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29739U - 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29739U
CN203229739U CN 201320142503 CN201320142503U CN203229739U CN 203229739 U CN203229739 U CN 203229739U CN 201320142503 CN201320142503 CN 201320142503 CN 201320142503 U CN201320142503 U CN 201320142503U CN 203229739 U CN203229739 U CN 203229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
sewing machines
strand portion
turn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4250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数野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Ha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Ha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Hams Corp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29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297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即使在被缝制物为立体时,该缝纫机也能够以保持着被缝制物的形状的状态使该被缝制物移动,并使被缝制物移动到其缝制部位与针板相接触的位置。工件支承板是弯曲成在主视状态下呈以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板构件。随着拉动操作线,转动轴使工件支承板转动。缝纫机能够以保持着被缝制物的形状的状态将被缝制物配置于工件支承板并使被缝制物移动。通过转动轴使工件支承板转动,缝纫机能够将被缝制物的缝制部位移动到与针板相接触的位置。

Description

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具有用于使机针上下运动和使被缝制物水平移动的驱动机构(例如参照日本特许公开2005年102792号公报)。缝纫机的驱动机构使被缝制物在同一平面上的XY方向上复合地水平移动,使机针上下运动。因此,缝纫机能够对平面的被缝制物进行缝制。
在利用缝纫机在被缝制物中形成针迹时,需要使被缝制物的缝制部位与针板相接触。但是,在缝纫机中,由于使被缝制物在水平面上移动,因此,在带有弯曲的立体的被缝制物的情况下,无法使被缝制物以其整个缝制部位与针板相接触的方式移动。因此,在利用缝纫机在立体的被缝制物中形成针迹时,作业人员必须通过手工作业来移动被缝制物,因而,需要花费功夫,并且缝制质量也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被缝制物为立体时也能够以保持着被缝制物的形状的状态使该被缝制物移动,并使被缝制物移动到其整个缝制部位均与针板相接触的位置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具有针板、保持部、第一移动部和移动机构。针板具有容针孔。用于对被缝制物进行缝制的机针能够贯穿容针孔。保持部用于保持上述被缝制物。第一移动部能够与上述保持部一同沿着水平面上的第一方向往返移动。移动机构用于使上述第一移动部移动。上述保持部具有保持板、支承部和转动轴。保持板是弯曲成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板构件,配置在上述针板的上方。支承部在其一端支承上述保持板。转动轴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延伸,以上述支承部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支承部的另一端。上述缝纫机还具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用于使上述支承部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即使被缝制物是立体的,缝纫机也能够以保持着被缝制物的立体形状的状态使被缝制物移动,使得被缝制物在机针所刺入的位置的周围与针板相接触。缝纫机能够通过转动保持板将被缝制物的缝制部位移动到与针板相接触的位置。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上述转动机构具有第二移动部和连结机构。第二移动部能够与上述第一移动部一同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往返移动,且能够沿着第二方向往返移动。第二方向在水平面上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在上述第二移动部沿着上述第二方向移动时,连结机构使上述支承部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上述移动机构用于使上述第一移动部和上述第二移动部移动。在移动机构使第二移动部沿着上述第二方向移动时,固定于支承部的保持板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由此,缝纫机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保持板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在技术方案3、4的缝纫机中,上述保持部还具有轴支承部。轴支承部设置在上述第一移动部上,以上述转动轴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转动轴。在移动机构使第一移动部沿着上述第一方向移动时,转动轴与第一移动部一同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由此,缝纫机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保持部移动。
