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6320U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86320U CN203186320U CN2013202121675U CN201320212167U CN203186320U CN 203186320 U CN203186320 U CN 203186320U CN 2013202121675 U CN2013202121675 U CN 2013202121675U CN 201320212167 U CN201320212167 U CN 201320212167U CN 203186320 U CN203186320 U CN 2031863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g
- telescoping
- telescoping mechanism
- movable leg
- oscillating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包括箱型机座体、第一伸缩机构、伸缩活动腿、第二伸缩机构、摆动支腿和活动支脚;伸缩活动腿和第一伸缩机构均置于机座体内,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机座体和伸缩活动腿连接;第一伸缩机构伸出时,伸缩活动腿能够沿机座体伸出;第一伸缩机构收缩时,伸缩活动腿能够缩回至机座体内;摆动支腿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活动腿和活动支脚连接;第二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活动腿和摆动支腿连接;第二伸缩机构伸出时,伸缩活动腿能够向下摆动至活动支脚放平在地面上;第二伸缩机构收缩时,伸缩活动腿能够向上摆动至活动支脚缩回至机座体内。本实用新型在支腿回收后占用空间小,并且在作业时具有超大跨距而能够提供稳定支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运输装置上具有支腿的底部支承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设置有该可伸缩式摆动支腿的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背景技术
支腿机构是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的重要组成部件,支腿机构主要是通过与车架的相连接后用于支撑车架。目前,支腿机构中的活动支腿通常设置在固定底座里,其通过液压油缸伸缩到适当位置,然后将支腿油缸打开并支撑起整个车架。这种支腿机构虽然使操作方便,但是,活动支腿即便是回收后,占用空间依然很大,还会增加不少重量。而且,起重作业时,活动支腿在液压油缸驱动下只能进行水平运动,遇到障碍物时,活动支腿无法完全展开,从而导致活动支腿之间的跨距偏小,进而使得整车在进行吊重时稳定性不够。
此外,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需要能够实现多种工况作业,有时候还需要在有限的空间中车与车并排进行集装箱转运,需要在车身侧面增加支腿跨距来提高整车作业时的稳定性。因此,亟待一种在行车(装置收缩状态)过程中占用空间小和在作业(装置展开状态)过程中又能具有超大跨距(可伸入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底盘下方)的稳定支撑的支腿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其在支腿回收后占用空间小,并且在作业时具有超大跨距而能够提供稳定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包括箱型机座体、第一伸缩机构、伸缩活动腿、第二伸缩机构、摆动支腿和活动支脚;其中:所述伸缩活动腿和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均置于所述机座体内,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座体和伸缩活动腿连接,所述伸缩活动腿能够相对于所述机座体进行滑动;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伸出时,所述伸缩活动腿能够沿所述机座体伸出;所述第一伸缩机构收缩时,所述伸缩活动腿能够缩回至所述机座体内;所述摆动支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伸缩活动腿和所述活动支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伸缩活动腿和所述摆动支腿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伸出时,所述伸缩活动腿能够向下摆动至所述活动支脚放平在地面上;所述第二伸缩机构收缩时,所述伸缩活动腿能够向上摆动至所述活动支脚缩回至所述机座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机座体套设在所述伸缩活动腿外,所述机座体的内壁面具有可滑动机构,供所述伸缩活动腿上的滑动结构在所述机座体内自由滑动而能够伸出或缩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和/或第二伸缩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气压缸。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路换向阀,所述多路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中的液压油缸或气压缸的压力变化并对所述活动支脚是否支撑进行判断的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中液压油缸/气压缸的阀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的无杆腔与所述多路换向阀之间的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与所述多路换向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负载保持阀,在压力升到预先设定值时,所述多路换向阀断电而回到中位,所述液压油缸/气压缸在所述负载保持阀作用下处于锁紧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摆动支腿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缸体连接在所述伸缩活动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其包括四个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并且,所述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前方或后方的两个所述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之间前后错开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箱型机座体,将伸缩活动腿和第一伸缩机构均置于机座体内,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机座体和伸缩活动腿连接,还将摆动支腿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活动腿和活动支脚连接,第二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活动腿和摆动支腿连接,第一伸缩机构伸出时,伸缩活动腿能够沿机座体伸出,第一伸缩机构收缩时,伸缩活动腿能够缩回至机座体内;第二伸缩机构伸出时,摆动支腿能够向下摆动至活动支脚放平在地面上,第二伸缩机构收缩时,摆动支腿能够向上摆动至活动支脚缩回至机座体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在支腿回收后占用空间小,而且在作业时,能够根据实际工况控制第一伸缩机构的伸出长度从而控制两支腿之间的跨距,从而相比于现有的支腿机构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另外,活动支脚在作业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放平,也增大了对地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整个过程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与现有的起重运输装置上支腿机构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支腿回收后占用底座空间大且作业时支腿间跨距小的问题。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存在以下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机座体采用的是箱型结构,支腿回收后,伸缩活动支腿缩回至机座体中,因此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伸缩机构和/或第二伸缩机构采用了液压油缸/气压缸,因此可以通过液压油缸/气压缸的伸缩轻松地实现伸缩活动腿的伸出动作以及摆动腿的摆动动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一实施例收拢时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作业时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锁紧的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3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包括箱型机座体1、第一伸缩机构2、伸缩活动腿3、第二伸缩机构4、摆动支腿5和活动支脚6。
