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91473U - 盒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91473U
CN203391473U CN201320018589.9U CN201320018589U CN203391473U CN 203391473 U CN203391473 U CN 203391473U CN 201320018589 U CN201320018589 U CN 201320018589U CN 203391473 U CN203391473 U CN 2033914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holding section
wall portion
guide rail
devic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0185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雄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234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6186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914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914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能够防止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容积效率的盒。所述盒包括:前表面,所述前表面位于所述盒向设置在印刷装置上的盒安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侧;与所述前表面交叉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以及第四面,在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插入到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引导部中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包括:被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的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被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的第二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盒。 
背景技术
在使用墨水作为印刷材料的印刷装置(喷墨打印机)中,一般安装有在内部容纳墨水的盒。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盒中在内部配置有挠性的墨水袋,该墨水袋内充填有墨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19596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用于将构成盒侧面的两个壳体部件结合并一体化的固定部和引导用的凸部被分别地设置。由于将固定部设置在壳体部件的内部,因而壳体内的容积减少,墨水的容纳效率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容积效率的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的至少一部分,采用了以下的手段。 
一种盒,所述盒具有前表面以及与所述前表面交叉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前表面位于所述盒向设置在印刷装置上的盒安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侧,在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用于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引导部中,所述第一导轨包括: 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被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的第一壳体上;以及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是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的第二壳体上的卡合部,并且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盒,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在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用于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引导部中,所述第二导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三卡合部;以及第四卡合部,所述第四卡合部是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卡合部,并且所述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盒,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以及所述第四卡合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盒,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导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宽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盒,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导轨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导轨的宽度窄。 
