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7550U - 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7550U
CN203177550U CN 201320072838 CN201320072838U CN203177550U CN 203177550 U CN203177550 U CN 203177550U CN 201320072838 CN201320072838 CN 201320072838 CN 201320072838 U CN201320072838 U CN 201320072838U CN 203177550 U CN203177550 U CN 2031775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n valve
motor
valve assembly
refrigerant piping
cryogen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7283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野贵司
黑石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7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75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高精度地组装有电动阀组装件的室外单元。室外单元包括:储罐(22)、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电动阀组装件、底板、约束用固定构件(58)。电动阀组装件包括电动阀(33)及与该电动阀(33)连接的制冷剂配管(61、63、64)。在底板上载置有储罐(22)、压缩机及热交换器。约束用固定构件(58)固定于储罐(22),并对电动阀组装件的被约束部(61c)进行约束。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
背景技术
空调装置等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利用连通制冷剂配管与配置于室内的利用单元连接,并设置于室外等。在该热源单元的内部配置有热源侧热交换器、室外风扇、压缩机等,并且收容有将这些设备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电动膨胀阀(以下称为电动阀)、制冷剂容器等。例如,目前使用一种日本专利特开2005-76924号公报所示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在多数情况下,配置于热源单元内部的构件中的电动阀及其周围的配管作为电动阀组装件(装配件)而被一体化,然后再被组装于安装有压缩机等的组装中途的热源单元。此时,除了进行配管的连接之外,以能经得住输送时的振动、落下的冲击的方式,将电动阀组装件用捆束带与周围的其它配管固定或固定于从壳体延伸出的支持构件。
然而,最近,强烈要求高性能化和热源单元的小型化,使热源单元的内部空间的零件间的间隙变小。当这样减小间隙时,要求按设计高精度地组装电动阀组装件,并要求对于在输送热源单元时的振动等,电动阀组装件各部分的位置也不会偏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地组装有电动阀组装件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
本实用新型第一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包括制冷剂回路、底板构件及约束构件。制冷剂回路具有制冷剂容器、压缩机、热交换器及电动阀组装件。电动阀组装件包括电动阀及与电动阀连接的制冷剂配管。在底板构件上载置有制冷剂容器、压缩机及热交换器。约束构件固定于制冷剂容器并对电动阀组装件的一部分进行约束。
此处,在将制冷剂气液分离以抑制液体制冷剂流动至压缩机的储罐等制冷剂容器上固定着约束构件。此外,利用该约束构件约束电动阀组装件的一部分。藉此,提高了电动阀组装件的组装精度,并可在输送室外单元时抑制电动阀组装件的各部分与其它零件接触。
另外,若约束构件的刚度较低,则难以确保电动阀组装件的组装精度,因此,约束构件较为理想的是不使用制冷剂配管这样的铜管,而是使用铁制的构件等高刚度构件。例如,能使用铁制的管作为约束构件。另外,作为约束构件与制冷剂容器的固定方法,较为理想的是采用焊接这样的固定程度高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第二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的热源单元的基础上,还包括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将圆柱形状或圆筒形状的多个构件连接。另外,约束构件中的对至少电动阀组装件的一部分进行约束的约束部呈圆柱形状或圆筒形状。此外,电动阀组装件的制冷剂配管的第一部分通过连接构件而与约束构件的约束部连接。
此处,约束构件的约束部和电动阀组装件的制冷剂配管的第一部分被连接构件彼此连接。因此,即便在电动阀组装件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首先以第一部分接近约束构件附近的方式设置电动阀组装件,然后,修正电动阀组装件的位置来利用连接构件进行连接。
另外,作为连接构件,例如,可采用具有能嵌入制冷剂配管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嵌合部和能嵌入约束构件的约束部的第二嵌合部的树脂制构件。通过将第一嵌合部与制冷剂配管的第一部分连接,并将第二嵌合部与约束构件的约束部连接,使制冷剂配管的第一部分与约束构件的约束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三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的热源单元的基础上,还包括电子电路基板和散热器。电子电路基板配置于电动阀的上方。在电子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半导体元件。散热器安装于半导体元件。另外,电动阀组装件的制冷剂配管包括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位于比电动阀更靠上方的位置。该制冷剂配管的第二部分与散热器紧贴以对半导体元件进行冷却。
