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09385U - 管体及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 - Google Patents

管体及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09385U
CN203309385U CN2013202290245U CN201320229024U CN203309385U CN 203309385 U CN203309385 U CN 203309385U CN 2013202290245 U CN2013202290245 U CN 2013202290245U CN 201320229024 U CN201320229024 U CN 201320229024U CN 203309385 U CN203309385 U CN 203309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forms
taking
bodys
man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290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大树
栗原弘和
三浦朋治
田中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09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093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体及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在以使板部件的任意两个端缘对接的方式弯曲成管状而形成的管体中,即使在产生加工精度的偏差的情况下,仍能够可靠地连接弯曲成管状的弯曲侧的两个端缘,从而能够避免成品率的降低。所述管体具有一对齿部(103),所述一对齿部具有从两个端缘(101)的厚度方向的端面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在凸部的前端向该管体(100)的内部弯曲的状态下,使一对齿部(103)相互啮合,从而构成管体(100)。

Description

管体及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体及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管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列举了以下的方法。 
以往的管体的制造方法形成如下管体,即,使金属板弯折并具有属于接缝的接缝构成壁部和残余构成壁部,并且形成有中间成形件,该中间成形件在接缝处于非紧密结合的状态下使该残余的构成壁部中的一个构成壁部与邻接面构成壁部所形成的角度大于完成管体时的角度,在对邻接面构成壁部施加外力而在一个构成壁上形成向外侧凸出的凸曲面部从而使接缝构成壁部的接缝紧密结合后,向一个构成壁部施加外力而使凸曲面部变形为平坦状,基于使一个构成壁部恢复为原始的凸曲面形状的弹性变形力使接缝紧密结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由于上述以往的管体的制造方法是使弯曲成管状的弯曲侧的相对的一对端缘对接并紧密结合的方法,因此,必须使各端缘的板厚方向的位置吻合。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假设在由于弯曲加工时的加工精度偏差而导致各端缘的板厚方向的位置不一致的状态下,两个端缘未对接,从而导致成品率降低。 
专利文献:日本特许第397432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体,其即使在产生弯曲加工时的加工精度的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使弯曲成管状的弯曲侧的两个端缘连结,从而能够避免成品率的降低。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第一特征在于,该管体是 以使板部件的任意两个端缘对接的方式弯曲成管状而形成的,具有一对齿部,所述一对齿部具有从所述两个端缘的厚度方向的端面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凸部的前端向该管体的内部弯曲的状态下,所述一对齿部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齿部在所述凸部之间具有比所述端面更向内侧挖入地形成的凹部,使所述一对齿部中的一个齿部的凸部插入并嵌合在形成于所述一对齿部中的另一齿部的所述凹部内。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齿部的凸部的数量比所述另一齿部的凸部的数量多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第四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突出的所述凸部的长度都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第五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挖入的所述凹部的深度都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齿部的沿所述端缘的方向的端部具有不插入并嵌合所述另一齿部的凸部的非啮合凹部。 
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弯折板部件而成的棱柱状。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特征1~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用具的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特征1~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支承台的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特征1~7中任一特征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以使板部件的任意两个端缘对接的方式弯曲成管状而使该两个端缘连结的技术手段是一对齿部,所述一对齿部具有从两个端缘的厚度方向的端面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因此,即使在由于弯曲加工时的加工精度的偏差导致两个端缘不对接的状态下,一对齿部彼此仍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啮合并使两个端缘连结。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成品率降低的管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管体的立体图。 