本实用新型的盒,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设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盒,还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盒被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上的卡定部件被插入到多个所述第一导轨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导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盒,还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从所述第一面突出。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盒被可装卸地安装在印刷装置的盒安装部,所述盒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在被插入所述盒安装部时构成插入方向的前侧的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与所述前表面以及所述后表面相交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以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彼此相对,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彼此相对,在所述第一侧面突出地设置有第一导轨部,在将所述盒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时,所述 第一导轨部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上的引导槽的一部分中,在所述第二侧面突出地设置有第二导轨部,所述第二导轨部被插入到所述引导槽的一部分中,所述盒包括:至少构成所述第三侧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中的所述第三侧面侧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部件;以及至少构成所述第四侧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中的所述第四侧面侧的一部分的第二壳体部件,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具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具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被形成为通过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而能够一体化,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构成所述第一导轨部以及所述第二导轨部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能够将第一壳体部件的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壳体部件的第二卡合部分别兼用作第一导轨部以及第二导轨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不需要分别设置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和第一导轨部以及第二导轨部。由此,能够节约与之相应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容纳效率。 
另外,在上述的盒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卡合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件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合部被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的外表面,第二卡合部被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的外表面,因此能够实现容积效率高并且能够高效地容纳更多墨水的盒。 
另外,在上述的盒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壳体部件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件被结合而一体化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构成所述第一导轨部以及第二导轨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壳体部件和第二壳体部件被结合而一体化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构成第一导轨部以及第二导轨部,因此能够实现能够防止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容纳效率的盒。 
在上述的盒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导轨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导轨部的宽度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盒在反向的姿势下被插入到盒安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印刷材料供给系统1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盒安装状态下的盒安装部6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盒安装部6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4是盒安装部6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5是盒安装部6的第三外观立体图; 
图6是盒4的第一外观立体图; 
图7是盒4的第二外观立体图; 
图8是盒4的主视图; 
图9是盒4的后视图; 
图10是盒4的俯视图; 
图11是盒4的仰视图; 
图12是盒4的第一侧视图; 
图13是盒4的第二侧视图; 
图14是盒4的立体分解图; 
图15是盒4的第一剖视图; 
图16是盒4的第二剖视图; 
图17是盒4的第一侧视图; 
图18是盒4的第二侧视图; 
图19是盒安装部6的第五外观立体图; 
图20是盒安装部6的第六外观立体图; 
图21是盒安装部6的第七外观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盒4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印刷材料供给系统1的构成的立体图。印刷材料供给系统1包括作为印刷装置的打印机10、以及盒4。 
