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11386U -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11386U
CN203211386U CN 201220721996 CN201220721996U CN203211386U CN 203211386 U CN203211386 U CN 203211386U CN 201220721996 CN201220721996 CN 201220721996 CN 201220721996 U CN201220721996 U CN 201220721996U CN 203211386 U CN203211386 U CN 203211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undersetting
upper bracket
unsteady
ca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2199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吉洪
王福勤
程润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x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x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x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x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7219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11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11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113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包括浮动连接支架(9)、旋转轴支架(10),旋转轴支架(10)安装在主车架纵轴线前部及后部,浮动连接支架(9)安装在主车架的两侧,副车架(8)通过浮动连接支架(9)、旋转轴支架(10)与主车架(7)连接,副车架(8)与主车架(7)不直接接触。在保证连接强度和定位的同时,本实用新型允许副车架相对于主车架做较小的变形位移,不限制主车架为适应路况所做变形,减小主车架应力,降低其损坏的可能性,同时吸收路面传递的震动及冲击,利于保护上装。纵旋轴浮动连接方式适用于各种车辆类型,特别是越野车辆。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连接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用汽车设计时,为了改善主车架的承载情况,避免集中载荷,同时也为了不破坏主车架的结构,一般多采用副车架过渡。 
除轻型车辆外,中重型车辆主梁强度、刚度充裕,结构上多采用柔性设计,有利于主梁释放行驶过程扭弯所形成的应力。在专用车辆改装时,除必须需要副车架,也可以考虑无副车架设计。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主要变形是弯曲和扭曲,主车架沿车辆纵向以后桥为支点发生弯曲,车辆横向发生扭曲。 
有理论认为,在车辆弯曲和扭曲的变形区域,会有一条类似中性轴的弯曲轴线和扭曲轴线,可以认为轴线位置不发生变形,所以在此位置布置的连接不会影响车辆自身的弯扭特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同车辆,轴线并不相同,不固定,随运动而发生变化,因此是虚拟轴线,连接位置只能按结构特性和运动特性尽量逼近。 
布实际操作中,可以简单地以车辆纵轴线作为扭曲变形中心线,以后桥为弯曲变形中心线,或以驾驶室后至后桥的变形区域靠近后桥的横向中心轴线作为弯曲变形的中心线。 
四点连接可以完全定位副车架,其余连接多是基于强度等方面的考虑。 
副车架的主要功能是连接、承载、保护、隔振,是上装与主车架之间的联接体。一般地,上装不允许变形,而主车架为适应路况必须做一定的变形,因此有副车架的车辆,要同时考虑上装与副车架的连接。 
目前专用汽车与副车架的连接多以止推连接板、连接支架、U型螺栓等连接,连接点越多,附加刚度越大,副车架与主车架经多点紧紧捆绑在一起,副车架刚度几乎全部附加到主车架上,限制了主车架为适应路况而做出必要的变形,加剧 主车架应力,增大主车架和副车架损坏的可能性。 
专用汽车的连接尤其U型螺栓连接会造成应力集中,加剧损坏发生的可能性及发展速度。 
专用汽车的副车架多是经垫带落在主车架上,由于结构本身的平整性及车辆行驶的变化而局部接触,形成接触应力,发生接触应力损坏。 
副车架与主车架的连接常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1、止推连接板 
图1a、图1b和图1c是现有技术中止推连接板固定方式。连接板上端通过焊接与副车架固定,而下端则利用螺栓与主车架纵梁腹板相连接。止推板的优点在于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平载荷,防止副车架与主车架纵梁产生相对水平位移。相邻两个止推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在500~1000mm范围内。 
2、连接支架 
图2示出的是现有技术中连接支架固定方式,其中连接支架由相互独立的上、下托架组成,上、下托架均能过螺栓分别与副车架和主车架纵梁的腹板相固定,然后再用螺栓将上、下托架相连接。由于上、下托架之间留有间隙,因此连接支架所能承受的水平载荷较小,所以连接支架应和止推连接板配合使用。一般布置是在后悬架前支座前用连接支架连接,在后悬架前支座后用止推连接板连接。 
3、U型螺栓 
当选用其它连接装置有困难时,可采用U型夹紧螺栓。但在车架受扭转载荷最大的范围内不允许采用U型螺栓。当采用U型螺栓固定时,为防止主车架纵梁翼面变形,应在其内侧衬以木块,但在消声器附近,必须使用角铁等作内衬。 