其中:伸缩活动腿3也呈箱型结构,当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作业时,伸缩活动腿3所受弯矩较大,而箱型结构抗弯性能良好,能够达到力学要求,同时便于焊接及安装。
机座体1套设在伸缩活动腿3外,机座体1的内壁面具有可滑动机构,供伸缩活动腿3上的滑动结构在机座体1内自由滑动而能够伸出或缩回。机座体1内壁面上的可滑动机构与伸缩活动腿3上的滑动结构可以采用滑轨或其他的市面上出售的其它滑动结构。
第一伸缩机构2采用的液压油缸,也可以采用气压缸,置于机座体1内。第一伸缩机构2的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机座体1底壁的一侧,另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在伸缩活动腿3的底壁上。因此,通过第一伸缩机构2的伸出和回收动作,伸缩活动腿3能够相对于机座体1并沿着机座体1的内壁面进行滑动。具体地,第一伸缩机构2伸出时,伸缩活动腿3能够沿机座体1伸出。第一伸缩机构2回收时,伸缩活动腿3能够缩回至机座体1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活动支腿3可以缩回至机座体1中,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摆动支腿5的一端与伸缩活动腿3连接,第二伸缩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活动腿3和摆动支腿5连接。第二伸缩机构4伸出时,摆动支腿5围绕着其与伸缩活动腿3的铰接点摆动,向下摆动至活动支脚6放平在地面上。第二伸缩机构4回收时,伸缩活动腿3能够向上摆动至活动支脚6缩回至机座体1内。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摆动支腿5回收,使支脚6缩回至机座体1内,进一步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优势。
摆动支腿5的另一端与活动支脚6连接,图1显示的是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收拢状态示意图,伸缩活动腿3收拢于机座体1的箱型空腔内,摆动支腿5收回,活动支脚6可以叩在伸缩活动腿3的斜面上,整体布置紧凑美观,满足行驶状态要求。图2显示的是为图1中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作业状态示意图,第二伸缩机构4伸出时,活动支脚6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放平,摆动支腿5展开后,整个机构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跨距,此时可将摆动支腿5伸入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底盘下方并进行车对车转运作业,从而能够适用于很多工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箱型机座体,将伸缩活动腿和第一伸缩机构均置于机座体内,第一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机座体和伸缩活动腿连接,还将摆动支腿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活动腿和活动支脚连接,第二伸缩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活动腿和摆动支腿,连接第一伸缩机构伸出时,伸缩活动腿能够沿机座体伸出,第一伸缩机构收缩时,伸缩活动腿能够缩回至机座体内;第二伸缩机构伸出时,摆动支腿能够向下摆动至活动支脚放平在地面上,第二伸缩机构收缩时,摆动支腿能够向上摆动至活动支脚缩回至机座体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在支腿回收后占用空间小,而且在作业时,能够根据实际工况控制第一伸缩机构的伸出长度而控制两支腿之间的跨距,从而相比于现有的支腿机构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支撑,另外,活动支脚在作业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放平,也增大了对地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整个过程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上述实施例中,伸缩活动腿3呈L型结构,包括伸缩部31和连接部32,伸缩部31水平并能够在机座体1内沿机座体1的内壁面进行伸缩。连接部32向下延伸与伸缩部31相互垂直,并为摆动支腿5提供合适的铰接点位置。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伸缩机构4可以采用液压油缸,也可以采用气压缸。第二伸缩机构4的活塞杆连接在摆动支腿5的两个端部之间,第二伸缩机构4的缸体连接在伸缩活动腿3的伸缩部31上。
图4显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支腿锁紧的液压原理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还包括压力传感器7、多路换向阀8和负载保持阀9,其中:压力传感器7安装在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的阀口位置。活动支脚6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放平,通过安装在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阀口位置的压力传感器7,便可以检测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压力变化,对活动支脚6是否支撑自动判断,整个过程操作安全可靠。
多路换向阀8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相连通,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液压油缸/气压缸的无杆腔与多路换向阀8之间的管路上。
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与多路换向阀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负载保持阀9,当活动支脚6接触地面后,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的无杆腔压力上升,通过压力传感器7测量其压力。当压力升到预先设定值后,压力传感器7控制多路换向阀8断电,多路换向阀8回到中位。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在负载保持阀9作用下处于锁紧状态。只有通过对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的压力检测,以判断活动支腿6支撑到地后,才能进行吊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包括四个上述各实施例中的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并且,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前方或后方的两个所述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之间前后错开设置。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的其它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描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机座体(1)、第一伸缩机构(2)、伸缩活动腿(3)、第二伸缩机构(4)、摆动支腿(5)和活动支脚(6);其中:
所述伸缩活动腿(3)和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均置于所述机座体(1)内,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座体(1)和伸缩活动腿(3)连接,所述伸缩活动腿(3)能够相对于所述机座体(1)进行滑动;
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伸出时,所述伸缩活动腿(3)能够沿所述机座体(1)伸出;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收缩时,所述伸缩活动腿(3)能够缩回至所述机座体(1)内;