在图1中描绘有XYZ轴,该XYZ轴是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X 轴、Y轴、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方向分别表示沿着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作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与X轴、Y轴、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分别是沿着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作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将沿着X轴、Y轴、Z轴的方向但不考虑正负的方向分别称为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 
对于图1以后示出的图以及说明也是同样的。在其他的图中描绘的XYZ轴的方向与图1的XYZ轴的方向相对应。 
打印机10是从打印头22喷出墨水的喷墨打印机。该打印机10是在海报等大型纸张(A2~A0等)上进行印刷的大型打印机。打印机10包括盒安装部6、控制部31、滑架20、打印头22、以及驱动机构30。另外,打印机10包括用于供使用者操作打印机10的动作的操作按钮15。 
多个盒4分别可装卸地安装在盒安装部6中。对应于四色(黑色、黄色、品红色、蓝绿色)的墨水,四种盒4被一个个地安装在盒安装部6中,即总共在盒安装部6中按照了四个盒4。 
在打印机10中,盒安装部6的插入口69侧在前表面(+Y轴方向侧的面)露出。没有设置覆盖插入口69的罩,插入口69侧始终向外部露出。因此,在打印机10中,不用进行盒安装部用罩的开关作业就能装卸盒4。 
当盒4被安装到盒安装部6时,能够经由管24向设置于滑架20上的打印头22供应墨水。通过使用打印机10的泵机构(未图示)来抽吸盒4内的墨水,向打印头22供应墨水。此外,管24是针对每种墨水进行设置的。将盒4被安装到盒安装部6上的状态称为“安装状态”。 
打印头22针对每种墨水设置有喷嘴。打印头22从喷射喷嘴向印刷纸张2喷射墨水来印刷文字和图像等数据。 
打印机10是盒安装部6不与滑架20的运动连动的所谓的“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于盒安装部6被设置在滑架20上并且盒安装部6与滑架20一起移动的所谓的“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 
控制部31执行对打印机10的各部分的控制以及与盒4进行信号收发。滑架20使打印头22相对于印刷纸张2相对地移动。 
驱动机构30基于来自控制部31的控制信号使滑架往复运动。驱动机构30包括正时带32以及驱动马达34。通过经由正时带32将驱动马达34的动力传递给滑架20来使滑架20在主扫描方向(X轴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打印机10包括用于使印刷纸张2在副扫描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的运送机构。在印刷被执行时,通过运送机构使印刷纸张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并且印刷完成后的印刷纸张2被输出至前表面罩11。 
另外,在使滑架20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印刷区域外的位置上设置有被称为初始位置的区域,在初始位置搭载有进行维护使得能够正常地进行印刷的维护机构。维护机构包括:被按压至在打印头22的底面侧(朝向印刷纸张2的一侧)上形成有喷嘴的面(喷嘴面)从而以包围喷射喷嘴的方式形成封闭空间的盖部件8;为了将盖部件8按压至打印头22的喷嘴面而使盖部件8升降的升降机构(未图示);以及向盖部件8被压按至打印头22的喷嘴面而形成的封闭空间导入负压的抽吸泵(未图示)等。 
在印刷材料供给系统1(打印机10、盒4)的使用状态下,将沿着运送印刷纸张2的副扫描方向的轴作为Y轴,将沿着重力方向(上下方向)的轴作为Z轴,将沿着滑架20的移动方向(左右方向)的轴作为X轴。 
“印刷材料供给系统1的使用状态”是指印刷材料供给系统1被设置在水平的面上的状态。 
将副扫描方向(前向)作为+Y轴方向,将该方向的反方向(后向)作为-Y轴方向,将从重力方向的下方朝向重力方向的上方的方向(上向)作为+Z轴方向,将该方向的反方向(下向)作为-Z轴方向。 
将从前侧(+Y轴方向侧)观察印刷材料供给系统1时从右侧朝向左侧的方向作为+X轴方向,将该方向的反方向作为-X轴方向。 
图2是示出盒安装状态下的盒安装部6的外观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了四个盒4被安装在盒安装部6的各插槽中的情况。在四个插槽中的除-X轴方向侧的一个插槽之外的三个插槽中,手柄672被按下,由此手柄672的下端部673被插入到盒4的把手部5中。 
这样,通过在盒4被安装在盒安装部6之后按下手柄672来限制盒4 的运动,从而防止盒4从盒安装部6脱出。在要将盒4从盒安装部6取下时,将手柄672上推来解除限制,从而将盒4取下。手柄672被设置为能够在壁部67上沿Z轴方向移动,壁部67上形成有盒4被装卸时通过的插入口69。安装上的盒4的墨水被泵机构7驱动而向管24流动。 
图3是盒安装部6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4是盒安装部6的第二外观立体图。图5是盒安装部6的第三外观立体图。 
在图3中图示了被安装在盒安装部6上的管24。在图4、图5中,为了能够视觉辨认盒安装部6的内部结构,省略了部分结构的图示。 
盒安装部6被构成为能够独立地装卸四个盒4,但根据打印机10的规格能够增加盒4的装卸个数。即,如图4所示,在最靠+X轴方向侧,为了能够安装所增加的盒4,设置有预备的安装空间和部件。 
如图3所示,在盒安装部6中通过下述的六个壁部形成容纳盒4的盒容纳室61。盒容纳室61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盒容纳室61的形状与盒4的外观形状相对应。此外,分别将盒容纳室61中的容纳四个盒4中的一个盒的部分称为插槽。 
盒安装部6包括装置侧前壁部62、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以及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另外,盒安装部6包括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以及开口壁部67。通过上述的六个壁部62、63、64、65、66、67分隔形成盒容纳室61。六个壁部62、63、64、65、66、67的外形分别为大致矩形形状。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装置侧前壁部62相对盒容纳室61位于-Y轴方向侧。装置侧前壁部62为打印机10的使用状态下竖直的壁部。 
如图4所示,装置侧前壁部62上设置有装置侧端子部70、印刷材料供给机构640、以及杆662。更详细地说,从+Z轴方向至-Z轴方向依次地配置有装置侧端子部70、印刷材料供给机构640、以及杆662。装置侧端子部70以及印刷材料供给机构640被设置在装置侧前壁部62的+Y轴方向侧(盒容纳室61所在的那侧)的面上。另外,杆662以在Y轴方向上贯穿装置侧前壁部62的方式被设置。在装置侧前壁部62的-Y轴方向侧(与盒容纳室61相反的那侧)设置有泵机构7。 
印刷材料供给机构640包括上述的印刷材料供应管642,并用于使盒4内的墨水向打印机10侧流动。装置侧端子部70包括上述的装置侧端子组721(图5)以及连接器739(图4),并用于电连接盒4和打印机10。 