此处,安装于半导体元件的散热器和不得不与其紧贴的电动阀组装件的制冷剂配管的第二部分需在组装时被高精度地定位,其中,上述半导体元件位于电动阀的上方。这是由于以下原因:若位置偏移,则制冷剂配管的第二部分与散热器的紧贴性会变差,不能按设计发挥出半导体元件的冷却能力,可能会缩短半导体元件的寿命。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动阀组装件的组装精度变高,因此,可确保制冷剂配管的第二部分与散热器的相对位置,紧贴性升高,从而也能按设计发挥出散热器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第四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三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热源单元的基础上,电动阀组装件的制冷剂配管包括大径管部。大径管部的流路直径比其前后部分的直径大。
该热源单元的电动阀组装件包括大径管部,因此,其重量容易变大,但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部分被约束构件的约束部约束,因此,组装后的电动阀组装件的支承状态稳定,可抑制产生位置偏移这样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第五技术方案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是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四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热源单元的基础上,还包括制冷剂容器支承脚。制冷剂容器支承脚的底部固定于底板构件。制冷剂容器支承脚的上部从下方对制冷剂容器进行支承。另外,在制冷剂容器支承脚上形成有电动阀组装件支承部。该电动阀组装件支承部从下方对电动阀组装件的制冷剂配管的第三部分进行支承。
此处,采用将储罐等制冷剂容器通过制冷剂容器支承脚载置于底板构件的结构,并在该制冷剂容器支承脚上形成有电动阀组装件支承部。藉此,电动阀组装件的一部分被固定于制冷剂容器的约束构件约束,且被制冷剂容器支承脚的电动阀组装件支承部从下方支承。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电动阀组装件在热源单元内的组装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将壳体的右前板及右侧板拆下后的室外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的室外单元中拆下电气部件冷却部盖之后的图。
图4是图3的状态下的室外单元的主视图。
图5A是散热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5B是散热器主体的侧视图。
图5C是散热器主体的仰视图。
图6A是散热器盖的俯视图。
图6B是散热器盖的侧视图。
图6C是散热器盖的仰视图。
图7是安装有散热器盖的散热器主体的仰视图。
图8是电动阀组装件的主视图。
图9是电动阀组装件的侧视图。
图10是配管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11是配管固定件的侧视图。
图12A是储罐支承脚的侧视图。
图12B是储罐支承脚的后视图。
图13是图2的电动阀的周边结构的放大图。
图14是焊接于储罐的电动阀组装件约束构件的俯视图。
图15是焊接于储罐的另一电动阀组装件约束构件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20  室外单元(热源单元)
22  储罐(制冷剂容器)
24  压缩机
28  室外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30  大径管(大径管部)
31  散热器
33  电动阀
37  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
51  底板(底板构件)
52  储罐支承脚
52c  储罐固定部(上部)
52e  第一底水平面部(底部)
52f  第二底水平面部(底部)
52g  舌部(电动阀组装支承部)
58、158  约束用固定构件(约束构件)
59d  管固定件(连接构件)
60  电动阀组装件
61  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
61b  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的水平部(制冷剂配管的第三部分)
61c  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的被约束部(制冷剂配管的第一部分)
62  上部制冷剂配管(制冷剂配管的第二部分)
63  电动阀附近制冷剂配管
64  截止阀侧制冷剂配管
93  电子电路基板(基板)
93a  功率晶体管(半导体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例子,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空调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包括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热源单元的作为制冷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图。在图1中,空调装置是能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空调装置,其包括:热源单元即室外单元20;利用单元即室内单元40;以及用于将室外单元20与室内单元40连接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2。
(1-2)室内单元的结构
室内单元4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2和室内风扇44。室内热交换器42是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通过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来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蒸发或冷凝,从而能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或加热。
(1-3)室外单元的结构
