圈的线轴上解绕的、以及来自于上部的用于以线性脉动速度在包绕物上卷绕线的张力的振动和脉动。图2A示出了这样的实例,其中以A示出的变向器元件27相对于用B示出的变向器元件27朝向左侧移回得更多:这表明张力从底部向上增加。在这样的实例中,上部弹簧39实际上设法使元件27相对于通过下部弹簧39获得的位移以较小的位移朝向右侧移动,因为在顶部处,由于线2的张力而产生的抵抗力更大。 
基本上在衰减动(其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装置所不允许的)的方面,相互独立的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54的特性对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正确操作来说是有用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实际上执行了多个相互集成的功能,并且相对于根据现有技术的线张紧装置而实现了显著的效果;更具体地,这些包括这样的装置: 
-用作进入张力的放大器,进入张力基于相继的变向而指数地增加,其基于线的变向以及基于摩擦而产生张力,所述摩擦基于通过传感器13检测的张力而进行调节,所述传感器基于与工作中的线2接触的弹簧39、49的压缩程度而工作, 
-在其从线轴到线张紧装置以及从线张紧装置到包绕物的两个部分中使线与线张紧装置的接触点分离。通过其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54(用A示出),装置衰减和补偿来自上部的张力的振动,从而避免、或者 至少限制线在形成过程中从包绕物11的两端掉落。通过其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54(用B示出),该装置衰减和补偿由于线圈3的脉动变化(该脉动变化用于线轴1上的绕线的拾取点的上下漂移(excursion))而来自于下部的张力的振动, 
-通过变向器元件而在所述线上操作,所述变向器元件能够相对于彼此并且根据搁置于每个变向器元件上的线的张力而独立移动, 
-使用具有小干扰质量的可移动装置,以便获得在减振时更敏感且更灵敏的装置。在图2A-2C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可移动部分仅由滑动元件38和它们的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构成。在图3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可移动部分仅由滑动元件51和它们的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54构成。这些可移动的组具有非常低的惯性且可对脉动迅速地作出反应, 
-通过改变板29的工作位置而调节所述线2的平均张力, 
-在线的处理过程中,除了以离散的时间间隔进行的可能的调节干预(其中步进电机31干预以移动板29)以外,仅通过弹簧39、49工作,以便对来自于线轴和来自于包绕物的张力的脉动作出反应。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梳状张紧装置,所述梳状张紧装置具有多个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54)和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47),所述变向器元件以交错且相对的方式彼此面对地布置,以形成用于所述线(2)穿过所述装置的曲折路径,所述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47)机载地布置在移动装置(26)上,所述移动装置能够改变所述线(2)在所述变向器元件之间的路径的曲折,所述移动装置(26)交替地放置在一休息位置或一工作位置中,在所述休息位置中使得所述线(2)的路径清空,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移动装置(26)前进抵靠处理中的所述线(2)以在所述线(2)的路径中产生曲折,多个变向器元件(22、54;27、47)中的至少一个由弹簧(39、49)抵靠,从而由于变向的线(2)的张力的作用以及由于相对的弹簧(39、49)的抵靠力而移动,其特征在于, 
每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47)均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并且所述装置包括致动的致动器(30),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由卷绕站的控制单元驱动,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测量所述线的张力的张力传感器(13)的信号, 
其中,根据所述张力传感器(13)的信号,所述致动的致动器调节与所述线(2)相接触地工作的弹簧(39、49)的压缩程度,以便在线张紧装置的出口中获得线中的期望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通过作用于预加载装置来调节所述弹簧(39、49)的预加载,所述预加载装置改变所述弹簧(39、49)本身的预加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通过移动所述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47)来调节所述弹簧(39、49)的预加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变向器元件(22、54;27、47)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多个元件(38、51)上,所述多个元件相对于引导杆(34、52)滑动,以便由于变向的线(2)的张力以及相对的弹簧(39、49)的抵靠力的作用而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变向器元件(22、54;27、47)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相对于铰链转动的多个元件(38、51)上,以便由于变向的线(2)的张力以及相对的弹簧(39、49)的抵靠力的作用而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传感器(13)布置在所述线张紧装置的下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包括步进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包括在频率上由所述控制单元驱动的步进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的致动器包括液动和/或气动致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27)布置在所述线张紧装置 的移动装置(26)上并且相对于其引导杆(34)装有滑动元件(38),而所述多个相对的固定的变向器元件(22)是固定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47)布置在所述线张紧装置的被带到工作中的移动装置(26)上,使得所述多个能移位的变向器元件(47)保持在固定位置中,而多个相对的固定的变向器元件(54)在其引导杆(52)上装有滑动元件(38)。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的致动器(30)与运动转换器(32)组合,电机(31)的受控旋转通过所述运动转换器(32)转换成水平的直线位移,这使得所述移动装置(26)相对于所述线(2)的路径前后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引导杆(34)的移动装置(26)被安装在移动板(29)上,在所述移动板(29)上形成有引导腔(40),所述引导腔用于滑动元件(38)的前后滑动,所述滑动元件(38)的相应突起(41)啮合于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引导腔(56)形成于结构(21)中,用于具有与所述腔(56)相对应的突起(57)的滑动元件(51)的前后滑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器元件(22、54;27、47)设置有用于线(2)的引导凹入端部,所述引导凹入端部由低摩擦和耐磨损的材料制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凹入端部的内部布置有惰性辊(24)。 
CN201320145775.9U 2012-03-27 2013-03-27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027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MI2012A000478 2012-03-27
IT000478A ITMI20120478A1 (it) 2012-03-27 2012-03-27 Dispositivo tendifilo dei filati in avvolgimento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02763U true CN203402763U (zh) 2014-01-22

Family

ID=4658284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145775.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02763U (zh) 2012-03-27 2013-03-27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CN201310102931.8A Active CN103359541B (zh) 2012-03-27 2013-03-27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2931.8A Active CN103359541B (zh) 2012-03-27 2013-03-27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44550B1 (zh)