但是以上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刚性连接支架或弹性连接支架将副车架与主车架紧紧连接在一起,增大了主车架的刚度,限制了主车架为适应路况而做出必要的变形,加剧主车架应力,增大主车架和副车架损坏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能够降低主车架应力,防止主车架和副车架损坏的车架连接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车架固定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包括浮动 连接支架、旋转轴支架,浮动连接支架安装在主车架的两侧,沿主车架的两侧安装两个以上浮动连接支架。旋转轴支架安装在车辆纵轴线前部和后部,副车架通过浮动连接支架、旋转轴支架与主车架连接。 
浮动连接支架包适开口销、六角薄螺母、六角螺母、上支座、防剪销、缓冲橡胶、连接弹簧、下支座、垫、六角头螺栓;上支座、缓冲橡胶、下支座具有同轴的孔,防剪销贯穿该孔,六角头螺栓穿过防剪销的中心孔,并通过上支座上方的六角薄螺母和六角螺母锁紧固定;六角头螺栓头部设置垫,连接弹簧安装于下支座与垫之间;上支座与副车架连接,下支座与主车架连接。 
可选地,浮动连接支架包括开口销、六角薄螺母、六角螺母、上支座、缓冲橡胶、连接弹簧、下支座、垫、六角头螺栓;上支座、缓冲橡胶、下支座具有同轴的孔,六角头螺栓贯穿该孔,并通地上支座上方的六角薄螺母和六角螺母锁紧固定;六角头螺栓头部设置垫。连接弹簧安装于下支座与垫之间;上支座与副车架连接,下支座与主车架连接。 
旋转轴支架包括旋转轴支架上支座,旋转轴支架转轴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旋转轴支架转轴穿过旋转轴支架上支座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之间的连接孔,从而使得旋转轴支架上支座可相对于旋转轴支架下支座转动;旋转轴支架上支座与副车架连接,旋转轴支架下支座与主车架连接。 
旋转轴支架安将在横梁结构上,横梁结构包括横梁、连接支架,横梁结构的横梁与主车架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旋转轴支架下支座安装在与主车架连接的横梁上。 
上支座、下支座的截面可以是槽形或L形;旋转轴支架上支座、旋转轴支架下支座的截面可以是槽形或L形。 
上支座、下支座的臷面可以是U形;旋转轴支架上支座、旋转轴支架下支座的截面可以是U形。 
可选地,多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替代浮动连接支架,多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多个浮动连接部件,每一浮动连接部件包括开口销、六角薄螺母、六角螺母、防剪销、缓冲橡胶、连接弹簧、垫、六角头螺栓,所有浮动连接部件共用上支座和下支座,上支座、缓冲橡胶、下支座具有同轴的孔,防剪销贯穿该孔;六角头 螺栓穿过防剪销的中心孔,并通过上支座上方的六角薄螺母和六角螺母锁紧固定;六角头螺栓头部设置垫,连接弹簧安装于下支座与垫之间。 
多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两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或两联以上浮动连接支架结构,两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两个浮动连接部件,两联以上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两个以上浮动连接部件。 
可选地,上装的底部梁结构替代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连接副车架与主车架,支撑副车架上的重量,副车架与主车架并不接触,可减少接触应力疲劳损坏,还可减少集中应力损坏。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可以提高副车架与主车架的结构柔度,在保证连接强度和定位的同时,允许副车架相对于主车架做较小的变形位移,不限制主车架为适应路况所做的必要变形,减小主车架变形抗力,降低其损坏的可能性;同时可吸收路面传递的震动及冲击,减小主车架与副车架之间的冲击力,利于保护副车架。 
2、副车架不与主车架接触,通过后转轴结构、浮动连接支架支撑,有些车辆可以省略副车架,降低重心。 
3、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简单、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吸收和衰减路面施加的各种外力冲击。本实用新型有效的保护了主车架和副车架的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应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示意地示出了一些实施例,并没有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 
图1a是现有技术的止推连接板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1b是现有技术的止推连接板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1c是现有技术的止推连接板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连接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的后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去掉上装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连接支架示意图; 
图6b是图6a所示浮动连接支架沿B-B剖视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轴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7a所示旋转轴支架结构的左视图; 
图8a是安装旋转轴支架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8b是图8a所示横梁结构的左视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联浮动连接支架示意图; 
图9b是图9a所示两联浮动连接支架沿B-B剖视图。 
