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4893U - 间隙隐藏结构 - Google Patents

间隙隐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44893U
CN203344893U CN2013203381862U CN201320338186U CN203344893U CN 203344893 U CN203344893 U CN 203344893U CN 2013203381862 U CN2013203381862 U CN 2013203381862U CN 201320338186 U CN201320338186 U CN 201320338186U CN 203344893 U CN203344893 U CN 203344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seat
face
curve
shiel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381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井伸仁
杉浦由希规
杉本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44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4489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间隙隐藏结构,具备将与驾驶席座椅(1)(车辆用座椅)的表皮罩(3C)相邻的间隙(A)(与中央控制台C之间的间隙A)相对于外部遮盖的遮盖部11。遮盖部11包括:使构成车辆用座椅1的表皮罩(3C)的面材(毯材料10)的中间面部向面外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11A);将该弯曲部(11A)保持为向间隙(A)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第一缝合部位11B、第二缝合部位11C)。

Description

间隙隐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隙隐藏结构。具体而言,涉及具备将与车辆用座椅的表皮罩相邻的间隙相对于外部遮盖的遮盖部的间隙隐藏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用于隐藏在车辆用座椅形成的间隙形状的结构,公知的技术如下:在覆盖在座椅表面上的表皮罩上缝合另外的罩部件,通过该罩部件遮盖间隙形状(日本特开平6-278571)。上述罩部件同时缝在表皮材料和表皮材料之间的接缝处,呈伸出状态设置,以遮盖间隙形状。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平6-278571中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罩部件是缝合于表皮材料和表皮材料之间的接缝处的分体部件的结构,因此,存在导致零件数量增加,同时设置位置容易受限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出一种不会增加零件数量且容易设定于自由位置上的间隙隐藏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隐藏结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第一实用新型是一种具备将与车辆用座椅的表皮罩相邻的间隙相对于外部遮盖的遮盖部的间隙隐藏结构。遮盖部包括:使构成表皮罩的面材的中间面部向面外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将该弯曲部保持为向间隙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
根据该第一实用新型,能够使用构成表皮罩的面材自身形成将与表皮罩相邻的间隙相对于外部遮盖的遮盖部。该遮盖部包括使面材的中间面部向面外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将弯曲部保持为向间隙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因此,不会增加零件数量,能够设定在较自由的位置。
第二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实用新型中,弯曲部如下形成。即,使中间面部向一个面外方向弯曲,使该弯曲后的弯曲面彼此相互重叠,将双方的突出的两侧的缘部彼此缝合,从而使中间面部形成为袋状,使该袋状的中间面部以穿过袋内而向相反侧的面外方向突出的方式翻过来,从而形成弯曲部。
根据该第二实用新型,如上所述,将中间面部形成为袋状后翻过来而形成弯曲部,从而形成袋状时缝合的两侧的缘部的缝合部位被翻过来,不会显露在外部。另外,所述缝合部位作为将弯曲部保持为向间隙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起作用。这样,能够美观地形成将弯曲部保持为向间隙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
第三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或第二实用新型中,保持部包括将弯曲部的弯曲的2张弯曲面的根部侧的缘部彼此缝合而成的缝合部位。