图2(1)是管体的俯视图,图2(2)是图2(1)的X-X线剖视图。图2(3)是相对的一对端部彼此的板厚方向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的图2(1)的X-X线剖视图。 
图3是板部件的俯视图(管体的展开图)。 
图4(1)、图4(2)是表示弯折加工的说明图。 
图5(1)、图5(2)是表示接着图4(1)、图4(2)是的弯折加工的说明图。 
图6(1)、图6(2)是表示接着图5(1)、图5(2)的弯折加工的说明图。 
图7(1)、图7(2)是表示接着图6(1)、图6(2)的弯折加工的说明图。 
图8是具有利用多个管体形成的框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具有利用多个管体形成的框架的架子的立体图。 
图10是具有利用多个管体形成的框架的电脑桌的立体图。 
图11是具有利用多个管体形成的框架的柜子的立体图。 
图12是具有利用多个管体形成的框架的温室的立体图。 
图13是圆柱体状的管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A   板部件 
100 管体 
101 两个端缘 
102 端面 
103 齿部 
104 第一齿部 
105 第二齿部 
106 第一凸部 
107 第二凸部 
108 第一凹部 
109 第二凹部 
110 非啮合凹部 
201 第一弯折冲模 
202 第一脱模板 
203 第一弯折冲头 
204 倾斜槽 
205 第一弯折冲头用孔 
206 前端部 
207 第二弯折冲头 
208 第二弯折冲模 
209 第一弹簧垫 
210 直线槽 
211 第三凹部 
212 第三弯折冲头 
213 第三弯折冲模 
214 第二弹簧垫 
215 第一倾斜面 
216 第二直线槽 
217 第二倾斜面 
218 第四凹部 
219 第四弯折冲头 
220 第二脱模板 
221 第四弯折冲模 
222 第三倾斜面 
223 相对侧的侧面 
224 第一凸部 
225 第二凸部 
226 第四倾斜面 
300 图像形成装置 
301 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 
302 架子 
303 架子的框架 
304 电脑桌 
305 电脑桌的框架 
306 柜子 
307 柜子的框架 
308 温室 
309 温室的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该管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管体相互固定而成的框架的结构体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1~图3,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实施方式。 
图1是管体100的立体图。图2(1)是管体100的俯视图,图2(2)是(1)的X-X线剖视图,图2(3)是弯折成管状的弯折侧的两个端部的板厚方向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的图2(1)的X-X线剖视图。图3是板部件A的俯视图(管体100的展开图)。 
需要说明的是,弯折是指曲折。另外,弯曲是弯折的上位概念,还包含以弯曲状弯曲。 
本实施方式的管体100是以将板部件A的任意两个端缘101对接的方式弯折成棱柱状的管体。即,该管体100具有一对齿部103,所述一对齿部103具有从两个端缘101的厚度方向的端面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在凸部的前端向管体100的内部弯折的状态下,使一对齿部100相互啮合(图1、图2(1)、图2(2))。 
在对上述板部件A进行详细描述时,该板部件A由不锈钢板、铝板、铁板等金属板的毛坯冲裁形成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在弯折呈棱柱状的弯折侧的两个端缘101侧具有从端面102向外侧突出且能够彼此啮合的一对齿部103(图3)。 
一对齿部103的数量根据管的长度适当地形成,或沿两个端缘101的整个区域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图中表示根据管的长度适当形成的情况。 
在对该一对齿部103进行详细描述时,如图3所示,该一对齿部103由形成在两个端缘101中一侧的第一齿部104、形成在另一侧的第二齿部105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侧作为图3中的左侧,将另一侧作为图3中的右侧。 
第一齿部104具有三个矩形的第一凸部106,该第一凸部以一侧端面102的内侧为基点向外侧突出。 
第二齿部105具有两个矩形的第二凸部107,该第二凸部以另一侧端面102的内侧为基点向外侧突出。 
这样,一侧的齿部的凸部的数量比另一侧的齿部的数量多一个。 
另外,从端面突出的凸部(第一凸部106、第二凸部107)的长度都相同。 
另外,以嵌入两个第一凹部108的方式形成两个第二凸部107,所述两个第一凹部108以向端面的内侧挖入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凸部106之间。 
另外,以嵌入一个第二凹部109和第二凹部109的方式形成三个第一凸部106,所述一个第二凹部109以向端面的内侧挖入的方式形成在构成第二齿部105的两个第二凸部107之间,所述第二凹部109以向端面的内侧挖入的方式形成在两个第二凸部107的两侧。 
即,一对齿部103具有凹部(第一凹部108、第二凹部109),所述凹部以向端面的内侧挖入的方式形成在凸部(第一凸部106、第二凸部107)之间。第一凹部108、第二凹部109的深度都相同。 
一对齿部103中的一个齿部(第一齿部104或第二齿部105)的凸部插入并嵌合在形成于一对齿部103中的另一齿部(第一齿部104或第二齿部105)的凹部(第一凹部108,第二凹部109)中。 
另外,在沿第一齿部104的端缘方向的端部,即,在三个第一凸部106的两侧具有不插入嵌合第二凸部107的非啮合凹部110。该非啮合凹部110是用于沿弯折方向以所需的倾斜角θ精度良好地使凸部弯折的部件。 