在图1中,室外单元20主要具有储罐22、压缩机附属容器23、压缩机24、四通切换阀26、室外热交换器28、大径管30、电动阀33、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7及气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8,这些构件被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此外,室外单元20具有室外风扇35和控制箱91(参照图2),各零件和各设备收容于包括底板51、左前板55的壳体的内部。
(2)室外单元的详细结构
接着,参照图2,对室外单元2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从右斜上方观察将构成壳体的各板状构件中的顶板、右前板及右侧板拆下后的室外单元20的立体图。
(2-1)压缩机、四通切换阀及储罐
压缩机24经由压缩机附属容器23吸入气体制冷剂,并对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在压缩机24及压缩机附属容器23的前方配置有储罐22。另外,压缩机24的三个脚部载置于壳体的底板51,并通过螺栓旋紧将脚部固定于底板51。
四通切换阀26在切换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时切换制冷剂的流向。在制冷运转时和抽空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6将压缩机24的排出侧的制冷剂配管与室外热交换器28的气体侧的出入口连接,并将压缩机24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与气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8连接。即,是图1的四通切换阀26内的实线所示的制冷循环状态。
另外,在制热运转时,四通切换阀26将压缩机24的排出侧的制冷剂配管与气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8连接,并将压缩机24的吸入侧的制冷剂配管与室外热交换器28的气体侧的出入口连接。即,是图1的四通切换阀26内的虚线所示的制热循环状态。
储罐22具有将流入的制冷剂分成气相和液相的气液分离功能。流入储罐22的制冷剂被分为液相和气相,积聚于上部空间的气相的制冷剂朝压缩机24流出。储罐22载置、固定于储罐支承脚52的上方,该储罐支承脚52固定于壳体的底板51。关于储罐支承脚52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中阐述。
(2-2)室外热交换器
室外热交换器28能通过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使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冷凝或蒸发。室外风扇35被配置成与该室外热交换器28相向,通过旋转吸入室外空气并朝室外热交换器28送风,以促进室外热交换器28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该室外热交换器28是具有由铝或铝合金成形的扁平多孔管、翅片及头部的所谓微通道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28的容积比室内热交换器42的容积小。
另外,室外热交换器28也与压缩机24、储罐22相同地载置、固定于壳体的底板51。然而,压缩机24、储罐22配置于机械室,与此相对,室外热交换器28与室外风扇35一起配置于送风机室。底板51上方的壳体内部空间被分隔板56在左右方向上一分为二,左侧为送风机室,右侧为机械室。
(2-3)大径管
图4、图8及图9所示的大径管30是流路直径比其前后的制冷剂配管、即将室外热交换器28与大径管30连接的制冷剂配管61、将电动阀33与大径管30连接的制冷剂配管62的流路直径大的圆筒状的管。该大径管30在抽空运转时起到与室外热交换器28一起积存剩余制冷剂的作用。以该大径管30的容积即容积Vt相对于室内热交换器42的容积Vhi、室外热交换器28的容积Vho及储罐22的容积Va满足式:容积Vt>容积Vhi-容积Vho-容积Va的方式来确定大径管30的直径及长度。
大径管30被配置成沿铅垂方向延伸得较长。
(2-4)电动阀
电动阀33为了进行制冷剂压力和制冷剂流量的调节而如图1和图9所示设于大径管30与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7之间,并具有使制冷剂膨胀的功能。电动阀33是能调节其开度的阀。
(2-5)截止阀及制冷剂连通配管
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7及气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8是通过手动方式打开关闭的手动阀,它们分别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1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2连接。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1将室内单元40的室内热交换器42的液体侧的配管与室外单元20的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7之间连接。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2将室内单元40的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的配管与室外单元20的气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8之间连接。
利用这些制冷剂连通配管71、72,在制冷循环时,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24、室外热交换器28、电动阀33及室内热交换器42中流动,在制热循环时,制冷剂依次在压缩机24、室内热交换器42、电动阀33及室外热交换器28中流动。
(2-6)控制箱
如图2所示,控制箱91配置于压缩机24和电动阀33的上方。在室外单元20的控制箱91中收容有控制基板、逆变器基板这样的电子电路基板93,在该电子电路基板93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零件。控制箱91内的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等构成的控制部与室内单元40的控制部(未图示)一起进行制冷运转、制热运转、抽空运转等的运转控制,并进行电动阀33的开度调节和压缩机24、室外风扇35的转速调节。