如图4所示,装置侧端子部70被设置在比印刷材料供应管642靠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侧(+Z轴方向侧)的位置上。杆662用于在打印机10侧检测盒4的墨水耗尽状态。即,杆662构成下述的打印机10的检测机构的一部分。另外,杆662还作为用于抑制盒4被安装到盒安装部6时从正确的安装位置发生位置偏移的定位部件发挥功能。 
如图3所示,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相对盒容纳室61位于+Z轴方向侧。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以与装置侧前壁部62交叉的朝向设置。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以与装置侧前壁部62正交的朝向设置。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为在打印机10的使用状态下水平的壁部。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构成盒安装部6的上表面。 
在本说明书中,“相交”以及“交叉”意味着如下的任一种状态:(i)两个要素相互交叉并实际上相交的状态,(ii)当延长其中一个要素时与另一要素相交的状态,以及(iii)当分别延长相互的要素时相互的要素相交的状态。 
如图5所示,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具有用于引导盒4至安装位置的第一引导部682。第一引导部682被设置为至少与所安装的盒4的个数对应。针对实际上安装的四个盒4和预备的一个盒,总共设置有五个第一引导部682。第一引导部682是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槽,盒4的一部分被插入到第一引导部682中。另外,在第一引导部682的-Y轴方向侧端部上设置有作为卡定部件的板簧684。在安装状态下,通过使用板簧684卡定盒4来防止盒4从盒安装部6中脱出。 
如图3、图4所示,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相对盒容纳室61位于-Z轴方向侧。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隔着盒容纳室61与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相对。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以与装置侧前壁部62交叉的朝向设置。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与装置侧前壁部62正交。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是在打印机10的使用状态下水平的壁部。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构成盒安装部6的 底面。 
如图4所示,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具有用于引导盒4至安装位置的第二引导部602。第二引导部602被设置为至少与所安装的盒的个数对应。 
第二引导部602与第一引导部682同样地设置有五个。第二引导部602是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槽,盒4的一部分被插入到第二引导部602中。另外,在第二引导部602的-Y轴方向侧端部上设置有作为卡定部件的板簧604。在安装状态下,通过使用板簧604卡定盒4来防止盒从盒安装部6中脱出。安装有相同的盒4的第一引导部682和第二引导部602被设置在隔着盒容纳室61相互面对的位置上。 
第一引导部682和第二引导部602的X轴方向的尺寸不同。详细地说,第一引导部682与第二引导部602相比X轴方向的尺寸较小。由此,被构成为:在错误地使Z轴方向的朝向为反方向而将盒4插入到盒安装部6的情况下,盒4不能被插入到第一引导部682以及第二引导部602中。由此,能够减小在Z轴方向的朝向为反方向的错误的状态下盒4被插入到盒安装部6中的可能性。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中的与装置侧前壁部62邻近的位置上设置有装置侧识别部件610。装置侧识别部件610被设置为与盒所被安装的个数对应。装置侧识别部件610设置有四个。装置侧识别部件610用于识别是否在盒容纳室61的各插槽中是否安装了正确的种类(墨水颜色)的盒4。各装置侧识别部件610根据所安装的盒4内的墨水的颜色而形成不同的形状。 
详细地说,各装置侧识别部件610由至少一个以上的肋形成,并且根据盒4的种类,由肋的数目和位置决定的图案不同。在盒4中也设置有由肋形成的识别部件(也称为“盒侧识别部件”)。盒4的识别部件也根据所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形成不同的形状。并且,在正确的种类的盒4被插入到插槽中时,装置侧识别部件610与盒侧识别部件嵌合。另一方面,在错误的种类的盒4被插入到插槽中时,装置侧识别部件610与盒侧识别部件不能嵌合。由此,能够减少错误的种类的盒4被安装到盒安装部6的各插槽中的可能性。 
另外,如图4所示,在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中的与装置侧前壁部62邻近的位置上设置有限制部件612。限制部件612被设置为与盒4被安装的个数对应。虽然限制部件612设置有五个,但限制部件实际使用的个数是四个。限制部件612在盒4从+Y轴侧的插入口69(图3)向-Y轴方向侧的装置侧前壁部62被插入到盒安装部6的盒容纳室61并到达正确的安装位置时与盒4抵接。由此,能够减小盒4从正确的安装位置被进一步压入的可能性。 
如图3所示,开口壁部67相对盒容纳室61位于+Y轴方向侧。开口壁部67具有用于在盒4装卸时使盒4通过的插入口69。开口壁部67隔着盒容纳室61与装置侧前壁部62相对。开口壁部67以与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和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交叉的朝向设置。开口壁部67与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以及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正交。开口壁部67是在打印机10的使用状态下竖直的壁部。 
开口壁部67上设置有能够在Z轴方向上移动的手柄672。在盒4被安装到盒安装部6之后使手柄672在-Z轴方向上移动。由此,手柄672被盒4钩住从而防止盒4被错误地取下。手柄672被盒4钩住的状态是指与位于图2的+X轴方向侧的三个盒4对应的三个手柄672所示的状态。 
如图3所示,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相对于盒容纳室61位于+X轴方向侧。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被以与装置侧前壁部62、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以及开口壁部67交叉的朝向设置。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与装置侧前壁部62、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以及开口壁部67正交。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是在打印机10的使用状态下竖直的壁部。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构成盒安装部6的侧面。 