在技术方案5、6的缝纫机中,上述保持部还具有引导部。引导部呈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固定于上述支承部。上述第二移动部具有一支架和另一支架。一支架向上述引导部的一侧延伸。另一支架向上述引导部的另一侧延伸。上述连结机构是由第一索状部和第二索状部构成的一对索状部。上述第一索状部以沿着上述引导部的状态将上述第一索状部的一端固定在上述引导部的圆弧的一端,将上述第一索状部的另一端固定在上述一支架的端部。上述第二索状部以沿着上述引导部的状态将上述第二索状部的一端固定在上述引导部的上述圆弧的另一端,将上述第二索状部的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另一支架的端部。一对索状部能够通过引导引导部而使保持部可靠地转动。
在技术方案7的缝纫机中,上述保持部还具有主压部。主压部具有沿着上述保持板的弯曲成圆弧形状的面的弯曲面,能够按压上述保持板。上述缝纫机还具有按压部。按压部能够朝向上述保持板按压上述主压部。由于按压部将沿着保持板的弯曲成圆弧形状的面的主压部按压于保持板,因此,缝纫机能够可靠地保持保持板上的被缝制物。
在技术方案8、9的缝纫机中,上述保持部还具有辅压部。辅压部能够在上述保持板的圆弧的两端附近将上述被缝制物夹持在该辅压部与上述保持板之间。由此,辅压部能够保持保持板上的被缝制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的布保持机构10的立体图。
图3是具有X-Y移动结构30的机座部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缝纫机的一实施方式。图1的上方、下方、左斜前方、右斜后方、左斜后方、右斜前方分别是缝纫机1的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左方、右方。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和机臂部4。机座部2配置在工作台(省略图示)上。支柱部3自机座部2的后端部向上方竖立设置。机臂部4自支柱部3的上端部与机座部2相对地向前方延伸。支柱部3在其内部具有驱动电动机(省略图示)。机臂部4在其前端部具有针杆5。机针6能够安装在针杆5的下端部,针杆5借助传递机构(省略图示)在驱动电动机的驱动作用下上下运动。传递机构可以应用公知技术,因此省略说明。
机座部2具有布保持机构10和X-Y移动机构30。布保持机构10能够将带有弯曲等的立体的被缝制物保持在机座部2的上表面上。
参照图2说明布保持机构10。布保持机构10具有Y轴移动架11、转动轴12、轴支承架13、摆动托架14、工件支承板15、一对夹持件17、17,一对压脚19、19,一对操作线20、21,操作线引导件22以及引导板24。Y轴移动架11固定在Y方向移动体36(参照图3)上,能够与Y方向移动体36一同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转动轴12设置在Y轴移动架11的靠上端的位置,沿着前后方向延伸。Y轴移动架11以转动轴12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转动轴12的后端。转动轴12自Y轴移动架11向前方突出。轴支承架1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俯视状态下呈大致字母L形,其后端部固定于Y轴移动架11。轴支承架13以转动轴12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转动轴12的前端侧。
摆动托架14的上端固定在转动轴12的前端,摆动托架14能够随着转动轴12的转动而以转动轴12为中心摆动。引导板24固定在摆动托架14的前下方。工件支承板15配置在针板8的上方,固定在引导板24的下端。被缝制物配置在工件支承板15上。工件支承板15是弯曲成在主视状态下呈以转动轴1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板构件。一对夹持件17在工件支承板15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附近将下侧的被缝制物16压在工件支承板15上,而将该被缝制物16支承在工件支承板15上。一对压脚19在工件支承板15的上表面的中央附近将上侧的被缝制物18压在工件支承板15上,而将该被缝制物18支承在工件支承板15上。一对压脚19具有沿着工件支承板15的弯曲成圆弧形状的面的弯曲面。
被缝制物16例如是鞋的后跟附近的加工布。被缝制物18例如是被缝制物16的加强布。被缝制物16预先立体地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在材质等特性方面,被缝制物18在其向被缝制物16安装的安装位置附近具有弹性或形状保持性。被缝制物16能够以立体形状直接配置在工件支承板15上。被缝制物18能够重叠地配置在保持着立体形状的被缝制物16上,并被压脚19按压。缝纫机1沿着被缝制物16的形状将被缝制物18缝制在被缝制物16上。
机针6通过上下运动在上下方向贯穿针板8(参照图1)的容针孔(省略图示),机针6与设置在下轴29前端的旋梭机构(省略图示)协同动作,从而在被缝制物16、18中形成针迹。转动轴12设置在比针板8(参照图1)靠上方的位置。工件支承板15是树脂制或金属制的板,能够根据被缝制物16、18的种类进行更换。工件支承板15具有供机针6在一对压脚19之间在上下方向贯通的间隙。一对夹持件17分别经由气缸25与引导板24的左右侧面相连结。夹持件17随着气缸25的驱动靠近或远离工件支承板15。当夹持件17靠近工件支承板15时,将被缝制物16夹持在工件支承板15与夹持件17之间。当夹持件17远离工件支承板15时,解除对被缝制物16的夹持。