在电子电路基板93的电子零件中的发热较大的IGBT等半导体元件93a上安装有散热器(heat sink)31(参照图7)。图3是将图2所示的控制箱91的局部盖95拆下后的图,散热器31沿着电子电路基板93的面在铅垂方向上延伸得较长,并安装于半导体元件93a。
散热器31由图5A、图5B、图5C所示的散热器主体131和图6A、图6B、图6C所示的散热器盖231构成。散热器主体131具有:与半导体元件93a紧贴的背面131a;形成于与背面131a相反一侧的左右位置且截面呈圆弧状的配管保持面131b、131b;以及位于左右的配管保持面131b、131b之间的中央部131c。在中央部131c上形成有用于固定散热器盖231的两个螺纹孔131d和用于固定冷却对象即半导体元件93a的许多个螺纹通孔131e。散热器盖231具有:与散热器主体131的配管保持面131b、131b相对的配管按压部231c、231c;以及将这些配管按压部231c、231c连接的连接薄壁部231a。连接薄壁部231a与散热器主体131的中央部131c相对,在该连接薄壁部231a的与散热器主体131的两个螺纹孔131d相对应的位置开有螺纹通孔231b。
在安装于电子电路基板93的半导体元件93a的散热器31上安装有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上述电子电路基板93位于电动阀33的上方,在后面对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进行说明。
(2-7)电动阀组装件
如上所述,室外单元20的制冷剂回路是通过利用制冷剂配管连接很多设备而构成的,该制冷剂回路中的比从室外热交换器28的液体制冷剂侧端部延伸出的制冷剂配管28a(参照图1及图2)更靠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7一侧的部分作为电动阀组装件60而被一体化。该电动阀组装件60在作为一个组装体被一体化之后,被搬运至壳体的底板51的上方而被组装。
如图1、图8及图9所示,电动阀组装件60具有电动阀33、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7及大径管30;以及与这些构件连接的制冷剂配管61、62、63、64。
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具有:与从室外热交换器28延伸出的制冷剂配管28a连接的连接部61a;从该连接部61a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61b;以及以将水平部61b与大径管30连接的方式沿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被约束部61c。水平部61b在周围卷绕有绝热筒61d,并支承于后述储罐支承脚52的舌部52g。被约束部61c利用后述约束用固定构件58及管固定件59d来约束水平方向的动作(参照图13)。
上部制冷剂配管62及电动阀附近制冷剂配管63是大径管30和电动阀33之间的连续的一根制冷剂配管。上部制冷剂配管62是从大径管30的上端朝上方延伸并在上端折返而朝下方延伸的部分,电动阀附近制冷剂配管63是从电动阀33沿水平方向延伸、在中途朝上方弯曲、并超过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7的附近的空间而朝上方延伸的部分。上部制冷剂配管62包括左右排列的部分,该部分在上下两个部位被管固定件59a、59b连接(参照图8)。最终,该管固定件59a、59b之间的部分安装于散热器31,在后面对其进行说明。另外,管固定件59a、59b也在后面进行说明。
截止阀侧制冷剂配管64从电动阀33朝下方延伸并折返而朝向上方,以在距大径管30的上端较近的高度位置与液体制冷剂侧截止阀37连接。另外,截止阀侧制冷剂配管64的从下端起稍许上方的部分利用管固定件59c而与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被约束部61c连接(参照图8、图9及图13)。
管固定件59a、59b、59c、59d是呈图10及图11所示的形状的连接构件。管固定件59a、59b、59c、59d是树脂制构件,它们使制冷剂配管61、62和外径与制冷剂配管61、62的外径相同的圆柱状构件或圆筒状构件彼此连接。管固定件59a、59b、59c、59d由分别嵌入作为连接对象的两个构件的第一嵌合部591a及第二嵌合部591b和将这些嵌合部591a、591b连接的连接部592构成。另外,在管固定件59a、59b、59c、59d的嵌合部591a、591b及连接部592的范围中形成有凸状肋593。
在电动阀组装件60中,管固定件59a、59b、59c的第一嵌合部591a及第二嵌合部591b这两个嵌合部分别嵌入制冷剂配管61或制冷剂配管62。另一方面,管固定件59d的一个嵌合部591a以嵌入的方式与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被约束部61c连接,但当为电动阀组装件60单体时,另一个嵌合部591b处于悬浮在空中的状态(参照图9)。
(2-8)用于支承电动阀组装件的结构
以下说明当将一体化的电动阀组装件60组装到室外单元20中时主要对电动阀组装件60进行支承的结构。
在室外单元20中,电动阀组装件60主要被储罐支承脚52及固定于储罐22的约束用固定构件58支承。
由金属板成形的储罐支承脚52是如上所述固定于壳体的底板51的构件。如图12A、图12B所示,储罐支承脚52具有:铅垂背面部52a;从铅垂背面部52a下部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基部52b;从铅垂背面部52a上部的两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储罐固定部52c;以及将基部52b及储罐固定部52c连接的铅垂侧面部52d。
另外,从铅垂背面部52a的下端朝与基部52b相反的一侧延伸出第一底水平面部52e,从一个基部52b的下端朝外侧延伸出第二底水平面部52f。这些第一底水平面部52e及第二底水平面部52f固定于底板51。
此外,在铅垂背面部52a的两侧部形成有沿铅垂方向延伸的肋部52h、52h,并在这些肋部52h、52h之间形成有舌部52g。舌部52g从铅垂背面部52a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朝与基部52b和储罐固定部52c相同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延伸,其前端朝上方折曲。如图12A所示,该舌部52g通过电动阀组装件60的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卷绕于水平部61b周围的绝热筒61d从下方对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下部进行支承。
储罐固定部52c的上表面弯曲,如图12A、图12B、图13所示,从下方对储罐22的底面进行支承。另外,储罐支承脚52和储罐22首先在储罐固定部52c处被焊接而作为储罐组装件一体化,之后再固定于底板51。