如图3所示,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相对于盒容纳室61位于-X轴方向侧。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隔着盒容纳室61与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相对。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被以与装置侧前壁部62、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以及开口壁部67交叉的朝向设置。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与装置侧前壁部62、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以及开口壁部67正交。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是在打印机10的使 用状态下竖直的壁部。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构成盒安装部6的侧面。 
根据各壁部62、63、64、65、66、67的配置能够确定以下的关系。装置侧前壁部62与开口壁部67或插入口69相对的方向是Y轴方向。从开口壁部67或插入口69朝向装置侧前壁部62的方向,即,将盒4插入(安装)到盒安装部6的方向是-Y轴方向,相反,即,将盒4从盒安装部6拔出(卸下)的方向是+Y轴方向。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与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相对的方向是Z轴方向。从第一装置侧侧壁部63朝向第二装置侧侧壁部64的方向是-Z轴方向,其反方向是+Z轴方向。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与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相对的方向是X轴方向。从第三装置侧侧壁部65朝向第四装置侧侧壁部66的方向是-X轴方向,其反方向是+X轴方向。 
接着,使用图6~图13来说明盒4的大体结构。在示出盒4的附图中标记的XYZ轴与针对安装状态下的盒4的XYZ轴相对应。 
图6是盒4的第一外观立体图。图7是盒4的第二外观立体图。图8是盒4的主视图。图9是盒4的后视图。图10是盒4的俯视图。图11是盒4的仰视图。图12是盒4的第一侧视图。图13是盒4的第二侧视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盒4的外形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盒4尺寸以Y轴方向、Z轴方向、X轴方向的顺序减小。盒4包括将墨水容纳在内部的壳体9。壳体9是通过将合成树脂成形而形成的框体。盒4包括前表面42、后表面47、第一侧面43、第二侧面44、第三侧面45、以及第四侧面46。 
第一侧面43也称为上表面43,第二侧面44也称为底面44,第三侧面45也称为右侧面45,第四侧面46也称为左侧面46。前表面42与后表面47在Y轴方向上相对,前表面42位于-Y轴方向侧,后表面47位于+Y轴方向侧。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与前表面42以及后表面47相交,并在Z轴方向上相对。第一侧面43位于+Z轴方向侧,第二侧面44位于-Z轴方向侧。第三侧面45和第四侧面46与前表面42、后表面47、第一侧面43、以及第二侧面44相交,并在X轴方向上相对。第三侧面45位于+X轴方向侧,第四侧面46位于-X轴方向侧。 
前表面42的形状是Z轴方向的尺寸大于X轴方向的尺寸的大致的矩形。在安装状态下,前表面42与装置侧前壁部62(图4)相向。 
在前表面42上形成有杆插入孔420和供应管插入孔424。杆插入孔420被设置在前表面42的、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的中间的位置。换言之,杆插入孔420被设置于在Z轴方向上连结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的线段的中间的位置。即,杆插入孔420的中心轴Ce被配置在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的Z轴方向上的中间的位置上。这里,关于“中间的位置”,并不一定必须是正中间,只要不偏向于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的某一者即可。例如,“中间的位置”包括在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内与中心位置距离10%以内的范围内的位置。 
在第一侧面43和第四侧面46相交的部位的接近后表面47的部位上形成有用于在盒4装卸时供操作者放入手指的凹状的把手部5。 
在安装状态下,印刷材料供应管642(图4)被插入到供应管插入孔424中。另外,在供应管插入孔424内配置有用于使盒4内的墨水向外部流动的印刷材料导出管484(图4)。印刷材料供应管642与印刷材料导出管484连接,使得盒4内的墨水能够向印刷材料供应管642流动。 
在安装状态下,外周的一部分被杆罩720覆盖的杆662(图4)被插入到杆插入孔420中。通过将杆662插入到杆插入孔420中,进行盒4全体相对于盒安装部6的定位,从而抑制从正确的安装位置产生的位置偏移。另外,在安装状态下,杆662与手柄部件490(图4)抵接。 
如图6、图10、图12以及图13所示,第一侧面43具有第一导轨部432。第一导轨部432从第一侧面43向+Z轴方向侧突出。第一导轨部432沿Y轴方向延伸。详细地说,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第一导轨部432在第一侧面43上从接近前表面42的位置延伸至接近后表面47的位置,但是分为-Y轴方向侧的第一部分432a和+Y轴方向侧的第二部分432b,第一部分432a和二部分432b之间形成有凹状的第一卡定部436。 
图11~如图13所示,第二侧面44具有第二导轨部442。第二导轨部442从第二侧面44向-Z轴方向侧突出。第二导轨部442沿Y轴方向延伸。详细地说,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导轨部442在第一侧面43上从 接近前表面42的位置延伸至接近后表面47的位置,但是分为-Y轴方向侧的第一部分442a和+Y轴方向侧的第二部分442b,第一部分442a和第二部分442b之间形成有凹状的第二卡定部446。在将盒4安装到盒安装部6时,第一导轨部432被插入到第一引导部682(图5),第二导轨部442被插入到第二引导部602(图4)。由此,能够将盒4平滑地推入到盒安装部6的对应的插槽。 