所述摆动支腿(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伸缩活动腿(3)和所述活动支脚(6)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伸缩活动腿(3)和所述摆动支腿(5)连接;
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伸出时,所述伸缩活动腿(3)能够向下摆动至所述活动支脚(6)放平在地面上;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收缩时,所述伸缩活动腿(3)能够向上摆动至所述活动支脚(6)缩回至所述机座体(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体(1)套设在所述伸缩活动腿(3)外,所述机座体(1)的内壁面具有可滑动机构,供所述伸缩活动腿(3)上的滑动结构在所述机座体(1)内自由滑动而能够伸出或缩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2)和/或第二伸缩机构(4)包括液压油缸/气压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路换向阀(8),所述多路换向阀(8)的两个工作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或气压缸的压力变化并对所述活动支脚(6)是否支撑进行判断的压力传感器(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7)安装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中液压油缸/气压缸的阀口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的无杆腔与所述多路换向阀(8)之间的管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中的液压油缸/气压缸与所述多路换向阀(8)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负载保持阀(9),在压力升到预先设定值时,所述多路换向阀(8)断电而回到中位,所述液压油缸/气压缸在所述负载保持阀(9)作用下处于锁紧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的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摆动支腿(5)的两个端部之间,所述第二伸缩机构(4)的缸体连接在所述伸缩活动腿(3)上。
10.一种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并且,所述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前方或后方的两个所述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可伸缩式摆动支腿之间前后错开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2121675U CN203186320U (zh) | 2013-04-24 | 2013-04-24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2121675U CN203186320U (zh) | 2013-04-24 | 2013-04-24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86320U true CN203186320U (zh) | 2013-09-11 |
Family
ID=49103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212167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86320U (zh) | 2013-04-24 | 2013-04-24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8632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5336A (zh) * | 2013-04-24 | 2014-07-23 |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CN104057927A (zh) * | 2014-06-30 | 2014-09-24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支腿结构及移动式破碎机 |
CN114162094A (zh) * | 2022-02-10 | 2022-03-11 |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救援车用支腿液压装置、系统及救援车 |
-
2013
- 2013-04-24 CN CN2013202121675U patent/CN20318632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5336A (zh) * | 2013-04-24 | 2014-07-23 |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CN103935336B (zh) * | 2013-04-24 | 2016-08-03 | 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CN104057927A (zh) * | 2014-06-30 | 2014-09-24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支腿结构及移动式破碎机 |
CN104057927B (zh) * | 2014-06-30 | 2016-06-01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支腿结构及移动式破碎机 |
CN114162094A (zh) * | 2022-02-10 | 2022-03-11 |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救援车用支腿液压装置、系统及救援车 |
CN114162094B (zh) * | 2022-02-10 | 2022-04-29 | 徐工消防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救援车用支腿液压装置、系统及救援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55497B (zh) | 一种货运装置 | |
CN201970975U (zh) |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支腿装置 | |
CN202806496U (zh) | 一种集装箱翻转机 | |
CN203512261U (zh) | 一种带有支撑结构的自卸式箱柜 | |
CN202011441U (zh) | 顶挂式报废轿车翻转机 | |
CN203186320U (zh)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
CN201751078U (zh) | 一种车身顶盖自动送料机 | |
CN106564830A (zh) | 胶轮车高位推移式自卸装置 | |
CN100497154C (zh) | 液压支撑腿 | |
CN104150401B (zh) | 一种双翼多级双吊臂立体坐标式货物装卸多功能叉车 | |
CN205891825U (zh) | 一种车厢可卸式垃圾车的自动自锁式钩臂机构 | |
CN110847817A (zh) | 一种用于钻机的装车装置 | |
CN208948121U (zh) | 一种物流用仓储货架 | |
CN208070605U (zh) | 旋转式勾臂锁 | |
CN103935336B (zh) | 可伸缩式摆动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
CN103895617A (zh) | 一种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的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
CN205292374U (zh) | 一种牵引随车起重运输车 | |
CN211573383U (zh) | 一种用于钻机的装车装置 | |
CN205087615U (zh) | 移动式散料卸车机 | |
CN204249880U (zh) | 一种应用于货车活动箱板升降器 | |
CN210012363U (zh) | 一种可快速搬移的车载集装箱 | |
CN203332083U (zh) | 一种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的支腿及集装箱自装卸运输车 | |
CN209938566U (zh) | 一种防滚型半挂车支承装置 | |
CN203528360U (zh) | 一种大l型小吨位拉臂装置 | |
CN203922617U (zh) | 一种双翼多级双吊臂立体坐标式货物装卸多功能叉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803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