另外,在储罐组装件的阶段中,如图14所示,在储罐22的侧周面焊接约束用固定构件58。约束用固定构件58是U字状的铁制的管,其由两个铅垂圆筒部58a、58c和将这些铅垂圆筒部58a、58c连接的弯曲部58b构成,一个铅垂圆筒部58a通过焊接固定于储罐22的侧周面,另一个铅垂圆筒部58c悬浮在朝外侧稍许离开储罐22的侧周面的位置。
另外,也可将图15所示的约束用固定构件158固定于储罐22的侧周面,以代替约束用固定构件58。约束用固定构件158由呈沿着储罐22的侧周面的形状并弯曲的板状部158a、从该板状部158a的下端朝储罐22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水平板状部158b、以及从该水平板状部158b的前端附近朝铅垂上方延伸的铅垂圆筒部158c构成。
约束用固定构件58的铅垂圆筒部58c(或约束用固定构件158的铅垂圆筒部158c)具有与电动阀组装件60的制冷剂配管61相同的外径,当组装电动阀组装件60时,嵌入电动阀组装件60的管固定件59d的另一个嵌合部591b。藉此,如图13所示,电动阀组装件60的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被约束部61c通过管固定件59d与固定于储罐22的侧周面的约束用固定构件58连接,以约束水平方向的动作。即,固定于储罐22的侧周面的约束用固定构件58通过管固定件59d在水平方向上约束位于电动阀组装件60下部的制冷剂配管61。
(3)室外单元的制造
当在生产线中组装制造室外单元20时,在其它场所制作出的室外热交换器28、压缩机24、储罐组装件、电动阀组装件60等被搬运至工厂,并通过生产线被组装至底板51的上方。
首先,在底板51的上方载置并固定压缩机24、包括储罐22的储罐组装件、室外热交换器28等重物,也设置分隔板56以与室外热交换器28等固定。
接着,将局部盖95拆下后的状态下的控制箱91固定于分隔板56等。在该状态下,在散热器主体131上未安装散热器盖231,该散热器主体131安装于半导体元件93a。
朝该状态的组装中途的室外单元20搬入电动阀组装件60,并在底板51的上方的规定位置临时放置电动阀组装件60。此时,电动阀组装件60的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卷绕于水平部61b周围的绝热筒61d载置在储罐支承脚52的舌部52g上。然后,一边将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的管固定件59a、59b之间的部分按压至散热器主体131的配管保持面131b、131b,一边将管固定件59d的另一个嵌合部591b(悬浮在空中的状态下的构件)如图13所示嵌入在储罐22的侧周面上固定的约束用固定构件58的铅垂圆筒部58c以加以连接,其中上述管固定件59d的一个嵌合部591a与电动阀组装件60的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被约束部61c连接。藉此,电动阀组装件60处于其下部从下方被储罐支承脚52支承、且其上方的部分(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被约束部61c)在水平方向上被约束的状态,因而电动阀组装件60可自己竖立,上部不会倾倒。在该电动阀组装件60自己竖立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使散热器盖231从前方覆盖位于散热器主体131的配置保持面131b、131b前方的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并用螺钉将散热器盖231和散热器主体131固定在一起。藉此,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在散热器31上安装有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的状态。这样,高精度地组装于散热器31的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利用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经由散热器31按规格对半导体元件93a进行冷却。
(4)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的特征
(4-1)
在室外单元20中,在储罐22上固定着约束用固定构件58。此外,还利用该约束用固定构件58对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下部(具体而言是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被约束部61c)进行了约束。藉此,提高了电动阀组装件60的组装精度,并可在输送室外单元20时抑制电动阀组装件60的各部分与其它零件接触。
另外,在该室外单元20中,安装于电子电路基板93的半导体元件93a的散热器31和不得不与其配管保持面131b、131b紧贴的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在组装时需要被高精度地定位,其中,上述电子电路基板93位于电动阀33的上方。这是由于以下原因:若位置偏移,则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与散热器31的紧贴性会变差,不能按设计发挥出散热器31的冷却能力,可能会缩短半导体元件93a的寿命。然而,此处,电动阀组装件60的组装精度变得良好,因此,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与散热器31的相对位置变得良好,上部制冷剂配管62与散热器31这两个构件的紧贴性变得良好,从而也可按设计发挥出散热器31的能力。
(4-2)
该室外单元20的电动阀组装件60包括大径管30,因此,其重量变大。
然而,在该室外单元20中,采用通过储罐支承脚52将储罐22载置及固定于底板51的结构,在该储罐支承脚52上形成有从下方对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下部进行支承的舌部52g。藉此,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一部分被固定于储罐22的约束用固定构件58约束,且被储罐支承脚52的舌部52g从下方支承。因此,室外单元20内的电动阀组装件60的组装精度非常好。