CN (2) CN203402763U (zh)
IN (1) IN2013MU01138A (zh)
IT (1) ITMI201204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9541A (zh) * 2012-03-27 2013-10-23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CN110027943A (zh) * 2019-03-21 2019-07-19 杭州兴富布业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的纱线防断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86044A (ja) * 2013-10-30 2015-05-07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ゲート式テンション付与装置、糸巻取装置、テンション部材、及びテンション付与方法
JP2015131698A (ja) * 2014-01-10 2015-07-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ゲート式テンション付与装置及び糸巻取装置
CN105449950B (zh) * 2015-12-25 2018-11-13 江苏本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绕线机
CN105391255A (zh) * 2015-12-25 2016-03-09 江苏本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绕线机的进线涨紧组件
CN114180396B (zh) * 2021-12-29 2023-09-26 浙江浩铭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莱赛尔纱线自动化生产线
CN115881424B (zh) * 2022-12-02 2024-05-03 常州市精特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微细漆包线生产用绕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39408A (en) * 1923-12-19 1925-05-26 Anna M Pigeon Yarn-tensioning device
GB315429A (en) * 1928-07-14 1930-10-13 Universal Winding Co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ension-devices for yarn-winding and other textile machines
JPS5130435Y2 (zh) * 1974-07-22 1976-07-31
JPS5130437Y2 (zh) * 1974-08-15 1976-07-31
GB2125072B (en) * 1982-08-07 1986-08-13 Geoffrey Edmund Whellams Self-adjusting filament tensioner
JPH06115814A (ja) * 1992-09-30 1994-04-26 Murata Mach Ltd ワインダー用テンサー
JPH08104466A (ja) * 1994-10-06 1996-04-23 Kyocera Corp 糸条張力調整装置
DE19544202B4 (de) * 1995-11-28 2007-01-04 Saurer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regeln einer nach einem Rechenspanner vorliegenden Fadenzugkraft in einer Textilmaschine
NL1011171C1 (nl) * 1999-01-29 2000-08-01 Te Strake Bv Weefmachine met een inlooprem.
IT1308066B1 (it) * 1999-06-01 2001-11-29 Lgl Electronics Spa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i frenatrama, particolarmente per telaidi tessitura e simili
DE102004043867A1 (de) * 2004-09-10 2006-03-16 Iro Ab Fadenbremsvorrichtung
EP2354070B1 (en) * 2010-02-01 2013-01-02 Iro Ab Yarn tensioner
ITMI20120478A1 (it) * 2012-03-27 2013-09-28 Savio Macchine Tessili Spa Dispositivo tendifilo dei filati in avvolgimento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9541A (zh) * 2012-03-27 2013-10-23 塞维欧纺织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CN110027943A (zh) * 2019-03-21 2019-07-19 杭州兴富布业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的纱线防断裂装置
CN110027943B (zh) * 2019-03-21 2020-09-11 杭州兴富布业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的纱线防断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4550A1 (en) 2013-10-02
EP2644550B1 (en) 2018-08-08
ITMI20120478A1 (it) 2013-09-28
CN103359541B (zh) 2017-07-21
CN103359541A (zh) 2013-10-23
IN2013MU01138A (zh) 2015-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02763U (zh) 用于张紧卷绕机中的卷绕线的装置
DE4324412C2 (de) Vorrichtung zur Einstellung der Fadenspannung
US20060196608A1 (en) Fastener tape supply unit of fastener stringer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KR101577298B1 (ko) 실공급 시스템
WO1997013907A1 (de) Fadenliefergerät für elastische garne
US20110168036A1 (en) Storage device for binding wire of a cording machine
US6247504B1 (en) Device for tensioning and drawing back warp yarns coming from a creel to a weaving machine
DE2245869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iefern und spannen von garnen mit einstellbarer, konstant bleibender fadenspannung
US5752549A (en) Work thread-tensioning and pull-back device for jacquard pile weaving machine creel
KR101553983B1 (ko) 지오그리드 제조장치
CN211712283U (zh) 一种自动化络筒机
CN101886306A (zh) 整经机吹结装置
EP028414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mittently storing and returning yarn during the winding of conical bobbins fed with yarn at constant speed
DE3713575A1 (de) Vorrichtung zur zufuehrung von kabel von einer vorratsrolle zu einem verbraucher
CN104973438B (zh) 用于卷绕纤维条的卷绕机和用于卷绕纤维条的方法
AU741911B2 (en) Entangling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thread feeding buffer
CN113880421A (zh) 用于多分束拉丝机的升降式排线往复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US5988553A (en) Entangling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thread feeding buffer
CN103010826A (zh) 纱线敷设装置和用于制造用纱线缠绕的纱线筒管的方法
CN212075943U (zh) 一种双导纱络筒机
KR100902097B1 (ko) 원사공급기의 장력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6550911U (zh) 高效环保整经机
CN217709803U (zh) 一种并条机速度检测及断头自停装置
ITMI941328A1 (it)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l'allacciamento in un dispositivo di filatura ad estremita' aperta
DE17330C (de) Neuerungen an Maschinen zum Spulen, Dupliren und Zwirn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