各凸部(第一凸部106,第二凸部107)的倾斜角θ是相对于弯折成棱柱状而形成的上表面,使凸部的前端钻入方管内部至少板厚以上的角度,在90度以内,但是,优选为较浅的角度(图2(2))。 
另外,比端面102突出的各凸部(第一凸部106,第二凸部107)的长度是如下长度,即,在使板部件A弯折成棱柱状时,各凸部的前部不会与对应的凹部(第一凹部108,第二凹部109)的底部干涉,并且在弯折成棱柱状后,凸部的前部比对应的凹部的底部更沿凹部侧的侧壁方向进入。 
由此,第一齿部104与第二齿部105啮合的状态(嵌合状态)是指以下所示的状态。 
即,第一凸部106的两侧面处于与第二凹部109的两侧面接触的状态,并且,第一凸部106的前部比第二凹部109的底部更沿凹部侧的侧壁方向进入。 
与此同时,第二凸部107的两端面处于与第一凹部108的两侧面接触的状态,第二凸部107的前部比第一凹部108的底部更沿凹部侧的侧壁方向进入。 
通过这种啮合,能够确保对于扭曲或压曲的刚性。 
如图2(3)所示,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管体100即使在由于弯折加工时的加工精度偏差而使例如管体的左侧面长度H2比管体的右侧面长度H1长而导致两个端缘101没有对接的状态下,倾斜的一对齿部103彼此仍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啮合而连结两个端缘101。因此,能够提供可以避免成品率降低的管体100。 
下面,参照图4~图7,对上述管体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4(1)、图4(2)是表示弯折加工的说明图。图5(1)、图5(2)是表示接着图4(1)、图4(2)的弯折加工的说明图。图6(1)、图6(2)是表示接着图5(1)、图5(2)的弯折加工的说明图。图7(1)、图7(2)是表示接着图6(1)、图6(2)的弯折加工的说明图。 
首先,利用由不锈钢板、铝板、铁板等金属板制成的毛坯,冲裁板部件A,该板部件A在弯折成管状的弯折侧的两个端缘101具有比端面102突出且能够相互啮合的一对齿部103(冲裁工序)。 
此外,当然上述冲裁工序采用了装有用于从毛坯冲裁板部件A的冲压模具的冲压装置。 
另外,图4~图7所示的冲压模具(包括弯折冲模或弯折冲头、脱模板等)安装在未图示的冲压装置上,并通过该冲压装置的动作实现以下弯折工序。 
接着,以使齿部103向弯折方向倾斜的方式使板部件A弯折,以使两个端缘101面对面的方式并且以使第一齿部104与第二齿部105彼此啮合的方式使板部件A弯折成管状(弯折工序)。 
下面,对弯折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该弯折工序含有第一弯折工序~第四弯折工序。 
(1)第一弯折工序 
首先,说明在第一弯折工序中使用的模具。 
在第一弯折工序中使用的模具具有:第一弯折冲模201、第一脱模板202和第一弯折冲头203(图4)。 
第一弯折冲模201的上表面以与板部件A的长度对应的纵深长度形成为平坦状,并且第一弯折冲模201在与形成于板部件A的一对齿部10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倾斜槽204,该倾斜槽204具有所需要的角度。 
第一脱模板202的底面以与板部件A的长度对应的纵深长度形成平坦状,并且在与齿部103对应的位置设置一对第一弯折冲头用孔205。 
第一弯折冲头203能够滑动地设置在第一脱模板202的第一弯折冲头用孔205中,并具有与倾斜槽204对应的倾斜状的前端部206。该第一弯折冲头203在非弯折动作时,前端部206位于第一脱模板202的第一弯折冲头用孔205的内部。 
下面,对使用上述模具的第一弯折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将通过冲裁工序冲裁的板部件A以使齿部103位于第一弯折冲模201的倾斜槽204的方式设定在第一弯折冲模201上(图4(1))。 
如果完成板部件A的设定,则第一脱模板202开始下降,利用第一脱模板202与第一弯折冲模201夹持板部件A。 
在该夹持完成后,一对第一弯折冲头203开始下降,第一弯折冲头203的前端部206与对应的齿部(第一齿部104、第二齿部105)接触。之后,第一弯折冲头203继续下降至将凸部夹持在前端部206与倾斜槽204之间,从而使凸部(第一凸部106、第二凸部107)弯折成所需角度的倾斜状(图4(2))。 
这样,第一弯折工序使齿部103弯折成所需角度的倾斜状。 
(2)第二弯折工序 
对在第二弯折工序中使用的模具进行说明。 
在第二弯折工序中使用的模具具有:第二弯折冲头207、第二弯折冲模208和第一弹簧垫(スプリングパッド)209(图5)。 
第二弯折冲头207形成为具有能够形成管体100的内底和两侧的内侧面的宽度且与板部件A的长度对应的纵深长度的矩形体形状,并且在两侧面形成用于避免与一对齿部103干涉的直线槽210。 
第二弯折冲模208形成为具有能够形成管体100的外底和两侧的外侧面 的宽度且与板部件A的长度对应的纵深长度的第三凹部211。 
第一弹簧垫209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凹部211,并形成为矩形体形状,该矩形体形状形成有承接第二弯折冲头207的整个底面的平坦状的上表面。该第一弹簧垫209的上表面在非弯折时位于第二弯折冲模208的上表面以上。 
下面,对使用上述模具的第二弯折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上下倒转地将经过第一弯折工序的板部件A设定在第一弹簧垫209上的规定位置(图5(1))。 
如果完成了板部件A的设定,则第二弯折冲头207开始下降,使第二弯折冲头207与第一弹簧垫209上的板部件A相接。由此,板部件A处于被第二弯折冲头207和第一弹簧垫209夹持的状态。 
在该夹持状态下,通过使第二弯折冲头207继续进一步下降,从而在夹持该板部件A的情况下,下压第一弹簧垫209,使位于第二弯折冲模208上方的板部件A的下底面的一部分与第二弯折冲模208的上表面相接。 
而且,由于第二弯折冲头207继续下降,所以使位于第二弯折冲模208上方的板部件A的下底面的一部分弯折成垂直状。 
此时,一对齿部103进入形成于第二弯折冲头207的一对直线槽210中,从而防止一对齿部103与第二弯折冲头207的侧面干涉(图5(2))。 
这样,第二弯折工序对经过第一弯折工序的板部件A,使作为管体100的上表面的部分相对于与管体100的底和两侧相当的部分弯折成垂直状。 
(3)第三弯折工序 
对在第三弯折工序中使用的模具进行说明。 
在第三弯折工序中使用的模具具有第三弯折冲头212,第三弯折冲模213和第二弹簧垫214(图6)。 
第三弯折冲头212形成有使沿矩形体下部的长度延伸的一对角形成较大的倒角的第一倾斜面215,并且在两侧部形成有用于避免与一对齿部103干涉的第二直线槽216,第三弯折冲头212设有前部,该前部形成有能够形成管体100的内底的宽度的底面。该前部以与板部件A的长度对应的纵深长度形成。 