如图8所示,第一导轨部432的X轴方向的尺寸(宽度)Xa与第二导轨部442的X轴方向的尺寸(宽度)Xb不同。满足尺寸Xa<尺寸Xb的关系。另外,第二导轨部442的X轴方向的尺寸比第一引导部682(图5)的X轴方向的尺寸大,第二导轨部442不能插入到第一引导部682中。由此,能够减小在错误地将第一侧面43和第二侧面44的朝向颠倒的状态下将盒4安装到盒安装部6的可能性。另外,在安装状态下,板簧684(图5)进入第一卡定部436,板簧604(图4)进入第二卡定部446。由此,防止盒4从盒安装部6意外地脱出。 
如图6所示,在第三侧面45上粘贴有标签S1。在该标签S1上记载有与盒4的处理有关的信息(使用上的注意事项等)。 
如图8所示,在前表面42与第二侧面44交叉的角部88上设置有凹部49和一对限制面421。在凹部49中设置有盒侧识别部件491。盒侧识别部件491由一个以上的肋形成,并根据所容纳的墨水的颜色形成不同的形状。另外,通过盒安装部6被安装至正确的插槽中,使盒侧识别部件491与装置侧识别部件610(图4)嵌合。一对限制面421被配置在凹部49的X轴方向上的两侧。一对限制面421在盒4到达至正确的安装位置时与限制部件612(图4)抵接。 
如图6和图8所示,盒4还包括凹部90,该凹部90被设置在前表面42和第一侧面43交叉的角部89。换言之,凹部90横跨前表面42和第一侧面43而被设置。在凹部90内配置有电路基板50。在电路基板50的表面50fa(图8)上形成有盒侧端子组521。盒侧端子组521包括多个端子(九个)。在安装状态下,盒侧端子组521的各端子通过与装置侧端子组721(图15)的对应的各端子接触而被电连接。 
图14是盒4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14所示,壳体9容纳印刷材料容纳部450以及盒侧流路部件480。印刷材料容纳部450在内部容纳墨水。另外,印刷材料容纳部450是具有挠性的袋体。印刷材料容纳部450由在树脂薄膜层上层叠形成有铝层的铝压板多层薄膜形成。 
盒侧流路部件480形成将印刷材料容纳部450和外部连通的流路(也称为“印刷材料导出流路”)。即,盒侧流路部件480的一个端部被连接到印刷材料容纳部450内,设置在盒侧流路部件480的另一个端部的印刷材料导出管484被连接到印刷材料供应管642(图4)。印刷材料导出流路的中途位置上设置有检测室482。 
检测室482内容纳有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496、止回阀495、以及承压板493。另外,作为检测室482的一个侧面的开口被具有挠性的薄膜492所覆盖。承压板493被配置在螺旋弹簧496和薄膜492之间。螺旋弹簧496以使检测室482的容积增大的方式对承压板493施力。 
壳体9还容纳手柄部件490。手柄部件490从检测室482的外侧与薄膜492相接。检测室482的容积根据内部的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手柄部件490根据检测室482的容积的变化而发生位移。如上所述,杆662(图4)与手柄部件490抵接。在印刷材料容纳部450中容纳有墨水的状态下通过泵机构7对印刷材料容纳部450内进行抽吸的情况下,随着抽吸,在检测室482内也被供应墨水。这样,检测室482内的压力维持在规定压力。这时,由于检测室482的容积维持很大,因此,杆662(图4)处于由手柄部件490对抗由施力部件665(图4)施加的作用力而被压向-Y轴方向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印刷材料容纳部450的墨水耗尽的状态下通过泵机构7对印刷材料容纳部450内抽吸的情况下,检测室482内变为负压。由于检测室482内变为负压,与规定压力时相比,检测室482内的容积减少,手柄部件490发生位移。伴随于此,杆662(图4)因施力部件665(图4)所施加的作用力向+Y轴方向移位。通过由传感器138(图4)检测杆662(图4)伴随着该手柄部件490的位移所产生的位移,控制部31能够检测 出墨水耗尽状态。 
检测室482、螺旋弹簧496、承压板493、薄膜492、手柄部件490构成用于在打印机10侧检测墨水耗尽状态的检测机构。 
盒侧流路部件480还具有用于从外部向印刷材料容纳部450注入墨水的注入流路483。在墨水被注入到印刷材料容纳部450之后,注入流路483被堵塞。 
另外,如图14所示,壳体9包括第一壳体部件472和第二壳体部件474。第一壳体部件472至少构成第三侧面45的一部分、第一侧面43上的第三侧面45侧的一部分43a、以及第二侧面44上的第三侧面45侧的一部分44a。第二壳体部件474至少构成第四侧面46的一部分、第一侧面43上的第四侧面46侧的一部分43b、第二侧面44上的第四侧面46侧的一部分44b。 
第一壳体部件472具有第一卡合部451。第一卡合部451被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472上的第一侧面43a。第一卡合部451被形成为从第一侧面43a向+Z侧突出。第一卡合部451被形成为在Y方向上延伸。 
第二壳体部件474具有第二卡合部452。第二卡合部452被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474上的第一侧面43b上。第二卡合部452被形成为从第一侧面43b向+Z侧突出。第二卡合部452被形成为在Y方向上延伸。 
第一卡合部451和第二卡合部452被设置为能够相互卡合。通过第一卡合部451和第二卡合部452的相互卡合,构成第一导轨部432。 
图15是图12中的A-A剖面图。图16是图12中的B-B剖面图。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第一卡合部451以及第二卡合部452在Y方向的不同的位置上具有不同的结构。 
首先,如图15所示,第一卡合部451具有形成为L字型的钩状部451a。钩状部451a的-X侧端部向+Z侧折返(折返部451c)。第二卡合部452具有覆盖钩状部451a的+Z侧的罩部452a。罩部452a的-Z侧的面的一部分向-Z侧突出(突起部452c)。在如图15所示的位置处,通过折返部451c和突起部452c的卡定,第一卡合部451和第二卡合部452处于被卡合的状态。 
接着,如图16所示,第二卡合部452具有形成为L字型的钩状部452b。钩状部452b的+X侧端部向+Z侧折返(折返部452d)。第一卡合部451具有覆盖钩状部452b的+Z侧的罩部451b。罩部451b的-Z侧的面的一部分向-Z侧突出(突起部451d)。在如图16所示的位置处,通过折返部452d和突起部451d的卡定,第一卡合部451和第二卡合部452处于被卡合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第一壳体部件472具有第三卡合部453。第三卡合部453被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472上的第二侧面44a上。第三卡合部453被形成为从第二侧面44a向-Z侧突出。第三卡合部453被形成为在Y方向上延伸。 
第二壳体部件474具有第四卡合部454。第四卡合部454被设置在第二壳体部件474中的第二侧面44b上。第四卡合部454被形成为从第二侧面44b向-Z侧突出。第四卡合部454被形成为在Y方向上延伸。 