压脚引导托架27在侧视状态下呈大致字母L形,在引导板24的前表面侧并列地设置有一对压脚引导托架27。压脚引导托架27具有安装片272和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片271。安装片272自垂直片271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压脚19固定在安装片272的前端部下表面。限制构件26固定在引导板24的前表面,用于限制压脚引导托架27向左右方向的移动,且在升降方向引导该压脚引导托架27。摆动托架14具有向背面侧延伸的支承片141(参照图1),在支承片141的左右两侧一体地设置有气缸28(参照图1)。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支承片141的图示。在支承片14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能够以支承轴142为中心上下摆动的杆143。各杆143的后端经由连杆机构(省略图示)与气缸28的驱动杆(省略图示)相连结。压脚引导托架27在垂直片271中具有通孔273。在引导板24中形成有上下延伸的贯通槽(省略图示),上述左右一对的杆143的前端穿过贯通槽进入到通孔273中。压脚19通过气缸28的驱动而升降。当压脚19下降时,压脚19从上方按压工件支承板15。由此,压脚19将被缝制物16、18夹持在工件支承板15与压脚19之间。当压脚19上升时,压脚19远离工件支承板15,从而解除对被缝制物16、18的夹持。压脚19相对于夹持件17独立地上下运动。
操作线引导件22固定在摆动托架14的下端且是固定在引导板24的背面侧。操作线引导件22在主视状态下呈以转动轴1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其一端222延伸到比引导板24靠左方的位置,其另一端221延伸到比引导板24靠右方的位置。操作线引导件22具有在呈圆弧形状的下端面沿着圆弧延伸的槽(省略图示)。操作线20、21进入到槽中。操作线20的一端201固定于操作线引导件22的一端222。操作线20的另一端202固定于操作线支架44的右端部441。操作线21的一端211固定于操作线引导件22的另一端221。操作线21的另一端212固定于操作线支架45的左端部451。操作线20、21将随着操作线支架44、45的左右方向移动而产生的动力传递到操作线引导件22。借助操作线引导件22和摆动托架14,该动力使转动轴12转动。随着转动轴12的转动,工件支承板15借助摆动托架14和引导板24而转动。即,转动轴12是工件支承板15的转动中心。一对操作线20、21借助操作线引导件22沿着左右方向引导工件支承板15,使该引导工件支承板15转动。
参照图3说明X-Y移动机构30。图3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近前方向、背面方向分别是缝纫机1的后方、前方、左方、右方、上方、下方。缝纫机1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分别是X方向、Y方向。
X-Y移动机构30具有Y方向移动机构32和X方向移动机构33。机座架31在俯视状态下呈大致矩形。Y方向移动机构32在机座架31内沿着下轴29配设,该下轴29沿着Y方向(前后方向)延伸,Y方向移动机构32能够使Y方向移动体36沿着水平面上的Y方向移动。X方向移动机构33配置在Y方向移动机构32的上方,能够使X方向移动体52沿着水平面上的X方向移动。
说明Y方向移动机构32。Y方向移动机构32具有Y方向导轨构件35、从动带轮38、驱动带轮39、Y方向皮带40和Y轴步进电动机42。在机座架31内部的大致前半部分设置有左右一对的Y方向导轨构件35,Y方向导轨构件35与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各Y方向导轨构件35的前后两端部分别固定于机座架31。Y方向导轨构件35以Y方向移动体36能够沿着Y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Y方向移动体36。在Y方向移动体36的左侧支承有驱动带轮55,在Y方向移动体36的右侧支承有从动带轮53。Y方向移动体36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且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从动带轮38设置在机座架31内部的前端部。左右方向的支承轴以从动带轮38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从动带轮38。驱动带轮39设置在机座架31内部的后端侧。左右方向的支承轴以驱动带轮39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驱动带轮39。Y方向皮带40是带齿的皮带,在其内周具有许多个齿(省略图示)。Y方向皮带40卷挂在从动带轮38与驱动带轮39之间。从动齿轮41固定于驱动带轮39的支承轴。Y轴步进电动机42固定在机座架31内部的右侧后部。驱动齿轮43固定于Y轴步进电动机42的驱动轴,与从动齿轮41相啮合。Y方向皮带40的一部分通过固定金属配件(省略图示)固定于Y方向移动体36的一部分。随着Y轴步进电动机42的驱动,Y方向皮带40借助从动齿轮41、驱动齿轮43、从动带轮38和驱动带轮39沿着Y方向移动。因此,Y方向移动体36能够沿着Y方向导轨构件35沿Y方向移动。