第三弯折冲模213以与一对第一倾斜面215对应且与一对第二倾斜面217相对的方式形成为凹状,并且在该第二倾斜面217的下方形成具有能够 形成管体100的外底的宽度且纵深长度与板部件A长度对应的第四凹部218。 
第二弹簧垫214能够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四凹部218中并形成为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形成有承接第三弯折冲头212的整个底面的平坦状的上表面。该第二弹簧垫214的上表面在非弯折时位于与第三弯折冲模213的上表面相同高度的位置。 
下面,对使用上述模具的第三弯折工序说明。 
首先,以使一对齿部103向上的方式将经过第二弯折工序的板部件A设定在第三弯折冲模213上的规定位置(图6(1))。 
如果完成了板部件A的设定,则第三弯折冲头212开始下降,使第三弯折冲头212与第二弹簧垫214上的板部件A相接。由此,板部件A处于被第三弯折冲头212和第二弹簧垫214夹持的状态。 
在该夹持状态下,第三弯折冲头212继续进一步下降,从而板部件A以第三弯折冲模213的第二倾斜面217的上缘为支点,从对应于作为第三弯折冲头212的底面与锥面的边界的角部的部分弯折。此时,第二弹簧垫214以夹持板部件A的方式被下压。 
进行该弯折,直至变为由第三弯折冲头212的第一倾斜面215与第三弯折冲模213的第二倾斜面217夹持板部件A的状态(图6(2))。 
这样,在第三弯折工序中,相对于管体100的底面,使作为侧面的部分预先弯折成所需的角度。 
(4)第四弯折工序 
对在第四弯折工序中使用的模具进行说明。 
在第四弯折工序中使用的模具具有:第四弯折冲头219、第二脱模板220(图7)。 
第四弯折冲头219由能够沿平坦状的第四弯折冲模221横向滑动且相对地设置的一对冲头构成。各第四弯折冲头219在上部外侧形成有第三倾斜面222,并且使相对侧的侧面223相对于第四弯折冲模221形成为垂直状。 
第二脱模板220具有:第一凸部224,其宽度形成为比管体100的上表面的宽度稍窄;一对第二凸部225,其以夹持所述第一凸部224的方式形成在两侧,并且形成为从第一凸部224的侧面间隔第一凸部224的侧面与第四弯折冲头219间隙配合所需的间隔。 
该第二凸部225形成为比第一凸部224的突出量长所需的长度的长度,并且在底部形成与第三倾斜面222对应的第四倾斜面226。 
下面,对使用上述模具的第四弯折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在一对第四弯折冲头219之间的规定位置,以使管体100的上表面侧向上的方式,将经过第三弯折工序的板部件A设定在第四弯折冲模221上(图7(1))。 
如果完成了板部件A的设定,则第二脱模板220开始下降。首先,第四倾斜面226与第三倾斜面222相接。 
之后,第二脱模板220继续下降,从而利用作用于一对第四弯折冲头219彼此上的横向分力,使一对第四弯折冲头219彼此以相互接近的方式沿横向滑动。 
由此,第四弯折冲头219的相对侧的侧面223与板部件A的、相当于管体100的上表面的部分和相当于管体100的侧面的部分相交的角相接。 
第二脱模板220继续进一步下降,从而使板部件A的侧面相对于第四弯折冲模221弯折成垂直状(在图7(1)中,以双点划线表示)。 
在板部件A的侧面相对于第四弯折冲模221弯折成垂直状之前,使第一凸部224靠近齿部103。 
第二脱模板220继续进一步下降,第四倾斜面226离开第三倾斜面222的同时,以使板部件A的两个端缘101相对的方式弯折成棱柱状弯折,并且使一对齿部103啮合而使两个端缘101连结(图7(2))。 
如上所述,制造管体100的方法包括冲裁工序和弯折工序。 
即,冲裁工序利用毛坯冲裁板部件A,该板部件A在弯折成管状的弯折侧的两个端缘101具有比端面102更突出且能够相互啮合的一对齿部103。 
弯折工序以使第一齿部104与第二齿部105向弯折方向倾斜的方式使板部件A弯折,并且以使两个端缘101相对且第一齿部104与第二齿部105相互啮合的方式使板部件A弯折成管状。 
通过以使板部件A的任意两个端缘相对的方式弯折成棱柱状来连结这两个端缘101的技术手段为一对齿部103(第一齿部104和第二齿部105),该一对齿部具有从两个端缘的厚度方向的端面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由此,如图2(3)所示,即使在由于弯折加工时的加工精度的偏差,例如使管体的左侧面的长度H2比管体的右侧面的长度H1长而导致两个端 缘不对接的状态下,倾斜的一对齿部103彼此也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啮合而连结两个端缘。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成品率降低的管体100。 
如上所述非常理想的管体100被应用在各种结构体的框架中。下面,举例管体100的使用例。在管体100的制造时或组装时,加工管体彼此的结合部、结构体的构成部的安装部。 
图8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该图像形成装置300是所谓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300,是使用并相互固定多根上述管体100而形成该图像形成装置300的框架301的例子。另外,作为图像形成装置300主要的周边设备,存在进行打钉处理或用纸弯折的用纸后处理装置,但是该用纸后处理装置的框架也容易利用并相互固定多个上述管体100地形成。 
图9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作为收纳用具的一个例子的架子302的立体图。是利用并相互固定多根上述管体100而形成该架子302的框架303的例子。架子302根据各种用途存在各种类型,但是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管体100也确保针对扭曲或压曲的刚性,所以也可以构建能够收纳某种程度的重量物的架子的框架。例如,能够构建收纳服务器或通信装置、控制设备等电子设备的工业用架子的框架。 
图10是支承在上部承载有承载物的承载部的框架的一个例子的电脑桌304的立体图。是利用并相互固定多根上述管体100来形成该电脑桌304的框架305的例子。另外,也可以实现所谓钢架子的框架的结构。 
图11是作为结构体的一个例子的柜子306的立体图。是利用并相互固定多根上述管体100来形成该柜子306的框架307的例子。 