根据该第三实用新型,将从中间面部向面外方向弯曲从而相互朝向内的一侧弯曲的两张弯曲面的根部侧的缘部彼此缝合,由此,这些弯曲面彼此呈以相互紧贴的方式重叠而结合成一体的状态。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部的自立性及形状稳定性。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表示采用实施例1的间隙隐藏结构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3是车辆用座椅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表示在罩部件形成弯曲部前的最初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图5的状态将罩部件对折后缝合局部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图6的状态将罩部件展开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图7的状态起将罩部件的袋状的中间面部向里侧按入后翻过来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从图8的状态起使罩部件的突出部朝向图示前侧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从图9的状态起将罩部件的突出部的根部侧的缘部彼此缝合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具备实施例2的间隙隐藏结构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具备作为其它实施例所示的间隙隐藏结构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    驾驶席座椅(车辆用座椅)
1’  后排座椅(车辆用座椅)
2    座椅靠背
2’  座椅靠背
2A   靠背框架
2B   靠背衬垫
2C   表皮罩
3    座垫
3’  座垫
3A   座垫框架
3A1  侧架
3B   座垫衬垫
3C   表皮罩
4    头枕
5    带扣
5A   板片
5B   螺栓
5B1  腿部
5C   螺母
6    滑动装置
7    护罩
10   毯材料(构成表皮罩的面材)
11   遮盖部
11’ 遮盖部
11A  弯曲部
11B  第一缝合部位(保持部)
11C  第二缝合部位(保持部)
12   中间面部
12A  切孔
12B  折线
12C  弯曲面
12D  弯曲线
C    中央控制台
Ca   凹部
T    设置物
D1   面外方向
D2   面外方向
A    间隙
W    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
首先,利用图1~图10说明实施例1的间隙隐藏结构。本实施例的间隙隐藏结构如图1所示,设置于汽车的驾驶席座椅1上,是具备用于将驾驶席座椅1和与其车辆内侧(图1的左侧)相邻的中央控制台C之间的间隙A相对于外部遮盖的遮盖部11的结构。在此,驾驶席座椅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上述驾驶席座椅1如图2所示,具备作为就座乘员的靠背的座椅靠背2、作为就座部的座垫3、作为靠头部的头枕4。
座椅靠背2的结构如下:在形成其内部骨架的正视图呈倒U字形(省略图示)地搭成的靠背框架2A的前部组装有聚氨酯泡沫制的垫块型的靠背衬垫2B,还以覆盖其整个表面的方式盖上布制的表皮罩2C。座垫3的结构也相同:在形成其内部骨架的俯视图呈倒U字形(省略图示)地搭成的座垫框架3A的上部组装有聚氨酯泡沫制的垫块型的座垫衬垫3B,还以覆盖其整个表面的方式盖上布制的表皮罩3C。
上述驾驶席座椅1在该车辆内侧(图2的右侧)的侧部设有带扣5,带扣5用于在使用未图示的安全带装置时安装穿过系在就座乘员的身体上的带子的卡舌。上述带扣5如图4所示,经由其根部具备的金属制板片5A,通过作为紧固件的螺栓5B·螺母5C紧固设置于座垫框架3A的车辆内侧的侧架3A1的后端部。具体而言,上述带扣5的板片5A成为如下状态:紧靠座垫3的车辆内侧的侧架3A1外侧的面(图4的左侧的面),穿过从侧架3A1内侧(图示右侧)插通到外侧(图示左侧)的螺栓5B的腿部5B1,通过与该腿部5B1螺纹配合的螺母5C紧固于侧架3A1上。
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座垫3左右两侧的后端部经由未图示的座椅倾斜装置连结座椅靠背2左右两侧的下端部。通过该连结,座椅靠背2成为以相对于座垫3调节靠背角度的状态连结的状态。在成为上述连结部的座垫3的左右两侧的后端部,从外侧安装有树脂制的护罩7,该部分成为被覆盖保护的状态。
座垫3的车辆内侧的侧面成为被上述布制的表皮罩3C从成为其就座面侧的上表面侧至下表面侧并从外侧大范围覆盖的状态。具体而言,上述侧面中的将配置有上述带扣5的板片5A的区域覆盖的侧面位置被比表皮罩3C厚的高耐久性的毯材料10覆盖。在此,毯材料1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表皮罩的面材”。