这样,在组装时,电动阀组装件60处于以下状态:其下部(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水平部61b及绝热筒61d)被储罐支承脚52从下方支承,且其上方的部分(热交换器附近制冷剂配管61的被约束部61c)被从储罐22延伸出的约束用固定构件58在水平方向上约束。因此,在使散热器盖231覆盖散热器主体131并将电动阀组装件60的上部制冷剂配管62安装于散热器31之前的阶段中,电动阀组装件60也可自己竖立,其上部不会朝前方倾倒。即,即便大径管30和上部制冷剂配管62存在于电动阀组装件60中,对电动阀组装件60进行支承的结构也很牢固,能在组装的中途使电动阀组装件60自己竖立,因此,可确保上部制冷剂配管62和散热器31的紧贴性,另外,也不会产生在输送室外单元20时的不良情况。
(4-3)
在该室外单元20中,并未采用将从储罐22延伸出的约束用固定构件58和电动阀组装件60的被约束部61c直接连接的方式,而是通过嵌入约束用固定构件58和被约束部61c这两个构件的管固定件59d来连接约束用固定构件58和被约束部61c。因此,在组装电动阀组装件60时,能仅通过进行将电动阀组装件60的管固定件59d的另一个嵌合部591b嵌入从储罐22延伸出的约束用固定构件58这样的一个作业,来结束其下部的水平方向的动作的约束。与采用焊接、利用捆束带的固定这样的其它连接方法的情况比较,可使组装作业性大幅提高。

Claims (8)

1.一种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具有制冷剂容器(22)、压缩机(24)、热交换器(28)及电动阀组装件(60),其中所述电动阀组装件(60)包括电动阀(33)及与所述电动阀(33)连接的制冷剂配管;
底板构件(51),在该底板构件(51)上载置所述制冷剂容器、所述压缩机及所述热交换器;以及
约束构件(58、158),该约束构件(58、158)固定于所述制冷剂容器并对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一部分进行约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构件(59d),该连接构件(59d)将圆柱形状或圆筒形状的多个构件连接,
所述约束构件中的对至少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一部分进行约束的约束部(58c、158c)呈圆柱形状或圆筒形状,
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第一部分(61c)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而与所述约束构件的约束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板(93),该基板(93)具有半导体元件(93a)并配置于所述电动阀的上方;以及
散热器(31),该散热器(31)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半导体元件,
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所述制冷剂配管包括第二部分(62),该第二部分(62)位于比所述电动阀更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散热器紧贴以对所述半导体元件进行冷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所述制冷剂配管包括流路直径比前后部分的直径大的大径管部(3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制冷剂容器支承脚(52),该制冷剂容器支承脚(52)的底部(52e、52f)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并且该制冷剂容器支承脚(52)的上部(52c)从下方对所述制冷剂容器进行支承,
在所述制冷剂容器支承脚上形成有从下方对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第三部分(61b)进行支承的电动阀组装件支承部(52g)。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板(93),该基板(93)具有半导体元件(93a)并配置于所述电动阀的上方;以及
散热器(31),该散热器(31)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半导体元件,
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所述制冷剂配管包括第二部分(62),该第二部分(62)位于比所述电动阀更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散热器紧贴以对所述半导体元件进行冷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所述制冷剂配管包括流路直径比前后部分的直径大的大径管部(30)。
8.如权利要求1、2、3、6及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制冷剂容器支承脚(52),该制冷剂容器支承脚(52)的底部(52e、52f)固定于所述底板构件,并且该制冷剂容器支承脚(52)的上部(52c)从下方对所述制冷剂容器进行支承,
在所述制冷剂容器支承脚上形成有从下方对所述电动阀组装件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第三部分(61b)进行支承的电动阀组装件支承部(52g)。
CN 201320072838 2012-02-13 2013-02-08 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75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8824 2012-02-13
JP2012028824A JP5729325B2 (ja) 2012-02-13 2012-02-13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7550U true CN203177550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4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7283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7550U (zh) 2012-02-13 2013-02-08 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29325B2 (zh)