说明X方向移动机构33。X方向移动机构33具有X方向导轨构件50、从动带轮53、驱动带轮55、X方向皮带56和X轴步进电动机58。X方向导轨构件50固定在Y方向移动体36的前端部上表面侧,沿着左右方向延伸。X方向导轨构件50以X方向移动体52能够沿着X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X方向移动体52。从动带轮53设置在Y方向移动体36的右端侧。前后方向的支承轴以从动带轮53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该从动带轮53。驱动带轮55设置在Y方向移动体36的左端侧。前后方向的花键轴以驱动带轮55能够旋转且能够沿着轴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该驱动带轮55。X方向皮带56是带齿的皮带,在其内周具有许多个齿(省略图示)。X方向皮带56卷挂在从动带轮53与驱动带轮55之间。X方向皮带56的一部分通过固定金属配件(省略图示)固定于X方向移动体52的一部分。X轴步进电动机58固定在机座架31内部的左侧后部。驱动齿轮59固定于X轴步进电动机58的驱动轴,与从动齿轮57相啮合。花键轴54设置在机座架31的左端侧,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从动齿轮57连结于花键轴54,花键轴54与驱动带轮55相卡合。驱动带轮55能够沿着花键轴54沿前后方向移动,且与花键轴54一同旋转。随着X轴步进电动机58的驱动,X方向皮带56借助从动齿轮57、驱动齿轮59、花键轴54、从动带轮53和驱动带轮55沿着X方向移动。因此,X方向移动体52能够沿着X方向导轨构件50沿X方向移动。在X方向移动体52的后端部固定有一对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固定架37。一对固定架37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一对固定架37将其与X方向移动体52的固定位置相反侧的端部固定于支承架34。支承架34具有设置于X方向移动体52的左右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板构件341、341。一对板构件341、341的后端部通过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板构件342连结起来。支承架34由一对板构件341、341和板构件342而形成为在俯视状态下呈大致字母U形的形状。一对板构件341、341分别在其中央部固定一对固定架37。一对板构件341、341的前端部分别固定于操作线支架44、45。板构件342位于Y轴移动架11的后方。支承架34位于X方向导轨构件50的上方,能够与X方向移动体52一同沿着X方向导轨构件50沿X方向移动。
Y轴移动架11固定在Y方向移动体36的上表面后端,能够与Y方向移动体36一体地沿着Y方向移动。转动轴12在Y轴移动架11的上端沿前后方向设置。转动轴12的轴线的延长线与针杆5的轴线正交。
操作线支架44的右端部441固定操作线20的另一端202,操作线支架44的左端部442固定在X方向移动体52的前端部。操作线支架45的左端部451固定操作线21的另一端212,操作线支架45的右端部452固定在X方向移动体52的前端部。操作线支架44、45分别在俯视状态下呈大致字母L形。随着X轴步进电动机58的驱动,X方向移动体52沿着X方向移动。随着X方向移动体52沿着X方向移动,操作线支架44、45向与X方向移动体52相同的方向移动,从而拉动操作线20、21。操作线20、21借助操作线引导件22使转动轴12转动。随着转动轴12的转动,工件支承板15以转动轴12为中心转动。由此,在缝纫机1中,能够以随着X轴步进电动机58的驱动而使X方向移动体52沿着X方向移动这样的简单的结构,借助操作线20、21和转动轴12使工件支承板15转动。一对操作线20、21通过在左右方向引导工件支承板15,能够使工件支承板15可靠地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中,工件支承板15是弯曲成在主视状态下呈以转动轴1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板构件。随着拉动操作线20、21,转动轴12使工件支承板15转动。缝纫机1能够以保持着被缝制物16的形状的状态将被缝制物16配置于工件支承板15并使被缝制物16移动。通过转动轴12使工件支承板15转动,缝纫机1能够将被缝制物16、18的缝制部位移动到与针板8相接触的位置。缝纫机1基于缝制数据来形成针迹。缝制数据包括欲在工件支承板15、压脚19的外周进行缝制的针迹图案。缝纫机1基于针迹图案来驱动X-Y移动机构30,而将针迹图案缝制于被缝制物16、18。缝纫机1一边利用X方向移动机构33使工件支承板15以转动轴12为中心转动,一边进行缝制。
随着气缸28的驱动,压脚19下降,按压工件支承板15。压脚19能够将被缝制物16、18夹持在工件支承板15与压脚19之间而可靠地保持缝制物16、18。随着气缸25的驱动,夹持件17靠近工件支承板15,将被缝制物16夹持在工件支承板15与夹持件17之间而保持被缝制物16。压脚19和夹持件17能够分别独立地保持被缝制物18和被缝制物16。
布保持机构10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持部的一例。Y方向移动体3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移动部的一例。X-Y移动机构30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机构的一例。工件支承板15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持板的一例。Y轴移动架1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支承部的一例。摆动托架14和引导板2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承部的一例。操作线支架44、45和X方向移动体5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移动部的一例。操作线支架4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支架的一例。操作线支架4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支架的一例。操作线20、2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结机构、索状部的一例。