利用上述厚的毯材料10从外侧覆盖带扣5的板片5A的配置位置,由此来形成被覆盖保护的状态,使得除了上述板片5A以外,上述螺栓5B·螺母5C的有棱角的内部的形状不会向外部扎出。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毯材料10形成有用于将和与该车辆内侧相邻的中央控制台C之间的间隙A遮盖的遮盖部11。上述遮盖部11包括使毯材料10的中间面部12向外侧(车辆内侧)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11A、将弯曲部11A保持为弯曲后的形状状态的保持部(第一缝合部位11B及第二缝合部位11C)。在此,第一缝合部位11B及第二缝合部位11C分别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持部”。
上述遮盖部11以从毯材料10的中间部向外侧(车辆内侧)笔直地呈鳍状突出的形状形成,且以沿着座椅前后方向呈长条状延伸的形状形成。上述遮盖部11是如下结构:通过从毯材料10弯折而形成、及弯曲部11A如下所述形成为袋状并成为被第一缝合部位11B及第二缝合部位11C缝合规定位置的结构,而遮盖部11具备能够在自由状态下维持该呈鳍状突出的姿势形状的自立性(刚性)。
上述毯材料10如图2~图3所示,保留其上缘部的中央的各周缘部与构成上述表皮罩3C的其它表皮材料的周缘部缝合,成为拼接成相互连续的一张材料的状态。上述带扣5以从上述毯材料10开口的上方中央部露在外部的方式设置。下面,利用图5~图10详细说明在上述毯材料10上形成遮盖部11的方法。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了浅显易懂地说明遮盖部11的形成方法,将毯材料10的面形状简化为单纯的矩形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首先,对毯材料10的形成遮盖部11的中间面部12,从其前后两侧(图示的左右两侧)到中央附近切出横长形的切口,形成长条状的切孔12A、12A。各切孔12A、12A是从中间面部12的两侧到中央附近切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宽度的横长的长条形状,中央侧的各端部成为切成三角形这样的顶端渐细状的形状。这些切孔12A、12A之间保留的中央部分是后面作为弯曲部11A形成的部分。
然后,将连接上述各切孔12A、12A的顶端渐细状的顶端部间的线作为折线12B,将毯材料10沿着上下方向进行山折,将中间面部12对折(参照图6)。由此,中间面部12以向对折后的毯材料10的上缘部呈梯形突出的形状形成。然后,如图6所示,将面向上述毯材料10对折后的各面的各切孔12A、12A的上缘部彼此沿着它们的周缘形状无间隙地缝合(第一缝合部位11B)。具体而言,上述缝合以上述呈梯形突出的中间面部12的折叠后的各弯曲面12C、12C的两侧的缘部(形成“梯形”的两斜面的各缘部)彼此也无间隙地缝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该缝合,上述呈梯形突出的中间面部12成为形成袋状的状态,该袋状将中间面部12的两侧的缝合的缘部(形成“梯形”的两斜面的各缘部)作为侧部。
其次,如图7所示,将上述对折后的毯材料10展开成原来的状态。由此,形成为上述袋状的中间面部12以相对于毯材料10向图示的近前方向(面外方向D2)突出的状态形成。然后,将上述袋状的中间面部12以按入袋内使其向相反侧的面外方向D1突出的方式翻过来(参照图8)。由此,如图9所示,上述呈袋状翻过来后的中间面部12成为上述第一缝合部位11B的缝合线不会显露在外部的向面外方向D1侧突出的状态,并成为在毯材料10的中间部形成有第一缝合部位11B的缝合线不显露的呈袋状突出的弯曲部11A的状态。
然后,如图10所示,将作为上述呈袋状形成的弯曲部11A的构成面的两张弯曲面12C、12C的根部侧的缘部彼此相互缝合(第二缝合部位11C)。在此,各弯曲面12C、12C从毯材料10分别向面外方向D1弯曲,由此,形成相互朝向内的一侧(接近的一侧)弯曲的面结构。因此,使接近这些弯曲面12C、12C的从毯材料10弯曲而成的根部侧的弯曲线12D的根部侧的缘部彼此在以相互紧贴的方式重叠的状态下结合(缝合),由此两张弯曲面12C、12C一体化为相互重叠的状态,弯曲部11A成为自立性及形状稳定性得到提高的以厚的鳍状形成的状态。通过上述步骤,形成了由从毯材料10弯曲突出而成的弯曲部11A和将弯曲部11A保持为弯曲后的形状状态的保持部(第一缝合部位11B及第二缝合部位11C)构成的遮盖部11。
上述形成的遮盖部11如图4所示,成为向座垫3的车辆内侧的侧部和中央控制台C之间的间隙A内突出,将该间隙A相对于外部遮盖的状态。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中央控制台C成为配置于比座垫3的上表面高度低的高度位置的状态,该中央控制台C上的凹部Ca内嵌入设置的光盘等设置物T成为与座垫3的车辆内侧的侧面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留有间隙A而相对的状态。而且,上述遮盖部11形成向上述座垫3的车辆内侧的侧面和中央控制台C上的设置物T的侧面之间的间隙A内突出的状态,成为面朝上方侧而遮盖该间隙A的状态。由此,从外部看不到上述间隙A,并且打火机等小物件难以落入间隙A内,手指也难以进入间隙A内。