其中:1-副车架,2-止推连接板,3-主车架纵梁,4-上托架,5-下托架,6-螺栓,7-主车架,8-副车架,9-浮动连接支架,10-旋转轴支架,11-横梁结构,12-上支座,13-缓冲橡胶,14-下支座,15-防剪销,16-强力弹簧,17-六角头螺栓,18-垫,19-六角螺母,20-六角薄螺母,21-开口销,22-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3-旋转轴支架转轴,24-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8-上装,81-横梁、82-连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3-9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图示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的后视图。如图3-4所示,纵旋轴浮动连接固定装置包括浮动连接支架9、旋转轴支架10,副车架8通过浮动连接支架9、旋转轴支架10与主车架7连接,副车架8与主车架7不直接接触。浮动连接支架9安装在主车架的两侧,沿主车架两侧可以安装多个浮动连接支架9,旋转轴支架10安装在车辆纵轴线前部和后部。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去掉上装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横梁结构11与主车架连接,旋转轴支架10安装在横梁结构11上。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连接支架示意图;图6b是图6a所示浮动连接支架沿B-B剖视图。如图6所示,浮动连接支架9包括开口销21、六角薄螺母20、六角螺母19、上支座12、防剪销15、缓冲橡胶13、连接弹簧16、下支座14、垫18、六角头螺栓17,浮动连接支架9用于支撑副车架。上支座12、缓冲橡胶13、下支座14具有同轴的孔,防剪销15贯穿该孔。六角头螺栓17穿过防剪销15的中心孔,并通过上支座12上方的六角薄螺母20和六角螺母19锁紧固定。六角头螺栓17头部设置垫18,连接弹簧16安装于下支座与垫18之间,并为六角头螺栓17提供锁紧张力。浮动连接支架9按所需强度计算确定。 
上支座12、下支座14的截面可以是槽形或L形等,上支座12、下支座14的截面可以是U形,根据车辆安装实际情况确定。开口销21、六角薄螺母20、六角螺母19用于结构防松。 
上支座12、缓冲橡胶13、连接弹簧16、下支座14用于承载。缓冲橡胶13、连接弹簧16是结构浮动的主要元件。防剪销15用于结构定位,防止剪切螺栓。防剪销15与上支座12、下支座14之间及六角头螺栓17与防剪销15之间的间隙限制变形位移量,垫18承托连接弹簧16。连接弹簧16的最大压缩量限定副车架向上跳动量。 
上支座12与副车架8连接,下支座14与主车架7连接,上支座12、下支座14通过缓冲橡胶13、连按弹簧16将主车架与副车架连接在一起。 
浮动连接支架9应当根据车辆连接确定变形位移量,主要根据上支座12、下支座11、防剪销15、六角头螺栓17之间的加工及装配余量来确定。 
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轴支架结构示意图;图7b是图7a所示旋转轴支架结构的左视图。如图7a和7b所示,旋转轴支架10包括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旋转轴支架转轴23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旋转轴支架转轴23穿过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之间的连接孔,从而使得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可相对于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转动。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安装在副车架上,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安装在主车架上。 
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的截面可以是槽形、L形等,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的截面可以U形,根据车辆安装实 际情况来确定或选择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的截面形状。 
上述旋转轴支架10整体结构为刚性,定位副车架8相对于主车架7的位置,起主要定位作用,可转动。 
图8a和8b示出了安装旋转轴支架的横梁结构11。如图8所示,横梁结构11包括横梁81、连接支架82。横梁结构11的横梁81与主车架7通过连接支架82联接,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安装在横梁81上,横梁81与主车架7不接触,横梁81通过连接支架82与主车架7固定。连接支架82的结构或形式不限,可采用任何现有技术的任何连接支架,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浮动连接支架9或旋转轴支架10。旋转轴支架10的上支座22安装在副车架上。旋转轴支架10固定副车架与主车架相对位置,两车架可以转动。 
图9a和9b示出了二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在车辆连接空间紧张时,基于连接强度考虑需要较多浮动连接支架。在此情况下,可采用多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例如可以采用两联、三联、三联以上浮动连接支架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图9a和9b示出了二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如图9a和9b所示,两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两个浮动连接部件,每一浮动连接部件包括开口销21、六角薄螺母20、六角螺母19、防剪销15、缓冲橡胶13、连接弹簧16、垫18、六角头螺栓17,所有浮动连接部件共用上支座12和下支座14,上支座12、缓冲橡胶13、下支座14具有同轴的孔,防剪销15贯穿该孔。六角头螺栓17穿过防剪销15的中心孔,并通过上支座12上方的六角薄螺母20和六角螺母19锁紧固定。六角头螺栓17头部设置垫18,连按弹簧16安装于下支座与垫18之间,并为六角头螺栓17提供锁紧张力。 
类似地,三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三个浮动连接部件,多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多个浮动连接部件。 