第三卡合部453以及第四卡合部454被设置为能够相互卡合。通过第三卡合部453和第四卡合部454的相互卡合,构成第二导轨部442。第三卡合部453和第四卡合部454例如具有与如图15所示的第一卡合部451以及第二卡合部452同样的构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第一壳体部件472的第一卡合部451以及第二壳体部件474的第二卡合部452分别兼用作第一导轨部432以及第二导轨部443的至少一部分,因此不需要分别地设置第一卡合部451以及第二卡合部452和第一导轨部432部以及第二导轨部442。由此,由于能够节约与之相应的空间,因此能够防止大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容纳效率。 
另外,第一卡合部451以及第二卡合部452被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472以及第二壳体部件474的外表面(第一侧面43以及第二侧面44)上,因此容积效率提高,能够实现可高效地容纳更多墨水的盒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能够采用以下的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壳体9的第一侧面43上设置第一导轨部432并在第二侧面44上设置第二导轨部44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保留第一导轨部432以及第二导轨部442中的一者而省略另一者的结构。 
作为上述结构,例如,如图17所示,也可以是壳体9的第二侧面44侧通过连结部455被连结,第一壳体部件472和第二壳体部件474一体化的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使壳体9的第一侧面43上设置的第一卡合部451与第二卡合部452卡合,能够形成第一导轨部43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第一壳体部件472和第二壳体部件474被组合而一体化的状态下、第一卡合部451以及第二卡合部452构成第一导轨部432并且第三卡合部453以及第四卡合部454构成第二导轨部44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8所示,可以是仅通过第一卡合部451和第二卡合部452的一者来形成第一导轨部432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下述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盒4以在X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配置在盒安装部6中,该盒4被朝向-Y方向插入,形成为板状的盒4的板面处于与YZ平面平行的状态,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19所示,可以是盒4以在Z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配置的构成。此外,在如图19所示的结构中,盒4沿-Y方向被插入,盒4的板面处于与XY平面平行状态。此外,盒4的插入方向不限于-Y方向,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向(例如±X方向)。 
另外,例如,如图20所示,也可以是盒4以沿相对于XY平面向-Z侧倾斜的方向插入的状态而被配置的结构。此外,也可以是盒4以沿相对于XY平面向+Z侧倾斜的方向插入的结构。另外,例如,如图21所示,还可以是盒4向-Z方向插入的结构。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盒4具有印刷材料容纳部450,但也可以在壳体9中直接容纳墨水。 
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喷墨打印机及其盒,还可以适用于喷射墨水以 外的其他的液体的任意的印刷装置及其盒。例如,能够适用于如下的各种的印刷装置及其盒。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喷射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颜色材料的印刷装置 
(3)喷射用于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或者面发光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等电极形成的电极材料的印刷装置 
(4)喷射包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的印刷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料印刷装置 
(6)润滑油的印刷装置 
(7)树脂液的印刷装置 
(8)向钟表以及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印刷装置 
(9)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性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喷射在基板上的印刷装置 
(10)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印刷装置 
(11)具有喷出其他的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印刷装置。 
此外,“液滴”是指从印刷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滴状、丝状拖尾的液体的状态。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印刷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为液态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性高或者低的液态的材料、以及胶体溶液、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等液态的材料也被包含在“液体”中。 
另外,不仅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被包含于“液体”中,由颜料及金属粒子等固形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剂而得到的物质也被包含于“液体”中。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以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以及液晶等。这里,墨水指包含一般的水溶性墨水以及油性墨水、胶状墨水、热溶性墨水等各种的液体状组成物的物质。 
符号说明 
4…盒 
5…把手部(凹部) 
6…盒安装部 
10…打印机(印刷装置) 
42…前表面 
43…第一侧面(上表面) 
44…第二侧面(下表面) 
45…第三侧面(右表面) 
46…第四侧面(左表面) 
47…后表面 
432…第一导轨部 
442…第二导轨部 
602…第二引导部 
672…杆(固定杆) 
673…下端部(固定部) 
682…第一引导部 

Claims (8)

1.一种盒,所述盒具有前表面以及与所述前表面交叉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前表面位于所述盒向设置在印刷装置上的盒安装部插入的插入方向的前侧, 