详细而言,上述遮盖部11成为配置于如下位置的状态:比将上述未图示的安全带装置的带扣5的板片5A紧固于座垫3的车辆内侧的侧架3A1上的紧固件螺栓5B·螺母5C的紧固位置略高的位置,且在前后方向上跨越上述紧固位置的位置。由此,使用者将手指伸入上述间隙A内,遮盖部11被向下侧压弯时,遮盖部11成为以重叠于覆盖紧固件螺栓5B·螺母5C的下侧的毯材料10的方式被叠成三层的状态,通过重叠三层的厚的罩结构,不易感到螺栓5B·螺母5C的有棱角的内部形状的异物感(图4的虚拟线状态)。同时也提高了螺栓5B·螺母5C的有棱角的内部形状引起的危害性的抑制效果。另外,遮盖部11以向车辆内侧突出的状态设置于驾驶席座椅1上,由此,即使通过配置于座垫3和地板之间的滑动装置6的动作使驾驶席座椅1相对于地板前后移动,也能保持遮盖上述间隙A的状态(遮盖螺栓5B·螺母5C的紧固位置的状态)为恒定。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的间隙隐藏结构,能够使用构成表皮罩3C的面材(毯材料10),形成将与表皮罩3C相邻的间隙A相对于外部遮盖的遮盖部11。该遮盖部11由使毯材料10的中间面部12向面外方向D1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11A、将弯曲部11A保持为向间隙A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第一缝合部位11B及第二缝合部位11C)构成,因此,不会增加零件数量,能够设定在较自由的位置。
另外,如上所述,将中间面部12形成为袋状后翻过来而形成弯曲部11A,由此形成袋状时缝合的两侧的缘部的缝合部位(第一缝合部位11B)被翻过来,不会显露在外部。另外,上述第一缝合部位11B作为将袋状的弯曲部11A保持为向间隙A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起作用。由此,能够美观地形成将弯曲部11A保持为向间隙A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
另外,将通过从毯材料10的中间面部12向面外方向D1弯曲而相互朝向内的一侧弯曲的两张弯曲面12C、12C的根部侧的缘部彼此缝合(第二缝合部位11C),由此,这些弯曲面12C、12C彼此成为以相互紧贴的方式重叠并结合成一体的状态。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部11A的自立性及形状稳定性。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隐藏结构作为将与驾驶席座椅1的表皮罩3C相邻的间隙A相对于外部遮盖的结构,能够通过使在面向作为覆盖对象的间隙A的驾驶席座椅1的车辆内侧的侧部覆盖的毯材料10的适当位置(中间面部12)向外侧弯曲而形成遮盖部11来简便地设定。
接着,利用图11说明实施例2的间隙隐藏结构。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实现与实施例1说明的间隙隐藏结构相同的结构及作用的部位标注同一标号,省略说明,详细说明结构不同之处。本实施例的间隙隐藏结构与实施例1说明的间隙隐藏结构相同,为如下结构:通过使在驾驶席座椅1的车辆内侧的侧部覆盖的毯材料10的中间面部12向外侧(车辆内侧)弯曲从而形成的遮盖部11,将形成于驾驶席座椅1的车辆内侧的侧面和中央控制台C之间的间隙A相对于外部遮盖。在此,驾驶席座椅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座椅”,毯材料1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表皮罩的面材”。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1所示的结构不同,中央控制台C以突出到比座垫3的上表面高度更高的位置的方式设置,遮盖部11为配置设定于未配置有未图示的安全带装置的带扣5的区域的结构。这样,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隐藏结构作为将与驾驶席座椅1的表皮罩3C相邻的间隙A相对于外部遮盖的结构,能够通过使在面向作为覆盖对象的间隙A的驾驶席座椅1的车辆内侧的侧部覆盖的毯材料10的适当位置(中间面部12)向外侧弯曲而形成遮盖部11来简便地设定。
上面,利用两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除上述实施例以外的其它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例示了将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隐藏结构”适用于驾驶席座椅1的结构,但间隙隐藏结构也能够适用于副驾驶席座椅及后排座椅等其它座椅。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间隙隐藏结构,例示了将形成于驾驶席座椅1的车辆内侧的侧部和中央控制台C(设置物T)之间的间隙A遮盖的结构,但也可以作为用于遮盖其它间隙的结构适用,只要是“与车辆用座椅的表皮罩相邻的间隙”即可。
具体而言,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以将形成于相邻配置的后排座椅1’、1’的座椅靠背2’、2’间或座垫3’、3’间的各间隙相对于外部遮盖的方式设置遮盖部11’、11’。各遮盖部11’、11’可以形成于相邻的座椅靠背2’、2’间或座垫3’、3’间中的一个侧面,但也可以分别形成于两个侧面。通过分别形成于两个侧面,能够更好地遮盖间隙。各遮盖部11’、11’可以设置于上述座椅靠背2’、2’间或座垫3’、3’间的任意位置,但是,通过设置于间隙内较浅的位置,能很好地遮盖间隙的纵深。另外,通过将遮盖部11’、11’设置于间隙内较深的位置,遮盖部11’,11’的形状自身不易显露,因此能够更美观地配置间隙隐藏结构。