沿车辆纵轴线布置的旋转轴支架和沿车辆两侧布置的浮动连接支架一起支撑上装(副车架)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因为旋转轴支架完全定位上装,浮动连接支架中的防剪销15可以省略。在省略防剪销15时浮动连接支架只起支撑作用即可。在省略防剪销15时,六角头螺栓17穿过上支座12、缓冲橡胶13、下支座14的同轴 的孔,代替防剪销15贯穿该孔以及六角头螺栓17穿过防剪销15的中心孔。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车辆行驶时扭曲造成主车架或上装发生变形和损坏。 
由于副车架是上装与主车架之间的联接体,是一个中间件。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可以承担与副车架相同的连接、承载、保护、隔振作用,因此部分车辆可以取消副车架,直接安装上装28。在取消副车架的情况下,上文所述的“副车架”可以用“上装的底部梁结构”代替,上装的底部梁结构通过旋转轴支架和浮动连按支架和主车架7连接,上装27与主车架7不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方式的具体结构应当根据车辆实际安装结构调整优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公开的这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收,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动连接支架(9)、旋转轴支架(10),浮动连接支架(9)安装在主车架(7)的两侧,沿主车架(7)的两侧安装两个以上浮动连接支架(9),旋转轴支架(10)安装在车辆纵轴线前部和后部,副车架(8)通过浮动连接支架(9)、旋转轴支架(10)与主车架(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动连接支架(9)包括开口销(21)、六角薄螺母(20)、六角螺母(19)、上支座(12)、防剪销(15)、缓冲橡胶(13)、连接弹簧(16)、下支座(14)、垫(18)、六角头螺栓(17);上支座(12)、缓冲橡胶(13)、下支座(14)具有同轴的孔,防剪销(15)贯穿该孔,六角头螺栓(17)穿过防剪销(15)的中心孔,并通过上支座(12)上方的六角薄螺母(20)和六角螺母(19)锁紧固定;六角头螺栓(17)头部设置垫(18),连接弹簧(16)安装于下支座与垫(18)之间;上支座(12)与副车架(8)连接,下支座(14)与主车架(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动连接支架(9)包括开口销(21)、六角薄螺母(20)、六角螺母(19)、上支座(12)、缓冲橡胶(13)、连接弹簧(16)、下支座(14)、垫(18)、六角头螺栓(17);上支座(12)、缓冲橡胶(13)、下支座(14)具有同轴的孔,六角头螺栓(17)贯穿该孔,并通过上支座(12)上方的六角薄螺母(20)和六角螺母(19)锁紧固定;六角头螺栓(17)头部设置垫(18),连接弹簧(16)安装于下支座与垫(18)之间;上支座(12)与副车架(8)连接,下支座(14)与主车架(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轴支架(10)包括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旋转轴支架转轴(23)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旋转轴支架转轴(23)穿过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之间的连接孔,从而使得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可相对于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转动;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与副车架连接,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与主车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轴支架(10)包括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旋转轴支架转轴(23)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旋转轴支架转轴(23)穿过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和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之间的连接孔,从而使得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可相对于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转动;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与副车架连接,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与主车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轴支架(10)安装在横梁结构(11)上,横梁结构(11)包括横梁(81)、连接支架(82),横梁结构(11)的横梁(81)与主车架(7)通过连接支架(82)连接,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安装在与主车架连接的横梁(81)上。 
7.根据权利要求2-5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座(12)、下支座(14)的截面是槽形或L形;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的截面是槽形或L形。 
8.根据权利要求2-5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支座(12)、下支座(14)的截面是U形;旋转轴支架上支座(22)、旋转轴支架下支座(24)的截面是U形。 