在所述第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用于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引导部中, 
所述第一导轨包括: 
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被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三面的第一壳体上;以及 
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是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的第二壳体上的卡合部,并且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在所述第二面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用于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的引导部中, 
所述第二导轨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三卡合部;以及 
第四卡合部,所述第四卡合部是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卡合部,并且所述第四卡合部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三卡合部、以及所述第四卡合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第二导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导轨的宽度不同。 
5.如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第一导轨的宽度比所述第二导轨的宽度窄。 
6.如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中, 
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设置有多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其中, 
在所述盒被安装在所述盒安装部的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盒安装部上的卡定部件被插入到多个所述第一导轨之间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导轨之间。 
8.如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从所述第一面突出。 
CN201320018589.9U 2012-01-13 2013-01-14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914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5347 2012-01-13
JP2012005347 2012-01-13
JP2012-013238 2012-01-25
JP2012013238 2012-01-25
JP2012-023431 2012-02-06
JP2012023431A JP6161868B2 (ja) 2012-02-06 2012-02-06 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91473U true CN203391473U (zh) 2014-01-15

Family

ID=49903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01858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91473U (zh) 2012-01-13 2013-01-14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914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3996B (zh) 盒以及印刷装置
CN105946368B (zh)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以及印刷装置
JP6265205B2 (ja) 液体収容容器
RU2647384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хранения жидкости и жидкостно-стру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3144154B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cartridge
CN106004060B (zh) 盒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3203995A (zh) 安装部件、具有安装部件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US9056482B2 (en) Printing material supply system and cartridge
CN103204005A (zh) 盒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US20150258801A1 (en) Liquid supply unit
CN103204006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203228502U (zh)
JP5927954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装置
CN203410164U (zh)
US10752008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CN203391473U (zh)
JP602833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5196702B (zh) 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203557845U (zh) 容器及液体供给系统
CN203228501U (zh)
CN106457841A (zh)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消耗系统
JP2003182099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6161868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3188983A (ja) 印刷装置
CN104163044A (zh) 盒以及印刷材料供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