另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以将形成于上述后排座椅1’和车辆的侧壁W之间的间隙遮盖的方式设置遮盖部11’。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遮盖部11’以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后排座椅1’的座椅靠背2’的车辆外侧的侧面。这种情况下,遮盖部11’也可以设置于上述间隙内的任意位置,但是,通过设置于间隙内较浅的位置,能很好地遮盖间隙的纵深。另外,通过将遮盖部11’设置于间隙内较深的位置,遮盖部11’的形状自身不易显露,因此能够更美观地配置间隙隐藏结构。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以将形成于后排座椅1’的座垫3’和该车辆外侧的上下车门之间的间隙覆盖的方式形成遮盖部。由此,能够在上下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将形成于后排座椅1’的座垫3’和该车辆外侧的上下车门之间的间隙遮盖。
另外,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隐藏结构也可以在车辆用座椅中如下设置:在头枕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向前侧倾倒的结构(日本特开2011-036540等文献中公开的结构)中,将以在头枕倾倒时使头枕支柱通过的方式形成于座椅靠背上的通过用狭缝遮盖。即,本实用新型的间隙隐藏结构以具备将与车辆用座椅的表皮罩相邻的间隙相对于外部遮盖的遮盖部的方式构成即可,除了上述例示的使用位置以外,能够广泛地适用于各种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构成遮盖部11的弯曲部11A,例示了使毯材料10(面材)的中间面部12向面外方向D1弯曲而缝合成袋状(第一缝合部位11B),并且将该弯曲后的根部侧的缘部以封闭袋的方式缝合(第二缝合部位11C)而形成的结构,但遮盖部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形成。例如,构成形成遮盖部的表皮罩的面材也可以不是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厚的毯材料10,可以是由机织物或针织物等布帛构成的面材或合成皮革或人造皮革等皮制面材。另外,为了提高遮盖部的自立性,可以在呈袋状形成的遮盖部的袋中进而装入棉材或芯材等。
另外,遮盖部也可以不是袋状,也可以仅仅是使面材的中间面部向面外方向弯曲从而折叠成的形状。另外,作为将弯曲部保持为向与表皮罩相邻的间隙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缝合”,但是也可以是通过结合使用缝合以外的吊装手段或粘接手段或捆绑手段,来将弯曲部保持为向与表皮罩相邻的间隙内突出的状态的结构。另外,表皮罩上的遮盖部的形成部位只要是能够使构成表皮罩的面材的中间面部向面外方向弯曲而形成弯曲部的位置即可,可以是靠近中央的区域,也可以是靠近缘部的区域。

Claims (3)

1.一种间隙隐藏结构,具备将与车辆用座椅(1;1’)的表皮罩(3C)相邻的间隙相对于外部遮盖的遮盖部(11;11’),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盖部(11;11’)包括:使构成所述表皮罩(3C)的面材的中间面部(12)向面外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弯曲部(11A);将该弯曲部(11A)保持为向所述间隙内突出的状态的保持部(11B,11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隐藏结构,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中间面部(12)向一个面外方向弯曲,使该弯曲后的弯曲面彼此相互重叠,将双方的突出的两侧的缘部彼此缝合,从而使所述中间面部(12)形成为袋状,使该袋状的中间面部(12)以穿过袋内而向相反侧的面外方向突出的方式翻过来,从而形成所述弯曲部(11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间隙隐藏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包括将所述弯曲部(11A)的弯曲的2张弯曲面的根部侧的缘部彼此缝合而成的缝合部位(11C)。
CN2013203381862U 2012-06-15 2013-06-13 间隙隐藏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448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5575 2012-06-15
JP2012135575A JP5870855B2 (ja) 2012-06-15 2012-06-15 隙隠し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44893U true CN203344893U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44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3818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44893U (zh) 2012-06-15 2013-06-13 间隙隐藏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0855B2 (zh)