CN (1) CN20317755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447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104676871A (zh) * 2013-11-26 2015-06-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空调器及散热装置的装配方法
CN108826514A (zh) * 2018-08-23 2018-11-1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固定支架、油分气分固定组件及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44536B1 (ko) * 2015-02-09 2017-06-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열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6481827B2 (ja) * 2015-12-22 2019-03-13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9120450A (ja) * 2017-12-28 2019-07-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JP7293783B2 (ja) * 2019-03-25 2023-06-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用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3161Y2 (ja) * 1991-09-10 1997-11-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据付装置
JPH1073327A (ja) * 1996-08-30 1998-03-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3696150B2 (ja) * 2001-11-09 2005-09-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306766B2 (ja) * 2008-10-17 2013-10-0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0175138A (ja) * 2009-01-29 2010-08-12 Daikin Ind Ltd アキュームレータ支持部材、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54475A (zh) * 2013-11-25 2015-05-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组件、空调器及空调系统
CN104676871A (zh) * 2013-11-26 2015-06-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空调器及散热装置的装配方法
CN108826514A (zh) * 2018-08-23 2018-11-1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固定支架、油分气分固定组件及空调器
CN108826514B (zh) * 2018-08-23 2023-08-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式固定支架、油分气分固定组件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9325B2 (ja) 2015-06-03
JP2013164248A (ja)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7550U (zh) 制冷装置的热源单元
US9372015B2 (en) Heat pump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mount of refrigerant stored in liquid receiver
CN101078583A (zh) 可调节冷媒流量的空调器及其调节方法
US7930899B2 (en) Accumulator of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KR20070119833A (ko) 실외기일체형에어컨
CN202141254U (zh) 一种高温冷水机组
CN208059153U (zh) 一种空调冷凝水冷量回收装置
FR2875894B1 (fr) Dispositif combine d'echangeur de chaleur interne et d'accumulateur pour un circuit de climatisation
EP2679944A1 (en) Heat exchanger
CN205860582U (zh) 一种储液调控装置及制冷系统
CN105972807A (zh) 空调器
EP2623896A1 (en) Heat storage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with the heat storage device
CN110671750A (zh) 空调器及其相变散热控制盒
CN216844913U (zh) 空调器
CN214148191U (zh) 一种带补液罐的重力热管空调系统
CN101672544A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
CN201497245U (zh) 一种小型制冷装置
KR20150133487A (ko) 터보 칠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칠러 시스템
CN1987293A (zh) 利用地热的水温调节装置
CN202145061U (zh) 一种多压缩机并联水冷冷水机组
CN202339057U (zh) 空调器储液罐结构
CN115540395B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5540397B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5540394B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1104061Y (zh) 一种蒸发式空调机组端板式冷凝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8