图12是作为用于进行饲养或栽培的结构体的一个例子的温室308(例如,简易温室)的立体图。是利用并相互固定多根上述管体100来形成该温室308的框架309的例子。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使用并相互固定多根上述管体100来形成搬运用台车或生产线等。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管体100适用于形成各种结构体的框架。上述结构体仅是一个例子而已。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管体、具有利用多根所述管体形成的框架的结构 体、管体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而已,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例举了本实施方式的管体弯折成棱柱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即使弯折成没有角的圆柱状也是可以的。另外,即使是以使板部件的邻接的两个端缘对接的方式形成的漏斗状也是可以的。还可以是椭圆状或多边形状,管体的外观形状没有特别限制。 
在此,列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管体、电子设备、收纳用具以及架子的特征。 
(方式1) 
一种管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是以使板部件的任意两个端缘对接的方式弯曲成管状而形成的,具有一对齿部,所述一对齿部具有从所述两个端缘的厚度方向的端面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凸部的前端向该管体的内部弯曲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齿部相互啮合。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在所述凸部之间具有比所述端面更向内侧挖入地形成的凹部,使所述一对齿部中的一个齿部的凸部插入并嵌合在形成于所述一对齿部中的另一齿部的所述凹部内。 
(方式3) 
根据方式1或2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齿部的凸部的数量比所述另一齿部的凸部的数量多一个。 
(方式4) 
根据方式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突出的所述凸部的长度都相同。 
(方式5) 
根据方式2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挖入的所述凹部的深度都相同。 
(方式6) 
根据方式2或5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齿部的沿所述端缘的方向的端部具有不插入并嵌合所述另一齿部的凸部的非啮合凹部。 
(方式7) 
根据方式1~6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弯折板 部件而成的棱柱状。 
(方式8)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方式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方式9) 
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方式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方式10) 
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方式1~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Claims (88)

1.一种管体,其特征在于,该管体是以使板部件的任意两个端缘对接的方式弯曲成管状而形成的,具有一对齿部,所述一对齿部具有从所述两个端缘的厚度方向的端面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凸部的前端向该管体的内部弯曲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齿部相互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在所述凸部之间具有比所述端面更向内侧挖入地形成的凹部,所述一对齿部中的一个齿部的凸部插入并嵌合在形成于所述一对齿部中的另一齿部的所述凹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齿部的凸部的数量比所述另一齿部的凸部的数量多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齿部在所述凸部之间具有比所述端面更向内侧挖入地形成的凹部,所述一对齿部中的一个齿部的凸部插入并嵌合在形成于所述一对齿部中的另一齿部的所述凹部内, 
所述一个齿部的凸部的数量比所述另一齿部的凸部的数量多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突出的所述凸部的长度都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突出的所述凸部的长度都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突出的所述凸部的长度都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突出的所述凸部的长度都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端面挖入的所述凹部的深度都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齿部的沿所述端缘的方向的端部具有不插入并嵌合所述另一齿部的凸部的非啮合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个齿部的沿所述端缘的方向的端部具有不插入并嵌合所述另一齿部的凸部的非啮合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弯折板部件而成的棱柱状。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是将板部件弯折而成的棱柱状。 