操作线2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索状部的一例。操作线2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索状部的一例。操作线引导件22是本实用新型的引导部的一例。压脚19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压部的一例。气缸28是本实用新型的按压部的一例。夹持件17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压部的一例。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操作线20、21例如也可以是绳状。操作线20、21例如也可以是直线状的齿条。在操作线20、21是直线状的齿条的情况下,只要将操作线引导件22的圆弧状的下端面做成像小齿轮那样的齿轮形状即可。缝纫机1也可以利用除采用X方向移动体52和操作线20、21以外的方法使工件支承板15以转动轴12为中心转动。缝纫机1例如也可以具有直接使转动轴12转动的驱动器等。布保持机构10也可以具有压脚19和夹持件17中的至少一个构件。例如在布保持机构10不具有夹持件17时,压脚19单独地将被缝制物16、18夹持在工件支承板15与压脚19之间即可。

Claims (9)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
针板(8),其具有容针孔,该容针孔供用于对被缝制物(16、18)进行缝制的机针贯穿;
保持部(10),其用于保持上述被缝制物;
第一移动部(36),其能够与上述保持部一同沿着水平面上的第一方向往返移动;以及
移动机构(30),其用于使上述第一移动部移动,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具有:
保持板(15),其配置在上述针板的上方;
支承部(14、24),其在一端支承上述保持板;以及
转动轴(12),其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延伸,以上述支承部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支承部的另一端,
上述保持板是弯曲成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形状的板构件,
该缝纫机还具有用于使上述支承部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的转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动机构具有:
第二移动部(44、45、52),其能够与上述第一移动部一同沿着上述第一方向往返移动,且能够沿着在水平面上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往返移动;以及
连结机构(20、21),其在上述第二移动部沿着上述第二方向移动时,使上述支承部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上述移动机构用于使上述第一移动部和上述第二移动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还具有轴支承部(11),该轴支承部设置在上述第一移动部上,以上述转动轴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转动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还具有轴支承部(11),该轴支承部设置在上述第一移动部上,以上述转动轴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该转动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还具有引导部(22),该引导部呈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固定于上述支承部,
上述第二移动部具有向上述引导部的一侧延伸的一支架(44)和向上述引导部的另一侧延伸的另一支架(45),
上述连结机构是由第一索状部(20)和第二索状部(21)构成的一对索状部,
上述第一索状部以沿着上述引导部的状态将上述第一索状部的一端(201)固定在上述引导部的圆弧的一端(222),将上述第一索状部的另一端(202)固定在上述一支架的端部(441),
上述第二索状部以沿着上述引导部的状态将上述第二索状部的一端(211)固定在上述引导部的上述圆弧的另一端(221),将上述第二索状部的另一端(212)固定在上述另一支架的端部(45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还具有引导部(22),该引导部呈以上述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固定于上述支承部,
上述第二移动部具有向上述引导部的一侧延伸的一支架(44)和向上述引导部的另一侧延伸的另一支架(45),
上述连结机构是由第一索状部(20)和第二索状部(21)构成的一对索状部,
上述第一索状部以沿着上述引导部的状态将上述第一索状部的一端(201)固定在上述引导部的圆弧的一端(222),将上述第一索状部的另一端(202)固定在上述一支架的端部(441),
上述第二索状部以沿着上述引导部的状态将上述第二索状部的一端(211)固定在上述引导部的上述圆弧的另一端(221),将上述第二索状部的另一端(212)固定在上述另一支架的端部(451)。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还具有主压部(19),该主压部具有沿着上述保持板的弯曲成圆弧形状的面的弯曲面,能够按压上述保持板,
上述缝纫机还具有按压部(28),该按压部能够朝向上述保持板按压上述主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还具有辅压部(17),该辅压部能够在上述保持板的圆弧的两端附近将上述被缝制物夹持在该辅压部与上述保持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还具有辅压部(17),该辅压部能够在上述保持板的圆弧的两端附近将上述被缝制物夹持在该辅压部与上述保持板之间。