9.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替代浮动连接支架(9),多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多个浮动连接部件,每一浮动连接部件包括开口销(21)、六角薄螺母(20)、六角螺母(19)、防剪销(15)、缓冲橡胶(13)、连接弹簧(16)、垫(18)、六角头螺栓(17),所有浮动连接部件共用上支座(12)和下支座(14),上支座(12)、缓冲橡胶(13)、下支座(14)具有同轴的孔,防剪销(15)贯穿该孔;六角头螺栓(17)穿过防剪销(15)的中心孔,并通过上支座(12)上方的六角薄螺母(20)和六角螺母(19)锁紧固定;六角头螺栓(17)头部设置垫(18),连接弹簧(16)安装于下支座与垫(18)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多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两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或两联以上浮动连接支架结构,两联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两个浮动连接部件,两联以上浮动连接支架结构包括两个以上 浮动连接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装的底部梁结构替代副车架(8)。 
CN 201220721996 2012-12-24 2012-12-24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11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1996 CN203211386U (zh) 2012-12-24 2012-12-24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1996 CN203211386U (zh) 2012-12-24 2012-12-24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11386U true CN203211386U (zh) 2013-09-25

Family

ID=4920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2199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11386U (zh) 2012-12-24 2012-12-24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11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9809A (zh) * 2016-03-27 2016-05-25 吉林大学 采用单铰接结构的轮式越野车车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9809A (zh) * 2016-03-27 2016-05-25 吉林大学 采用单铰接结构的轮式越野车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9764B (zh) 扭杆式汽车悬挂装置
JPH04321474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構造
KR101315489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203211386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CN102218981B (zh) 一种汽车扭转梁半独立悬架结构
CN203222031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双横旋轴式浮动连接装置
CN203211383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后轴式浮动连接装置
CN203211385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六点连接装置
CN203544131U (zh) 一种用于车辆车架固定的三点浮动连接装置
CN103043101A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双横旋轴式浮动连接装置
CN203211384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十字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CN203211382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全浮动连接装置
CN203094182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侧旋轴式浮动连接装置
KR20120007608U (ko) 보조쇽업소버 장착을 위한 보조브래킷
CN202399847U (zh) 汽车纵向受力的双支柱悬架装置
CN203211381U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全横旋轴式浮动连接装置
CN103043102A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纵旋轴浮动连接装置
KR100828762B1 (ko) 전방 2축 차량의 판스프링 현가장치
CN205292169U (zh) 一种电动车前悬挂系统
CN212447818U (zh) 一种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
CN211106827U (zh) 一种轻量化欧式半挂车空气悬架系统
CN103395453B (zh) 一种沙滩清洁车的履带底盘
CN201980038U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行驶系统
CN109823396B (zh)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N103043103A (zh) 用于车辆车架连接的六点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