2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2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2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2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2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 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2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3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电子部件的框架的电子设备,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5.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6.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7.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8.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49.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0.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1.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2.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3.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4.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5.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6.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7.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8.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59.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 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0.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1.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2.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3.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4.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5.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6.一种收纳用具,其特征在于,是具有在内部收纳被收纳物的框架的收纳用具,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7.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8.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69.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0.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1.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2.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 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3.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4.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5.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6.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0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7.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8.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79.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3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80.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4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81.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5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82.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体而形 成的。 
83.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84.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8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85.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86.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0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87.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1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88.一种支承台,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支承承载部的框架的支承台,该承载部在上部承载承载物,该框架是利用多根权利要求22所述的管体而形成的。 
CN2013202290245U 2013-01-30 2013-03-04 管体及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938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5384 2013-01-30
JP2013015384A JP6098188B2 (ja) 2013-01-30 2013-01-30 パイプ体、パイプ体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09385U true CN203309385U (zh) 2013-11-27

Family

ID=49615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2902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09385U (zh) 2013-01-30 2013-03-04 管体及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98188B2 (zh)
CN (1) CN2033093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6927A (zh) * 2018-07-26 2018-11-30 天津鹏宇兴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快速弯折装置
CN111050939A (zh) * 2017-05-31 2020-04-21 佳能株式会社 管状体和制造管状体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51413Y2 (zh) * 1974-08-10 1976-12-09
US4395900A (en) * 1979-03-02 1983-08-02 Saurenman Phillip E Stiff metal ring and process for making it
GB2244015B (en) * 1990-03-14 1993-10-27 Hadley Sections Limited Tub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JP3819203B2 (ja) * 2000-02-04 2006-09-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パイプ体の製造装置及びパイプ体の製造方法
JP3965124B2 (ja) * 2003-02-24 2007-08-29 藤堂工業株式会社 筒状金属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JP2005007406A (ja) * 2003-06-17 2005-01-13 Ricoh Co Ltd パイプ体
JP2011098817A (ja) * 2009-11-06 2011-05-19 Seiko Epson Corp 搬送ローラー及び搬送ローラー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0939A (zh) * 2017-05-31 2020-04-21 佳能株式会社 管状体和制造管状体的方法
US11370009B2 (en) 2017-05-31 2022-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al plat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ubular body
CN111050939B (zh) * 2017-05-31 2022-10-11 佳能株式会社 管状体和制造管状体的方法
CN108906927A (zh) * 2018-07-26 2018-11-30 天津鹏宇兴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快速弯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44476A (ja) 2014-08-14
JP6098188B2 (ja)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09385U (zh) 管体及使用多根管体形成的电子设备、收纳用具、支承台
CN104259329B (zh) 洗碗机内胆的咬边工艺
CN103801623A (zh) 弯曲冲压模具
CN102921755B (zh) 直角回挤加工方法及直角回挤加工模具
CN104550484B (zh) 用于压制弯曲角小于等于90°槽型材的装置
JP6404022B2 (ja) アンダーカット処理機構
US9692199B2 (en) Tube hydroforming of jointless USB stainless steel shell
CN103427310B (zh) 电连接器外壳固定孔冲压成型的方法
CN106848171A (zh) 电池端子
CN103121051A (zh) 一种金属板折弯机
JP2016198810A (ja) ヘミング加工方法
JP2016036817A (ja) プレス成形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プレス成形型
CN105817504B (zh) 高强度钢板生产u型斗自卸车车斗边板异形件的折弯方法
JP2019126815A (ja) プレス製品の製造方法
CN103038118A (zh) 车身框架的制造方法
CN211437744U (zh) 一种针对厚料的翻孔冲头
WO2016078585A1 (zh) 连接器壳体结构
CN206702068U (zh) 壳体折角成型模
CN204818357U (zh) 波峰焊支撑托盘
CN205165604U (zh) 冲压模具
CN208272000U (zh) 一种软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组件
CN104353985B (zh) 接插件自动化压装设备
CN204171547U (zh) 结构部件以及包括此结构部件的电气设备
TWI439333B (zh) 背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204088828U (zh) Lightning传输端扩展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