CN (1) CN20334489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711A (zh) * 2014-02-24 2016-10-05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12977182A (zh) * 2019-12-02 2021-06-18 李尔公司 具有罩片的座椅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6475B2 (ja) * 2018-09-03 2022-04-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カバー
JP7244755B2 (ja) * 2019-06-20 2023-03-2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352A (ja) * 1993-06-24 1995-01-13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のベルト貫通孔処理構造
JPH0930369A (ja) * 1995-07-17 1997-02-0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ベルトバックル取付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711A (zh) * 2014-02-24 2016-10-05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05992711B (zh) * 2014-02-24 2018-07-0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CN112977182A (zh) * 2019-12-02 2021-06-18 李尔公司 具有罩片的座椅组件
CN112977182B (zh) * 2019-12-02 2023-05-12 李尔公司 具有罩片的座椅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00838A (ja) 2014-01-09
JP5870855B2 (ja)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7024B2 (en) Seat cover and vehicle seat
CN203344893U (zh) 间隙隐藏结构
CN107640070A (zh) 车辆用座椅
CN105992716B (zh) 车辆用座椅
US10611276B2 (en) Seat cover, seat cove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vehicle seat
JP6180339B2 (ja) ワディング材付シートの表皮構造およびワディング材付シートの表皮縫製方法
US11312274B2 (en) Vehicle s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11597308B2 (en) Cover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seat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covering system
CN110053531B (zh) 载具座椅
CN107161047B (zh) 座椅装置
JP2019088563A (ja) 乗物用シート及び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カバーの作成方法
JP3819880B2 (ja) 自動車シート
CN104417409B (zh) 座椅靠背
JP201813107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9630537B2 (en)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s
JP6980541B2 (ja) 皮革製品
JP4418529B2 (ja) 布帛を用いた成形物の加工方法及び布帛を用いた成形物
JP6689055B2 (ja) 座席装置
JP7356333B2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6607100B2 (ja) 乗物内装品の表皮の製造方法
RU118588U1 (ru) Чехол для спинки переднего сиденья автомобиля
JP6716812B2 (ja) 装飾ステッチの形成方法、シート用表皮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シート用表皮部材
JP6543580B2 (ja) シートカバー及びシートカバー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車両用シート
RU131677U1 (ru) Чехол для сиденья автомобиля с боковой подуш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JP2017177992A (ja) トリムカバー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