CN 201320142503 2012-03-30 2013-03-26 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297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9828A JP2013208222A (ja) 2012-03-30 2012-03-30 ミシン
JP2012-079828 2012-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29739U true CN203229739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5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4250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29739U (zh) 2012-03-30 2013-03-26 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08222A (zh)
CN (1) CN20322973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9936A (zh) * 2016-02-23 2017-08-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7904798A (zh) * 2017-11-10 2018-04-13 苏州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性面料控制机构
CN114302988A (zh) * 2019-10-16 2022-04-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方法和缝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4288A (ja) * 1985-06-07 1986-12-15 サン・エ−アパレル協同組合 縫着方法及び縫着装置
JP4063367B2 (ja) * 1997-09-18 2008-03-19 株式会社バルダン ミシンの帽子枠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9936A (zh) * 2016-02-23 2017-08-29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7099936B (zh) * 2016-02-23 2021-07-30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7904798A (zh) * 2017-11-10 2018-04-13 苏州匠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性面料控制机构
CN114302988A (zh) * 2019-10-16 2022-04-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方法和缝制装置
CN114302988B (zh) * 2019-10-16 2023-06-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缝制方法和缝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08222A (ja)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68969U (zh) 缝纫机
CN1824872B (zh) 缝纫机
CN203229739U (zh) 缝纫机
CN102619031B (zh) 缝纫机的车缝方向定位装置
CN102787452A (zh) 缝纫机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CN101845718A (zh) 双针切换式花样缝纫机
CN101037832B (zh) 图案缝缝纫机的送料装置
CN1126774A (zh) 缝纫机中的制品移动装置
CN202849744U (zh) 缝纫机
CN201501983U (zh) 滚筒式电脑数控绗绣机
CN101935922A (zh) 缝纫机的压紧装置
CN103628260A (zh) 用于全自动多头模板缝纫机的裁切装置
US5081943A (en) Work fabric feed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sewing apparatus
CN2752294Y (zh) 绗绣装置
US2410240A (en) Feeding mechanism for quilting machines and the like
CN100445453C (zh) 圆头钮扣孔缝纫机
CN103031671A (zh) 缝纫机
CN200988902Y (zh) 筒式电脑刺绣机刺绣框驱动装置
CN201770844U (zh) 一种圆头锁钮扣孔缝纫机
CN206034054U (zh) 一种三维曲面智能缝纫机
CN1837438B (zh)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
CN207468850U (zh) 一种龙门式缝纫机的xy向传动机构
CN110485063B (zh) 一种多样化周边缝纫的压合设备
JP2017099821A (ja) ループ片縫製システム
JP3592379B2 (ja) ミシンのx−y送り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